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山東省菏澤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A)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單選題1.在古王國時期,埃及國王自稱“拉神(古埃及的主神太陽神)之子”。在古王國以來的銘文中,凡國王的名字都被框在一個橢圓里(如圖),橢圓的右側有一道象征土地的豎線,意味著法老是神佑之下的大地之主。據此可知,在當時埃及( )A.宗教權力大于世俗王權 B.全國土地掌握在國王手里C.象形文字發展趨于成熟 D.國王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2.如表是12世紀英王亨利二世授予的城市特許狀的部分內容。據此可知( )授予沃靈福德的特許狀 他們(市民)將自由地成立自己的商業行會……只能由他們自己的市政官和行政官來管理他們的行會授予諾丁漢城的特許狀 任何市民只要在諾丁漢城買了土地并保有土地達一年零一天,而不再被土地的賣主反對后,那么此人對他土地的所有權將不再被質疑A.城市工商業發展受到更多束縛 B.西歐城市已實現完全自治C.市民享有一定的自由和財產權 D.國王可直接干涉商業行會3.拜占庭文明立足于東方希臘化地區文化的沃土之上,帶有明顯的東方色彩。它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明,具有明顯的羅馬因素,在政治法律體系及官僚統治體系等方面,拜占庭幾乎全面繼承了羅馬帝國的傳統。據此可推知,拜占庭帝國( )A.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大帝國 B.確立了完備的官僚統治體系C.推動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 D.照搬了古羅馬帝國政治制度4.阿拉伯帝國在首都和一些大城市建立規模宏大的天文臺,制造和配備各種精密的天文儀器,集中各部族及外國有名的天文、歷算學家進行長期的天文觀察,對天體運行規律進行深入研究。該國的上述舉措( )A.說明天文學成就領先世界 B.有利于科學技術的發展C.繼承和發展了西歐的文化 D.旨在確保文化的多樣性5.17世紀初,荷蘭對“南方大陸(澳大利亞)”的探索取得了顯著成就,遠超之前的西班牙、英國等。17世紀40年代荷蘭人停止了探險活動,他們認為“南方大陸”荒無人煙,無法開展貿易活動。由此可知,荷蘭對外探險的主要目的是( )A.攫取經濟利益 B.鼓勵冒險精神 C.建立商業據點 D.解決人地矛盾6.18世紀,歐洲的一些科學家和自然哲學家堅信人類能夠取得進步,并將傳播可被他人運用的“有用知識”視為己任。基于此,眾多科學協會和科學學校紛紛建立,1797年,世界上第一份科學期刊《自然哲學、化學和藝術期刊》出版發行。該期刊的發行( )A.標志著近代科學的興起 B.源于文藝復興運動開展C.促進了工業革命的開展 D.表明理性精神已經普及7.18世紀,法國建筑師布雷設計建造了一系列的建筑,其特征是采用圓柱體、方錐體、圓錐體、球體和半球體等單純的幾何體,建筑體量與空間尺度異常巨大而令人震撼。布雷宣稱,我們喜愛巨大的形象,因為我們的靈魂渴望著擁抱宇宙。據此可知,布雷( )A.專注技術發明創作 B.關注產業革命C.深受啟蒙思想影響 D.重視實驗方法8.如表為1789~1984年間,某國發生的政治事件(部分)。據此可知,該國( )政治事件 人次總統對國會法案的否決 2410次國會越過總統否決 957次最高法院宣布國會法案或法律違憲 100次參議院拒絕批準總統對最高法院法官的提名 27人A.實行責任內閣制 B.踐行了分權制衡原則 C.確立君主立憲制 D.保留了大量封建殘余9.如圖為世界主要國家制造業產量占世界相對份額每噸(1750~1900),其中①②③分別是( )A.英、美、德 B.美、英、德 C.英、德、美 D.美、德、英10.列寧在《亞洲的覺醒》中指出:“繼俄國1905年的運動之后,民主革命席卷了整個亞洲……幾萬萬被壓迫的、沉睡在中世紀停滯狀態的人民覺醒過來了,他們要求新的生活,要求為爭取人的起碼權利、為爭取民主而斗爭”。從當時的時代特征看,“亞洲的覺醒”主要是基于該地區( )A.民族危機的加深 B.民族民主意識的覺醒 C.封建經濟的解體 D.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11.美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后,陸續提出了幾個有關國際聯盟的重要文件,其內容摘要如表。據此可知,美國力圖( )文件來源 內容摘要1918年“華盛頓草案”、1919年“國際聯盟盟約巴黎草案” 支持成立國際法庭;以仲裁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主要方法堅持國際聯盟成員國相互保證領土完整與政治獨立各國軍備必須裁減,裁軍由行政院直接負責規定行政院由大國外交代表和少數幾個小國的代表組成,并提出通過大國的一票否決權而使大國能夠在行政院中起到領導作用A.維護弱小國家的利益 B.迎合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C.削弱歐洲的優勢地位 D.通過集體安全維護戰后秩序12.1927~1933年,蘇聯的小學由10.87萬所增加為13.62萬所,學生由843萬增加為1209萬:中學由1775所減為1261所,但學生人數由85.8萬增為124.3萬。這一調整旨在( )A.強化國家對經濟的干預 B.緩解經濟危機的影響C.適應工業化戰略的需要 D.均衡教育資源的分配13.1930年,德國時事評論家利奧波德·施瓦茨描述當時的社會狀況:“像有一股毒氣向你撲來似的情緒,憂慮、不安、疲憊、反感、憤慨和歇斯底里構成的6000萬倍的混合物,這種無法言狀的也難于描述的情緒本身就是一個禍根。”這一狀況反映了當時德國( )A.經濟危機加重民眾對凡爾賽體系不滿B.人民對政府失望導致法西斯主義產生C.納粹黨攫取德國政權后加緊對外擴張D.德軍進攻英國接連失利引發國內恐慌14.1935年,拉美國家洪都拉斯的香蕉樹大規模爆發葉斑病,美國在當地經營的果品公司多采用人工噴灑波爾多液的方式控制這種疾病。但因難以負擔藥劑及人力成本,大量個體種植者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這類現象導致當地( )A.民族獨立運動的發展 B.經濟結構的優化C.對美經濟依附的加強 D.大地產制的盛行15.如圖為發表于1945年的漫畫,羅斯福、斯大林和丘吉爾正在進入“安全新聞影院”,影院門楣上寫著“投票權和否決權”,左下角象征小國的一群兒童被拒絕入內。該漫畫意在說明雅爾塔體系( )A.保障了世界和平與共同發展 B.開創集體安全體制C.奠定了美蘇對峙的兩極格局 D.具有強權政治色彩二、綜合題1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古代世界的帝國與文明的交流材料一 古代帝國簡況表帝國 時間 疆域 帝國概況赫梯、埃及新王國、亞述 公元前8世紀及之前波斯 公元前6世紀一前4世紀 兩河流域、埃及、小亞細亞、巴爾干半島北部,地跨亞非歐三大洲 中央:實行君主專制制度,國王是核心和主宰地方:實行行省制被亞歷山大帝國取代亞歷山大帝國 公元前4世紀末 地垮歐亞非三大洲 ①羅馬帝國 1—5世紀 地垮歐亞非三大洲;地中海成為內海 實行殘酷的奴隸制;1—2世紀空前繁榮;1世紀,基督教產生;4世紀末,基督教成為國教,帝國分裂材料二 交融在文明的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沖突也是交融的一種形式,而且是很重要的形式,許多交融正是在沖突的形式中進行的。——摘自錢乘旦《文明的沖突與交融》(1)根據所學知識補充完整材料一中①的內容,并歸納上述帝國的特點。(2)概括材料二的觀點,并結合材料一中的內容加以說明。三、材料題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文藝復興材料一 在近代歐洲,文藝復興運動蓬勃興起。當時眾多學者、藝術家們熱衷于研究古希臘、古羅馬的文化典籍,如意大利的彼特拉克廣泛搜集古代手稿,通過對古羅馬詩人作品的研讀與重新闡釋,大力倡導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的思想,呼吁人們要重視現世生活,追求個人的幸福與價值實現。達·芬奇、米開朗琪羅和拉斐爾等創作出眾多震撼人心的繪畫與雕塑作品,將人體之美、人性之光輝展現得淋漓盡致。——摘編自朱孝遠《歐洲文藝復興史(政治卷)》材料二 以下是《世界文明史》部分目錄:第十八章文藝復興時期的文明(約1350—約1550年)一、意大利的歷史背景 二、意大利思想和文學的復興 三、意大利藝術的復興 四、意大利文藝復興的衰微 五、北方的文藝復興 六、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發展 七、文藝復興時期的科學成就——[美]菲利普·李·拉爾夫等著,趙豐等譯:《世界文明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文化建設的特點。(2)結合所學知識,分別列舉《世界文明史》第十八章子目二和五中可能涉及的文藝復興的成就,并概括文藝復興的發展趨勢。1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材料一 拉丁美洲殖民地化的過程殖民國 殖民地區 殖民統治方式西班牙 大部分南美洲,整個中美洲,部分北美洲。 政治:總督制度。經濟:推行農奴制,發展種植園經濟;掠奪開采 金銀礦;奴役屠殺印第安人;黑奴貿易,壟斷貿易,限制殖民地經濟發展。葡萄牙 巴西英、荷、法 中美洲零散地區、南美洲東北角。材料二 殖民者從拉丁美洲殖民地掠奪了巨額財富。據統計,16、17世紀時,西班牙在殖民地開采的黃金、白銀超過當時世界總產量的2/3。1500—1650年,西班牙從美洲掠奪的黃金多達180噸,白銀多達16000噸。——材料均摘編自《中外歷史綱要(下)》(1)根據材料一分析殖民者對拉美地區進行殖民擴張的特點,并說明原因。(2)結合材料二分析殖民者對拉丁美洲掠奪產生的影響。1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馬克思主義的誕生與傳播材料一甲:他們(空想社會主義者)拒絕一切政治行動,特別是一切革命行動;他們想通過和平的途徑達到自己的目的。……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共產黨人不屑于隱瞞自己的觀點和意圖。他們公開宣布:他們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現存的社會制度才能達到。——《共產黨宣言》乙: 巴黎公社宣告成立(繪畫作品) 丙: 十月革命中革命武裝攻占冬宮(繪畫作品)材料二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創造性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馬克思主義是人民的理論.第一次創立了人民實現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馬克思主義是實踐的理論,指引著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動。……馬克思主義是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始終站在時代前沿。——摘自《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提取材料二的觀點,并結合材料一的內容加以闡釋。山東省菏澤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A)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C C B A C C B B D題號 11 12 13 14 15答案 D C A C D16.(1)①的內容:繼承波斯帝國的制度,宣揚君權神授;地方實行行省制:推廣希臘文化。特點:從性質上看,都屬于奴隸制帝國:從地域上看,主要以地中海為中心;從相互關系上看,在接觸碰撞中學習借鑒。(2)【示例1】觀點:沖突是交融的一種重要形式,在文明的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說明:亞歷山大歷經數年征戰,最終滅亡波斯入侵印度,征服了從希臘到印度的廣大地區,希臘文化隨之東傳,促進了區域文明向更為廣闊的帝國境內或帝國與帝國之間的傳播。【示例2】觀點:文明沖突是交融的一種形式,在文明的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說明:波斯征服兩河流域、埃及、小亞細亞等廣大地區,建立起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帝國,它繼承了西亞地區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從中央到地方比較完善的官僚和稅收系統,促進了區域文明向更為廣闊的帝國境內或帝國與帝國之間的傳播。17.(1)特點:大量學者、藝術家參與;借鑒古希臘、古羅馬文化;形式多樣(文學、藝術等);以人文主義為核心;成果豐富。(任答三點,言之成理即可)(2)子目二的成就:但丁《神曲》、彼特拉克《歌集》等:子目五的成就:莎士比亞的戲劇《哈姆雷特》《李爾王》等。趨勢:文藝復興的領域從思想、文學藝術擴展到自然科學、音樂等;文藝復興的地域從意大利擴展到歐洲其他地區。18.(1)特點:從殖民國來看,以西班牙和葡萄外為主;炔殖民地惱看:西班牙占據了美洲絕大部分地區;從殖民方式看:政治上專制獨裁統治,經濟上直接搶掠金銀財物、壟斷貿易。原因:15世紀末16世紀初西班牙和葡萄牙最先開辟新航路,進行殖民擴張;西班牙王室支持的哥倫布船隊最先到達美洲,占據了美洲絕大部分地區;殖民地移植了宗主國的封建專制統治模式;尋求金銀財富是新航路開辟重要原因。(2)影響:殖民者從美洲掠奪了巨額財富,加劇了美洲的貧困,影響了社會的發展。這些金銀財富流入歐洲,一方面,引起貨幣貶值、價格暴漲,形成了所謂的“價格革命”,造成對社會結構的巨大沖擊;另一方面,也為西歐資本主義的發展準備了原始資本積累。19.觀點: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人民的、實踐的、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闡釋:和空想社會主義者相比,馬克思主義揭示社會發展規律,找到實現理想的有效途徑,是科學的理論:馬克思主義建立一個沒有階級對立、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會,是人民的理論;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斗爭的強大理論武器,十月革命第一次把社會主義從理想變為現實,是實踐的理論;馬克思主義在實踐中與各國的國情相結合,產生了列寧主義等理論思想,是不斷發展的理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