資源簡介 (共40張PPT)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1在合作共贏中促進全球共同發展23人類發展面臨的問題目錄CONTENTS課標要求:1、了解冷戰結束后出現的全球性問題,認識人類社會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理解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成為時代潮流;2、牢固樹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共同擔當,同舟共濟,共促全球的和平與發展。2012年6月,“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此次會議與1992年在里約熱內盧召開的“聯合國環境和發展大會”正好時隔20年,因此也被稱為“里約+20峰會”。這次會議的徽標:社會公平(紅色人形)、經濟增長(藍色上升曲線)和環境保護(綠色的葉子),這三個元素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地球。同時,標識的三個元素的顏色與對方顏色混合在一起,象征社會公平、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的關系是互相促進的。揭示了可持續發展與地球之間的密切關系。時 空 坐 標新 課 導 入據不完全統計,在有記載的5000多年的人類歷史上,共發生過大小戰爭14531次,平均每年2.6次。因戰火造成的損失折合成黃金,可鋪成一條寬150千米,足可繞地球8周的黃金帶。如果把這5000年當作一天來計算,在24小時中,就有23小時在打仗。其中,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死傷3000余萬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死傷9000余萬人。——根據崔佳《人類戰爭的歷史》改編列寧:“無產階級革命和帝國主義戰爭是這一時期的主要任務。”20世紀初1940年毛澤東:“現在的世界,是處在革命和戰爭的新時代。”20C上半葉時代主題:20C下半葉時代主題:戰爭與革命?促和平,求發展,仍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平是世界發展的前提。……中國人民將堅持把發展作為主題。當今世界正在發生深刻復雜變化,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全球合作向多層次全方位拓展。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和平發展大勢不可逆轉。“和平與發展”已經取代“戰爭與革命”成為時代主題。幾位領導人關于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的論斷是如何得來的?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倡導和平、民主、獨立的原則,對戰后世界和平的維系起到了重要作用。美蘇之間從未發生過直接的軍事對抗,整體上維持了世界的和平狀態。雅爾塔體系美蘇冷戰1、依據《朝鮮停戰協定》;《關于越南問題的巴黎協定》;1990年伊拉克接受聯合國660號決議,從科威特撤軍,科威特戰爭結束;1991年《柬埔寨和平協定》簽署,柬埔寨抗越戰爭結束;1995年《代頓協定》簽署,波黑戰爭結束;1998年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科索沃問題決議,通過協商結束沖突,科索沃戰爭結束。一、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①雅爾塔體系,為戰后世界的和平與發展留下了生存空間②冷戰時期和平處理局部戰爭和沖突的經驗(協商談判)使二戰后,沒有發生新的世界大戰④發生的一系列局部戰爭和沖突,最后基本得到了政治解決③核武器等毀滅世界的戰爭工具的制衡生命財產損失社會資源耗費社會經濟破壞生態環境破壞社會發展受阻生活質量下降“二戰”《聯合國憲章》規定:“發展國際間以尊重人民平等權利及自決原則為基礎的友好關系。”1、依據一、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⑤兩次世界大戰、冷戰、局部戰爭的經驗教訓。⑥維護、促進和平與發展是全世界人民的普遍愿望⑦聯合國的維和行動,對控制局部戰爭、解決地區沖突發揮了有效的作用。世界年生產總值(萬億美元)會議強調各方攜手開辟公平、開放、全面、創新的發展之路,為世界經濟增長做出更大貢獻。不結盟運動1、依據一、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⑧長期的和平環境,世界范圍內政治、經濟、文化都獲得了驚人的發展。極大地改變了各國和整個世界的面貌。⑨發展中國家在世界政治、經濟活動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世界多極化⑩進入 21 世紀,世界多極化繼續發展,經濟全球化不可逆轉,全球和區域合作方興未艾,各國之間的相互依存日益緊密。1、依據一、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經濟全球化全球與區域合作①兩次世界大戰、冷戰、局部戰爭的慘痛教訓;②維護、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愿望;③聯合國維和行動發揮了獨特而有效作用;④二戰結束后的長期和平使世界各方面都獲得了驚人的發展;⑤廣大發展中國家力量的發展;⑥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發展,各國之間的相互依存日益緊密;⑦核武器等毀滅世界的戰爭工具的制衡;⑧雅爾塔體系為戰后世界的和平與發展留下了生存空間;⑨解決全球性問題(如人口、環境等)的共同需要;⑩冷戰時期和平處理局部戰爭和沖突的經驗(協商談判)(或:二戰后,沒有發生新的世界大戰,發生的一系列局部戰爭和沖突,最后基本得到了政治解決);……各種矛盾發展變化和世界抑制戰爭因素不斷增長的合力作用的結果。知識點小結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原因1985年,鄧小平在會見日本訪華團時說:“現在世界上真正大的問題,帶全球性的戰略問題,一個是和平問題,一個是經濟問題或者說發展問題。和平問題是東西問題,發展問題是南北問題。概括起來,就是東西南北四個字。南北問題是核心問題。” ——鄧小平《和平和發展是當代世界的兩大問題》(1)“和平與發展”的內涵分別指什么?二者的關系?(2)如何理解“和平問題是東西問題,發展問題是南北問題”?和平:指世界的總體和平—關系人類的命運走向發展:指世界的繁榮與發展—關系人類的生存品質兩者相輔相成和平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和平的保障2、內涵與關系一、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①東、西主要是指20世紀50年代到90年代初的國際關系中西方資本主義陣營和東方社會主義陣營的對峙為主要內容的國際政治問題。在國際力量對比嚴重失衡的情況下,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有新的發展,并且是造成世界動蕩不安的主要根源。②南北問題是指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經濟發展不平衡、經濟關系不平等的問題。發達國家利用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經濟舊秩序和在經濟全球化中的主導地位損害發展中國家利益的現象還很普遍,不是所有國家都能從經濟全球化中受惠。貧富差距愈來愈大,影響和平與發展的不穩定因素在增加,國際和地區安全形勢出現新的緊張因素。人類發展面臨的問題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和平發展大勢不可逆轉。同時,世界面臨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突出……人類面臨許多共同挑戰。”——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17年10月18日)世界和平與發展這兩大主題,至今一個也沒有解決。——鄧小平1992年南巡講話《鄧小平文選》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還面臨著哪些挑戰?二、人類發展面臨的問題1、發展方面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2013年4月25日召開會議,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會議指出,當前,我國經濟運行仍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從國際看,世界經濟增長動力不足,全球流動性大幅增加,主權債務危機反復沖擊市場信心,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不斷顯現。國內外專家普遍認為,當前發達經濟體不景氣對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影響巨大,世界經濟處于“軟復蘇”狀態,存在增長動力不足的問題,2013年全球經濟仍然存在下行風險。 ——人民網①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依然不足,發達經濟體需求萎縮、經濟復蘇乏力對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影響巨大。全世界最富有的1%人口擁有的資產占人類財富總量的近45%,而最貧困的50%人口所擁有的資產,僅占人類財富總量的1%。鄧小平:南北問題是核心問題。南方得不到適當的發展,北方的資本和商品出路就有限得很,如果南方繼續貧困下去,北方就可能沒有出路。②南北差距和貧富分化日益嚴重。聯合國認為,2020年世界不平等狀況正在加劇并處于歷史最壞水平,世界超過2/3的人口收入和財富不平等加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21年6月發出警告,全球收人不平等現象加劇并成為“這個時代最明顯的挑戰”,且發達經濟體的貧富差距達到數十年來最大。《2021年全球財富報告》顯示,全球貧富差距大幅上升,全球最富有的10%人口擁有82%的全球財富,其中最富有的1%人口擁有45%的全球財富。阿以沖突俄烏沖突對峙中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士兵①地區熱點問題此起彼伏,美國等西方國家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導致世界局勢動蕩。沖突與戰爭造成了大規模人道主義災難。二、人類發展面臨的問題2、和平與安全方面海 灣 戰 爭知識拓展核擴散二、人類發展面臨的問題2、和平與安全方面氣候變化2011年日本大地震引發的海嘯與福島核泄漏朝鮮核試驗②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擴散、恐怖主義勢力不時地抬頭、網絡信息安全存在著隱患、重大傳染性疾病防控艱難、跨國刑事犯罪、生態環境惡化、氣候變化等非傳統安全威脅蔓延中日東海油氣田之爭源于中日專屬經濟區界限的劃分之爭,根據聯合國規定,海岸基線200海里以內海域為本國的專屬經濟區。東南亞國家、日本在中國南海、東海挑起爭端二、人類發展面臨的問題2、和平與安全方面南極科考與資源勘探;環北冰洋各國對北極資源的爭奪尋找資源的爭奪戰已經進入最荒蕪的地帶——極地。自從極地的冰層開始融化的那一天起,有些國家就已盤算,從極地深處挖掘寶藏可能是一件劃得來的買賣。在北極地區,俄羅斯、美國、加拿大、丹麥和挪威等國家已先后在那里劃定了自己的地盤......人們估計,在北極厚厚的冰層下面藏有豐富的資源寶藏......在南極,人們看重的是那里地下埋藏的鐵礦砂以及煤炭。 —《資源爭奪戰已伸向極地》③海洋權益和極地資源的爭奪日益激烈。海洋權益是海洋權利和海洋利益的總稱,包括領土主權、司法管轄權、海洋資源開采權、海洋空間利用權、海洋污染管轄權、海洋科學研究權以及國家安全權益、海上交通權益等,是國家權益的重要組成部分。表現之一:對外軍事干預有所加強。在“參與和擴展”戰略下,美國在冷戰結束以來對外干預出兵達50余次,年對外用兵頻率較冷戰時期高出一倍以上。1998年末美英未經聯合國授權出動空軍對伊拉克進行70小時空襲,并公開支持伊國內反對派推翻薩達姆政權;1999年3月以人道主義干預為名,繞過聯合國,對主權國家南聯盟實施78天空襲,并轟炸中國駐南使館。表現之二:無視國際關系基本原則,以世界領導自居,實行單邊主義。布什政府上臺就宣布將摒棄《京都議定書》,并表示要單方面放棄1972年美蘇簽署的《反彈道導彈條約》;美國為了確保中東的戰略利益,千方百計阻止法國、歐盟以及俄羅斯介入中東和平進程。表現之三:對聯合國采取能用則用,不能用就拋在一旁的做法,無視這一世界上最具權威性的國際組織的作用。二、人類發展面臨的問題2、和平與安全方面④霸權主義與強權政治依然存在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夠獨自應對這些挑戰,也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夠退回到自我封閉的孤島。只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才能在合作共贏中促進全球的和平與發展。①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依然存在甚至有所上升②世界經濟增長不穩定不確定的因素不斷增多③局部地區動蕩與跨國性安全威脅交叉性疊加針對全人類所面臨的共同問題,我們如何破題,促進時代發展?和平與發展面臨這些全球性挑戰的原因?在合作共贏中促進全球共同發展為了維持世界和平與安全,反法西斯同盟國家建立聯合國。為了促進世界經濟在戰后有序發展,美、英等國建立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關貿總協定(世界貿易組織)。二戰后建立的國際組織仍然發揮著全球治理的作用1945年成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945年成立世界銀行1995年成立世界貿易組織1945年成立聯合國1、傳統全球治理機制:三、在合作共贏中促進全球共同發展(一)全球治理機制改革原有全球治理機制,加強國際協調,已經成為國際社會共同關心和正在解決的問題。1999年建立,最初目的是防止類似亞洲金融風暴的重演,推動有關國家就國際經濟、貨幣政策舉行非正式對話,以利于國際金融和貨幣體系的穩定。二十國集團宗旨:促進工業化國家與新興市場國家對話;加強國際金融體系框架;促進經濟穩定持續增長。①全球層面:1999年成立的二十國集團作用:在促進世界經濟增長、協調各國宏觀經濟政策、推動全球經濟治理改革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三、在合作共贏中促進全球共同發展(一)全球治理機制2、新的治理機制:2001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俄羅斯聯邦哈薩克斯坦共和國吉爾吉斯共和國塔吉克斯坦共和國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2017年 印度巴基斯坦上海合作組織金磚會議新開發銀行金磚國家宗旨:開放透明、團結互助、深化合作、共謀發展;“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等。宗旨:維護地區和平、安全與穩定;開展經貿、環保、文化等領域的合作;推動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三、在合作共贏中促進全球共同發展(一)全球治理機制2、新的治理機制:②地區層面:2001年的上海合作組織、2009年的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2015年成立的新開發銀行作用:有效維護歐亞地區的安全作用:是金磚國家合作共贏、維護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共同利益的平臺三、在合作共贏中促進全球共同發展(二)中國方案我們呼吁,各國人民同心協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堅決摒棄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走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要堅持以對話解決爭端、以協商化解分歧,統籌應對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要同舟共濟,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要堅持環境友好,合作應對氣候變化,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 ——習近平(2017年10月18日)思考:面對全球問題的治理,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中國扮演了怎樣的角色?又提出了什么方案?1、中國角色:2、中國方案內容: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1)建設新型國際關系;(2)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三、在合作共贏中促進全球共同發展(二)中國方案2、中國方案內容----(1)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中國將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恪守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堅定不移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展同各國的友好合作,推進建設互相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的講話全人類共同價值基礎目標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建設互相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2、中國方案內容----(2)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三、在合作共贏中促進全球共同發展(二)中國方案有人這樣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他們)將地球比作一艘大船,190多個國家就是這艘大船的一個個船艙。世界各國只有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贏、共同發展,實現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堅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鑒,承載著全人類共同命運的“地球號”才能乘風破浪,平穩前行。內涵: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種全球價值觀,包含相互依存的國際權力觀、共同利益觀、可持續發展觀和全球治理觀。(共商、共建、共享、共贏)目的:旨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宗旨: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組成條件:共同利益和共同價值三、在合作共贏中促進全球共同發展(二)中國方案2、中國方案內容----(2)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三、在合作共贏中促進全球共同發展(二)中國方案2、中國方案內容----(2)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①提出背景2017.1.18日習近平在瑞士日內瓦萬國宮出席“共商共筑人類命運共同體”高級別會議,發表題為《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旨演講。是基于中國對當今世界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歷史大勢的準確把握。是源自中華文明“以和為貴”“協和萬邦”的和諧理念是為推動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是中國為推動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給出的一個可供選擇的、理性可行的行動方案中國深受不平等、不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舊秩序的壓迫和剝削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及冷戰結束后國際秩序存在的亂象和全球治理出現的各種問題“只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才是人間正道”2013年3月,習近平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的演講中,首次向國際社會提出命運共同體理念。2015年9月,習近平在紐約聯合國總部,首次向國際社會全面闡述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2017年2月,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首次被寫入聯合國決議之中。2017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十九大上,對“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了全面、深刻的闡述。三、在合作共贏中促進全球共同發展(二)中國方案2、中國方案內容----(2)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②提出過程三、在合作共贏中促進全球共同發展(二)中國方案2、中國方案內容----(2)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③具體實踐●“一帶一路”的合作倡議●亞投行●與世界各國合作交流,共同應對2013年,中國首次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一帶一路”的合作倡議。2014年11月,中國設立絲路基金,對“一帶一路”建設給以資金支持。2019年4月,“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各方達成多項務實成果以及項目合作協議等。2015年,中國倡議設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正式成立,簡稱“亞投行”。2024年7月,已有109個成員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攜手抗疫中國將始終做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堅持走共同發展道路,歡迎各國搭乘中國發展“順風車”,一起來實現共同發展。 ——習近平知 識 拓 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圖為滿載防疫物資的“義新歐”中歐班列(義烏-馬德里)在義烏西站啟程,前往西班牙首都馬德里。知 識 拓 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背景:意義:背景:①是中國根據古代絲綢之路留下的寶貴啟示;②著眼于各國人民追求和平與發展的共同夢想;③秉持開放包容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意義:為中國與相關國家的經濟合作、共同繁榮提供新的平臺與新的動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知 識 拓 展對世界 有利于增進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合作與文化交流,實現資源的優勢互補,促進相關國家經濟的共同發展;有利于完善自由化、市場化、法制化的世界貿易體系,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有利于增進沿線國家和人民的傳統友誼,提高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有利于消除分歧,維護世界和地區和平。對中國 有利于深化我國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改革,擴大對外開放的空間與規模;有利于保持我國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進一步提高我國在世界經濟秩序中的地位。從歷史傳統中獲得啟示,在現實世界里積極探索;著眼于各國共同的夢想,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尋求合作最大公約數,打造利益命運責任共同體。概況: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AIIB)是一個政府間性質的亞洲區域多邊開發機構。過程:2013.10習主席出訪東南亞時提出倡議;2015年正式成立宗旨:重點支持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亞洲區域的建設互聯互通化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地位:首個由中國倡議設立的多邊金融機構,總部設在北京,法定資本1000億美元。發展:截止到2024年7月,亞投行有109個成員國。知 識 拓 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亞投行三、在合作共贏中促進全球共同發展(二)中國方案2、中國方案內容----(2)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③具體實踐●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攜手抗疫,命運與共2019.5.15,中國倡議的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在北京召開。旨在傳承、弘揚亞洲和世界各國璀璨的文明成果,搭建文明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互學互鑒、共同發展的平臺,增強亞洲文化自信,激發亞洲創新活力,為亞洲命運共同體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提供精神支撐。中國向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了將近12億劑疫苗和原液,居全球首位2020年5月,中國抗疫醫療專家組在剛果(布)首都指導新冠肺炎病房建設中國堅定走綠色低碳發展的道路,以實際行動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貢獻。圖為機械手在國能新能源汽車焊接流水線上工作。大國擔當中國幫助非洲修建鐵路三、在合作共贏中促進全球共同發展(二)中國方案2、中國方案內容----(2)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些具體措施,表明了中國正在以自己的發展惠及世界;以實際行動踐行中國方案。全球攜手應對挑戰是實現共同美好發展的必由之路。①“人類命運共同體”汲取馬克思主義和優秀傳統文化思想,實現了理論的堅持和繼承。②“人類命運共同體”提取人類價值認同的最大公約數,倡導公平合理的新型國際關系。③“人類命運共同體”超越了“文明沖突論”、“文明優越論”,倡導全球新型文明觀。④“人類命運共同體”提升中國的國際話語權,為塑造大國形象提供議題和設置空間。⑤“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創造有利條件.三、在合作共贏中促進全球共同發展(二)中國方案2、中國方案內容----(2)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④時代意義⑥有利于開創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有利于提高中國的綜合國力;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重要思想,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條基本方略,回答的是“中國追求建設什么樣的世界”這一重大問題。這既是對新時代中國外交作出的頂層設計,又是中國為應對全球共同挑戰和建設美好世界而提出的中國方案。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高中生,要有正確、寬廣的世界視野,要對人類的發展愿景充滿信心,就需要對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有全面、深入的理解,將我們現在的學習同國家的發展和世界的發展聯系起來,立志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人類社會進步事業奉獻智慧和力量。結束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