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金屬及合金-2025年中考科學考前20天沖刺專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金屬及合金-2025年中考科學考前20天沖刺專題

資源簡介

金屬及合金-2025年中考科學考前20天沖刺專題
一、選擇題
1.(2025·金華二模)如圖是探究金屬鐵銹蝕條件的實驗裝置圖(鐵架臺等輔助儀器已略去),下列關于該實驗的說法錯誤的是()
A.一段時間后,甲中鐵釘生銹,乙中鐵釘沒生銹
B.甲裝置中,鐵釘與水和氧氣同時接觸從而生銹
C.丙裝置中,加入干燥劑是為了除去空氣中的水蒸氣
D.該實驗無法探究出鐵生銹是否與氧氣有關
【答案】A
【知識點】金屬的腐蝕與防護
【解析】【分析】鐵生銹的條件是鐵與空氣和水同時接觸,據此結合圖片對各個選項分析判斷即可。
【解答】AB.甲中鐵釘與水和空氣接觸,而乙中鐵釘無法與氧氣接觸,因此一段時間后, 甲中鐵釘生銹,乙中鐵釘沒生銹 ,故A、B正確不合題意;
C. 丙裝置中,加入干燥劑是為了除去空氣中的水蒸氣 ,故C正確不合題意;
D.丁中,鐵釘不能與水接觸,肯定不會生銹,雖然其中為氮氣,也不能說明生銹需要氧氣,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A。
2.(2025上城·模擬)為探究鎳(Ni)與 Zn、Cu的金屬活動性順序,小金做了如圖所示實驗。根據實驗現象判斷,三種金屬活動性順序由強到弱正確的是(  )
A.Ni、Zn、 Cu B.Zn、 Cu、Ni
C.Zn、 Ni、 Cu D.Ni、 Cu、 Zn
【答案】C
【知識點】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 根據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屬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屬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 將鎳絲放入硫酸鋅溶液中,無明顯現象,說明鎳和硫酸鋅不反應,說明鎳的金屬活動性比鋅弱,即Zn>Ni;將鎳絲放入硫酸銅溶液中,表面出現紅色物質,說明鎳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強,即Ni>Cu;則三種金屬活動性順序由強到弱的順序是Zn>Ni>Cu、
故選C。
3.(2024九下·溫州開學考)碲化鎘薄膜電池是一種重要的太陽能電池,其材料之一鎘(Cd)的制備是在銅鎘渣(主要含有Cd、Zn、Cu等單質)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應,過濾出銅渣,再加入鋅粉置換出鎘,下列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正確的是(  )
A.Zn>Cu>Cd B.Zn>Cd>Cu C.Cu>Zn>Cd D.Cd>Zn>Cu
【答案】B
【知識點】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 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位于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酸中的氫,位于前面的金屬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屬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 在銅鎘渣(主要含有Cd、Zn、Cu單質)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應,過濾出銅渣,說明Cd、Zn均能與稀硫酸反應,Cu不與稀硫酸反應,說明Cd、Zn的位置排在氫的前面,Cu的位置排在氫的后面,即Cd、Zn>H>Cu。
再加入鋅粉置換出鎘,說明鋅的金屬活動性比鎘強,即Zn>Cd。
則三種金屬的金屬活動性順序為:Zn>Cd>Cu。
故選B。
4.(2025九下·杭州期中)鈷(Co)的金屬活動性與鐵相似,鈷的化合物相關性質如下。下列預測合理的是(  )
物質 CoO Co (OH)2 CoCl2 CoCO3
溶解性 難溶,灰綠色固體 難溶,粉紅色固體 易溶,溶液呈粉紅色 難溶,粉紅色固體
A.Co能從 MgCl2溶液中置換出 Mg
B.CoO能與鹽酸發生反應得到淺綠色溶液
C.CoCO3與鹽酸混合產生氣泡,溶液變為粉紅色
D.CoCl2與氫氧化鈉溶液混合不發生反應
【答案】C
【知識點】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金屬的化學性質;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酸的化學性質;堿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氯化鈷是可溶性鹽,氫氧化鈉是可溶性堿,發生復分解反應的前提是有沉淀、氣體或水生成,氫氧化鈷是沉淀,滿足復分解反應的條件,所以可以反應。
【解答】A、鐵的活動性弱于鎂,不能置換出鎂,鈷與鐵的活動性相似,可知不能將鎂置換出來,故A錯誤;
B、氧化鈷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鈷,由表中信息可知,溶液會變粉紅色,故B錯誤;
C、CoCO3與鹽酸混合產生氯化鈷、水和二氧化碳,將觀察到有氣泡產生,溶液變為粉紅色,故C
正確;
D、由表中信息可知,氫氧化鈷是粉紅色難溶于水的固體,可知氯化鈷可以與氫氧化鈉反應,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5.(2025九下·蕭山月考)在如圖所示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中,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實驗開始時,應先通氫氣,再點燃酒精燈
B.實驗結束時,應先熄滅酒精燈,繼續通氫氣至試管冷卻
C.實驗過程中,觀察到黑色固體逐漸變為紅色,說明發生了反應
D.該實驗中,氫氣表現出氧化性
【答案】D
【知識點】還原反應與金屬的冶煉
【解析】【分析】實驗操作步驟及原因
實驗開始時先通氫氣后點燃酒精燈:氫氣具有可燃性,與空氣混合達到一定比例時,遇明火可能會發生爆炸。先通氫氣可以將裝置內的空氣排出,使裝置內形成純凈的氫氣環境,再點燃酒精燈進行加熱,可避免爆炸事故的發生。
實驗結束時先熄滅酒精燈,繼續通氫氣至試管冷卻:反應結束后,若先停止通氫氣,空氣會進入裝置,此時試管內的溫度較高,生成的銅會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重新被氧化為氧化銅。所以先熄滅酒精燈,繼續通氫氣至試管冷卻,能防止生成的銅被氧化,保證實驗得到的產物是純凈的銅。
【解答】A、氫氣具有可燃性,與空氣混合加熱可能會發生爆炸,實驗開始時,先通氫氣,排盡裝置內的空氣,再點燃酒精燈,防止氫氣與空氣混合加熱發生爆炸,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B、實驗結束時,先熄滅酒精燈,繼續通氫氣至試管冷卻,是為了防止生成的銅在較高溫度下被空氣中的氧氣重新氧化成氧化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C、氫氣還原氧化銅生成銅和水,氧化銅是黑色固體,銅是紅色固體。實驗過程中,觀察到黑色固體逐漸變為紅色,說明氧化銅被還原為銅,發生了反應,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D、在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反應中,氫氣奪取了氧化銅中的氧,使氧化銅被還原,氫氣表現出還原性,而不是氧化性,說法錯誤,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6.(2025九下·杭州期中)推理論證是一種重要的科學思維能力,如圖曲線能正確反映下列化學變化中y與x變化關系的是(  )
A.黃銅(銅鋅合金)中滴入稀硫酸:y代表氫氣的質量
B.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的混合溶液中通入CO2氣體:y代表沉淀的質量
C.稀鹽酸中滴入氫氧化鈉溶液:y代表混合溶液的pH
D.硫酸銅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y代表沉淀的質量
【答案】D
【知識點】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鹽的性質及用途;金屬的化學性質;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堿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酸堿鹽的混合體系中,酸與堿優先發生反應,因為大部分沉淀能溶于酸,在存在酸的情況下沉淀不可能析出。
【解答】A、鋅銅合金中滴入稀硫酸,鋅立即與稀硫酸反應產生氫氣,圖像的起點在原點,故A錯誤;
B、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圖像的起點在原點,故B錯誤;
C、鹽酸溶液的pH不等于零,圖像的縱坐標不從零開始,故C錯誤;
D、酸堿優先反應,氫氧化鈉先與稀硫酸反應,再與硫酸銅反應,與硫酸銅反應時產生藍色絮狀沉淀,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7.(2025·麗水模擬)小金利用如圖甲所示裝置探究“溶液中的陰離子種類對鐵釘銹蝕的快慢是否有影響”,實驗中測得裝置中溶液上方氧氣濃度變化曲線如圖乙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A.實驗裝置里將鐵釘一半浸在溶液中,是為了滿足鐵銹蝕的條件
B.實驗可根據不同溶液上方的氧氣濃度變化的快慢,判斷鐵釘銹蝕快慢
C.實驗所用三種溶液中,鐵釘在含氯離子的溶液中銹蝕最快
D.三條曲線都是先陡后緩,是由于陰離子種類影響了銹蝕快慢
【答案】D
【知識點】金屬的腐蝕與防護
【解析】【分析】 根據題意,實驗中測得裝置中溶液上方氧氣濃度變化曲線,結合鐵銹蝕的條件,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 A.鐵在空氣中銹蝕,實際上是鐵跟空氣中的氧氣、水共同作用的結果,實驗裝置里將鐵釘一半浸在溶液中,是為了滿足鐵銹蝕的條件,故A正確不合題意;
B.鐵銹蝕消耗氧氣,實驗中可根據溶液上方氧氣濃度變化的快慢,判斷鐵釘銹蝕的快慢,故選項B正確不合題意;
C.由圖乙可知,實驗所用三種溶液中,鐵釘在含氯離子的溶液中銹蝕最快,故C正確不合題意;
D.根據三條曲線都是“先陡后緩”,是因為鐵釘生銹消耗氧氣,隨著氧氣濃度降低反應變慢,不能確定影響鐵釘銹蝕快慢的因素是陰離子種類,故C錯誤符合題意。
故選D。
8.(2025·麗水模擬)如圖所示的裝置,甲、乙兩個相同的瓶內分別裝有等質量的鐵粉和鋅粉,同時加入足量等質量分數的稀硫酸。則反應過程中處于導管中點P的紅色液柱移動情況是
A.先向左移動,最后停在P右側 B.先向左移動,最后停在P位置
C.先向右移動,最后停在P位置 D.先向右移動,最后停在P左側
【答案】A
【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 金屬活動性順序中,排在氫前面的金屬,能和稀鹽酸或稀硫酸反應生成鹽和氫氣,排在前面的金屬,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屬從它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并且金屬越活潑,越容易和鹽反應。
【解答】 鋅比鐵活潑,鋅和稀硫酸反應的速率比鐵快,單位時間內產生的氫氣比鐵多,開始紅色液柱向左移動。
加入的稀硫酸足量,則兩種金屬都會完全反應。根據反應的方程式可知,相同質量的鐵產生的氫氣質量大于鋅產生的氫氣質量,因此導致紅色液柱向右移動至P點右側。
故A正確,而B、C、D錯誤。
故選A。
9.(2025九下·杭州月考)如圖所示,將足量銅片浸入盛有硝酸銀溶液的試管中,待充分反應后取出銅片,再將潔凈的鐵片浸入該試管的溶液中,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
A.鐵片上析出的固體中一定有 Ag和Cu
B.實驗結束時溶液中一定含有 Fe2+,
C.反應結束后試管中的溶液質量一定減少
D.實驗能證明銅、鐵、銀的金屬活動性強弱
【答案】A
【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根據銅與硝酸銀發生置換反應生成硝酸銅和銀,待充分反應后,此時試管里為硝酸銅溶液,再將潔凈的鐵片浸入該試管的溶液中,鐵與硝酸銅發生置換反應生成硝酸亞鐵和銅,由此分析回答問題。
【解答】 A.銅與硝酸銀發生置換反應生成硝酸銅和銀,待充分反應后,銅片上覆蓋著一層銀白色的固體,此時試管里為硝酸銅溶液,再將潔凈的鐵片浸入該試管的溶液中,鐵與硝酸銅發生置換反應生成硝酸亞鐵和銅,鐵片上覆蓋著一層紅色物質,所以鐵片上析出的固體中一定有Cu,故A錯誤符合題意;
B.銅與硝酸銀發生反應生成硝酸銅和銀,待充分反應后,此時試管里為硝酸銅溶液,再將潔凈的鐵片浸入該試管的溶液中,鐵與硝酸銅發生反應生成硝酸亞鐵和銅,實驗結束時溶液中一定含有Fe2+,故B正確符合題意;
C.Cu+2AgNO3═Cu(NO3)2+2Ag Fe+Cu(NO3)2═Fe(NO3)2+Cu
64 216 56 64
每64份質量的銅置換出216份質量的銀,每56份質量的鐵置換出64份質量的銅,所以反應后試管中的溶液質量一定減小,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銅可以置換出硝酸銀中的銀,說明銅比銀活潑,鐵可以置換出硝酸銅中的銅,說明鐵比銅活潑,所以該實驗能證明銅、鐵、銀的金屬活動性強弱,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A。
10.(2025·拱墅模擬)分析推理是科學學習中常用的思維方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NaO2反應生成Na2CO3和H2O→堿都能和CO2反應生成鹽和H2O
B.物質和氧氣發生的反應屬于氧化反應→氧化反應是指物質和氧氣發生的反應
C.金屬Fe在硫酸銅溶液中能置換出Cu→金屬Na也能在硫酸銅溶液中置換出Cu
D.化合物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一定是化合物
【答案】D
【知識點】單質和化合物的區別;氧化反應;金屬的化學性質;堿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A.根據堿的化學性質分析判斷;
B.根據氧化反應的特征分析判斷;
C.根據金屬的化學性質分析判斷;
D.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是化合物。
【解答】 A.并不是堿都能和CO2反應生成鹽和H2O,如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銅不能發生反應,故A錯誤;
B.氧化反應不是指物質和氧氣發生的反應,如氫氣和氧化銅反應,氫氣發生了氧化反應,故B錯誤;
C.金屬Fe在硫酸銅溶液中能置換出Cu,但金屬Na的金屬活動性很強,不能在硫酸銅溶液中置換出Cu,在硫酸銅溶液中先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氫氣,氫氧化鈉和硫酸銅溶液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和硫酸鈉,故C錯誤;
D.化合物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則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一定是化合物,故D正確。
故選D。
11.(2025九下·杭州月考)一興趣小組向某溶液中加入一定質量的和的混合粉末,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濾渣和淺綠色濾液,關于該濾渣和濾液的以下四種說法,其中正確的有(  )
①向濾渣中加入稀鹽酸,可能有氣泡產生
②向濾液中加入稀鹽酸,一定有沉淀產生
③濾渣中一定含有,可能含有和
②濾液中一定含有,一定不含有和
A.只有① B.只有①②
C.只有①②③ D.只有①②③④
【答案】A
【知識點】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物質的鑒別、推斷
【解析】【分析】用不同的金屬置換同種鹽溶液,鹽中金屬先被排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較前的金屬置換出來。另外,若有一種金屬和多種混合鹽溶液反應,最先反應的是最不活潑的那個金屬的鹽溶液進行分析。
【解答】①根據題意可知,反應后濾液呈淺綠色,說明Fe已開始反應,Al已經反應完。若鐵沒有完全反應,則加入稀鹽酸,有氣泡產生,若AgNO3過量則濾渣中不一定有鐵,則加入稀鹽酸不一定有氣泡產生,故①正確;
②溶液顯淺綠色,說明鐵和硝酸銀反應,如果濾液中存在未置換出的陰離子,則向濾液中加入稀鹽酸,可能有沉淀產生,故②錯誤;
③溶液顯淺綠色,說明鋁和鐵都參與了反應,則濾渣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Fe,一定不含鋁,故③錯誤;
④濾液中一定含有Fe(NO3)2和Al(NO3)3,可能含有AgNO3,故④錯誤。
故選A。
12.(2025九下·蕭山月考)某市有一家工廠處理含銅垃圾的生產流程如下:
在上述回收金屬銅的生產流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流程中A 操作是蒸發
B.黑色固體是氧化銅,發生 B 操作的反應屬于置換反應
C.加入鐵屑后得到淺綠色溶液,說明溶液中含有亞鐵離子
D.最終得到的紅色粉末是純凈的銅單質
【答案】C
【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酸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加熱時銅和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銅,氧化銅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鐵和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銅和硝酸銀反應生成硝酸銅和銀。
【解答】A、根據流程圖可知,A 操作是灼燒,錯誤;
B、黑色固體是銅在空氣中加熱生成的氧化銅,B 操作是氧化銅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該反應是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不是置換反應,置換反應是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錯誤;
C、含亞鐵離子溶液顯淺綠色,加入鐵屑后,鐵與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得到淺綠色溶液,說明溶液中含有亞鐵離子,正確;
D、根據流程圖可知,濾液浸入鐵屑,生成的銅覆蓋在鐵屑的表面,最終得到的紅色粉末是銅和鐵的混合物,不是純凈的銅單質,錯誤。
故答案為:C。
二、實驗探究題
13.(2025·浙江模擬)小白做完制備氫氣實驗后,將還在反應的鋅和稀硫酸的殘留物倒入有少量硫酸銅溶液的廢液缸中,發現鋅粒表面產生氣泡的速度變得更快。為什么殘留物與硫酸銅溶液混合后鋅粒表面產生氣泡的速度變得更快
查閱資料:①相互接觸的兩種活動性不同的金屬,同時放入酸中,活動性較強的金屬與酸反應產生氫氣的速度會大大加快。②硫酸銅對鋅和稀硫酸反應沒有催化作用。小白按下表進行實驗,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
組別 第一組 第二組
A B C D
金屬 鋅片 綁有銅片的鋅片 鐵片 綁有銅片的鐵片
30%的硫酸溶液/毫升 20 ____ ____ 20 20
產生氣泡的快慢 快 明顯加快 慢 明顯加快
(1)B組實驗中“ ”處的數據應為    。
(2)為了定量比較產生氣體的快慢,可以測量收集相同體積的氫氣所需的時間或測量    ,然后進行比較。
(3)請推測與廢液缸中少量硫酸銅溶液混合后,鋅粒與稀硫酸反應速度加快的原因:    。
【答案】(1)20
(2)相同時間收集到的氫氣的體積
(3)硫酸銅與鋅發生置換反應產生的銅附著在鋅粒表面,加快了鋅與硫酸的反應速度
【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酸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1)根據對比實驗中不同條件只有一個進行分析;
(2)根據定量比較產生氣體的快慢,可以測量“收集相同體積的氣體所需的時間”或測量“相同時間內收集的氣體體積”來進行比較分析;
(3)根據鋅會把硫酸銅中的銅置換出來進行分析;
【解答】 (1)在進行對比實驗時,相同條件可以多個,但不同條件只有一個,該對比實驗中的不同條件是鋅片和綁有銅片的鋅片,其它條件應相同,所以稀硫酸的量應是相同的,故B組實驗中“ ”處的數據為20;
(2)定量比較產生氣體的快慢,可以測量“收集相同體積的氣體所需的時間”或測量“相同時間內收集的氣體體積”,然后進行比較;
(3)由資料可知,相互接觸的兩種活動性不同的金屬,同時放入酸中,活動性較強的金屬與酸反應產生氫氣的速度會大大加快.本實驗中,與廢液缸中少量硫酸銅溶液混合后,硫酸銅與鋅發生置換反應產生的銅附著在鋅粒表面,加快了鋅與稀硫酸的反應速度。
14.(2025·錢塘模擬) 小塘利用圖甲裝置來比較不同金屬與稀鹽酸反應的快慢情況,壓強傳感器能夠測出密閉容器內的氣壓大小.現將鐵、鋅、鋁與等質量、等質量分數的稀鹽酸反應,相關數據記錄如圖乙.已知在等溫、等體積條件下,裝置內氣壓與氣體的質量成正比.
(1)實驗選擇的金屬,除了顆粒大小相似外,還要控制成一致的變量是   .
(2)分析圖乙數據后,小塘得出“本次實驗的三種金屬,鋁與稀鹽酸反應最快”這一結論,他基于的依據是   .同時又根據   可判斷出三次實驗的鹽酸都已經反應完全.
(3)在進行上述實驗過程中,發現每組的實驗測得的裝置內壓強的實際值都比計算得到的理論值大,請分析可能的原因有   .(寫出1點)
【答案】(1)金屬的質量
(2)在相同時間內,鋁與稀鹽酸反應使裝置內氣壓上升得最快;實驗最后得到瓶內氣壓相同,產生氣體相同;最終裝置內氣壓相同
(3)氫氣中混入了氯化氫氣體或水蒸氣
【知識點】控制變量法;金屬的化學性質;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金屬活動性順序中,排在氫前面的金屬,能和稀鹽酸或稀硫酸反應生成鹽和氫氣,排在前面的金屬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屬從它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并且金屬越活潑,越容易先和鹽溶液反應。
【解答】(1)實驗中還要控制成一致的變量是鐵、鋅、鋁三種金屬的質量;
(2)分析乙圖,根據氣壓越大,即生成氣氣體積的越多,得出三個實驗在相同時間內,鋁與稀鹽酸反應使裝置內氣壓上升得最快,反應速度最快;根據三次實驗最終氣壓相等,即生成氫氣體積相等得出三次實驗的鹽酸都已反應完全;
(3)在進行上述實驗過程中,發現每組實驗測得的裝置內壓強的實際值都比計算得到的理論值大,如圖丙所示,可能的原因是反應放熱,溫度升高,氣體熱脹冷縮,鹽酸和水蒸發加快,導致氫氣中混有氯化氫和水蒸氣,使得氣壓變大;
故答案為:
(1)金屬的質量;
(2)在相同時間內,鋁與稀鹽酸反應使裝置內氣壓上升得最快;實驗最后得到瓶內氣壓相同,產生氣體相同;
(3)氫氣中混入了氯化氫氣體或水蒸氣。
15.(2025·上虞二模)為測定某氧化銅樣品的純度(雜質不與氫氣反應),小虞同學設計了以下實驗裝置,準確稱取15 克干燥樣品進行實驗。
  裝置丙 裝置丁
反應前 48.8g 161.2g
反應后 46.5g 163.9g
(1)實驗中,甲裝置的作用是   。
(2)他通入足量H2,實驗過程中準確稱取完全反應前后裝置丙和丁的質量如表所示:小虞根據裝置丁的質量變化進行計算,請幫他求出氧化銅樣品的純度   。
小虞根據裝置丙減小的質量是氧化銅中氧元素質量,求得氧化銅樣品的純度76.7%。
(3)比較兩種計算結果,請分析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填字母)。
A.裝置的氣密性不好
B.空氣中的水分被丁處濃硫酸吸收
C.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被丁處濃硫酸吸收
(4)針對結果,對實驗裝置提出你的一條改進建議:   。
【答案】(1)干燥氫氣
(2)80%
(3)B
(4)在丁的后面增加一個盛有堿石灰的干燥管
【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酸的物理性質及用途;金屬的冶煉
【解析】【分析】(1)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劑。
(2)根據水的質量通過方程式計算氧化銅的質量,從而求得樣品中氧化銅的質量分數。
(3)由酸的通性可知,濃硫酸不吸收二氧化碳。
(4)由(3)可知,再加裝一個干燥裝置即可。
【解答】(1)甲中的液體是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知作用是吸收水蒸氣,干燥氣體。
(2)丁質量的增加量為水的質量,則水的質量為163.9g-161.2g=2.7g。由可知,,解得x=12g。氧化銅樣品的純度為。
(3)由計算數據可知,根據丁裝置質量變化量計算的結果偏大,可能是因為丁裝置吸收了空氣中的水蒸氣,導致測得的氧化銅的質量偏大。
故答案為:B。
(4)為防止空氣中的水蒸氣進入裝置丁,可在其之后再連接一個干燥裝置,例如連接一個裝有堿石灰的干燥管,或再連接一個裝有濃硫酸的萬能瓶。
16.(2025·普陀模擬)小科利用“鐵與硫酸銅溶液反應”探究質量守恒定律,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
(1)【發現問題】有同學質疑:該方案中既沒有氣體參加反應,也沒有氣體生成,為什么也要用密閉裝置呢 于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小組同學再次實驗,并使用pH傳感器測定錐形瓶內溶液pH,其數據如圖。分析圖像可知,反應開始階段溶液的酸性逐漸   (填“增強”或“減弱”)。那么導致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2)【提出猜想】猜想一:可能是硫酸銅溶液和鐵作用所致。
猜想二:可能是硫酸銅溶液和空氣作用所致。
猜想三:可能是硫酸銅溶液、鐵及空氣共同作用所致。
【進行實驗】為驗證上述猜想,現提供如下用品:用煮沸并迅速冷卻的蒸餾水配成4%的硫酸銅溶液、潔凈的鐵釘、pH傳感器等。實驗過程如下表,請完成表格中★處的填空。   。
實驗序號 實驗1 實驗2 實驗3
實驗內容
實驗現象 pH 先減小后略增大 pH略增大 pH不變
實驗結論 猜想   成立
(3)【反思拓展】通過以上探究活動,請分析該方案采用密閉裝置的原因是   。
【答案】(1)增強
(2)4%的硫酸銅溶液5mL;三
(3)防止空氣中的物質參加反應或防止溶液因酸性增強與鐵反應生成氫氣
【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金屬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1)常溫下pH值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且pH值越小,酸性越強。
(2)根據現象可知,只有硫酸銅溶液、空氣和鐵均存在時,pH值會減小,可知猜想三正確。
(3)鐵是活潑金屬,能與酸反應產生氫氣,若裝置敞口,氫氣會逸出,影響探究。
【解答】(1)由圖乙可知,剛開始時pH值逐漸減小,說明酸性逐漸增強。
(2)根據控制變量法可知,★處的內容為:4%的硫酸銅溶液5mL。
由實驗現象可知,當硫酸銅溶液、空氣和鐵均存在時,pH值先減小后略增大,可知導致pH值減小是硫酸銅溶液、鐵及空氣共同作用所致,故猜想三正確。
(3)由(2)可知,當硫酸銅溶液、空氣和鐵均存在時,pH值先減小,溶液酸性過強可能會導致鐵與酸反應產生氫氣,為防止氫氣逸出,應在密閉容器內進行探究。
三、綜合題
17.(2025·龍港模擬)鎧甲作為一種軍事防護手段有悠久的歷史,按材料分歷史上出現過皮甲、蒢甲、靑銅甲、鐵甲、棉甲等。
(1)藤多數是植物的變態莖,可延伸數十米,因為其木質部內的   粗大,可保證長距離運輸營養物質。
(2)皮甲大部分為牛皮,牛皮的這種質地堅韌、厚度適中的性狀主要是由   控制的。
(3) “火法煉銅”技術的出現使青銅得以誕生。使用如圖裝置進行“火法煉銅”,請回答:
①圖中乙裝置內的濃硫酸的作用是   。
②實驗過程中應“先打開甲處分液漏斗活塞”還是“先點燃丙處的酒精燈”,請做出判斷,并說明理由:   。
【答案】(1)導管
(2)基因
(3)吸收氣體中的水蒸氣 (干燥氫氣);先打開甲處分液漏斗活塞,因為首先要通入氫氣排盡試管內原有的空氣,防止加熱是爆炸。
【知識點】莖的運輸作用;酸的物理性質及用途;基因工程;金屬的冶煉
【解析】【分析】(1)木質部中的導管自下而上運輸水分和無機鹽,韌皮部中的篩管自上而下運輸有機物。
(2)根據基因決定性狀進行判斷。
(3)可燃性氣體不純容易爆炸,所以加熱前一定要先通一會該氣體,排盡裝置內原有的空氣。
【解答】(1)木質部中有導管,可運輸水分和無機鹽。
(2)基因決定生物的性狀,可知牛皮的這種質地堅韌、厚度適中的性狀主要是由基因控制的。
(3)濃硫酸具有吸水性,作用是干燥氫氣。
氫氣不純在加熱時容易爆炸,所以應在加熱前將裝置內的空氣排盡,故應先打開甲處分液漏斗活塞,再點燃酒精燈。
18.(2025九下·慈溪模擬)易拉罐是生活中常見的金屬制品,其主要成分是鋁鎂合金(已知其他雜質不溶于酸也不與稀硫酸反應),為了測定易拉罐鋁鎂合金中兩種元素的質量比,小科開展了如圖甲的實驗/實驗中生成沉淀的質量與滴入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的關系如圖乙所示。
資料:氫氧化鋁是一種白色沉淀,可與氫氧化鈉反應: 氫氧化鎂不與氫氧化鈉反應。
(1)從圖可知,當滴入氫氧化鈉溶液   克時,溶液乙中有且只有一種溶質。
(2)通過圖中信息計算將鎂離子轉化為沉淀消耗的氫氧化鈉溶質質量為多少
(3)根據實驗數據,該易拉罐中鋁元素和鎂元素的質量的為   
【答案】(1)b
(2)由乙中圖示可知,生成氫氧化鋁的質量為mA-mB;生成氫氧化鎂的質量:mB, 將鎂離子轉化為沉淀消耗的氫氧化鈉溶質質量為;
(3)
【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堿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根據氫氧化鈉與氫氧化鋁反應考慮;根據氫氧化鎂的質量計算出鎂元素質量,根據氫氧化鋁質量計算出鋁元素質量。
【解答】(1)稀硫酸和鎂反應生成硫酸鎂和氫氣,和鋁反應生成硫酸鋁和氫氣;氫氧化鈉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和硫酸鎂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淀和硫酸鈉,和硫酸鋁反應生成氫氧化鋁沉淀和硫酸鈉,和氫氧化鋁反應生成偏鋁酸鈉和水。根據圖示可知,滴入氫氧化鈉溶液a克時,氫氧化鈉與恰好硫酸完全反應,溶液中溶質為硫酸鎂、硫酸鋁和硫酸鈉;滴入氫氧化鈉溶液b克時,硫酸鎂、硫酸鋁恰好與氫氧化鈉完全反應,溶液中溶質為硫酸鈉;滴入氫氧化鈉溶液c克時,氫氧化鋁與氫氧化鈉恰好完全反應,溶液中溶質是NaAlO2、硫酸鈉,因此:從圖可知,當滴入氫氧化鈉溶液b克時,溶液乙中有且只有一種溶質是硫酸鈉,化學式為:Na2SO4;
(3)由乙中圖示可知,生成氫氧化鋁的質量為mA-mB;生成氫氧化鎂的質量:mB,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氫氧化鋁中的鋁元素質量、氫氧化鎂中鎂元素質量分別等于易拉罐中鋁元素、鎂元素的質量,該易拉罐中鋁元素和鎂元素的質量比為=。
19.(2025·浙江會考)為測定鎂和硫酸鎂固體混合物中鎂元素的質量分數,先稱取混合物10g,放入一干凈的燒杯中,然后取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稀硫酸100g,平均分成四次加入其中,充分震蕩,實驗所得數據見下表: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加入稀硫酸的質量/g 25 25 25 25
生成氫氣的總質量/g 0.15 x 0.4 0.4
(1)上表中x的數值為   。
(2)上述稀硫酸的質量分數是   。
(3)現用60g溶質質量分數為98%的濃硫酸,配制上述實驗中所需溶質質量分數的硫酸溶液,需加入多少克水   ?(列式計算)
(4)固體混合物中,鎂元素的質量分數為多少   ?
【答案】(1)0.30
(2)29.4%
(3)由于每25g硫酸對應0.15g氫氣,所以當生成0.4g氫氣時消耗酸溶液的質量為≈66.7g;設生成0.4g氫氣需要硫酸的質量為y,需要鎂的質量為x,x=4.8g,y=19.6g,所以稀硫酸的質量分數為:×100%≈29.4%;把60g溶質質量分數為98%的濃硫酸配制質量分數為29.4%稀硫酸溶液,需加水為n克水,則:60×98%=(60+n)×29.4%解得n=140g;
(4)58.4%
【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金屬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1)根據表中數據分析可知x值為0.3g;
(2)根據表中的數據可知,第一次硫酸完全反應,依據生成的氫氣質量進行計算;
(3)根據氫氣的質量,利用化學方程式 Mg+H2SO4=MgSO4+H2↑求出反應的鎂和硫酸,然后根據溶質的質量分數公式即可求出稀硫酸的溶質的質量分數,最后通過溶液的稀釋溶質不變列比例式可求出加入水的質量;
(4)求出混合物中硫酸鎂的質量和硫酸鎂中鎂元素的質量,加上鎂的質量可知混合物鎂元素的總質量,比上混合物的質量即是鎂元素的質量分數。
【解答】(1)第1次和第2次反應生成的氫氣質量相等,都是0.15g,所以第1、2次加入稀硫酸完全反應后,一共產生0.3g氫氣,x的數值為0.30;
(2)設參加反應的硫酸的質量為m,
m=7.35g,
所以硫酸的質量分數為:×100%=29.4%;
(4)混合物中硫酸鎂的質量為:10g-4.8g=5.2g,
則5.2g硫酸鎂中鎂元素的質量為:5.2g×=1.04g,
所以10g鎂和硫酸鎂固體混合物中鎂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00%=58.4%。
(1)第1次和第2次反應生成的氫氣質量相等,都是0.15g,所以第1、2次加入稀硫酸完全反應后,一共產生0.3g氫氣,x的數值為0.30;
(2)設參加反應的硫酸的質量為m,
m=7.35g,
所以硫酸的質量分數為:×100%=29.4%;
(3)見答案;
(4)混合物中硫酸鎂的質量為:10g-4.8g=5.2g,
則5.2g硫酸鎂中鎂元素的質量為:5.2g×=1.04g,
所以10g鎂和硫酸鎂固體混合物中鎂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00%=58.4%。
20.(2025九下·瑞安開學考)煉鐵廠實驗室欲檢驗某批次的生鐵是否合格(含雜質量在2%-7%之間為合格)。某校興趣小組的同學參與這次的檢驗,設計實驗如下:稱取生鐵樣品m克,把500g稀硫酸分5次加入樣品中,測得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生鐵中鐵與硫酸反應方程式 其他雜質不溶于水,也不與稀硫酸反應):
實驗序號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稀硫酸的質量/g 100 100 100 100 100
剩余固體的質量/g 48.8 37.6 26.4 15.2 6
(1)通過計算判斷該批次生鐵是否合格。
(2)求該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寫出計算的過程)。
【答案】(1)由表中數據可知,每加入100g稀鹽酸,固體的質量減少量為:48.8g-37.6g=11.2g,可知樣品的的質量為:48.8g+11.2g=60g。最終剩余的6g固體是雜質,可知雜質的質量分數為
可知該批生鐵不合格。
(2)解:設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為x
+═ + ↑
56 98    
11.2g x    
解得x=19.6g,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
【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金屬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1)相鄰兩次實驗剩余固體的質量差即為后一次反應消耗的鐵,由此可反推出樣品的質量,雜質不溶于水不與酸反應,可知最終剩余的固體即為雜質,求出雜質的質量分數判斷生鐵是否合格。
(2)根據每次反應消耗的鐵計算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溶質的質量除以溶液質量即可求得溶質的質量分數。
1 / 1金屬及合金-2025年中考科學考前20天沖刺專題
一、選擇題
1.(2025·金華二模)如圖是探究金屬鐵銹蝕條件的實驗裝置圖(鐵架臺等輔助儀器已略去),下列關于該實驗的說法錯誤的是()
A.一段時間后,甲中鐵釘生銹,乙中鐵釘沒生銹
B.甲裝置中,鐵釘與水和氧氣同時接觸從而生銹
C.丙裝置中,加入干燥劑是為了除去空氣中的水蒸氣
D.該實驗無法探究出鐵生銹是否與氧氣有關
2.(2025上城·模擬)為探究鎳(Ni)與 Zn、Cu的金屬活動性順序,小金做了如圖所示實驗。根據實驗現象判斷,三種金屬活動性順序由強到弱正確的是(  )
A.Ni、Zn、 Cu B.Zn、 Cu、Ni
C.Zn、 Ni、 Cu D.Ni、 Cu、 Zn
3.(2024九下·溫州開學考)碲化鎘薄膜電池是一種重要的太陽能電池,其材料之一鎘(Cd)的制備是在銅鎘渣(主要含有Cd、Zn、Cu等單質)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應,過濾出銅渣,再加入鋅粉置換出鎘,下列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正確的是(  )
A.Zn>Cu>Cd B.Zn>Cd>Cu C.Cu>Zn>Cd D.Cd>Zn>Cu
4.(2025九下·杭州期中)鈷(Co)的金屬活動性與鐵相似,鈷的化合物相關性質如下。下列預測合理的是(  )
物質 CoO Co (OH)2 CoCl2 CoCO3
溶解性 難溶,灰綠色固體 難溶,粉紅色固體 易溶,溶液呈粉紅色 難溶,粉紅色固體
A.Co能從 MgCl2溶液中置換出 Mg
B.CoO能與鹽酸發生反應得到淺綠色溶液
C.CoCO3與鹽酸混合產生氣泡,溶液變為粉紅色
D.CoCl2與氫氧化鈉溶液混合不發生反應
5.(2025九下·蕭山月考)在如圖所示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中,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實驗開始時,應先通氫氣,再點燃酒精燈
B.實驗結束時,應先熄滅酒精燈,繼續通氫氣至試管冷卻
C.實驗過程中,觀察到黑色固體逐漸變為紅色,說明發生了反應
D.該實驗中,氫氣表現出氧化性
6.(2025九下·杭州期中)推理論證是一種重要的科學思維能力,如圖曲線能正確反映下列化學變化中y與x變化關系的是(  )
A.黃銅(銅鋅合金)中滴入稀硫酸:y代表氫氣的質量
B.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的混合溶液中通入CO2氣體:y代表沉淀的質量
C.稀鹽酸中滴入氫氧化鈉溶液:y代表混合溶液的pH
D.硫酸銅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y代表沉淀的質量
7.(2025·麗水模擬)小金利用如圖甲所示裝置探究“溶液中的陰離子種類對鐵釘銹蝕的快慢是否有影響”,實驗中測得裝置中溶液上方氧氣濃度變化曲線如圖乙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A.實驗裝置里將鐵釘一半浸在溶液中,是為了滿足鐵銹蝕的條件
B.實驗可根據不同溶液上方的氧氣濃度變化的快慢,判斷鐵釘銹蝕快慢
C.實驗所用三種溶液中,鐵釘在含氯離子的溶液中銹蝕最快
D.三條曲線都是先陡后緩,是由于陰離子種類影響了銹蝕快慢
8.(2025·麗水模擬)如圖所示的裝置,甲、乙兩個相同的瓶內分別裝有等質量的鐵粉和鋅粉,同時加入足量等質量分數的稀硫酸。則反應過程中處于導管中點P的紅色液柱移動情況是
A.先向左移動,最后停在P右側 B.先向左移動,最后停在P位置
C.先向右移動,最后停在P位置 D.先向右移動,最后停在P左側
9.(2025九下·杭州月考)如圖所示,將足量銅片浸入盛有硝酸銀溶液的試管中,待充分反應后取出銅片,再將潔凈的鐵片浸入該試管的溶液中,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
A.鐵片上析出的固體中一定有 Ag和Cu
B.實驗結束時溶液中一定含有 Fe2+,
C.反應結束后試管中的溶液質量一定減少
D.實驗能證明銅、鐵、銀的金屬活動性強弱
10.(2025·拱墅模擬)分析推理是科學學習中常用的思維方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NaO2反應生成Na2CO3和H2O→堿都能和CO2反應生成鹽和H2O
B.物質和氧氣發生的反應屬于氧化反應→氧化反應是指物質和氧氣發生的反應
C.金屬Fe在硫酸銅溶液中能置換出Cu→金屬Na也能在硫酸銅溶液中置換出Cu
D.化合物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一定是化合物
11.(2025九下·杭州月考)一興趣小組向某溶液中加入一定質量的和的混合粉末,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濾渣和淺綠色濾液,關于該濾渣和濾液的以下四種說法,其中正確的有(  )
①向濾渣中加入稀鹽酸,可能有氣泡產生
②向濾液中加入稀鹽酸,一定有沉淀產生
③濾渣中一定含有,可能含有和
②濾液中一定含有,一定不含有和
A.只有① B.只有①②
C.只有①②③ D.只有①②③④
12.(2025九下·蕭山月考)某市有一家工廠處理含銅垃圾的生產流程如下:
在上述回收金屬銅的生產流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流程中A 操作是蒸發
B.黑色固體是氧化銅,發生 B 操作的反應屬于置換反應
C.加入鐵屑后得到淺綠色溶液,說明溶液中含有亞鐵離子
D.最終得到的紅色粉末是純凈的銅單質
二、實驗探究題
13.(2025·浙江模擬)小白做完制備氫氣實驗后,將還在反應的鋅和稀硫酸的殘留物倒入有少量硫酸銅溶液的廢液缸中,發現鋅粒表面產生氣泡的速度變得更快。為什么殘留物與硫酸銅溶液混合后鋅粒表面產生氣泡的速度變得更快
查閱資料:①相互接觸的兩種活動性不同的金屬,同時放入酸中,活動性較強的金屬與酸反應產生氫氣的速度會大大加快。②硫酸銅對鋅和稀硫酸反應沒有催化作用。小白按下表進行實驗,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
組別 第一組 第二組
A B C D
金屬 鋅片 綁有銅片的鋅片 鐵片 綁有銅片的鐵片
30%的硫酸溶液/毫升 20 ____ ____ 20 20
產生氣泡的快慢 快 明顯加快 慢 明顯加快
(1)B組實驗中“ ”處的數據應為    。
(2)為了定量比較產生氣體的快慢,可以測量收集相同體積的氫氣所需的時間或測量    ,然后進行比較。
(3)請推測與廢液缸中少量硫酸銅溶液混合后,鋅粒與稀硫酸反應速度加快的原因:    。
14.(2025·錢塘模擬) 小塘利用圖甲裝置來比較不同金屬與稀鹽酸反應的快慢情況,壓強傳感器能夠測出密閉容器內的氣壓大小.現將鐵、鋅、鋁與等質量、等質量分數的稀鹽酸反應,相關數據記錄如圖乙.已知在等溫、等體積條件下,裝置內氣壓與氣體的質量成正比.
(1)實驗選擇的金屬,除了顆粒大小相似外,還要控制成一致的變量是   .
(2)分析圖乙數據后,小塘得出“本次實驗的三種金屬,鋁與稀鹽酸反應最快”這一結論,他基于的依據是   .同時又根據   可判斷出三次實驗的鹽酸都已經反應完全.
(3)在進行上述實驗過程中,發現每組的實驗測得的裝置內壓強的實際值都比計算得到的理論值大,請分析可能的原因有   .(寫出1點)
15.(2025·上虞二模)為測定某氧化銅樣品的純度(雜質不與氫氣反應),小虞同學設計了以下實驗裝置,準確稱取15 克干燥樣品進行實驗。
  裝置丙 裝置丁
反應前 48.8g 161.2g
反應后 46.5g 163.9g
(1)實驗中,甲裝置的作用是   。
(2)他通入足量H2,實驗過程中準確稱取完全反應前后裝置丙和丁的質量如表所示:小虞根據裝置丁的質量變化進行計算,請幫他求出氧化銅樣品的純度   。
小虞根據裝置丙減小的質量是氧化銅中氧元素質量,求得氧化銅樣品的純度76.7%。
(3)比較兩種計算結果,請分析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填字母)。
A.裝置的氣密性不好
B.空氣中的水分被丁處濃硫酸吸收
C.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被丁處濃硫酸吸收
(4)針對結果,對實驗裝置提出你的一條改進建議:   。
16.(2025·普陀模擬)小科利用“鐵與硫酸銅溶液反應”探究質量守恒定律,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
(1)【發現問題】有同學質疑:該方案中既沒有氣體參加反應,也沒有氣體生成,為什么也要用密閉裝置呢 于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小組同學再次實驗,并使用pH傳感器測定錐形瓶內溶液pH,其數據如圖。分析圖像可知,反應開始階段溶液的酸性逐漸   (填“增強”或“減弱”)。那么導致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2)【提出猜想】猜想一:可能是硫酸銅溶液和鐵作用所致。
猜想二:可能是硫酸銅溶液和空氣作用所致。
猜想三:可能是硫酸銅溶液、鐵及空氣共同作用所致。
【進行實驗】為驗證上述猜想,現提供如下用品:用煮沸并迅速冷卻的蒸餾水配成4%的硫酸銅溶液、潔凈的鐵釘、pH傳感器等。實驗過程如下表,請完成表格中★處的填空。   。
實驗序號 實驗1 實驗2 實驗3
實驗內容
實驗現象 pH 先減小后略增大 pH略增大 pH不變
實驗結論 猜想   成立
(3)【反思拓展】通過以上探究活動,請分析該方案采用密閉裝置的原因是   。
三、綜合題
17.(2025·龍港模擬)鎧甲作為一種軍事防護手段有悠久的歷史,按材料分歷史上出現過皮甲、蒢甲、靑銅甲、鐵甲、棉甲等。
(1)藤多數是植物的變態莖,可延伸數十米,因為其木質部內的   粗大,可保證長距離運輸營養物質。
(2)皮甲大部分為牛皮,牛皮的這種質地堅韌、厚度適中的性狀主要是由   控制的。
(3) “火法煉銅”技術的出現使青銅得以誕生。使用如圖裝置進行“火法煉銅”,請回答:
①圖中乙裝置內的濃硫酸的作用是   。
②實驗過程中應“先打開甲處分液漏斗活塞”還是“先點燃丙處的酒精燈”,請做出判斷,并說明理由:   。
18.(2025九下·慈溪模擬)易拉罐是生活中常見的金屬制品,其主要成分是鋁鎂合金(已知其他雜質不溶于酸也不與稀硫酸反應),為了測定易拉罐鋁鎂合金中兩種元素的質量比,小科開展了如圖甲的實驗/實驗中生成沉淀的質量與滴入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的關系如圖乙所示。
資料:氫氧化鋁是一種白色沉淀,可與氫氧化鈉反應: 氫氧化鎂不與氫氧化鈉反應。
(1)從圖可知,當滴入氫氧化鈉溶液   克時,溶液乙中有且只有一種溶質。
(2)通過圖中信息計算將鎂離子轉化為沉淀消耗的氫氧化鈉溶質質量為多少
(3)根據實驗數據,該易拉罐中鋁元素和鎂元素的質量的為   
19.(2025·浙江會考)為測定鎂和硫酸鎂固體混合物中鎂元素的質量分數,先稱取混合物10g,放入一干凈的燒杯中,然后取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稀硫酸100g,平均分成四次加入其中,充分震蕩,實驗所得數據見下表: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加入稀硫酸的質量/g 25 25 25 25
生成氫氣的總質量/g 0.15 x 0.4 0.4
(1)上表中x的數值為   。
(2)上述稀硫酸的質量分數是   。
(3)現用60g溶質質量分數為98%的濃硫酸,配制上述實驗中所需溶質質量分數的硫酸溶液,需加入多少克水   ?(列式計算)
(4)固體混合物中,鎂元素的質量分數為多少   ?
20.(2025九下·瑞安開學考)煉鐵廠實驗室欲檢驗某批次的生鐵是否合格(含雜質量在2%-7%之間為合格)。某校興趣小組的同學參與這次的檢驗,設計實驗如下:稱取生鐵樣品m克,把500g稀硫酸分5次加入樣品中,測得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生鐵中鐵與硫酸反應方程式 其他雜質不溶于水,也不與稀硫酸反應):
實驗序號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稀硫酸的質量/g 100 100 100 100 100
剩余固體的質量/g 48.8 37.6 26.4 15.2 6
(1)通過計算判斷該批次生鐵是否合格。
(2)求該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寫出計算的過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識點】金屬的腐蝕與防護
【解析】【分析】鐵生銹的條件是鐵與空氣和水同時接觸,據此結合圖片對各個選項分析判斷即可。
【解答】AB.甲中鐵釘與水和空氣接觸,而乙中鐵釘無法與氧氣接觸,因此一段時間后, 甲中鐵釘生銹,乙中鐵釘沒生銹 ,故A、B正確不合題意;
C. 丙裝置中,加入干燥劑是為了除去空氣中的水蒸氣 ,故C正確不合題意;
D.丁中,鐵釘不能與水接觸,肯定不會生銹,雖然其中為氮氣,也不能說明生銹需要氧氣,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A。
2.【答案】C
【知識點】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 根據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屬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屬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 將鎳絲放入硫酸鋅溶液中,無明顯現象,說明鎳和硫酸鋅不反應,說明鎳的金屬活動性比鋅弱,即Zn>Ni;將鎳絲放入硫酸銅溶液中,表面出現紅色物質,說明鎳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強,即Ni>Cu;則三種金屬活動性順序由強到弱的順序是Zn>Ni>Cu、
故選C。
3.【答案】B
【知識點】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 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位于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酸中的氫,位于前面的金屬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屬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 在銅鎘渣(主要含有Cd、Zn、Cu單質)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應,過濾出銅渣,說明Cd、Zn均能與稀硫酸反應,Cu不與稀硫酸反應,說明Cd、Zn的位置排在氫的前面,Cu的位置排在氫的后面,即Cd、Zn>H>Cu。
再加入鋅粉置換出鎘,說明鋅的金屬活動性比鎘強,即Zn>Cd。
則三種金屬的金屬活動性順序為:Zn>Cd>Cu。
故選B。
4.【答案】C
【知識點】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金屬的化學性質;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酸的化學性質;堿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氯化鈷是可溶性鹽,氫氧化鈉是可溶性堿,發生復分解反應的前提是有沉淀、氣體或水生成,氫氧化鈷是沉淀,滿足復分解反應的條件,所以可以反應。
【解答】A、鐵的活動性弱于鎂,不能置換出鎂,鈷與鐵的活動性相似,可知不能將鎂置換出來,故A錯誤;
B、氧化鈷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鈷,由表中信息可知,溶液會變粉紅色,故B錯誤;
C、CoCO3與鹽酸混合產生氯化鈷、水和二氧化碳,將觀察到有氣泡產生,溶液變為粉紅色,故C
正確;
D、由表中信息可知,氫氧化鈷是粉紅色難溶于水的固體,可知氯化鈷可以與氫氧化鈉反應,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5.【答案】D
【知識點】還原反應與金屬的冶煉
【解析】【分析】實驗操作步驟及原因
實驗開始時先通氫氣后點燃酒精燈:氫氣具有可燃性,與空氣混合達到一定比例時,遇明火可能會發生爆炸。先通氫氣可以將裝置內的空氣排出,使裝置內形成純凈的氫氣環境,再點燃酒精燈進行加熱,可避免爆炸事故的發生。
實驗結束時先熄滅酒精燈,繼續通氫氣至試管冷卻:反應結束后,若先停止通氫氣,空氣會進入裝置,此時試管內的溫度較高,生成的銅會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重新被氧化為氧化銅。所以先熄滅酒精燈,繼續通氫氣至試管冷卻,能防止生成的銅被氧化,保證實驗得到的產物是純凈的銅。
【解答】A、氫氣具有可燃性,與空氣混合加熱可能會發生爆炸,實驗開始時,先通氫氣,排盡裝置內的空氣,再點燃酒精燈,防止氫氣與空氣混合加熱發生爆炸,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B、實驗結束時,先熄滅酒精燈,繼續通氫氣至試管冷卻,是為了防止生成的銅在較高溫度下被空氣中的氧氣重新氧化成氧化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C、氫氣還原氧化銅生成銅和水,氧化銅是黑色固體,銅是紅色固體。實驗過程中,觀察到黑色固體逐漸變為紅色,說明氧化銅被還原為銅,發生了反應,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D、在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反應中,氫氣奪取了氧化銅中的氧,使氧化銅被還原,氫氣表現出還原性,而不是氧化性,說法錯誤,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6.【答案】D
【知識點】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鹽的性質及用途;金屬的化學性質;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堿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酸堿鹽的混合體系中,酸與堿優先發生反應,因為大部分沉淀能溶于酸,在存在酸的情況下沉淀不可能析出。
【解答】A、鋅銅合金中滴入稀硫酸,鋅立即與稀硫酸反應產生氫氣,圖像的起點在原點,故A錯誤;
B、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圖像的起點在原點,故B錯誤;
C、鹽酸溶液的pH不等于零,圖像的縱坐標不從零開始,故C錯誤;
D、酸堿優先反應,氫氧化鈉先與稀硫酸反應,再與硫酸銅反應,與硫酸銅反應時產生藍色絮狀沉淀,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7.【答案】D
【知識點】金屬的腐蝕與防護
【解析】【分析】 根據題意,實驗中測得裝置中溶液上方氧氣濃度變化曲線,結合鐵銹蝕的條件,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 A.鐵在空氣中銹蝕,實際上是鐵跟空氣中的氧氣、水共同作用的結果,實驗裝置里將鐵釘一半浸在溶液中,是為了滿足鐵銹蝕的條件,故A正確不合題意;
B.鐵銹蝕消耗氧氣,實驗中可根據溶液上方氧氣濃度變化的快慢,判斷鐵釘銹蝕的快慢,故選項B正確不合題意;
C.由圖乙可知,實驗所用三種溶液中,鐵釘在含氯離子的溶液中銹蝕最快,故C正確不合題意;
D.根據三條曲線都是“先陡后緩”,是因為鐵釘生銹消耗氧氣,隨著氧氣濃度降低反應變慢,不能確定影響鐵釘銹蝕快慢的因素是陰離子種類,故C錯誤符合題意。
故選D。
8.【答案】A
【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 金屬活動性順序中,排在氫前面的金屬,能和稀鹽酸或稀硫酸反應生成鹽和氫氣,排在前面的金屬,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屬從它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并且金屬越活潑,越容易和鹽反應。
【解答】 鋅比鐵活潑,鋅和稀硫酸反應的速率比鐵快,單位時間內產生的氫氣比鐵多,開始紅色液柱向左移動。
加入的稀硫酸足量,則兩種金屬都會完全反應。根據反應的方程式可知,相同質量的鐵產生的氫氣質量大于鋅產生的氫氣質量,因此導致紅色液柱向右移動至P點右側。
故A正確,而B、C、D錯誤。
故選A。
9.【答案】A
【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根據銅與硝酸銀發生置換反應生成硝酸銅和銀,待充分反應后,此時試管里為硝酸銅溶液,再將潔凈的鐵片浸入該試管的溶液中,鐵與硝酸銅發生置換反應生成硝酸亞鐵和銅,由此分析回答問題。
【解答】 A.銅與硝酸銀發生置換反應生成硝酸銅和銀,待充分反應后,銅片上覆蓋著一層銀白色的固體,此時試管里為硝酸銅溶液,再將潔凈的鐵片浸入該試管的溶液中,鐵與硝酸銅發生置換反應生成硝酸亞鐵和銅,鐵片上覆蓋著一層紅色物質,所以鐵片上析出的固體中一定有Cu,故A錯誤符合題意;
B.銅與硝酸銀發生反應生成硝酸銅和銀,待充分反應后,此時試管里為硝酸銅溶液,再將潔凈的鐵片浸入該試管的溶液中,鐵與硝酸銅發生反應生成硝酸亞鐵和銅,實驗結束時溶液中一定含有Fe2+,故B正確符合題意;
C.Cu+2AgNO3═Cu(NO3)2+2Ag Fe+Cu(NO3)2═Fe(NO3)2+Cu
64 216 56 64
每64份質量的銅置換出216份質量的銀,每56份質量的鐵置換出64份質量的銅,所以反應后試管中的溶液質量一定減小,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銅可以置換出硝酸銀中的銀,說明銅比銀活潑,鐵可以置換出硝酸銅中的銅,說明鐵比銅活潑,所以該實驗能證明銅、鐵、銀的金屬活動性強弱,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A。
10.【答案】D
【知識點】單質和化合物的區別;氧化反應;金屬的化學性質;堿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A.根據堿的化學性質分析判斷;
B.根據氧化反應的特征分析判斷;
C.根據金屬的化學性質分析判斷;
D.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是化合物。
【解答】 A.并不是堿都能和CO2反應生成鹽和H2O,如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銅不能發生反應,故A錯誤;
B.氧化反應不是指物質和氧氣發生的反應,如氫氣和氧化銅反應,氫氣發生了氧化反應,故B錯誤;
C.金屬Fe在硫酸銅溶液中能置換出Cu,但金屬Na的金屬活動性很強,不能在硫酸銅溶液中置換出Cu,在硫酸銅溶液中先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氫氣,氫氧化鈉和硫酸銅溶液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和硫酸鈉,故C錯誤;
D.化合物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則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一定是化合物,故D正確。
故選D。
11.【答案】A
【知識點】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物質的鑒別、推斷
【解析】【分析】用不同的金屬置換同種鹽溶液,鹽中金屬先被排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較前的金屬置換出來。另外,若有一種金屬和多種混合鹽溶液反應,最先反應的是最不活潑的那個金屬的鹽溶液進行分析。
【解答】①根據題意可知,反應后濾液呈淺綠色,說明Fe已開始反應,Al已經反應完。若鐵沒有完全反應,則加入稀鹽酸,有氣泡產生,若AgNO3過量則濾渣中不一定有鐵,則加入稀鹽酸不一定有氣泡產生,故①正確;
②溶液顯淺綠色,說明鐵和硝酸銀反應,如果濾液中存在未置換出的陰離子,則向濾液中加入稀鹽酸,可能有沉淀產生,故②錯誤;
③溶液顯淺綠色,說明鋁和鐵都參與了反應,則濾渣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Fe,一定不含鋁,故③錯誤;
④濾液中一定含有Fe(NO3)2和Al(NO3)3,可能含有AgNO3,故④錯誤。
故選A。
12.【答案】C
【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酸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加熱時銅和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銅,氧化銅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鐵和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銅和硝酸銀反應生成硝酸銅和銀。
【解答】A、根據流程圖可知,A 操作是灼燒,錯誤;
B、黑色固體是銅在空氣中加熱生成的氧化銅,B 操作是氧化銅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該反應是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不是置換反應,置換反應是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錯誤;
C、含亞鐵離子溶液顯淺綠色,加入鐵屑后,鐵與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得到淺綠色溶液,說明溶液中含有亞鐵離子,正確;
D、根據流程圖可知,濾液浸入鐵屑,生成的銅覆蓋在鐵屑的表面,最終得到的紅色粉末是銅和鐵的混合物,不是純凈的銅單質,錯誤。
故答案為:C。
13.【答案】(1)20
(2)相同時間收集到的氫氣的體積
(3)硫酸銅與鋅發生置換反應產生的銅附著在鋅粒表面,加快了鋅與硫酸的反應速度
【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酸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1)根據對比實驗中不同條件只有一個進行分析;
(2)根據定量比較產生氣體的快慢,可以測量“收集相同體積的氣體所需的時間”或測量“相同時間內收集的氣體體積”來進行比較分析;
(3)根據鋅會把硫酸銅中的銅置換出來進行分析;
【解答】 (1)在進行對比實驗時,相同條件可以多個,但不同條件只有一個,該對比實驗中的不同條件是鋅片和綁有銅片的鋅片,其它條件應相同,所以稀硫酸的量應是相同的,故B組實驗中“ ”處的數據為20;
(2)定量比較產生氣體的快慢,可以測量“收集相同體積的氣體所需的時間”或測量“相同時間內收集的氣體體積”,然后進行比較;
(3)由資料可知,相互接觸的兩種活動性不同的金屬,同時放入酸中,活動性較強的金屬與酸反應產生氫氣的速度會大大加快.本實驗中,與廢液缸中少量硫酸銅溶液混合后,硫酸銅與鋅發生置換反應產生的銅附著在鋅粒表面,加快了鋅與稀硫酸的反應速度。
14.【答案】(1)金屬的質量
(2)在相同時間內,鋁與稀鹽酸反應使裝置內氣壓上升得最快;實驗最后得到瓶內氣壓相同,產生氣體相同;最終裝置內氣壓相同
(3)氫氣中混入了氯化氫氣體或水蒸氣
【知識點】控制變量法;金屬的化學性質;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金屬活動性順序中,排在氫前面的金屬,能和稀鹽酸或稀硫酸反應生成鹽和氫氣,排在前面的金屬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屬從它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并且金屬越活潑,越容易先和鹽溶液反應。
【解答】(1)實驗中還要控制成一致的變量是鐵、鋅、鋁三種金屬的質量;
(2)分析乙圖,根據氣壓越大,即生成氣氣體積的越多,得出三個實驗在相同時間內,鋁與稀鹽酸反應使裝置內氣壓上升得最快,反應速度最快;根據三次實驗最終氣壓相等,即生成氫氣體積相等得出三次實驗的鹽酸都已反應完全;
(3)在進行上述實驗過程中,發現每組實驗測得的裝置內壓強的實際值都比計算得到的理論值大,如圖丙所示,可能的原因是反應放熱,溫度升高,氣體熱脹冷縮,鹽酸和水蒸發加快,導致氫氣中混有氯化氫和水蒸氣,使得氣壓變大;
故答案為:
(1)金屬的質量;
(2)在相同時間內,鋁與稀鹽酸反應使裝置內氣壓上升得最快;實驗最后得到瓶內氣壓相同,產生氣體相同;
(3)氫氣中混入了氯化氫氣體或水蒸氣。
15.【答案】(1)干燥氫氣
(2)80%
(3)B
(4)在丁的后面增加一個盛有堿石灰的干燥管
【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酸的物理性質及用途;金屬的冶煉
【解析】【分析】(1)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劑。
(2)根據水的質量通過方程式計算氧化銅的質量,從而求得樣品中氧化銅的質量分數。
(3)由酸的通性可知,濃硫酸不吸收二氧化碳。
(4)由(3)可知,再加裝一個干燥裝置即可。
【解答】(1)甲中的液體是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知作用是吸收水蒸氣,干燥氣體。
(2)丁質量的增加量為水的質量,則水的質量為163.9g-161.2g=2.7g。由可知,,解得x=12g。氧化銅樣品的純度為。
(3)由計算數據可知,根據丁裝置質量變化量計算的結果偏大,可能是因為丁裝置吸收了空氣中的水蒸氣,導致測得的氧化銅的質量偏大。
故答案為:B。
(4)為防止空氣中的水蒸氣進入裝置丁,可在其之后再連接一個干燥裝置,例如連接一個裝有堿石灰的干燥管,或再連接一個裝有濃硫酸的萬能瓶。
16.【答案】(1)增強
(2)4%的硫酸銅溶液5mL;三
(3)防止空氣中的物質參加反應或防止溶液因酸性增強與鐵反應生成氫氣
【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金屬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1)常溫下pH值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且pH值越小,酸性越強。
(2)根據現象可知,只有硫酸銅溶液、空氣和鐵均存在時,pH值會減小,可知猜想三正確。
(3)鐵是活潑金屬,能與酸反應產生氫氣,若裝置敞口,氫氣會逸出,影響探究。
【解答】(1)由圖乙可知,剛開始時pH值逐漸減小,說明酸性逐漸增強。
(2)根據控制變量法可知,★處的內容為:4%的硫酸銅溶液5mL。
由實驗現象可知,當硫酸銅溶液、空氣和鐵均存在時,pH值先減小后略增大,可知導致pH值減小是硫酸銅溶液、鐵及空氣共同作用所致,故猜想三正確。
(3)由(2)可知,當硫酸銅溶液、空氣和鐵均存在時,pH值先減小,溶液酸性過強可能會導致鐵與酸反應產生氫氣,為防止氫氣逸出,應在密閉容器內進行探究。
17.【答案】(1)導管
(2)基因
(3)吸收氣體中的水蒸氣 (干燥氫氣);先打開甲處分液漏斗活塞,因為首先要通入氫氣排盡試管內原有的空氣,防止加熱是爆炸。
【知識點】莖的運輸作用;酸的物理性質及用途;基因工程;金屬的冶煉
【解析】【分析】(1)木質部中的導管自下而上運輸水分和無機鹽,韌皮部中的篩管自上而下運輸有機物。
(2)根據基因決定性狀進行判斷。
(3)可燃性氣體不純容易爆炸,所以加熱前一定要先通一會該氣體,排盡裝置內原有的空氣。
【解答】(1)木質部中有導管,可運輸水分和無機鹽。
(2)基因決定生物的性狀,可知牛皮的這種質地堅韌、厚度適中的性狀主要是由基因控制的。
(3)濃硫酸具有吸水性,作用是干燥氫氣。
氫氣不純在加熱時容易爆炸,所以應在加熱前將裝置內的空氣排盡,故應先打開甲處分液漏斗活塞,再點燃酒精燈。
18.【答案】(1)b
(2)由乙中圖示可知,生成氫氧化鋁的質量為mA-mB;生成氫氧化鎂的質量:mB, 將鎂離子轉化為沉淀消耗的氫氧化鈉溶質質量為;
(3)
【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堿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根據氫氧化鈉與氫氧化鋁反應考慮;根據氫氧化鎂的質量計算出鎂元素質量,根據氫氧化鋁質量計算出鋁元素質量。
【解答】(1)稀硫酸和鎂反應生成硫酸鎂和氫氣,和鋁反應生成硫酸鋁和氫氣;氫氧化鈉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和硫酸鎂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淀和硫酸鈉,和硫酸鋁反應生成氫氧化鋁沉淀和硫酸鈉,和氫氧化鋁反應生成偏鋁酸鈉和水。根據圖示可知,滴入氫氧化鈉溶液a克時,氫氧化鈉與恰好硫酸完全反應,溶液中溶質為硫酸鎂、硫酸鋁和硫酸鈉;滴入氫氧化鈉溶液b克時,硫酸鎂、硫酸鋁恰好與氫氧化鈉完全反應,溶液中溶質為硫酸鈉;滴入氫氧化鈉溶液c克時,氫氧化鋁與氫氧化鈉恰好完全反應,溶液中溶質是NaAlO2、硫酸鈉,因此:從圖可知,當滴入氫氧化鈉溶液b克時,溶液乙中有且只有一種溶質是硫酸鈉,化學式為:Na2SO4;
(3)由乙中圖示可知,生成氫氧化鋁的質量為mA-mB;生成氫氧化鎂的質量:mB,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氫氧化鋁中的鋁元素質量、氫氧化鎂中鎂元素質量分別等于易拉罐中鋁元素、鎂元素的質量,該易拉罐中鋁元素和鎂元素的質量比為=。
19.【答案】(1)0.30
(2)29.4%
(3)由于每25g硫酸對應0.15g氫氣,所以當生成0.4g氫氣時消耗酸溶液的質量為≈66.7g;設生成0.4g氫氣需要硫酸的質量為y,需要鎂的質量為x,x=4.8g,y=19.6g,所以稀硫酸的質量分數為:×100%≈29.4%;把60g溶質質量分數為98%的濃硫酸配制質量分數為29.4%稀硫酸溶液,需加水為n克水,則:60×98%=(60+n)×29.4%解得n=140g;
(4)58.4%
【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金屬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1)根據表中數據分析可知x值為0.3g;
(2)根據表中的數據可知,第一次硫酸完全反應,依據生成的氫氣質量進行計算;
(3)根據氫氣的質量,利用化學方程式 Mg+H2SO4=MgSO4+H2↑求出反應的鎂和硫酸,然后根據溶質的質量分數公式即可求出稀硫酸的溶質的質量分數,最后通過溶液的稀釋溶質不變列比例式可求出加入水的質量;
(4)求出混合物中硫酸鎂的質量和硫酸鎂中鎂元素的質量,加上鎂的質量可知混合物鎂元素的總質量,比上混合物的質量即是鎂元素的質量分數。
【解答】(1)第1次和第2次反應生成的氫氣質量相等,都是0.15g,所以第1、2次加入稀硫酸完全反應后,一共產生0.3g氫氣,x的數值為0.30;
(2)設參加反應的硫酸的質量為m,
m=7.35g,
所以硫酸的質量分數為:×100%=29.4%;
(4)混合物中硫酸鎂的質量為:10g-4.8g=5.2g,
則5.2g硫酸鎂中鎂元素的質量為:5.2g×=1.04g,
所以10g鎂和硫酸鎂固體混合物中鎂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00%=58.4%。
(1)第1次和第2次反應生成的氫氣質量相等,都是0.15g,所以第1、2次加入稀硫酸完全反應后,一共產生0.3g氫氣,x的數值為0.30;
(2)設參加反應的硫酸的質量為m,
m=7.35g,
所以硫酸的質量分數為:×100%=29.4%;
(3)見答案;
(4)混合物中硫酸鎂的質量為:10g-4.8g=5.2g,
則5.2g硫酸鎂中鎂元素的質量為:5.2g×=1.04g,
所以10g鎂和硫酸鎂固體混合物中鎂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00%=58.4%。
20.【答案】(1)由表中數據可知,每加入100g稀鹽酸,固體的質量減少量為:48.8g-37.6g=11.2g,可知樣品的的質量為:48.8g+11.2g=60g。最終剩余的6g固體是雜質,可知雜質的質量分數為
可知該批生鐵不合格。
(2)解:設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為x
+═ + ↑
56 98    
11.2g x    
解得x=19.6g,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
【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金屬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1)相鄰兩次實驗剩余固體的質量差即為后一次反應消耗的鐵,由此可反推出樣品的質量,雜質不溶于水不與酸反應,可知最終剩余的固體即為雜質,求出雜質的質量分數判斷生鐵是否合格。
(2)根據每次反應消耗的鐵計算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溶質的質量除以溶液質量即可求得溶質的質量分數。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玛纳斯县| 广东省| 龙泉市| 建湖县| 大兴区| 南召县| 天水市| 宜兴市| 长治县| 龙泉市| 巴马| 清涧县| 琼结县| 团风县| 淳安县| 游戏| 琼结县| 尤溪县| 天峻县| 新邵县| 那曲县| 济南市| 鹤峰县| 乐亭县| 喀喇沁旗| 荥经县| 太仆寺旗| 阳朔县| 板桥市| 全椒县| 湖州市| 木里| 云林县| 宝清县| 辽阳县| 涞水县| 安龙县| 陈巴尔虎旗| 陕西省| 巨野县| 得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