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節 物質的變化與性質 拓展提高訓練1.我們每天都和化學變化打交道,以下敘述中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A.將甘蔗榨成甘蔗汁 B.將石油分餾得到多種石油產品C.氣溫過低,路面結冰 D.冰災斷電,同學們點燃蠟燭學習2.下列俗語與物質的化學性質無關的是( )A.玉不琢、不成器 B.百煉成鋼 C.火上澆油 D.死灰復燃3.在消防知識中有一個詞叫做“物理性爆炸”,是指在沒有發生化學反應的情況下發生的爆炸,下列各項描述中屬于物理性爆炸的是( )A.煤礦中因遭到明火而發生的瓦斯爆炸 B.高壓鍋因排氣孔堵塞而爆炸C.節日的煙花在空中爆炸 D.廚房中因燃氣泄漏而爆炸4.自來水的生產過程主要包括以下流程,其中發生化學變化的是( )5.下列變化中只涉及物理變化的是( )A.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B.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C.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D.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6.宣紙是中國文房四寶之一,其制作工藝被列入我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下列關于宣紙的傳統制作工序中,主要發生化學變化的是( )A.挑選原料 B.加堿蒸煮 C.竹簾撈紙 D.剪裁紙張7.請用“一定”“不一定”“一定不”填空。(1)物理變化中_________發生化學變化。 (2)化學變化中_________發生物理變化。(3)有發光放熱現象發生的變化_________是化學變化。(4)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________是化學變化。8.凡是有發光發熱現象的變化一定是化學變化嗎 問題:發光發熱現象是化學變化的標志之一,如碳、鐵和石蠟等物質在氧氣中燃燒時就伴隨發光發熱現象,那么凡是有發光發熱現象的變化都一定是化學變化嗎 實驗:為了找到有說服力的證據,某同學找來蠟燭并與白熾燈做了下列對比實驗。請完成表中有關內容的填寫:蠟燭燃燒和白熾燈內鎢絲通電時變化情況的比較實驗內容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1)點燃蠟燭,分別用干冷燒杯和蘸有石灰水的燒杯罩在火焰上。觀察現象,約1~2min后,再吹滅蠟燭 ①干冷燒杯內壁出現___________,用手觸摸燒杯杯壁,有__________感覺 ②石灰水變____________ ③蠟燭逐漸變__________ ①蠟燭燃燒時有_________和______放出 ②蠟燭燃燒時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生成。因此發生的是__________變化(2)觀察白熾燈內鎢絲的顏色和狀態,然后通電。觀察現象,約1~2min后,停止通電,比較通電前后鎢絲本身是否發生變化 ①鎢絲是________色的______體 ②通電后燈泡發出________光。用手靠近燈泡,有__________的感覺 ③停止通電后,鎢絲顏色和狀態___________變化(填“有”或“沒有”) ①鎢絲通電時也有_________和________放出 ②通電前后,鎢絲本身__________發生變化(填“有”或“沒有”),因此發生的是_________變化9.甲醇是一種無色透明有揮發性的液體,有毒性,能損壞神經。以前是用木材干餾制取,所以稱為木醇或木精。現在是用CO與H2在氧化鋅的催化作用下,加壓且溫度控制在250℃的條件下大規模生產的。依據上述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木材干餾制木精屬于__________變化。(2)甲醇是無色透明、易揮發的液體,這是它的__________性質。(3)工業酒精中含有甲醇,能否用工業酒精兌酒出售 10.課堂上,同學們與老師一起進行了鎂條燃燒的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1)最能說明鎂條燃燒是化學變化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煙花、照明彈中都用到鎂粉作原料,其原因是鎂粉燃燒時____________________(3)鎂條能在空氣中燃燒,屬于鎂條的__________性質(填“物理”或“化學”)。(4)小科同學發現實驗桌上的鎂條表面有黑色物質。他猜想:黑色物質會不會是鎂帶緩慢氧化后產生的氧化鎂 為了驗證這個猜想,他把磨去黑色物質的鎂帶放在氧氣中燃燒,結果得到的是白色固體。由此,他得出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科詢問老師后獲知:許多固體顆粒直徑小到一定量,顏色都是黑色的(如純凈的鐵塊是銀白色的,而鐵粉是黑色的)。由此,小科認為他原來的結論__________(填序號)。①正確;②不正確;③可能不正確。小科又開始了進一步的探究……11.化學學習中要學會提出問題,經常問一問、想一想,有助于提高學習能力。提出問題的方法有:①逆向思考,提出問題;②覺察異常,發現問題;③善于對比,發現問題;④刨根問底,提出問題;⑤聯系實際,發現問題;⑥探求因果,提出問題;⑦改變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提出問題。請你任選其中兩種(示例除外)舉例加以闡述。例如:逆向思考,提出問題。在化學變化中常伴隨著發熱、發光、變色、放出氣體等現象的發生。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可以從逆向的角度提出“伴隨放熱、發光、變色、放出氣體等現象發生的過程是否一定為化學變化 ”問題。(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D 2.A 3.C 4.D 5.C 6.B7.(1)一定不 (2)一定 (3)不一定 (4)一定8.水珠 發熱 渾濁 短 光 熱 二氧化碳 水 化學灰黑 固 黃 發熱 沒有 光 熱 沒有 物理9.(1)化學 (2)物理 (3)不能,因為甲醇是一種有毒性,能損壞神經的物質10.(1)有白色固體生成 (2)發出耀眼白光 (3)化學 (4)黑色物質不是氧化鎂 ③11.(1)覺察異常,發現問題,在做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時,集氣瓶底部破裂。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從覺察異常,發現問題的角度提出“怎樣改進實驗才能預防集氣瓶底部破裂呢?”(2)探求因果,提出問題,將二氧化碳氣體通入盛有紫色石蕊試液的試管中,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提出“是二氧化碳使得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還是二氧化碳與水反應后的生成物使得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