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三地理3.海南島東部常受臺風侵襲,當臺風經過時該處海域A,海水溫度升高B.海水鹽度升高C.營養物質增加D.透明度會升高本試卷總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家住我國某地的小明于國慶節期間在本地參加天文觀測活動。通過查閱資料,小明注意事項:獲取了當地10月1一3日出日落、月出月落時間表(北京時間)。據此完成4~6題。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日期日出日落月出月落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10月1日5:5417:424:1417:0510月2日5:5517:415:1117:26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10月3日5:5617:396:0717:483.考斌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4.小明的家鄉可能在(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A.青島(東經121°,北緯36)是符合題目要求的。B.西安(東經108°,北緯34)如圖為近年來海南島附近海域七月平均海表溫度分布圖。據此完成1一3題。C.昆明(東經102°,北緯26)D.蘭州(東經103°,北緯36)108°109110°111112°113°1145.國慶節當日,太陽(S)、地球(E)、月球(M)三個天體的位置關系為)29-等溫線海南島●)2R5B.1.與海南島東部七月水溫分布成因相同的是MA.千島寒流B.索馬里寒流C.西風漂流D.直布羅陀海峽洋流2.海南島東部七月份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不正確的是6.觀測期間,小明同學可能觀察到A.增加該地海域碳匯A.日出方位逐漸偏北B.導致底層水體缺氧B.正午樓房影子逐漸變長C.形成了季節性漁場C.當地晝長逐漸變長D.降低該海域的水溫D.月球亮面面積超過一半地理試題第1頁(共8頁)地理試題第2頁(共8頁)某年10月20日白天至21日凌晨,遼寧省鐵嶺市出現了一次降雨轉持續性大霧的天A.土溫水溫較低B有效養分缺乏氣過程。如圖分別示意北京時間20日8:00和21日2:00東亞部分區線海平面氣壓形勢C.土壤結構致密D.土壤透氣性差圖(單位:hPa)。據此完成7~8題.10.下列對冷浸田的利用和改良措施,可行的是101201301010200①開溝排水②干耕曬田30③客土置換④種植晚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024年7月29日,世界首條特高壓柔性直流工程(可及時調整電網供電)甘肅一浙江榆電工程開工。該項目建成后,每年可從甘肅向浙江榆送電量超360億千瓦時,其中一半以上是新能源電量。如圖為甘肅一浙江輸電工程示意圖。據此完成11一13題。20日8:0021日2:007.期間,鐵嶺市出現大霧天氣主要是因為①海洋氣流影響,水汽充足②地面輻射散失,氣溫降低③前期降雨蒸發,水汽充足④太陽輻射減弱,氣溫降低11.甘肅一浙江特高壓工程將實現多能源互補,其電力構成主要包括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①光伏發電②風力發電8.為加強對大霧天氣的監測和預報,主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術是()③水能發電④火力發電A.BDS、RSB.RS、GISA.D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C.GIS、BDSD.GIS、BDS12.作為全球首個高壓特柔性直流工程,與特高壓直流相比,柔性直流的優點是()冷浸田是指長期受水浸漬,以“冷、爛、毒、瘦”為主要特征的一類水田,在南方地區蛟A實現遠距離輸電為常見。我國16%的稻田屬于冷浸田,面積大的有5200萬畝,對滾類田地的改造非常有B.具有大容量優勢必要。據此完成9一10題C.減少輸送中損耗9.與冷浸田低產關聯度最小的原因是D.維持電壓穩定性1地理試懸第3頁(共8頁)地理試題第4頁(共8頁)參芳答案及解析一、選擇題9.C【解析】冷浸田縣有“冷、爛、毒、瘦”的特征,“冷”是1.B【解析】海南島東部七月水溫低,成因是夏季盛行西由于土壤含水量高,水溫土溫低:“瘦”說明土壤有效養南季風,形成上升流。千島寒流和西風漂流都是風海分少;“爛”說明在長期浸水下土壤成糊泥狀,土粒分流,但不是上升流。直布羅陀海峽洋流是密度流。索散,結構疏松;土鍍含水量高導致透氣性差。馬里寒流出現在夏季,成因與該地相同。10.B【解析】開溝排除冷浸水,降低水位,改善土壤通透2.B【解析】該地七月份洋流為夏季西南季風引起的上性,促進水稻生長發育,①可行;對冷浸田進行曬田,升流。上升流帶來營養鹽類,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長,植可提高土壤溫度,改善土接的透氣性,促進土壤中還被光合作用會增加碳匯。上升流通過加速海水混合,原性物質氧化,加速有機質分解,降低還原物質的毒捉升底層水體含氧量。夏季風引起的上升流具有季節性,充分發揮冷浸田的潛在肥力,②可行:我國冷浸田性,故上升流形成的漁場也具有季節性。夏季上升流面積廣大,客土置換并不可行,③錯誤:晚稻遲熟,相會降低表層海水的水溫。對更耐冷浸,④可行。3.C【解析】臺風經過時,表層海水會被風力帶走,導致11.B【解析】甘肅民勤位于中國西北,鳳能和太陽能資深層海水上泛帶來豐富的營養鹽類。強風、蒸發會帶源豐富。該工程是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走海洋表面的熱量,所以海水溫度會降低。臺風帶來新能源基地外送工程,項目的建設可將甘肅優質煤炭大量降水,海水鹽度降低。臺風攪動海水使底層物質和新能源資源轉換成電力送出,促進當地優勢能源資上泛導致海水透明度降低。源的開發與轉化。4.A【解析】依據表格信息,10月1日,當地日出北京時12.D【解析】國內跨區域輸電工程大多采用特高壓直流間為5:54,日落北京時間為17:42,據此可求晝長為11技術,具有遠距離、大容量、低損耗等優勢,ABC均是時48分,計算得到當地日出地方時為6:06。依據日出特高壓直流的優點。該項目的突出特點是可及時調北京時間5:54,可求當地經度約為123E,與A地經度整電網供電,從而雛持電壓的穩定性。最接近。13.D【解析】該工程建設不會增加我國新能源的供給:5.D【解析】國慶節當日,月出時間與日出時間接近,且甘肅能源基地與浙江消費地距離遙遠,柔性特高壓輸月出早于日出,據此可以判斷應為陰歷的月末,初一時電并不能縮短能源輸送距離:該項目的建設和使用,三者的位置關系應為日月地,月球繞轉的方向為逆時將促進浙江省相關產業的發展,增加浙江能源消耗總針,據此可判斷為D項。量:甘肅省大力發展新能源,有利于打造新能源裝各6.B【解析】觀測期間,太陽直射點南移,青島晝長漸短,制造產業集群,促進甘肅省新能源與相關產業協同發正午太陽高度漸小,樓房影子漸長,日出方位漸南,月展,完善新能源產業鏈,提升行業競爭力。相為殘月或娥嵋月,亮面面積小于一半。14.B【解析】據材料分析可知,制造業在集聚初期,因為7.D【解析】本次天氣過程分析如下:鐵嶺市20日白天共享資源、降低成本,知識溢出和推進環保措施,促進受冷鋒影響,出現降水;冷鋒過境后,受單一冷氣團及了產業的綠色發展。但集聚到一定程度以后,也會帶高壓脊影響,氣溫降低,天氣轉睛;睛朗的夜晚,大氣逆來負面影響,所以集聚與產業綠色發展的相關性呈現福射弱,保溫作用差,氣溫進一步降低,加之因之前降非線性的“倒U”型。水的水汽蒸發,空氣中水汽充足,出現大霧天氣。15.A【解析】據材料可知,在制造業形成集聚的初期,8.B【解析】大霧天氣的監測,主要運用RS,可監測大霧同一區域內的生產單位可以通過共享資源來降低成的范圍及濃度等情況:大霧天氣預報,需要運用GIS對本、形成知識溢出效應,提高生產效率。共享有利于大氣的溫度和濕度等數據進行處理。降低成本,合作有利于知識溢出。資源開發和產業聯地理答案第1頁(共2頁)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地理1版答案.pdf 地理試卷.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