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0張PPT)第一章 走進物理世界1.4 嘗試科學探究逐點導講練課堂小結作業提升課時講解1課時流程2擺鐘擺動的快慢跟哪些因素有關科學探究的七要素從身邊的問題出發:多么漂亮的掛鐘,用的時間久了,可能會不再準時,是什么原因呢?該如何調節呢?思想方法理想模型法:一種研究問題的方法,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突出要研究的問題。例如:我們用細線來簡化代替懸掛擺錘的金屬柱;用各種小球來簡化代替擺錘等,從而建立了擺鐘的模型。知識點擺鐘擺動的快慢跟哪些因素有關11. 提出問題 擺鐘擺動的快慢跟哪些因素有關呢?2. 猜想與假設A. 擺動的快慢可能跟擺錘的輕重有關?B. 擺動的快慢可能跟擺線的長短有關?C. 擺動的快慢可能跟偏離的角度有關?3. 設計實驗與制訂計劃思維歷程1:選擇器材金屬柱→細線 擺錘→小球 掛鐘座→鐵架臺所選器材:鐵架臺、細線、小球、夾子、計時器、刻度尺。實驗裝置圖:轉化為轉化為轉化為思維歷程2:測量時間(擺動一次的時間太短,不易測量)累積法:①一段時間內,數出擺動的次數;②擺動相同次數,測出所用時間。思維歷程3:每次實驗改變幾個影響因素控制變量法:每次只能改變一個因素,其他因素不能改變。4. 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實驗名稱 圖示 實驗方法 收集證據探究擺動快慢跟擺球輕重的關系 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如細線長度、偏離角度相同),改變擺球的輕重,進行測量實驗名稱 圖示 實驗方法 收集證據探究擺動快慢跟擺線長度的關系 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如擺球輕重、偏離角度相同),改變擺線的長度,進行測量實驗名稱 圖示 實驗方法 收集證據探究擺動快慢跟偏離角度的關系 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如擺球輕重、擺線的長度相同),改變偏離角度,進行測量5. 分析與論證分析比較收集的證據,可得:A. 擺鐘擺動的快慢跟擺球的輕重無關;B. 擺鐘擺動的快慢跟擺線的長度______;C. 擺鐘擺動的快慢跟偏離角度______。有關無關6. 評估評估探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7. 交流與合作小組內部、小組之間進行交流合作。討論疑惑,實驗的成功和失敗之處。控制變量法:是研究物理問題常用的一種方法。圖示如下:某物理量的影響因素A( 研究A 因素時,需控制B、C、D 不變)B( 研究B 因素時,需控制A、C、D 不變)C( 研究C 因素時,需控制A、B、D 不變)D( 研究D 因素時,需控制A、B、C 不變)例如:猜想影響擺鐘擺動快慢的因素有三個,則研究其中一個因素對擺動快慢的影響時,需控制其余兩個因素不變。思想方法比較法:是人們常用的思維方法,通過事物間相同特征或相異特征的比較,揭示事物的本質和區別。例如:通過分析表格內的數據,會發現都是擺動10 次或20 次,無論擺球輕重還是偏離角度有變化,擺動的時間都相同,而擺線的長度改變時擺動的時間不相同。科學評估評估一般包括以下方面:(1) 實驗數據測量得是否準確,怎樣做能夠使誤差更小;(2) 實驗的結論與生活經驗和事實是否符合;(3) 哪些實驗前沒有考慮到的因素可能對實驗產生影響;(4) 實驗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是怎樣解決的,有什么經驗和教訓等。例 1某天早晨,小明在家中發現暖水瓶的瓶蓋打開后不冒“白氣”,小明問自己為什么?想到可能是暖水瓶不保溫,倒了一碗嘗嘗發現“燙”。又想到可能是因為房間的溫度較高,將暖水瓶拿到屋外,看到很多“白氣”。小明就倒了一碗嘗嘗屬于科學探究中的哪個環節( )A. 提出問題 B. 猜想與假設C. 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 D. 交流與合作C思路導引:小明在室內看到暖水瓶打開蓋后,不冒“白氣”,小明猜想可能是暖水瓶不保溫,所以倒了一碗嘗嘗發現“燙”,這個環節屬于科學探究中的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這個環節。了解科學探究的七個要素,正確識別探究要素,可以根據如下含義識別各要素要素 含義提出問題 針對現象提出有價值的、值得探究的問題猜想與假設 進行合理的、科學的猜測,不能不符合實際猜測設計實驗與制訂計劃 包括實驗器材的選擇、實驗方法的確定、實驗步驟的安排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 認真實驗、尊重事實、不能瞎編亂造現象和數據分析與論證 常采用比較、歸納的方法評估 對實驗中的方法、過程、誤差等進行評估、質疑交流與合作 小組內合作、小組間交流出現的問題及現象、結論1.[杭州期中] 在探究“變癟了的乒乓球如何復原”的實驗中,有的同學提出了乒乓球的復原是依靠球內空氣的受熱膨脹的看法,這應該屬于實驗中的( )A. 提出問題 B. 作出假設C. 收集證據 D. 分析實驗現象B知識點科學探究的七要素2科學探究既可以涉及所有要素,也可以只涉及部分要素特別提醒科學探究是探究學習物理的重要方法。科學探究時,一定要尊重事實,養成探究的好習慣!例2閱讀短文,回答下列問題。一天晚上,小明在房間里看書。突然,懸掛在天花板上的燈泡熄滅了,燈泡為什么會熄滅呢?根據自己已有的一些知識和經驗,小明提出了許多引起燈泡熄滅的原因:可能是整個小區停電了;可能是自己家的保險絲燒斷了;可能是燈絲斷了……究竟是哪一種原因引起燈泡熄滅呢?為了尋找有關的證據,小明首先打開自己家的窗戶觀察外面的情況,發現鄰居家里的燈仍然亮著,路燈也亮著,于是他判斷小區沒有停電,問題出在自己家里。他走到另一個房間,打開開關,燈泡亮了,于是斷定家里的保險絲沒有燒斷,問題可能就出在燈泡上,他拿了一個手電筒,爬上椅子取下燈泡,發現燈絲已經斷了,原因終于找到了。他換了一個新的燈泡,再打開開關時,燈泡亮了。事后,小明又思考這個燈泡原來好好的,也沒有人動過它,為什么燈絲會斷呢?(1)剛開始小明提出了什么問題?(2)小明提出了哪幾種假設?燈泡為什么會熄滅呢?可能是整個小區停電了;可能是自己家的保險絲燒斷了;可能是燈絲斷了。(3)小明收集了哪些檢驗假設的證據?(4)小明最后作出了怎樣的解釋?發現鄰居家里的燈仍然亮著,路燈也亮著;他走到另一個房間,打開開關,燈泡亮了;他拿了一個手電筒,爬上椅子取下燈泡,發現燈絲已經斷了。小區沒有停電,保險絲沒有燒斷,是燈絲斷了。(5)小明后來又提出了什么新問題?這個燈泡原來好好的,也沒有人動過它,為什么燈絲會斷呢?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知道科學探究的基本要求嘗試科學探究1. 研究擺的奧秘時需采用控制變量法,例如探究擺擺動的快慢與擺線的長度有關時,要控制擺的質量和擺角不變。2. 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是: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設計實驗與制訂計劃;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