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綜合應用題典型題型 押題練2025年中考化學三輪復習備考一、綜合應用題1.化學是造福于人類的科學,請利用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I.化學與生活(1)石墨烯是一種新型納米材料,具有優異的導電性和強度。①石墨烯是從石墨中剝離出的單層碳原子結構,它屬于 (填序號)。A.單質 B.化合物 C.混合物②石墨烯可用于制造柔性顯示屏,主要利用其 (填“導電性”或“延展性”)。③石墨烯的化學性質與石墨相似,在氧氣中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 。(2)均衡飲食是健康生活的基礎。某同學的午餐為米飯、紅燒魚和青菜和橙子。①米飯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屬于糖類,曾被稱為“碳水化合物”,淀粉含有 元素,實驗室可用 檢驗淀粉。②魚肉富含優質蛋白質,蛋白質在人體內轉化為能被吸收的小分子化合物,這類化合物稱為 。下列有關蛋白質的說法正確的是 (填序號)。A.蛋白質是構成細胞的基本物質 B.蛋白質灼燒時有燒焦羽毛的氣味C.蛋白質屬于有機高分子化合物③青菜和橙子中富含維生素,維生素C是一種水溶性維生素,高溫易被破壞,在酸性環境下較穩定。下列關于維生素C的說法錯誤的是 (填序號)。A.維生素C中碳氧元素的質量比為B.為了保持健康,建議大量補充維生素CC.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最好先切后洗D.缺乏維生素C,會引起壞血病(3)合理用藥是健康生活的重要保障。①阿司匹林是一種常見的解熱鎮痛藥,其相對分子質量為 。②阿司匹林化學名乙酰水楊酸,有弱酸性,服用阿司匹林時若與碳酸氫鈉同服,兩者反應生成乙酰水楊酸鈉,同時生成二氧化碳會導致胃脹氣。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③過期的藥物應投入下列哪個圖標的垃圾桶 (填序號)。Ⅱ.化學與能源(4)①部分環保電動汽車使用高鐵電池,其原理為高鐵酸鉀和單質鋅作用,在釋放出電能的同時生成及。請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②汽車發生猛烈撞擊時,儲氣罐中的壓縮氮氣釋放出來充滿碰撞氣袋,請從微觀角度描述此過程中氮氣發生的變化 。2.金屬材料的使用作為一個時代的標志,見證了人類文明發展的過程。(1)歷史上人類冶煉不同金屬的大致年代如圖所示:①銅和金是人類使用較早的金屬。2021年3月,三星堆遺址又出土了大量的青銅器和金器,其中部分青銅器和金器上,還有被人為敲擊的痕跡。通過敲打可將青銅等金屬材料打制成不同的形狀,是利用了金屬的 性。②我國的青銅文化歷史悠久。西漢時期的濕法煉銅工藝就是利用鐵和硫酸銅溶液反應制取銅,有關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③鐵器時代大約在公元前500年,鐵至今仍是年產量最高的金屬,但每年因腐蝕造成了巨大損失,寫出一條防止鐵生銹的措施: 。(2)合金材料的研發。2023年我國自主研制的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鯤龍”已成功首飛,制造該飛機使用了多種新材料,其中有鋰鋁合金,該材料在飛機制造中被使用,說明其具有的特點有 (填序號)。a.硬度大 b.密度小 c.易導電 d.耐腐蝕(3)新型材料納米級粉具有廣泛的用途,它比普通粉更易與氧氣反應,其制備工藝流程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①納米級F粉在氧氣中能自發燃燒生成黑色固體,此黑色固體的化學式為 。②請完成制備納米級粉的化學方程式: 。在制備納米級粉的工藝流程中,的作用是 。3.氧氣是一種重要的氣體,氧氣的制取是科學研究的課題之一。(1)自然界獲得氧氣。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過程示意圖如圖1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______(選填字母)。A.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產生二氧化碳B.葡萄糖是一種有機化合物C.植物光合作用能緩解溫室效應(2)實驗室制取氧氣。實驗室中可采用如圖2所示裝置加熱高錳酸鉀固體制取氧氣。①A中加熱高錳酸鉀固體產生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 。②若要收集一瓶氧氣,收集裝置可選擇 (在B~D中選)。(3)分子篩法制取氧氣。利用變壓吸附技術,以分子篩為吸附劑制取氧氣的工作原理如圖3所示,在25℃時,測得分子篩對、的吸附量隨壓強的變化情況如圖4所示。①過程1中,空氣通過分子篩吸附材料時,25℃時吸附壓越大越有利于分離和,原因是 。②過程2中,采用 (選填“升高”或“降低”)壓強的方法,能使被吸附的氣體釋放出去(解吸氣體),使分子篩吸附材料恢復吸附能力。(4)空間站制取氧氣。天宮空間站已實現氧氣的循環再生,其基本轉化原理如圖5所示。①由于電解純水速率較慢,興趣小組擬探究不同電壓和不同濃度氫氧氧化鈉溶液對電解水速率的影響,測得產生10mL氧氣所需時間如圖6所示??煽闯鲭娊馑俾首羁斓臈l件是 。②反應Ⅰ需要在催化劑和加熱的條件下才能發生,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③氧氣循環再生過程中需要定期補充一定量的水,可能的原因是 。4.非遺技藝打鐵花是“高溫物理+氧化化學+力學技巧”的完美結合,它承載了中國古代工匠的智慧與勇氣。打鐵花的主要原料為生鐵、鋸末等。Ⅰ.打鐵花的原理(1)如圖是鐵原子的結構示意圖,其中X等于 。鐵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在化學變化中容易 (填“得”或“失”)電子。(2)打鐵花的“花”諧音“發”,像煙花一樣絢爛。實驗室探究氧氣性質時,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也能呈現出火樹銀花的景象,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該反應的基本類型是 。Ⅱ.打鐵花的技巧表演時,打花者先將生鐵放到熔爐加熱至1600℃熔化,用坩堝舀出鐵水拋起,再用木板奮力一擊。(3)由教材實驗可知,鐵絲在空氣中不能燃燒,但是“打鐵花”能使鐵在空氣中劇烈燃燒的原因是 。(4)選擇含碳量恰當的生鐵才能產生萬千燃燒著的鐵屑,猶如金絲飛馳,呈現“流星雨”效果。稱取10g該生鐵,在純氧中完全燃燒后得到0.99g二氧化碳,計算該生鐵的含碳量(寫出計算過程,結果精確到0.1%)(5)打鐵花表演時應注意 (填序號)。a.建議表演者穿戴防火服 b.避免攜帶易燃易爆物品 c.觀眾應保持與表演區域的安全距離5.項目小組對鐵系食品脫氧劑(又稱為“雙吸劑”)進行了如下探究。I.探成分:某脫氧劑標簽顯示含有鐵粉、活性炭、食鹽以及無水氯化鈣等。為確定脫氧劑中鐵粉的存在,進行如下實驗。(1)寫出步驟③中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鐵粉在空氣中能燃燒,而鐵絲在空氣中不易被點燃。原因是 。Ⅱ.明原理:利用下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3)一段時間后,觀察到氣球變大。氣球變大的原因是 。Ⅲ.悟應用設計如下表所示對比實驗探究脫氧劑的脫氧速率與活性炭和食鹽的關系,利用溫度傳感器測得反應容器中溫度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如下圖所示:實驗序號 鐵粉 水 活性炭① 2 5 0 0② 2 5 0 0.1③ 2 5 0.2 0④ 2 5 0.2 0.1(4)對比實驗 ,可知:其他條件相同時,活性炭能加速脫氧劑的脫氧速率。(5)對比實驗③與實驗④可得到的結論是 。(6)設計利用脫氧后的脫氧劑(主要成分氧化鐵)制取氫氧化鐵的一種方案(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 。6.某化學興趣小組對供氧劑過氧化鈉和過氧化鈣進行探究。【查閱資料】過氧化鈉是一種淡黃色固體,能與二氧化碳、水反應:;(1)利用圖1裝置進行實驗,吹氣半分鐘。①觀察到A試管內的固體由淡黃色變為白色,帶火星木條a復燃;實驗后向A試管中滴入稀鹽酸有氣泡產生,化學方程式為 。②B試管內脫脂棉燃燒,請分析原因: 。③帶火星木條b未復燃,請分析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的條件: 。(2)夏季,魚池容易缺氧,原因是 ,向魚池中加入增氧劑可解決缺氧問題。10g過氧化鈉和10g過氧化鈣與水作用,測得相關數據見圖2。請分析,最佳的增氧劑是 ,理由是 。7.請結合下圖回答問題。(1)寫出圖中有標號儀器的名稱:① 、 。(2)利用裝置 (填字母)和的組合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氣,反應的方程式為 。(3)實驗室用石灰石與鹽酸制取,裝置可選用B或C,裝置C與B相比較,其優點是 ,若用E收集二氧化碳,驗滿方法是 。(4)①將上述制得的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并未變渾濁,你的猜想是 。②將氣體依次通過裝置G、H、I后,發現H中溶液不變渾濁,I中溶液變渾濁。則裝置G中X溶液為 。(填序號)a.飽和NaOH溶液b.飽和溶液c.飽和溶液③裝置I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5)老師和同學們在開展“基于特定需求設計和制作簡易供氧器”的跨學科實踐活動中,選取溶質質量分數為5%的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利用供氧器制取氧氣?,F需要制得氧氣,至少需要過氧化氫溶液 克?8.在“雙碳”目標愿景下,氨氣作為一種“零碳”能源前景廣泛。Ⅰ.制氨(1)傳統合成氨。1909年,弗利茨哈伯成功利用和合成氨并提出“循環”的新概念,過程如圖1所示。而合成塔中氮氣、氫氣在高溫、高壓下利用鐵觸媒制取氨氣具體反應微觀反應示意圖如圖2所示:①圖1中進入水冷器的三種氣體中沸點最高的是 (填化學式)。②圖2中將海綿狀的附著在多孔上即可制得鐵觸媒,多孔氧化鋁可作為的“骨架”和氣體吸附劑,其結構的優點是 。反應③的基本類型為 。反應①中N元素化合價 (選填“升高”、“降低”或“不變”)。(2)如圖是電解合成氨工藝綜合利用流程圖。①如圖流程中產生氨氣的反應總方程式為 。②從微觀角度解釋氨氣可以加壓液化儲存的原因 。③實際所得到的氧氣與氨氣質量比遠大于理論值,可能的原因是 。④某小組用上述裝置分別研究了在未達平衡狀態時不同溫度及電壓下反應相同時間內氨產量的變化實驗,實驗結果如圖Ⅰ,圖Ⅱ所示。由圖Ⅰ,圖Ⅱ可知,該方案合成氨氣的合適溫度和電壓為 。Ⅱ.用氨(3)清潔燃料??蒲腥藛T采用氨氣分級燃燒技術,反應原理示意圖如圖:①寫出反應中X的化學式 。②我國科學研究人員發現在氨氣中摻混一定比例的其他燃料,可以提高氨氣燃燒的穩定性。為真正實現“零碳”排放,應選擇摻混的物質是 (填字母)。a.煤粉 b.氫氣 c.甲烷9.金屬材料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我們應該從多角度了解。Ⅰ.金屬冶煉(1)《天工開物》中記載了煉錫的場景:“凡煉煎亦用洪爐,入砂數百斤,叢架木炭亦數百斤,鼓鞲(指鼓入空氣)熔化?!?br/>①鼓入足量空氣的目的是 ,從而提高爐溫。②“點鉛勾錫”是煉錫的關鍵步驟,加鉛能使錫較易熔化流出,其原因是 。Ⅱ.探究金屬的活動性興趣小組欲探究、、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進行了如下圖所示實驗。(2)進行實驗前先將金屬打磨干凈的目的是 。則甲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乙中的現象是 ,由此可以得到三種金屬的活動性由弱到強的順序是 。(3)除了上述實驗試劑外,探究銅、鋁、銀三種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最少的試劑組合還有 (寫一種)。(4)為繼續研究金屬的化學性質,學習小組同學向一定質量的硝酸銀和硝酸鋅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過量的鐵粉,反應后溶液中存在的金屬陽離子有 (寫離子符號)。Ⅲ.金屬的銹蝕與防護(5)對鋼鐵制品進行“發藍”處理,使其表面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膜,能有效防止鋼鐵銹蝕。“發藍”能有效防止鋼鐵銹蝕的原因是 。10.錳因在工業生產中應用廣泛而備受關注,某研究性小組用碳酸錳制備。控制一定的溫度,焙燒MnCO3制取MnO2的裝置如圖:(1)實驗過程中觀察到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據此分析制取MnCO3的化學方程式為 。(2)MnCO3在空氣中加熱易轉化為錳的不同氧化物,其殘留固體質量隨溫度的變化如圖所示。圖中B點對應固體成分的化學式為 。并推斷焙燒MnCO3制取MnO2的最佳溫度為(3)工業中將單質錳加入到鋼中制得錳鋼,可以改善普通鋼的性能。從產品純度、環保等角度考慮,最宜選擇下列________(填序號)還原MnO2。A.焦炭 B.鋁 C.氫氣 D.一氧化碳(4)已知金屬活動性:Mg>Mn>Zn,則下列能驗證鐵和錳的金屬活動性強弱的試劑組是________(填序號)。A.Mn、FeSO4溶液 B.Mn、Fe、MgSO4溶液 C.Mn、Fe、ZnSO4溶液參考答案1.(1) A 延展性(2) C、H、O 碘水(碘酒) 氨基酸 ABC BC(3) 180 B(4) 氨分子間間隔變大【詳解】(1)①石墨烯是從石墨中剝離出的單層碳原子結構,只由碳元素組成,屬于單質,故選A。②石墨烯可用于制造柔性顯示屏,主要利用其延展性,能實現形狀的變化。③石墨烯的化學性質與石墨相似,在氧氣中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2)①淀粉屬于糖類,化學式可表示為(C6H10O5)n,含有碳、氫、氧元素;實驗室常用碘水(或碘酒)檢驗淀粉,淀粉遇碘變藍色。②蛋白質在人體內轉化為能被吸收的小分子化合物是氨基酸;A、蛋白質是構成細胞的基本物質,A 正確;B、蛋白質灼燒時有燒焦羽毛的氣味,B 正確;C、蛋白質相對分子質量較大,屬于有機高分子化合物,C 正確。故選ABC。③A、維生素C(C6H8O6)中碳氧元素的質量比為,A 正確;B、大量補充維生素C可能會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應合理攝入,B 錯誤;C、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先切后洗會導致維生素C流失,應先洗后切,C 錯誤;D、缺乏維生素C會引起壞血病,D 正確。故選BC。(3)①阿司匹林(C9H8O4)的相對分子質量為。②阿司匹林與碳酸氫鈉反應生成乙酰水楊酸鈉(NaC9H7O4)、水和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③過期的藥物屬于有害垃圾,應投入標有 “有害垃圾” 的垃圾桶,選 B。(4)①高鐵酸鉀(K2FeO4)和單質鋅(Zn)反應生成K2ZnO2、Fe2O3及ZnO,化學方程式為。②汽車發生猛烈撞擊時,儲氣罐中的壓縮氮氣釋放出來充滿碰撞氣袋,從微觀角度看,是氮分子間的間隔變大,分子本身沒有發生變化。2.(1) 延展 Fe+CuSO4=FeSO4+Cu 刷漆(2)abd(3) 作保護氣,防止納米級鐵粉在高溫的條件下與氧氣發生反應【詳解】(1)通過敲打可將青銅等金屬材料打制成不同的形狀,是利用了金屬的延展性;鐵和硫酸銅反應,化學方程式為:;鐵在與氧氣和水蒸氣同時接觸時會發生銹蝕,所以鐵生銹的預防措施可以刷漆、涂油等;(2)物質的性質決定了物質的用途,鋰鋁合金在飛機制造中被使用,說明其具有的特點有:密度小(質輕,可以飛在空中)、硬度大(安全性能好),耐腐蝕(不易生銹)。故選:abd;(3)鐵在氧氣中燃燒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鐵,故該黑色固體為:Fe3O4;由圖可知,氯化亞鐵和氫氣在高溫的條件下反應生成了納米級鐵粉和氯化氫氣體,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在制備納米級 Fe 粉的工藝流程中,N2的作用是保護氣,防止納米級鐵粉在高溫的條件下與氧氣發生反應。3.(1)A(2) B/D(3) 相同溫度下,隨壓強的增大,和的吸附量差值逐漸增大 降低(4) 10%氫氧化鈉溶液、電壓為12V 循環再生過程中生成,而不參與循環再生過程,消耗了氫元素【詳解】(1)A、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并非產生二氧化碳,A 錯誤;B、葡萄糖(C6H12 O6 )含碳元素,且不屬于CO、CO2、H2CO3、碳酸鹽中的任何一種,所以是有機化合物,B 正確;C、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能緩解溫室效應,C 正確。故選A。(2)①高錳酸鉀受熱分解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化學方程式為。②氧氣密度比空氣略大,可用向上排空氣法(B 裝置)收集;氧氣不易溶于水,也可用排水法(D 裝置)收集。(3)①從圖 4 看,相同溫度下,隨著壓強增大,氮氣和氧氣吸附量差值逐漸增大,差異大更易分離二者。②降低壓強,氣體在分子篩上吸附量減小,能使被吸附氣體釋放,讓分子篩恢復吸附能力。(4)①圖 6 中,產生10mL氧氣所需時間最短的條件就是電解水速率最快的,即12V電壓、10%氫氧化鈉溶液時所需時間最短。②根據圖 5,反應 I 是二氧化碳和氫氣在催化劑、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甲烷和水,化學方程式為。③在循環再生過程中生成,而不參與循環再生過程,消耗了氫元素,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和質量都不變,所以要定期補水。4.(1) 14 失(2) 化合反應(3)鐵水與空氣的接觸面積更大(4)設生鐵中碳的質量為x。x=0.27g。該生鐵的含碳量=。答:該生鐵的含碳量2.7%。(5)abc【詳解】(1)在原子中,質子數等于核外電子數。鐵的質子數為26,則2+8+X+2=26,解得X=14;鐵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為2,小于4,在化學變化中容易失電子;(2)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生成四氧化三鐵,化學方程式為; 該反應是由兩種物質反應生成一種物質,符合 “多變一” 的特征,基本反應類型是 化合反應;(3)鐵絲在空氣中不能燃燒,但是 “打鐵花” 時,鐵水被拋起并用木板奮力一擊,使鐵水變成細小的鐵屑,增大了與氧氣的接觸面積,從而能在空氣中劇烈燃燒;(4)見答案;(5)a、打鐵花時溫度很高,建議表演者穿戴防火服,防止被燙傷,正確;b、打鐵花現場有高溫的鐵水等,避免攜帶易燃易爆物品,防止發生危險,正確;c、為防止高溫鐵屑濺到觀眾身上造成傷害,觀眾應保持與表演區域的安全距離,正確。故選abc。5.(1)Fe+2HCl=FeCl2+H2↑(2)鐵粉與氧氣的接觸面積大(合理即可)(3)集氣瓶內氧氣被脫氧劑吸收,使瓶內氣壓變小(4)①與③(5)其他條件相同時,加入氯化鈉更有利于脫氧劑脫氧(6) Fe2O3+6HCl=2FeCl3+3H2O(合理即可) FeCl3+3NaOH=Fe(OH)3↓+3NaCl(合理即可)【詳解】(1)實驗①中被磁鐵吸引的粉末是鐵粉,步驟③中發生的反應是鐵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Fe+2HCl=FeCl2+H2↑;(2)鐵粉與空氣的接觸面積比鐵絲大得多。反應物之間接觸面積越大,反應越容易進行,鐵粉在空氣中能燃燒,而鐵絲在空氣中不易被點燃;(3)鐵生銹(鐵與氧氣、水反應)消耗了裝置中的氧氣,使裝置內氣體壓強減小,外界大氣壓大于裝置內氣壓,從而使氣球變大;(4)要探究活性炭對脫氧速率的影響,需控制其他條件相同,只改變活性炭的有無。所以對比實驗①與③,可知:其他條件相同時,活性炭能加速脫氧劑的脫氧速率。因為①中沒有活性炭,③中有活性炭,從溫度變化曲線可看出③中溫度升高更快,說明反應速率更快,即活性炭能加速脫氧;(5)對比實驗③與④,其他條件相同,只有NaCl的量不同,④中加入了0.1gNaCl,從溫度變化曲線可看出④中溫度升高更快,說明反應速率更快。所以可得到的結論是:其他條件相同時,食鹽能加速脫氧劑的脫氧速率;(6)首先氧化鐵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化學方程式為Fe2O3+6HCl=2FeCl3+3H2O;然后氯化鐵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氫氧化鐵沉淀和氯化鈉,化學方程式為FeCl3+3NaOH=Fe(OH)3↓+3NaCl。6.(1) 反應產生氧氣且放熱,使溫度達到脫脂棉的著火點 過氧化鈉需要與潮濕的二氧化碳發生反應(2)夏季溫度較高,氧氣在水中的溶解度較小(3)過氧化鈣/ CaO2(4)等質量的過氧化鈉和過氧化鈣,過氧化鈣產生氧氣持續時間長,生成氧氣多【詳解】(1)①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氧氣,實驗后 A 試管中有生成的碳酸鈉;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Na2CO3+2HCl=2NaCl+H2O+CO2↑;②過氧化鈉與水反應生成氧氣,同時該反應是放熱反應,放出的熱量使溫度達到脫脂棉的著火點,滿足了燃燒的三個條件(可燃物、與氧氣接觸、溫度達到著火點),B試管內脫脂棉燃燒,原因:反應產生氧氣且放熱,使溫度達到脫脂棉的著火點;③吹氣半分鐘,帶火星木條 a 復燃,說明過氧化鈉與呼出氣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氣共同作用產生了氧氣;而帶火星木條 b 未復燃,說明單純的二氧化碳(通入的干燥二氧化碳)與過氧化鈉反應緩慢或幾乎不反應,所以過氧化鈉需要與潮濕的二氧化碳發生反應;(2)氣體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夏季氣溫高,氧氣在水中的溶解度較小,夏季魚池容易缺氧;從圖 2 可知,過氧化鈣產生氧氣的速率平緩,能較長時間持續產生氧氣 ;而過氧化鈉產生氧氣的速率過快,短時間內產生大量氧氣,不利于魚類持續吸收利用;等質量的過氧化鈉和過氧化鈣,過氧化鈣產生的氧氣較多。所以最佳的增氧劑是過氧化鈣,理由是等質量的過氧化鈉和過氧化鈣,過氧化鈣產生氧氣持續時間長,生成氧氣多。7.(1) 酒精燈 分液漏斗(2) A(3) 便于控制反應的發生和停止 把燃著的木條放在導管c處,熄滅則滿(4) 中含有氣體/使用了濃鹽酸 c(5)272【詳解】(1)圖中有標號儀器①為酒精燈,②為分液漏斗;(2)收集干燥的氣體,不能利用液體制取氧氣,則反應物為固體,此時需要加熱,故選擇的發生裝置為A;A中沒有棉花,利用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即氯酸鉀在二氧化錳催化作用下加熱反應生成氯化鉀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在裝置C中,固體藥品放在多孔隔板上,液體藥品從長頸漏斗中加入。反應開始后,關閉開關時,試管中的氣體增多,壓強增大,把液體壓入長頸漏斗,固體和液體分離,反應停止,打開開關時,氣體導出,試管中的氣體減少,壓強減小,液體和固體混合,反應進行,裝置 C 與 B 相比較,其優點是可以控制反應的發生與停止;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氣,收集二氧化碳時應從長管通入,當短管處有二氧化碳逸出時,說明二氧化碳集滿,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能使燃著的木條熄滅,用裝置E收集二氧化碳時,其驗滿的方法是將燃著的木條放到c端管口,若木條熄滅,則已集滿;(4)①將上述制得的CO2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并未變渾濁,猜想可能是制取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氫氣體(或使用了濃鹽酸),因為鹽酸具有揮發性,揮發出的氯化氫會與氫氧化鈣反應,導致石灰水不變渾濁;②要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氫氣體,且不與二氧化碳反應。a 、飽和NaOH溶液會與二氧化碳反應,不符合題意;b 、飽和Na2CO3溶液也會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氫鈉,不符合題意;c 、飽和NaHCO3溶液能與氯化氫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且不與二氧化碳反應,符合題意,故選c。③裝置I中發生的反應是二氧化碳能與澄清石灰水中的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5)設需要過氧化氫的質量為x。x=272g需要過氧化氫溶液質量272g。8.(1) 增大接觸面積 分解反應 降低(2) 壓強增大,氨分子間的間隔變小 水通電后,產生了一部分氧氣/生產的氨氣極易溶于水 80℃、2V(3) b【詳解】(1)①在圖 1 中進入水冷器的三種氣體是N2、H2和NH3,根據圖1可知,三種氣體經水冷器后,NH3變成液態,N2、H2仍為氣態,三種氣體最易液化的是NH3,沸點最高的是NH3;②多孔氧化鋁可作為Fe的 “骨架” 和氣體吸附劑,其結構的優點是具有疏松多孔結構,能增大與反應物的接觸面積 ,使反應更充分;由微觀反應示意圖可知,反應③是FexNH3分解生成Fe 和NH3,一種物質生成兩種物質,基本類型為分解反應;反應①中N2中氮元素化合價為0價,生成的FexN 中,Fe顯正價,則氮元素化合價為負價,N元素化合價降低;(2)①從流程圖可知,反應物是氮氣、水,生成物是氨氣和氧氣,反應總方程式為;②從微觀角度,氨氣可以加壓液化儲存是因為分子之間有間隔,加壓時分子間間隔變小 ,氣體體積減小,從而液化;③實際所得到的氧氣與氨氣質量比遠大于理論值,可能的原因是水通電后,產生了一部分氧氣或生產的氨氣極易溶于水;④由圖 Ⅰ、圖 Ⅱ 可知,在80℃、2V時氨產量相對較高,所以該方案合成氨氣的合適溫度和電壓為80℃、2V;(3)①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數目不變。反應前有4個氮原子、12個氫原子、6個氧原子,反應后已知有4個氮原子、4個氫原子、2個氧原子,所以2X中含有8個氫原子和4個氧原子,則X的化學式為H2O;②為真正實現 “零碳” 排放,摻混的物質不能含碳元素。煤粉和甲烷都含碳元素,燃燒會產生二氧化碳,氫氣燃燒產物是水,不含碳元素,所以應選擇摻混的物質是氫氣。故選 b。9.(1) 使木炭充分燃燒 形成的合金熔點比錫的熔點低(2) 除去金屬表面的氧化物薄膜,防止其影響反應 2Al+3CuSO4=Al2(SO4)3+3Cu 銅絲表面有銀白色物質析出,溶液由無色變為藍色 Ag<Cu<Al(3)鋁絲、銀絲、硫酸銅溶液(合理即可)(4)Zn2+、Fe2+/Fe2+、Zn2+(5)使鋼鐵制品與氧氣和水隔絕【詳解】(1)①鼓入足量空氣的目的是使木炭充分燃燒,因為木炭充分燃燒能釋放出更多的熱量,從而提高爐溫;②一般合金的熔點低于其組成金屬的熔點,“點鉛勾錫” 時加鉛能使錫較易熔化流出,其原因是形成的合金熔點比錫的熔點低;(2)進行實驗前先將金屬打磨干凈的目的是除去金屬表面的氧化物薄膜,防止其影響反應;甲中是鋁與硫酸銅溶液反應,鋁能置換出硫酸銅中的銅,同時生成硫酸鋁,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2Al+3CuSO4=Al2(SO4)3+3Cu;乙中是銅與硝酸銀溶液反應,銅能置換出硝酸銀中的銀,現象是銅絲表面有銀白色物質析出,溶液由無色變為藍色;由此可以得到三種金屬的活動性由弱到強的順序是Ag<Cu<Al;(3)選取探究三種金屬活動性順序最少試劑組合的原理,“兩金夾一鹽”:選擇活動性最強和最弱的兩種金屬單質,以及活動性居中金屬的鹽溶液;“兩鹽夾一金”:選取活動性居中的金屬單質,以及活動性最強和最弱金屬的鹽溶液;除了上述實驗試劑外,探究銅、鋁、銀三種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最少的試劑組合還有鋁絲、銀絲、硫酸銅溶液;將鋁絲放入硫酸銅溶液中,鋁絲表面有紅色物質析出,說明鋁的活動性大于銅;將銀絲放入硫酸銅溶液中,無明顯現象,說明銅的活動性大于銀,從而得出三種金屬活動性順序;(4)向一定質量的硝酸銀和硝酸鋅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過量的鐵粉,鋅活動性大于鐵,鐵的活動性大于銀,所以鐵能與硝酸銀反應生成硝酸亞鐵和銀,鐵不與硝酸鋅反應;由于鐵過量,硝酸銀完全反應,反應后溶液中存在的金屬陽離子有Zn2+、Fe2+;(5)“發藍” 能有效防止鋼鐵銹蝕的原因是使鋼鐵制品與氧氣和水隔絕;鋼鐵生銹的條件是與氧氣和水同時接觸,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氧氣和水與鋼鐵接觸,從而防止鋼鐵銹蝕。10.(1)(2) Mn2O3 300(3)C(4)AC【詳解】(1)根據實驗現象“加熱所得氣體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可知產物中放出了CO ,而題意表明最終要制得的氧化物是MnO ,綜合這兩點可推知在空氣中灼燒MnCO 的反應方程式為:,故填寫:。(2)①設B點對應固體成分的化學式為MnxOy,首先計算100gMnCO3中錳元素的質量m(Mn),MnCO3中錳元素的質量分數為:,所以B點殘留固體質量為68.7g,則其中氧元素的質量m(O)=68.7g-m(Mn)= ,化合物中原子個數比等于各元素的質量除以其相對原子質量之比,則x:y=所以此時的化學式為Mn2O3,故填寫:Mn2O3;從圖中可以看出,在300℃時,固體質量基本不再減少,說明此時MnCO3基本完全轉化為MnO2,所以焙燒MnCO3制取MnO2的最佳溫度為300℃,故填寫:300。(3)A.焦炭還原MnO2會引入雜質碳,導致產品純度不高,并且會產生二氧化碳等氣體,對環境有一定影響,故不符合題意;B.鋁還原MnO2會引入雜質鋁,影響產品純度,而且鋁的價格相對較高,故不符合題意;C.氫氣還原MnO2,氫氣的氧化產物是水,環保無污染,并且不會引入雜質,能保證產品純度,故符合題意;D.一氧化碳還原MnO2,一氧化碳有毒,若泄漏會造成環境污染和安全隱患,且其氧化產物二氧化碳會加劇溫室效應,故不符合題意從產品純度、環保等角度考慮,最宜選擇氫氣還原MnO2,故填寫:C。(4)A.將Mn放入FeSO4溶液中,如果Mn能將Fe置換出來,說明Mn的活動性比Fe強,能驗證鐵和錳的金屬活動性強弱,故符合題意;B.Mn、Fe都不能與MgSO4溶液反應,只能說明Mn、Fe的活動性比Mg弱,但無法比較Mn和Fe的活動性強弱,故不符合題意;C.Mn能與ZnSO4溶液反應,說明Mn的活動性比Zn強, Fe不能與ZnSO4溶液反應,說明Fe的活動性比Zn弱,從而可以得出Mn的活動性比Fe強,能驗證鐵和錳的金屬活動性強弱,故符合題意,故填寫:AC。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