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3.2環境污染與國家安全課件(共84張PPT)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3.2環境污染與國家安全課件(共84張PPT)

資源簡介

(共84張PP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national security
第三章 環境安全與國家安全
2010年4月20日,英國石油公司慶祝獲得美國政府2009年度安全獎的當天,該公司租賃的“深水地平線”海上石油鉆井平臺在墨西哥灣水域發生爆炸并沉沒,導致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漏油事件。在美國政府的壓力下,英國石油公司為墨西哥灣溢油事故付出了數百億美元的代價。
1. 判斷此事件發生的性質。
2. 這類突發環境事件的危害有什么特點?
3. 是否會影響國家安全?
環境污染與國家安全
結合實例,說明污染物跨境轉移對環境安全的影響。
1. 結合實例,說明突發環境事件的概念及對國家安全的影響。
2. 結合實例,說明污染物跨國轉移對國家安全的影響及跨國污染問題的應對措施。
【課 標 要 求】
【學 習 目 標】
01 突發環境事件影響國家安全
02 污染物跨國轉移影響國家安全
目 錄
03 跨國污染問題的應對
突發環境事件影響國家安全
Part one
突發性環境污染問題
累積性環境污染問題
概念:指由自然或人為因素導致的、突然爆發并造成嚴重影響的重大環境污染事件。
01 突發環境事件
如突發性的大氣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以及石油、化學品和危險物質(廢棄物)泄露等。
▋突發環境事件
2002年云南省南盤江突發嚴重性水污染事件
材料一: 2010年4月20日,英國石油公司慶祝獲得美國政府2009年度安全獎的當天,該公司租賃的“深水地平線”海上石油鉆井平臺在墨西哥灣水域發生爆炸并沉沒,導致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漏油事件。在美國政府的壓力下,英國石油公司為墨西哥灣溢油事故付出了數百億美元的代價。
材料二:2011年3月,里氏9.0級地震導致福島縣兩座核電站反應堆發生故障,其中第一核電站中一座反應堆震后發生異常導致核蒸汽泄漏,于3月14日地震后發生爆炸。在爆炸后,輻射性物質進入風中,通過風傳播到中國大陸、中國臺灣、俄羅斯等一些地區。附近的海水受到嚴重的輻射污染,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也一度緊張起來,由此引發了一系列的環境危機。
2.成因具有多樣性
1.發生具有隨機性和瞬時性
3.危害具有嚴重性和廣泛性
結合上面案例,試從發生的時間演化、成因和形式、危害程度上分析突發環境事件的特點。
02 特點
一線課堂問題探究一 46頁
突發環境事件一般發生在局地或區域,強度和規模有限或能夠得到及時應對,不至于對國家安全造成嚴重影響。
少數特別重大的突發環境事件,造成的危害巨大,如果應對不得當或不及時,可能通過以下途徑觸發經濟和社會危機,威脅國家安全。
突發環境事件是否一定會對國家安全產生影響呢?
03 突發環境事件對國家安全的影響
1. 公眾身體健康和財產安全損失
在短期內嚴重威脅生命財產安全和基礎設施安全,導致重大健康損害及人員傷亡,造成嚴重經濟損失。
12月3日,美國聯合碳化公司在印度博帕爾市的農藥廠因管理混亂,操作不當,致使底下儲罐內劇毒的甲基異氰酸酯因壓力升高而爆炸外泄。45噸毒氣形成一股濃密的煙霧,以每小時5000米的速度襲擊了博帕爾市區。死亡近2萬人,受害20多萬人,5萬人失明,孕婦流產或產下死嬰,受害面積40萬平方公里,數千頭牲畜被毒死。
03 突發環境事件對國家安全的影響
2. 影響自然環境的服務功能
使區域自然環境的各種服務功能在短期內受到嚴重損害,甚至導致一定時期內區域環境質量或宜居性惡化、經濟發展衰退乃至難以為繼。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意外發生之后,人們的健康問題主要被放射性物質“碘-131”所影響。鍶-90和銫-137還會對土壤造成污染,植物、昆蟲和蘑菇最表層的土壤會吸收銫-137。所以,有些科學家擔心核輻射會對當地人造成幾個世紀的影響。
03 突發環境事件對國家安全的影響
3. 影響社會穩定
導致公眾對環境惡化的擔憂和不滿情緒,誘發環境群體性事件,使環境安全轉化為公共安全問題,從而威脅正常經濟秩序和社會穩定。
03 突發環境事件對國家安全的影響
突發環境事件對國家安全的影響
2010年4月20號,英國石油公司(以下簡稱“BP”)在墨西哥灣的鉆井平臺爆炸,造成11人死亡,170多人受傷。爆炸造成的原油泄漏持續87天,超過1.25億加侖的石油泄漏到墨西哥灣及周邊的美國5個州,沿線旅游和漁業損失達數百億美元。
分析墨西哥灣原油泄露事故這一類突發性環境事件主要產生了哪些影響?
事件造成了嚴重的海洋污染,直接殺死了102種鳥類,死亡數高達82000+只鳥、6165+只海龜,對25900+只海洋哺乳動物造成傷害,四種海洋哺乳動物在海中大量死亡。甚至在事情過去幾年后,污染地區還會不斷出現海豚擱淺現象。
嚴重威脅生命和財產安全
嚴重損害區域自然環境的各項服務功能
突發環境事件對國家安全的影響
人類接觸泄漏原油,短期內可能引發頭痛、眩暈、惡心、皮膚不適、眼睛灼熱、呼吸不暢、記憶力下降等癥狀。長期而言,大量原油在水中擴散,可能通過食物鏈,間接對人體健康形成長期危害。考慮到墨西哥灣提供全美20%的海產品,對于公共衛生的影響幾乎難以避免。
事件對附近的漁業造成了嚴重的沖擊,由于離開從事的職業,漁民面臨支付房屋、船只貸款等現實經濟問題,居民家庭和個人生活乃至心理上都承受了極大壓力,暴力事件明顯增加。漏油事故也對美國政治生態產生了影響。奧巴馬政府在處理過程中判斷不準,反應遲鈍,受到負面評價,面臨的壓力不斷增加。
分析墨西哥灣原油泄露事故這一類突發性環境事件主要產生了哪些影響?
轉化為公共安全問題
威脅正常經濟秩序和社會穩定
1952年12月5日至9日,受不利氣象條件影響,大量工業和市民取暖燃煤排放的廢氣,在倫敦上空形成厚達上百米的濃霧,總懸浮顆粒物和二氧化碳平均含量劇增,發生了震驚世界的“倫敦煙霧事件”。 在煙霧持續的5天時間里,共有4000余人喪生,數周后又有8000多人相繼死亡,超過10萬人感染支氣管炎和肺炎等疾病。煙霧事件還嚴重影響了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大批航班取消,公路交通受到影響,人們的室外活動基本停止;在此期間,搶劫、盜竊案件增多,社會秩序混亂。
起初政府推卸責任,否認人員傷亡及經濟損失與煙霧之間有直接聯系,引起民眾不滿和批評質疑。煙霧事件引發政治危機,政府內閣出現爭議,反對黨發起了對政府的不信任動議,英國王室也對政府施壓。
威脅生命安全,導致重大健康損害和人員傷亡
影響社會經濟秩序和人們的正常生活
引發公眾不滿情緒和政治危機
損害了自然環境服務功能,區域環境質量惡化
案例:倫敦煙霧事件
2. 特別重大的突發環境事件對國家安全的影響(總結)
公眾身體健康和財產安全損失: 在短期內嚴重威脅生命財產安全和基礎設施安全,導致重大健康損害及人員傷亡,造成嚴重經濟損失。
影響自然環境的服務功能: 使區域自然環境的各種服務功能在短期內受到嚴重損害,甚至導致一定時期內區域環境質量或宜居性惡化、經濟發展衰退乃至難以為繼。
影響社會穩定: 導致公眾對環境惡化的擔憂和不滿情緒,誘發環境群體性事件,使環境安全轉化為公共安全問題,從而威脅正常經濟秩序和社會穩定。
教材案例P64
1.倫敦煙霧事件是如何產生的?
圖3.8 倫敦地區1952年12月上半月死亡人數與大氣污染的關系
1952年12月5日至9日,受不利氣象條件影響,大量工業和市民取暖燃煤排放的廢氣,在倫敦上空形成厚達上百米的濃霧,總懸浮顆粒物和二氧化硫平均含量劇增(圖3.8),發生了震驚世界的“倫敦煙霧事件”。
2.倫敦煙霧事件通過哪些途徑對國家安全產生影響?
閱讀教材64-65頁案例的其他內容,回答問題:
教材案例P64
1.倫敦煙霧事件是如何產生的?
不利氣象條件(逆溫,無風等);
大量工業和市民取暖燃煤排放廢氣。
圖3.8 倫敦地區1952年12月上半月死亡人數與大氣污染的關系
2.倫敦煙霧事件通過哪些途徑對國家安全產生影響?
造成人員傷亡;
干擾社會經濟秩序;
引發社會治安混亂;
引發群體性事件等。
2020年7月25日,一艘隸屬于一家日本公司的貨船在毛里求斯東南部海域擱淺;8月6日,貨船船體出現破裂,造成大量燃油泄漏。據此完成下題。
1.燃油大量泄漏會導致水污染區域水生生物死亡其原因有( )
①阻擋光照 ②水中缺氧
③水污染嚴重,魚類中毒 ④油比水黏稠,魚類難以游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A
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放射性物質泄漏到外部后,反對使用核能的抗議浪潮蔓延至日本各地,各地舉行大規模的游行示威活動。據此完成下題。
2.日本各地舉行示威游行反對使用核能,這是突發環境事件誘發的(  )
A.經濟損失 B.生命健康損害 C.環境質量惡化 D.環境群體性事件
3.下列關于突發環境事件的說法,錯誤的是(  )
A.突發環境事件的形式具有多樣性
B.突發環境事件一般具有全球性特點
C.突發環境事件一般不至于對國家安全造成嚴重影響
D.特別重大的突發環境事件可能威脅到國家安全
B
D
污染物跨國轉移影響國家安全
Part two
1.污染物跨國傳輸
污染物跨國傳輸: 一個國家排放的污染物,可通過大氣環流、 河流徑流等自然過程傳輸到其他國家。(自然因素)
福島核電站核泄漏后,為什么加拿大受影響較大?
福島核電站位于沿海,核泄漏導致海水受到污染,會隨著北太平洋暖流影響到北美西海岸
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放射性物質泄漏到外部后,反對使用核能的抗議浪潮蔓延至日本各地,各地舉行大規模的游行示威活動。
日本的福島核電站發生核泄漏后,一些輻射性物質為什么會傳播到我國的大陸地區
日本是我國的近鄰,同屬東亞季風氣候區,污染物通過大氣運動會擴散到我國大陸地區。
污染物跨國傳輸: 一個國家排放的污染物,可通過大氣環流、 河流徑流等自然過程傳輸到其他國家。(自然因素)
2.廢棄物物跨國轉移
巴西“洋垃圾"退運事件: 2009年7月22日,巴西環境部門從英國進口的、標記為塑料袋的41 個集裝箱中檢查出1 400噸生活垃圾和醫療垃圾,其中包括電池、衣物、尿布、針管、血袋等。3名英國人因非法販運此批垃圾而被捕,此批垃圾于2009年8月被退回英國。
廢棄物跨國轉移:一個國家通過正常貿易或非法入境的手段,將在本國產生的固體廢棄物輸送到其他國家。(人為原因)
廢棄物跨國轉移:一個國家通過正常貿易或非法入境的手段,將在本國產生的固體廢棄物輸送到其他國家。
2021年3月28日,天津港南疆碼頭,數臺門座式起重機緊張作業,將紅褐色的粉末裝上貨輪。作為中國海關系統迄今為止查扣的數量最大的一批走私入境固體廢物——49.8萬噸硫鐵礦渣的最后一部分即將裝船完畢,這些“洋垃圾”計劃于夜間駛離天津港,全部退運出境。
3.含有毒有害物質的產品貿易
英國瘋牛病牛肉事件: 1996年3月,英國出口的牛肉檢出瘋牛病病毒,英國有8人因該病毒導致腦衰竭而死亡。事件引發進口英國牛肉或牛骨粉的歐盟各國及其他30多個國家的恐慌,各國相繼宣布禁止進口英國牛肉。英國肉牛被大量宰殺,牛肉銷量下降70%。
含有毒有害物質的產品貿易:有毒有害物質超標或含有尚未被認識的有毒有害物質的產品,通過國際貿易從一個國家進入其他國家。(人為原因)
含有毒有害物質的產品貿易:有毒有害物質超標或含有尚未被認識的有毒有害物質的產品,通過國際貿易從一個國家進人其他國家。
2020年中國海關及時的攔截了美國向中國出口的一批燕麥,這批燕麥含有有毒物質。(豚草,誤食豚草引起咳嗽,哮喘,肺氣腫,支氣管炎等病變反應。)美國出口的燕麥含有有毒物質,讓很多中國人感到十分的恐慌。
污染物跨國傳輸
大氣環流
河流徑流
洋流等
廢棄物跨國轉移
正常貿易
非法入境
含有毒有害物質的產品貿易
轉移 原因 自然原因 空氣和水的自然流動(洋流和大氣運動)
人為原因 發達 國家 公眾對污染物問題關注度高,環境標準日趨嚴格,對污染物的處理程序復雜
污染物處理費用環保成本高,污染型企業失去發展空間
為降低企業生產成本和減少污染物處理費用
發展中國家 經濟發展水平較低,技術落后,資金缺乏
公眾環保意識普遍薄弱
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增加就業
環保法規不健全,不法經營者違法走私
污染物跨國轉移的原因
判斷下列案例體現的污染物跨國轉移方式
科特迪瓦毒污泥傾廢事件:2006年8月19日,荷蘭托克公司的貨船將530余噸毒污泥傾倒在科特迪瓦阿比讓,造成十幾人死亡,10萬余人因頭痛、皮膚和肺重度灼傷等癥狀就醫。該事件引發民眾示威與騷亂,科特迪瓦政府內閣宣布解散。
巴西“洋垃圾”退運事件:2009年7月22日,巴西環境部門從英國進口的、標記為塑料袋的41個集裝箱中檢查出1400噸生活垃圾和醫療垃圾,其中包括電池、衣物、尿布、針管、血袋等。3名英國人因非法販運此批垃圾而被捕,此批垃圾于2009年8月被退回英國。
英國瘋牛病牛肉事件:1996年3月,英國出口的牛肉檢出瘋牛病病毒,英國有8人因該病毒導致腦衰竭而死亡。事件引發進口英國牛肉或牛骨粉的歐盟各國及其他30多個國家的恐慌,各國相繼宣布禁止進口英國牛肉。英國內牛被大量宰殺,牛肉銷量下降70%。
羅馬尼亞奧拉迪亞金礦事件:2000年1月30號,羅馬尼亞邊境城鎮奧拉迪亞一座金礦發生氰化物廢水泄露,廢水流入河流,并擴散到下游的匈牙利,塞爾維亞境內,導致何種80%的魚類死亡。
廢棄物跨國轉移
廢棄物跨國轉移
含有毒有害物質的產品貿易
污染物跨國傳輸
教材案例P66
羅馬尼亞奧拉迪亞金礦事件
科特迪瓦毒污泥傾廢事件
巴西“洋垃圾”退運事件
英國瘋牛病牛肉事件
圖1
圖2
圖3
圖4
1.請判斷以上四起事件屬于哪種污染物跨國轉移的方式并比較異同。
閱讀教材66頁圖文材料,回答問題:
污染物跨國傳輸
廢棄物跨國轉移
含有毒有害物質的產品貿易
2.請判斷圖二三四中的污染物跨國轉移的方向有什么規律?
3.討論分析污染物跨國轉移可能帶來哪些影響?
教材案例P66
羅馬尼亞奧拉迪亞金礦事件
科特迪瓦毒污泥傾廢事件
巴西“洋垃圾”退運事件
英國瘋牛病牛肉事件
圖1
圖2
圖3
圖4
1.請判斷以上四起事件屬于哪種污染物跨國轉移的方式并比較異同。
閱讀教材66頁圖文材料,回答問題:
污染物跨國傳輸
廢棄物跨國轉移
含有毒有害物質的產品貿易
圖一:自然因素導致 圖二三四:人為因素導致
教材案例P66
羅馬尼亞奧拉迪亞金礦事件
科特迪瓦毒污泥傾廢事件
巴西“洋垃圾”退運事件
英國瘋牛病牛肉事件
圖1
圖2
圖3
圖4
閱讀教材66頁圖文材料,回答問題:
污染物跨國傳輸
廢棄物跨國轉移
含有毒有害物質的產品貿易
2.請判斷圖二三四中的污染物跨國轉移的方向有什么規律?
圖二:荷蘭 科特迪瓦;圖三:英國 巴西;圖四:英國 其他國家
規律:多由發達國家或地區轉移到發展中國家或地區
污染物跨國傳輸
污染物跨國轉移
含有毒有害物質的產品貿易
環境污染從一個國家
擴散到其他國家
威脅到輸入國的國家安全
(特別是突發環境事件)
引發輸出國與輸入國的矛盾和外交爭端,甚至演變為政治、經濟和軍事沖突,影響雙方國家安全
案例 萊茵河跨境污染事件引發的國際爭端
1986年11月1日,位于瑞士巴塞爾的桑多斯化學公司的倉庫發生火災,裝有大約1250噸劇毒農藥的鋼罐爆炸,大量硫、磷、汞有毒化學物質排入萊茵河,形成一條長達70千米的微紅色恐怖“飄帶”,向下游流去。次日,化工廠用鋼塑管堵塞下水道,8天后由于塞子脫落導致數十噸有毒物質流入萊茵河,造成二次污染。
此次污染事件導致萊茵河巴塞爾下游約160千米范圍內多數魚類死亡,約480平方千米內的井水受到污染不能引用。瑞士、德國、法國、荷蘭四國沿岸城市自來水廠全部關閉,改用汽車向居民定量供水。荷蘭將與萊茵河相通的河閘全部關閉,同時開啟萊茵河下游水閘將污染水流加速排入北海。
大約10000名憤怒的抗議者在巴塞爾游行,對事件責任公司和瑞士政府政府提出批評。德國、法國、荷蘭等國家向瑞士提出了賠償要求。沿河國家在短時間內召開了3次部長級會議,討論萊茵河污染及損害賠償問題。
此次事件后,萊茵河沿河國家加強合作,共同制定了治理萊茵河的長期計劃。
1.1986年萊茵河跨境污染事件的主要受害國包括( )
A.德國、法國、比利時 B.荷蘭、德國、法國
C.瑞士、法國、盧森堡 D.奧地利、瑞土、德國
2.1986年的萊茵河跨境污染事件( )
A.既屬于突發環境事件,又屬于污染物跨國傳輸事件
B.造成污染物跨國傳輸,但不會威脅輸入國的環境安全
C.引發跨國環境安全問題,沖突是唯一的應對方式
D.瑞土是責任國,應當負責整個萊茵河的污染處理工作
3.下列河流有可能發生類似1986年萊茵河跨境污染事件的是( )
A.長江、瀾滄江 B.多瑙河、尼羅河
C.雅魯藏布江、黃河 D.淮河、伏爾加河
B
B
A
案例 萊茵河跨境污染事件引發的國際爭端
4.你認為沿岸各國該如何解決萊茵河污染物跨境轉移的問題?
案例 萊茵河跨境污染事件引發的國際爭端
①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建立預警機制;
②提高人們環保意識;
③研發減排和污水處理技術;
④控制污水排放,建設污水處理廠;
⑤進行國際合作,共同治理。
跨國污染問題的應對
Part two
污染物源頭防范
Source prevention of pollutants
事中風險控制
Risk control in the event
01
事后治理
After the event management
跨國污染問題的應對措施
主要從污染物的源頭防范、事中風險控制、事后治理等環節采取措施
治標措施是亡羊補牢盡量減少跨國環境污染造成的危害;
治本措施是曲突徙薪從源頭上消除跨國環境污染造成的環境安全隱患。
01跨國污染問題的應對措施
1.通過自然過程產生影響的跨國污染源
源頭防范 加強監測預警,通過國際合作機制促進污染物來源國的污染治理
事中風險控制 及時采取應急響應,控制影響范圍,消除危害
事后治理 做好生態恢復、賠償損失等善后處理工作
02 跨國污染問題的應對措施差異
主要從污染物的源頭防范、事中風險控制、事后治理等環節采取措施
2.廢棄物跨國轉移、含有毒有害物質的產品貿易類型
源頭防范 從源頭上控制境外污染物的輸入,嚴格禁止有毒有害物質嚴重超標的產品和高污染固體廢棄物入境
事中風險控制 加強無害化處理,積極發展國內替代以逐步減少進口
事后治理 強化污染治理,及早消除污染危害
02 跨國污染問題的應對措施差異
主要從污染物的源頭防范、事中風險控制、事后治理等環節采取措施
對廢棄物跨國轉移,含有有毒物質的產品貿易類的跨國污染問題,還要有嚴格的環境準入
我國禁止“洋垃圾”入境 - 源頭控制
中國制造業曾將國外的固體廢棄物和廢料作為可回收原材料的廉價來源
發達國家向我國出口固體廢棄物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其數量增長迅速
我國禁止“洋垃圾”入境
2017年之前的十年間,我國平均每年進口的“洋垃圾”超過4000萬噸
“洋垃圾”存在嚴重的環境安全隱患,是我國環境問題的重要源頭之一
2017年7月
我國發布《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
明確提出分批分類調整進口固體廢物管理目錄
逐步有序減少固體廢棄物進口種類和數量
我國禁止“洋垃圾”入境
2017年年底
我國已將生活來源廢塑料、未經分揀廢紙、廢紡織品、釩渣等4類24種固體廢棄物調整為禁止進口
(1)分析洋垃圾進入我國的危害。
①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質,加劇環境污染;
②帶有大量細菌和病毒,導致各種傳染性疾病的傳播與擴散,危害人體健康;
③回收加工再銷售的電子產品,質量不穩定,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
④以極低的價格流通,擾亂我國經濟秩序。
(2)說明中國明令禁止進口洋垃圾的原因。
①洋垃圾直接排放或加工利用中的污染排放,損害當地生態環境;
②洋垃圾攜帶的病毒細菌等有毒有害物質,影響人類健康;
③走私商從出售洋垃圾中賺取高額利潤,影響經濟發展;
④國內垃圾產量多,亟待處理,環境壓力大。
(3)說說我國禁止洋垃圾采取的治理措施。
①嚴把審批關,實行垃圾處理企業準入制度;
②加大監管和執法力度,打擊走私洋垃圾違法犯罪行為;
③加大綜合治理,增強國際協作;
④宣傳教育,認識洋垃圾的危害性。
國家間應對跨國環境安全問題有沖突與合作兩種方式
減少沖突
加強合作 維護國家安全
①環境安全沖突:是指環境安全問題的責任國與受害國之間出現的緊張關系,或政治、經濟、外交等敵對行為,甚至軍事沖突,使相關國家的國家安全受到影響。
②環境安全合作:是指各國均遵守相關國際環境公約和雙邊協定。
跨國環境問題應對方式、原則
《巴塞爾公約》的簽訂
標志著針對污染物跨境轉移及其處置的國際合作邁入了實質性階段。
聯合國《控制危險廢料越境轉移及其處置的巴塞爾公約》,不以鄰為壑,故意將污染物轉移到其他國家;—旦發生跨境的突發環境事件,責任國與受害國要密切合作,聯合應對突發的環境安全危機,以控制其危害,避免威脅其他領域的國家安全。
應對方式
媒體客觀報道
媒體指責渲染
對策
合作方式、沖突方式
利于緩解雙方矛盾,化解問題,國家安全
加劇雙方矛盾,誘發政治問題,國家安全受到威脅
加強合作,減少沖突。
跨國環境問題應對方式、原則
2005年11月13日,位于吉林省吉林市的一家化工企業發生爆炸事故,約100噸苯類物質(苯、硝基苯等)流入松花江,形成長達80千米的污染帶,引發流域重大水污染事故,位于下游的俄羅斯對此表示關注并采取相應措施,中俄兩國政府通過合作成功化解了此次危機。
分析松花江跨境污染事件中的中俄合作應對
2.分析此次事件中我國所采取的應對措施對降低國際爭端風險的作用。
應對措施 作用
及時向俄方通報情況和動態 引起俄方關注,做好防范工作,降低損失
向俄方無償提供 水質監測儀器和活性炭 有利于俄方監測和凈化水質
降低水污染的危害程度
領導人表態 減輕俄方民眾的擔心和敵對情緒
筑壩攔截污染帶外移 減輕水污染的危害程度
1.歸納中俄雙方應對此次跨境污染事件的互動過程。
中國外交部知會俄方→俄方媒體關注,成立應急組織,可能受影響區域進入緊急狀態→中方向俄通報污染狀況和應對措施→俄駐華大使關注→中國向俄提供儀器和物資→俄方在污染河段禁漁→中方領導人表態,筑壩攔截污染團
分析松花江跨境污染事件中的中俄合作應對
知識拓展
突發環境事件的應急響應措施
1. 現場污染處置
2. 轉移安置人員
3. 醫學救援
4. 應急監測
5. 信息發布和輿論引導
6. 維護社會穩定
知識拓展
污染物跨境轉移的防控措施
1.加強宣傳和教育,提高國民污染防控意識
2.促進經濟發展,升級產業結構,提升經濟發展層次
3.建立和完善污染處理機制
4.加強立法,加大執法力度
5.以行政手段不斷推動污染防治技術進步
6.加強國際合作
環境污染與
國家安全
突發環境事件
影響國家安全
污染物跨國轉移
影響國家安全
污染物跨國轉移影響國家安全
污染物跨國轉移方式
概念
特點
對國家安全的影響
跨國污染問題的應對
應對措施
應對措施差異
跨國環境問題應對方式
如圖為“華東地區和東北地區的城市大氣PM2.5和SO2多年平均濃度日變化曲線圖”。讀圖回答1﹣2題。
1.兩地區的城市大氣PM2.5濃度一般在10時以后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
A.戶外活動減少,利于污染物沉降B.降水頻率增加,有利于空氣凈化C.熱島效應增強,利于污染物擴散D.汽車流量減少,尾氣排放量減少
C
2.華東地區大部分時段大氣SO 濃度低于東北地區,主要的影響因素是(  )
A.能源結構 B.人口密度
C.資源條件 D.出行方式
A
如圖為“華東地區和東北地區的城市大氣PM2.5和SO2多年平均濃度日變化曲線圖”。讀圖回答13﹣14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裕民县| 略阳县| 和平县| 沙雅县| 自治县| 马龙县| 新安县| 高清| 宿迁市| 石首市| 长汀县| 吉林市| 涞源县| 双柏县| 拜泉县| 霍林郭勒市| 吉林省| 新建县| 滦平县| 新丰县| 迁安市| 巴东县| 黑水县| 霍林郭勒市| 永善县| 台南市| 左权县| 仙居县| 阜南县| 罗定市| 黄冈市| 宜良县| 清镇市| 青川县| 绥棱县| 华池县| 长乐市| 旬邑县| 旅游| 宝清县| 横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