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3張PPT)第一單元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第1課 鴉片戰爭要點自主學工業強國毒品鴉片道光皇帝外來侵略中國市場關天培封建專制不平等香港島上海領事裁判近代史1.[2025年1月中山期末]龔自珍在《己亥雜詩》中寫道:“不枉人呼蓮幕客,碧紗櫥護阿芙蓉(即鴉片)?!眹缽驼J為,吸食鴉片致使中國“種以之弱,國以之貧,兵以之窳”。二者均指向當時( )A.鴉片危害之大 B.中英貿易逆差C.吏治十分腐敗 D.英國軍事強大A1星題 基礎鞏固2.八年級某同學準備制作一期題為《近代中國民族英雄》的墻報,并設置了相關欄目,林則徐可歸入的欄目是( )A.禁毒先驅:民族英雄 B.農民領袖:革命先輩C.清朝勛貴:洋務先驅 D.變法志士:啟蒙學者A3.[2025·天津模擬]林則徐在虎門銷煙,關天培在虎門悲壯殉國,定海三總兵皆力戰殉國,陳化成在吳淞力竭犧牲,三元里人民英勇抗擊英軍。這反映了( )A.中國的獨立主權遭到破壞B.農民階級反帝救國的強烈愿望C.清朝封建專制制度的腐敗D.中華民族反抗侵略的堅強意志D4.某學生據《天朝的崩潰》一書整理出以下表格,他研究的可能是( ) A.鴉片戰爭爆發的背景 B.鴉片戰爭的過程C.鴉片戰爭失敗的原因 D.鴉片戰爭的影響C 型制 點火裝置 槍長 射程 射速清朝 鳥槍(前裝滑膛火繩槍) 火繩 2.01米 約100米 1-2發/分鐘英國 布倫士威克式前裝滑膛擊發槍 撞擊火帽 1.42米 約300米 3-4發/分鐘5.歷史學家陳旭麓認為:英國割取香港島,意味著獲得了經營中國的基地,而五口開放則提供了由沿海推向內地的孔道。與此內容有關的條約是( )A.《南京條約》 B.《虎門條約》C.《黃埔條約》 D.《望廈條約》A6.【時空觀念】閱讀下面的示意圖,導致清朝這一時期幾種主要進口貨物的關稅稅率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割香港島 B.五口通商 C.協定關稅 D.戰后賠款C7.有人評價道:“此戰英國侵略者用微不足道的代價在中國得到了他們夢寐以求的好處,不但打開了中國市場,還使得香港島受殖民統治達一百五十多年。”“此戰”對中國最突出的影響是( )A.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B.嚴重侵犯了中國的領海和領土主權C.中國人民的革命任務發生了變化D.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D1.(新情境·思維導圖)下面是關于鴉片戰爭爆發的思維導圖,對此解讀正確的是( )A.英國發動這場戰爭是必然的B.英國工業革命成效不明顯C.林則徐虎門銷煙是戰爭根源D.中國推行積極的貿易政策A2星題 能力提升點撥:分析圖示可知,工業革命后,英國需要開拓海外市場和掠奪生產資料,而中國腐朽沒落,于是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以扭轉對華貿易逆差,并借口虎門銷煙發動了鴉片戰爭。由此可見,鴉片戰爭的爆發是必然的,A正確。B、C、D說法均錯誤,排除。2.[2024·廣東模擬]在鴉片戰爭后的對外談判中,清政府認為治外法權(英國人在中國只受英國法律約束)不過是讓夷人管夷人,而協定關稅可以省除爭執,只一味覺得五口通商妨礙自身利益。這表明清政府( )A.固守天朝上國觀念 B.缺乏國家主權意識C.畏懼西方侵略擴張 D.具有近代外交觀念B點撥:根據材料中“清政府認為治外法權(英國人在中國只受英國法律約束)不過是讓夷人管夷人,而協定關稅可以省除爭執”可以看出,清政府對治外法權和協定關稅的危害認識不清,說明當時清政府缺乏國家主權意識,B正確。題干沒有體現清政府固守天朝上國觀念及畏懼西方侵略擴張,排除A、C;清政府對治外法權和協定關稅的危害認識不清,體現不出具有近代外交觀念,排除D。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鴉片戰爭前處于封閉狀態的中國,通過瓷器及茶葉貿易每年都有大量的貿易順差,而西方廉價的紡織品、工藝品卻無法進入中國市場,這顯然無法滿足西方列強對中國市場的需要。為扭轉貿易逆差、強行開拓中國市場,英國等列強通過鴉片貿易牟取暴利。林則徐虎門銷煙的正義之舉,直接沖擊了英國的侵略利益,戰爭由此不可避免地爆發。——摘編自李事明《鴉片戰爭對沿海居民生活的影響》3星題 素養探究(1)根據材料一,概括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2分)英國需要打開中國市場傾銷商品、扭轉貿易逆差;林則徐虎門銷煙成為戰爭直接借口。(一點1分,共2分)材料二:《南京條約》規定: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 2100萬銀元;開放廣州等五處通商口岸;英商進出口貨物應納稅款,必須經過雙方協議。此后,英國又通過《虎門條約》等獲取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等特權。——摘編自張海鵬《中國近代通史》(2)根據材料二,分析《南京條約》及其附屬條約對中國的危害。(2分)割香港島破壞領土主權;賠款加重財政負擔與民眾壓力;開放通商口岸便利列強經濟侵略;協定關稅破壞關稅自主權;領事裁判權破壞中國司法主權;片面最惠國待遇破壞中國貿易主權。(任答兩點即可,一點1分,共2分)材料三:就一般而言,歷史事件隨著時光流逝而意義日減。鴉片戰爭則不然。它是中國歷史的轉折 ,提出了中國必須現代化的歷史使命。中國的現代化一日未完成,鴉片戰爭的意義就一分不會減。——摘編自《天朝的崩潰》(3)根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簡述你對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轉折”的理解。(2分)中國獨立主權的完整性遭到破壞,傳統的小農經濟逐步瓦解,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成為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成為中國人民的歷史任務;鴉片戰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任答兩點即可,一點1分,共2分)(4)綜合上述材料,談談鴉片戰爭帶給我們的歷史思考和啟示。(2分)落后就要挨打;要大力推進改革開放,不斷增強綜合國力,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一點1分,共2分)(共22張PPT)第一單元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第2課 第二次鴉片戰爭要點自主學英法聯軍《天津條約》北京漢口、南京通商口岸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進一步加深《北京條約》天津九龍半島南端長江中下游地區1.[2025年1月蘇州期末]下面是1842—1854年英國輸華貨物總值變化示意圖(單位:萬英鎊)。該圖所示現象有助于我們理解( )A.清政府嚴禁鴉片的時代背景B.鴉片戰爭中國戰敗的根源C.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D.傳統小農經濟的發展狀況C1星題 基礎鞏固2.1855年,美國公使聲稱:“從遙遠的地方無法駕馭中國政府,到了它的身邊,它就變得馴服多了?!毕铝羞x項中能夠實現美國意圖的是( )A.使鴉片貿易合法化 B.外國公使進駐北京C.增開更多通商口岸 D.長江口岸自由航行B3.(唯物史觀)一座美輪美奐的皇家園林消失了,轉換成充滿悲情的文物。圓明園的遭遇,是一部沉重的活史書。這一史實讓我們得到的認識是( )A.英法聯軍對人類文明的踐踏B.俄國趁火打劫違背國際法C.日本侵略者犯下的滔天罪行D.清政府對人民的殘酷壓迫A4.林則徐臨終前曾指出:“終為中國患者,其俄羅斯乎!”下面史實可以證實林則徐預言的是( )A.首先挑起對中國的侵略戰爭B.割占中國150多萬平方千米領土C.割占香港島,索賠2100萬銀元D.攻占北京城,洗劫并焚毀圓明園B5.(跨學科·地理)地圖蘊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根據下面兩幅形勢圖可知,中國開放的通商口岸( )A.總數不斷減少B.從沿海向內地擴展C.均是主動開放D.均分布在長江沿岸B學史方法如何讀懂歷史地圖——軍事類地圖軍事類地圖主要包括戰爭形勢圖和進攻路線圖,重點觀察進攻方的進攻路線,戰場、戰役的位置、名稱,敵對雙方的控制區域變化等。6.史實是指客觀發生的歷史事件,歷史觀點是指人們對史實的看法和評價。下列選項中,屬于歷史觀點的是( )A.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后,俄國割占中國北方大片領土B.1858年,清政府被迫與英、法、俄、美分別簽訂《天津條約》C.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進一步加深D.《北京條約》增開天津為通商口岸,割九龍半島南端給英國C學史方法如何區分歷史事實、歷史解釋、歷史評價歷史事實:真實發生過的事情,主要是指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具有客觀性。歷史解釋:闡明歷史發展變化的過程、軌跡及其原因、意義等,帶有解釋者的主觀色彩。歷史評價:觀察(分析)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所采取的態度、持有的看法,具有鮮明的主觀性。1.(歷史解釋)在學習完兩次鴉片戰爭后,李華同學得出“第二次鴉片戰爭是鴉片戰爭的繼續”的結論。你認為他得出這一結論的主要依據是兩次鴉片戰爭( )A.都是英國發動 B.都簽訂了不平等條約C.相隔時間很短 D.起因和性質基本相同D2星題 能力提升2.1858年,中英《天津條約》規定:“嗣后各式公文,無論京外,內敘大英國官民,自不得提書夷字。”這表明當時的中國( )A.已經形成平等的外交觀念B.“天朝上國”規制受到沖擊C.對西方列強產生崇拜心理D.受到西方文化的廣泛影響B點撥:“夷”字在傳統的“天朝上國”觀念中是對外國的蔑稱,而《天津條約》規定不得提書“夷”字,這意味著中國傳統的以自我為中心的“天朝上國”規制受到了西方列強的沖擊,不得不改變對外國的稱呼,B正確。當時中國并未形成平等的外交觀念,排除A;《天津條約》是列強強加給清政府的不平等條約,清政府更多的是畏懼心理,而不是崇拜心理,也不能簡單理解為受到西方文化的廣泛影響,排除C、D。(小切口·大歷史)圓明園承載著厚重的歷史,其興衰見證了歷史風云變幻。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茲為責罰清帝不守前約及違反和約起見,決于九月初五焚燒圓明園。所有種種違約行動,人民未參與其間,決不加以傷害,惟于清室政府,不能不懲罰之也。——摘編自中國史學會主編《第二次鴉片戰爭》3星題 素養探究(1)材料一認為列強焚毀圓明園的目的是什么?(1分)你如何看待列強這一行為的本質?(1分)目的:責罰清帝不守前約及違反和約。(1分)本質:是侵略擴張的借口,暴露了列強的野蠻和貪婪。(意思相近即可,1分)材料二:1860年10月18日,英軍焚毀圓明園,則使得清朝統治者完全喪失了抗敵的勇氣,馬上屈辱投降……主持和局的恭親王奕?就在10月19日晚上趕忙承認英法等國一切要求;并按照侵略者的要求于10月24日、25日分別與英法兩國公使交換了《天津條約》批準書,簽訂了《北京條約》。——摘自吳繼軒、李勝斌《再論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主要目的——兼與戴逸、章開沅等人商榷》(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火燒圓明園這一做法對清政府產生了怎樣的影響。(3分)徹底摧毀了清政府的抵抗意志;交換了《天津條約》批準書,簽訂了《北京條約》;使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進一步加深。(一點1分,共3分)材料三:下面是歷史社團同學依據圓明園遺址公園相關材料繪制的示意圖(3)根據材料三示意圖中圓明園的發展變化,說明圓明園遺址公園的歷史價值。(2分)為更好地保護歷史遺址,請你設計一條保護歷史遺址的宣傳標語。(1分)價值:承載了古代皇家園林藝術等傳統文化;見證了近代屈辱的歷史;警示后人勿忘國恥,激發愛國主義精神等。(任答兩點即可,一點1分,共2分)宣傳標語:保護好歷史遺址就是尊重歷史。(其他答案符合題意也可,1分)(共13張PPT)第3課 太平天國運動第一單元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要點自主學鴉片戰爭洪秀全政權組織天京平均分配中外反動勢力全盛時期由盛轉衰規模宏大農民階級太平天國運動是農民階級演繹的一首波瀾壯闊的人間悲歌。某班同學布置了“太平天國的興衰沉浮”歷史展廳,邀你一起領略農民階級的悲壯抗爭。展廳一 梳理太平天國的興衰脈絡1.馬克思在論及太平天國運動發生的原因時指出:“推動了這次大爆炸的毫無疑問是英國的大炮?!瘪R克思旨在強調( )A.鴉片戰爭激化社會矛盾引發農民起義B.沒有英國的侵略就沒有太平天國運動C.列強侵略對中國社會發展的雙重影響D.太平天國的斗爭矛頭最主要指向英國A主題情境主題情境練習2.人物傳記在尊重史料的基礎上,以文學化的表達方式再現了典型人物的生命歷程、歷史貢獻等。下面是某人物傳記的部分目錄。據此判斷,這部著作可能是( )A.《林則徐傳》 B.《洪秀全傳》C.《曾國藩傳》 D.《李鴻章傳》B3.(教材素材)《天朝田畝制度》規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論男婦。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則分多,人寡則分寡”。這一規定在當時的實際意義在于( )A.實現男女地位平等 B.建立公平公正的社會C.推動農業生產發展 D.調動農民革命積極性D4.歷史探究課上,同學們在黑板上制作了下面的示意圖。據此可知,同學們正在探究( ) A.太平天國初步建立政權B.湘軍包圍安慶的形勢C.太平天國由盛轉衰的標志D.導致天京陷落的原因C5.[2025年1月湛江期末]太平天國頒布的《天朝田畝制度》規定,按人口和年齡平均分配土地;而之后的《資政新篇》卻主張學習西方,發展資本主義。這一變化( )A.打擊了清王朝的統治 B.挽救了太平天國危機C.體現了時代發展潮流 D.適應了農民階級需要C6.某歷史興趣小組設計了下面的示意圖。該圖反映了太平天國運動的( )A.爆發背景 B.興衰過程C.主要特點 D.歷史影響B展廳二 剖析天國悲歌的深層認知7.[2025·黃岡月考]“曾國荃部離開安慶東下,拉開進攻天京的序幕,各地太平軍在敵人的全面進攻下節節敗退。與此同時,蘇浙戰場也在淮軍、華爾洋槍隊、左宗棠部湘軍的進攻下趨于瓦解?!辈牧险f明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原因是( )A.農民階級自身的局限性 B.革命綱領不切合中國實際C.領導集團的腐敗和內訌 D.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D8.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后,英、法、美三國公使先后到天京訪問,要求太平天國承認他們與清政府訂立的不平等條約,太平天國堅決拒絕并對擅自闖進境內的外國兵艦開炮射擊,對外國走私商船加以制裁。太平天國這一對外政策( )A.直接改變了中國的社會性質 B.揭示了太平天國起義的原因C.體現了一定的國家主權意識 D.緩和了與西方列強之間矛盾C9.(歷史解釋)“同(治)光(緒)之際……時大亂(指太平天國起義)初平?!铠櫿?、翁同龢亦聯袂而起。時封疆大吏,漢人居半,即樞要之地,實力亦漸加增。”由此可知,太平天國運動( )A.導致清政府政治權力結構變化B.為洋務運動的興起奠定了基礎C.加劇中央與地方勢力集團矛盾D.推動了清王朝統治集團的分裂A點撥:根據材料中“李鴻章、翁同龢亦聯袂而起。時封疆大吏,漢人居半,即樞要之地,實力亦漸加增”可知,太平天國運動促使漢族地主勢力崛起,導致清政府政治權力結構發生變化,A正確。材料強調漢族地主勢力的崛起,沒有涉及洋務運動,排除B;太平天國運動促進了漢族地主勢力興起,而不是加劇了中央與地方的矛盾,排除C;材料沒有體現“清王朝統治集團的分裂”,排除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1課 鴉片戰爭.pptx 第2課 第二次鴉片戰爭.pptx 第3課 太平天國運動.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