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屆廣東省汕尾市陸豐市東海新龍中學高三下學期三模歷史試題(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屆廣東省汕尾市陸豐市東海新龍中學高三下學期三模歷史試題(含答案)

資源簡介

2025屆東海新龍中學三模
歷史試題
學校: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
一、單選題(含16小題,每題3分,共計48分)
1. 位于四川廣漢的三星堆遺址是公元前16—前14世紀世界青銅文明的重要代表。該遺址出土的部分青銅器物具有中原殷商文化和長江中游地區(qū)的青銅文化風格,青銅神樹、青銅立人像等則具有鮮明的古蜀文化特征。這一考古發(fā)現可用以說明( )
A. 商周時期盛行神權政治 B. 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特征
C. 宗法制度促進區(qū)域聯(lián)系 D. 地理環(huán)境決定文明發(fā)展
2. 據《漢書·地理志》記載,兩漢時期的黃門譯長出海貿易,主要攜黃金和雜繒(絲織品),但這兩類物品在漢朝海上絲綢之路沿線極少被發(fā)現;現代的考古學者卻在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地區(qū)發(fā)現了眾多漢朝銅鏡以及部分銅容器和銅炊具等。這說明( )
A. 不同史料會導致歷史真相的多樣化 B. 獲取一手史料才能鑒別歷史的真?zhèn)?br/>C. 新史料有助于歷史研究進一步發(fā)展 D. 文獻史料必須與考古結合才有意義
3. 秦漢諸長官之下多設“丞”輔佐,西漢的“丞”只分管長官下屬的某一領域具體事務并附從長官;自東漢起,“丞”的職能逐漸與長官重合,居首丞佐“總署曹事”并牽制長官,故又稱“副貳”。這一變化( )
A. 反映出君權不斷加強 B. 標志著官僚政治成熟 C. 有利于官員素質提高 D. 推動了士族門閥形成
4. 《河南志》這樣描述隋唐時期大運河洛陽段:“天下之舟船所集,常萬余艘,填滿河路,商旅貨易,車馬填塞。”這說明隋唐大運河的基本功能是( )
A. 用于戰(zhàn)略防御 B. 發(fā)展對外貿易
C. 掌控經濟命脈 D. 溝通南北經濟
5. “胡同”一詞本為蒙古語“井(qudu)”的音寫,因元大都坊巷多有水井,被漢語借用于指代坊巷,并隨著關漢卿在雜劇《關大王獨赴單刀會》中使用而在民間廣泛傳播。這體現了( )
A. 基層治理因俗而治 B. 戲曲藝術走向世俗化 C. 民族文化交融創(chuàng)新 D. 市鎮(zhèn)功能日趨專業(yè)化
6. 浙東平原自古依山臨湖以灌溉農田,形成調節(jié)蓄泄的水利系統(tǒng),至明代湖中淤泥日漸增厚,“民遂因以為田,自是爭訟日繁”。后來明代政府對這些私墾湖田征收“籽粒銀”充實府庫,以罰代管,使告發(fā)的人感到疲倦而占有的人更加肆無忌憚。由此可推知,明代( )
A. 人地矛盾不斷加劇 B. 中央對地方控制力下降
C. 農民人身束縛減弱 D. 政府忽視水利設施建設
7. 1870年,清政府設北洋大臣,以中外交往為出發(fā)點,總攬“外洋”有關事業(yè),舉凡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商貿、文教、宗教等均有涉獵,“北洋”逐漸變成了流行的冠名詞,一時為新式“洋范”之征。這一現象反映了( )
A. 列強侵略沖擊傳統(tǒng)華夷秩序 B. 邊疆危機促進海防意識覺醒
C. 農民運動導致權力結構變化 D. 洋務新政推動思想觀念變遷
8. 1927年,社會各界圍繞當時中國的社會性質展開激烈論爭,不同問題、派別交織在一起,呈現異常復雜的局面。1929年,討論延伸到中國社會史領域。1937年,社會史大論戰(zhàn)基本結束。經過論戰(zhàn),近代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得到廣泛認同。此次論戰(zhàn)( )
A. 形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 B. 對社會性質的認識完全一致
C. 擴大了馬克思主義的影響力 D. 為國民革命提供了理論支持
9. 1940年3月,中共安徽定遠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隨后在滁縣、鳳陽、合肥、全椒等縣也相繼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但各縣政府下原有的區(qū)、鄉(xiāng)、保、甲組織未變。此舉旨在( )
A. 維護團結抗戰(zhàn)大局 B. 應對國民黨反共摩擦
C. 維護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 D. 鞏固農村革命根據地
10. 1950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發(fā)行一億分人民勝利折實公債,公債之募集及還本付息,均以實物計算標準,其單位定名為“分”,人民群眾踴躍購買。這一公債的發(fā)行( )
A. 支援了抗美援朝戰(zhàn)爭 B. 推動了國民經濟得到全面恢復
C. 加快了社會主義建設 D. 有利于克服當時財政經濟困難
11. 下表是1978—1983年間我國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發(fā)展的情況表,這表明( )
時間 營業(yè)額(億元) 增加值(億元) 利潤額(億元)
1978 431.46 209億 95.33
1983 928.70 408.14 136.69
(數據來自農業(yè)部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局組編.中國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統(tǒng)計資料(1978—2002年)[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3:9.)
A. 國有企業(yè)改革向縱深發(fā)展 B. 改革激發(fā)農村經濟活力
C. 市場經濟體制已初步建立 D. 城鄉(xiāng)經濟實現均衡發(fā)展
12. 公元前3世紀早期,埃及托勒密王朝統(tǒng)治者積極興建亞歷山大里亞圖書館,該館廣泛搜集各地書籍,大量希臘和東方文明的各類著作得到整理、翻譯和研究,亞歷山大里亞因此成為繼雅典之后的希臘文化中心和環(huán)地中海世界的文化之都。據此可知,該館的興建( )
A. 保存了古代東亞文獻古籍 B. 宣揚了馬其頓帝國的文化優(yōu)勢
C. 助推了東西方文化的交匯 D. 滿足了埃及對異域文化的好奇
13. 據中世紀英格蘭林恩市檔案記載,1292―1489年林恩市共接納1678人為市民,除去38人情形不詳之外,其他市民的準入資格情況均有明確記載,分別為通過購買(1077人)、獲得學徒身份(497人)以及繼承、獲得贈予(66人)。這些市民資格的獲取途徑反映出當時( )
A. 封建等級制度徹底瓦解 B. 商品經濟促進社會流動
C 宗教改革推動思想解放 D. 行會壟斷阻礙城市發(fā)展
14. 如表所示為1831年—1860年巴西出口產品占出口額的比例。
年份 總計 咖啡 糖 可可粉 巴拉圭茶 煙草 棉花 橡膠 皮革與獸皮
1831—1840 898% 438% 24.0% 0.6% 0.5% 1.9% 10.8% 0.3% 7.9%
1841—1850 88.2% 41.4% 26.7% 1.0% 0.9% 1.8% 7.5% 0.4% 8.5%
1851—1860 90.9% 48.8% 212% 1.0% 1.6% 2.6% 6.2% 2.3% 7.2%
對此解讀正確的是,這一時期巴西( )
A. 工業(yè)生產比例嚴重失調 B. 高度依賴初級產品生產
C. 農產品經濟附加值較低 D. 種植園經濟占主導地位
15. 恩格斯指出:它實際上是“一個調節(jié)生產為目的的聯(lián)盟,他們規(guī)定應該生產的總生產量,在他們之間加以分配,并且強制實行預先規(guī)定的出售價格”,實質上是“資本家本身不得不承認生產力的社會性”。下列與材料中的“它”最相關的是( )
A. 新航路的開辟 B. 早期的殖民擴張
C. 第一次工業(yè)革命 D. 第二次工業(yè)革命
16. 二戰(zhàn)后成立的世界衛(wèi)生組織負責全球衛(wèi)生防疫,曾推出1947年“全球流感規(guī)劃”、1952年“全球流感監(jiān)測網絡”、1955年“全球消滅瘧疾計劃”、1967年“全球根除天花計劃”等計劃項目,但當時全球合作整體進展緩慢。導致這“進展緩慢”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防疫體系缺乏全球性的領導機構 B. 相關醫(yī)療科技水平停滯不前
C. 廣大民眾缺乏醫(yī)療衛(wèi)生防疫觀念 D. 冷戰(zhàn)政治和意識形態(tài)的沖突
二、材料題
17.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從《新青年》1915年發(fā)行的第Ⅰ卷第1號至1921年第9卷第6號,其標題直接以“社會調查”命名的文章多達10余篇,且內容包羅萬象,涵蓋婚姻習俗、社會風俗、人民生活等各方面。長沙的《大公報》聘請楊樹達、毛澤東等人對一系列社會事件進行跟蹤調查報道。李大釗通過與人力車夫親身交往以了解他們的工作、生活以及思想狀況,并在《甲寅》上發(fā)表了《可憐之人力車夫》一文。瞿秋白、李仲武、俞頌華等青年知識分子在進行社會調查和深入工人群眾過程中也相繼發(fā)表了包括《赤俄見聞記》《餓鄉(xiāng)紀程》《赤都心史》等一系列調查文章和書籍著作。
——摘編自趙祝濤、高正禮《論五四時期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的社會調查》
材料二 中國共產黨在建黨時期,就曾圍繞中國社會性質、工人、農民的經濟社會狀況進行過大量調查研究。例如,1920年,陳獨秀就曾組織對漢口工人的狀況進行調查,蔡和森、毛澤東并人曾對湖南湘陰等地的農民、長辛店鐵路工人、安源煤礦工人的情況進行過許多調查。建黨后到上井岡山前,毛澤東撰寫了一批調查報告,其中最著名的是《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和《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這兩篇調查報告,說明了農民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基本。上井岡山后到長征前,毛澤東撰寫了《中國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興國調查》《長岡鄉(xiāng)調查》等調查報告,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了工農武裝割據、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全國政權的獨特的中國革命道路。他在1930年5月寫了《調查工作》一文,第一次提出了“沒有調查,沒有發(fā)言權”的口號,第一次做出了“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的論斷。
——摘編自江立華、水延凱《社會調查教程》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簡析新文化運動時期中國先進知識分子開展社會調查的背景。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概述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共產黨基于社會調查探索革命道路的歷程,并說明社會調查與革命道路探索之間的關系。
18.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美國杜魯門政府頒布的《援助落后地區(qū)經濟開發(fā)計劃》成為美國援助非洲的依據,而美國對非洲的援助面臨著蘇聯(lián)與前宗主國的競爭。20世紀60年代,大量非洲國家獨立,美國加大了援助力度,援助額占美國對外經濟援助比重從20世紀50年代初的1%提升至1963年的10%。美國自1961年開始實施“糧食用于和平”計劃,這使得大量援非資金被用于購買美國的糧食。
——摘編自許亮《美國援助非洲政策評析》
材料二 中國在成立之初就重視對非洲的援助。周恩來曾指出,“要采取以農業(yè)為基礎、以工業(yè)為主導的方針,使工業(yè)援助與農業(yè)援助相結合”。這種做法在當時十分罕見。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中國就幫助許多新獨立的非洲國家建設工業(yè)項目,如幾內亞卷煙火柴廠項目、贊比亞某紡織廠項目等。20世紀80年代,中國為非洲國家援建了一批大中型項目,如1981—1983年中國在贊比亞銅帶省建立了欽戈拉玉米磨粉廠,年產量6萬噸,減少了贊比亞多地對進口精玉米粉的依賴。又如,從1985年起,在盧旺達某水泥廠,中國企業(yè)派遣中高層管理者以及核心技術工人代理生產經營業(yè)務,并在各個管理和生產環(huán)節(jié)培訓當地人員,在五年合同期內全部收回投資并上繳利稅。
——摘編自宋微《中國對非援助70年——理念與實踐創(chuàng)新》
(1)根據材料一、二,對比20世紀中后期中美兩國援助非洲的差異。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20世紀50—80年代中國大力開展對非援助的原因和意義。
19. 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內聚的地理環(huán)境、廣闊的疆域和眾多的人口,是中華文明傳承的客觀條件。農耕文明、游牧文明、海洋文明的相互交融,豐富了中華文明的形式與內涵。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儒家學說為骨干的意識形態(tài),為文明成長繁榮創(chuàng)造了條件。獨特的史學傳統(tǒng)造就了源遠流長、延綿不斷的文明傳承意識。同域外文化相互交流交融,取長補短、兼收并蓄,是中華文明豐富發(fā)展的不竭動力。歷經長期發(fā)展,中華文明培育出以道為統(tǒng),以儒為基,以天人合一為根本理念,以民本為政治思想基底,以大一統(tǒng)為政治理想核心,以通變革新為鮮明品格,以天下大同為崇高理想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符合自己特點的道路上生生不息、薪火相傳。
——摘編自中國歷史研究院《中華文明史簡明讀本》
結合材料,圍繞“中華文明”自擬一個論題,運用中國古代史的具體史實予以闡述。(要求:論題明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
20. 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經濟全球化的歷史進程其實在地理大發(fā)現之后,就悄然揭開了序幕。中國在這一進程中曾經是游離者、被動者、被排擠者;而隨著改革開放偉業(yè)的啟動和勝利推進,中國所扮演的角色發(fā)生了一次次的轉變,成為經濟全球化的參與者、推動者、引領者。
——摘編自劉海軍、王峰明《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中國角色及其歷史依據》
材料二 2005年,美國經濟學家托馬斯·弗里德曼出版《世界是平的》一書,迅速火遍全球。該書主要論述了技術的進步使人們的聯(lián)系越來越緊密,世界平坦化趨勢在21世紀來臨時悄然發(fā)生,全球化趨勢是不可阻擋的。2018年,匯豐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英國下議院財政委員會專家顧問簡世勛出版了《世界不是平的》一書,認為世界并非如一些人所想象的那樣平坦,指出了全球化進程中存在諸多問題,并強調這些因素如何阻礙了世界的真正平坦化。該書被評為《金融時報》年度最佳圖書。
——摘編自李慧敏《世界是“平”的還是“不平”的》等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說明改革開放后中國成為經濟全球化的“參與者”、“推動者”、“引領者”的歷史依據。
(2)就材料二所示的一種觀點進行論述。(要求:說明觀點,論述須有史實依據,邏輯清晰)
2025屆東海新龍中學三模
歷史試題
學校: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
一、單選題(含16小題,每題3分,共計48分)
【1題答案】
【答案】B
【2題答案】
【答案】C
【3題答案】
【答案】A
【4題答案】
【答案】D
【5題答案】
【答案】C
【6題答案】
【答案】A
【7題答案】
【答案】D
【8題答案】
【答案】C
【9題答案】
【答案】A
【10題答案】
【答案】D
【11題答案】
【答案】B
【12題答案】
【答案】C
【13題答案】
【答案】B
【14題答案】
【答案】B
【15題答案】
【答案】D
【16題答案】
【答案】D
二、材料題
【17題答案】
【答案】(1)北洋軍閥的黑暗統(tǒng)治;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工人階級隊伍的壯大;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和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任意三點即可)
(2)建黨時期,明確了中國社會性質和民主革命任務;建黨后到上井岡山前,進一步認清了中國國情,明確了民主革命的主力軍;上井岡山后到長征前,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了中國革命道路問題。
關系:社會調查推動了中國革命道路的探索;革命道路探索又促進了社會調查的不斷深入。
【18題答案】
【答案】(1)援助目的:美國旨在與蘇聯(lián)等國競爭,維護自身利益;中國是為了支持非洲國家發(fā)展,加強友好合作。援助內容:美國多以資金、糧食援助為主;中國注重工業(yè)與農業(yè)援助相結合。援助方式:美國通過實施相關計劃,用援非資金購買本國糧食;中國通過援建項目、派遣人員等方式,幫助非洲國家發(fā)展生產并培訓人才 。
(2)原因:新中國重視與非洲國家的友好關系;非洲國家獨立后面臨發(fā)展困境,需要外部支持;中國秉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積極開展外交活動,加強與第三世界國家的團結。
意義:幫助非洲國家發(fā)展經濟,提高當地人民生活水平;增強了中國與非洲國家的友好關系,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影響力;促進了中國與非洲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推動了雙方共同發(fā)展;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奠定了基礎 。
【19題答案】
【答案】示例一:論題:中國古代的制度創(chuàng)新推進中華文明的發(fā)展。
闡述:制度文明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對中華文明的發(fā)展和國家統(tǒng)一的維系起到重要作用。為解決弊端,加強治理,各朝代不乏制度創(chuàng)新的實例。秦統(tǒng)一中國后,秦始皇廢除分封制在全國推行郡縣制,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國家統(tǒng)一;漢武帝創(chuàng)立刺史制度,將全國劃分為13個州部,分設刺史,加強對地方的監(jiān)察,強化了中央對地方的管理;北宋建立之后,通過派文官出任地方長官,收地方精銳部隊編入禁軍,設置轉運司統(tǒng)管地方財政,基本上改變了唐后期以來的割據、政局動蕩的局面;元朝建立后,為應對疆域空前遼闊的新情況,推行了行省制度,行省權力大而不專,既給予地方一定的權力,又兼顧了中央集權。
綜上可知,中國古代歷代的制度創(chuàng)新起到了積極作用,使中央集權得到了強化,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進一步發(fā)展,從而推進了中華文明得以長期延續(xù)、不斷發(fā)展。
示例二:論題:中外文化的交流互鑒為中華文明的發(fā)展提供了強大動力。
闡述:中華文明自古就以開放包容聞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鑒中不斷煥發(fā)新的生命力。隋唐時期,國家統(tǒng)一、國力強盛,中央政府政策開明開放,民族往來和對外交流活躍。該時期通過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阿拉伯、印度以及東非沿岸的珍奇物產、藥物藥方不斷輸入中國。明末,徐光啟、李之藻等人對天文、地理、數學等方面的新知識產生了濃厚興趣,主張以開放的胸懷匯通中西文化。《幾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學著作相繼被譯介到中國。17世紀,清政府任命來自歐洲的湯若望、南懷仁等人主持欽天監(jiān)工作,并招攬數學、醫(yī)學、天文等方面的人才來到中國。這些舉措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西方的科學文化知識傳入中國,對中國自然科學的發(fā)展產生了積極影響;同時使中國知識界對“西學”有了初步的了解。
總之,中華民族與域外文化交流、交融的歷史取向,決定了中華文化對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開放胸懷,為中華文明的生生不息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精神營養(yǎng)。
【20題答案】
【答案】(1)參與者:改革開放初期,中國通過吸引外資、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大力發(fā)展對外貿易,積極參與國際分工與合作。
推動者: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積極參與國際經濟組織和多邊貿易體制。
引領者: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fā)以來,面對全球化遭遇的重大挫折,中國堅定支持和捍衛(wèi)經濟全球化,積極推動全球化合作方式、治理機制及發(fā)展動力轉型。中國通過“一帶一路”等倡議,推動全球經濟發(fā)展更加均衡合理,為全球經濟增長注入新動力。
(2)示例一:
觀點:世界是平的。
論述:冷戰(zhàn)結束,世界開始朝著一個更加統(tǒng)一的市場方向發(fā)展;互聯(lián)網的出現和普及,打破了信息傳播的地域限制,方便了世界各地的溝通和交流;跨國公司使得不同國家的企業(yè)和勞動力能夠參與到全球產業(yè)鏈中,各國經濟相互依存度提高。
示例二:
觀點:世界不是平的。
論述:全球化的發(fā)展帶來了平等與不平等的雙重增長,國家內、國家間和地區(qū)間的利益沖突日益凸顯;二戰(zhàn)后建立的全球化制度體系已無法應對新環(huán)境,全球治理滯后;保護主義、民族主義、地緣政治等多種因素交織,導致全球經濟發(fā)展陷于低迷、停滯甚至倒退的境地。
(示例不作為唯一參考答案,只要考生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宣威市| 石屏县| 旬邑县| 万源市| 宣恩县| 平邑县| 林周县| 广安市| 博兴县| 康平县| 阿克| 拉孜县| 洪雅县| 辽阳市| 海丰县| 北宁市| 罗源县| 射洪县| 铁岭市| 洛宁县| 徐州市| 林州市| 南靖县| 兴城市| 双江| 名山县| 安化县| 闽清县| 鄂温| 神农架林区| 莆田市| 波密县| 濉溪县| 山阴县| 安康市| 鸡西市| 保山市| 乌恰县| 彭水| 镇沅| 西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