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6課 中國賦稅制度的演變 課件(共20張PPT)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6課 中國賦稅制度的演變 課件(共20張PPT)

資源簡介

(共20張PPT)
第五單元第16課
中國賦稅制度的演變
第16課 中國賦稅制度的演變
【課程標準】
1.了解中國古代賦稅制度的演變;(第一課時)
2.了解關稅、個人所得稅制度的產生及其在中國的實行。(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 從時空觀念角度了解中國賦稅制度的演變歷程。
2. 從歷史解釋角度認識中國賦稅制度演變的主要特征。
3. 從史料實證角度了解中國賦稅制度演變趨勢及其意義。
▲ 元朝納糧彩繪壁畫
2000年,河南省尉氏縣后大莊村元墓出土的納糧彩繪壁畫,形象地描繪了農民向封建政府納糧的畫面:倉房前一群農民肩負糧袋,準備將糧食入倉;右側樹蔭下,一名身著紅袍的官員坐在朱紅色桌案后進行登記,案上攤著文書簿冊。數千年來,農民為封建國家納糧當差,承擔義務,受盡剝削。
一個話題
封建社會和編戶齊民之間強制性的人身支配關系
一些概念
賦役制度:
在封建社會中,國家以土地和人口為依據,向人民征收一定數量的田賦、人頭稅,征發徭役等,形成的基本制度。
具有無償性、強制性、固定性。

戶稅:以戶為依據的財產稅;
田賦:也叫田租,歷代封建政府以田畝為征收依據的土地稅;
丁稅:也叫人頭稅,歷代封建政府征收的以人丁為依據的人頭稅。
其他雜稅
徭役:以成年男子為依據,為封建國家無償從事勞動的勞役。
包括力役、兵役、和雜役;

一、中國古代的賦役制度
井田制
勞役地租;役重于賦
方里而井,井九百畝,其中為公田。八家皆私百畝,同養公田。公事畢,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一、中國古代的賦役制度
1.先秦時期:以西周為例
思考:西周賦役制度的基本內容是什么?體現了什么特征?
賦役 秦 朝 漢 朝
背景
田賦
人頭稅
財產稅
徭役 秦漢賦役特點 2.秦漢時期:以漢朝為例
賦役 秦 朝 漢 朝
背景
田賦 秦朝田賦(土地稅)稅率極高,史稱“收泰半之賦”,即繳納田地產量的三分之二作為田賦。 依據人口和資產向國家承擔賦役:
漢初:休養生息,田賦稅率大大降低:漢高祖時期:實行十五
一;漢景帝時期:實行三十稅一
人頭稅 秦代的田賦、人頭稅(口賦、戶賦)極高 漢朝人頭稅(編戶齊民):分口賦、算賦,規定不分男女。
7-14 歲每人每年繳口賦20錢;15-56歲每人每年出算賦120錢;
商人和奴婢的算賦錢加倍。
財產稅 算緡錢(對商人、手工業者、高利貸者和車船所征的賦稅;
“稅民資”(對財產總額征收);農民飼養六畜要繳稅。
徭役 更卒:法定服務期限是一個月,服役地點是在本郡或本縣,承擔修筑城垣、道路、河渠、宮室、陵寢, 以及運輸糧食等繁重勞動。 正卒:是指到郡國和京城服兵役,役期一般是兩年。 戍卒:是指到邊塞屯戍,役期一般是一年。 秦漢賦役特點 2.秦漢時期:以漢朝為例
賦役 秦 朝 漢 朝
背景 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下,官僚隊伍龐大,國家財 政負擔重;對外戰爭、修筑長城;統治者殘暴, 窮奢極侈(修筑陵墓、阿旁宮等) 漢初統治者采取“與民休息”的政策、鑒于秦朝滅亡的教訓
田賦 秦朝田賦(土地稅)稅率極高,史稱“收泰半之賦”,即繳納田地產量的三分之二作為田賦。 依據人口和資產向國家承擔賦役:
漢初:休養生息,田賦稅率大大降低:漢高祖時期:實行十五
一;漢景帝時期:實行三十稅一
人頭稅 秦代的田賦、人頭稅(口賦、戶賦)極高 漢朝人頭稅(編戶齊民):分口賦、算賦,規定不分男女。
7-14 歲每人每年繳口賦20錢;15-56歲每人每年出算賦120錢;
商人和奴婢的算賦錢加倍。
財產稅 算緡錢(對商人、手工業者、高利貸者和車船所征的賦稅;
“稅民資”(對財產總額征收);農民飼養六畜要繳稅。
徭役 更卒:法定服務期限是一個月,服役地點是在本郡或本縣,承擔修筑城垣、道路、河渠、宮室、陵寢, 以及運輸糧食等繁重勞動。 正卒:是指到郡國和京城服兵役,役期一般是兩年。 戍卒:是指到邊塞屯戍,役期一般是一年。 秦漢賦役特點 ①秦代田租較重;漢初減輕,但總體田租較輕,人頭稅很重; ②體現了“重農抑商”的重要舉措 ③國家對農民的控制嚴格,農民對國家的依附關系緊密 2.秦漢時期:以漢朝為例
議一議:漢代(武帝時期)老劉一家一年繳稅多少?
長孫8歲
老劉 58歲
劉妻 50歲
兒子28歲
幼孫3歲
女兒30歲
兒媳婦26歲
田賦:土地產量1/30,種什么交什么
丁賦:7--14歲:每人每年23錢
15-56歲:每人每年120錢,共480錢
其他:大齡剩女,每人五倍賦稅,補交480錢獻稅
勞役:老劉和小劉還要各承擔不同勞役
漢代的賦役特點:田租較輕,人頭稅較重。
共計983錢
2.秦漢時期:以漢朝為例
3.隋唐時期:以唐朝為例
材料一:"有田則有租,有家則有調,有身則有庸”
材料二:丁男如不愿服勞役,年齡不限,均可以納絹或布代替,一天折合絹三尺,叫作“庸”。
——《中國通史》第六卷(隋唐)
自主學習:根據材料,結合教材,對租調制、租庸調制和兩稅法進行歷史解釋。
稅制 租庸調制 兩稅法
征稅標準
征稅項目
征稅對象
征稅次數
征收內容
以人丁為主
以財產為主
租庸調、雜役
戶稅和地稅
受田農民
不分主客農商
一律納稅
一次征收
夏、秋兩季
征收實物
錢物兩收
放松了人身控制
簡化了稅收種類
擴大了收稅對象
征稅時間固定
實物稅向貨幣稅過渡
兩稅法與租庸調制相比,有哪些變化與創新?
合作探究
創新之處
唐德宗李佑外出打獵遇到農戶趙光奇。唐德宗問:“你幸福么?”答:“不幸福。”唐德宗追問:“為啥咧?今年莊稼不是大豐收么?”答:“國家不講信用,以前說好的兩稅法外沒有其他徭役;現在各種苛捐雜稅項目比兩稅還多;還強迫鄉親們自個把糧食運輸到兩百里外的京西行營,牲口累壞了,車也報廢了,簡直害得好多人家破人亡;國家發布好多政策都是一紙空文,皇上您深居皇宮,哪里知道民間疾苦啊!”唐德宗內心不是滋味,答應免除趙光奇一家的賦稅和徭役。
一個故事:黃宗羲定律
黃宗羲定律
歷史上每次稅費改革,每改革一次,稅就加重一次,而且一次比一次重,最后無法忍受,誰都逃不出這個怪圈。黃宗羲的觀點被總結為"黃宗羲定律"。
4.宋元時期:以元朝為例
結合宋元時期的相關史實,試以“史料實證”的角度論證“黃宗羲定律”。
黃宗羲定律
歷史上每次稅費改革,每改革一次,稅就加重一次,而且一次比一次重,最后無法忍受,誰都逃不出這個怪圈。黃宗羲的觀點被總結為"黃宗羲定律"。
5.明清時期:以明朝為例
結合明清時期的相關史實,試以“史料實證”的角度論證“黃宗羲定律”能否破局?
材料:一條鞭法” 把各州縣的田賦、徭役以及其他雜征總為一條,合并征收銀兩,按畝折算繳納,大大簡化了征收手續,同時使地方官員難于作弊。實行這種辦法,解除了無地農民勞役負擔,提高了有田農民農耕積極性,穩定了農業生產。同時,把徭役改為征收銀兩,農民獲得了較大的人身自由,給手工業提供了更多的勞動力。沒有土地的工商業者可以不納丁銀,促進了工商業的發展。明政府財政經濟狀況也有不少改善。
——《張居正改革的內容和意義》
結合材料,分析“一條鞭法”推行的意義。
①賦役合一:簡化了征收手續,降低了稅收成本;
②納銀代役:相對減輕了農民的負擔,農民對國家的人身依附關系松弛
③賦役征銀,適應了商品經濟發展的需要,有利于農業商品化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
④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
⑤是我國賦稅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體現了實物地租向貨幣地租的轉變
5.明清時期:以明朝為例
黃宗羲定律
歷史上每次稅費改革,每改革一次,稅就加重一次,而且一次比一次重,最后無法忍受,誰都逃不出這個怪圈。黃宗羲的觀點被總結為"黃宗羲定律"。
5.明清時期:以明朝為例
結合明清時期的相關史實,試以“史料實證”的角度論證“黃宗羲定律”能否破局?如何破局?
2006年1月1日國家宣布取消農業稅,徹底告別延續了兩千六百年的田賦,并且還讓國家反哺農業。這是史無先例的開端,共產黨人走出了“黃宗羲定律”怪圈。
朝代 賦役制度
秦漢
魏晉-隋
唐 前期
中后期


明 明初
正統
后期

田賦、人頭稅、財產稅
徭役:更卒、正卒、戍卒
租調役
租庸調制
兩稅法
前期兩稅法;中后期方田均稅法、募役法
租庸調與兩稅法,“科差”
兩稅法
金花銀
一條鞭法
攤丁入畝
賦役并重
賦重于役
役并入賦
役重于賦
小結1:中國古代賦役制度發展歷程
小結2:古代賦稅制度演變的趨勢
朝代 賦役制度 發展演變趨勢
秦 田賦、人頭稅、徭役 ①征稅標準:以人丁為主→以土地為主;服徭役和兵役→納絹代役。(以兩稅法為標志)
②交納形式:以實物為主→以貨幣為主。(以兩稅法和一條鞭法為標志)
③征稅時間:不定時→基本定時(以兩稅法為標志)。
④征收種類:繁雜→簡單;商品稅逐漸加重。(以一條鞭法為標志)
⑤人身依附關系:農民對國家的人身依附關系逐漸松弛。
⑥重農抑商,對商品征收重稅。
漢 田賦、人頭稅、徭役、財產稅、編戶齊民 魏晉 租調制 唐朝 初期 租庸調制 晚期 兩稅法 宋 方田均稅法、募役法 元 租庸調(北)、兩稅法(南)、“科差” 明 一條鞭法;賦役合并,一概折銀 清 滋生人丁,永不加賦;攤丁入畝(雍正) 朝代 賦役制度 發展演變趨勢
秦 田賦、人頭稅、徭役 ①征稅標準:以人丁為主→以土地為主;服徭役和兵役→納絹代役。(以兩稅法為標志)
②交納形式:以實物為主→以貨幣為主。(以兩稅法和一條鞭法為標志)
③征稅時間:不定時→基本定時(以兩稅法為標志)。
④征收種類:繁雜→簡單;商品稅逐漸加重。(以一條鞭法為標志)
⑤人身依附關系:農民對國家的人身依附關系逐漸松弛。
⑥重農抑商,對商品征收重稅。
漢 田賦、人頭稅、徭役、財產稅、編戶齊民 魏晉 租調制 唐朝 初期 租庸調制 晚期 兩稅法 宋 方田均稅法、募役法 元 租庸調(北)、兩稅法(南)、“科差” 明 一條鞭法;賦役合并,一概折銀 清 滋生人丁,永不加賦;攤丁入畝(雍正) 根據材料,結合所學,試以“賦役制度”為主題寫一篇歷史小短文。
(要求:立論正確,史論結合,史實充分,邏輯清晰,表述成文)(12分)
感謝一路同行
THANK YOU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延安市| 岱山县| 绵竹市| 仁布县| 托克托县| 会东县| 六枝特区| 青田县| 朝阳区| 盖州市| 民丰县| 枣阳市| 吴旗县| 光山县| 太白县| 林甸县| 繁昌县| 漳州市| 安阳县| 辰溪县| 江北区| 汨罗市| 云梦县| 蓬安县| 大田县| 麦盖提县| 中宁县| 通城县| 深州市| 水富县| 宿州市| 玛曲县| 郁南县| 凤山市| 桦川县| 林甸县| 柘荣县| 成武县| 阳信县| 和林格尔县| 黄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