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公益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十月月考科學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公益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十月月考科學試卷

資源簡介

浙江省杭州公益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十月月考科學試卷
1.(2024七上·杭州月考)2022年3月23日,“天宮課堂”第二課在中國空間站開講了。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相互配合進行授課。關于太空,下列不屬于科學問題的是(  )
A.太空中哪顆星星最美?
B.帶入太空的水稻能否正常生長?
C.新型材料在太空中會表現出什么性質?
D.太空回收的植物的遺傳物質是否發生改變?
2.(2024七上·杭州月考)正確使用實驗工具是科學探究的必備技能之一。下列實驗操作規范的是(  )
A.滴入液體 B.加熱液體
C.傾倒液體 D.加入固體
3.(2024七上·杭州月考)下列對實驗意外事故的處理,正確的是(  )
A.若不慎將燃著的酒精燈碰倒并灑到桌上燃燒,應立刻撥打119等待消防員處理
B.使用火焰、紅熱的玻璃和金屬時若發生燙傷,應立即用大量冷水沖洗和浸泡
C.實驗室有一瓶藍色溶液,可以直接用鼻子聞一下溶液的氣味
D.若不慎將腐蝕性藥液濺入眼睛,要先用手揉眼睛,再立即用水沖洗
4.(2024七上·杭州月考)下列單位的換算,正確的是(  )
A.0.556升=0.556×1000毫升=556毫升
B.1.8米=1.8×1000=1800毫米
C.0.5厘米=0.5毫米×1000=500毫米
D.12米=12米×100=1200厘米
5.(2024七上·杭州月考)三次測得文具盒的寬度分別為9.21厘米、9.22厘米、9.20厘米,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測量結果最后應記作9.20厘米
B.此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毫米
C.9.22厘米這個記錄結果是錯誤
D.9.20中最末一位數字“0”是沒有意義的
6.(2024七上·杭州月考)憑你的生活經驗,下列表述符合實際情況的是(  )
A.體育測試中,小金100米賽跑成績約8秒
B.我們上課的教室面積約為260平方米
C.一瓶農夫山泉水的體積的550升
D.杭州今年夏天的最高氣溫接近43℃
7.(2024七上·杭州月考)在氣溫是25℃的房間里,小明用水銀溫度計測沸水的溫度,由于立即讀數,造成讀數是50℃.那么50℃表示(  )
A.房間里空氣的溫度 B.沸水的溫度
C.溫度計中水銀的溫度 D.以上說法都不正確
8.(2024七上·杭州月考)如圖所示,下列測量方法正確的是(  )
A.測正方體的邊長
B.測圓錐的高
C.測圓的直徑
D.測量鉛筆的長度
9.(2024七上·杭州月考)一位同學先后用兩支未甩過的溫度計測量自己的體溫,兩溫度計的示數分別是39.5℃和
37.5℃,那么這位同學的體溫(  )
A.一定是37.5℃ B.更接近39.5℃
C.37.5℃-39.5℃之間 D.低于或等于37.5℃
10.(2024七上·杭州月考)某學生用量筒量取液體,視線與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相平,讀數為30mL,將液體倒出一部分后,俯視讀數為20mL,則該同學實際倒出的液體體積為(  )
A.大于10mL B.小于10mL C.等于10mL D.無法確定
11.(2024七上·杭州月考)實驗室中的兩瓶試劑,一瓶是蒸餾水、另一瓶是石灰水,因失去標簽而無法區別。小海建議:將兩瓶液體各取少許分別倒入試管中,用吸管向液體中吹氣進行區別。這個環節屬于科學探究中的(  )
A.猜想與假設 B.設計實驗與制訂計劃
C.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 D.合作與交流
12.(2024七上·杭州月考)下列物體屬于生物的是(  )
A.彈鋼琴的機器人
B.通過網絡傳播的“熊貓燒香”病毒
C.慢慢長大的鐘乳石
D.饅頭上長出的“白毛”
13.(2024七上·杭州月考)2024年5月,溫州南麂島出現罕見“藍眼淚”現象。藍眼淚是海水中的夜光藻細胞在夜晚受到擾動等刺激而發出藍色熒光所形成的。上述現象反映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
A.會進行繁殖 B.會進行生長發育
C.會進行新陳代謝 D.會對外界刺激有反應
14.(2024七上·杭州月考)以下導致的結果分析不正確的是(  )
A.一把刻度尺的刻度比標準刻度間隔小些,則用這把刻度尺測得數值比真實值要大
B.用累積法測細金屬絲的直徑時,若繞線時沒有緊密,則測量值比真實值要大
C.在室溫為20℃時,用酒精溫度計測量冰水混合物溫度,若溫度計取出讀數,則此時的讀數比真實值要大
D.用鋼直尺在冬天和夏天分別測量長為10厘米的物體時,則夏天的測量值比冬天要大
15.(2024七上·杭州月考)教學樓的消防栓箱的玻璃損壞了,在配換破損的玻璃時,用下列哪種尺子測量其長寬比較好(  )
A.最小刻度為1mm的30cm長的三角板
B.最小刻度為1cm的1.5m長的直尺
C.最小刻度為1mm的2m長的鋼卷尺
D.最小刻度為1cm的30m長的皮尺
16.(2024七上·杭州月考)關于細胞學說,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細胞學說是19世紀40年代由德國科學家施旺和施萊登提出的
B.細胞學說是在總結前人大量研究的事實材料和設想的基礎上歸納提出的
C.細胞學說提出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單位——細胞所構成的
D.細胞學說認為細胞是由細胞分裂產生的
17.(2024七上·杭州月考)中國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研發的新品種巨型稻,2021年11月在浙江龍泉迎來豐收,巨型稻平均高度2m,單穗粒數可達680粒,比普通稻多3倍,實現袁老“禾下乘涼夢”,為“飯碗牢牢掌握在中國自己的手里”的糧食安全做出了巨大了的貢獻。下列對巨型稻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植株高大主要靠細胞壁的支持作用
B.巨型稻植株的光合作用在葉綠體中進行
C.扎入土壤深處的根部細胞膜控制水分和養分吸收
D.巨型稻各種性狀特征的控制中心是細胞質
18.(2024七上·杭州月考)觀察和實驗是學習科學的重要方法。如圖為“觀察人體口腔上皮細胞”實驗的部分圖示。下列敘述不合理的是(  )
A.想用高倍鏡觀察細胞④,應先在低倍鏡下將裝片適當向右下方移動
B.將物鏡③轉換成②觀察細胞,應調節細準焦螺旋①使像更清晰
C.將物鏡③轉換成②觀察細胞,發現視野中細胞數目增多,視野變暗
D.觀察細胞要雙眼睜開,用左眼觀察,同時把觀察到的物像畫在紙上
19.(2024七上·杭州月考)如圖是制作臨時裝片實驗的部分步驟,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
A.⑤③④②① B.⑤③④①② C.⑤④③①② D.④③②①⑤
20.(2024七上·杭州月考)如圖所示是某同學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變形蟲圖像,則變形蟲在臨時裝片上的狀態是(  )
A. B. C. D.
21.(2024七上·杭州月考)請在下面數據后填上合適的單位:
(1)一枚壹元硬幣的直徑是22.5   ;
(2)人走一步的距離約為60   ;
(3)某位病人體溫為39   ;
(4)一瓶礦泉水的體積為500   。
22.(2024七上·杭州月考)掌握實驗中常用儀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更好開展學習和研究。現有下列儀器可供選擇,回答下列問題(選填字母)。
(1)用于加速溶解,引流,蘸取液體等的儀器是   。
(2)用于收集或貯存氣體的儀器是   。
(3)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體藥品的儀器是   。
(4)可用作少量試劑的反應容器且能直接在酒精燈上加熱的儀器是   。
23.(2024七上·杭州月考)如圖鳥類學名杜鵑鳥;映山紅學名杜鵑。甲、乙是這兩種生物的細胞結構示意圖,請根據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1)杜鵑鳥的細胞結構示意圖是   (填“甲”或“乙”);理由是   
(2)杜鵑的莖能夠直立,這與細胞結構中的   有關。葉的細胞具有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結構是   。(填寫結構名稱,下同)
(3)杜鵑鳥會偷偷地把卵產到別種鳥類的巢中,讓其他鳥類去幫它孵卵育雛,雛鳥長成仍是杜鵑鳥。這是生物乙的遺傳現象,控制這種現象的遺傳物質主要存在于細胞結構中的   
24.(2024七上·杭州月考)有一個量筒和一個量杯的量程都是50mL(設底部到量程的高度都是h),如果倒入25mL的液體,對量筒而言,所裝液體的液面將   ,對量杯而言,液面的高度將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5.(2024七上·杭州月考)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做了以下測試:點燃酒精燈,用一張濾紙平放在火焰上,一定時間后取出,紙上留下一個黑色圓環(如圖所示).請分析回答:
(1)該實驗的目的是:   ;
(2)對于“一定時間”較合理的是   ;
A.3分鐘 B.30秒 C.3秒 D.0.3秒
(3)由實驗現象可以得出酒精燈火焰溫度最高的部位是   。
26.(2024七上·杭州月考)下列圖中測得硬幣的直徑為   ;體溫度計的讀數為   ;此時溫度計的溫度讀作   。
27.(2024七上·杭州月考)如圖所示是小北同學設計的一個氣體溫度計的示意圖。瓶中裝的是氣體,瓶塞處不漏氣,彎管中間有一段液柱C。
(1)此溫度計是根據   原理來測量溫度的。
(2)將此裝置放在陽光下,溫度升高時液柱C向   移動。
(3)要提高此溫度計的靈敏度,寫出一項可行的改進措施:   。
28.(2024七上·杭州月考)甲、乙兩同學分別用量筒測量一個小石塊的體積。甲同學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適量的水,記下水的體積V1,然后輕輕放入石塊,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沒石塊,記下此時水及石塊的體積V2,計算石塊的體積為V2 —V1。乙同學是先將石塊置于量筒中,同時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沒石塊記下后水的體積V1,然后取出石塊,記下取出石塊后水的體積V2,計算石塊的體積為V1— V2。比較這兩種方法回答下列問題:
(1)你做此實驗將選擇哪種方法:   (選填“甲”或“乙”);
(2)如果甲同學實驗讀數如圖所示,則這塊碎石的體積是   厘米3;
(3)如果采用乙同學的實驗方法,那么測量結果將   。(填偏大、偏小、不變)
29.(2024七上·杭州月考)為探究動物細胞的結構,小明用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等材料做實驗。請觀察圖,回答問題:
(1)若在顯微鏡下看到如圖1所示的物像,可能是圖2所示的哪個步驟的操作不規范引起?   (填字母)
(2)圖2染色時滴加的藥劑是   。
(3)觀察時應先用低倍鏡,則目鏡和物鏡可分別使用圖4中的   (填標號)。
(4)低倍鏡換高倍鏡時,我們應該先把目標移到視野中央,然后轉動   (填名稱),使高倍物鏡對準通光孔,再調節細準焦螺旋和反光鏡,直到視野適宜、物像清晰為止。
30.(2024七上·杭州月考)每年10月15日是“世界洗手日”,洗手看似簡單,殊不知其中大有學問。某校科學興趣小組的兩位同學利用盛有無菌培養基的培養裝置,分別設計了洗手能減少手上細菌數量的驗證實驗(如圖所示)。(注:細菌在培養基上大量繁殖會形成菌落。)
(1)你認為   同學的設計更合理。
(2)該實驗的變量是   
(3)一段時間后發現C培養裝置中的菌落數量明顯少于B,則該實驗的結論是   。
(4)為了避免實驗的偶然性,提高結果的可靠性,你的改進措施是   。
31.(2024七上·杭州月考)小科同學欲測量一根長為L的細銅絲的直徑,他的實驗步驟如下:
A.將細銅絲拉直,用刻度尺測出細銅絲的長度L。
B.將細銅絲緊密纏繞在鉛筆桿上。
C.用刻度尺測出鉛筆桿上細銅絲繞圈總長度L2。
D.數出纏繞在鉛筆桿上的細銅絲的圈數n。
E、用細銅絲的長度L除以細銅絲的圈數n,即得細銅絲的直徑d。
(1)以上步驟中,沒有必要的步驟是   。
(2)錯誤的步驟應更正為   。
(3)某同學共測三次,而每次都將銅絲重新繞過,并放在刻度尺上不同部位讀數,產生誤差的原因有哪些?   
A.銅絲本身粗細不均勻
B.讀數時由于粗心,小數點記錯位置
C.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勻
D.每次排繞的松緊程度不相同
32.(2024七上·杭州月考)一支溫度計的刻度均勻,但示數不準確,將它插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數為 15℃;把它插入1 標準氣壓下的沸水中,示數為 95℃;
(1)如果將它插入某種液體中示數為 35℃,則此液體的實際溫度是多少?
(2)有沒有哪一個示數與實際溫度相同,有的話,示數是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識點】認識科學
【解析】【分析】科學問題是指一定時代的科學家在特定的知識背景下提出的關于科學知識和科學實踐中需要解決而尚未解決的問題。
【解答】 A.太空中哪顆星星最美,沒有探究價值,不屬于科學問題,故A符合題意;
B.帶入太空的水稻能否正常生長,有探究價值,屬于科學問題,故B不合題意;
C.新型材料在太空中會表現出什么性質,有探究價值,屬于科學問題,故C不合題意;
D.太空回收的植物的遺傳物質是否發生改變,有探究價值,屬于科學問題,故D不合題意。
故選A。
2.【答案】C
【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
【解析】【分析】根據常見實驗操作的規范分析判斷。
【解答】A.膠頭滴管滴加液體時,既不能伸入試管,更不能接觸試管,故A錯誤;
B.給試管中的液體加熱時,液體體積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三分之一,大拇指不能按在短柄上,故B錯誤;
C.傾倒液體時:試劑瓶瓶口要緊挨試管口,防止液體流出;標簽向著手心,防止液體流出腐蝕標簽;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從而污染藥品,故C正確;
D.取用塊狀固體時,先將試管斜放,然后用鑷子將試劑放在試管口,然后再將試管豎起,故D錯誤。
故選C。
3.【答案】B
【知識點】實驗室的安全與意外事故的處理方法
【解析】【分析】根據實驗室意外事故的處理辦法判斷。
【解答】A.若不慎將燃著的酒精燈碰倒并灑到桌上燃燒,應立刻用濕抹布蓋滅,故A錯誤;
B.使用火焰、紅熱的玻璃和金屬時若發生燙傷,應立即用大量冷水沖洗和浸泡,故B正確;
C.實驗室有一瓶藍色溶液,應該用手在瓶口上方輕輕扇動,然后再去聞,故C錯誤;
D.若不慎將腐蝕性藥液濺入眼睛,要立即用水沖洗,千萬不能用手揉,故D錯誤。
故選B。
4.【答案】A
【知識點】單位換算
【解析】【分析】高級單位化低級單位,乘以進率;低級單位化高級單位,除以進率。
【解答】A.升化毫升,高級單位化低級單位,乘以進率1000,且將單位毫升寫在進率后面,故A正確;
B.換算過程中應該有單位毫米,故B錯誤;
C.厘米和毫米的進率為10,而不是1000,故C錯誤;
D.換算過程中的單位應該是厘米,故D錯誤。
故選A。
5.【答案】B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A.為了減小誤差,我們還常取多次測量的平均值作為最終結果,并且保留到與原測量值相同的位數;
BCD. 對于刻度尺測量結果的記錄我們一般要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對于一個完整的測量結果而言,我們也可以從數據上判斷其所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
【解答】 A.求三次測量的平均值可得:,故A錯誤;
B.根據測量結果,最后只能有一位是估計值,所以倒數第2位便是刻度尺的分度值,即1mm,故B正確;
C.結果中9.2cm是準確值,0.02cm是估計值,只要前面的準確值沒有讀錯,后面的估計值是會變化的,9.22cm這個記錄結果正確,故C錯誤;
D.9.20cm最末位的“0”是估計值,長度測量時,要求最后有且只有一位估計值,當刻度正好在整數刻度時,我們就應估讀為“0”,故D錯誤。
故選B。
6.【答案】D
【知識點】體積的測量;溫度及溫度的測量;時間的測量
【解析】【分析】 首先要對相關物理量有個初步的認識,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憑借生活經驗,有的需要經過簡單的計算,有的要進行單位換算,最后判斷符合要求的是哪一個。
【解答】 A.中學生跑完百米的時間約15s,故A不符合實際;
B.一間教室的長、寬大約為10m、8m,則教室面積約為:S=ab=10m×8m=80m2,故B不符合實際;
C.一瓶農夫山泉水的體積約為550毫升,故C不符合實際;
D.杭州今年夏天的最高氣溫接近43℃,故D符合實際。
故選D。
7.【答案】C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 體溫度計是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性質制成的,也就是說,外界的溫度會先作用于溫度計液泡內的液體,使液體的溫度改變,從而發生熱脹或冷縮的變化。
【解答】 A.房間內空氣的溫度是25℃,而讀數是50℃,所以不可能是周圍空氣的溫度,故A不符合題意;
B.這一刻度還沒有達到沸水的溫度,故B不符合題意;
CD.溫度計示數的變化是先使溫度計內的液體溫度變化,從而發生熱脹冷縮,進而指示出不同時刻的測溫物質的溫度,所以測量的是溫度計內水銀的溫度,故C符合題意,故D不合題意。
故選C。
8.【答案】C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根據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分析判斷。
【解答】A.刻度線的刻度線沒有緊挨被測長度,故A錯誤;
B.圓錐應該直立在桌面上,而不是傾斜放置,故B錯誤;
C.測圓的直徑利用三角尺,采用平移法,兩三角尺間的距離即為圓的直徑 ,故C正確;
D.測量鉛筆的長度時,鉛筆的一段沒有對準零刻線,故D錯誤。
故選C。
9.【答案】D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 體溫計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細的縮口,它可以使體溫計玻璃泡上方的水銀在溫度下降時不能退回玻璃泡內,所以體溫計可以離開人體讀數,同時在使用前要用力甩幾下,將水銀甩回玻璃泡中。如果使用前不用力甩幾下,則測量人的體溫高于或等于上一次測量時的溫度時,體溫計能夠準確測量出人的體溫,測量人的體溫低于上一次測量時的溫度時,體溫計將保持在上一次測量的位置不變,即測量人的真實體溫等于或小于測量得到的溫度。
【解答】 體溫計使用前如果不用力甩幾下,則測量人的體溫高于或等于上一次測量時的溫度時,體溫計能夠準確測量出人的體溫,測量人的體溫低于上一次測量時的溫度時,體溫計將保持在上一次測量的位置不變,該同學先后用兩支未甩過的溫度計測量自己的體溫,兩溫度計的示數分別是39.5℃和37.5℃,那么這位同學的體溫低于或等于37.5℃,故D正確。
故選D。
10.【答案】A
【知識點】體積的測量
【解析】【分析】根據“俯視大仰視小”的規律分析。
【解答】 某學生用量筒量取液體,視線與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相平,讀數為30mL, 則V1正確。
將液體倒出一部分后,俯視讀數為20mL, 根據“俯視大仰視小”的規律可知,此時讀出的示數偏大,而實際剩余的體積V2<20mL。根據V=V1-V2可知,該同學實際倒出液體的體積大于10mL。
故選A。
11.【答案】B
【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
【解析】【分析】根據科學探究的主要環節有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或設計方案)→進行實驗→收集證據→解釋與結論→反思與評價→拓展與遷移,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小海建議:將兩瓶液體各取少許分別倒入試管中,用吸管向液體中吹氣進行區別,屬于科學探究中的設計實驗與制訂計劃。
故答案為:B。
12.【答案】D
【知識點】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②生物能進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④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⑤生物能生長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解答】 ABC.機器人、網絡病毒、鐘乳石都不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不屬于生物,故ABC不符合題意;
D.饅頭上長出的“白毛”屬于真菌,真菌具有生物特征,屬于生物,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13.【答案】D
【知識點】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②生物能進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④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⑤生物能生長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解答】藍眼淚是由于海水中的夜光藻細胞在夜晚受到擾動等刺激而發出藍色苂光所形成的。體現了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故選項D正確。
故選:D。
14.【答案】D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1)物體長度的測量值=實際長度÷單位長度;
(2)測量值=直徑的長度+空隙的長度;
(3)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
(4)所有物體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解答】A.一把刻度尺的刻度比標準刻度間隔小些,根據物體長度的測量值=實際長度÷單位長度可知,用這把刻度尺測得數值比真實值要大,故A正確不合題意;
B.用累積法測細金屬絲的直徑時,若繞線時沒有緊密,根據測量值=直徑的長度+空隙的長度可知,則測量值比真實值要大,故B正確不合題意;
C.在室溫為20℃時,用酒精溫度計測量冰水混合物溫度,若溫度計取出讀數,它的示數會上升,則此時的讀數比真實值要大 ,故C正確不合題意;
D.用鋼直尺在冬天和夏天分別測量長為10厘米的物體時,由于夏天鋼直尺的分度值增大,那么測出的值比冬天偏小,故D錯誤符合題意。
故選D。
15.【答案】C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刻度尺的長度要大于被測長度,分度值越小則越準確,根據實際需要選擇使用即可。
【解答】根據題意可知,消防栓箱的玻璃的長度在0.5m左右,分度值在1mm左右即可。
A.30cm三角板的量程太小,故A不符合題意;
B.1.5米長的米尺的最小刻度為1cm,分度值太大,故B不符合題意;
C.2m長的鋼卷尺量程合適,最小刻度為1mm,分度值合適,所以能精確測量,故C符合題意;
D.最小刻度為1cm,分度值較大,且量程太大,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16.【答案】C
【知識點】細胞的發現和細胞學說
【解析】【分析】根據對細胞學說的科學發展史和內容的認識判斷。
【解答】AB.19世紀40年代,德國科學家施旺和施萊登在前人經驗基礎上,通過歸納,提出了“細胞學說”,這是在總結前人大量研究的事實材料和設想的基礎上歸納提出的,故AB正確不合題意;
C.細胞學說提出了一切的動物和植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而不是所有生物,故C錯誤符合題意;
D.細胞學說認為細胞分裂產生新細胞,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C。
17.【答案】D
【知識點】細胞的結構
【解析】【分析】1、植物細胞基本結構:細胞壁、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線粒體、液泡、葉綠體(綠色部分)。
2、綠色植物在光照條件下,在細胞葉綠體中將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為有機物并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叫光合作用。
【解答】 A.植物細胞的細胞壁有保護和支持的功能,故植株高大主要靠細胞壁的支持作用,故 A正確不合題意;
B.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故巨型稻植株的光合作用在葉綠體中進行,故B正確不合題意;
C.細胞膜具有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功能,故扎入土壤深處的根部細胞膜控制水分和養分吸收,故C正確不合題意
D.細胞核是細胞的控制中心,故巨型稻各種性狀特征的控制中心是細胞核,故D錯誤符合題意。
故選D。
18.【答案】C
【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
【解析】【分析】根據圖片可知①是細準焦螺旋、②是高倍物鏡、③是低倍物鏡、④是觀察到的口腔上皮細胞。結合顯微鏡的使用和調節方法判斷即可。
【解答】A.根據題意可知,細胞④位于視野的右下方,應先在低倍鏡下將裝片適當向右下方移動,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 將物鏡③轉換成②觀察細胞, 即從低倍物鏡轉化為高倍物鏡,此時應調節細準焦螺旋①使像更清晰,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由③低倍物鏡換成②高倍物鏡時,視野內的細胞數目增多,細胞體積變小,則放大倍數變小,鏡頭透光直徑變大,于是視野變亮,故C錯誤符合題意;
D.用顯微鏡進行觀察時,要雙眼睜開,用左眼觀察,同時用右眼注視,把觀察到的物像畫在紙上,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C。
19.【答案】B
【知識點】觀察細胞
【解析】【分析】根據臨時裝片的制作過程分析判斷。
【解答】根據題意可知,臨時裝片的實驗步驟簡單的總結為:擦、滴、撕、展、蓋、染吸,故正確順序是⑤③④①②,故B正確,而A、C、D錯誤。
故選B。
20.【答案】D
【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
【解析】【分析】顯微鏡下看到的物像是“倒立”的,即上下左右均顛倒的像。
【解答】根據顯微鏡的成像特點可知,顯微鏡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顛倒的倒像,就是把這個在顯微鏡下看到的變形蟲圖像旋轉180度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顛倒的了。
故D正確,而A、B、C錯誤。
故選D。
21.【答案】mm;cm;℃;mL
【知識點】估測
【解析】【分析】(1)(2)長度的國際單位為m,比它大的單位為km,比它小的單位有dm、cm、mm、μm和nm;
(3)攝氏溫標的單位為℃;
(4)容積的常用單位為L和mL。
【解答】(1)一枚壹元硬幣的直徑是22.5mm;
(2)人走一步的距離約為60cm;
(3)某位病人體溫為39℃;
(4)一瓶礦泉水的體積為500mL。
22.【答案】E;F;H;A
【知識點】常用儀器的名稱;常見實驗操作
【解析】【分析】根據常見實驗器材的用途解答。
【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用于加速溶解,引流,蘸取液體等的儀器是玻璃棒,故選E;
(2)集氣瓶用于收集或貯存氣體的儀器,故選F;
(3)膠頭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體藥品的儀器是,故選H;
(4)試管可用作少量試劑的反應容器且能直接在酒精燈上加熱的儀器,故選A。
23.【答案】乙;動物細胞無細胞壁、葉綠體和液泡;細胞壁;葉綠體;細胞核
【知識點】細胞的結構;細胞模型
【解析】【分析】根據圖示分析可知:A為細胞壁,B為細胞膜,C為細胞核,D為液泡,E為細胞質,F為葉綠體。
(1)植物細胞具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等特有結構,而動物細胞則沒有這些結構;
(2) 細胞壁具有保護和支持細胞的作用,維持細胞的正常形態。 葉綠體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能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是植物細胞內特有的能量轉換器。
(3) 細胞核內含有遺傳物質,能傳遞遺傳信息,是遺傳物質的控制中心。
【解答】(1)甲圖為植物細胞模式圖,乙圖為動物細胞結構圖,則代表杜鵑鳥的動物細胞結構,理由是: 甲圖具有細胞壁、葉綠體和液泡 ;
(2) 杜鵑的莖能夠直立,這與細胞結構中的細胞壁有關。 葉的細胞具有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結構是葉綠體。
(3) 控制這種現象的遺傳物質主要存在于細胞結構中的細胞核中。
24.【答案】等于;大于
【知識點】體積的測量
【解析】【分析】 量筒與量杯都是測量液體體積的儀器,它們的最大不同在于:量筒是圓柱形,而量杯是下細上粗的敞口形狀,表現在刻度上,量筒的刻度是均勻的,而量杯的刻度則是“下疏上密”的。據此來對題目中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分析即可。
【解答】 量筒是圓柱形,而量杯是敞口的,所以當在量程為50mL的量筒和量杯中分別倒入25mL的液體時,量筒中所裝液體的液面將等于。量杯上粗下細,則處水的體積肯定小于25mL,那么量杯中所裝液體的液面高度將大于。
25.【答案】探究酒精燈燈焰中哪部分溫度最高;C;外焰
【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
【解析】【分析】(1)根據題目描述確定實驗的目的;
(2)在實驗時,既要出現明顯現象,又要保證濾紙不會燃燒起來;
(3)相同時間時,碳化的程度越高,則對應火焰的位置溫度越高。
【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最外層的濾紙最先炭化變黑,可知外焰的溫度最高,因此實驗的目的是探究酒精燈燈焰中那部分溫度最高;
(2)根據題意可知,時間太短,現象不明顯,時間太長,那么濾紙可能燃燒起來,因此對于“一定時間”較合理的是3秒,
故選C;
(3)黑色圓環對應的位置為酒精燈火焰的外焰務必,而外焰部分使濾紙碳化變黑的程度最嚴重,說明外焰溫度最高。
26.【答案】1.80cm;37.8℃;-5℃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1)根據圖片確定刻度尺的分度值,讀出4個硬幣的直徑和,最后除以硬幣的個數即可;
(2)(3)根據圖片確定溫度計的分度值,根據刻度值增大的方向確定在零上還是零下,最后根據液面位置讀出示數即可。
【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則4個硬幣直徑的長度之和為7.20cm,所以硬幣的直徑;
(2)在體溫計上分度值為0.1℃,那么此時的示數為37.8℃;
(3)根據圖片可知,其分度值是1℃,液柱向上對應的數字變小,則實際溫度為零下,其示數為-5℃。
27.【答案】氣體的熱脹冷縮;右;讓玻璃管細些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1)當溫度升高時,氣體受熱膨脹,小液柱右移,當溫度降低時,氣體遇冷收縮,小液柱左移。
(2)根據裝置內氣壓的變化確定液柱的移動方向;
(3)根據V=SL可知,燒瓶內氣體的體積越大,玻璃管越細,則相同的溫度變化時液柱移動的距離越大,則靈敏度越高。
【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此溫度計是根據氣體的熱脹冷縮來測量溫度的。
(2)將此裝置放在陽光下,溫度升高時,瓶內氣體就要膨脹,所以液柱C向右移動。
(3)根據題意可知,要提高此溫度計的靈敏度,可以讓玻璃管細些,讓燒瓶的體積更大些,則小液柱移動更明顯。
28.【答案】甲;20;偏大
【知識點】體積的測量
【解析】【分析】(1)(3)取出石塊時,石塊會帶出部分水,則測出的就是石塊和帶出水的總體積,據此分析;
(2)根據圖片確定量筒的分度值,分別讀出兩個示數,然后相減即可。
【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將小石塊提出量筒時,小石塊會帶出一些水,從而使測量的小石塊的體積偏大,因此應選擇甲方法。
(2)根據圖片可知,量筒的最小分度值為1mL,則小石塊的體積V=V2 V1=130mL 110mL=20mL=20cm3 ;
(3)在乙同學的操作中,將小石塊提出量筒時,小石塊上會附著一些水,使測量的V2偏小,則小石塊的體積偏大。
29.【答案】C;亞甲基藍或稀碘液;④⑦;轉換器
【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觀察細胞
【解析】【分析】(1)蓋玻片操作規范:用鑷子夾住蓋玻片一側,先接觸液滴邊緣再緩慢放平,防止氣泡產生。(2)細胞核染色原理:染色體易被堿性染料(如稀碘液)染成深色,從而增強細胞結構可見度。
(3)物鏡(帶螺紋):鏡頭長度與放大倍數正相關;
目鏡(無螺紋):鏡頭長度與放大倍數負相關;
(4)圖3中,①粗準焦螺旋、②轉換器、③反光鏡;圖4中④⑤為物鏡,⑥⑦為目鏡。
【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圖1出現氣泡現象是由圖2中C步驟(蓋蓋玻片)操作不當所致。
(2) 圖2染色時滴加的藥劑是亞甲基藍或稀碘液;
(3)根據圖4可知,④⑤為物鏡,④的長度小放大倍數較小。⑥⑦為目鏡,⑦長度大放大倍數小,則
低倍鏡組合為:物鏡④ + 目鏡⑦;
(4)低倍鏡換高倍鏡時,我們應該先把目標移到視野中央,然后轉動轉換器,使高倍物鏡對準通光孔,再調節細準焦螺旋和反光鏡,直到視野適宜、物像清晰為止。
30.【答案】乙;是否洗手(或分別在洗手前后按手印);洗手能減少手上細菌數量;增加實驗的重復次數
【知識點】細菌的主要特點
【解析】【分析】(1)對照實驗是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這個不同的條件,就是唯一變量。
(2)根據圖片分析兩個實驗中哪個因素不同即可;
(3)根據現象分析結論;
(4)根據科學探究中需要多次實驗的目的解答。
【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乙同學的實驗設計中有對照組(B和C),可以更好地對比洗手前后細菌數量的變化,因此乙同學的設計更合理。
(2)根據圖片可知,該探究實驗中控制的實驗變量是否洗手(或分別在洗手前后按手印)。
(3)根據題意可知,一段時間后發現C培養裝置中的菌落數量明顯少于B,則該實驗的結論是洗手能減少手上細菌數量。
(4)為了避免實驗的偶然性,提高結果的可靠性,我的改進措施:增加實驗的重復次數,確保結果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31.【答案】A;用細銅絲的線圈總長度L2除以細銅絲的圈數n;ACD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誤差分析
【解析】【分析】(1)(2)根據“纏繞法”測細銅絲直徑的方法解答;
(3) 在測量原理和方法一樣的情況下,誤差是由于測量者的人為客觀原因及測量工具本身的準確程度引起的,據此分析判斷即可。
【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選取一支圓鉛筆,將銅絲緊密地繞在鉛筆上若干圈(記為n圈),然后用線圈的總長度除以圈數n,即可得到銅絲的直徑d。
比較可知,用刻度尺測出細銅絲的直徑是無用的,
則沒有必要的步驟是A;(2)在步驟E中,不應該用細銅絲的長度除以圈數,則正確的表述應為:用細銅絲線圈的總長度L2除以繞制的圈數n,得到銅絲的直徑。
(3)銅絲本身的粗細可能不均勻,刻度尺的刻度不均勻,繞線時松緊程度不一致,這都會導致測量誤差,故A、C、D符合題意;
讀數時的粗心屬于操作錯誤,不屬于誤差范疇,故B不符合題意。
故選ACD。
32.【答案】(1)根據題意可知,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沸水的溫度為100℃,
則溫度計每格刻度對應的實際溫度值:;
當溫度計示數從15℃變化到35℃時,刻度變化量為:35 15=20格;
因此實際溫度為:;
(2)當溫度計的示數T與實際溫度相同時,
建立方程:;
解方程得:T=75℃;
答:(1)液體的實際溫度為25℃;
(2)當示數為75℃時,溫度計讀數與實際溫度相同。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 (1)根據要求的標注溫度與某一參考標注溫度之間有多少格,得出要求的標注溫度與某一參考標注溫度之間的真實溫度差,最后把某一參考標注溫度對應的真實溫度與真實溫度差相加(減)即得到該標注溫度對應的真實溫度。
(2)設標注溫度T與實際溫度相同,利用標注溫度與真實溫度之間的數量關系列出式子即可得到T的值。
1 / 1浙江省杭州公益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十月月考科學試卷
1.(2024七上·杭州月考)2022年3月23日,“天宮課堂”第二課在中國空間站開講了。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相互配合進行授課。關于太空,下列不屬于科學問題的是(  )
A.太空中哪顆星星最美?
B.帶入太空的水稻能否正常生長?
C.新型材料在太空中會表現出什么性質?
D.太空回收的植物的遺傳物質是否發生改變?
【答案】A
【知識點】認識科學
【解析】【分析】科學問題是指一定時代的科學家在特定的知識背景下提出的關于科學知識和科學實踐中需要解決而尚未解決的問題。
【解答】 A.太空中哪顆星星最美,沒有探究價值,不屬于科學問題,故A符合題意;
B.帶入太空的水稻能否正常生長,有探究價值,屬于科學問題,故B不合題意;
C.新型材料在太空中會表現出什么性質,有探究價值,屬于科學問題,故C不合題意;
D.太空回收的植物的遺傳物質是否發生改變,有探究價值,屬于科學問題,故D不合題意。
故選A。
2.(2024七上·杭州月考)正確使用實驗工具是科學探究的必備技能之一。下列實驗操作規范的是(  )
A.滴入液體 B.加熱液體
C.傾倒液體 D.加入固體
【答案】C
【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
【解析】【分析】根據常見實驗操作的規范分析判斷。
【解答】A.膠頭滴管滴加液體時,既不能伸入試管,更不能接觸試管,故A錯誤;
B.給試管中的液體加熱時,液體體積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三分之一,大拇指不能按在短柄上,故B錯誤;
C.傾倒液體時:試劑瓶瓶口要緊挨試管口,防止液體流出;標簽向著手心,防止液體流出腐蝕標簽;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從而污染藥品,故C正確;
D.取用塊狀固體時,先將試管斜放,然后用鑷子將試劑放在試管口,然后再將試管豎起,故D錯誤。
故選C。
3.(2024七上·杭州月考)下列對實驗意外事故的處理,正確的是(  )
A.若不慎將燃著的酒精燈碰倒并灑到桌上燃燒,應立刻撥打119等待消防員處理
B.使用火焰、紅熱的玻璃和金屬時若發生燙傷,應立即用大量冷水沖洗和浸泡
C.實驗室有一瓶藍色溶液,可以直接用鼻子聞一下溶液的氣味
D.若不慎將腐蝕性藥液濺入眼睛,要先用手揉眼睛,再立即用水沖洗
【答案】B
【知識點】實驗室的安全與意外事故的處理方法
【解析】【分析】根據實驗室意外事故的處理辦法判斷。
【解答】A.若不慎將燃著的酒精燈碰倒并灑到桌上燃燒,應立刻用濕抹布蓋滅,故A錯誤;
B.使用火焰、紅熱的玻璃和金屬時若發生燙傷,應立即用大量冷水沖洗和浸泡,故B正確;
C.實驗室有一瓶藍色溶液,應該用手在瓶口上方輕輕扇動,然后再去聞,故C錯誤;
D.若不慎將腐蝕性藥液濺入眼睛,要立即用水沖洗,千萬不能用手揉,故D錯誤。
故選B。
4.(2024七上·杭州月考)下列單位的換算,正確的是(  )
A.0.556升=0.556×1000毫升=556毫升
B.1.8米=1.8×1000=1800毫米
C.0.5厘米=0.5毫米×1000=500毫米
D.12米=12米×100=1200厘米
【答案】A
【知識點】單位換算
【解析】【分析】高級單位化低級單位,乘以進率;低級單位化高級單位,除以進率。
【解答】A.升化毫升,高級單位化低級單位,乘以進率1000,且將單位毫升寫在進率后面,故A正確;
B.換算過程中應該有單位毫米,故B錯誤;
C.厘米和毫米的進率為10,而不是1000,故C錯誤;
D.換算過程中的單位應該是厘米,故D錯誤。
故選A。
5.(2024七上·杭州月考)三次測得文具盒的寬度分別為9.21厘米、9.22厘米、9.20厘米,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測量結果最后應記作9.20厘米
B.此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毫米
C.9.22厘米這個記錄結果是錯誤
D.9.20中最末一位數字“0”是沒有意義的
【答案】B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A.為了減小誤差,我們還常取多次測量的平均值作為最終結果,并且保留到與原測量值相同的位數;
BCD. 對于刻度尺測量結果的記錄我們一般要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對于一個完整的測量結果而言,我們也可以從數據上判斷其所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
【解答】 A.求三次測量的平均值可得:,故A錯誤;
B.根據測量結果,最后只能有一位是估計值,所以倒數第2位便是刻度尺的分度值,即1mm,故B正確;
C.結果中9.2cm是準確值,0.02cm是估計值,只要前面的準確值沒有讀錯,后面的估計值是會變化的,9.22cm這個記錄結果正確,故C錯誤;
D.9.20cm最末位的“0”是估計值,長度測量時,要求最后有且只有一位估計值,當刻度正好在整數刻度時,我們就應估讀為“0”,故D錯誤。
故選B。
6.(2024七上·杭州月考)憑你的生活經驗,下列表述符合實際情況的是(  )
A.體育測試中,小金100米賽跑成績約8秒
B.我們上課的教室面積約為260平方米
C.一瓶農夫山泉水的體積的550升
D.杭州今年夏天的最高氣溫接近43℃
【答案】D
【知識點】體積的測量;溫度及溫度的測量;時間的測量
【解析】【分析】 首先要對相關物理量有個初步的認識,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憑借生活經驗,有的需要經過簡單的計算,有的要進行單位換算,最后判斷符合要求的是哪一個。
【解答】 A.中學生跑完百米的時間約15s,故A不符合實際;
B.一間教室的長、寬大約為10m、8m,則教室面積約為:S=ab=10m×8m=80m2,故B不符合實際;
C.一瓶農夫山泉水的體積約為550毫升,故C不符合實際;
D.杭州今年夏天的最高氣溫接近43℃,故D符合實際。
故選D。
7.(2024七上·杭州月考)在氣溫是25℃的房間里,小明用水銀溫度計測沸水的溫度,由于立即讀數,造成讀數是50℃.那么50℃表示(  )
A.房間里空氣的溫度 B.沸水的溫度
C.溫度計中水銀的溫度 D.以上說法都不正確
【答案】C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 體溫度計是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性質制成的,也就是說,外界的溫度會先作用于溫度計液泡內的液體,使液體的溫度改變,從而發生熱脹或冷縮的變化。
【解答】 A.房間內空氣的溫度是25℃,而讀數是50℃,所以不可能是周圍空氣的溫度,故A不符合題意;
B.這一刻度還沒有達到沸水的溫度,故B不符合題意;
CD.溫度計示數的變化是先使溫度計內的液體溫度變化,從而發生熱脹冷縮,進而指示出不同時刻的測溫物質的溫度,所以測量的是溫度計內水銀的溫度,故C符合題意,故D不合題意。
故選C。
8.(2024七上·杭州月考)如圖所示,下列測量方法正確的是(  )
A.測正方體的邊長
B.測圓錐的高
C.測圓的直徑
D.測量鉛筆的長度
【答案】C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根據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分析判斷。
【解答】A.刻度線的刻度線沒有緊挨被測長度,故A錯誤;
B.圓錐應該直立在桌面上,而不是傾斜放置,故B錯誤;
C.測圓的直徑利用三角尺,采用平移法,兩三角尺間的距離即為圓的直徑 ,故C正確;
D.測量鉛筆的長度時,鉛筆的一段沒有對準零刻線,故D錯誤。
故選C。
9.(2024七上·杭州月考)一位同學先后用兩支未甩過的溫度計測量自己的體溫,兩溫度計的示數分別是39.5℃和
37.5℃,那么這位同學的體溫(  )
A.一定是37.5℃ B.更接近39.5℃
C.37.5℃-39.5℃之間 D.低于或等于37.5℃
【答案】D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 體溫計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細的縮口,它可以使體溫計玻璃泡上方的水銀在溫度下降時不能退回玻璃泡內,所以體溫計可以離開人體讀數,同時在使用前要用力甩幾下,將水銀甩回玻璃泡中。如果使用前不用力甩幾下,則測量人的體溫高于或等于上一次測量時的溫度時,體溫計能夠準確測量出人的體溫,測量人的體溫低于上一次測量時的溫度時,體溫計將保持在上一次測量的位置不變,即測量人的真實體溫等于或小于測量得到的溫度。
【解答】 體溫計使用前如果不用力甩幾下,則測量人的體溫高于或等于上一次測量時的溫度時,體溫計能夠準確測量出人的體溫,測量人的體溫低于上一次測量時的溫度時,體溫計將保持在上一次測量的位置不變,該同學先后用兩支未甩過的溫度計測量自己的體溫,兩溫度計的示數分別是39.5℃和37.5℃,那么這位同學的體溫低于或等于37.5℃,故D正確。
故選D。
10.(2024七上·杭州月考)某學生用量筒量取液體,視線與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相平,讀數為30mL,將液體倒出一部分后,俯視讀數為20mL,則該同學實際倒出的液體體積為(  )
A.大于10mL B.小于10mL C.等于10mL D.無法確定
【答案】A
【知識點】體積的測量
【解析】【分析】根據“俯視大仰視小”的規律分析。
【解答】 某學生用量筒量取液體,視線與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相平,讀數為30mL, 則V1正確。
將液體倒出一部分后,俯視讀數為20mL, 根據“俯視大仰視小”的規律可知,此時讀出的示數偏大,而實際剩余的體積V2<20mL。根據V=V1-V2可知,該同學實際倒出液體的體積大于10mL。
故選A。
11.(2024七上·杭州月考)實驗室中的兩瓶試劑,一瓶是蒸餾水、另一瓶是石灰水,因失去標簽而無法區別。小海建議:將兩瓶液體各取少許分別倒入試管中,用吸管向液體中吹氣進行區別。這個環節屬于科學探究中的(  )
A.猜想與假設 B.設計實驗與制訂計劃
C.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 D.合作與交流
【答案】B
【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
【解析】【分析】根據科學探究的主要環節有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或設計方案)→進行實驗→收集證據→解釋與結論→反思與評價→拓展與遷移,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小海建議:將兩瓶液體各取少許分別倒入試管中,用吸管向液體中吹氣進行區別,屬于科學探究中的設計實驗與制訂計劃。
故答案為:B。
12.(2024七上·杭州月考)下列物體屬于生物的是(  )
A.彈鋼琴的機器人
B.通過網絡傳播的“熊貓燒香”病毒
C.慢慢長大的鐘乳石
D.饅頭上長出的“白毛”
【答案】D
【知識點】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②生物能進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④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⑤生物能生長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解答】 ABC.機器人、網絡病毒、鐘乳石都不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不屬于生物,故ABC不符合題意;
D.饅頭上長出的“白毛”屬于真菌,真菌具有生物特征,屬于生物,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13.(2024七上·杭州月考)2024年5月,溫州南麂島出現罕見“藍眼淚”現象。藍眼淚是海水中的夜光藻細胞在夜晚受到擾動等刺激而發出藍色熒光所形成的。上述現象反映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
A.會進行繁殖 B.會進行生長發育
C.會進行新陳代謝 D.會對外界刺激有反應
【答案】D
【知識點】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②生物能進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④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⑤生物能生長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解答】藍眼淚是由于海水中的夜光藻細胞在夜晚受到擾動等刺激而發出藍色苂光所形成的。體現了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故選項D正確。
故選:D。
14.(2024七上·杭州月考)以下導致的結果分析不正確的是(  )
A.一把刻度尺的刻度比標準刻度間隔小些,則用這把刻度尺測得數值比真實值要大
B.用累積法測細金屬絲的直徑時,若繞線時沒有緊密,則測量值比真實值要大
C.在室溫為20℃時,用酒精溫度計測量冰水混合物溫度,若溫度計取出讀數,則此時的讀數比真實值要大
D.用鋼直尺在冬天和夏天分別測量長為10厘米的物體時,則夏天的測量值比冬天要大
【答案】D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1)物體長度的測量值=實際長度÷單位長度;
(2)測量值=直徑的長度+空隙的長度;
(3)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
(4)所有物體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解答】A.一把刻度尺的刻度比標準刻度間隔小些,根據物體長度的測量值=實際長度÷單位長度可知,用這把刻度尺測得數值比真實值要大,故A正確不合題意;
B.用累積法測細金屬絲的直徑時,若繞線時沒有緊密,根據測量值=直徑的長度+空隙的長度可知,則測量值比真實值要大,故B正確不合題意;
C.在室溫為20℃時,用酒精溫度計測量冰水混合物溫度,若溫度計取出讀數,它的示數會上升,則此時的讀數比真實值要大 ,故C正確不合題意;
D.用鋼直尺在冬天和夏天分別測量長為10厘米的物體時,由于夏天鋼直尺的分度值增大,那么測出的值比冬天偏小,故D錯誤符合題意。
故選D。
15.(2024七上·杭州月考)教學樓的消防栓箱的玻璃損壞了,在配換破損的玻璃時,用下列哪種尺子測量其長寬比較好(  )
A.最小刻度為1mm的30cm長的三角板
B.最小刻度為1cm的1.5m長的直尺
C.最小刻度為1mm的2m長的鋼卷尺
D.最小刻度為1cm的30m長的皮尺
【答案】C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刻度尺的長度要大于被測長度,分度值越小則越準確,根據實際需要選擇使用即可。
【解答】根據題意可知,消防栓箱的玻璃的長度在0.5m左右,分度值在1mm左右即可。
A.30cm三角板的量程太小,故A不符合題意;
B.1.5米長的米尺的最小刻度為1cm,分度值太大,故B不符合題意;
C.2m長的鋼卷尺量程合適,最小刻度為1mm,分度值合適,所以能精確測量,故C符合題意;
D.最小刻度為1cm,分度值較大,且量程太大,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16.(2024七上·杭州月考)關于細胞學說,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細胞學說是19世紀40年代由德國科學家施旺和施萊登提出的
B.細胞學說是在總結前人大量研究的事實材料和設想的基礎上歸納提出的
C.細胞學說提出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單位——細胞所構成的
D.細胞學說認為細胞是由細胞分裂產生的
【答案】C
【知識點】細胞的發現和細胞學說
【解析】【分析】根據對細胞學說的科學發展史和內容的認識判斷。
【解答】AB.19世紀40年代,德國科學家施旺和施萊登在前人經驗基礎上,通過歸納,提出了“細胞學說”,這是在總結前人大量研究的事實材料和設想的基礎上歸納提出的,故AB正確不合題意;
C.細胞學說提出了一切的動物和植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而不是所有生物,故C錯誤符合題意;
D.細胞學說認為細胞分裂產生新細胞,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C。
17.(2024七上·杭州月考)中國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研發的新品種巨型稻,2021年11月在浙江龍泉迎來豐收,巨型稻平均高度2m,單穗粒數可達680粒,比普通稻多3倍,實現袁老“禾下乘涼夢”,為“飯碗牢牢掌握在中國自己的手里”的糧食安全做出了巨大了的貢獻。下列對巨型稻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植株高大主要靠細胞壁的支持作用
B.巨型稻植株的光合作用在葉綠體中進行
C.扎入土壤深處的根部細胞膜控制水分和養分吸收
D.巨型稻各種性狀特征的控制中心是細胞質
【答案】D
【知識點】細胞的結構
【解析】【分析】1、植物細胞基本結構:細胞壁、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線粒體、液泡、葉綠體(綠色部分)。
2、綠色植物在光照條件下,在細胞葉綠體中將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為有機物并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叫光合作用。
【解答】 A.植物細胞的細胞壁有保護和支持的功能,故植株高大主要靠細胞壁的支持作用,故 A正確不合題意;
B.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故巨型稻植株的光合作用在葉綠體中進行,故B正確不合題意;
C.細胞膜具有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功能,故扎入土壤深處的根部細胞膜控制水分和養分吸收,故C正確不合題意
D.細胞核是細胞的控制中心,故巨型稻各種性狀特征的控制中心是細胞核,故D錯誤符合題意。
故選D。
18.(2024七上·杭州月考)觀察和實驗是學習科學的重要方法。如圖為“觀察人體口腔上皮細胞”實驗的部分圖示。下列敘述不合理的是(  )
A.想用高倍鏡觀察細胞④,應先在低倍鏡下將裝片適當向右下方移動
B.將物鏡③轉換成②觀察細胞,應調節細準焦螺旋①使像更清晰
C.將物鏡③轉換成②觀察細胞,發現視野中細胞數目增多,視野變暗
D.觀察細胞要雙眼睜開,用左眼觀察,同時把觀察到的物像畫在紙上
【答案】C
【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
【解析】【分析】根據圖片可知①是細準焦螺旋、②是高倍物鏡、③是低倍物鏡、④是觀察到的口腔上皮細胞。結合顯微鏡的使用和調節方法判斷即可。
【解答】A.根據題意可知,細胞④位于視野的右下方,應先在低倍鏡下將裝片適當向右下方移動,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 將物鏡③轉換成②觀察細胞, 即從低倍物鏡轉化為高倍物鏡,此時應調節細準焦螺旋①使像更清晰,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由③低倍物鏡換成②高倍物鏡時,視野內的細胞數目增多,細胞體積變小,則放大倍數變小,鏡頭透光直徑變大,于是視野變亮,故C錯誤符合題意;
D.用顯微鏡進行觀察時,要雙眼睜開,用左眼觀察,同時用右眼注視,把觀察到的物像畫在紙上,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C。
19.(2024七上·杭州月考)如圖是制作臨時裝片實驗的部分步驟,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
A.⑤③④②① B.⑤③④①② C.⑤④③①② D.④③②①⑤
【答案】B
【知識點】觀察細胞
【解析】【分析】根據臨時裝片的制作過程分析判斷。
【解答】根據題意可知,臨時裝片的實驗步驟簡單的總結為:擦、滴、撕、展、蓋、染吸,故正確順序是⑤③④①②,故B正確,而A、C、D錯誤。
故選B。
20.(2024七上·杭州月考)如圖所示是某同學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變形蟲圖像,則變形蟲在臨時裝片上的狀態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
【解析】【分析】顯微鏡下看到的物像是“倒立”的,即上下左右均顛倒的像。
【解答】根據顯微鏡的成像特點可知,顯微鏡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顛倒的倒像,就是把這個在顯微鏡下看到的變形蟲圖像旋轉180度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顛倒的了。
故D正確,而A、B、C錯誤。
故選D。
21.(2024七上·杭州月考)請在下面數據后填上合適的單位:
(1)一枚壹元硬幣的直徑是22.5   ;
(2)人走一步的距離約為60   ;
(3)某位病人體溫為39   ;
(4)一瓶礦泉水的體積為500   。
【答案】mm;cm;℃;mL
【知識點】估測
【解析】【分析】(1)(2)長度的國際單位為m,比它大的單位為km,比它小的單位有dm、cm、mm、μm和nm;
(3)攝氏溫標的單位為℃;
(4)容積的常用單位為L和mL。
【解答】(1)一枚壹元硬幣的直徑是22.5mm;
(2)人走一步的距離約為60cm;
(3)某位病人體溫為39℃;
(4)一瓶礦泉水的體積為500mL。
22.(2024七上·杭州月考)掌握實驗中常用儀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更好開展學習和研究。現有下列儀器可供選擇,回答下列問題(選填字母)。
(1)用于加速溶解,引流,蘸取液體等的儀器是   。
(2)用于收集或貯存氣體的儀器是   。
(3)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體藥品的儀器是   。
(4)可用作少量試劑的反應容器且能直接在酒精燈上加熱的儀器是   。
【答案】E;F;H;A
【知識點】常用儀器的名稱;常見實驗操作
【解析】【分析】根據常見實驗器材的用途解答。
【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用于加速溶解,引流,蘸取液體等的儀器是玻璃棒,故選E;
(2)集氣瓶用于收集或貯存氣體的儀器,故選F;
(3)膠頭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體藥品的儀器是,故選H;
(4)試管可用作少量試劑的反應容器且能直接在酒精燈上加熱的儀器,故選A。
23.(2024七上·杭州月考)如圖鳥類學名杜鵑鳥;映山紅學名杜鵑。甲、乙是這兩種生物的細胞結構示意圖,請根據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1)杜鵑鳥的細胞結構示意圖是   (填“甲”或“乙”);理由是   
(2)杜鵑的莖能夠直立,這與細胞結構中的   有關。葉的細胞具有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結構是   。(填寫結構名稱,下同)
(3)杜鵑鳥會偷偷地把卵產到別種鳥類的巢中,讓其他鳥類去幫它孵卵育雛,雛鳥長成仍是杜鵑鳥。這是生物乙的遺傳現象,控制這種現象的遺傳物質主要存在于細胞結構中的   
【答案】乙;動物細胞無細胞壁、葉綠體和液泡;細胞壁;葉綠體;細胞核
【知識點】細胞的結構;細胞模型
【解析】【分析】根據圖示分析可知:A為細胞壁,B為細胞膜,C為細胞核,D為液泡,E為細胞質,F為葉綠體。
(1)植物細胞具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等特有結構,而動物細胞則沒有這些結構;
(2) 細胞壁具有保護和支持細胞的作用,維持細胞的正常形態。 葉綠體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能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是植物細胞內特有的能量轉換器。
(3) 細胞核內含有遺傳物質,能傳遞遺傳信息,是遺傳物質的控制中心。
【解答】(1)甲圖為植物細胞模式圖,乙圖為動物細胞結構圖,則代表杜鵑鳥的動物細胞結構,理由是: 甲圖具有細胞壁、葉綠體和液泡 ;
(2) 杜鵑的莖能夠直立,這與細胞結構中的細胞壁有關。 葉的細胞具有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結構是葉綠體。
(3) 控制這種現象的遺傳物質主要存在于細胞結構中的細胞核中。
24.(2024七上·杭州月考)有一個量筒和一個量杯的量程都是50mL(設底部到量程的高度都是h),如果倒入25mL的液體,對量筒而言,所裝液體的液面將   ,對量杯而言,液面的高度將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答案】等于;大于
【知識點】體積的測量
【解析】【分析】 量筒與量杯都是測量液體體積的儀器,它們的最大不同在于:量筒是圓柱形,而量杯是下細上粗的敞口形狀,表現在刻度上,量筒的刻度是均勻的,而量杯的刻度則是“下疏上密”的。據此來對題目中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分析即可。
【解答】 量筒是圓柱形,而量杯是敞口的,所以當在量程為50mL的量筒和量杯中分別倒入25mL的液體時,量筒中所裝液體的液面將等于。量杯上粗下細,則處水的體積肯定小于25mL,那么量杯中所裝液體的液面高度將大于。
25.(2024七上·杭州月考)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做了以下測試:點燃酒精燈,用一張濾紙平放在火焰上,一定時間后取出,紙上留下一個黑色圓環(如圖所示).請分析回答:
(1)該實驗的目的是:   ;
(2)對于“一定時間”較合理的是   ;
A.3分鐘 B.30秒 C.3秒 D.0.3秒
(3)由實驗現象可以得出酒精燈火焰溫度最高的部位是   。
【答案】探究酒精燈燈焰中哪部分溫度最高;C;外焰
【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
【解析】【分析】(1)根據題目描述確定實驗的目的;
(2)在實驗時,既要出現明顯現象,又要保證濾紙不會燃燒起來;
(3)相同時間時,碳化的程度越高,則對應火焰的位置溫度越高。
【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最外層的濾紙最先炭化變黑,可知外焰的溫度最高,因此實驗的目的是探究酒精燈燈焰中那部分溫度最高;
(2)根據題意可知,時間太短,現象不明顯,時間太長,那么濾紙可能燃燒起來,因此對于“一定時間”較合理的是3秒,
故選C;
(3)黑色圓環對應的位置為酒精燈火焰的外焰務必,而外焰部分使濾紙碳化變黑的程度最嚴重,說明外焰溫度最高。
26.(2024七上·杭州月考)下列圖中測得硬幣的直徑為   ;體溫度計的讀數為   ;此時溫度計的溫度讀作   。
【答案】1.80cm;37.8℃;-5℃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1)根據圖片確定刻度尺的分度值,讀出4個硬幣的直徑和,最后除以硬幣的個數即可;
(2)(3)根據圖片確定溫度計的分度值,根據刻度值增大的方向確定在零上還是零下,最后根據液面位置讀出示數即可。
【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則4個硬幣直徑的長度之和為7.20cm,所以硬幣的直徑;
(2)在體溫計上分度值為0.1℃,那么此時的示數為37.8℃;
(3)根據圖片可知,其分度值是1℃,液柱向上對應的數字變小,則實際溫度為零下,其示數為-5℃。
27.(2024七上·杭州月考)如圖所示是小北同學設計的一個氣體溫度計的示意圖。瓶中裝的是氣體,瓶塞處不漏氣,彎管中間有一段液柱C。
(1)此溫度計是根據   原理來測量溫度的。
(2)將此裝置放在陽光下,溫度升高時液柱C向   移動。
(3)要提高此溫度計的靈敏度,寫出一項可行的改進措施:   。
【答案】氣體的熱脹冷縮;右;讓玻璃管細些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1)當溫度升高時,氣體受熱膨脹,小液柱右移,當溫度降低時,氣體遇冷收縮,小液柱左移。
(2)根據裝置內氣壓的變化確定液柱的移動方向;
(3)根據V=SL可知,燒瓶內氣體的體積越大,玻璃管越細,則相同的溫度變化時液柱移動的距離越大,則靈敏度越高。
【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此溫度計是根據氣體的熱脹冷縮來測量溫度的。
(2)將此裝置放在陽光下,溫度升高時,瓶內氣體就要膨脹,所以液柱C向右移動。
(3)根據題意可知,要提高此溫度計的靈敏度,可以讓玻璃管細些,讓燒瓶的體積更大些,則小液柱移動更明顯。
28.(2024七上·杭州月考)甲、乙兩同學分別用量筒測量一個小石塊的體積。甲同學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適量的水,記下水的體積V1,然后輕輕放入石塊,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沒石塊,記下此時水及石塊的體積V2,計算石塊的體積為V2 —V1。乙同學是先將石塊置于量筒中,同時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沒石塊記下后水的體積V1,然后取出石塊,記下取出石塊后水的體積V2,計算石塊的體積為V1— V2。比較這兩種方法回答下列問題:
(1)你做此實驗將選擇哪種方法:   (選填“甲”或“乙”);
(2)如果甲同學實驗讀數如圖所示,則這塊碎石的體積是   厘米3;
(3)如果采用乙同學的實驗方法,那么測量結果將   。(填偏大、偏小、不變)
【答案】甲;20;偏大
【知識點】體積的測量
【解析】【分析】(1)(3)取出石塊時,石塊會帶出部分水,則測出的就是石塊和帶出水的總體積,據此分析;
(2)根據圖片確定量筒的分度值,分別讀出兩個示數,然后相減即可。
【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將小石塊提出量筒時,小石塊會帶出一些水,從而使測量的小石塊的體積偏大,因此應選擇甲方法。
(2)根據圖片可知,量筒的最小分度值為1mL,則小石塊的體積V=V2 V1=130mL 110mL=20mL=20cm3 ;
(3)在乙同學的操作中,將小石塊提出量筒時,小石塊上會附著一些水,使測量的V2偏小,則小石塊的體積偏大。
29.(2024七上·杭州月考)為探究動物細胞的結構,小明用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等材料做實驗。請觀察圖,回答問題:
(1)若在顯微鏡下看到如圖1所示的物像,可能是圖2所示的哪個步驟的操作不規范引起?   (填字母)
(2)圖2染色時滴加的藥劑是   。
(3)觀察時應先用低倍鏡,則目鏡和物鏡可分別使用圖4中的   (填標號)。
(4)低倍鏡換高倍鏡時,我們應該先把目標移到視野中央,然后轉動   (填名稱),使高倍物鏡對準通光孔,再調節細準焦螺旋和反光鏡,直到視野適宜、物像清晰為止。
【答案】C;亞甲基藍或稀碘液;④⑦;轉換器
【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觀察細胞
【解析】【分析】(1)蓋玻片操作規范:用鑷子夾住蓋玻片一側,先接觸液滴邊緣再緩慢放平,防止氣泡產生。(2)細胞核染色原理:染色體易被堿性染料(如稀碘液)染成深色,從而增強細胞結構可見度。
(3)物鏡(帶螺紋):鏡頭長度與放大倍數正相關;
目鏡(無螺紋):鏡頭長度與放大倍數負相關;
(4)圖3中,①粗準焦螺旋、②轉換器、③反光鏡;圖4中④⑤為物鏡,⑥⑦為目鏡。
【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圖1出現氣泡現象是由圖2中C步驟(蓋蓋玻片)操作不當所致。
(2) 圖2染色時滴加的藥劑是亞甲基藍或稀碘液;
(3)根據圖4可知,④⑤為物鏡,④的長度小放大倍數較小。⑥⑦為目鏡,⑦長度大放大倍數小,則
低倍鏡組合為:物鏡④ + 目鏡⑦;
(4)低倍鏡換高倍鏡時,我們應該先把目標移到視野中央,然后轉動轉換器,使高倍物鏡對準通光孔,再調節細準焦螺旋和反光鏡,直到視野適宜、物像清晰為止。
30.(2024七上·杭州月考)每年10月15日是“世界洗手日”,洗手看似簡單,殊不知其中大有學問。某校科學興趣小組的兩位同學利用盛有無菌培養基的培養裝置,分別設計了洗手能減少手上細菌數量的驗證實驗(如圖所示)。(注:細菌在培養基上大量繁殖會形成菌落。)
(1)你認為   同學的設計更合理。
(2)該實驗的變量是   
(3)一段時間后發現C培養裝置中的菌落數量明顯少于B,則該實驗的結論是   。
(4)為了避免實驗的偶然性,提高結果的可靠性,你的改進措施是   。
【答案】乙;是否洗手(或分別在洗手前后按手印);洗手能減少手上細菌數量;增加實驗的重復次數
【知識點】細菌的主要特點
【解析】【分析】(1)對照實驗是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這個不同的條件,就是唯一變量。
(2)根據圖片分析兩個實驗中哪個因素不同即可;
(3)根據現象分析結論;
(4)根據科學探究中需要多次實驗的目的解答。
【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乙同學的實驗設計中有對照組(B和C),可以更好地對比洗手前后細菌數量的變化,因此乙同學的設計更合理。
(2)根據圖片可知,該探究實驗中控制的實驗變量是否洗手(或分別在洗手前后按手印)。
(3)根據題意可知,一段時間后發現C培養裝置中的菌落數量明顯少于B,則該實驗的結論是洗手能減少手上細菌數量。
(4)為了避免實驗的偶然性,提高結果的可靠性,我的改進措施:增加實驗的重復次數,確保結果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31.(2024七上·杭州月考)小科同學欲測量一根長為L的細銅絲的直徑,他的實驗步驟如下:
A.將細銅絲拉直,用刻度尺測出細銅絲的長度L。
B.將細銅絲緊密纏繞在鉛筆桿上。
C.用刻度尺測出鉛筆桿上細銅絲繞圈總長度L2。
D.數出纏繞在鉛筆桿上的細銅絲的圈數n。
E、用細銅絲的長度L除以細銅絲的圈數n,即得細銅絲的直徑d。
(1)以上步驟中,沒有必要的步驟是   。
(2)錯誤的步驟應更正為   。
(3)某同學共測三次,而每次都將銅絲重新繞過,并放在刻度尺上不同部位讀數,產生誤差的原因有哪些?   
A.銅絲本身粗細不均勻
B.讀數時由于粗心,小數點記錯位置
C.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勻
D.每次排繞的松緊程度不相同
【答案】A;用細銅絲的線圈總長度L2除以細銅絲的圈數n;ACD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誤差分析
【解析】【分析】(1)(2)根據“纏繞法”測細銅絲直徑的方法解答;
(3) 在測量原理和方法一樣的情況下,誤差是由于測量者的人為客觀原因及測量工具本身的準確程度引起的,據此分析判斷即可。
【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選取一支圓鉛筆,將銅絲緊密地繞在鉛筆上若干圈(記為n圈),然后用線圈的總長度除以圈數n,即可得到銅絲的直徑d。
比較可知,用刻度尺測出細銅絲的直徑是無用的,
則沒有必要的步驟是A;(2)在步驟E中,不應該用細銅絲的長度除以圈數,則正確的表述應為:用細銅絲線圈的總長度L2除以繞制的圈數n,得到銅絲的直徑。
(3)銅絲本身的粗細可能不均勻,刻度尺的刻度不均勻,繞線時松緊程度不一致,這都會導致測量誤差,故A、C、D符合題意;
讀數時的粗心屬于操作錯誤,不屬于誤差范疇,故B不符合題意。
故選ACD。
32.(2024七上·杭州月考)一支溫度計的刻度均勻,但示數不準確,將它插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數為 15℃;把它插入1 標準氣壓下的沸水中,示數為 95℃;
(1)如果將它插入某種液體中示數為 35℃,則此液體的實際溫度是多少?
(2)有沒有哪一個示數與實際溫度相同,有的話,示數是多少?
【答案】(1)根據題意可知,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沸水的溫度為100℃,
則溫度計每格刻度對應的實際溫度值:;
當溫度計示數從15℃變化到35℃時,刻度變化量為:35 15=20格;
因此實際溫度為:;
(2)當溫度計的示數T與實際溫度相同時,
建立方程:;
解方程得:T=75℃;
答:(1)液體的實際溫度為25℃;
(2)當示數為75℃時,溫度計讀數與實際溫度相同。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 (1)根據要求的標注溫度與某一參考標注溫度之間有多少格,得出要求的標注溫度與某一參考標注溫度之間的真實溫度差,最后把某一參考標注溫度對應的真實溫度與真實溫度差相加(減)即得到該標注溫度對應的真實溫度。
(2)設標注溫度T與實際溫度相同,利用標注溫度與真實溫度之間的數量關系列出式子即可得到T的值。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巫溪县| 海林市| 蒙阴县| 昌图县| 青州市| 宜兰县| 淮滨县| 马边| 东海县| 山东省| 清流县| 莱阳市| 安阳县| 泗洪县| 黄大仙区| 新河县| 浦县| 元氏县| 新田县| 涡阳县| 通渭县| 清河县| 新安县| 日土县| 五大连池市| 延川县| 平顺县| 南漳县| 北京市| 湟中县| 边坝县| 平昌县| 贺州市| 红安县| 克什克腾旗| 丹寨县| 抚顺县| 万山特区| 崇明县| 夏邑县| 雷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