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6月月考 高一化學試卷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答案 C B B D D D C題號 8 9 10 11 12 13 14答案 B D B C B C C15.(共14分,除標注外,每空2分)(1)原料方便易得(1分) (2)漏斗、燒杯、玻璃棒(3)(4)bc (5)富集溴元素 (6)鹽酸(1分)(7)MgO熔點很高,熔融MgO時會耗費大量的能量而增加生產成本(8)在HCI氣流中加熱16.(共15分,除標注外,每空2分)(1) 分液漏斗(1分) 堿石灰 干燥NO2氣體(2)(3) (4)缺少尾氣處理裝置(5) 取少量待測液于試管中,加入過量NaOH溶液并加熱,管口放置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若變藍,則有銨根存在。17.(共15分,除標注外,每空2分) (1)Cu2++2e-=Cu (2)減少 65g(3)稀硫酸(1分) 取水解液加入幾滴碘液,觀察顏色是否變藍,若未變藍,則證明水解完全。(4) (5)B (6) C18.(共15分,除標注外,每空2分)(1) 乙醇(2)球形冷凝管 a (3)防暴沸(4)品紅溶液顏色逐漸褪去,酸性高錳酸鉀溶液顏色變淺或基本不變,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5)872025年春學期高一年級6月月考檢測高一化學試卷2025年6月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 H 1 C 12 O 16 S 32 Zn 65 Cu 64第Ⅰ卷(選擇題 共42分)一、選擇題(本題共14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42分)1.《黃帝內經》中記載:“五谷為養(yǎng),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以上食物中富含糖類、蛋白質、油脂等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淀粉和纖維素互為同分異構體B.纖維素在人體內可通過酶的催化發(fā)生水解反應C.抗病毒疫苗冷藏存放是為了避免蛋白質受熱變性D.糖類、蛋白質、油脂都是由C、H、O三種元素組成2. 關于下列物質性質和用途敘述不正確的是( )A. 阿司匹林(乙酰水楊酸)顯酸性,服用阿司匹林出現水楊酸反應時,可用碳酸氫鈉解毒B.維生素C(抗壞血酸)性質比較穩(wěn)定,難以被氧化,用來做食品抗氧化劑C.NaHCO3可中和酸并受熱分解產生大量氣體,用來做饅頭、面包等食品膨松劑D.植物油中含有碳碳雙鍵,可利用油脂的氫化制造人造奶油3.化學能可與熱能、電能等相互轉化。下列表述不正確的是( )A.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學鍵的斷裂與形成B.Ba(OH)2·8H2O晶體與NH4Cl晶體反應,反應物的總能量比生成物的總能量高C.圖Ⅰ所示的裝置能將化學能轉變?yōu)殡娔?br/>D.圖Ⅱ所示的反應為吸熱反應4.下列化學用語書寫正確的是( )A.乙醛的球棍模型:B.CH2BrCH2Br的名稱:二溴乙烷C.氟利昂()共有兩種同分異構體D.合成聚丙烯塑料的原理:nCH2=CHCH35.下列化學反應中,既有離子鍵、極性鍵、非極性鍵斷裂,又有離子鍵、極性鍵、非極性鍵形成的是( )A. NH4Cl + NaOH = NaCl + NH3↑ + H2O B. Mg3N2 + 6H2O = 3Mg(OH)2 + 2NH3↑C. Cl2 + 2NaOH = NaClO + NaCl + H2O D. 2Na2O2 + 2H2O = NaOH + O2↑6.有機物的結構可用鍵線式表示。如CH3—CH==CH—CH3可簡寫為。有機物X的鍵線式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X的分子式為C8H8B.有機物Y是X的同分異構體,則Y的結構簡式可能為C.X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D.X與足量的H2在一定條件下反應可生成環(huán)狀飽和烴Z,Z的一氯代物有4種7.實驗室利用乙醇催化氧化制取粗乙醛 (沸點為20.8℃,能與水混溶)的反應裝置如圖所示,關于實驗操作或敘述錯誤的是( )A.該反應中銅為催化劑,硬質玻璃管中銅網出現紅黑交替現象B.甲中選用熱水,有利于乙醇揮發(fā),乙中選用冷水,有利于冷凝收集產物C.試管a中收集產物,加入Na有可燃性氣體生成,說明試管a中粗乙醛中混有乙醇D.不能利用分液的分離方法除去試管a內乙醛中的雜質8.下列關于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最多有5個碳原子在同一直線上 B.一定共平面的碳原子共有10個C.最多有11個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D.最多有19個原子在同一平面上9.科學家已獲得了氣態(tài)N4分子,其結構為正四面體(如圖所示)。已知斷裂1 mol N—N吸收167 kJ能量,斷裂1 mol N≡N吸收942 kJ能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N4屬于一種新型的化合物B.N4(g)=4N(g)的過程中釋放1002 kJ能量C.1 mol N4轉化為N2時要吸收882 kJ能量D.N4和N2互為同素異形體,N4轉化為N2屬于化學變化10.下列對實驗裝置圖、實驗操作及結論描述正確的是( )A.制取乙酸乙酯 B.制取金屬銅C.往Cu與濃硫酸反應后的溶液中直接加水,可觀察到溶液呈藍色D.加熱片刻后高錳酸鉀溶液褪色,說明石蠟油分解產生了乙烯11. 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SO3的熔點為16.8℃,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加熱條件下,6.4gCu與足量的硫反應轉移的電子數目為0.2NAB.等物質的量的羥基(-OH)與OH-所含的電子數均為10NAC.1molFe與含4molHNO3的稀硝酸反應(還原產物為NO),轉移的電子數目為3NAD.標準狀況下22.4LSO3的分子數目為NA12.分枝酸可用于生化研究。其結構簡式如圖。下列關于分枝酸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分子中含有2種官能團B.可與乙醇、乙酸反應,且反應類型相同C.1 mol分枝酸最多可與3 mol NaOH發(fā)生中和反應D.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且原理相同13.高鐵電池是一種新型可充電電池,與普通高能電池相比,該電池可長時間保持穩(wěn)定的放電電壓。高鐵電池的總反應為,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放電時負極區(qū)應為Zn -2e-+2OH- =Zn(OH)2B.該電池為二次電池C.放電時每轉移3mol電子,正極1mol K2FeO4被氧化D.放電時正極附近溶液的堿性增強14.氮氧化物會導致光化學煙霧和酸雨。在Fe3+的催化作用下,NH3可將NO還原為無污染的氣體,反應機理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①②③均為氧化還原反應B.該轉化過程存在極性鍵和非極性鍵的斷裂和形成C.該轉化的總反應為4NH3+6NO5N2+6H2OD.③中每消耗11.2 L(標準狀況下)O2,生成2 mol Fe3+第II卷(非選擇題 共58分)非選擇題(本題共4個大題,共58分)15.(14分) 浩瀚的海洋里蘊藏著豐富的資源,從海水中提取鎂和溴的步驟如下:已知:相關物質熔點如右表所示:MgO:2852℃,MgCl2:714℃(1)以牡蠣殼為原料的優(yōu)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操作1”所需要的玻璃儀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含溴空氣被SO2水溶液吸收時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a.利用蒸餾法實現海水淡化,發(fā)生了化學變化b.“酸化”的目的之一是與濾液中的堿反應c.能用熱空氣吹出Br2,是利用了Br2的揮發(fā)性(5)上述海水提溴的過程經過2次“Br- →Br2”轉化,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6)試劑b可以選用____________(填名稱)。(7)工業(yè)上電解冶煉金屬鎂,以MgCl2為原料而不用MgO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8)“脫水”獲取無水MgCl2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15分)氮的氧化物()是大氣污染物之一,工業(yè)上在一定溫度和催化劑條件下用將還原生成。在實驗室利用如圖裝置探究能否被還原。(1)A裝置中盛放濃氨水的儀器名稱是 ,試劑甲是 ,D中無水氯化鈣的作用是 。(2)E裝置中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3)在一定溫度和催化劑條件下,若NO2能夠被NH3還原,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4)此實驗裝置存在一個明顯的缺陷是 。(5)氨氣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制備銨鹽,請寫出氨氣的電子式 ,檢驗銨鹽中陽離子的方法是 。17.(15分)I.在銀鋅原電池中,以硫酸銅溶液為電解質溶液。(1)銀電極上發(fā)生的電極反應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2)該電池中,每有2 mol電子流過導線,負極________(填“減少”或“增加”)________g。II. 已知檢驗淀粉水解產物的實驗方案為:淀粉液水解液混合液磚紅色沉淀,回答下列問題:(3)試劑1是 ,如何檢驗第①步實驗中淀粉已水解完全 。III.“鋁熱反應”是將單質鋁與金屬氧化物混合物反應獲得金屬單質的化學反應。在野外焊接鋼軌時可利用此反應。實驗室中可用如下裝置實現:(4)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5)可表示鋁與氧化鐵反應的熱效應的圖是A .B. C.(6)工業(yè)上可用鋁熱反應冶煉錳、釩等金屬,其原因與下列無關的是_______A.鋁還原性較強 B.錳、釩熔點高C.鋁能形成多種合金 D.反應放出大量熱18.(14分)乙醇、濃硫酸在不同溫度下可以發(fā)生不同的反應。某同學準備用如圖裝置制取乙醚(夾持及加熱裝置已略去)。已知:物質性質 沸點/℃ 水中的溶解性 密度/(g/cm3)乙醇 78 任意比例混溶 0.8乙醚 34.6 難溶 0.7①乙醇在濃硫酸作用下加熱到140℃時發(fā)生分子間脫水,生成乙醚(CH3CH2-O-CH2CH3);加熱到170℃時發(fā)生分子內脫水,生成乙烯;②乙醚和乙醇的部分物理性質如下表: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乙醇和濃硫酸混合加熱到140℃時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混合乙醇和濃硫酸時應先加入的物質是___________。(2)儀器B的名稱為___________;C中冷凝水應該從___________(填“a”或“b”)口進入。(3)加熱前需向A中加入碎瓷片,目的是___________。(4)實驗中發(fā)現A中溶液逐漸變黑,某同學猜測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濃硫酸有脫水性和強氧化性,使乙醇碳化,碳與濃硫酸反應生成了SO2和CO2,D后的裝置中觀察到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證明生成了CO2。(5)若實驗中使用了20 mL無水乙醇,最后收集到乙醚16 mL,則該實驗中乙醚的產率為___________%(保留整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年春學期高一年級6月月考化學答案.docx 甘肅省張掖市某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6月月考化學試卷.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