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4張PPT)第一章 走進物理世界1.3 長度和時間測量的應用逐點導講練課堂小結作業提升課時講解1課時流程2長度的間接測量如何正確使用量筒人體上的“尺”和“表”從身邊的問題出發:小明想去旅游,出門前他先查看了地圖,交通線彎彎曲曲,到底從家到旅游地有多遠呢?小明從旅游地撿回來了很多鵝卵石,他該怎么測出每塊鵝卵石的體積呢?學會提問在對生活和自然的觀察中,必定會產生許多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不能圓滿解釋的、甚至可能是矛盾的問題,這時我們就要學會將這些問題明確地表達出來。知識點長度的間接測量11. 測量物理課本一張紙的厚度(累積法)思維歷程:一張紙太薄→變厚→多張紙轉換累積方法:圖示: 步驟:1. 取n 張相同的紙疊放在一起2. 用刻度尺測量出n 張紙的總厚度D3. 一張紙的厚度d=注意:(1)封面和內頁的紙質不同,厚度也不同 ,應去除封面;(2)選用的紙張不能太少;(3)疊放時應盡量壓緊,不要留有空隙;(4)1 張紙是2 面,應用總厚度除以張數而不是面數2. 測量一條曲線的長度(多種方法)思維歷程:曲線“不直” → “變直” 以直代曲化曲為直滾輪法轉換方法 步驟 圖示以直代曲 (1)用圓規把曲線等分成若干段;(2)用刻度尺測量出每一小段的長度;(3)算出曲線的總長度化曲為直 (1)把細棉線貼合在待測曲線上,在兩端標好記號 ;(2)輕輕地把細棉線拉直,用刻度尺測出細棉線上兩記號間的距離, 就是該曲線的長度(棉線不能有彈性)滾輪法 (1)用硬幣緊貼著曲線,從一端滾到另一端,記下硬幣滾動的圈數n;(2)用刻度尺測量出硬幣的直徑d,算出硬幣的周長L;(3)曲線的總長度為nL思想方法累積法:把某些難以用常規儀器直接準確測量的物理量用累積的方法,把小量變大量,不僅可以便于測量,而且還可以提高測量的準確程度,減小誤差。可以分為時間累積法和空間累積法。例如把測量一張紙的厚度變為測量多張紙的厚度;把測量心臟跳動一次的時間變為測量心臟跳動多次的時間。思想方法轉換法: 是一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對于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現象或不易直接測量的物理量,使用一些非常直觀的現象去認識或用易測量的物理量間接測量的方法叫轉換法。例如:測量一條曲線的長度可以使用圓規、棉線、硬幣、刻度尺等工具間接測量。例 1某同學用如圖所示的方法測量細鋼絲的直徑:將細鋼絲在鉛筆上緊密排繞20 圈后用刻度尺測量,測得這個線圈的長度是______cm,細鋼絲的直徑是______mm。5.002.5思路導引:圖中刻度尺上1 cm 之間有10 個小格,分度值為1 mm;線圈左端與10.00 cm 對齊,右端與15.00 cm 對齊,線圈的長度為L = 15.00 cm-10.00 cm = 5.00 cm。細鋼絲的直徑為d==0.25 cm = 2.5 mm。如何更方便、更準確地進行測量(1) 用轉換法測量操場跑道周長。(2) 采用累積法可以以多求少測量頭發、細銅絲的直徑等。1.[中考·福建] 如圖所示測量硬幣直徑的做法中,正確的是( )C組合法在測量中的應用組合法:每個器材都有各自的用途,但有時也有缺點。當多個器材組合在一起時就能夠實現測量的目的。這種方法多適用于測圓、圓柱體的直徑和圓錐體的高。知識點如何正確使用量筒21. 使用刻度尺可以測量長度,使用什么工具能測出一杯水的體積呢?1. 量筒和量杯的區別形狀不同,量筒的刻度線分布均勻,量杯的刻度線分布不均勻2. 量筒:量程為250 mL; 分度值為5 mL;量杯:量程為500 mL; 分度值為20 mL不同液體在量筒中的液面不同:有的是凹液面(例如:水、酒精等);有的是凸液面(例如:水銀等)1. 正確讀數時:視線應與凹液面的______在同一水平線上(或視線應與凸液面的______在同一水平線上)2. 俯視會造成讀數偏大;仰視會造成讀數______底部平視,不需估讀頂部偏小建構模型固體體積與液體體積的常用單位固體體積常用單位 立方米( m3)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液體體積或容器的容積常用單位 升(L)毫升(mL)換算關系:1 m3=103 dm31 dm3=103 cm31 L=1 dm31 mL=1 cm32. 測量固體的體積(1)規則固體:如可以用刻度尺測出長方體的長、寬、高,然后利用公式計算;(2)不規則固體:可以間接測量。思維歷程:不能直接測量→間接測量轉換方法:液體適量指能浸沒放進去的物體,而不超過量程排液法,依據等效替代的原理注意:(1)固體要浸沒在液體中;(2)線要細,以便忽略線的體積;(3)固體浸沒后,待測固體和液體的總體積不能超過量筒的量程。量筒和量杯都是玻璃器材,測量時要小心,要養成愛護器材的習慣。例2小麗想測出某一不規則石塊的體積,她發現不能使用刻度尺,于是和同學討論想出了用如圖所示的方法。該量筒的最大測量值是______,分度值是______;放入石塊前量筒內水的體積V1 為______ mL,將石塊完全浸入水中后量筒的示數V2 為______ mL,通過計算可知小麗所測石塊的體積為______ cm3。如果小麗讀V2 時,視線為俯視,則測得石塊的體積 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變”)。100 mL2 mL506010偏大思路導引:通過間接測量的方法可以測出體積較小的不規則固體的體積。量筒兩次示數之差即為固體的體積。俯視會造成讀數偏大。轉換法測量固體體積方法1: 對于規則固體,可以使用刻度尺測量長、寬、高后,利用數學公式進行計算獲得。方法2: 對于不規則固體,可以用排液法進行測量。注意:把固體放入量筒或燒杯內時需要把固體浸沒且液體不外溢。1. 小芳想測量一塊礦石的體積。因礦石較大,放不進量筒,小芳利用一只燒杯,按如圖所示方法來測量礦石的體積。圖中所用量筒的最大測量值是______mL;C 圖中量筒中剩余水的體積是______mL;礦石的體積為______cm3,按這種方法測得的結果將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變”)。20013070偏大知識點人體上的“尺”和“表”31. 了解自己身上的“尺”2. 了解自己身上的“表”在正常的情況下,人的脈搏1 min 跳動70 次,能用它作為“表”來估測時間。在生活中有時需要估測一些長度和時間,這時候我們就可以使用我們身上的“尺”和“表”了!建構模型物理已滲透到了生活中的各個角落。我們要勤于觀察,善于思考,勇于實踐,就會發現物理就在我們身邊。例如:我們可以用身上的“尺”和“表”估測生活中的長度和時間;可以估測某段路程的距離或某段時間的長短。例 3身高160 cm 的小明,利用自己的身體特點進行了以下估測,接近真實值的是( )A. 教室長10 步幅,約30 m(步幅:走路時,兩腳尖之間的距離)B. 教室寬5 庹,約8 m(庹: 兩臂左右平伸時,兩手中指尖之間的距離)C. 課桌長4 拃,約2.8 m(拃:張開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間的距離)D. 物理課本厚1 指,約10 cmB思路導引:生活中要對自己身上的“尺”有較清晰的認識。運用轉換法估測長度和時間粗略判斷常見物體的長度、溫度、質量等物理量,是一種很常見的問題。解決這種問題的關鍵是要對各種常見物體的長度、溫度、質量等形成感性認識,用身邊熟悉的物體做標準,進行轉換對比。例如:利用我們身上的“尺”和脈搏的跳動等來估測長度和時間。這種估測方法誤差較大。長度和時間測量的應用一、長度測量方法:1、累積法:測紙厚、細絲直徑,測一次脈動的時間2、化曲為直法:測較短的曲線,例如地圖冊上的鐵 路線長3、其他方法:平移法、比例法等二、不規則物體的體積測量量筒、量杯的使用三、長度和時間的估測1. 長度的估測方法有:目測法(用眼睛估測)、手測法(用“拃”“指”作長度單位)、步測法(用腳步估測)等。2. 量筒是測量體積的工具,可直接測量液體的體積,也可間接測量固體的體積,對于形狀不規則的固體可用排水(油)法或排細沙法。量筒讀數時,若視線是俯視則示數偏大,仰視則示數會偏小。長度和時間測量的應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