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立人中學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八年級期中質量調研 科學試卷1.(2025八下·鎮海區期中)如圖所示,在實驗室里的小女孩手摸幾萬伏的高壓放電球,她神態自若、長發飛揚。關于這一場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幾萬伏電壓沒有超出人體的安全電壓B.她神態自若是因為小女孩有特異能力能承受幾萬伏的電壓C.她長發飛揚是因為同種電荷相互排斥D.她長發飛揚是因為異種電荷相互排斥【答案】C【知識點】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律;電壓【解析】【分析】(1)對人體的安全電壓不高于36V;(2)人體觸電并不是指接觸帶電體,而是指有電流經過人體;(3)(4)根據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規律判斷。【解答】A.人體的安全電壓是不超過36 V,幾萬伏遠遠超過了人體的安全電壓,故A錯誤;B.小女孩之所以沒有觸電并不是因為身體是絕緣體,而是因為雙腳站在了絕緣體上,沒有電流從人體通過,故B錯誤;CD.她的長發飛揚,是因為同種電荷相互排斥,故C正確,而D錯誤。故選C。2.(2025八下·鎮海區期中)將正在發聲的音叉緊靠懸線下的輕質小球(如圖),關于此實驗下列說法錯誤的( ?。?br/>A.小球的作用是將微小的振動放大,便于觀察B.此實驗為了探究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C.實驗中發現小球被多次彈開,說明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D.若將此實驗放到月球上做,只會觀察到小球被多次彈開而聽不到聲音【答案】B【知識點】聲音產生的條件【解析】【分析】A.根據乒乓球的振動幅度較大分析;BC.根據聲音產生的知識判斷;D.根據聲音傳播需要介質判斷。【解答】A.發生的音叉振幅很小,用眼睛看不到,而小球的振幅較大,因此小球的作用是將微小的振動放大,便于觀察,故A正確不合題意;B.此實驗為借助乒乓球的振動反映音叉的振動,即探究聲音由物體振動產生,故B錯誤符合題意;C.發現小球被多次彈開,說明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故C正確不合題意;D.月球上沒有空氣,由于真空不能傳聲,故聽不到聲音,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B。3.(2025八下·鎮海區期中)隨著社會的發展,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地影響了我們的身心健康,我市為了改善市民的生活環境,創建宜居文明城市,采取了多項措施。下列措施中主要用于降低噪聲污染的是( )A.修建人工湖和濕地公園B.倡導市民低碳生活、綠色出行C.高樓大廈減少使用玻璃幕墻D.市區道路設置禁止汽車鳴笛標志【答案】D【知識點】噪聲的危害和防止噪聲的途徑【解析】【分析】 減弱噪聲的途徑有三條:即在聲源處減弱,在人耳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結合選項中的描述可逐一做出判斷。【解答】 A.修建人工湖和濕地公園是利用水的比熱容大的特點來調節氣溫,不是為了降低噪聲,故A不合題意;B.倡導市民低碳生活、綠色出行是為了節約能源,保護環境,不是為了降低噪聲,故B不合題意;C.高樓大廈減少使用玻璃幕墻是為了減少鏡面反射所形成的“光污染”,不是為了降低噪聲,故C不合題意;D.市區道路設置禁止汽車鳴笛標志是為了在聲源處防止噪聲的產生,故D符合題意。故選D。4.(2025八下·鎮海區期中)如圖甲為調光臺燈,圖乙為一簡單調光臺燈的電路圖,將電路圖的 M、N兩點之間接入一個滑動變阻器,使得滑片P向右移動時,燈泡的亮度減小,則下列方法中正確的是( )A.A接M, B接N B.C接M, D接NC.A接M, D接N D.B接M, C接N【答案】D【知識點】滑動變阻器的原理及其使用【解析】【分析】 滑動變阻器有四個接線柱,選擇一上一下接線柱接入電路,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部分取決于接入的下面接線柱。根據向左移動滑片時,連入電路的電阻絲的長度的變化確定電路電流的變化即可。【解答】 滑片P向右移動時,燈泡的亮度減小,即此時通過小燈泡的電流變小,說明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電阻變大,所以應該是變阻器滑片左邊的電阻絲接入電路,故必須選擇C接線柱,再選擇A或B接線柱即可,故D正確。故選D。5.(2025八下·鎮海區期中)在醫院中醫生用B 超檢查出病人體內含有結石以后,再用超聲波碎石儀發出超聲波將病人體內的結石擊碎以便于排出體外,關于這兩次聲音的利用例子說法正確的是( )A.兩次都是利用聲音能傳遞信息B.兩次都是利用聲音具有能量C.第一次是利用聲音能傳遞信息,第二次是利用聲音具有能量D.第一次是利用聲音具有能量,第二次是利用聲音能傳遞信息【答案】C【知識點】超聲波與次聲波【解析】【分析】聲音傳遞信息,也可以傳遞能量,據此分析判斷。【解答】 醫生用B超檢查出病人體內含有結石利用的是聲音能傳遞信息;用超聲波碎石儀發出超聲波將病人體內的結石擊碎以便于排出體外,利用的是聲音能傳遞能量。故ABD錯誤,C正確。故選C。6.(2025八下·鎮海區期中)小華在教室擦玻璃窗時,無意中在玻璃窗上看到了教室里燈的像。如圖所示,當他水平向左緩緩推動玻璃窗時,玻璃窗中燈的像( )A.向左運動 B.變小 C.變大 D.保持靜止【答案】D【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解析】【分析】 平面鏡成像特點:物體在平面鏡中成虛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連線與鏡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解答】 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物與像大小相等,所以像的大小不變,由于燈在平面鏡中成像時,像與燈相對平面鏡對稱,水平向左緩緩推動玻璃窗,看到的像是靜止的,故D正確,ABC錯誤。故選D。7.(2025八下·鎮海區期中)如圖甲、乙、丙、丁是不同聲音先后輸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顯示的波形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甲聲音的響度最小 B.乙、丙聲音音色和音調均相同C.乙、丙聲音的響度相同 D.丁聲音是一種噪聲【答案】B【知識點】響度、音調與聲源振動的關系【解析】【分析】 音調跟物體的振動頻率有關,振動頻率越大,音調越高。響度跟物體的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音色跟發聲體的材料、結構有關。相同時間內,振動的次數越多,頻率越大;偏離原位置越遠,振幅越大。【解答】 A.由圖可知,甲振動時偏離中間位置的幅度最小,說明振幅最小,所以甲聲音的響度最小,故A正確不合題意;B.由圖可知,相同時間內乙、丙振動的次數不同,即頻率不相同,所以音調不相同;二者的波形相同,則音色相同,故B錯誤符合題意;C.乙和丙振動時偏離中間位置的幅度相同,說明振幅相同,則二者的響度相同,故C正確不合題意;D.甲、乙、丙的振動有規律,丁的振動無規律,因此甲、乙、丙聲音為樂音,丁聲音為噪聲,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B。8.(2025八下·鎮海區期中)如圖所示,一口井裝滿水,在井底正中央趴著一只青蛙;若青蛙的眼睛用P點表示,青蛙此時觀察井外事物范圍的光路圖如圖所示,其中正確的是( )A. B.C. D.【答案】D【知識點】作光的折射光路圖【解析】【分析】因為光是沿直線傳播,天空中的物體反射到井中的光線較少;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時 , 發生折射 , 折射角變小 , 可以有更多的光線射入青蛙眼中。【解答】當井里灌滿水后 , 天外物體反射的光線會發生折射現象 , 折射光線靠近法線,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 青蛙的視野范圍更大。A、圖中光線沒有發生偏折現象,A不合題意;B、圖中光線是由青蛙的眼睛發出的 , 而不是天外物體反射出來的,光的傳播方向錯誤,B不合題意;C、圖中光發生折射時 , 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在法線的同側 , 不符合光的折射規律 , C不合題意;D、圖中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時 , 發生折射 ,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 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9.(2025八下·鎮海區期中)科學研究發現,經常揉搓眼睛可能導致出現圓錐角膜(如圖),使像成在視網膜前面。在疾病早期,可通過佩戴相應的眼鏡進行矯正。則該類眼鏡的鏡片應是如圖中的( ?。?br/>A. B. C. D.【答案】C【知識點】近視眼的成因與矯正辦法【解析】【分析】 眼球的前后徑過長或晶狀體的曲度過大,所形成的物像落在視網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遠處的物體,造成近視。【解答】 經常揉搓眼睛可能導致出現圓錐角膜,所形成的物像落在視網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遠處的物體,造成近視,近視眼可以配戴凹透鏡加以矯正,如圖:故選C。10.(2025八下·鎮海區期中)如圖所示,人臉識別一體機通過攝像機鏡頭來捕捉人臉信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屏幕上所成的是縮小的虛像B.該攝像機鏡頭是一個凹透鏡C.若鏡頭的焦距為f,人臉到鏡頭的距離應大于2fD.若要使屏幕上顯示的人臉小一些,人應離鏡頭近些【答案】C【知識點】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探究實驗【解析】【分析】根據凸透鏡成像的特點分析判斷。【解答】攝像頭相當于照相機,因此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在屏幕上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故A、B錯誤;根據凸透鏡成像的特點可知,當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時,人臉到鏡頭的距離應該大于2f,故C正確;根據“物遠像近小”的規律可知,若要使屏幕上的人臉更小一些,應該增大物距,即人離鏡頭更遠些,故D錯誤。故選C。11.(2025八下·鎮海區期中)一柱形玻璃容器里盛有適量的水,靜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規則木板AB上,一束光線豎直向下照射在水面上,若在A端下方墊一個小正方體C,使木板傾斜適當的角度后,則( )A.反射光線將沿逆時針方向適當旋轉B.反射光線將沿順時針方向適當旋轉C.折射光線將沿順時針方向適當旋轉D.反射和折射光線的方向都不會旋轉【答案】D【知識點】光的反射定律【解析】【分析】 光的反射定律的內容: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與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當光線從一種透明介質垂直射入另一種透明介質時,傳播方向不變。【解答】 在A端下方墊一個正方體C,使木板傾斜一個小的角度,但水面總是水平的,所以入射光線與水面垂直,故反射光線和折射光線的方向都不變,故D正確。故選D。12.(2025八下·鎮海區期中)如圖為耳的結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聽小骨上有聽覺感受器,可以傳遞聲波B.②耳蝸內有聽覺感受器,可接受刺激產生神經沖動C.③是聽神經,與口腔相連,使兒童易患中耳炎D.④鼓膜有聽覺感受器,可以感受聲波【答案】B【知識點】耳的結構與聽覺的形成【解析】【分析】耳的結構包括外耳、中耳和內耳。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聽小骨;內耳包括半規管、前庭和耳蝸。圖中①是聽小骨,②是耳蝸,③是聽神經,④是鼓膜。【解答】 A.①聽小骨主要是將鼓膜產生的振動傳導到內耳,故A錯誤;B.②耳蝸內有聽覺感受器,可接受刺激產生神經沖動,故B正確;C.③是聽神經,傳導神經沖動,咽鼓管與口腔相連,使兒童易患中耳炎,故C錯誤;D.鼓膜的作用是當聲波傳送來時產生振動,故D錯誤。故選B。13.(2025八下·鎮海區期中)如圖中電路的滑動觸片P原來在中點,當移動P時,電流表讀數變化情況是( )A.無論滑動觸片P向上或向下移動,電流表讀數都減小B.無論滑動觸片P向上還是向下移動,電流表讀數都增大C.滑動觸片P向上移動時電流表讀數增大D.滑動觸片 P向下移動時電流表讀數增大【答案】B【知識點】電阻和電阻的串聯、并聯;歐姆定律及其應用【解析】【分析】 由電路圖可知,滑動變阻器的上邊電阻與下邊電阻并聯,安培表測干路電流;根據并聯電路電阻特點判斷電路總電阻的變化,根據歐姆定律即可判斷安培表示數的變化。【解答】 因為并聯電路電阻越并越小、小于任何一個分電阻,所以無論滑動觸片P向上還是向下移動時,并聯部分的總電阻都會變??;由可得,干路電流變大,即安培表讀數都增大。故選B。14.(2025八下·鎮海區期中)如圖所示是一束光由空氣進入某透明物質時,在界面上發生的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AO可能是入射光線 B.OB 可能是折射光線C.OC 必定是反射光線 D.BO必定是入射光線【答案】B【知識點】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規律【解析】【分析】 光的反射定律的內容: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折射定律的內容:入射光線、法線、折射光線在同一平面內,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兩側,當光線從空氣射入其它透明介質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當光線從其它介質斜射入空氣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解答】 (1)假設AO是入射光線,若OB為反射光線,OC為折射光線,折射光線與法線重合,不可能;若OC為反射光線,OB為折射光線,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在法線同側,不可能;(2)假設BO是入射光線,若OA為反射光線,OC為折射光線,折射光線與法線重合,不可能;若OC為反射光線,OA為折射光線,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在法線同側,不可能;(3)假設CO是入射光線,若OB為反射光線,OA為折射光線,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可能;若OA為反射光線,OB為折射光線,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可能;可見,CO一定是入射光線,OA、OB可能是反射光線也可能是折射光線。故ACD錯、B正確。故選:B。15.(2025八下·鎮海區期中)如圖是小科利用實驗室常用儀器,設計測量未知電阻 R 阻值的四種電路,電源電壓恒定且未知, 是已知阻值的定值電阻,滑動變阻器 R 最大阻值未知,實驗中只能閉合或斷開開關及移動滑動變阻器滑片,其中能夠測量出R 阻值的電路( )A.只有①② B.只有③④ C.只有②③④ D.①②③【答案】C【知識點】伏安法測電阻的探究實驗【解析】【分析】 要測量電阻阻值,需要測出電阻兩端電壓與通過電阻的電流,然后應用歐姆定律求出電阻阻值;分析圖示電路圖,應用串并聯電路特點與歐姆定律分析答題。【解答】 ①由電路圖可知,S接1或2時,通過電壓表的電流的方向會發生變化,電壓表的指針會反向偏轉,無法讀取電壓表的示數,故①不可行;②根據圖可知,閉合S1、S2,電路為Rx的簡單電路,電壓表測量電源的電壓U;只閉合開關S1,兩只電阻串聯,電壓表測量Rx兩端電壓為Ux;根據串聯電路的電壓關系可知,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為:U0=U-Ux;此時電路中的電流為:,根據串聯電路的電流關系可知,通過Rx的電流為,則根據Rx兩端的電壓和電流可以求出Rx阻值,故②可行;③閉合S1、S2時,電路是只有Rx的基本電路,電流表測量通過Rx的電流Ix;閉合S1、斷開S2,兩電阻串聯,電流表測電路中電流I;根據電源電壓不變列式I(R0+Rx)=IxRx可求出Rx的阻值,故③可行;④閉合S1,S接2時,R0和R串聯接入電路中,把R的阻值調到0,根據電流表的示數和定值電阻的阻值可以求出電源電壓U;閉合S1,S接1時,Rx和R串聯接入電路中,把R的阻值調到0,讀出電流表的示數,根據電流表示數和電源電壓,利用可以求出Rx的阻值,故④可行。故選C。16.(2025八下·鎮海區期中)在花樣游泳比賽中,運動員在水中也能聽到音樂,這是因為 能傳播聲音;智能手機有一個功能叫“智慧語音”,它可以通過識別聲音實現對手機解鎖,該系統主要是根據聲音的 (選填“音調”“音色”或“響度”)這一特征來工作的。【答案】液體;音色【知識點】聲音傳播的條件;響度、音調與聲源振動的關系17.(2025八下·鎮海區期中)小科同學測量電流時,連接好電路,閉合開關,發現電流表指針向左偏轉至圖甲所示位置,原因是電流表 ??!斷開開關,糾正錯誤后,再閉合開關,發現指針偏轉至圖乙所示位置,接下來的操作是:斷開開關, 繼續進行實驗。【答案】電流表正負接線柱接反;換接0~0.6A的量程【知識點】電流的測量及電流表的使用【解析】【分析】 量電流時,電流要從電流表正接線柱流入,從負接線柱流出,否則電流表指針會反向偏轉;用電流表測量電流時,電流表要選用合適的量程,否則,指針偏轉角度過大或過小。【解答】 連接好電路,閉合開關,發現電流表指針向左偏轉至圖甲所示位置,說明電流表正負接線柱接反;斷開開關,糾正錯誤后,再閉合開關,發現指針偏至圖乙所示位置,指針偏轉角度太小,說明所選的量程太大,接下來的操作是:斷開開關,換接0~0.6A的量程,繼續進行實驗。18.(2025八下·鎮海區期中)聲音的傳播速度和溫度有關,如圖是空氣中聲速隨溫度變化的圖像,根據圖像回答:(1)當溫度為15℃時,空氣中的聲速為 。(2)當飛機在飛行速度接近周圍的聲速會有很大的阻力。上世紀中期,人們就嘗試超音速試驗飛行。在飛機速度有限的條件下,在 環境試飛更容易成功。【答案】(1)339m/s(2)低溫【知識點】聲音傳播的條件【解析】【分析】(1)根據圖像確定聲速隨溫度的變化規律,據此推算15℃時的聲速;(2)根據“ 當飛機在飛行速度接近周圍的聲速會有很大的阻力 ”分析解答。【解答】 (1)根據圖象可知:聲音的傳播速度與溫度成正比;當溫度從10℃升高到20℃時,聲速增大:342m/s-336m/s=6m/s;那么溫度為15℃時的聲速為:336m/s+=339m/s。(2)當飛機在飛行速度接近周圍的聲速會有很大的阻力,則飛機速度與聲速相差越大,則阻力越小,越有利于起飛。在低溫環境下聲速較小,試飛更容易成功。19.(2025八下·鎮海區期中)行車過程中為避免司機低頭觀察汽車儀表、忽略路況造成事故,廠商開發出如圖所示的一種抬頭顯示器:汽車儀表安裝在駕駛臺上,顯示面水平朝上,司機平視,借助透明擋風玻璃就可看到豎直的儀表顯示的像。行車數據在擋風玻璃上所成的像是由光的 (選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若抬頭顯示器水平放置在汽車中控臺上,通過擋風玻璃成垂直于水平面的像,則擋風玻璃與水平面夾角度數為 ??;某駕駛員發現在擋風玻璃上所成的像過高,不便觀察,這時需要將顯示器沿水平方向 (選填“遠離”或“靠近”)擋風玻璃;司機在擋風玻璃上看到的數字“6”,在顯示器屏幕上圖形是 。【答案】反射;45°;靠近;【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解析】【分析】 平面鏡成正立等大的虛像,是光的反射現象;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可知,像和物關于鏡面對稱;像和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物體在平面鏡中成像大小跟物體大小有關,跟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沒有關系;平面鏡成像時,成像物體越亮,環境越暗,物體成像越清晰。【解答】 (1)擋風玻璃相當于平面鏡,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和原理可知,行車數據在擋風玻璃上所成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成虛像;(2)車輛HUD顯示器水平放置在中控臺上,通過擋風玻璃成垂直于水平面的像,由于像和物關于鏡面對稱,則擋風玻璃與水平面夾角為45度;(3)因為像到平面鏡的距離隨著物體到鏡面的距離減小而減小,當發現擋風玻璃所成的像過高,不便于觀察,這時就需要將顯示器沿水平方向靠近擋風玻璃;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像和物關于鏡面對稱,司機在擋風玻璃上看到的數字6與其在顯示器屏幕上的數字是對稱的,為。20.(2025八下·鎮海區期中)如圖是小科自制的簡易調光燈,閉合開關后,回形針向左移動的過程中燈泡亮度會 (選填“變亮”、“變暗”或“不變”)。但小明發現燈泡亮度變化不明顯,他應該調換更 (選填“粗”或“細”)的鉛筆芯來做實驗,接著加熱鉛筆芯,發現燈泡亮度逐漸變亮。這一現象說明,溫度越高,鉛筆芯的電阻越 。【答案】變亮;細;小【知識點】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歐姆定律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是材料、長度和橫截面積;燈泡的亮度取決于燈泡的實際功率,通過燈泡的電流越大,功率越大;根據夾子移動的方向判定電阻的變化,根據歐姆定律判定電流的變化,從而判定出燈泡亮度的變化;(2)導體的電阻與導體的溫度有關,金屬導體的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而非金屬導體的電阻隨溫度升高而減小,據以上分析解答。【解答】 (1)閉合開關,回形針向左移動的過程中,鉛筆芯接入電路中的長度變短,電阻減小,根據歐姆定律可知,電流變大,燈泡變亮;(2)小明發現回形針在移動的過程中燈泡亮度變化不明顯,說明電流的變化比較小,根可知,即鉛筆芯電阻變化較小,故應選用電阻較大的鉛筆芯,即換用更細的鉛筆芯;加熱鉛筆芯,會發現燈泡逐漸亮起來(即電流增大,鉛筆芯的電阻減小),這一現象說明鉛筆芯的電阻隨溫度升高而減小。21.(2025八下·鎮海區期中)科學來源于生活,生活處處都是科學知識。(1)我們能從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發光的物體,是由于光射到物體上時,發生了 的緣故。(2)小科利用量角器和三角板制作一個影子時鐘(日晷儀)。如圖所示,這是利用了光的 原理。(3)同學們漫步在風光旖旎的霧江平湖畔,同時看到了水中的矯健雄鷹和歡快魚群,看到水中的雄鷹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水中的魚群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4)射水魚又稱高射炮魚,它有非常獨特的捕食本領,當搜索到停歇在水面附近樹枝、草葉上的獵物后,會選擇合適的角度,瞄準目標,從口中噴射出一股1m 多高的水柱,將小蟲擊落水中吃掉。根據你學過的光學知識,它在水下向小蟲噴水時,噴射方向應該____。A.對準看到的小蟲 B.對準看到小蟲的下方C.對準看到的小蟲上方 D.太神秘了,無法判斷【答案】(1)漫反射(2)直線傳播(3)反射;折射(4)B【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鏡面反射與漫反射;光的折射現象及應用【解析】【分析】 (1)漫反射時反射光線射向各個方向,所以我們能從各個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發光的物體。(2)影子的形成原因,由于光沿直線傳播,當光遇到不透光障礙物后,被障礙物擋住,于是在障礙物后就形成影子;日晷就是利用影子的方向、長短粗略判斷時刻的計時儀器。(3)平面鏡成的像是與物體等大的虛像,知道平面鏡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我們看到水中的物體,其實看到的是物體的虛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4)根據光的折射規律分析水中的出射水魚看到小蟲的像比小蟲實際位置偏高,解答即可。【解答】 (1)我們能從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發光的物體,是因為光在物體表面上發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線射向各個方向的緣故。(2)由題可知日晷儀是利用三角板影子長短和位置來粗略計時的一種儀器,由于光的直線傳播而形成影子。(3)水中的“雄鷹”是在水中形成的像,即平面鏡成像,故看到水中的“雄鷹”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與物體等大的虛像;因為魚是在水中的實際物體,是由于光線從水中通過空氣折射進入了人的眼睛,我們看到水中的魚,看到的是魚的虛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4)射水魚在水中看到水面上方留的昆蟲等獵物,是因為水面上方的昆蟲等獵物“發出”的光射向水面,發生折射,再進入射水魚的眼睛中,因此光的傳播路線是由空氣斜射入水中。根據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光從空氣中斜射入水中時,折射光線向法線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魚看到是變高的蟲子的像,故它在水下向小蟲噴水時,噴射方向應該是看到的小蟲的下方。22.(2025八下·鎮海區期中)如圖甲為某智能鏡子,其內部結構如圖乙所示。當人靠近鏡子,手按壓總開關的①結構,鏡子內部的③、④結構連通,形成通路,鏡子配置的攝像頭就會檢測用戶臉上的信息,并在鏡面的顯示屏上提供合適的護膚建議。(1)為防觸電,按壓開關中 結構應為絕緣體。(填寫結構序號)(2)人臉通過攝像頭成像于感光組件,其原理如圖乙,該像的特點為 (寫出兩點)(3)當用戶靠近鏡子時,開關 S1自動閉合,攝像頭工作。圖像識別系統被喚醒后 S2 自動閉合,智能模塊啟動,開始分析用戶臉上的信息。如圖丙所示電路設計符合該要求的是____。A. B.C. D.【答案】(1)①②(2)倒立、縮小的實像(3)B【知識點】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探究實驗;串、并聯電路的設計;導體和絕緣體【解析】【分析】 (1)不容易導電的物體是絕緣體;(2)人臉通過攝像頭在光屏上呈現,利用的是照相機原理,成倒立縮小的實像;(3)根據題意分析兩個開關的連接方式、燈泡與智能模塊的連接方式。【解答】 (1)手按壓總開關的①②結構,為絕緣體;(2)人臉通過攝像頭可成像在感光組件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縮小的實像;(3)根據題意可知,當用戶靠近鏡子時,傳感器開關S1閉合,圖像識別系統被喚醒后S2閉合,智能模塊啟動,這說明智能模塊與燈泡互不影響,是并聯的,且開關S1在干路中控制整個電路,S2控制智能模塊。故選B。23.(2025八下·鎮海區期中)如圖甲所示為“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1)在豎立的玻璃板前點燃蠟燭A,可以看到蠟燭A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另取一支外形相同但不點燃的蠟燭 B,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跟蠟燭 A 的像完全重合,這種確定像與物大小關系的方法是 (選填“控制變量法”或“等效替代法”)。(2)在B蠟燭的位置上放置一塊光屏,光屏上 (選填“能”或“不能”)呈現蠟燭A的像。(3)若玻璃板是按圖乙所示的方式傾斜放置,那么蠟燭A的像會在圖中的 處(選填“A1”、“A2”或“A3”)。【答案】(1)等效替代法(2)不能(3)A2【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解析】【分析】 (1)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證某種效果(特性和關系)相同的前提下,將實際的、陌生的、復雜的物理問題和物理過程用等效的、簡單的、易于研究的物理問題和物理過程代替來研究和處理的方法。(2)實像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可以成在光屏上;虛像不是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不能成在光屏上;(3)根據平面鏡成像的對稱性分析判斷。【解答】 (1)把蠟燭A點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在玻璃板前面觀察蠟燭A經玻璃板反射所成的像,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點燃的蠟燭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看上去跟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這種確定像與物大小關系的實驗方法是等效替代法;(2)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虛像是不能成在光屏上的,故移去蠟燭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這時,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蠟燭的像;(3)實驗過程中如果玻璃板沒有垂直架在紙上,而是按圖乙所示的方式傾斜放置,物與像關于鏡面對稱,蠟燭A的像應是圖中的A2。24.(2025八下·鎮海區期中)在探究串聯電路電壓的特點活動中,學習小組的同學采用三節干電池、電壓表(0-3伏、0-15 伏)、一個燈泡、滑動變阻器(2A20Ω)、開關、若干導線進行實驗。其實驗步驟如下:實驗次數 UAB (V) UBC (V) UAC (V) 數據處理1 1.2 2.8 4.1 1.2+2.8=4.02 1.9 4.2 待處理3 0 4.0 4.0 0+4.0=4.04 2.8 7.0 4.2 2.8+4.2=7.0結論:串聯電路兩端電壓等于各部分電路兩端電壓之和①連接如圖甲所示電路,斷開開關,并將滑片滑至阻值最大處。②用電壓表分別測出 AB、BC、AC 間電壓,并將測得的數據,記錄在草稿紙上,如表。③移動滑動變阻器滑片,重復步驟②,共獲得4次實驗數據。④數據分析,得出結論。回答以下問題:(1)測電壓時,先測出 AB間電壓后,保持電壓表的 B 連接點不動,只斷開 A 連接點,并改接到 C連接點上,測量BC兩端電壓,他能否測出BC兩端電壓,并說明理由 .。(2)第2次實驗時,測出AB間電壓如圖乙所示,該讀數為 伏。(3)小組同學認為第3次實驗存在電路故障,該故障原因可能是 。(4)小組同學發現第4次實驗有一個數據有問題且數據處理也有誤,請找出該錯誤數據并說明產生該錯誤數據的原因 。【答案】(1)電壓表正負接線柱反接了(2)2.4(3)燈泡短路(4)電壓表使用的是小量程,讀數看成了大量程。【知識點】串、并聯電路的電壓特點【解析】【分析】 (1)電壓表的使用時要求電流從正接線柱流進,負接線柱流出,由此分析改接后是否合理;(2)根據電壓表的量程和分度值讀數;(3)電路故障包括斷路和短路,根據AB間電壓為0分析解答;(4)根據串聯電壓規律結合電壓表的量程分析解答。【解答】 (1)圖中電壓表測L1兩端電壓,電流電壓表A流入,B流出,若保持電壓表的B接點不動,只斷開A接點,并改接到C接點上,這樣流入方向與前面相反,即正負接線柱反接了,所以這樣不能測L2兩端電壓;(2)電壓表的量程是0-3V,分度值為0.1V,示數為2.4V;(3)AB電壓為0,BC電壓等于電源電壓,故可能是燈泡短路;(4)表格中總電壓AC比BC電壓小,說明BC讀數錯誤,7.0V應該是4.2V-2.8V=1.4V,數據擴大了5倍,因而原因是使用的是小量程,讀數看成了大量程。25.(2025八下·鎮海區期中)在學習吉他演奏的過程中,小科發現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是受各種因素影響的,他決定對此進行研究,經過和同學們討論,提山以下猜刪:猜想1: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弦的橫截面積有關。猜想2: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弦的長短布關。猜想3: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弦的材料有關。為了驗證上述猜想是否正確,他找到了下表所列的 9 種規格的琴弦,因為音調的高低取決于聲源振動的頻率,于是借來了一個能夠測量振動頻率的儀器進行實驗。編號 材料 長度(cm) 橫截面積(mm2) 編號 材料 長度(cm) 橫截面積(mm2)A 銅 60 0.76 F 銅 80 1.02B 銅 60 0.89 G 鐵 C 銅 60 1.02 H 纖維 100 1.02D 銅 80 0.76 1 尼龍 100 1.02E 銅 100 0.76 (1)為了驗證猜想 1,應選用編號為 的三根琴弦進行實驗;為了驗證猜想 2.應選用編號為 的三根琴弦進行實驗。(2)表中有的材料規格還沒有填全,為了驗證猜想 3,必須知道該內容。則表中編號 G 處所缺的數據應為 , 。(3)隨著實驗舒進行,小明又覺得琴弦音調的高低與琴弦的松緊程度有關,為了驗證這一猜想,必須進行的操作是: 。【答案】(1)A、B、C;A、D、E(2)100;1.02(3)取任意編號的一種琴弦,調整其松緊程度,用相同力撥動琴弦,比較發出的音調高低。【知識點】響度、音調與聲源振動的關系【解析】【分析】 猜想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弦的橫截面積、琴弦的長短、琴弦的材料有關,實驗探究時應采用控制變量法。(1)探究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與琴弦的長短的關系時,控制橫截面積和材料不變。探究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與琴弦的橫截面積的關系時,控制琴弦的長度和材料不變。(2)探究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與琴弦的材料的關系時,控制橫截面積和長度不變。(3)探究琴弦音調的高低與琴弦的松緊程度的關系時,控制琴弦的橫截面積、琴弦的長短、琴弦的材料不變。【解答】 (1)探究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與琴弦的橫截面積關系時,應該控制琴弦的材料和長度相同,改變橫截面積,可選擇A、B、C進行研究。探究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與琴弦的長度關系時,應該控制琴弦的材料和橫截面積相同,改變長度,即選擇A、D、E;(2)如果驗證猜想三: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弦的材料有關,應控制長度和橫截面積相同,故應選G、H、I進行探究,則表格中長度為100,橫截面積為1.02;(3)探究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與琴弦的松緊程度的關系時,控制長短、橫截面積和材料不變,為了驗證這一猜想,必須進行的操作:取任意編號的一種琴弦,調整其松緊程度,用相同力撥動琴弦,比較發出的音調高低。26.(2025八下·鎮海區期中)小科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不斷地進行深入思考,通過實驗重構自己的認知。以下是小科實際的操作和思考:(1)小科在實驗過程中不斷移動燭焰位置,觀察到如圖甲中①至⑥的六種燭焰清晰的像,請按蠟燭到凸透鏡距離由遠到近所得到的6個像進行排序,正確順序為 。(2)小科還想利用發光字母來探究凸透鏡成像時上下、左右的位置關系,用如圖乙中的4個字母進行實驗,發現適合做光源的字母是 。(3)小科還發現,若固定蠟燭與光屏間的距離為 L0不變,只移動凸透鏡。設蠟燭與凸透鏡第一次成滑聽像所在位置A間的距離為L,如圖丙所示,再次移動凸透鏡,設第二次成清晰像的位置為B(圖中未畫出),則前后兩次成清晰的像所在位置A、B之間的距離為 (用L0、L表示)。【答案】(1)②①③⑤⑥④(2)F(3)L0-2L【知識點】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探究實驗【解析】【分析】 (1)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增大,像距減小,像變??;相反,物距減小,像距增大,像變大;物距小于焦距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2)探究凸透鏡成像上下左右位置關系應該讓發光體本身上下左右是不同的,即上下和左右是不對稱的;(3)對比成像條件,結合燭焰和光屏之間距離不變,分析計算。【解答】 (1)凸透鏡成實像時,像是倒立的,物距減小,像距增大,像變大;當物距小于焦距時,凸透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此時物距減小,像距也減小,像變??;所以,蠟燭到凸透鏡距離由遠到近時,其成像情況的正確順序為②①③⑤⑥④;(2)為了更好地利用發光字母來探究凸透鏡成像時上下、左右的位置關系,應該讓發光體本身上下左右是不同的,即上下和左右是不對稱的,且上下左右顛倒后,應該與原來有明顯的區別,故只有“F”這兩個發光字母適合做光源;(3)在上述探究活動中,若已知蠟燭與光屏間的距離為L0,與凸透鏡第一次所在位置A間的距離為L,成倒立放大實像條件是f<u<2f,如圖2所示,則該透鏡焦距f<L;當凸透鏡移至B位置時,因為在光屏上出現清晰的像,根據光的可逆性原理,可以假設蠟燭在光屏位置時,像應成在原蠟燭位置,因此,光屏到透鏡位置B的距離應為L,故透鏡先后兩次所在位置A、B之間的距離s=L0-2L。27.(2025八下·鎮海區期中)用圖甲所示的電路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電源電壓15V 保持不變,滑動變阻器的規格是“50Ω 2A”,阻值為 10Ω、20Ω、30Ω、40Ω 的定值電阻各 1 個, 電流表量程0~0.6A、0~3A, 電壓表量程0~3V、0~15V。(1)根據圖甲將圖乙所示的實物圖連接完整,電壓表量程選擇應滿足能測量5組數據。(2)小科將 10Ω 的電阻接入電路中,閉合開關,多次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記錄對應的幾組電表示數。此過程小明實際探究的問題是 ,其中自變量是 。(3)要完成預定實驗探究任務,滑動變阻器除了保護電路外,另有一個重要作用是 。(4)如表為另一同學提交的實驗數據,林老師指出有的數據不符合實際,你認為不符合實際的是實驗次序 的數據,理由是 。實驗次序 R/Ω I/A1 10 0.602 20 0.303 30 0.204 40 0.15【答案】(1)(2)電流與電壓的關系;電壓(3)保持電阻兩端的電壓不變(4)4;要控制電阻兩端的電壓6V不變,所需分壓電阻超出了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知識點】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實驗【解析】【分析】 (1)由表中數據分析電流表和電壓表的量程選擇,電壓表和電阻并聯,電流表和電阻串聯;(2)探究電流與點的關系時,控制電阻不變,改變電壓值,分析電流和電壓的關系;(3)要探究電流和電阻的關系,要通過滑動變阻器調節電阻兩端的電壓,保證電阻兩端的電壓保持不變;(4)根據歐姆定律求出電阻兩端電壓,再根據串聯電路的分壓特點求出滑動變阻器兩端電壓,再根據歐姆定律求出滑動變阻器的阻值,做出解答。【解答】 (1)由表中數據可知,最大電流為0.6A,所以電流表選擇0.6A量程即可;根據歐姆定律可知,導體兩端電壓U=IR=0.3A×20Ω=6V,所以電壓表選擇15V量程;電壓表和電阻并聯,電流表和電阻串聯,實物圖連接如下:(2)小明將10Ω的電阻接入電路中,閉合開關,多次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記錄對應的幾組電表示數。此過程小明控制電阻不變,改變電壓值,探究的問題是電流與電壓的關系;(3)要探究電流和電阻的關系,要通過滑動變阻器調節電阻兩端的電壓,保持電阻兩端的電壓不變;(4)由表中數據可知,電阻兩端的電壓保持6V不變,那么第4次實驗中,滑動變阻器分擔的電壓為9V,根據歐姆定律可知,滑動變阻器的阻值,超出了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要控制電阻兩端的電壓6V不變,所需分壓電阻超出了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28.(2025八下·鎮海區期中)如圖所示,圖左側是小科和家長一起在平靜的湖邊觀賞十五的月亮所看到情景。圖右側 S 點代表月亮A點代表人的眼睛,利用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畫出從月亮射出的一束光,經水面反射后進入人眼的光路圖。【答案】【知識點】作光的反射光路圖【解析】【分析】 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知,反射光線好像是由像點發出的,由物與像關于鏡面對稱,作出像點后,連接S'A,與鏡面的交點為入射點,再完成光路。【解答】 平靜的湖面相當于平面鏡,作出點S關于湖面的對稱點S',即為月亮S在湖面中的像,連接S'A與鏡面交于O點,即為入射點(反射點),連接SO就得到入射光線,AO即為反射光線,如下圖所示:29.(2025八下·鎮海區期中)位于海面下幾十米深處的“南海一號”商船被打撈浮出海面,這是中國考古史上的又一突破,“南海一號”商船長約 30米,是目前發現的最大的宋代船只,如圖所示。很早以前,我國考古隊員就利用超聲波方向性好的特點制成了一種裝置安裝在船上,用它發出的超聲波對“南海一號”沉船進行了細致的探測。(1)已知超聲波在海水中的速度為1500m/s,如果探測裝置發出的信號后,從發出到遇到沉船,再到接受返回信號所花時間是0.02s,則沉船在海面下多深處 (2)該裝置能不能用來探測月球與地球之間的距離 為什么 。【答案】(1)解:從發出超聲波到接受到返回信號所花時間是0.02s=2×10-2s,則超聲波傳到海底的時間。超聲波在海水中的速度v=1500m/s,超聲波傳到海底的時間t=1×10-2s,沉船在海面下的深度為:s=vt=1500m/s×1×10-2s=15m。(2)不能,真空不能傳聲。【知識點】聲音傳播的條件;速度公式及其應用【解析】【分析】 (1)利用回聲計算海底深度:先找到超聲波從水面傳到海底的時間,再利用公式s=vt計算海底的深度。(2)聲波的傳播特點:真空不能傳聲。【解答】 (2)因為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而月球上沒有空氣,所以不能利用超聲波探測地球到月球的距離。30.(2025八下·鎮海區期中)如圖,電源電壓不變,電阻 開關 S 斷開時,電壓表示數為 9V,此時電流表的示數為開關閉合時的 ,求: 的咀值和電源電壓。【答案】解: 開關斷開時,電阻R1和R2串聯在電路中,電壓表測量R2兩端電壓,電流表測量串聯電路電流,開關閉合時,R1短路,電壓表測量電源電壓,電流表測量通過R2的電流,開關S斷開時,電壓表示數為9V,此時電流表的示數為開關閉合時的,根據歐姆定律可得:,即,解得:U=12V;串聯電路總電壓等于各部分電壓之和,當開關斷開時,根據串聯分壓原理可得,所以R2=3R1=3×6Ω=18Ω。答:R2的阻值為18Ω;電源電壓為12V。【知識點】串、并聯電路的電壓特點;歐姆定律及其應用【解析】【分析】 開關斷開時,電阻R1和R2串聯在電路中,電壓表測量R2兩端電壓,電流表測量串聯電路電流;開關閉合時,R1短路,電壓表測量電源電壓,電流表測量通過R2的電流,開關S斷開時,電壓表示數為9V,此時電流表的示數為開關閉合時的,根據歐姆定律列方程可得電源電壓;根據串聯電路電壓規律結合串聯分壓原理可得兩電阻之比,進一步計算R2的阻值。31.(2025八下·鎮海區期中)某大道改造提升工程已于 2024 年底完成,道路兩側都換上了新型的智能路燈。某款智能路燈工作原理如圖所示??刂齐娐分?為半導體硅制成的光敏電阻, 阻值隨光強k(國際單位坎德拉,符號:cd)變化的規律如表所示。光強k/ cd 5 10 20 40 80 電阻 R2/Ω 40 20 10 5 2.5 工作電路中開關: 的狀態由 兩端的電壓決定:光照足夠強時, 兩端的電壓很小,開關 處于斷開狀態,路燈L關閉;當光強降為20cd時, 兩端的電壓剛好升至2V,此時開關 閉合,電路接通,路燈 L正常工作。已知,控制電路和工作電路中電源電壓分別為6V和220V。請解決下列問題:(1)工作電路剛好接通時,請計算 接入電路的阻值。(2)保持工作電路剛好接通的. 阻值不變,當光強為40cd時,控制電路中的電流多大 (3)為了節約能源,使路燈在光強為10cd時點亮,該如何調節 的阻值 【答案】(1)解:當光強降為20cd時,R2兩端的電壓剛好升至2V時開關S2與c點接觸,電路接通,由表格數據可知,此時R2的阻值為10Ω,從圖中可知控制電路中R1、R2串聯,串聯電路各處電流相等,根據歐姆定律可得此時通過電路的電流:,串聯電路總電壓等于各部分電壓之和,則R1兩端電壓U1=U-U2=6V-2V=4V,則R1接入電路的阻值:。(2)解:保持R1接入電路的阻值不變,當光強為40cd時,由表格可知R2的阻值為5Ω,控制電路中的電流:。(3)解:當光強為10cd時,由表格可知R2的阻值為20Ω,根據歐姆定律可得此時通過電路的電流:,此時R1接入電路的阻值:,所以應將R1的阻值調為40Ω。【知識點】串、并聯電路的電壓特點;歐姆定律及其應用【解析】【分析】 (1)當光強降為20cd,R2兩端的電壓剛好升至2V時開關S2與c點接觸,電路接通,由表格數據可知此時R2的阻值,從圖中可知控制電路中R1、R2串聯,根據串聯電路電流特點結合歐姆定律計算此時通過電路的電流,根據串聯電路電壓計算R1兩端電壓,根據歐姆定律計算R1接入電路的阻值;(2)保持R1接入電路的阻值不變,當光強為40cd時,由表格可知R2的阻值,根據串聯電路電阻規律結合歐姆定律計算此時控制電路中的電流;(3)當光強為10cd時,由表格可知R2的阻值,根據歐姆定律計算此時通過電路的電流,進一步計算此時R1接入電路的阻值,據此判斷該如何調節R1的阻值。1 / 1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立人中學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八年級期中質量調研 科學試卷1.(2025八下·鎮海區期中)如圖所示,在實驗室里的小女孩手摸幾萬伏的高壓放電球,她神態自若、長發飛揚。關于這一場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幾萬伏電壓沒有超出人體的安全電壓B.她神態自若是因為小女孩有特異能力能承受幾萬伏的電壓C.她長發飛揚是因為同種電荷相互排斥D.她長發飛揚是因為異種電荷相互排斥2.(2025八下·鎮海區期中)將正在發聲的音叉緊靠懸線下的輕質小球(如圖),關于此實驗下列說法錯誤的( )A.小球的作用是將微小的振動放大,便于觀察B.此實驗為了探究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C.實驗中發現小球被多次彈開,說明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D.若將此實驗放到月球上做,只會觀察到小球被多次彈開而聽不到聲音3.(2025八下·鎮海區期中)隨著社會的發展,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地影響了我們的身心健康,我市為了改善市民的生活環境,創建宜居文明城市,采取了多項措施。下列措施中主要用于降低噪聲污染的是( )A.修建人工湖和濕地公園B.倡導市民低碳生活、綠色出行C.高樓大廈減少使用玻璃幕墻D.市區道路設置禁止汽車鳴笛標志4.(2025八下·鎮海區期中)如圖甲為調光臺燈,圖乙為一簡單調光臺燈的電路圖,將電路圖的 M、N兩點之間接入一個滑動變阻器,使得滑片P向右移動時,燈泡的亮度減小,則下列方法中正確的是( )A.A接M, B接N B.C接M, D接NC.A接M, D接N D.B接M, C接N5.(2025八下·鎮海區期中)在醫院中醫生用B 超檢查出病人體內含有結石以后,再用超聲波碎石儀發出超聲波將病人體內的結石擊碎以便于排出體外,關于這兩次聲音的利用例子說法正確的是( )A.兩次都是利用聲音能傳遞信息B.兩次都是利用聲音具有能量C.第一次是利用聲音能傳遞信息,第二次是利用聲音具有能量D.第一次是利用聲音具有能量,第二次是利用聲音能傳遞信息6.(2025八下·鎮海區期中)小華在教室擦玻璃窗時,無意中在玻璃窗上看到了教室里燈的像。如圖所示,當他水平向左緩緩推動玻璃窗時,玻璃窗中燈的像( )A.向左運動 B.變小 C.變大 D.保持靜止7.(2025八下·鎮海區期中)如圖甲、乙、丙、丁是不同聲音先后輸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顯示的波形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甲聲音的響度最小 B.乙、丙聲音音色和音調均相同C.乙、丙聲音的響度相同 D.丁聲音是一種噪聲8.(2025八下·鎮海區期中)如圖所示,一口井裝滿水,在井底正中央趴著一只青蛙;若青蛙的眼睛用P點表示,青蛙此時觀察井外事物范圍的光路圖如圖所示,其中正確的是( )A. B.C. D.9.(2025八下·鎮海區期中)科學研究發現,經常揉搓眼睛可能導致出現圓錐角膜(如圖),使像成在視網膜前面。在疾病早期,可通過佩戴相應的眼鏡進行矯正。則該類眼鏡的鏡片應是如圖中的( ?。?br/>A. B. C. D.10.(2025八下·鎮海區期中)如圖所示,人臉識別一體機通過攝像機鏡頭來捕捉人臉信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屏幕上所成的是縮小的虛像B.該攝像機鏡頭是一個凹透鏡C.若鏡頭的焦距為f,人臉到鏡頭的距離應大于2fD.若要使屏幕上顯示的人臉小一些,人應離鏡頭近些11.(2025八下·鎮海區期中)一柱形玻璃容器里盛有適量的水,靜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規則木板AB上,一束光線豎直向下照射在水面上,若在A端下方墊一個小正方體C,使木板傾斜適當的角度后,則( )A.反射光線將沿逆時針方向適當旋轉B.反射光線將沿順時針方向適當旋轉C.折射光線將沿順時針方向適當旋轉D.反射和折射光線的方向都不會旋轉12.(2025八下·鎮海區期中)如圖為耳的結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聽小骨上有聽覺感受器,可以傳遞聲波B.②耳蝸內有聽覺感受器,可接受刺激產生神經沖動C.③是聽神經,與口腔相連,使兒童易患中耳炎D.④鼓膜有聽覺感受器,可以感受聲波13.(2025八下·鎮海區期中)如圖中電路的滑動觸片P原來在中點,當移動P時,電流表讀數變化情況是( )A.無論滑動觸片P向上或向下移動,電流表讀數都減小B.無論滑動觸片P向上還是向下移動,電流表讀數都增大C.滑動觸片P向上移動時電流表讀數增大D.滑動觸片 P向下移動時電流表讀數增大14.(2025八下·鎮海區期中)如圖所示是一束光由空氣進入某透明物質時,在界面上發生的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AO可能是入射光線 B.OB 可能是折射光線C.OC 必定是反射光線 D.BO必定是入射光線15.(2025八下·鎮海區期中)如圖是小科利用實驗室常用儀器,設計測量未知電阻 R 阻值的四種電路,電源電壓恒定且未知, 是已知阻值的定值電阻,滑動變阻器 R 最大阻值未知,實驗中只能閉合或斷開開關及移動滑動變阻器滑片,其中能夠測量出R 阻值的電路( )A.只有①② B.只有③④ C.只有②③④ D.①②③16.(2025八下·鎮海區期中)在花樣游泳比賽中,運動員在水中也能聽到音樂,這是因為 能傳播聲音;智能手機有一個功能叫“智慧語音”,它可以通過識別聲音實現對手機解鎖,該系統主要是根據聲音的 (選填“音調”“音色”或“響度”)這一特征來工作的。17.(2025八下·鎮海區期中)小科同學測量電流時,連接好電路,閉合開關,發現電流表指針向左偏轉至圖甲所示位置,原因是電流表 ??!斷開開關,糾正錯誤后,再閉合開關,發現指針偏轉至圖乙所示位置,接下來的操作是:斷開開關, 繼續進行實驗。18.(2025八下·鎮海區期中)聲音的傳播速度和溫度有關,如圖是空氣中聲速隨溫度變化的圖像,根據圖像回答:(1)當溫度為15℃時,空氣中的聲速為 。(2)當飛機在飛行速度接近周圍的聲速會有很大的阻力。上世紀中期,人們就嘗試超音速試驗飛行。在飛機速度有限的條件下,在 環境試飛更容易成功。19.(2025八下·鎮海區期中)行車過程中為避免司機低頭觀察汽車儀表、忽略路況造成事故,廠商開發出如圖所示的一種抬頭顯示器:汽車儀表安裝在駕駛臺上,顯示面水平朝上,司機平視,借助透明擋風玻璃就可看到豎直的儀表顯示的像。行車數據在擋風玻璃上所成的像是由光的 (選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若抬頭顯示器水平放置在汽車中控臺上,通過擋風玻璃成垂直于水平面的像,則擋風玻璃與水平面夾角度數為 ?。荒绸{駛員發現在擋風玻璃上所成的像過高,不便觀察,這時需要將顯示器沿水平方向 (選填“遠離”或“靠近”)擋風玻璃;司機在擋風玻璃上看到的數字“6”,在顯示器屏幕上圖形是 。20.(2025八下·鎮海區期中)如圖是小科自制的簡易調光燈,閉合開關后,回形針向左移動的過程中燈泡亮度會 (選填“變亮”、“變暗”或“不變”)。但小明發現燈泡亮度變化不明顯,他應該調換更 (選填“粗”或“細”)的鉛筆芯來做實驗,接著加熱鉛筆芯,發現燈泡亮度逐漸變亮。這一現象說明,溫度越高,鉛筆芯的電阻越 。21.(2025八下·鎮海區期中)科學來源于生活,生活處處都是科學知識。(1)我們能從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發光的物體,是由于光射到物體上時,發生了 的緣故。(2)小科利用量角器和三角板制作一個影子時鐘(日晷儀)。如圖所示,這是利用了光的 原理。(3)同學們漫步在風光旖旎的霧江平湖畔,同時看到了水中的矯健雄鷹和歡快魚群,看到水中的雄鷹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水中的魚群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4)射水魚又稱高射炮魚,它有非常獨特的捕食本領,當搜索到停歇在水面附近樹枝、草葉上的獵物后,會選擇合適的角度,瞄準目標,從口中噴射出一股1m 多高的水柱,將小蟲擊落水中吃掉。根據你學過的光學知識,它在水下向小蟲噴水時,噴射方向應該____。A.對準看到的小蟲 B.對準看到小蟲的下方C.對準看到的小蟲上方 D.太神秘了,無法判斷22.(2025八下·鎮海區期中)如圖甲為某智能鏡子,其內部結構如圖乙所示。當人靠近鏡子,手按壓總開關的①結構,鏡子內部的③、④結構連通,形成通路,鏡子配置的攝像頭就會檢測用戶臉上的信息,并在鏡面的顯示屏上提供合適的護膚建議。(1)為防觸電,按壓開關中 結構應為絕緣體。(填寫結構序號)(2)人臉通過攝像頭成像于感光組件,其原理如圖乙,該像的特點為 (寫出兩點)(3)當用戶靠近鏡子時,開關 S1自動閉合,攝像頭工作。圖像識別系統被喚醒后 S2 自動閉合,智能模塊啟動,開始分析用戶臉上的信息。如圖丙所示電路設計符合該要求的是____。A. B.C. D.23.(2025八下·鎮海區期中)如圖甲所示為“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1)在豎立的玻璃板前點燃蠟燭A,可以看到蠟燭A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另取一支外形相同但不點燃的蠟燭 B,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跟蠟燭 A 的像完全重合,這種確定像與物大小關系的方法是 (選填“控制變量法”或“等效替代法”)。(2)在B蠟燭的位置上放置一塊光屏,光屏上 (選填“能”或“不能”)呈現蠟燭A的像。(3)若玻璃板是按圖乙所示的方式傾斜放置,那么蠟燭A的像會在圖中的 處(選填“A1”、“A2”或“A3”)。24.(2025八下·鎮海區期中)在探究串聯電路電壓的特點活動中,學習小組的同學采用三節干電池、電壓表(0-3伏、0-15 伏)、一個燈泡、滑動變阻器(2A20Ω)、開關、若干導線進行實驗。其實驗步驟如下:實驗次數 UAB (V) UBC (V) UAC (V) 數據處理1 1.2 2.8 4.1 1.2+2.8=4.02 1.9 4.2 待處理3 0 4.0 4.0 0+4.0=4.04 2.8 7.0 4.2 2.8+4.2=7.0結論:串聯電路兩端電壓等于各部分電路兩端電壓之和①連接如圖甲所示電路,斷開開關,并將滑片滑至阻值最大處。②用電壓表分別測出 AB、BC、AC 間電壓,并將測得的數據,記錄在草稿紙上,如表。③移動滑動變阻器滑片,重復步驟②,共獲得4次實驗數據。④數據分析,得出結論。回答以下問題:(1)測電壓時,先測出 AB間電壓后,保持電壓表的 B 連接點不動,只斷開 A 連接點,并改接到 C連接點上,測量BC兩端電壓,他能否測出BC兩端電壓,并說明理由 .。(2)第2次實驗時,測出AB間電壓如圖乙所示,該讀數為 伏。(3)小組同學認為第3次實驗存在電路故障,該故障原因可能是 。(4)小組同學發現第4次實驗有一個數據有問題且數據處理也有誤,請找出該錯誤數據并說明產生該錯誤數據的原因 。25.(2025八下·鎮海區期中)在學習吉他演奏的過程中,小科發現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是受各種因素影響的,他決定對此進行研究,經過和同學們討論,提山以下猜刪:猜想1: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弦的橫截面積有關。猜想2: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弦的長短布關。猜想3: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弦的材料有關。為了驗證上述猜想是否正確,他找到了下表所列的 9 種規格的琴弦,因為音調的高低取決于聲源振動的頻率,于是借來了一個能夠測量振動頻率的儀器進行實驗。編號 材料 長度(cm) 橫截面積(mm2) 編號 材料 長度(cm) 橫截面積(mm2)A 銅 60 0.76 F 銅 80 1.02B 銅 60 0.89 G 鐵 C 銅 60 1.02 H 纖維 100 1.02D 銅 80 0.76 1 尼龍 100 1.02E 銅 100 0.76 (1)為了驗證猜想 1,應選用編號為 的三根琴弦進行實驗;為了驗證猜想 2.應選用編號為 的三根琴弦進行實驗。(2)表中有的材料規格還沒有填全,為了驗證猜想 3,必須知道該內容。則表中編號 G 處所缺的數據應為 , 。(3)隨著實驗舒進行,小明又覺得琴弦音調的高低與琴弦的松緊程度有關,為了驗證這一猜想,必須進行的操作是: 。26.(2025八下·鎮海區期中)小科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不斷地進行深入思考,通過實驗重構自己的認知。以下是小科實際的操作和思考:(1)小科在實驗過程中不斷移動燭焰位置,觀察到如圖甲中①至⑥的六種燭焰清晰的像,請按蠟燭到凸透鏡距離由遠到近所得到的6個像進行排序,正確順序為 。(2)小科還想利用發光字母來探究凸透鏡成像時上下、左右的位置關系,用如圖乙中的4個字母進行實驗,發現適合做光源的字母是 。(3)小科還發現,若固定蠟燭與光屏間的距離為 L0不變,只移動凸透鏡。設蠟燭與凸透鏡第一次成滑聽像所在位置A間的距離為L,如圖丙所示,再次移動凸透鏡,設第二次成清晰像的位置為B(圖中未畫出),則前后兩次成清晰的像所在位置A、B之間的距離為 (用L0、L表示)。27.(2025八下·鎮海區期中)用圖甲所示的電路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電源電壓15V 保持不變,滑動變阻器的規格是“50Ω 2A”,阻值為 10Ω、20Ω、30Ω、40Ω 的定值電阻各 1 個, 電流表量程0~0.6A、0~3A, 電壓表量程0~3V、0~15V。(1)根據圖甲將圖乙所示的實物圖連接完整,電壓表量程選擇應滿足能測量5組數據。(2)小科將 10Ω 的電阻接入電路中,閉合開關,多次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記錄對應的幾組電表示數。此過程小明實際探究的問題是 ,其中自變量是 。(3)要完成預定實驗探究任務,滑動變阻器除了保護電路外,另有一個重要作用是 。(4)如表為另一同學提交的實驗數據,林老師指出有的數據不符合實際,你認為不符合實際的是實驗次序 的數據,理由是 。實驗次序 R/Ω I/A1 10 0.602 20 0.303 30 0.204 40 0.1528.(2025八下·鎮海區期中)如圖所示,圖左側是小科和家長一起在平靜的湖邊觀賞十五的月亮所看到情景。圖右側 S 點代表月亮A點代表人的眼睛,利用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畫出從月亮射出的一束光,經水面反射后進入人眼的光路圖。29.(2025八下·鎮海區期中)位于海面下幾十米深處的“南海一號”商船被打撈浮出海面,這是中國考古史上的又一突破,“南海一號”商船長約 30米,是目前發現的最大的宋代船只,如圖所示。很早以前,我國考古隊員就利用超聲波方向性好的特點制成了一種裝置安裝在船上,用它發出的超聲波對“南海一號”沉船進行了細致的探測。(1)已知超聲波在海水中的速度為1500m/s,如果探測裝置發出的信號后,從發出到遇到沉船,再到接受返回信號所花時間是0.02s,則沉船在海面下多深處 (2)該裝置能不能用來探測月球與地球之間的距離 為什么 。30.(2025八下·鎮海區期中)如圖,電源電壓不變,電阻 開關 S 斷開時,電壓表示數為 9V,此時電流表的示數為開關閉合時的 ,求: 的咀值和電源電壓。31.(2025八下·鎮海區期中)某大道改造提升工程已于 2024 年底完成,道路兩側都換上了新型的智能路燈。某款智能路燈工作原理如圖所示??刂齐娐分?為半導體硅制成的光敏電阻, 阻值隨光強k(國際單位坎德拉,符號:cd)變化的規律如表所示。光強k/ cd 5 10 20 40 80 電阻 R2/Ω 40 20 10 5 2.5 工作電路中開關: 的狀態由 兩端的電壓決定:光照足夠強時, 兩端的電壓很小,開關 處于斷開狀態,路燈L關閉;當光強降為20cd時, 兩端的電壓剛好升至2V,此時開關 閉合,電路接通,路燈 L正常工作。已知,控制電路和工作電路中電源電壓分別為6V和220V。請解決下列問題:(1)工作電路剛好接通時,請計算 接入電路的阻值。(2)保持工作電路剛好接通的. 阻值不變,當光強為40cd時,控制電路中的電流多大 (3)為了節約能源,使路燈在光強為10cd時點亮,該如何調節 的阻值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律;電壓【解析】【分析】(1)對人體的安全電壓不高于36V;(2)人體觸電并不是指接觸帶電體,而是指有電流經過人體;(3)(4)根據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規律判斷。【解答】A.人體的安全電壓是不超過36 V,幾萬伏遠遠超過了人體的安全電壓,故A錯誤;B.小女孩之所以沒有觸電并不是因為身體是絕緣體,而是因為雙腳站在了絕緣體上,沒有電流從人體通過,故B錯誤;CD.她的長發飛揚,是因為同種電荷相互排斥,故C正確,而D錯誤。故選C。2.【答案】B【知識點】聲音產生的條件【解析】【分析】A.根據乒乓球的振動幅度較大分析;BC.根據聲音產生的知識判斷;D.根據聲音傳播需要介質判斷。【解答】A.發生的音叉振幅很小,用眼睛看不到,而小球的振幅較大,因此小球的作用是將微小的振動放大,便于觀察,故A正確不合題意;B.此實驗為借助乒乓球的振動反映音叉的振動,即探究聲音由物體振動產生,故B錯誤符合題意;C.發現小球被多次彈開,說明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故C正確不合題意;D.月球上沒有空氣,由于真空不能傳聲,故聽不到聲音,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B。3.【答案】D【知識點】噪聲的危害和防止噪聲的途徑【解析】【分析】 減弱噪聲的途徑有三條:即在聲源處減弱,在人耳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結合選項中的描述可逐一做出判斷。【解答】 A.修建人工湖和濕地公園是利用水的比熱容大的特點來調節氣溫,不是為了降低噪聲,故A不合題意;B.倡導市民低碳生活、綠色出行是為了節約能源,保護環境,不是為了降低噪聲,故B不合題意;C.高樓大廈減少使用玻璃幕墻是為了減少鏡面反射所形成的“光污染”,不是為了降低噪聲,故C不合題意;D.市區道路設置禁止汽車鳴笛標志是為了在聲源處防止噪聲的產生,故D符合題意。故選D。4.【答案】D【知識點】滑動變阻器的原理及其使用【解析】【分析】 滑動變阻器有四個接線柱,選擇一上一下接線柱接入電路,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部分取決于接入的下面接線柱。根據向左移動滑片時,連入電路的電阻絲的長度的變化確定電路電流的變化即可。【解答】 滑片P向右移動時,燈泡的亮度減小,即此時通過小燈泡的電流變小,說明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電阻變大,所以應該是變阻器滑片左邊的電阻絲接入電路,故必須選擇C接線柱,再選擇A或B接線柱即可,故D正確。故選D。5.【答案】C【知識點】超聲波與次聲波【解析】【分析】聲音傳遞信息,也可以傳遞能量,據此分析判斷。【解答】 醫生用B超檢查出病人體內含有結石利用的是聲音能傳遞信息;用超聲波碎石儀發出超聲波將病人體內的結石擊碎以便于排出體外,利用的是聲音能傳遞能量。故ABD錯誤,C正確。故選C。6.【答案】D【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解析】【分析】 平面鏡成像特點:物體在平面鏡中成虛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連線與鏡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解答】 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物與像大小相等,所以像的大小不變,由于燈在平面鏡中成像時,像與燈相對平面鏡對稱,水平向左緩緩推動玻璃窗,看到的像是靜止的,故D正確,ABC錯誤。故選D。7.【答案】B【知識點】響度、音調與聲源振動的關系【解析】【分析】 音調跟物體的振動頻率有關,振動頻率越大,音調越高。響度跟物體的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音色跟發聲體的材料、結構有關。相同時間內,振動的次數越多,頻率越大;偏離原位置越遠,振幅越大。【解答】 A.由圖可知,甲振動時偏離中間位置的幅度最小,說明振幅最小,所以甲聲音的響度最小,故A正確不合題意;B.由圖可知,相同時間內乙、丙振動的次數不同,即頻率不相同,所以音調不相同;二者的波形相同,則音色相同,故B錯誤符合題意;C.乙和丙振動時偏離中間位置的幅度相同,說明振幅相同,則二者的響度相同,故C正確不合題意;D.甲、乙、丙的振動有規律,丁的振動無規律,因此甲、乙、丙聲音為樂音,丁聲音為噪聲,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B。8.【答案】D【知識點】作光的折射光路圖【解析】【分析】因為光是沿直線傳播,天空中的物體反射到井中的光線較少;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時 , 發生折射 , 折射角變小 , 可以有更多的光線射入青蛙眼中。【解答】當井里灌滿水后 , 天外物體反射的光線會發生折射現象 , 折射光線靠近法線,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 青蛙的視野范圍更大。A、圖中光線沒有發生偏折現象,A不合題意;B、圖中光線是由青蛙的眼睛發出的 , 而不是天外物體反射出來的,光的傳播方向錯誤,B不合題意;C、圖中光發生折射時 , 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在法線的同側 , 不符合光的折射規律 , C不合題意;D、圖中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時 , 發生折射 ,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 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9.【答案】C【知識點】近視眼的成因與矯正辦法【解析】【分析】 眼球的前后徑過長或晶狀體的曲度過大,所形成的物像落在視網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遠處的物體,造成近視。【解答】 經常揉搓眼睛可能導致出現圓錐角膜,所形成的物像落在視網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遠處的物體,造成近視,近視眼可以配戴凹透鏡加以矯正,如圖:故選C。10.【答案】C【知識點】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探究實驗【解析】【分析】根據凸透鏡成像的特點分析判斷。【解答】攝像頭相當于照相機,因此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在屏幕上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故A、B錯誤;根據凸透鏡成像的特點可知,當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時,人臉到鏡頭的距離應該大于2f,故C正確;根據“物遠像近小”的規律可知,若要使屏幕上的人臉更小一些,應該增大物距,即人離鏡頭更遠些,故D錯誤。故選C。11.【答案】D【知識點】光的反射定律【解析】【分析】 光的反射定律的內容: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與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當光線從一種透明介質垂直射入另一種透明介質時,傳播方向不變。【解答】 在A端下方墊一個正方體C,使木板傾斜一個小的角度,但水面總是水平的,所以入射光線與水面垂直,故反射光線和折射光線的方向都不變,故D正確。故選D。12.【答案】B【知識點】耳的結構與聽覺的形成【解析】【分析】耳的結構包括外耳、中耳和內耳。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聽小骨;內耳包括半規管、前庭和耳蝸。圖中①是聽小骨,②是耳蝸,③是聽神經,④是鼓膜。【解答】 A.①聽小骨主要是將鼓膜產生的振動傳導到內耳,故A錯誤;B.②耳蝸內有聽覺感受器,可接受刺激產生神經沖動,故B正確;C.③是聽神經,傳導神經沖動,咽鼓管與口腔相連,使兒童易患中耳炎,故C錯誤;D.鼓膜的作用是當聲波傳送來時產生振動,故D錯誤。故選B。13.【答案】B【知識點】電阻和電阻的串聯、并聯;歐姆定律及其應用【解析】【分析】 由電路圖可知,滑動變阻器的上邊電阻與下邊電阻并聯,安培表測干路電流;根據并聯電路電阻特點判斷電路總電阻的變化,根據歐姆定律即可判斷安培表示數的變化。【解答】 因為并聯電路電阻越并越小、小于任何一個分電阻,所以無論滑動觸片P向上還是向下移動時,并聯部分的總電阻都會變?。?br/>由可得,干路電流變大,即安培表讀數都增大。故選B。14.【答案】B【知識點】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規律【解析】【分析】 光的反射定律的內容: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折射定律的內容:入射光線、法線、折射光線在同一平面內,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兩側,當光線從空氣射入其它透明介質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當光線從其它介質斜射入空氣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解答】 (1)假設AO是入射光線,若OB為反射光線,OC為折射光線,折射光線與法線重合,不可能;若OC為反射光線,OB為折射光線,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在法線同側,不可能;(2)假設BO是入射光線,若OA為反射光線,OC為折射光線,折射光線與法線重合,不可能;若OC為反射光線,OA為折射光線,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在法線同側,不可能;(3)假設CO是入射光線,若OB為反射光線,OA為折射光線,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可能;若OA為反射光線,OB為折射光線,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可能;可見,CO一定是入射光線,OA、OB可能是反射光線也可能是折射光線。故ACD錯、B正確。故選:B。15.【答案】C【知識點】伏安法測電阻的探究實驗【解析】【分析】 要測量電阻阻值,需要測出電阻兩端電壓與通過電阻的電流,然后應用歐姆定律求出電阻阻值;分析圖示電路圖,應用串并聯電路特點與歐姆定律分析答題。【解答】 ①由電路圖可知,S接1或2時,通過電壓表的電流的方向會發生變化,電壓表的指針會反向偏轉,無法讀取電壓表的示數,故①不可行;②根據圖可知,閉合S1、S2,電路為Rx的簡單電路,電壓表測量電源的電壓U;只閉合開關S1,兩只電阻串聯,電壓表測量Rx兩端電壓為Ux;根據串聯電路的電壓關系可知,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為:U0=U-Ux;此時電路中的電流為:,根據串聯電路的電流關系可知,通過Rx的電流為,則根據Rx兩端的電壓和電流可以求出Rx阻值,故②可行;③閉合S1、S2時,電路是只有Rx的基本電路,電流表測量通過Rx的電流Ix;閉合S1、斷開S2,兩電阻串聯,電流表測電路中電流I;根據電源電壓不變列式I(R0+Rx)=IxRx可求出Rx的阻值,故③可行;④閉合S1,S接2時,R0和R串聯接入電路中,把R的阻值調到0,根據電流表的示數和定值電阻的阻值可以求出電源電壓U;閉合S1,S接1時,Rx和R串聯接入電路中,把R的阻值調到0,讀出電流表的示數,根據電流表示數和電源電壓,利用可以求出Rx的阻值,故④可行。故選C。16.【答案】液體;音色【知識點】聲音傳播的條件;響度、音調與聲源振動的關系17.【答案】電流表正負接線柱接反;換接0~0.6A的量程【知識點】電流的測量及電流表的使用【解析】【分析】 量電流時,電流要從電流表正接線柱流入,從負接線柱流出,否則電流表指針會反向偏轉;用電流表測量電流時,電流表要選用合適的量程,否則,指針偏轉角度過大或過小。【解答】 連接好電路,閉合開關,發現電流表指針向左偏轉至圖甲所示位置,說明電流表正負接線柱接反;斷開開關,糾正錯誤后,再閉合開關,發現指針偏至圖乙所示位置,指針偏轉角度太小,說明所選的量程太大,接下來的操作是:斷開開關,換接0~0.6A的量程,繼續進行實驗。18.【答案】(1)339m/s(2)低溫【知識點】聲音傳播的條件【解析】【分析】(1)根據圖像確定聲速隨溫度的變化規律,據此推算15℃時的聲速;(2)根據“ 當飛機在飛行速度接近周圍的聲速會有很大的阻力 ”分析解答。【解答】 (1)根據圖象可知:聲音的傳播速度與溫度成正比;當溫度從10℃升高到20℃時,聲速增大:342m/s-336m/s=6m/s;那么溫度為15℃時的聲速為:336m/s+=339m/s。(2)當飛機在飛行速度接近周圍的聲速會有很大的阻力,則飛機速度與聲速相差越大,則阻力越小,越有利于起飛。在低溫環境下聲速較小,試飛更容易成功。19.【答案】反射;45°;靠近;【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解析】【分析】 平面鏡成正立等大的虛像,是光的反射現象;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可知,像和物關于鏡面對稱;像和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物體在平面鏡中成像大小跟物體大小有關,跟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沒有關系;平面鏡成像時,成像物體越亮,環境越暗,物體成像越清晰。【解答】 (1)擋風玻璃相當于平面鏡,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和原理可知,行車數據在擋風玻璃上所成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成虛像;(2)車輛HUD顯示器水平放置在中控臺上,通過擋風玻璃成垂直于水平面的像,由于像和物關于鏡面對稱,則擋風玻璃與水平面夾角為45度;(3)因為像到平面鏡的距離隨著物體到鏡面的距離減小而減小,當發現擋風玻璃所成的像過高,不便于觀察,這時就需要將顯示器沿水平方向靠近擋風玻璃;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像和物關于鏡面對稱,司機在擋風玻璃上看到的數字6與其在顯示器屏幕上的數字是對稱的,為。20.【答案】變亮;細;小【知識點】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歐姆定律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是材料、長度和橫截面積;燈泡的亮度取決于燈泡的實際功率,通過燈泡的電流越大,功率越大;根據夾子移動的方向判定電阻的變化,根據歐姆定律判定電流的變化,從而判定出燈泡亮度的變化;(2)導體的電阻與導體的溫度有關,金屬導體的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而非金屬導體的電阻隨溫度升高而減小,據以上分析解答。【解答】 (1)閉合開關,回形針向左移動的過程中,鉛筆芯接入電路中的長度變短,電阻減小,根據歐姆定律可知,電流變大,燈泡變亮;(2)小明發現回形針在移動的過程中燈泡亮度變化不明顯,說明電流的變化比較小,根可知,即鉛筆芯電阻變化較小,故應選用電阻較大的鉛筆芯,即換用更細的鉛筆芯;加熱鉛筆芯,會發現燈泡逐漸亮起來(即電流增大,鉛筆芯的電阻減?。?,這一現象說明鉛筆芯的電阻隨溫度升高而減小。21.【答案】(1)漫反射(2)直線傳播(3)反射;折射(4)B【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鏡面反射與漫反射;光的折射現象及應用【解析】【分析】 (1)漫反射時反射光線射向各個方向,所以我們能從各個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發光的物體。(2)影子的形成原因,由于光沿直線傳播,當光遇到不透光障礙物后,被障礙物擋住,于是在障礙物后就形成影子;日晷就是利用影子的方向、長短粗略判斷時刻的計時儀器。(3)平面鏡成的像是與物體等大的虛像,知道平面鏡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我們看到水中的物體,其實看到的是物體的虛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4)根據光的折射規律分析水中的出射水魚看到小蟲的像比小蟲實際位置偏高,解答即可。【解答】 (1)我們能從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發光的物體,是因為光在物體表面上發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線射向各個方向的緣故。(2)由題可知日晷儀是利用三角板影子長短和位置來粗略計時的一種儀器,由于光的直線傳播而形成影子。(3)水中的“雄鷹”是在水中形成的像,即平面鏡成像,故看到水中的“雄鷹”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與物體等大的虛像;因為魚是在水中的實際物體,是由于光線從水中通過空氣折射進入了人的眼睛,我們看到水中的魚,看到的是魚的虛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4)射水魚在水中看到水面上方留的昆蟲等獵物,是因為水面上方的昆蟲等獵物“發出”的光射向水面,發生折射,再進入射水魚的眼睛中,因此光的傳播路線是由空氣斜射入水中。根據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光從空氣中斜射入水中時,折射光線向法線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魚看到是變高的蟲子的像,故它在水下向小蟲噴水時,噴射方向應該是看到的小蟲的下方。22.【答案】(1)①②(2)倒立、縮小的實像(3)B【知識點】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探究實驗;串、并聯電路的設計;導體和絕緣體【解析】【分析】 (1)不容易導電的物體是絕緣體;(2)人臉通過攝像頭在光屏上呈現,利用的是照相機原理,成倒立縮小的實像;(3)根據題意分析兩個開關的連接方式、燈泡與智能模塊的連接方式。【解答】 (1)手按壓總開關的①②結構,為絕緣體;(2)人臉通過攝像頭可成像在感光組件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縮小的實像;(3)根據題意可知,當用戶靠近鏡子時,傳感器開關S1閉合,圖像識別系統被喚醒后S2閉合,智能模塊啟動,這說明智能模塊與燈泡互不影響,是并聯的,且開關S1在干路中控制整個電路,S2控制智能模塊。故選B。23.【答案】(1)等效替代法(2)不能(3)A2【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解析】【分析】 (1)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證某種效果(特性和關系)相同的前提下,將實際的、陌生的、復雜的物理問題和物理過程用等效的、簡單的、易于研究的物理問題和物理過程代替來研究和處理的方法。(2)實像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可以成在光屏上;虛像不是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不能成在光屏上;(3)根據平面鏡成像的對稱性分析判斷。【解答】 (1)把蠟燭A點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在玻璃板前面觀察蠟燭A經玻璃板反射所成的像,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點燃的蠟燭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看上去跟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這種確定像與物大小關系的實驗方法是等效替代法;(2)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虛像是不能成在光屏上的,故移去蠟燭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這時,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蠟燭的像;(3)實驗過程中如果玻璃板沒有垂直架在紙上,而是按圖乙所示的方式傾斜放置,物與像關于鏡面對稱,蠟燭A的像應是圖中的A2。24.【答案】(1)電壓表正負接線柱反接了(2)2.4(3)燈泡短路(4)電壓表使用的是小量程,讀數看成了大量程。【知識點】串、并聯電路的電壓特點【解析】【分析】 (1)電壓表的使用時要求電流從正接線柱流進,負接線柱流出,由此分析改接后是否合理;(2)根據電壓表的量程和分度值讀數;(3)電路故障包括斷路和短路,根據AB間電壓為0分析解答;(4)根據串聯電壓規律結合電壓表的量程分析解答。【解答】 (1)圖中電壓表測L1兩端電壓,電流電壓表A流入,B流出,若保持電壓表的B接點不動,只斷開A接點,并改接到C接點上,這樣流入方向與前面相反,即正負接線柱反接了,所以這樣不能測L2兩端電壓;(2)電壓表的量程是0-3V,分度值為0.1V,示數為2.4V;(3)AB電壓為0,BC電壓等于電源電壓,故可能是燈泡短路;(4)表格中總電壓AC比BC電壓小,說明BC讀數錯誤,7.0V應該是4.2V-2.8V=1.4V,數據擴大了5倍,因而原因是使用的是小量程,讀數看成了大量程。25.【答案】(1)A、B、C;A、D、E(2)100;1.02(3)取任意編號的一種琴弦,調整其松緊程度,用相同力撥動琴弦,比較發出的音調高低。【知識點】響度、音調與聲源振動的關系【解析】【分析】 猜想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弦的橫截面積、琴弦的長短、琴弦的材料有關,實驗探究時應采用控制變量法。(1)探究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與琴弦的長短的關系時,控制橫截面積和材料不變。探究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與琴弦的橫截面積的關系時,控制琴弦的長度和材料不變。(2)探究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與琴弦的材料的關系時,控制橫截面積和長度不變。(3)探究琴弦音調的高低與琴弦的松緊程度的關系時,控制琴弦的橫截面積、琴弦的長短、琴弦的材料不變。【解答】 (1)探究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與琴弦的橫截面積關系時,應該控制琴弦的材料和長度相同,改變橫截面積,可選擇A、B、C進行研究。探究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與琴弦的長度關系時,應該控制琴弦的材料和橫截面積相同,改變長度,即選擇A、D、E;(2)如果驗證猜想三: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弦的材料有關,應控制長度和橫截面積相同,故應選G、H、I進行探究,則表格中長度為100,橫截面積為1.02;(3)探究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與琴弦的松緊程度的關系時,控制長短、橫截面積和材料不變,為了驗證這一猜想,必須進行的操作:取任意編號的一種琴弦,調整其松緊程度,用相同力撥動琴弦,比較發出的音調高低。26.【答案】(1)②①③⑤⑥④(2)F(3)L0-2L【知識點】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探究實驗【解析】【分析】 (1)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增大,像距減小,像變??;相反,物距減小,像距增大,像變大;物距小于焦距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2)探究凸透鏡成像上下左右位置關系應該讓發光體本身上下左右是不同的,即上下和左右是不對稱的;(3)對比成像條件,結合燭焰和光屏之間距離不變,分析計算。【解答】 (1)凸透鏡成實像時,像是倒立的,物距減小,像距增大,像變大;當物距小于焦距時,凸透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此時物距減小,像距也減小,像變??;所以,蠟燭到凸透鏡距離由遠到近時,其成像情況的正確順序為②①③⑤⑥④;(2)為了更好地利用發光字母來探究凸透鏡成像時上下、左右的位置關系,應該讓發光體本身上下左右是不同的,即上下和左右是不對稱的,且上下左右顛倒后,應該與原來有明顯的區別,故只有“F”這兩個發光字母適合做光源;(3)在上述探究活動中,若已知蠟燭與光屏間的距離為L0,與凸透鏡第一次所在位置A間的距離為L,成倒立放大實像條件是f<u<2f,如圖2所示,則該透鏡焦距f<L;當凸透鏡移至B位置時,因為在光屏上出現清晰的像,根據光的可逆性原理,可以假設蠟燭在光屏位置時,像應成在原蠟燭位置,因此,光屏到透鏡位置B的距離應為L,故透鏡先后兩次所在位置A、B之間的距離s=L0-2L。27.【答案】(1)(2)電流與電壓的關系;電壓(3)保持電阻兩端的電壓不變(4)4;要控制電阻兩端的電壓6V不變,所需分壓電阻超出了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知識點】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實驗【解析】【分析】 (1)由表中數據分析電流表和電壓表的量程選擇,電壓表和電阻并聯,電流表和電阻串聯;(2)探究電流與點的關系時,控制電阻不變,改變電壓值,分析電流和電壓的關系;(3)要探究電流和電阻的關系,要通過滑動變阻器調節電阻兩端的電壓,保證電阻兩端的電壓保持不變;(4)根據歐姆定律求出電阻兩端電壓,再根據串聯電路的分壓特點求出滑動變阻器兩端電壓,再根據歐姆定律求出滑動變阻器的阻值,做出解答。【解答】 (1)由表中數據可知,最大電流為0.6A,所以電流表選擇0.6A量程即可;根據歐姆定律可知,導體兩端電壓U=IR=0.3A×20Ω=6V,所以電壓表選擇15V量程;電壓表和電阻并聯,電流表和電阻串聯,實物圖連接如下:(2)小明將10Ω的電阻接入電路中,閉合開關,多次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記錄對應的幾組電表示數。此過程小明控制電阻不變,改變電壓值,探究的問題是電流與電壓的關系;(3)要探究電流和電阻的關系,要通過滑動變阻器調節電阻兩端的電壓,保持電阻兩端的電壓不變;(4)由表中數據可知,電阻兩端的電壓保持6V不變,那么第4次實驗中,滑動變阻器分擔的電壓為9V,根據歐姆定律可知,滑動變阻器的阻值,超出了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要控制電阻兩端的電壓6V不變,所需分壓電阻超出了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28.【答案】【知識點】作光的反射光路圖【解析】【分析】 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知,反射光線好像是由像點發出的,由物與像關于鏡面對稱,作出像點后,連接S'A,與鏡面的交點為入射點,再完成光路。【解答】 平靜的湖面相當于平面鏡,作出點S關于湖面的對稱點S',即為月亮S在湖面中的像,連接S'A與鏡面交于O點,即為入射點(反射點),連接SO就得到入射光線,AO即為反射光線,如下圖所示:29.【答案】(1)解:從發出超聲波到接受到返回信號所花時間是0.02s=2×10-2s,則超聲波傳到海底的時間。超聲波在海水中的速度v=1500m/s,超聲波傳到海底的時間t=1×10-2s,沉船在海面下的深度為:s=vt=1500m/s×1×10-2s=15m。(2)不能,真空不能傳聲。【知識點】聲音傳播的條件;速度公式及其應用【解析】【分析】 (1)利用回聲計算海底深度:先找到超聲波從水面傳到海底的時間,再利用公式s=vt計算海底的深度。(2)聲波的傳播特點:真空不能傳聲。【解答】 (2)因為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而月球上沒有空氣,所以不能利用超聲波探測地球到月球的距離。30.【答案】解: 開關斷開時,電阻R1和R2串聯在電路中,電壓表測量R2兩端電壓,電流表測量串聯電路電流,開關閉合時,R1短路,電壓表測量電源電壓,電流表測量通過R2的電流,開關S斷開時,電壓表示數為9V,此時電流表的示數為開關閉合時的,根據歐姆定律可得:,即,解得:U=12V;串聯電路總電壓等于各部分電壓之和,當開關斷開時,根據串聯分壓原理可得,所以R2=3R1=3×6Ω=18Ω。答:R2的阻值為18Ω;電源電壓為12V。【知識點】串、并聯電路的電壓特點;歐姆定律及其應用【解析】【分析】 開關斷開時,電阻R1和R2串聯在電路中,電壓表測量R2兩端電壓,電流表測量串聯電路電流;開關閉合時,R1短路,電壓表測量電源電壓,電流表測量通過R2的電流,開關S斷開時,電壓表示數為9V,此時電流表的示數為開關閉合時的,根據歐姆定律列方程可得電源電壓;根據串聯電路電壓規律結合串聯分壓原理可得兩電阻之比,進一步計算R2的阻值。31.【答案】(1)解:當光強降為20cd時,R2兩端的電壓剛好升至2V時開關S2與c點接觸,電路接通,由表格數據可知,此時R2的阻值為10Ω,從圖中可知控制電路中R1、R2串聯,串聯電路各處電流相等,根據歐姆定律可得此時通過電路的電流:,串聯電路總電壓等于各部分電壓之和,則R1兩端電壓U1=U-U2=6V-2V=4V,則R1接入電路的阻值:。(2)解:保持R1接入電路的阻值不變,當光強為40cd時,由表格可知R2的阻值為5Ω,控制電路中的電流:。(3)解:當光強為10cd時,由表格可知R2的阻值為20Ω,根據歐姆定律可得此時通過電路的電流:,此時R1接入電路的阻值:,所以應將R1的阻值調為40Ω。【知識點】串、并聯電路的電壓特點;歐姆定律及其應用【解析】【分析】 (1)當光強降為20cd,R2兩端的電壓剛好升至2V時開關S2與c點接觸,電路接通,由表格數據可知此時R2的阻值,從圖中可知控制電路中R1、R2串聯,根據串聯電路電流特點結合歐姆定律計算此時通過電路的電流,根據串聯電路電壓計算R1兩端電壓,根據歐姆定律計算R1接入電路的阻值;(2)保持R1接入電路的阻值不變,當光強為40cd時,由表格可知R2的阻值,根據串聯電路電阻規律結合歐姆定律計算此時控制電路中的電流;(3)當光強為10cd時,由表格可知R2的阻值,根據歐姆定律計算此時通過電路的電流,進一步計算此時R1接入電路的阻值,據此判斷該如何調節R1的阻值。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立人中學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八年級期中質量調研 科學試卷(學生版).docx 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立人中學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八年級期中質量調研 科學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