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部分 銜接達標檢測綜合檢測(一)一 、選擇題 通過 盛 濃 硫 酸 的 洗1.化學實驗過程中要規范操作,注意實 C CO2(水蒸氣) 氣瓶驗安全。下列有關做法中,錯誤的是 ( )D CaO(CaCO3) 加入適量的稀鹽酸A.灑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燒起來,立即用濕抹布或沙子撲滅 4.下列鑒別物質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B.稀酸飛濺到皮膚上,立即用大量水沖 ( )洗再涂上3%~5%的小蘇打溶液 A.用酚酞試液鑒別稀硫酸和 Na2SO4第 C.點燃氫氣前,一定要先檢驗氫氣的溶液三 純度 B.用點燃的方法鑒別羊毛和滌綸部 D.稀釋濃硫酸時,一定要把水注入濃硫 C.用嗅氣味的方法鑒別白酒和食醋分 酸中,并不斷用玻璃棒攪拌 D.用水鑒別NaCl和CaCO3固體2.正確的操作能保證實驗順利進行。下 5.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銜接 列實驗操作中,正確的是 ( ) 驗(圖中鐵架臺等儀器均已略達 A.配制稀硫酸時,將水沿量筒壁慢慢注 去)。在Ⅰ中加入試劑后,塞緊標檢 入濃硫酸中,并不斷攪拌 橡皮塞,立即打開止水夾,Ⅱ中測 B.測定溶液的pH,先用水潤濕pH 試 有氣泡冒出;一段時間后關閉止紙,然后將試紙插入待測液中 水夾,Ⅱ中液面上升,溶液由無色變為渾濁。符C.為了達到節約藥品的目的,將實驗后 合以上實驗現象的Ⅰ和Ⅱ中應加入的試劑是剩余的藥品放回原瓶 ( )D.有腐蝕性的藥品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的 A B C D托盤上稱重 CaCO3、 Na2CO3、 Zn、 Cu、Ⅰ3.下列除雜質的方法中,不正確的是 稀HCl 稀H2SO4 稀H2SO4 稀H2SO4( ) Ⅱ KNO3 NaCl BaCl2 Ba(OH)2物質(括 號 內 6.氨基鈉(NaNH2)是合成維生素 A的選項 除雜方法為雜質) 原料。工業上將金屬鈉于97~100℃熔融,向反應器中緩慢通入無水液氨(NH3),再加熱A N2(O2) 通過灼熱的銅網至350~360℃生成氨基鈉和氫氣。下列說法B KCl(MnO2) 溶解、過濾、蒸發結晶 不正確的是 ( )A.鈉可能與水反應84B.鈉的熔點比鐵的熔點低C.維生素A中一定含有鈉元素D.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2NH3△ 2NaNH2+H2↑ C.向NaOH和 D.加熱高錳7.下列依據實驗目的所設計的實驗操作 Ca(OH)2混合溶 酸鉀制氧氣中,正確的是 ( ) 液中通入CO2A.檢驗NaCl中含有Na2CO3,加水溶解 10.下表提供的四組物質符合圖示相連B.鑒別NaCl和Na2CO3溶液,加酚酞試液 物質間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發生反應的是C.除去CaO中的CaCO3,加足量稀鹽酸 ( )D.除去CO2中少量的CO,通入O2,點燃8.如圖為A、B、C三種固體物質(不含結晶水)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甲 乙 丙 丁第A CO O2 H2SO4 CuO 三B Mg HCl CuSO4 NaOH 部C KOH SO3 NaOH CuSO4 分D Na2CO3 Ca(OH)2 HCl CaCl 2銜A.t1℃時,三種物質中B的溶解度最大 二、非選擇題 接達B.t2℃時,取三種物質各ag分別放入100g 11.下面是實驗室制取和收集氣體的裝 標水中充分溶解,只有C物質能形成飽和溶液 置,請按要求回答問題。 檢測C.將等質量的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分別由t2℃降溫到t1℃,A溶液中析出的晶體質量最大D.可用增加溶劑的方法使接近飽和的B溶液變為飽和溶液 A B(鐵架臺略)9.下列圖像及對應關系敘述中,正確的是( )C D E(1)用裝置E排空氣收集 H2,氣體應從導管的 (填“d”或“e”)端進入。A.向pH=3的溶B.一定質量的稀 (2)從裝置A~D中選擇:加熱KMnO4制液中加水 鹽酸與鋅粒反應 取O2并用排水法收集,應選用圖中的(填字母);實驗室制取并收集CO2應選用圖85中的 (填字母)。 【查閱資料】 (1)二氧化硫能使高錳酸鉀(3)用B裝置制取氣體并能隨時停止反 溶液褪色(由紫紅色變為無色),該反應的化學應,上部與下部對接應選 (填“b”或 方程 式 為:5SO2+2KMnO4+2H2O “c”)。 K2SO4+2MnSO4+2X。這個化學方程式中(4)如圖為制取 H2并還原Fe3O4的微型 最后一種物質X的化學式是 。實驗裝置,針筒與青霉素瓶組合部分相當于上(2)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一樣,也能使澄圖裝置 (填字母);檢查此裝置氣密性 清石灰水變渾濁。請寫出二氧化硫與澄清石的具體操作是 灰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若現象為 。,則氣密性良好。 根據上述資料,甲、乙、丙三位同學分別設計實驗方案進行探究。【實驗探究】 (3)甲同學進行了如下圖所示A、B兩步實驗:第 12.一包白 色 粉 末,由 CuSO4、CaCO3、三 BaCl2、Na2SO4、NaOH 中的兩種或兩種以上部 的物質混合而成。為探究其組成,進行如下分 實驗: A(1)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銜接 水,充分攪拌后過濾,得到白色沉淀和無色濾達 液。則原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 。標檢 (2)取實驗(1)濾出的白色沉淀,向其中加B測 入足量的鹽酸,沉淀全部溶解,并產生無色氣 實驗現象:A中稀高錳酸鉀溶液褪色,B體。則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 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根據上述實驗可推斷:原白色粉末的組成 得出結論:煤燃燒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有 種可能。 碳,證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為進一步探究原白色粉末的組成,取實驗 (4)乙同學認為甲同學的實驗方案不合(1)得到的濾液,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產生白 理,其理由是 。色沉淀,則可推 斷 原 白 色 粉 末 中 一 定 還 含 (5)丙同學進行了如下圖所示實驗(部分有 。 裝置在圖中略去):13.近幾年我國某些城市酸雨污染較為嚴重,主要是因為大量燃燒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此外,各種機動車排放的尾氣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提出問題】 通過實驗證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探究與結論】 上圖 C裝置的作用是86。 結論:紅色消失與氧氣無關,丙同學的猜丙同學的實驗能證明煤中含有碳元素的現象 想不正確。是:C 中 溶 液 ,D 中 溶 液 (4)若丁同學的猜想正確,你能設計實驗。 證明嗎 14.甲、乙、丙、丁四位同學在探究堿溶液 觀察到與酚酞試液作用的實驗時,發現了一個意外現 實驗操作 結 論的現象象: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入酚酞試液,溶液變成紅色消失與氫氧化了紅色,可過了一會兒紅色消失了。這是什么鈉溶液濃度大有關原因呢 他們依據所學的化學知識,分別對這種意外現象的成因作了如下猜想: 15.實驗室有一瓶未知濃度的BaCl2溶甲:可能是酚酞試液已變質造成的。 液,某同學取出150g該溶液于燒杯中,向其乙:可能是氫氧化鈉溶液與空氣中的二氧 中逐滴加入溶質質量分數為26.5%的Na2CO3化碳反應的緣故。 溶液。反應過程中生成沉淀的質量與所用丙:可能是酚酞試液與空氣中的氧氣反 Na2CO3溶液質量的關系如圖所示。已知: 第應,使紅色消失。 BaCl2+Na2CO3 BaCO3↓+2NaCl,請 三丁:可能與氫氧化鈉溶液濃度大小有關。 計算: 部(1)甲同學剛提出自己的猜想,就遭到其 分余三位同學的否定,三位同學的理由是 銜。 接(2)丙同學認為乙同學的猜想也不正確, 達標他的理由是(1)配制26.5%的 Na2CO3溶液80g,檢需。 測要Na2CO3固體 g。(3)四位同學討論后認為要驗證丙同學的(2)BaCl2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是多少 猜想,還需作如下實驗,你知道其實驗目的嗎 (寫出計算過程,結果保留到0.1%)設 計 這 一 步 驟 的實 驗 步 驟目的①將配制的氫氧化鈉溶液加熱②在加熱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試液,并在上方滴一些植物油觀察到的現象:溶液先變成紅色,過一會兒紅色仍然消失。87暑假大串聯·初升高銜接教材(化學)部分參考答案第二部分 化學基礎知識 藍色的火焰 木條燃燒更劇烈 (4)排除硫酸鈉反應產生氣體的可能 (5)管a與管b產生第一章 身邊的化學物質氣體體積及該溫 度 下 氫 氣、氧 氣 的 密 度1.1 我們周圍的空氣 Ⅱ.(1)標準比色卡對照 (2)堿 無色酚酞溶液 (3)A1.D 【解析】 鐵片在空氣中不能燃燒,硫粉能在空氣中燃燒,但生成二氧化硫氣體, 1.3 金屬及金屬礦物木炭燃燒產物也是氣體;紅磷能在空氣中燃1.A 2.C 3.C 4.C 5.A 6.B燒,且產物是固體,如裝置內紅磷燃燒消耗盡7.D氧氣,瓶內氣壓減小,水吸入裝置的體積數就 高溫8.(1)導電性 (2)8Al+3FeO是空氣中氧氣的體積數。 3 4 2.A 3.C 4.C 5.C 6.B 7.C 9Fe+4Al2O3(3)耐腐蝕性強 (4)能源9.(1)鋁表面的氧化鋁與硫酸反應生成8.B 9.C硫 酸 鋁 和 水 (2)MnO 2Al+3H2SO4 10.()21 2H2O2 2H2O+O2↑ Al2(SO4)3+3H2↑(2)明亮的藍紫色火焰,放熱,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生成 都是氧化反應(或都放出熱量) 1.4 常見的化合物(3)正面:CH4燃燒,提供能量 反面:鐵生銹,1.D 2.B 3.C 4.A 5.A 6.B浪費金屬資源7.C 8.A 9.B11.(1)CaCO3 +2HCl CaCl2 +10.(1)等于 (2)氫氧化鈉溶液 鹽酸CO2↑+H2O (2)BC(或BD或AC或AD)在未滴入溶液之前,溶液的pH 小于7,為(3)液體變紅且集氣瓶中的液面上升酸性溶液 (3)NaCl、HCl 紅(4)A11.(1)c+2d (2)使用可降解的塑料1.2 水和溶液 (答案不唯一)12.(1)過濾 (2)氧化鈣(或 CaO)1.A 2.C 3.C 4.A 5.B 6.BCaO+H2O Ca(OH)2 (3)H2O CaO7.C 8.DNaOH9.(1)12∶22∶11 (2)12 (3)16010.(1)無法判斷 (2)②③⑥ (3)藥 第二章 物質構成的奧秘匙、量筒(100mL)、膠頭滴管、玻璃棒2.1 構成物質的微粒11.Ⅰ.(1)Na+、SO2-4 (2)連接電源兩端的電極上均有氣泡產生,且管a與管b產生 1.D 2.D 3.D 4.C氣體體積比約為1∶2 (3)氣體燃燒,產生淡 5.B 【解析】 上述原子結構示意圖中,·1·①是穩定的結構,性質穩定;②的最外層有4 知,該元素的元素符號為Ar;該元素的漢字偏個電子,不易得失,性質比較穩定;③的最外層 旁是“氣”,故不屬于金屬元素;左上角的數字也是穩定結構,性質穩定;④的最外層有2個 是該元素的原子序數,即核電荷數、質子數,而電子,容易失去,性質活潑;故題目中的①④雖 不是中子數;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獲取是最外層電子數相同,但它們的化學性質卻不 的信息,可知該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39.95,相同,①③都是具有穩定結構的稀有氣體元 而不是一個原子的實際質量。素,所以它們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 2.C 【解析】 水通電分解后的產物是6.A 【解析】 根據所給信息,反氫原子 氧氣和氫氣,氫氣中不含有氧元素,氧氣是單是由一個反質子和一個反電子構成的,反質子 質且只含有游離態的氧元素。帶一個單位負電荷,反電子帶一個單位正電 3.(1)15 (2)氬 (3)3 (4)MgCl2荷。 (5)它們原子的核外電子層數相同 (6)2N7.B 【解析】 由題意比較131I和12753 53I知:其質子數都是53,即質子數相同;131I和127 2.3 化學物質的多樣性53 53I的中子數分別是78、74;因其質子數都是53,在 1.B 2.C 3.A 4.C 5.D 6.A原子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故核外電子數 7.C相同;131 12753I和 53I因其質子數都是53,即質子數 8.(1)CO2 (2)Na2O (3)H2CO3相同,屬于同種元素。 (4)NaOH (5)Na2CO38.(1)①2 質子數 ②分子 ③BC 9.(1)堿性氧化物、堿 (2)酸性氧化物、(2)BCD 酸、鹽【解析】 (1)①從原子的圖形看,圖中共, 第三章 物質的化學變化有2種原子 不同原子的根本區別是質子數不同;②D圖中的每個粒子是由兩個相同原子構 3.1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成的單質分子,可表示5個分子;③混合物中至少要含有兩種不同的粒子,在這五幅圖中, 1.C 2.C 3.A 4.A 5.D 6.DA表示的是同一種分子,B中有兩種不同的分 7.A 8.A 9.C子,C中有兩種不同的單質分子,D中只有一 10.(1)吸水性 (2)可燃性 (3)酸堿性種分子,E中只有一種原子,故能表示混合物 (4)溶解性的是B、C。(2)從微觀示意圖看出,反應物是3.2 質量守恒定律CH4和O2,生成兩種化合物是 H2O和CO2,點燃: 1.B 2.A 3.A 4.B 5.A 6.B化學方程式為 CH4+2O2 2H2O+CO2,()故不屬于置換反應;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原 7.1 CO2+H2O H2CO3 H2CO3子的數目和種類,分子的數目都沒有改變。故 CO2↑+H2O (2)Ca(OH)2+CO2 說法正確的是B、C、D。 CaCO3↓+H2O CaCO3+2HCl CaCl2+H2O+CO2↑2.2 化學元素 8.(a+b-c) (c-b)1.A 【解析】 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 9.(1)分解 (2)O2 質量守恒定律·2·(3)避光 低溫 由于剩余的 AgNO3 的質量與已反應的10.(1)5.5 AgNO3 的 質 量 相 等,所 以 B 點 溶 液 中(2)解:設與鹽酸反應的碳酸鈉的質量為 6.8AgNO3 的溶質質量分數=g300 ×100%≈x。 gNa2CO3+2HCl 2NaCl+CO2↑+H 2.3%。2O106 44 答:B 點溶液中AgNO3 的溶質質量分數x 5.5g 為2.3%。106 x= 3.3 電離方程式和化學方程式44 5.5g解得x=13.25g 1.A 2.D堿性 調 味 液 中 碳 酸 鈉 的 質 量 分 數 為 3.B 【解析】 氯 化 鎂 電 離 方 程 式 為:(13.25g÷100g)×100%=13.25% MgCl2 Mg2++2Cl-;氫氧化鋇電離方程答:堿性調味液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為 式為:Ba(OH) 2+2 Ba +2OH-;二氧化碳13.25%。 和碳在高溫的條件下反應生成一氧化碳,即:(3)50 高溫CO2+C 2CO,而題目中沒有反應條件;鐵(4)不正確。沒有把碳酸鈉與鹽酸反應生 和鹽酸反應生成了氯化亞鐵,同時生成了氫成的氯化鈉的質量減去(或把碳酸鈉與鹽酸反 氣,應該 加 上 氣 體 符 號,即:Fe+2HCl 應生成的氯化鈉的質量也計算進去了)。 FeCl2+H2↑。11.(1)解:設A 點處生成NaNO3 的質量 4.C 5.C 6.A 7.D為x。 高溫8.4CO+Fe3O4 3Fe+4CO2 COAgNO3+NaCl AgCl↓+NaNO3還原 Fe3O4 氧化58.5 85點燃2.34g x 9.碳、氫兩種元素 2C4H10+13O2 58.5 2.34g 8CO2+10H2O85= x x=3.4g 催化劑10.(1)2HCl+CuO CuCl2+H2O答:A 點處生成NaNO3 的質量為3.4g。(2)置換反應(2)設A 點處參加反應的AgNO3 的質量 (3)解:設至少需要氯氣的質量為x。為y,生成AgCl的質量為z。 點燃AgNO3+NaCl AgCl↓+NaNO 2Na+Cl2 2NaCl3170 58.5 143.5 46 71y 2.34g z 4.6gx170 y 46 4.6= g58.5=2.34 =6.8g y g 71 x58.5 2.34g x=7.1g143.5= z z=5.74g 答:至少需要氯氣的質量為7.1g。m(B 點溶液)=2.34g+103.4g+200g-5.74g=300g·3·第四章 化學技術與社會發展 4.4 化學與環境4.1 化學與能源資源的利用 1.C 2.A 3.C 4.D 5.C 6.D1.C 2.D 3.C 4.B 5.A 6.A 7.(1)石油 (2)ABCD (3)綠色植物的7.D 8.A 9.C 光合作用 (4)太陽能(風能等合理答案)10.(1)吸附懸浮物,催化劑使之沉降(或吸附沉 8.(1)CO2+H2 高 壓 、極 低 HCOOH溫度降) (2)肥皂水 煮沸 (3)BCE點燃11.(1)有機物 (2)CH OH (3)CH (2)物 理 (3)2H2+O2 2H2O 2 5 4點燃 (4)CaCO3+2O2 CO2+2H2O高溫12.【知識回憶】 與氧氣接觸且溫度達 9.(1)N (2)化學 3CO+Fe2O3 到著火點 【交流討論】 (1)減少污染(或更 2Fe+3CO2 C (3)氫氣(或 H2) (4)將煤環保等) 擦干 (2)氧氣(或空氣) 【綜合應 粉碎成煤粉后燃燒(或鼓入足量的空氣) 減用】 放熱 KOH 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減少酸雨的產生13.(1)鋁 (2)大 (3)B (4)Fe2O3+ 第五章 化學實驗6HCl 2FeCl3+3H2O5.1 常見儀器和基本操作4.2 化學物質與健康1.C 【解析】 為了取用方便,塊狀的固1.A 2.B 3.B 4.D 5.D 6.D體藥品要放在廣口瓶中;取用液體藥品時為了7.D 8.B 9.A防止灑落,稀鹽酸應放在細口瓶中;滴管是吸10.(1)①C ②貧血 (2)石油 CH4+取或滴加少量液體藥品的儀器;粉末狀的藥品點燃2O2 CO2 +2H2O (3)2NO2 +4CO 用藥匙或紙槽取用。催化劑 4CO2+N2 2.D11.(1)5.85 (2)100 (3)AC 3.B 【解析】 酒精具有可燃性,點燃時要用火柴點燃;熄滅酒精燈用燈帽蓋滅;酒精4.3 化學與材料燈不用時要蓋上燈帽,防止酒精揮發;加熱試1.C 2.B 3.B 4.A 5.A 管內的液體時,要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6.(1)AC (2)乳化 (3)淀粉(糖類)、蛋 4.B 【解析】 使用酒精燈時不可用嘴白質 元素 (4)分子在不斷運動 (5)佝僂 吹滅酒精燈。檢查裝置氣密性的方法:把導管病 (6)吸附 的一端浸沒在水里,雙手緊貼容器外壁,若導7.(1)C D (2)不斷運動的 (3)蛋白 管口有氣泡冒出,則裝置不漏氣,圖中所示操質 (4)AC 作正確。根據實驗室藥品取用的原則,不能用8.(1)導電 (2)C (3)①空氣(或氧氣) 手直接接觸藥品。聞氣體的氣味時,應用手在②Fe2O3+6HCl 2FeCl3+3H2O Fe 瓶口輕輕地扇動,使極少量的氣體飄進鼻子+2HCl FeCl2+H2↑ (4)Fe2O3+3CO 中,不能將鼻子湊到集氣瓶口去聞氣體的氣高溫 2Fe+3CO2 76 味。·4·5.A 6.A 的體積 e (3)①③或②④ (4)硫酸的質量7.排水 (1)CO2 (2)除去CO2 Ⅱ 分數越大,反應速率越快或鋅與硫酸的接觸面點燃(3)CH +2O CO +2H O 氣體未干 積越大,反應速率越快 (5)由慢到快然后逐4 2 2 2燥 (4)Ⅱ Ⅳ 漸減慢;因為隨著反應的進行,反應放出熱量,反應速度加快,但隨著硫酸被消耗,硫酸溶質5.2 氣體制備 質量分數變小,反應速度又逐漸減慢 (6)溫1.D 2.C 3.D 4.D 度;取質量相等的鋅粒分別放入兩支試管中,△ 然后分別加入溫度不同,體積和溶質質量分數5.(1)2NH4Cl+Ca(OH)2 CaCl2+相同的稀硫酸,測量收集等體積的氫氣所需要2NH3↑+2H2O C (2)F的時間。(只要有控制變量的意識即可)6.(1)①酒精燈 ②集氣瓶 (2)催化7.(1)CaCOMnO 3(或碳酸鈣) Na2CO3(或碳( ) () 2B C 或D或E 32KClO3 2KCl△ 酸鈉) 3 (2)11.7 CaCO3、CaO、Na2CO3+3O2↑ (4)將燃著的木條平放在集氣瓶口 CaCO3、CaO處,如果木條熄滅,說明收集滿 (5)a (6)C 8.(1)MnO22KClO3 2KCl+3O2↑(7)△稀鹽酸△2KMnO4 K2MnO4+ MnO2+O2↑5.3 科學探究 (3)MnO2可以催化 K2MnO4 受熱分解產生1.D 2.C 3.A 4.B O2(或K2MnO4 可以催化 MnO2 受熱分解產5.燒杯中的無色酚酞溶液變紅 分別驗 生O2 或KMnO4 在不同溫度下以其他方式分證水和二氧化碳是否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色 解產 生 更 多 氧 氣 或 升 高 溫 度 K2MnO4 和B MnO2 相互反應產生 O2)(合理假設均可)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4)溶解 過濾 蒸發 取干燥后的固體于試管中充分加熱,將帶火星的木條(或燃著的木在一個塑料瓶中條)插入試管中(合理即可) (5)帶火星的木加入適量的水, 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的軟條復燃(木條燃燒得更旺) 帶火星的木條沒在另一個塑料瓶 塑料瓶比加入蒸餾水的有復燃(木條沒有燃燒得更旺)中加入等量的氫 軟塑料瓶變得更癟氧化鈉溶液 第六章 化學計算向試管中滴加稀 冒氣泡(或有白色沉淀生 6.1 化學計算題類型歸納鹽酸,觀察現象 成)1.A 2.A 3.D 4.C 5.C 6.D通過密閉容器內氣體壓強變化的程度的 7.(1)氫 (2)碳對比來判斷反應的發生(或通過反應物量的減 8.(1)Zn+2HCl ZnCl2+H2↑少來判斷反應的發生) 通過驗證生成物的存()65 0.65g(或65 9.10g-8.45g)在來判斷反應的發生 2 2= x 2= x6.(1)Zn+H2SO4 ZnSO4+H2↑ (3)7.3% (4)8g (5)80%(2)根據進入量筒中水的體積,判斷生成氫氣 9.(1)0.2 (2)6.5·5·(3)解:設生成硫酸鋅的質量為x。 a)gZn+H2SO4 ZnSO4+H2↑ 所以生成H2 的質量為:161 2 98m-n= ( ) ( )b-a96b-a g-b-a g= gx 0.2g 48161 x 答:生成 的質量為b-a= H2 g。2 0.2 x=16.1g g 48所 得 溶 液 中,硫 酸 鋅 的 質 量 分 數 = 6.2 化學計算中的常見解題方法和技巧16.1g6.5 +93.7 -0.2 ×100%=16.1%g g g 1.C 2.C 3.A 4.A 5.B 6.C答:反應后所得溶液中硫酸鋅的質量分數 7.A為16.1%。 8.6.6g10.由 題 意 得300g飽 和 溶 液 中 含 有 9.(1)a=2b+c (2)a>2b+cCuSO 50g。設析出CuSO ·5H O的質量 10.(1)能 B裝置中4 4 2 NaOH溶液是為吸為x。 收鹽 酸 揮 發 出 的 HCl氣 體 而 設 計 的,稀CuSO ·5H O~CuSO ~5H O H2SO4 不 揮 發,所 以 可 省 去 ()4 2 4 2 2 80%250 160 90 (3)偏大 D裝置中硬質試管內固體剩余物160x 90x 11.解:設所加BaCl2溶液中BaCl2的質量x 250 250 為x,原固體混合物中Na2SO4的質量為y,反16020 50 - x應生成g NaCl的質量為z。g 250= x Na2SO4+BaCl2 BaSO4↓+2NaCl100g 90250g-80g-250 142 208 233 117解得x≈28.2g y x 23.3g z答:析出CuSO4·5H2O的質量為28.2g。 208 x233=23.3 x=20.8g11.可得關系式: g142 yHCl ~ KCl 233=23.3 y=14.2g g36.5 74.5 117 z98g×10% 233=23.3 z=11.7g g所以蒸發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固體質量=所加BaCl2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20.8g98g×10%×74.5 208g。36.5 ≈20g ×100%=10%答:蒸發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固體20g。 設濾液中溶質NaCl的質量為m,12.4.8% NaCl~Cl13.解:設參加反應的 H2SO4 的質量為 58.5 35.5m,所含SO2-4 的質量為n。 m 21.3g因為n+ag=bg,所以n=(b-a)g。 58.5 m=M(SO2-) 96 98 35.5 21.3m=35.1g gm=n÷ 4M(HSO )=n÷(2 4 98=96b- 原固體混合物中 NaCl的質量為:35.1g·6·-11.7g=23.4g Na2CO3+2HCl 2NaCl+CO2↑+H2O答:(1)所加BaCl2 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106 44為10%。 x 8.8 g(2)原固體混合物中 Na2SO4 的質量為 106 x=14.2g。 44 8.8g(3)原 固 體 混 合 物 中 NaCl的 質 量 為 106×8.8x= g44 =21.2g23.4g。則該純堿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為12.解:設燃燒生成的二氧化碳質量為x,21.2g則根據化學方程式有: 26.5 ×100%=80%gCa(OH)2+CO2 CaCO3↓+H2O 答:(1)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8.8g。74 44 100 18 (2)該純堿樣品中Na2CO3的質量分數為x 20g 80%。∴ 反應的二氧化碳的質量20x=44× g 14.(1)4.4100=8.8g20g-8.8g-有機物燃燒生成的水的質量=4 ()g 2∴ 有機物燃燒生成的水的質量=7.2g∴ 有機物中碳元素的質量12=8.8g×44= (3)解:設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為x,反應2.4g,氫元素的質量2=7.2g× 生成NaCl的質量為y。18=0.8gNa2CO3+2HCl 2NaCl+CO2↑+H2O∴ 有機物中氧元素的質量=6.4g-2.4g106 117 44-0.8g=3.2gx y 4.4g∴ 碳、氫、氧 元 素 的 原 子 個 數 比 =106 x 2.4 ∶ 0.8 3.2 = x=10.6g ÷ ÷ ÷ 44 4.4gè12 è1 ∶ =1∶4∶1 è16 117 y∴ 當該有機物的化學式為CH4O時,其 44=4.4 y=11.7g g相對分子質量恰為32,符合題目要求,所以該 樣品中氯化鈉的質量為13.9g-10.6g=有機物的化學式為CH4O。 3.3g答:(1)原6.4g有機物中所含氧元素的 反應后溶液中溶質的質量=11.7g+質量 為3.2g。(2)該 有 機 物 的 化 學 式 為 3.3g=15gCH4O。 反應后溶液的質量=13.9g+90.5g-13.解:(1)生 成 二 氧 化 碳 的 質 量 為 4.4g=100g172.5g-163.7g=8.8g。 ∴完全反應后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2)設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為x。數為15g100 ×100%=15%g·7·答:完全反應后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 15.(1)21.2數為15%。 (2)解:從圖中獲知,當BaCl2完全轉化為第三部分 銜接達標檢測 沉淀時消耗Na2CO3溶液的質量為40g。( ) 設BaCl2的質量為x,則 綜合檢測 一BaCl2+Na2CO3 BaCO3↓+2NaCl一、1.D 2.D 3.D 4.A 5.C 6.C208 1067.B 8.D 9.A 10.Cx 40g×26.5%二、11.(1)e (2)AD BC (3)c (4)B208 x關閉彈簧夾,用手捂住青霉素瓶 活塞左移 106=40g×26.5%12.(1)CuSO4 (2)CaCO3 5 BaCl2、 解得:x=20.8gNaOH該 20.8g() () ( ) BaCl2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13.1H2SO4 2SO2+CaOH 2 150gCaSO3↓+H2O (4)二氧化硫也會使澄清石 100%≈13.9%灰水變渾濁,無法證 明 煤 中 含 有 碳 元 素 答:該 BaCl2 溶 液 的 溶 質 質 量 分 數 為(5)除去過多的二氧化硫或排除二氧化硫的干 13.9%。擾 不褪色 變渾濁 綜合檢測(二)14.(1)若酚酞試液變質,剛開始溶液就 一、1.C 2.A 3.B 4.D 5.A 6.D不會變紅色了 (2)反應生成的碳酸鈉溶液仍 7.B 8.C 9.D 10.B 11.C 12.B顯堿性,紅色不會消失 (3)趕出溶解在其中 二、13.(1)Na3PO4+3AgNO3 Ag3PO4↓的氧氣 隔絕氧氣 +3NaNO3 (2)NaOH (3)過濾,測濾液的(4) pH觀察到的 14.(1)生成25mL氣體所需的時間實驗操作現象 (2)A (3)伸入帶火星的木條 (4)證明CuO取原氫氧化鈉溶液數 的化學性質沒有改變 (5)過濾 洗滌滴于試管中,加水稀 15.(1)1.22 (2)不變 (3)變大 揮發溶液的紅釋至約1mL,再滴入 的水占水總質量的百分比大于揮發的 HCl占色不褪1~2滴酚酞試液,振 HCl總質量的百分比。蕩。·8·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答案.pdf 綜合檢測(一).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