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1張PPT)國家與國家之間沒有永恒的朋友,也沒有永恒的敵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英國)伯默斯頓出發點:維護國家利益。影響因素:國家地位和國家實力(決定性因素);國家政權的性質;國內外形勢的變化; 國家領導人的智慧。第14課 當代中國的外交課標要求: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一、開創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美國海外駐軍和軍事基地朝鮮戰爭爆發后,美國對新中國的封鎖進一步升級,在實行全面封鎖禁運的同時,于1950年12月8日宣布凍結中國在美國的一切資產,并脅迫英、法等西方國家共同制裁中國。這種敵對措施,不僅使西方私人投資者不敢再來中國投資,也使原有在中國大陸的外資企業(資產的97.1%為英、美、法三國私人投資)陷入困境。1、建國初背景(1)國際:①新中國成立時,正值世界民族解放運動高漲,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和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初步形成并走向對峙之際。②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對新中國采取經濟上封鎖、軍事上包圍、政治上不承認的政策。建國前夕, 中共領導人在外交方面面臨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其一得到國際上對新國家的承認,其二為恢復經濟取得外國的必要援助,其三保障新生國家的安全。——章百家(2)國內:①新中國成立,為建立新型外交關系創造了前提。②人民政權需要進一步鞏固,經濟上積貧積弱,百廢待興。2、建國初期“三大外交方針”材料一 凡與國民黨反動派斷絕關系、并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采取友好態度的外國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可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的基礎上,與之談判,建立外交關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材料二 我們是愿意按照平等原則同一切國家建立外交關系的,但是從來敵視中國人民的帝國主義,決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的態度對待我們,只要一天它們不改變敵視的態度,我們就一天不給帝國主義國家在中國以合法的地位。——毛澤東《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的講話》材料三 我們在國際上是屬于以蘇聯為首的反帝國主義戰線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誼的援助只能向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國主義戰線一方面去找。——毛澤東《論人民民主專政》一邊倒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一、開創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2、建國初期“三大外交方針”(選必1P80-81+綱上P158-159)內容 含義 目的 成果(舉例) 意義另起爐灶打掃干凈 屋子再請客 一邊倒 不承認國民黨政府的外交關系,而在新的基礎上另建新的外交關系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地位,在國際交往中獨立自主有步驟地徹底摧毀帝國主義在華控制權,取消帝國主義在華的一切特權,不承認國民黨時代的賣國條約就是中國堅定地站在社會主義和世界和平民主陣營一邊在...中不孤立為新中國建立后開創新型外交關系指明了方向;迎來第一次建交高潮。先談判再建交,同印度、印尼、緬、巴以及瑞典、丹麥、瑞士、芬蘭建交與蘇聯、保加利亞、朝鮮、越南等10個人民民主國家建交取消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特權(對外貿易權、海關管理權、駐軍權、內河航行權)一、開創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3、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生動反映了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并賦予這些宗旨和原則以可見、可行、可依循的內涵。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中包含4個“互”字、1個“共”字,既代表了亞洲國家對國際關系的新期待,也體現了各國權利、義務、責任相統一的國際法治精神。——習近平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60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根據材料結合所學,指出中國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內容、提出過程、意義。(1)內容: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 和平共處(2)提出過程:1953年12月,中印會面關于西藏關系問題第一次提出;1954年,周恩來訪問印度和緬甸,第二次提出,并正式倡導。(3)積極意義:中國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國際關系準則,既反映了聯合國憲章,也成為了國與國之間交往的基本準則。4、20C50-60S: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指導下的外交成就時期 背景 表現(成就)20C50S中期20C50S末至60S初(國際)朝鮮戰爭結束,周邊局勢不利于中國;1954 正式倡導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國際關系基本準則;1954 以五大國身份參加日內瓦會議,并促成印度支那問題得以解決;1955 參加萬隆會議,提出“求同存異”方針;1956 中國又與挪威等國建交,同英、荷建立的代辦級外交關系。(國內)開展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進行一五計劃、三大改造。(國際)亞非拉國家民族解放運動蓬勃發展出現了以與亞非民族獨立國家建交為基本特點的建交高潮;1964 與法國建交,實現了中國同西方大國關系的突破(外交核爆)。5、20C70S:外交新局面的打開時期 背景 表現(成就)20C70S國際格局的多極化趨勢;美蘇爭霸;美國陷入越南戰爭泥潭;中蘇關系破裂。自1970年起,先后同意大利等西方國家建立外交關系。中英、中荷關系也升格為大使級。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1972年,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到1976年,與中國建交的國家達到111個。(第三次建交高潮:與資本主義國家)中美關系緩和70S外交打開新局面的影響:極大地改善了中國的安全環境,拓展了外交活動的舞臺。(綱上P167)中美關系正常化的歷程、背景及其影響有人說:“尼克松用七天改變了世界”,毛澤東說:“是世界改變了尼克松”。結合材料談談你對“世界改變了尼克松”、“尼克松改變了世界”這兩句話的理解。綱下P112“尼克松改變了世界”:開始中美兩國關系的新階段(結束長期敵對狀態,開始走向關系正常化);打開中國外交新局面(極大地改善了中國的安全環境,拓展了外交活動的舞臺);直接推動中日關系改善;對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有重大的意義。“世界改變了尼克松”: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和發展:歐共體成立和發展,日本經濟“起飛”并追求政治大國,中國成為國際社會中不可忽視的政治力量,第三世界興起形成不結盟;美國孤立中國政策失敗,與蘇冷戰暫處守勢,陷入越南戰爭難以自拔,霸權地位動搖;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開始瓦解,中蘇關系破裂,中美有共同對手和利益。改革開放前中國的外交成就匯總:1949與蘇聯等10個民主國家建交1954日內瓦會議1955萬隆會議與挪威等建交與英荷建代辦19561964中法建交1971重返聯合國1972中美關系開始正常中日建交1950《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1976與中國建交的國家多達111個第一次建交高潮第二次建交高潮第三次建交高潮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與亞非民族獨立國家建交一個外交總原則: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個國際關系準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三大外交方針: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一邊倒三次建交高潮:社會主義國家、民族獨立國家、西方資本主義國家(1)政策調整: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服務;和平與發展是當代世界的主題。1、改革開放初期的外交政策調整及成就:二、全方位外交:改革開放后的外交成就(2)外交成就:1979中美正式建交、1989中蘇關系正常化(1)解決了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國的邊界問題。(2)1997年,中國與東盟首腦非正式會晤,即“10+1”領導人會議機制正式建立。P84學習拓展:2002-2010年啟動并全面建成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2013年中國提出打造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3)中國同印、巴、朝、韓、越、蒙等國關系也取得新進展。2、世紀之交:把鞏固與發展周邊關系作為首要任務3、進入21世紀:全方位外交(1)積極致力于與世界各大國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關系;(2)積極致力于與發展中國家合作;①2000年成立中非合作論壇。②2003年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3)積極推動區域和國際合作;①發起成立2001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性質、作用 綱下P140)、2001博鰲亞洲論壇。②推動二十國集團成為國際經濟治理主要平臺。(特點、宗旨、作用 綱下P133、140、選必一85)③2009創立“金磚國家”合作機制。(成員國+作用:為新興市場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對話與合作提供了重要平臺 綱下P140)(4)積極參與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1996 中俄 戰略協作伙伴關系1997 中法 全面伙伴關系中美 建設性戰略伙伴關系1998 中國-歐盟 全面伙伴關系 中日 致力于和平與發展的友好合作伙伴關系1、十八大以來: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1)發達國家:拓寬合作領域、關系穩步發展(俄、法、德、英)按照“親、誠、惠、容”理念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外交方針,推出多種新機制新舉措,深化關系(日韓東盟)提出“真實親誠”原則,加強團結合作(2)周邊國家:(3)非洲國家:三、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共十八大以來的中國特色外交(1)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2)積極推進構建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發展新路。①頻繁密集外交活動:大國、周邊、多邊國際會議;②出臺新文件、新舉措。2、十九大以來:全球視野、公正合理、普惠均衡(3)提出中國方案,推動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公正合理、普惠均衡發展①推動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核心作用,在伊朗核問題、敘利亞問題等問題上,積極探索解決辦法。②積極促進全球治理體系改革與完善,推動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生效2015。③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成為開放包容的國際合作平臺和各方普遍歡迎的全球公共產品。(一帶一路的提出、核心、意義 綱上181、綱下141)④通過主場外交積極參與和引領全球治理進程。(2019主辦“一帶一路”國家合作高峰論壇、2016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2014亞太經合組織北京會議、2017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2019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2019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等)⑤其他:如2015倡議設立亞投行……課堂小結1新中國對外關系發展進程課堂小結2新中國成立以來中蘇、中美關系中美關系正常化的歷程、背景及其影響有人說:“尼克松用七天改變了世界”,毛澤東說:“是世界改變了尼克松”。結合材料談談你對“世界改變了尼克松”、“尼克松改變了世界”這兩句話的理解。綱下P112“尼克松改變了世界”:開始中美兩國關系的新階段(結束長期敵對狀態,開始走向關系正常化);打開中國外交新局面(極大地改善了中國的安全環境,拓展了外交活動的舞臺);直接推動中日關系改善;對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有重大的意義。“世界改變了尼克松”: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和發展:歐共體成立和發展,日本經濟“起飛”并追求政治大國,中國成為國際社會中不可忽視的政治力量,第三世界興起形成不結盟;美國孤立中國政策失敗,與蘇冷戰暫處守勢,陷入越南戰爭難以自拔,霸權地位動搖;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開始瓦解,中蘇關系破裂,中美有共同對手和利益。1、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內容、正式倡導時間和意義?(7分)2、舉出在1954-1964年間中國外交取得的成就。(9分)1、內容: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1954年正式倡導。意義:作為國際關系準則,成為了國與國之間交往的基本準則。2、1954以五大國之一身份參加日內瓦會議,推動印度支那問題得以政治解決。 1955中國參加萬隆亞非會議,提出“求同存異”方針,推動會議朝著達成協議的方向前進,為進一步開展同各國的友好合作關系創造了條件。 到1956年,與挪、南、阿、埃等國建交,同英、荷建立代辦級外交關系; 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出現了以與亞非民族獨立國家建交為基本特點的建交高潮; 1964年與法國建交,實現了中國同西方大國關系的突破,逐步沖破西方國家的封鎖。1、建國初中國外交的總原則、國際關系準則、三個外交方針分別是什么?(5分)2、中國改革開放前的三次建交高潮分別出現在何時期?主要分別與哪類國家建交?(6分)3、新中國建國初面臨的國際外交局勢如何?(4分)4、舉出在70年代中國外交取得突破的表現和意義。(9分)1、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一邊倒。2、建國初、社會主義國家; 50、60年代之交、亞非國家; 70年代、西方國家3、新中國成立時,正值世界民族解放運動高漲,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和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初步形成并走向對峙之際。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對新中國采取經濟上封鎖、軍事上包圍、政治上不承認的政策。4、①1970起,先后同意大利等西方國家建立外交關系。中英、中荷關系也升格為大使級。 ②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③1972年,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④迎來了第三次建交高潮,建交國數量由1965年的49個增加到1976年的111個。這些成就極大改善了中國的安全環境,拓展了外交活動的舞臺。1、改革開放初期的外交政策調整的表現及成就?(4分)2、世紀之交中國鞏固與發展周邊關系作為首要任務的表現?(6分)3、進入21世紀后中國全方位外交的表現?(4分)4、21世紀以來中國與發展中國家合作的表現兩例?(4分)5、中國積極推進區域合作的表現三例?(6分)1、調整: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服務;和平與發展是當代世界的主題。成就:1979中美正式建交、1989中蘇關系正常化2、解決了中國與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斯坦三國的邊界問題。1997年中國與東盟首腦非正式會晤,即“10+1”領導人會議機制正式建立。中國同印、巴、朝、韓、越、蒙等國關系也取得新進展。3、積極致力于與世界各大國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關系; 積極致力于與發展中國家合作; 積極推動區域和國際合作; 積極參與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4、2000年成立中非合作論壇;2003年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5、發起成立2001上海合作組織、2001博鰲亞洲論壇,推動二十國集團成為國際經濟治理主要平臺,2009創立“金磚國家”合作機制。1、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外交的布局?(3分)2、中國按照什么外交理念和方針深化同周邊國家的關系?加強與非洲國家團結合作的理念是什么?(6分)3、堅持和平發展道路的目的?(7分)4、中國推進的國與國之間的交往新路是什么?(2分)5、提出中國方案,推動國際公正合理、普惠均衡發展的表現?(5分)6、一帶一路的核心理念?(3分)7、寫出下列事件的年份:(7分)①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生效②10+1領導人會議機制正式建立的時間和對象③一帶一路的提出 ④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⑤第二屆“一帶一路”國家合作高峰論壇⑥亞太經合組織北京會議 ⑦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1、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2、“親、誠、惠、容”理念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方針,“真實親誠”3、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4、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5、推動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核心作用;積極促進全球治理體系改革與完善;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成為開放包容的國際合作平臺和各方普遍歡迎的全球公共產品;通過主場外交積極參與和引領全球治理進程。6、共商、共建、共享7、①2015、②1997、③2013、④2016、⑤2019、⑥2014、⑦2017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