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0張PPT)第18課世界主要國家的基層治理與社會保障【單元導語】西歐中古的基層治理:以莊園和城市為中心,近代以來也一直強調基層自治。【單元導語】現代發達國家基本構建起了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保證了社會的穩定與發展。中國也逐漸建立起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保障制度。一、 西方主要國家基層治理的歷史1.古希臘時期的基層治理【史料閱讀P105】凡父母雙方均為雅典公民者有公民權。公民在十八歲時在他們村社的名簿中登記。當他們登記之時,村社成員對他們宣誓投票,作出決定……如果投票結果認為他沒有自由民身份,他得向陪審法庭申訴。——[古希臘]亞里士多德《雅典政制》思考:結合材料和課本內容,探究古希臘時期基層治理有哪些具體內容?基層單位:特點:機構:參加條件:職責:思考:說到古希臘,諸君會想到哪些特征?與基層治理有何聯系?小國寡民、城邦政治、公民政治、直接民主、奴隸制民主村社村社自治村社大會全體成年男性①是村社最高權力機關②處理與村社有關的事務:登記公民、抽簽選舉議事會議員等一、 西方主要國家基層治理的歷史2.中世紀西歐的基層治理思考:說到中世紀西歐,諸君會想到哪些特征?與基層治理有何聯系?政治:封君封臣制經濟:莊園與農奴制思想:基督教神權世界觀占據統治地位主要基層單位:管理者:職責:莊園莊園主或管家組織生產征收地租主持莊園法庭的審判裁決糾紛莊園政治獨立經濟自給司法獨立思考:結合史綱下的內容,回憶中世紀的莊園有何特征?1446年德國紐倫堡城全景圖城市一、 西方主要國家基層治理的歷史2.中世紀西歐的基層治理背景:10-11世紀,西歐城市興起城市位于封建主的土地上封建主用對待農奴的方式對待城市市民對市民的生產和經營活動造成影響居民職業:主要產業:基層單位:基層職責:面臨問題:思考:結合史綱下與本課的內容,思考城市的興起存在哪些問題?手工業者、商人工商業思考:結合史綱下的內容,針對城市居民與封建主的矛盾,他們將使用何種手段解決問題?通過談判、金錢贖買、武裝暴動手段從國王或領主那里獲得特許狀,享有不同程度的自治行會或商會①規范手工業者和商人的經營活動②行會或商會上層分子:把持城市政權行使城市治理的職責思考:結合史綱下的內容,思考城市自治產生的影響?①政治:②經濟:③文化:促使城市與王權結盟,促進國王的統一事業(推動王權的強化和民族國家的形成)有利于城市經濟的發展,推動資本主義的產生打破教會對文化教育的壟斷促使大學興起為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創造條件一、 西方主要國家基層治理的歷史與特點2.中世紀西歐的基層治理找一找:哪種東西同時出現在兩張圖中?反映了什么問題?基督教會基督教會在基層治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一、 西方主要國家基層治理的歷史思考:結合第9課與史綱下的內容,思考基督教會在基層治理中如何發揮作用?①政治:②經濟:③文化:形成了從教皇到各級神職人員的等級制度【史綱下】宗教法庭維持社會秩序【第9課】教權高于王權【第9課】擁有大量莊園和廣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稅【史綱下】a.整個西歐社會的居民幾乎都是基督教徒,教會控制著西歐居民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嚴重束縛人性的發展【史綱下】b.搜集抄錄經典,宣講教義,開辦學校(宗教、世俗)介入人們的生老病死、婚喪嫁娶利用節日、紀念日滲透基督教精神【第9課】一、 西方主要國家基層治理的歷史2.中世紀西歐的基層治理①莊園自治②城市自治③基督教會實質:基層自治并不是基層居民平等參與封建主、莊園主或城市上層人士是基層自治的主導者思考:這3種基層治理單位有何共同點?一、 西方主要國家基層治理的歷史3.近代西方的基層治理(1)背景近代民族國家產生(教會影響削弱,王權開始高于教權)王權加強封建莊園逐漸解體,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城市新興資產階級打破行會治理模式繼承地方自治的傳統,加強對基層治理的管理①政治:②經濟:③階級:④傳統:(2)基層單位英國法國美國基層單位:確立:自治權力:1835年頒布《市政法案》確立了英國近代自治市制度自治市自治市的政府和議會由當地選民選舉產生地方征稅自主開支接受選民監督基層單位:確立:自治權力:建國后,基本保持地方自治的傳統鄉鎮除司法之外的所有公共服務功能基層單位:確立:自治權力:法國大革命后形成自治市鎮自治市鎮的市長和市議會由普選產生市長同時對中央政府和本地選民負責自治傳統濃厚中央集權影響大自治市鎮思考:從三國的基層單位的權力中可以看出各自有何特點?一、 西方主要國家基層治理的歷史4.工業革命后西方的基層治理社區:開始形成思考:近代西方城市基層治理面臨哪些挑戰?失業貧困養老環境污染思考:哪些因素造成了這些問題?背景:工業革命的發展城市人口激增失業、貧困等社會問題使傳統的社會救濟方式遭遇瓶頸各國探索社會救濟的新方法措施:把城市分成若干小區,每個小區組織志愿者,負責救濟的分配,并協調慈善團體和救濟機構的工作思考:有哪些新方法?結果:社區組織開始形成一、 西方主要國家基層治理的歷史5.二戰后西方的基層治理社區:發展為基層自治的主要方式思考:結合以下現象,指出二戰后社區治理發展的背景?外部:聯合國對社區建設的推動內部:政府認識到要提高生活品質,改善人民生活,必須組織和鼓勵當地居民參與,建立自下而上機制解決社會問題(各國政府對基層治理的重視與治理方式變革)一、 西方主要國家基層治理的歷史5.二戰后西方的基層治理社區:發展為基層自治的主要方式(1)背景:內部:政府建立自下而上機制解決社會問題(各國政府對基層治理的重視與治理方式變革)外部:聯合國對社區建設的推動(2)主要方式:(3)表現:社區自治提供生活服務、教育、休閑福利、衛生保健等參與相關的城市規劃、土地政策等地方政府決策(4)作用:緩和了社會矛盾維護了社會秩序和政治穩定6.20世紀80年代后西方的基層治理社區:承擔更多的政府功能(1)表現:基層治理更加強調政府、社區、非政府組織的共同作用公眾、志愿者、私人部門提供了越來越多的公共服務(2)作用:使基層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探究:結合P109探究與拓展,探討全世界社區自治形式可分為幾種?自治型: ①特點:小政府、大社會,政府基本不干預社區自治②代表:美國、加拿大、德國混合型: ①特點:政府撥款并對社區進行指導和監督,社區組織和居民參與,共管共建②代表:日本、澳大利亞政府主導型: ①特點:大政府、小社會,政府直接對社區進行管理②代表:新加坡歷史時期 基層單位 基層治理表現 特點古希臘時期西歐封建社會 資本主義早期 英國 美國 法國 工業資本主義社會 歸納總結:西方國家基層自治的歷史演進特點村社莊園自治市自治鄉鎮自治市鎮社區城市基督教會村社大會是最高權力機關(登記公民等)莊園主或管家管理莊園事務行會或商會上層分子把持城市政權1835頒布法律;選民選舉、地方征稅并自由開支;監督政府議會,自治市制度承擔除司法之外的所有公共服務功能市長、市議會普選產生,市長同時對中央政府和本地選民負責居民自我管理,還參與相關地方政府決策。20C80年代以后承擔了更多的政府功能。在基層治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基層自治的傳統歷史久遠,不斷傳承發展不同時期基層自治權有相應的變化(自治權不斷擴大)基層自治向規范化法制化、市場化方向發展基層治理機制從自上而下管理轉變到自下而上管理傳承:自治權:趨勢:機制:全國新冠醫療費用醫保支付12.32億元美國新冠患者出院后收到百萬美元賬單同樣是治療新冠,為什么會有如此大的差異?二、 現代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與發展(一)資本主義國家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和發展1.確立階段:近代(1)背景思考:英國為什么開展社會救濟?材料一:17世紀初的英國,隨著圈地運動的開展,大量失地農民流入城市。工業處于萌芽階段,吸收勞動力的能力有限,造成了龐大的貧困失業大軍。同時加上人口增加、農業歉收、饑荒和對外擴張等一系列因素,社會問題日益突出。材料二 :工業革命后,德國經濟發展,社會財富增加。但同時貧富差距拉大,經濟的不穩定性增加。工人的工作環境和生活待遇較差,工人運動日益發展。面對這種情況,一些有見識的資本家認為要獲得長遠利益,有必要適當改善工人的待遇。以俾斯麥為代表的德國統治者認為,要防止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還需要用溫和的手段緩解工人的對抗情緒,以保證正常的社會秩序。①圈地運動的開展②工業革命的深入開展,貧富差距拉大舊有的社會救濟制度開始難以滿足社會發展需要二、 現代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與發展(一)資本主義國家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和發展1.確立階段:近代(1)背景(2)表現①社會救濟:17世紀初英國頒布濟貧法。此后,歐洲各國紛紛建立濟貧制度②社會保險:19世紀80年代德國初步建立社會保險制度③社會保障:1935年美國頒布《社會保障法》標志美國現代社會保障制度的最終確立二、 現代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與發展(一)資本主義國家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和發展1.確立階段:近代2.完善階段:二戰后,福利國家形成思考:結合圖片與史綱下的內容,概括二戰后福利國家形成的原因?①物質基礎:②體制保障:③歷史教訓:④外部壓力:第三次科技革命帶來社會生產力的提高,促進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史綱下】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史綱下】吸取經濟危機的教訓,受羅斯福新政的影響【史綱下】美蘇爭霸下的“冷戰”格局【史綱下】二、 現代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與發展(一)資本主義國家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和發展1.確立階段:近代2.完善階段:二戰后,福利國家形成a.原因b.表現:①英國:率先構建包括家庭津貼、養老、疾病、失業、傷殘、死亡等內容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實現了全民覆蓋,大大推動了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②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瑞典、挪威、芬蘭、丹麥等北歐國家以及法國、德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國都建成福利國家,社會保障制度基本建立c.影響:①積極: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保障制度是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改善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緩和了社會矛盾有利于經濟發展②局限性:過度的社會保障加重了國家財政負擔容易助長懶惰行為/降低人們的生產積極性實質:維護維護資本主義制度換做是你,你還努力嗎?二、 現代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與發展(二)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和發展【歷史縱橫】P107蘇聯的社會保障制度列寧認為“最好的工人保險形式是國家保險”。后來,蘇聯逐步對士兵、工人、農民等全體公民實行國家保障。根據1977年蘇聯頒布的憲法,蘇聯實行全民社會保險制度,國家支付社會保險金,個人受保情況與其貢獻和地位相關聯。蘇聯的社會保障制度廢除了退休養老制度、醫療保障制度和社會服務保障,還包括補助金制度,為由于生病或其他原因暫時不能工作的勞動者提供物質保障,以及為生育或死亡造成的開支進行補助。蘇聯解體后,俄羅斯大致繼承了蘇聯的社會保障制度。思考:蘇聯是怎樣的社會保障制度?蘇聯:根據1977年蘇聯頒布的憲法,蘇聯實行全民社會保險制度1.蘇聯二、 現代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與發展(二)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和發展2.中國(1)發展歷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特色的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建立【1951年2月】政務院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新中國制定的第一部社會保險法規【1978年后】中國的社會保障制度日趨成熟,保障水平穩步提高【2018-2020年】黨的十八大以來,社會保障覆蓋范圍越來越廣。目前,基本醫療保險覆蓋人數超過13億人,全民醫保基本實現,我國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2)意義:減輕了人們的后顧之憂促進了國家社會經濟的發展小結:社會主義國家的社會保障制度蘇聯:全民社會保險制度中國:中國特色的社會保障制度西方主要國家基層治理社會保障古希臘:中古時期:近代以來二戰后:村社自治莊園自治、城市自治、教會治理自治市鎮社區制度17世紀初:工業革命時期:二戰后:濟貧制度社會保險制度福利國家基層國家生命人權基層治理社會保障古希臘西歐封建社會近代(工業革命后)現代(二戰后)村社自治莊園自治城市自治基督教會自治市鎮↓社區組織開始形成社區發展為基層自治的主要方式小結基層治理社會保障17世紀初濟貧制度19世紀80年代社會保險制度1935年社會保障制度二戰以后福利國家英國濟貧法↓歐洲濟貧制度德國初步建立社會保險制度美國現代社會保障制度最終確立社會保障制度基本建立資本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國家蘇聯:根據1977年蘇聯頒布的憲法,蘇聯實行全民社會保險制度新中國成立后: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建立20世紀80年代后社區承擔了更多的政府功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