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A.抗美援朝紀念館 B.九一八歷史博物館C. 中國工業博物館 D.遼沈戰役紀念館4.關于土地改革的完成,農民有深切體會,其中符合當時情景的是A.農民甲說:“今年多收三五斗,還要向地主交租!”B.農民乙說:“我們總算翻了身,成為土地的主人!”C.農民丙說:“加入合作社好,集體力量能辦大事!”D.農民丁說:“實行土地承包,收成比往年高很多!”5.下列示意圖反映了新中國成立后的一段歷史,其中A. ①段出現了“左”的錯誤 B.②段最主要任務是完成社會主義改造C.③段國家優先發展重工業 D.④段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6.作家莫言在小說《蛙》中寫道:“1962年秋季, 跟我們鬧了三年別扭、幾乎是顆粒無收的土地,又恢復了它寬厚仁慈、慷慨奉獻的本性。那年的地瓜,平均畝產超過了萬斤。”出現此現象的原因是A.土地改革使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B.農業社會主義改造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C.大躍進運動使糧食產量極大提高D.黨和政府全面調整國民經濟,恢復發展生產7.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形成的決議中,屬于新中國成立以來全新內容的是A.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B.實行改革開放C.把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 D.實行民主集中制8.對聯折射社會生活,有著鮮明的時代特色。下列對聯中反映1978年之后情況的是A.幸福不忘共產黨,翻身不忘毛澤東 B.扎根農村干革命,廣闊天地煉紅心C.食堂巧做千家飯,公社飽暖萬人心 D.科技興邦千業旺,市場逐夢百行榮歷史 第2頁 (共8頁)9.1984年北京天橋百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并發行首批股票300萬元(如圖)。該股票可以用來研究A.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 B.包干到戶的實行C.社會主義改造的開展 D. 鄉鎮企業的發展10. 自1990年上海浦東開發區建立以來,這里誕生了第一家外商獨資貿易公司、第一家外資銀行、第一個自貿試驗區等諸多“全國第一”。材料反映出浦東快速發展的情景是A. 撥亂反正的開展 B.對外開放的擴大C.科教興國的實施 D.綜合國力的提升11.下表是我國部分年份國內生產總值表 (億元),其中 2000—2010年間快速增長的最主要原因是時間 1978年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2016年產值 3678.7 18667.8 100280.1 401512.8 744127.2A.發展鄉鎮企業 B. 建立市場經濟 C. 加入世貿組織 D. 中國夢的推動12.在革命戰爭年代,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探索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在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以鄧小平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二者的共同點是A.實事求是,從中國的國情出發 B.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C.堅定不移走社會主義革命道路 D. 以階級斗爭為綱13. “實現中國夢,創造全體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繼續付出辛勤勞動和艱苦努力。”為此中國共產黨確立的奮斗目標是A. “四個全面”戰略 B. “實現共產主義”C. “兩個一百年” D. “三步走” 戰略歷史 第3頁 (共8頁)14.不同類型的資料具有不同的證史價值。下列資料中,對了解澳門歷史史證價值最大的是A. 電視劇《澳門的故事》 B.20世紀上半葉澳門檔案資料C.小說《澳門歷史演義》 D.澳門居民的口述歷史15.被譽為“畫中蘭亭”的《富春山居圖》因故一分為二,分別存于大陸和臺灣。2011年6月,兩部分畫作在臺灣同時展出,實現了山水合璧?!吧剿翔怠狈从沉?br/>A.兩岸政治經濟文化交流漸成常態 B.海協會與?;鶗氖状握綄υ?br/>C.統一是海峽兩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D.兩岸分離阻礙了文化藝術的交流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 (共40分)本部分共包括3小題。16.新中國以無畏的勇氣和堅定的信念,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2分)【開辟新紀元】材料一:中國現時社會的性質, 就決定了中國革命必須分為兩個步驟 (階段)。第一步,……使之變成一個獨立的民主主義的社會。第二步,建立一個社會主義的社會。——摘編自《新民主主義論》(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寫出使中國變成“一個獨立的民主主義的社會”和“建立一個社會主義的社會”的標志分別是什么 (2分)歷史 第4頁(共8頁)【探索新征程】(2)從以上三張照片中任選其一,介紹照片反映的歷史事件。 (要求:標注歷史事件名稱,并從事件開始時間、意義兩個角度作答,4分)【踏上新道路】(3)請將示意圖中①②處補充完整。(2分)并結合所學為該示意圖命名。(1分)材料二:1977年中共十一大之后鄧小平推行的務實主義的探索,……但對大量的市場經濟的做法予以放行。他說新的體制是“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的“結合”。——摘編自《中國的現代化》(4)材料二中“新的體制”指什么 (1分)該體制的實施有何意義 (2分)歷史 第5頁 (共8頁)17.祖國的每個地方都承載著屬于新時代的奮斗記憶。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3分)【改革記憶·鳳陽】(1)根據圖片內容及所學知識,請寫出照片①中,鳳陽農民“豐收”主要是因為哪一制度在農村的推行 (1分)從三幅照片可以看出該制度“好”在哪里 (2分)【開放記憶·深圳】(2)根據圖表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1980—2016年深圳市GDP 的變化趨勢。 (1分)并分析這一變化的產生與在深圳推行的哪一舉措有關 (1分)這一舉措的實施有何意義 (2分)(3)請再寫出一個與深圳同時開放的城市。(1分)歷史 第6頁 (共8頁)【回歸記憶·香港】材料一:“解決臺灣、香港問題可以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非和平方式,一種是和平方式?!?br/>材料二:“我國政府在一九九七年恢復行使對香港的主權后,香港現行的社會、經濟制度不變 北京除了派軍隊以外,不向香港特區政府派出干部?!?br/>——鄧小平 (1984年)(4)根據兩則材料并結合所學回答,為和平解決香港、澳門和臺灣問題,鄧小平創造性地提出了哪一偉大構想 (1分)在這一偉大構想的指引下,香港順利回歸有何意義 (2分)(5)2025年是香港回歸28周年,結合香港特別行政區發展現狀,談一談你的感想。(2分)18.某歷史學習小組利用下面資料,見證共和國發展。請你參與完成下列任務。(15分)【任務一:民族資料分類】“……國家根據各少數民族的特點和需要,幫助各少數民族地區加速經濟和文化的發展。”①《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摘編 ②《格薩爾王傳》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③援藏干部孔繁森 ④修建青藏鐵路歷史 第7頁(共8頁)(1)以上是某同學在了解有關國家幫助西藏地區發展時查找的資料,請將圖片中的內容進行歸類。(要求:寫出序號即可)(4分)基礎設置建設: 保護傳統文化:派遣優秀干部: 政府政策支持:(2)20世紀末,中央決定推行哪一舉措加快西部民族地區發展 (1分)該舉措有何意義 (2分)【任務二:感悟升華】材料一:黨的十九大啟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2022年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2%,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1%,農村互聯網普及率較10年前提升了33.9個百分點。全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7917元增加到2021年的18931元。——摘編自《人民日報》材料二:2025年1月 17日上午, 國家統計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初步核算,2024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1349084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0%。2024年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順利完成。——摘編自央視網(3)依據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你得到了什么啟示 (寫出一點即可,2分)【任務三:論證發展】(4)請以“新中國制度的創新和完善推動社會不斷發展”為觀點,從以下史實中任選兩項加以論證。(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表述規范)(6分)歷史 第8頁(共8頁)2024-2025學年度下學期八年級階段練習(二)歷史答案第一部分選擇題(共30分)本部分共包括15小題,每小題2分。序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B D A B C D B D A B C A C B C第二部分非選擇題(共40分)本部分共包括3小題。16.(12分)(1)標志:新中國的成立;三大改造基本完成(2)示例:照片1土地改革:1950年,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這使人民政權更加鞏固,也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照片2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祖國大陸獲得統一,各族人民實現了大團結。照片3第一個五年計劃:1953年,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①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②1992 命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示意圖(4)體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意義:有利于實現經濟的協調發展和穩定高速增長,對現代化建設有巨大推動作用,使中國的經濟實力明顯增強。17.(13分)(1)制度: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激發了農民的勞動熱情,帶來農村生產力的大解放,農業生產和農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2)趨勢:持續增長。舉措:設立深圳經濟特區。意義:設立經濟特區,對引進外資、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推動國內的進一步改革,擴大對外經濟交流,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3)城市:珠海、汕頭、廈門(寫出一個即可)(4)構想:“一國兩制”。意義:標志著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5)感想:回歸后的香港繁榮發展,說明“一國兩制”符合中國國情,適合香港地區發展。(表述清晰,言之有理即可。)18.(15分)(1)基礎設置建設:④保護傳統文化:②派遣優秀干部:③政府政策支持:①(2)舉措:西部大開發。意義:為民族地區的加快發展創造了巨大的歷史機遇,極大地帶動了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3)啟示:我國的巨大成就都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取得的;我們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改革開放,不斷創新;堅持一切決策從人民利益出發。(寫出其中任意一點即可)(4)示例:觀點:新中國制度的創新和完善推動社會不斷發展。選擇史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任選兩項即可)論述: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從制度和政策層面保障了少數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權利以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這對維護民族團結、鞏固祖國統一和促進民族地區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為實現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奠定了基礎。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凝聚各方智慧,促進科學決策;整合多元力量,維護政治穩定;拓寬民主渠道,彰顯制度優勢,是實現國家長治久安與民族復興的重要保障。(任選兩項即可)綜上所述:新中國制度的創新和完善推動社會不斷發展。(以上答案僅供參考,如有其他合理答案可參照給分)第1頁(共1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