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階段微卷7 廣袤浩瀚的宇宙(3.2 3.3)原卷版一、選擇題(每小題7分,共49分)1.太陽活動中的太陽黑子發(fā)生在太陽的( )A. 日核 B. 光球層 C. 色球層 D. 日冕2.下列關于太陽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 太陽的大氣層從內到外依次為日冕、色球層和光球層B. 太陽黑子數(shù)量的多少往往作為太陽活動強弱的標志C. 太陽是一顆離我們最近的自身會發(fā)光的行星D. 日珥是太陽日冕上噴射出的弧狀大氣3.宇宙大爆炸理論已經被大多數(shù)科學家所接受。如圖所示為宇宙的半徑、溫度與時間之間的關系圖。下列相關說法合理的是( )A. 宇宙由太陽系和銀河系構成B. 宇宙大爆炸理論是一個科學結論C. 隨著宇宙半徑的增大,宇宙溫度在升高D. 此圖表示宇宙在不斷膨脹4.根據(jù)圖示判斷,下列能正確表示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宇宙等天體系統(tǒng)關系的是( )選項 1 2 3 4A 地月系 太陽系 銀河系 宇宙B 宇宙 銀河系 太陽系 地月系C 銀河系 宇宙 地月系 太陽系D 太陽系 地月系 宇宙 銀河系5.從“地心說”到“日心說”,再到“現(xiàn)代宇宙學說”,人類對宇宙的探索仍在進行中。下列有關認識正確的是( )A. 托勒密提出的“地心說”是錯誤的,這樣的理論阻礙了人類對宇宙的認識B. 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說”是正確的,提出時就受到了人們的追捧與認可C. “現(xiàn)代宇宙學說”認為宇宙在不斷膨脹D. 現(xiàn)在人們對宇宙的認識一定是正確的6.我國科學家利用中國天眼在致密星系群——“斯蒂芬五重星系”及周圍天區(qū)發(fā)現(xiàn)了一個尺度約為200萬光年的巨大原子氣體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比銀河系大20倍,為研究宇宙打開了一個嶄新的窗口。關于宇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宇宙正在不斷地膨脹,且膨脹沒有中心B. 現(xiàn)代科學已經確認宇宙的起源是熱大爆炸C. 太陽最終將演變?yōu)楹诙?br/>D. 天文學家哈勃發(fā)現(xiàn)其他星系都在靠近我們7.“開普勒”是一顆跟地球相似指數(shù)達到0.98的類地行星,它環(huán)繞著銀河系內天鵝座中的一顆恒星運行。如圖所示為宇宙的結構層次,“開普勒”屬于宇宙結構層次中的( )A. ① B. ② C. ③ D. ④二、非選擇題(共51分)8.(15分)科幻電影《流浪地球》講述的是:太陽因某種原因快速老化,體積膨脹,將逐漸吞沒鄰近星球,所以政府計劃采取措施推動地球走向新家園。(1) 假設太陽逐漸膨脹,最先被吞沒的行星是_ _ 。(2) “計劃”的第一步是在地球赤道附近建造多臺巨大的發(fā)動機,產生和地球自轉方向相反的推力,使地球停止自轉。該推力的方向為_ _ _ _ _ _ _ _ 。(3) 若地球最后到達離太陽最近的恒星附近。該恒星可能位于_ _ _ _ _ _ (填“地月系”“太陽系”或“銀河系”)。9.(20分)國家空間天氣監(jiān)測預警中心發(fā)布太陽耀斑信息提示:北京時間2024年5月5日14時01分,太陽爆發(fā)了一個強耀斑(級)。該事件發(fā)生時我國處于白天,耀斑對我國上空電離層產生了影響。(1) 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是離地球最近的_ _ 。(2) 太陽耀斑是太陽活動的重要表現(xiàn),是太陽上最劇烈的活動現(xiàn)象之一。除太陽耀斑外,太陽活動類型主要還包括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寫一種即可)。(3) 和太陽相比,行星的體積都很小,八大行星中體積、質量最大的是_ _ 。(4) 下列現(xiàn)象不屬于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的是_ _ _ _ (填字母)。A. 到達地面的紫外線輻射增強 B. 晝夜交替現(xiàn)象C. 擾亂電離層,影響短波通信 D. 產生“磁暴”現(xiàn)象10.(16分)人類對宇宙的認識經歷了漫長的探索。(1) 根據(jù)以上科學史信息,甲、乙兩圖中與“日心說”對應的是(填“甲”或“乙”)。甲 乙丙(2) 分析上述科學史信息,判斷下列觀點正確的有_ _ _ _ _ _ (多選,填字母)。A.當前被人們認同的理論今后可能會被另一種理論取代B.科學理論的發(fā)現(xiàn)往往需要借助觀察、測量等科學方法C.只有完全正確的理論才是科學理論D.沒有先進的科學技術將無法開展科學研究E.技術的進步會促進科學的發(fā)展(3) 為了更好地理解星系是如何運動的,老師在一個氣球表面貼上一些圓形小紙片,用打氣筒向氣球中打氣(如圖丙所示)。如果圓形小紙片代表星系,那么打氣模擬的是_ _ _ _ _ _ _ _ 。階段微卷7 廣袤浩瀚的宇宙(3.2 3.3)答案版一、選擇題(每小題7分,共49分)1.太陽活動中的太陽黑子發(fā)生在太陽的( )A. 日核 B. 光球層 C. 色球層 D. 日冕【答案】B2.下列關于太陽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 太陽的大氣層從內到外依次為日冕、色球層和光球層B. 太陽黑子數(shù)量的多少往往作為太陽活動強弱的標志C. 太陽是一顆離我們最近的自身會發(fā)光的行星D. 日珥是太陽日冕上噴射出的弧狀大氣【答案】B3.宇宙大爆炸理論已經被大多數(shù)科學家所接受。如圖所示為宇宙的半徑、溫度與時間之間的關系圖。下列相關說法合理的是( )A. 宇宙由太陽系和銀河系構成B. 宇宙大爆炸理論是一個科學結論C. 隨著宇宙半徑的增大,宇宙溫度在升高D. 此圖表示宇宙在不斷膨脹【答案】D4.根據(jù)圖示判斷,下列能正確表示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宇宙等天體系統(tǒng)關系的是( )選項 1 2 3 4A 地月系 太陽系 銀河系 宇宙B 宇宙 銀河系 太陽系 地月系C 銀河系 宇宙 地月系 太陽系D 太陽系 地月系 宇宙 銀河系【答案】B5.從“地心說”到“日心說”,再到“現(xiàn)代宇宙學說”,人類對宇宙的探索仍在進行中。下列有關認識正確的是( )A. 托勒密提出的“地心說”是錯誤的,這樣的理論阻礙了人類對宇宙的認識B. 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說”是正確的,提出時就受到了人們的追捧與認可C. “現(xiàn)代宇宙學說”認為宇宙在不斷膨脹D. 現(xiàn)在人們對宇宙的認識一定是正確的【答案】C6.我國科學家利用中國天眼在致密星系群——“斯蒂芬五重星系”及周圍天區(qū)發(fā)現(xiàn)了一個尺度約為200萬光年的巨大原子氣體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比銀河系大20倍,為研究宇宙打開了一個嶄新的窗口。關于宇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宇宙正在不斷地膨脹,且膨脹沒有中心B. 現(xiàn)代科學已經確認宇宙的起源是熱大爆炸C. 太陽最終將演變?yōu)楹诙?br/>D. 天文學家哈勃發(fā)現(xiàn)其他星系都在靠近我們【答案】A7.“開普勒”是一顆跟地球相似指數(shù)達到0.98的類地行星,它環(huán)繞著銀河系內天鵝座中的一顆恒星運行。如圖所示為宇宙的結構層次,“開普勒”屬于宇宙結構層次中的( )A. ① B. ② C. ③ D. ④【答案】C二、非選擇題(共51分)8.(15分)科幻電影《流浪地球》講述的是:太陽因某種原因快速老化,體積膨脹,將逐漸吞沒鄰近星球,所以政府計劃采取措施推動地球走向新家園。(1) 假設太陽逐漸膨脹,最先被吞沒的行星是_ _ 。(2) “計劃”的第一步是在地球赤道附近建造多臺巨大的發(fā)動機,產生和地球自轉方向相反的推力,使地球停止自轉。該推力的方向為_ _ _ _ _ _ _ _ 。(3) 若地球最后到達離太陽最近的恒星附近。該恒星可能位于_ _ _ _ _ _ (填“地月系”“太陽系”或“銀河系”)。【答案】(1) 水星(2) 自東向西(3) 銀河系9.(20分)國家空間天氣監(jiān)測預警中心發(fā)布太陽耀斑信息提示:北京時間2024年5月5日14時01分,太陽爆發(fā)了一個強耀斑(級)。該事件發(fā)生時我國處于白天,耀斑對我國上空電離層產生了影響。(1) 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是離地球最近的_ _ 。(2) 太陽耀斑是太陽活動的重要表現(xiàn),是太陽上最劇烈的活動現(xiàn)象之一。除太陽耀斑外,太陽活動類型主要還包括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寫一種即可)。(3) 和太陽相比,行星的體積都很小,八大行星中體積、質量最大的是_ _ 。(4) 下列現(xiàn)象不屬于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的是_ _ _ _ (填字母)。A. 到達地面的紫外線輻射增強 B. 晝夜交替現(xiàn)象C. 擾亂電離層,影響短波通信 D. 產生“磁暴”現(xiàn)象【答案】(1) 恒星(2) 太陽黑子(或太陽風或日珥)(3) 木星(4) B10.(16分)人類對宇宙的認識經歷了漫長的探索。(1) 根據(jù)以上科學史信息,甲、乙兩圖中與“日心說”對應的是(填“甲”或“乙”)。甲 乙丙(2) 分析上述科學史信息,判斷下列觀點正確的有_ _ _ _ _ _ (多選,填字母)。A.當前被人們認同的理論今后可能會被另一種理論取代B.科學理論的發(fā)現(xiàn)往往需要借助觀察、測量等科學方法C.只有完全正確的理論才是科學理論D.沒有先進的科學技術將無法開展科學研究E.技術的進步會促進科學的發(fā)展(3) 為了更好地理解星系是如何運動的,老師在一個氣球表面貼上一些圓形小紙片,用打氣筒向氣球中打氣(如圖丙所示)。如果圓形小紙片代表星系,那么打氣模擬的是_ _ _ _ _ _ _ _ 。【答案】(1) 乙(2)(3) 宇宙的膨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