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安徽中考歷史模擬測試卷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共30分)1---5BBCAA 6---10DACCC 11---12AC二、辨析改錯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8分)16.(1)錯誤,將“南方”改為“北方”(2)×,“中共一大”改為“國民黨一大或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3)錯誤,把《開羅宣言》改為《聯合國家宣言》(4)正確,正確三、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20分)17.(1)直接原因:1842年《南京條約》簽訂,規定英商進出口貨物應納稅款,必須經過雙方協議,英國借此壓低中國海關進口貨物稅率。影響:使中國傳統自然經濟開始解體。中國對外貿易逆差擴大,中國逐漸淪為西方列強的商品傾銷市場和原料產地,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經濟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阻礙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3分)(2)原因:順應經濟全球化趨勢,融入世界經濟體系,促進國際貿易發展;履行加入WTO時的相關降稅承諾;配合國內經濟體制改革,發揮關稅調節經濟、增加財政等作用,推動市場經濟發展。不同之處:近代是在列強侵略下,被迫簽訂不平等條約,喪失關稅自主權的情況下的低關稅,損害了國家主權和經濟利益,使中國經濟淪為列強經濟附庸,阻礙了民族工業正常發展。現代是在主權獨立、自主決策基礎上,為適應經濟全球化和國內經濟體制改革需要,主動降低關稅。目的是促進國際貿易、調節國內經濟、增強國際競爭力,推動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是有利于國家長遠發展的舉措。(4分)(3)關稅自主權是國家主權重要組成部分,必須維護國家主權獨立;關稅政策應根據時代發展和國家經濟戰略需要進行適時調整;合理的關稅政策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要利用關稅政策調節經濟結構、促進產業升級、增強國際競爭力,推動國家經濟持續健康發展。(3分)18.(1)航海家:達伽馬。事跡:1497-1498年,達伽馬率領船隊繞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首次開辟從歐洲經非洲直達印度(亞洲)的海上航線,溝通了歐、亞、非之間的直接海上貿易通道。(4分)(2)積極作用:降低運輸成本,促進商品流通;擴大市場范圍,推動經濟發展;提高生活質量,便利人們生活。(4分)(3)趨勢:世界從分散走向整體;全球化進程開始。(2分)四、活動與探究(12分)22.(1)外交史實:鑒真東渡、鄭和下西洋。(2分)(2)背景: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政體;列強侵略導致中國喪失主權(如不平等條約),政府尋求外交平等,爭取國際承認。背景:抗日戰爭勝利前夕,中共主張維護亞太和平;反對殖民主義,支持周邊國家獨立(如越南、朝鮮等民族解放運動)。(3)觀點:新中國外交以獨立自主為核心。(2分)論述:1953年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1955年萬隆會議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繼續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其他國家發展友好合作關系。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全面推進,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總之,中國始終倡導平等互利,彰顯了大國責任與和平發展理念。(8分)2025年安徽中考歷史模擬測試卷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共30分)1.文物是研究歷史的重要依據。下列各圖所示文物為研究河姆渡居民的生活提供了直接依據的是( )A. B.C. D.2.商朝時期,占卜之風盛行。王室貴族遇事無論大小,如征戰、狩獵、疾病等,都要占卜以問吉兇,然后將占卜的結果用文字刻在龜甲或獸骨上……這種文字叫甲骨文。這說明甲骨文的出現源于人類的( )A. 經濟發展 B. 生活實踐 C. 政治需求 D. 文化繁榮3.魏晉時期浙江上虞地區的越窯青瓷被贊譽為“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南朝時豫章郡(今南昌一帶)的婦女“勤于紡績,亦有夜浣紗而旦成布者,俗呼為雞鳴布”,這反映( )A. 經濟重心南移完成 B. 南北民族交融程度加深C. 南方社會經濟發展 D. 南方科技水平超過北方4.宋朝與日本、東南亞、阿拉伯乃至非洲都保持著密切的國際貿易。日本等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對宋錢趨之若鶩,宋錢幾乎成為他們的國際貨幣。這說明宋朝( )A. 對外貿易繁榮 B. 經濟重心開始南移 C. 錢幣制作精美 D. 放棄閉關鎖國政策5.康熙帝下令禁止沿海民眾前往南洋貿易;雍正帝將西方傳教士驅逐至澳門或廣州統一管理;乾隆帝將西方來華貿易的港口限制在廣州一處。這些做法( )A. 使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 B. 完全斷絕了中外的經濟交流C. 有效阻止了西方的殖民侵略 D. 根本目的是保護本國手工業6.“……割去了臺灣之后,還要求各口通商,蘇州也開了日本租界。這時候潛藏在中國人心底里的民族思想,便發動起來。”與材料內容相關的條約是( )A. 《虎門條約》 B. 《天津條約》 C. 《北京條約》 D. 《馬關條約》7.哈爾濱市中心有一條主干道路———中山路。而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共有中山路187條,這些中山路大多位于各城市的中心,很多都命名于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這些“中山路”都是為了紀念一位歷史人物,下面選項中對這位歷史人物評價正確的是( )A. 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B. 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C. 為共和革命而犧牲者之第一人 D. 中國馬克思主義思想傳播的先驅8.北伐軍出師時,省港工人運輸隊、宣傳隊、擔架隊隨軍出征。北伐軍攻打武漢時,漢陽兵工廠工人舉行總罷工,斷絕了敵人的軍火來源;農會組織農民替北伐軍當向導、抬擔架、運送物資。可見,北伐戰爭勝利進軍得益于( )A. 戰略戰術高超 B. 斗爭目標明確 C. 群眾積極支援 D. 將士浴血奮戰9.《一寸山河一寸血》中寫道:“日軍在這里借故尋釁,點燃了中日全面戰爭的戰火。”“這里”指的是( )A. 沈陽 B. 上海 C. 盧溝橋 D. 南京10.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偉大創舉,它使港澳地區走上同祖國內地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道路,是港澳回歸后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最佳安排。“最佳安排”是指( )A. 深化體制改革 B. 實行對外開放 C. 堅持“一國兩制” D. 注重科技創新11.西歐“封建主的禁用權受到嚴格的限制,城市每年按固定的數額向封建主納稅,后者不得再隨意設關卡、不得收市場稅、不能有專賣權、不得欠債不還。”材料體現了“城市”( )A. 具有一定自由和特權 B. 依據習慣法限制領主C. 擺脫了國王領主控制 D. 手工業者和商人分化12.斯托女士撰寫的《湯姆叔叔的小屋》在美國一經發表,立刻激起了人民對奴隸制度的極度義憤,林肯接見她時曾說:“你就是那位引發了一場大戰的小婦人”。據此推斷小說( )A. 主旨是反抗殖民統治 B. 包含廢除農奴制的要求C. 展現南北矛盾的焦點 D. 體現了封建貴族的訴求13.某校九年級組織同學開展“評說歷史人物”的主題學習活動,你認為下列歷史人物事跡反映的共同主題是( )A.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爭 B. 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展C. 封建時代的亞洲國家 D. 戰后資本主義的新變化14.“斯大林企圖以一個史無前例的規模整合資源和勞動力。當世界其他地區在經濟崩潰邊緣蹣跚行進的時候,蘇聯整個國民經濟得以最大限度地集中。”材料中的現象發生于( )A. 19世紀60年代 B. 20世紀初 C. 20世紀二三十年代 D. 20世紀末15.“在全球化加速發展的今天,不同文化的發展方向、發展意愿并未隨著國際標準的趨同而步伐一致,反而因為它們自身的獨特性而呈現出動態的差異。”材料意在說明( )A. 和平受到威脅 B. 逆全球化出現 C. 社會信息化 D. 文化多樣化二、辨析改錯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8分)16.(1)北朝后期,我國南方出現各民族的大交融,西北民族的樂器、歌舞也受到漢族人民喜愛。判斷: ______改正: ______(2)1924年1月,中共一大同意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國共第一次合作形成。判斷: ______改正: ______(3)1942年1月,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在華盛頓簽署《開羅宣言》,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判斷: ______改正: ______(4)面對當前人口、環境等人類發展面臨的共同問題,需要加強國際合作,全世界共同努力。判斷: ______改正: ______三、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20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43年前后中國海關幾種主要進口貨物的新舊稅率表(%)貨物 單位 舊稅率 新稅率棉花 擔 24.19 5.56面紗 擔 13.38 5.56頭等白羊布 匹 29.93 6.95(1) 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指出1843年前后中國海關進口貨物稅率變化的直接原因,并概括該變化對近代中國社會經濟產生的影響。 (3分)材料二:1950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關于關稅和海關工作的決定》,明確規定,“海關稅則,必須保護國家生產,必須保護國內生產品與外國商品的競爭,必須以保護國家工業化為主”。1951年,我國算術平均關稅水平為52.9%。改革開放后,為適應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的需要,我國逐步調整關稅政策,發揮其調節經濟、增加財政等方面的作用。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10年,降稅承諾全部履行完畢,關稅總水平降至9.8%。——摘編自楊瑞《新中國關稅政策的變遷及其經濟效應分析》(2) 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我國加入WTO后降低關稅的原因,并結合材料一闡釋中國近現代低關稅的不同之處。(4分)(3) 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中國關稅變化給你帶來的啟示。(3分)18.(10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5世紀90年代的航海突破使歐、亞、非之間形成了直接的世界海上遠程貿易線。——摘自[美]菲利普 費爾南德茲-阿邁斯托編著《世界:一部歷史》材料二:工業革命改善了人們的生活,蒸汽機車將廉價的工業品運往各地的市場,便捷又便宜。船只的改進,使發達國家的廉價制造品可以運往其他國家。第二次工業革命后,汽車和飛機廣泛應用于交通運輸,進一步降低了運輸成本,商品價格更加低廉,人們的生活進一步得到改善,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摘編自 [美]杰里 本特利等《新全球史》(1) 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15世紀90年代為溝通歐、亞、非之間直接海上貿易線做出貢獻的航海家并簡述其主要事跡。(4分)(2) 根據材料二分析,交通工具的發展有何積極作用?(4分)(3) 綜合上述材料,概括這一時期世界歷史發展的主要趨勢。(2分)四、活動與探究(12分)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動。材料:在5000多年的文明發展中,中華民族一直追求和傳承著和平、和睦、和諧的堅定理念。近代以來,隨著清王朝被推翻和共和政體的建立。中華民國政府開始致力于外交上的建設和尋求外交上的平等地位……中國共產黨到在1945年中共七大上指出中國共產黨的外交目標是維護世界和亞太地區的和平,在本國獨立的基礎上堅決支持周邊國家實現民族獨主的立場。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在繼承了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思想的基礎上,結合中國革命的實踐經驗,根據世界體系的動態變化、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三個世界”、“和平與發展”時代主題下的國際關系理念,“新型國際關系理論”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國際關系思想。——摘編自唐詩《中國和平外交政策演進歷程及基本經驗研究》(1) 根據材料,列出2個中國古代追求和傳承和平、和睦、和諧理念的外交史實。(2分)(2)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華民國政府和中共七大提出外交目標的歷史背景。(2分)(3)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新中國外交歷程的認識。(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表述清晰,120字左右)(8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年安徽中考歷史模擬測試卷答案.docx 卷.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