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山東省菏澤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A)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單選題1.在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中發現許多模仿昆蟲等動物的特殊器物。興隆洼文化中有形如柞蠶之蛹的玉器和模仿蠶蛹的石雕人像;半坡遺址中“人面魚紋”是圓面閉目之人口銜左右對稱的雙魚,實際應為對一條人面魚正面和兩個側面的展示。這說明此時( )A.自然崇拜觀念萌芽 B.審美水平逐漸提高 C.私有制度開始產生 D.敬天保民思想發展2.如圖為敦煌懸泉漢簡記載的一起貿易糾紛。這說明( )公元前39年,康居王使者前來貢獻,所獻的三匹膘肥體壯的白駱駝被酒泉太守評估為贏瘦的黃駱駝,康居使者對此上訴。朝廷主管對外交往事務的使主客諫大夫發文書于敦煌太守,要求嚴查,敦煌太守又下文至效谷縣,效谷縣下文懸泉置要求將當時的情況如實上報。A.中原與西域地區交流頻繁 B.貿易往來促進中外文化的交流C.漢代的基層治理逐步強化 D.中央對絲綢之路實行有效管轄3.東漢時期佛龕初傳中國,民眾把佛與中國神仙同等看待,用帳安置神佛像;至明清,民居祠堂中常設供奉佛、道神仙塑像和祖宗靈牌的小閣,祖宗龕為封閉式且出現了龕門。佛教文化傳播的過程體現中華文明的( )A.包容性 B.本土性 C.多樣性 D.連續性4.唐代,蹴鞠是雙球門制,比賽雙方需要進行激烈對抗,爭相將球攻入對方球門為目標。至宋代,蹴鞠出現了“白打”(不設球門)的玩法,以踢出花樣多為勝。這一變化主要反映了宋代( )A.理學思想影響擴大 B.階層流動性不斷加速 C.商品經濟發展迅速 D.社會平民化趨向明顯5.上海廣方言館成立于1863年,以“通達西學、翻譯西書”為目標,課程包含外語、算學、天文等科目。但1881年所擬《西學章程》規定“生徒修業五年內不得應文試”。后又規定“僅習中學,偏廢西學者,應令赴各處書院肄業,不得住館”。由此可推知( )A.中體西用思想得以突破 B.近代教育推廣面臨阻力C.科學教育體系較為完善 D.教育改革推動觀念更新6.如表為甲午戰爭前后晚清軍事工廠的設立情況。這一變化體現了( )建廠時間 軍事工廠 地址 建廠時間 軍事工廠 地址1865年 江南制造總局 上海 1896年 奉天機器局 沈陽1865年 金陵機器制造局 南京 1897年 新疆機器局 烏魯木齊1866年 福州船政局 福州 1898年 山西機器局 太原1867年 天津機器制造局 天津 1899年 廣西機器局 龍州1884年 云南機器局 昆明 1901年 江西機器局 南昌1890年 湖北槍炮廠 漢陽 1908年 伊犁槍子廠 伊犁A.清朝安全戰略的調整 B.列強侵略方式的轉變 C.滿漢督撫的矛盾斗爭 D.中央權力的不斷下移7.1915年,陳獨秀在《法蘭西人與近世文明》中闡述了社會主義與歐洲文明的關聯,多圍繞西方近代文明的弊病展開闡述;1920年,陳獨秀在《談政治》中對胡適等人的反馬克思主義觀點進行了批駁,深刻闡述了階級斗爭、無產階級專政的學說。這一轉變說明陳獨秀( )A.已接受科學社會主義 B.試圖調和改良主義與革命思想C.深化對西方文明反思 D.主張借文化啟蒙實現社會變革8.1950年11月,《人民教育》刊發《小民同志的來信及答復》一文。文中“小民”自稱是“文化上的窮苦人”,要求像土改一樣,在文化上獲得“翻身”?;诖?,新中國( )A.加快土地改革步伐 B.努力恢復國民經濟 C.積極開展掃盲教育 D.實施科教興國戰略9.1988年,文化部提出藝術表演團體體制改革的“雙軌制”,即國家扶持少數全民所有制院團,同時鼓勵社會力量主辦多種所有制藝術團體。這一改革旨在( )A.實現文藝領域的國有化 B.強化政府對文藝領域的管控C.解決藝術院團經營困境 D.借助市場激發藝術院團活力10.下圖為《漢謨拉比法典》條例(部分)。這些規定( )第十七條 自由民于原野捕到逃亡之奴婢而交還其主人者,奴主應以銀二舍客勒(單位)酬。 第五十三條 如果一個人甩手(不去)加固他的河堤,在他的河段中出現了決口,使水沖走了農田(和大麥),那么他應該賠償他毀掉的大麥。A.維護了奴隸主的利益 B.體現了對私有財產的保護C.踐行了公平正義思想 D.說明了法律體系系統完備11.中世紀時期,歐洲神學家從《圣經》中引申出寡婦忠貞不二的理論,力倡宗教禁欲主義。莊園主們為了增加勞動人口則“百般縱容寡婦們結婚,如果她們拒絕或拖延,就會被罰款”。這說明當時歐洲( )A.商品經濟較為活躍 B.基督教會與王權斗爭激烈C.社會轉型趨勢明顯 D.世俗利益與宗教倫理沖突12.下圖為1700~1860年北美地區人口變化情況(單位:萬人)。該地區人口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傳統生育觀念的更新 B.高產糧食作物的傳入 C.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 D.外來人口的大量輸入13.1854年,英國國務大臣伍德制定了印度教育新方案《伍德文件》,提出了推廣現代學校的設想和鼓勵私人辦學(包括女子學校)的措施,并強調了教育必須是非宗教性的世俗理念。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培養符合殖民需求的人才 B.推動印度教育現代化轉型C.消除印度種姓制度的矛盾 D.分化印度的傳統社會階層14.1850年,英國議會通過了世界上第一部公共圖書館法,規定一萬人口以上的城鎮應當建設公共圖書館,所需經費從地方稅收中支付,建成后必須向納稅人免費開放。這一法案的通過反映了英國( )A.工業革命提升對勞動者素質需求 B.殖民擴張迫切需要進行文化輸出C.資產階級試圖以此緩和社會矛盾 D.政府為強化集權而統一文化管理15.20世紀90年代以來,韓國政府通過成立文化振興院、設立專項基金等方式推動“韓流”文化輸出。K-pop組合防彈少年團在2020年以數字專輯《MapoftheSoul:7》登頂美國公告牌榜單,其歌詞中融入“仁”“禮”思想。這一現象主要說明( )A.文化傳播依賴于政府政策的推動 B.技術革命消解了文化的地域性C.本土文化通過創新獲得國際認同 D.經濟實力決定文化的霸權地位二、材料題1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宋代刻書業材料一 宋代的刻書機構材料二 北宋刻書之地可考者,不過三十余處,而南宋據《中國印刷史》的“南宋刻書地域表”的統計,共約一百八十三處。以兩浙東西路四十八處為最多,次為江南東西路三十七處,荊湖南北路二十八處,福建路二十二處,淮南東西路,四川路各十七、八處,廣南東西路最少。南宋時,江西地區異軍突起,刊刻別集種數及次數超越四川和福建。據《宋史·藝文志》載,“宋初有書萬余卷……太祖、太宗、真宗三朝3327部,39142卷。次仁,英兩朝1472部,8446卷。次神、哲、徽、欽四朝,1906部,26289卷”。——摘編自《宋刻研究》(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概括宋代刻書業的特點。(2)根據材料及所學,分析宋代刻書業發展的影響。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 哪吒故事源遠流長,最早可追溯至古印度神話。在古印度佛教經典中,哪吒被稱為“那羅鳩婆”,是北方守護神俱毗羅(佛教中毗沙門天王)之子,被尊為“那咤太子”,是一位護法神。隨著佛教東傳,哪吒這一形象也傳入中國。在唐代,哪吒作為佛教護法神的形象開始出現在中國的文化作品中。當時,毗沙門天王被奉為戰神,哪吒作為其子,也被賦予了戰神色彩,在西北邊疆被用來鼓舞士氣,成為守護國家的象征。此時的哪吒,雖然還保留著佛教護法神的一些特征,如兇惡的外貌,但已經開始與中國本土文化相互融合,為其后續的演變奠定了基礎。到了宋代,哪吒的故事和形象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和豐富。在宋代的禪宗典籍中,首次出現了“析肉還母,析骨還父”的情節。同時,在這一時期,毗沙門天王的形象與唐代名將李靖逐漸融合,形成了“托塔李天王”的形象,哪吒也因此正式成為了李靖的兒子,徹底脫離了印度背景,進入了中國神譜。明代的《三教搜神大全》對哪吒的描述為“那叱身長六丈,頭戴金輪,三頭九眼八臂”,并將哪吒的身份改造成了“本是玉皇駕下大羅仙”。在《封神演義》里,哪吒是靈珠子轉世,助姜子牙伐紂,在封神之戰中戰功赫赫,展現出機智勇敢、不畏強權的性格;在《西游記》中,哪吒則是天庭的得力戰將,參與了天庭與孫悟空等的爭斗,哪吒鬧海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摘編自陳星生《從哪吒改編看時代的文化“變形記”》以“哪吒形象的演變”為題,寫一篇歷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敘述完整,立論正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條理清晰)三、綜合題1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不同視角下戊戌變法的歷史書寫材料一 ①中國之弱,至今日極矣……然究其所以弱之由,則皆因守舊法、禁新學之故。今欲自強,非變法不可。然變法非易事,必去壅蔽、開風氣、用新人,而后可圖存于列強之間。——康有為《戊戌奏稿》(1898年)②康梁之徒,以變法為名,實欲盡廢祖宗成法,用夷變夏。其言新學,皆亂政之端;其設制度局,實奪六部之權。如此狂悖,豈能救國?徒啟禍端耳!——榮祿致李鴻章書(1898年)③現在的北京政府,仍習慣于紙上談兵:修建鐵路必用堪輿之術;籌議經年,才決心興辦采礦等實務;為了不顯得落后于各國,甚至下令加入萬國郵政聯合會。這些看起來似乎顯示出一些更張的決心,但是清國沉淪日久,像這樣要在短短三年里急速冒進的行為,其結果只有可能導向政變的窮途末路。——日本駐華公使館書記官中島雄:《清國政變前后見聞一斑》(1898年)④康梁之徒,欲以最短期內鏟除千余年之積弊,俾中國欲為強國。梁啟超述其師語曰:“守舊不可,必當變法;緩變不可,必當速變;小變不可,必當大變。”其視事也,若此之易,實無政治上之經驗。……而康梁諸人不知環境之阻力,偏于理想,多招忌妒,終則一無所成,其人固無經驗之書生也。——陳恭祿《中國近代史》(1935年)材料二 研究中國近代史有兩個基本點:一是以“近代性”(科學與民主)區分近代史與晚清史;二是把中國近代史當做世界史,這兩個點是我們看歷史的“眼睛”,它是立體的、全方位的“眼睛”。——摘編自劉澤華主編《中國政治思想通史》(1)結合材料及所學,以新的視角對戊戌變法的書寫進行分類,并說明理由。(2)你認為應如何書寫戊戌變法?1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西方國家留學生教育政策的演變階段一:20世紀40—60年代1946年,美國出臺《富布萊特計劃》,由聯邦政府為留學生提供資助,希冀受益者能成為對美國具有感情、積極促進兩國友好關系發展的支持伙伴。1963年,英國頒布《羅賓斯報告》,推動高等教育系統門戶開放,吸引了眾多非英聯邦國家的學生來英求學;法國政府將非洲法語區國家作為援助的重點對象,同阿爾及利亞、突尼斯等國簽署文化合作協定,倡導原殖民地國家到法留學。澳大利亞推行《科倫坡計劃》,利用資金援助、技術合作和文化宣傳等方式對亞洲地區施加影響。這一時期,到西方發達國家的留學生總人數不斷上漲。階段二:20世紀70—90年代1979年,英國撒切爾政府出臺全自費政策,英國政府對待留學生的態度十分友好,不僅放寬簽證通過率,大力招收留學生,還放寬移民條件,增加留學生移民英國的途徑。1986年,澳大利亞發布《留學生收取全額費用指南書》,提出“教育應被視為一種出口產業,要鼓勵學校競爭生源和資金”,至1993年,在澳留學生人數已占該國高等教育總數的6%,并帶來了14億澳元的收入。80年代后期,加拿大、新西蘭、美國等也開始試行“擴大留學生招生并向其收取全額學費”的政策。這一時期的留學生教育政策帶來簽證“鉆空子”、部分教育機構濫竽充數、教育質量良莠不齊等問題,使西方發達國家的高等教育面臨“信譽危機”。——摘編自陳玥等《西方發達國家留學生教育政策的演化邏輯與現實審視》概括材料中西方國家留學生教育政策的變化,并對20世紀70—90年代的留學政策進行闡釋。山東省菏澤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A)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D A D B A A C D B題號 11 12 13 14 15答案 D D A A C16.(1)特點:刊刻主體多元,官刻主導(政策支持),私刻、坊刻并行;地域分布廣泛;格局變化,傳統中心(浙、閩、蜀)持續繁榮,江西成為新興刻書重地;刻書品種繁多,數量巨大。(2)影響:宋代刻書業發展有利于打破知識壟斷,促進學術繁榮和學術下移;有利于刺激民間對教育的重視,促進重學風氣的形成;刻書業催生了專業書坊的出現,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宋代刻書保存了大量的珍貴文獻,有利于文化傳承;宋代刻書通過貿易等方式傳入國外,有利于中華文化圈的發展。17.示例:哪吒形象的演變唐代佛教盛行并逐漸本土化;唐朝邊疆戰爭頻繁,哪吒被賦予保家衛國的象征意義,成為佛教護法神和戰神象征。宋朝時期,三教融合,儒學復興,理學興起,儒家綱常滲透宗教敘事中,哪吒形象呈現倫理化的特點。明代,商品經濟繁榮;市民文學興起;哪吒的叛逆精神契合新興市民階層對自由、個體價值的訴求,哪吒演變為道教神仙與叛逆英雄。哪吒形象的演變反映了外來文化逐漸本土化的過程,是中國民間各種文化相互交流、碰撞的結果。哪吒形象伴隨著時代的變遷而不斷變化,反映了當時的時代特征。18.(1)示例1:從書寫主體是否為親歷者角度進行分類:康有為和榮祿作為變法親歷者??涤袨樽鳛樽兎ǖ某珜д?,從挽救民族危亡、推動國家變革的角度出發,積極主張變法;榮祿代表守舊勢力,因變法觸及自身利益,極力反對;中島雄作為外國人士,從客觀的視角把戊戌變法的失敗歸結于清政府保守和戊戌變法的急速冒進;陳恭祿作為后世歷史研究者,從中國近代發展的視角觀察,把失敗原因歸結于康梁等人政治經驗的欠缺和變法行動的理想化。示例2:從對戊戌變法的態度分類:康有為支持變法、榮祿反對變法;中島雄和陳恭祿評價相對客觀。示例3:從書寫主體的時代分類:康有為、榮祿和中島雄都是戊戌變法的親歷者,陳恭祿為后世研究者。(2)從近代性角度作答,如戊戌變法從政治制度、經濟發展、文化教育、軍事現代化等方面進行改革,力圖使中國走上現代化道路等。從世界史角度作答,如西方正處于第二次工業革命,加緊對外侵略力圖瓜分世界,日本發動甲午中日戰爭,在這一背景下中國先進知識分子開始了戊戌變法的嘗試。從辯證的角度作答,認識到戊戌變法的雙重影響,變法雖然失敗了,但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為后來的革命運動奠定了基礎。19.變化:從重視政治價值導向轉向經濟價值導向;從主要面向第三世界國家到逐漸放寬政策。闡釋:20世紀70年代,西方資本主義世界爆發經濟危機,出現“滯脹”現象,西方國家政府采取政策削減政府開支。美蘇冷戰結束,世界多極化趨勢加強。西方發達國家的留學生教育政策以吸引留學生的方式獲取了更多的資金和人力,以利于其在世界競爭中占據有利位置,實質是西方發達國家借助留學生教育進行資本掠奪的行為。這一變化促進了西方國家留學教育的繁榮,促進了西方國家經濟的發展。但是,過于重視經濟價值,導致了西方國家留學教育質量下降。同時,加劇了發展中國家財富的流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