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北京一六一中學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熱身階段測試高三化學試卷考生須知 1.本試卷共6頁,滿分100分,考試時長90分鐘。 2.試題答案一律書寫在答題紙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 3.在答題紙上,選擇題用2B鉛筆作答,非選擇題用黑色字跡簽字筆作答。 4.考試結束后,將答題紙、試卷和草稿紙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4道小題,每小題3分,共4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的要求。1. 我國科研人員發現非金屬半導體可以在光照下催化水產生氫氣。是一種平面二維片層結構,其基本結構如圖,基本單元無限延伸,形成網狀結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的原子核內有8個中子,互為同素異形體B. 其核心元素氮的氫化物分子間存在氫鍵,因此加熱時很難分解C. 中含有手性碳原子,氮原子有兩種雜化方式D. 中C和N原子半徑大小排序為:2. 下列化學用語或圖示表達正確的是A. 甲醇的空間填充模型: B. 的模型C. 丙烯的結構簡式: D. 的電子式:3. 鉛蓄電池的結構示意圖如圖,下列關于鉛蓄電池的說法正確的是A. 放電時,作負極,向負極方向移動B. 放電時,一段時間后電解質溶液值不變C. 充電時,鉛蓄電池負極連接電源正極D. 充電時,陽極的電極反應為4. 下列實驗中,符合操作規范要求的是A.向試管中滴加溶液 B.配制溶液C.制備檢驗醛基用的銀氨溶液 D.調控滴定速度A. A B. B C. C D. D5. 為研究濃硝酸與的反應,進行右圖所示實驗。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 濃硝酸需存放在棕色試劑瓶中,滴入濃硝酸后,無需加熱即可反應B. 反應開始后,試管中產生紅棕色氣體,說明濃硝酸具有氧化性C. 反應消耗時,轉移電子數約為D. 若將銅片換成鋁片,反應更劇烈,產生大量氣體6. 下列方程式與所給事實不相符的是A. 鋁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B. 還原鐵粉與水蒸氣反應有可燃性氣體產生:C. 在酸或酶催化下麥芽糖水解:D. 向濁液中滴入溶液,白色沉淀變黃:7. 下列依據相關數據作出推斷中,正確的是A. 依據離子半徑:Br-<I-,可推斷結構相似的晶體的熔點:B. 依據元素的電負性:,可推斷分子極性:C. 依據相同溫度下與反應平衡常數的大小,可判斷反應的劇烈程度D. 依據元素的第一電離能:,可推斷單質的還原性:8. 苯的硝化反應的部分過程如下圖。若用氘代苯進行該反應(反應過程不變),反應速率無明顯變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已知:鍵能大于鍵能。A. 可用質譜法區分苯和氘代苯,通過紅外光譜圖測定氘代苯的化學鍵B. 硝基苯核磁共振氫譜中有3組峰,基態氮原子的核外電子有5種空間運動狀態C. 用氘代苯進行反應時,i中有鍵的斷裂與形成D. 圖示過程的反應速率主要由i決定9. 用細菌等微生物從固體中浸出金屬離子,有速率快、浸出率高等特點。氧化亞鐵硫桿菌是一類在酸性環境中加速氧化的細菌,浸出輝銅礦機理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 反應Ⅰ的離子方程式為B. 溫度越高,浸出速率越快C. 浸出過程中幾乎不需要補充鐵鹽D. 理論上反應Ⅰ中每消耗(標準狀況)可浸出10. 為研究水垢中的去除,稱量0.5g 于燒杯中,加入100mL蒸餾水,持續攪拌并用傳感器監測溶液中的變化。18s時滴入3滴飽和溶液,55s時繼續滴加飽和溶液(忽略對溶液體積的影響),數據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BC段下降,是因為平衡逆向移動B. 由CD段推測,加入的未完全溶解C. 不同時刻溶液中大小排序:D>B>CD. A到F的過程中,消耗約為mol11. 溴乙烷與NaOH的乙醇溶液主要發生消去反應,同時也會發生取代反應,反應過程中的能量變化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反應①的活化能大于反應②的B. 溴乙烷與NaOH的乙醇溶液的反應需加熱,目的是提高反應速率C. 無論從產物穩定性還是反應速率的角度,均有利于的生成D. 若將溶劑乙醇換成水,兩種產物的比例不發生改變12. 利用和NADH可將2-丁醇催化轉化為丙酸甲酯,相關轉化關系如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 ①中,1mol 2-丁醇轉化為2-丁酮,轉移2mol電子B. ①中,轉化為NADH,部分碳原子的雜化方式改變C. ②中,2-丁酮和NADH均發生氧化反應D. 每合成1mol丙酸甲酯,理論上須投入1mol13. 以CO、為原料合成涉及的主要反應如下。①②反應時間等其他條件相同時,按充入原料氣,不同溫度下CO的轉化率和產物選擇性如下圖。已知:產物A的選擇性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 選擇性提高可能是由溫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導致的B. 根據溫度升高時CO的轉化率增大,可推斷C. 相較于230℃,270℃時單位時間內能合成更多的D. 除反應②外,體系中還存在其他副反應14. 小組同學設計如下實驗探究溶液與S的反應。資料ⅰ.溶液中與S反應可能得到、或資料ⅱ.不與6鹽酸反應,和在6鹽酸中均發生沉淀的轉化。根據實驗推測,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 無色溶液a中不含或B. 固體b和c均為C. 銀元素的價態不變,推測對S的氧化還原反應無影響D. 若增大溶液濃度和硫粉的用量,固體b中可能混有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共58分。15. 我國科學家在中國空間站首次實現了銦硒半導體的微重力培養,銦和硒的單質是制備銦硒半導體的重要原料。(1)主族元素原子序數為49,其位于元素周期表的___________區,價層電子排布圖___________。(2)粗硒中主要含碲單質等雜質。硒與碲同主族,可用氣態氫化物熱解法制備少量的高純硒,流程如下圖。結合元素周期律解釋該法能分離硒和碲的原因:___________。(3)氧化揮發法是制備高純硒的另一種方法。粗硒經高溫氧化后產生蒸氣,冷凝后溶于水形成溶液,除雜后向溶液中通入可獲得高純硒。①已知分子中含兩個羥基,中的雜化方式為___________,模型的名稱___________。②向溶液中通入時,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4)一種銦硒半導體晶體的晶胞如右圖,晶胞底面邊長為,高為。①該晶體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②阿伏加德羅常數為,該晶體的密度為___________。(已知:)(5)以下說法正確的___________。A. 立方晶胞結構如圖,周圍最近且等距的的個數為12B. 和的鍵角大小關系C. 三種元素第一電離能由大到小排序D 做配體時,N原子做配原子16. 油氣開采、石油化工等行業廢氣普遍含有硫化氫,需要回收處理并加以利用。(1)回收單質硫。催化空氣氧化法制取單質硫的過程如圖所示。寫出總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2)和重整制氫,此過程涉及的主要反應有:i.ii.恒壓條件下,將和按物質的量比為進行投料,并用稀釋,不同溫度下反應相同時間后,測得和體積分數如下圖。①與重整制氫反應的熱化學反應方程式是___________。②其他條件不變時,加入稀釋,可以提高的轉化率,原因是___________。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___(填序號)。a.其他條件不變時,溫度越高,的轉化率越高b.結合上圖數據分析,反應ii為與重整反應的決速步c.在范圍內,隨溫度升高,的體積分數增大(3)電化學循環法:采用溶液吸收處理,并通過電解池實現“吸收液”再生,同時制取氫氣,其原理如圖所示。①寫出反應器內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②結合電極反應式說明“吸收液”在電解池中是如何再生的___________。17. 依折麥布片N是一種高效、低副作用的新型調脂藥,其合成路線如下。已知:i.ii.(1)N中的官能團的名稱是___________。(2)的方程式為___________。(3)D中來自于B的鍵極性強,易斷裂的原因是___________。(4)G為六元環狀化合物,還可能生成副產物,副產物的結構簡式是___________(寫出一種)。(5)的反應類型是___________。(6)K的結構簡式是___________。(7)的合成路線如下:Q和R的結構簡式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18. 某廠硫酸銅結晶母液成分復雜,含高濃度、、和,兩種處理工藝流程如下。Ⅰ.新型NaOH三段沉淀工藝:該工藝通過分步加入濃NaOH溶液實現砷、銅、鎳的分離。已知:隨溫度升高,的溶解度減小,的溶解度增大。(1)生成銅砷渣()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中和、沉銅階段溶液溫度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如圖1,常溫時鎳沉淀率隨pH的變化曲線如圖2。(2)中和階段,溶液溫度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3)在沉銅的過程中,需維持在較高溫度,原因是___________。(4)理論計算得出常溫時沉淀完全的pH約為9.0,實際沉鎳時pH選擇10.0,結合圖2從化學反應速率的角度分析原因___________。Ⅱ.傳統還原工藝(5)寫出過程a中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6)過程b中加入NaOH后,以形式存在,但氧化性減弱,從電極反應角度分析加入NaOH的作用___________。(7)與傳統還原工藝相比,新型NaOH三段沉淀工藝的優勢有___________。19. 資料顯示,I2-KI溶液可以清洗銀鏡。某小組同學設計實驗探究銀鏡在I2-KI溶液中的溶解情況。已知:I2微溶于水,易溶于KI溶液,并發生反應I2+I I(棕色),I2和I氧化性幾乎相同;[Ag(S2O3)2]3 在水溶液中無色。探究1:I2-KI溶液(向1mol·L 1KI溶液中加入I2至飽和)溶解銀鏡【實驗i】(1)黃色固體轉化為無色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2)能證明②中Ag已全部反應、未被包裹在黃色固體內的實驗證據是_____。探究2:I2-KI溶液能快速溶解銀鏡的原因【實驗ii~iv】向附著銀鏡的試管中加入相應試劑至浸沒銀鏡,記錄如下:序號 加入試劑 實驗現象ⅰi 4mL飽和碘水(向水中加入I2至飽和,下同)和少量紫黑色I2固體 30min后,銀鏡少部分溶解,溶液棕黃色變淺;放置24h后,與紫黑色固體接觸部分銀鏡消失,紫黑色固體表面上有黃色固體,上層溶液接近無色;攪拌后,銀鏡繼續溶解ⅱi 4mL飽和碘水和0.66gKI固體(溶液中KI約1mol·L 1) 15min后銀鏡部分溶解,溶液棕黃色變淺;放置24h后,試管壁上仍有未溶解的銀鏡,溶液無色iv 4mL1mol·L 1KI溶液 放置24h,銀鏡不溶解,溶液無明顯變化(3)ⅰi中,攪拌后銀鏡繼續溶解的原因是_____。(4)由i、iii可得到的結論是_____。(5)設計iv的目的是_____。探究3:I 的作用【實驗v】實驗裝置 實驗步驟及現象1.按左圖搭好裝置,接通電路,檢流計指針向 右微弱偏轉,檢流計讀數為amA; 2.向石墨電極附近滴加飽和碘水,指針繼續向 右偏轉,檢流計讀數為bmA(b>a); 3.向左側燒杯中加入_____,指針繼續向右偏轉,檢流計讀數cmA(c>b),有_____生成。說明:本實驗中,檢流計讀數越大,說明氧化劑氧化性(或還原劑還原性)越強。(6)步驟1接通電路后,正極的電極反應物為_____。(7)補全步驟3操作及現象:_____,_____。(8)綜合上述探究,從反應速率和物質性質的角度分析i中I2-KI溶液能快速全部溶解銀鏡的原因:_____。北京一六一中學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熱身階段測試高三化學試卷考生須知 1.本試卷共6頁,滿分100分,考試時長90分鐘。 2.試題答案一律書寫在答題紙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 3.在答題紙上,選擇題用2B鉛筆作答,非選擇題用黑色字跡簽字筆作答。 4.考試結束后,將答題紙、試卷和草稿紙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4道小題,每小題3分,共4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的要求。【1題答案】【答案】D【2題答案】【答案】B【3題答案】【答案】D【4題答案】【答案】C【5題答案】【答案】D【6題答案】【答案】B【7題答案】【答案】A【8題答案】【答案】C【9題答案】【答案】B【10題答案】【答案】B【11題答案】【答案】B【12題答案】【答案】D【13題答案】【答案】B【14題答案】【答案】C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共58分。【15題答案】【答案】(1) ①. p ②.(2)與同主族,非金屬性,更易與生成氣態氫化物,從而與分離(3) ①. ②. 四面體 ③.(4) ①. ②. (5)AC【16題答案】【答案】(1)(2) ①. ②. 恒壓條件下,加入稀釋,容器體積增大,反應體系分壓減小,反應向著正反應方向移動,的轉化率增大 ③. ac(3) ①. ②. 含和的溶液進入電解池的陽極區,發生,通過質子交換膜轉移到陰極,陽極區得到的溶液,吸收液得以再生【17題答案】【答案】(1)羥基、碳氟鍵、酰胺基(2)(3)酯基是強的吸電子基團,使得與酯基相連的亞甲基上的鍵極性增強,易斷裂(4)(合理給分)(5)取代反應 (6)(7) ①. ②.【18題答案】【答案】(1)(2)反應放出大量的熱(3)隨溫度升高,的溶解度減小,的溶解度增大。因此較高溫度有利于的析出,不利于的析出,使的產率高、純度高(4)沉鎳反應,當pH<10時,隨增大,速率明顯加快;當pH>10、沉淀15h時,隨增大,鎳沉淀率基本保持不變(5)(6)氧化反應:,加入NaOH,增大,的還原性增強,且增大程度大于氧化性降低的程度,更有利于Ni的析出(7)綠色無污染,中和階段為沉銅階段提供能量等【19題答案】【答案】(1)AgI+2S2O=I +[Ag(S2O3)2]3 (2)加入Na2S2O3后得到無色溶液(3)破壞了I2表面覆蓋的黃色固體,使I2能繼續參與反應(4)增加I2的濃度,可提高銀鏡的溶解速率(5)排除O2-KI溶液對銀鏡溶解的干擾(6)O2 (7) ①. KI固體 ②. 黃色固體(8)在I2-KI溶液中,I2+I I,使更多的I2溶解,c(I2)增大,加快了I2與Ag的反應速率;I 消耗Ag+生成AgI沉淀,提高了Ag的還原性,促進了Ag與I2的反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