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6張PPT)16世紀初,葡萄牙人帶到歐洲的第一批中國瓷器花瓶引起了歐洲人的濃厚興趣,各國的君主和達官顯貴紛紛用黃金購買并收藏。17世紀上半葉,荷蘭一家公司進口了近300萬件瓷器,這些瓷器對歐洲的制瓷業產生了巨大影響。1575年佛羅倫薩根據中國瓷器樣品制作的“軟胎”油—醋瓶1690年荷蘭生產的裝飾有中國圖案的茶葉瓶新課導入選必三《文化交流與傳播》 第四單元 商路、貿易與文化交流第10課近代以來的世界貿易與文化交流的擴展世界貿易:國際貿易或通商。指跨越國境的貨品和服務交易,也稱之為進出口貿易。(全球性)概念解析世界市場:世界范圍的商品交換和商品流通的領域,是通過商品交換把各國市場緊密聯系起來的總體。(資本主義市場)局限于各洲內部和亞歐大陸之間在古代,隨著絲綢之路的開通,連接了中國、中亞和歐洲,便利了中西方之間的物質、技術、文化的交流,成為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全球貿易網近代以來,隨著新航路的開辟,全球貿易網的逐步形成,各國文化也隨著全球性的商品流動傳播到世界其他地區,并在交流與借鑒中向前發展。一、全球貿易網的形成發展階段 原因 表現區域貿易全球貿易 初步形成最終形成曲折發展突飛猛進思考:結合課本P55-56,推動全球貿易網形成的原因和表現?◎15世紀前(新航路開辟前)的世界貿易思考2:15世紀前的世界貿易為何不具有全球化意義?①海運能力相對較弱;②地區性市場貿易網絡未能將世界緊密聯系起來;③地理環境阻隔;④生產力水平低,交通通訊技術落后,人們認知受限。思考1:15世紀以前的世界貿易有何特點?1、新航路開辟前:區域性貿易①局限性:歐亞大陸之間西歐無法直接同亞洲進行貿易。②間接性:中間轉手貿易③局部性:缺乏穩定的全球性航路;④貿易量較小,耗時較長,效率較低。思考1:結合材料,歸納全球貿易網初步形成的原因、表現。表現1:商品種類與數量增加表現2:促進了股份公司的出現和發展。2、初步形成:15世紀末至工業革命前(15C末-18C)◎物種交換示意圖◎英國東印度公司原因:①新航路的開辟;②西歐各國的殖民擴張;③各洲之間的貿易。商業革命商品種類——增多貿易范圍——擴大貿易中心——轉移商業經營方式變化①帶有明顯的掠奪性質;②主要目的是進行資本原始積累。材料:美洲金銀產地的發現,土著居民的被剿滅、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礦井,對東印度開始進行的征服和掠奪,非洲變成了商業性的獵獲黑人的場所——這一切標志著資本主義生產時代的曙光。——馬克思《資本論》思考2:15世紀末至工業革命前的世界貿易有何特點?思考3:全球貿易網初步形成對世界有何影響?影響:西歐列強在美洲、非洲、亞洲等地的殖民擴張,客觀上推動了洲與洲之間的貿易,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市場初步形成。思考: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歸納全球貿易網最終形成的原因和表現。表現1:新的國際分工和貿易格局形成:西歐、北美國家生產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國家生產和出口初級產品。表現2:工業產品通過更快的交通工具輸送到世界各地:火車、汽車、飛機、輪船等。從1870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世界貿易額增長了近2.6倍。——課本P56表現3:世界貿易額增長速度加快。3、最終形成:兩次工業革命(18c60s—20c初)①兩次工業革命的推動;②工業化生產需要更多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③交通工具的進步;④20世紀初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建立。思考: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思考20世紀以后全球貿易網面臨哪些曲折和發展?曲折2: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4、兩次世界大戰至冷戰結束:曲折發展曲折1:兩次世界大戰影響了世界貿易的發展。曲折3:冷戰影響了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國家之間的貿易。發展:1947年《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簽署各國圍繞貿易、關稅的談判,推動著世界貿易的發展。思考: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概括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貿易網突飛猛進的原因及表現。①1991年,冷戰結束;②中國改革開放的發展;③1995年WTO的成立,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④交通、信息技術等的進步;⑤跨國公司的發展。5、冷戰結束后(20世紀90年代后):突飛猛進表現1:全世界貿易出口總值迅速增長(約100倍)。表現2:生產的國際分工進一步向廣度和深度發展。合作探究概括全球貿易網階段特點,分析形成的推動因素材料 從歷史看,全球化分為幾個階段,主導方式不停變化。第一階段是1500年到工業革命時期,強國通過海上戰爭控制航路,擊潰競爭對手商船船隊尋求貿易壟斷,建立主導性的全球貿易網絡。第二階段是英國工業革命后,強國以殖民方式在全球進行原材料掠奪和市場擴張,這個時期的全球化本質上是種“帝國模式”,英國是霸權國。第三階段是二戰后,世界各國間逐漸走向全球性相互依賴,國家間處理彼此關系的行為也發生了變化,最強大的國家認為以戰爭方式開疆拓土得不償失,戰爭無異于自殺,美國靠貿易就能致富。——摘自徐秀君、劉貞曄等《特朗普會大開經濟全球化倒車嗎?》第一階段 特點:控制航路,壟斷貿易網絡。原因:新航路的開辟;殖民擴張和掠奪。第二階段 特點:掠奪原料,擴張市場。原因:兩次工業革命與科技革命的推動;交通、通訊工具的進步。第三階段 特點:加強經濟聯系,建立全球貿易體系。原因:《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的簽署;區域集團化與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中國的改革開放;世界貿易組織成立;冷戰結束與市場經濟的普遍建立;跨國公司的推動;等等。合作探究推動全球貿易網形成的原因有哪些1500年前后,新航路開辟使世界日益連成一個整體,地區性的貿易向世界性貿易擴展,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出現(殖民擴張)初步發展:19世紀中期,工業革命后英國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商品輸出)進一步發展:19世紀末20世紀初第二次工業革命使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資本輸出)困境階段:一戰到二戰結束爭奪世界市場,貿易保護泛濫,使全球化陷入困境制度化階段:二戰后出現了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并向制度化、體系化方向發展。但資本主義經濟體系與社會主義經濟體系相互隔絕,阻礙了全球化。開始多極化階段:20世紀70年開始到80年代末20世紀70年開始到80年代末,世界經濟格局開始向多極化方向發展,經濟區域集團化不斷發展加速全球化時代:20世紀90年代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加速(實質:資本在全球范圍新一輪擴張)01020304050607二戰后世界經濟三大支柱:WB,IMF,GATT。全球貿易網發展歷程示意圖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具體原因:生產力的發展世界各洲之間貿易的擴大①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及資本的擴張性;②新航路的開辟;殖民擴張和掠奪;③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科技革命的影響(兩次工業革命);④交通通訊發展;⑤國際貿易協調機制的建立,國際及區域經濟組織的成立;⑥跨國公司的推動;⑦普遍認可市場經濟;⑧相對穩定的國際環境等。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是在西方國家殖民擴張和掠奪的過程中形成的,不僅使亞非拉國家遭受了不等價交換的剝削,而且把它們變成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附庸。①促進了世界各國社會生產力的蓬勃發展。②進一步推動了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③加強了世界各國社會經濟的相互聯系,促進了商品流動與文化交流的國際化。④摧毀了亞非拉地區傳統的自然經濟,客觀上傳播了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和思想觀念,刺激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或地區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1860年世界各國或各地區占全球國際貿易的比例積極影響消極影響合作探究全面認識評價近代全球貿易網的形成學思之窗跨國公司海外分支機構的經營情況體現了跨國公司的什么特征?變化趨勢:特征:總產值、銷售額、出口總額總體上呈增加趨勢,發展勢頭迅猛。①具有相當的經營規模和強大的經濟實力;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逐年提升; ②經營規模和銷售額不斷擴大,發展勢頭迅猛;③出口不斷增加,在世界經濟中主導地位越來越突出說明:跨國公司對世界經濟的影響越來越大茶是中華民族的舉國之飲,發于神農,聞于魯周公,興于唐朝,盛于宋代。中國茶文化糅合了中國儒、道、佛諸派思想,獨成一體,是中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芬芳而甘醇。唐人所繪《宮樂圖》,畫中有的仕女正在舀茶,有的在炙茶,有的在品茗。反應了典型的唐代煎茶喝法。蒙古人喝奶茶苗族喝打油茶景頗族喝烤茶二、商品流動與文化交流國際化1、食——茶文化:中國茶文化的國際化思考:中國的茶文化有何精神內涵?蘊含了含蓄內斂的東方哲學和嫻靜淡雅的東方美學是中國文化的符號之一。傳 播 時間 表現16C前16C后創新最初茶主要在中國周邊地區傳播,比如朝鮮、日本廣泛傳播到歐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區俄國:上流社會把中國的茶具作為最珍貴的室內擺設中俄形成“萬里茶道”英國:茶會上用中國茶和中國茶具招待客人成為主人炫耀的方式荷蘭:許多富裕家庭設有專門“茶室”日本:形成“茶道”英國:形成“下午茶”自主學習:請在教材中找出中國茶文化對人類生活影響的史料證據。荷蘭的茶室思考: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17-19世紀飲茶在英國盛行的原因,并指出飲茶在世界傳播的積極意義。材料:1658年,倫敦《政治快報》上刊登了一則茶葉廣告,稱飲茶可以改善體質,這是英國最早關于茶的記載。1669年,英國政府授權英國東印度公司專營茶葉貿易,從中國大量進口茶葉到歐洲市場。1786年,一名法國人到英國旅行時注意到:即使是貧困百姓家,也能和富裕人家一樣,一天喝兩次茶。因為廉價而且能夠提神,茶葉特別受工人階層的歡迎。18世紀末,英國從中國進口的茶葉量達到了230萬磅,與這個世紀的頭一年相比,足足增長了200倍。1851年,英國人將中國的茶樹和制茶技藝帶到印度,茶葉在印度和錫蘭被大面積種植,歐洲紅茶市場擺脫了對中國產地的依賴。原因:①世界各地的聯系加強,世界市場的推動;②茶作為優良飲品,符合大眾需求;③工業革命的推動;④英國的殖民掠奪;⑤種茶、制茶技藝的傳播。意義:①豐富了人類的物質文化生活;②推動了茶葉種植區農業和商品經濟的發展;③促進了文明的交流與傳播。法國 表現日本中華民國早期17世紀末,法國傳教士穿中國服裝參加舞會2、衣:各國服飾的變化體現了文化之間的相互影響20世紀初,法國服裝師設計的女裝(取名為“孔子”的中國大袍式系列)大膽采用了東方女裝寬松的樣式,奠定了20世紀西方女裝流行的基調。中國服裝融入法國18世紀的服裝設計之中法國宮廷服飾上的中式花紋18世紀三四十年代,許多本土歐洲絲綢也開始繪制龍、鳳、花鳥等圖案,并注明中國制造”,用來形容當時流行的藝術風格“中國風”。雜糅日本和服的“午茶便裝”具有中國傳統特色的“孔子服”吸收中國裁剪方法的自由套裝法國 表現日本中華民國早期17世紀末,法國傳教士穿中國服裝參加舞會20世紀初,法國服裝師設計的女裝(取名為“孔子”的中國大袍式系列)大膽采用了東方女裝寬松的樣式,奠定了20世紀西方女裝流行的基調。中國服裝融入法國18世紀的服裝設計之中明治維新后,西服在日本流行。明治維新時期派出的“巖倉使節團”明治維新時推行“文明開化”政策,日本人穿洋衣、說洋話、行洋禮,西服流行開來。1887年時任首相的伊藤博文在鹿鳴館舉辦大型化妝舞會,把歐化之風氣推向了高潮。法國 表現日本中華民國早期17世紀末,法國傳教士穿中國服裝參加舞會20世紀初,法國服裝師設計的女裝(取名為“孔子”的中國大袍式系列)大膽采用了東方女裝寬松的樣式,奠定了20世紀西方女裝流行的基調。中國服裝融入法國18世紀的服裝設計之中明治維新后,西服在日本流行。民國早期設計的中山裝兼具中西服裝的特點,穿著方便,同時體現了一定的時代精神和民族特色思考:中山裝產生的社會背景。①“西學東漸”思潮的影響,中國服飾文化呈現出中西并存、中西交匯的局面。②辛亥革命為中國服飾的變革掃清了障礙。辛亥革命不但推翻了中國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同時也推翻了在中國幾千年以來的以等級標志為核心的服飾體系。3、用:鐘表文化傳入中國利瑪竇獻給萬歷皇帝的自鳴鐘(明)銅鍍金葫蘆式轉花鐘(清)上海法租界大自鳴(清)更鐘英國18世紀生產的銅鍍金象馱亭式表進口 16C中期18C國產誕生于歐洲的鐘表經由澳門傳入中國內地中國進口鐘表的已經很多,高官收藏進口鐘表中國人制作的鐘表,外觀多體現了中國自身的文化特色合作探究3:【問題探究P59】鐘表折射的觀念變遷思考:以上材料反映了作者怎樣的文化觀念 ①承認西洋文化的優秀成果;②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③表達各國文化交流的理念。乾隆紫檀嵌琺瑯重檐樓閣更鐘體會:中國人的時間觀念有何變化 ①時間觀念逐漸精準化;②逐漸適應工業文明。材料:自鳴鐘、時辰表皆來自西洋。鐘能按時自鳴,表則有針隨晷刻指十二時,皆絕技也……西洋遠在十萬里之外,乃其法更勝,可知天地之大,到處有開創之圣人,固不僅羲、軒、巢、燧已也。——趙翼《檐曝雜記》卷24、其他文化交流①原因:進入20世紀,全球貿易網的形成大大促進了文化的交流。②表現:電影、音樂、電視節目、動漫、書籍等各國文化產品,也廣銷世界各地。1987年,中國第一家肯德基餐廳在北京開業手拿大哥大,腰跨BP機七八十年代,穿著牛仔喇叭褲,提著錄音機到處蹦迪自娛自樂的青年八十年代上海大眾桑塔納汽車九十年代中國的電腦1981年,百人圍觀一臺電視機觀看中國女排首奪世界杯冠軍積極:①促進文化在世界范圍內傳播。(如文化產品貿易,中國文化傳播到世界,世界文化傳播到中國)②促進文化交融,促進文化發展。(如吸收世界優秀文明成果,博采眾長,可以更好促進中華文化的發展)③促進經貿發展。(文化產業的發展,帶動經濟發展)消極:材料:國際貿易的過程伴隨著文化的傳播。買賣雙方的接觸、洽談、協商、協議,以貿易為平臺輸送的各種商品,把世界不同地區的、文化迥異的生產者和消費者緊密聯系在一起,同時也以直接和間接的渠道呈現各自的知識、信念、道德、藝術和習俗等。思考: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探究文化交流的影響。只有成為文化大國,才有可能成為世界強國。——趙啟正(國務院新聞辦原主任)①外來文化的擴張,容易導致忽視本土傳統文化;②西方文化利用資本技術優勢打壓本土文化,對文化多樣性造成威脅。美國政府要大力推動美國電影走向世界,因為好萊塢的電影走到哪里,就把美國的價值觀念和商業利益帶到哪里。 ——美國前總統里根合作探究我們應該怎樣做好交流傳播中華文化的使者只有成為文化大國,才有可能成為世界強國?!w啟正(國務院新聞辦原主任)(1)承認世界文化多樣性的價值,尊重文化的多樣性。(2)我們既要更加熱情地歡迎世界各國優秀文化在中國傳播,吸收各國優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動地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做傳播中華文化的使者,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3)作為中學生,應該努力學習,掌握中華文化的精髓和實質,學會文化交流的方式和技巧,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積極主動地向世界傳播中華文化。全球貿易網的形成商品流動與文化交流國際化15世紀后至工業革命前的世界貿易工業革命后的世界貿易20世紀上半期的世界貿易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的世界貿易茶文化——茶在俄國、日本、英國、荷蘭本課小結近代以來的世界貿易與文化交流的擴展服飾——法國服飾、日本服飾、中國服飾鐘表——傳入中國、影響中國20世紀文化交流——吃、穿、用……15世紀以前貿易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