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物質性質及化學變化-2025年中考科學考前20天沖刺專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物質性質及化學變化-2025年中考科學考前20天沖刺專題

資源簡介

物質性質及化學變化-2025年中考科學考前20天沖刺專題
一、選擇題
1.液氧轉化為氧氣的過程中,發生的變化是( )
A.混合物變為純凈物 B.分子間的空隙增大
C.化學性質發生變化 D.分子總數增加
2.(2025·浙江)“灰汁團”是寧波市傳統小吃,制作過程中要用到大米和“灰汁”。“灰汁”的制取方法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大米中含有的淀粉屬于有機物
B.稻草燃燒屬于物理變化
C.傳統方法制得的“灰汁”是混合物
D.現代方法制得的“灰汁”能使酚酞試液變紅色
3.(2025·仙居二模)下列關于燃燒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燃燒一定是化學變化
B.有發光、發熱現象的變化一定是燃燒
C.燃燒一定是化合反應
D.在純氧中能燃燒的物質在空氣中也一定能燃燒
4.(2025·上虞二模)實現“雙碳”目標是我國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甲烷 甲醇(CH4O)等燃料是當下研究“減碳”的一個熱點方向。下面微觀示意圖展示了目前二氧化碳分別轉化為甲烷、甲醇的兩條路徑。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甲烷中碳、氫元素的質量比為3:1
B.每個甲醇分子中有4個氫原子
C.轉化路徑1的反應條件為高溫高壓
D.轉化路徑2的反應中,參加反應的二氧化碳和氫氣的質量比為22:1
5.(2025·義烏模擬)如圖所示是某個化學反應的微觀模型,關于此反應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A.該反應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
B.丁物質由C原子直接構成
C.該微觀模型中有四種物質
D.生成的丙、丁分子個數比為1:1
6.(2025·義烏模擬)班級進行了大掃除,對此相關的描述合理的一項是
A.清理一體機時,由于外殼已接地,無需關閉電源
B.將凳子放到桌面上,人對凳子施加了力但沒有做功
C.用濕抹布擦拭后的黑板過段時間就干了,這是水的汽化現象
D.陽光下,看到空氣中灰塵飛舞,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
7.(2025·金華模擬)鋰電池質量輕、電容量大,頗受手機、手提電腦制造商的青睞。某種鋰電池放電的總反應可以表示為: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鋰電池放電過程屬于物理變化
B.該反應中 MnO2是作為催化劑
C.該反應中 Mn的化合價發生了變化
D.在物質分類上,LiMnO2屬于氧化物
8.(2025九下·蕭山模擬)小金設計如圖所示裝置,來驗證可燃物燃燒的條件。在此裝置中①處白磷能自燃,②處紅磷用高能激光筆照射引燃,③處紅磷不燃燒。已知白磷的著火點為40℃,紅磷的著火點為240℃。根據以上信息,下列分析、推理正確的是(  )
A.①處白磷自燃不需要滿足可燃物燃燒條件
B.②處紅磷內能增加的原因是激光對紅磷做功
C.②、③對比說明可燃物燃燒需要充足的氧氣
D.實驗中可觀察到氣球先膨脹后持續保持不變
9.(浙教版科學九年級上學期科學期中測試試卷)下列實驗中,根據現象得出的結論,正確的是(  )
選項 實驗 現象 結論
A CO2通入紫色石蕊試液 石蕊試液變紅 CO2具有酸的性質
B 黃豆和芝麻混合后振蕩 總體積變小 分子之間有空隙
C 稀H2SO4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 無明顯現象 H2SO4和NaOH沒有發生化學反應
D 冷卻CuSO4熱飽和溶液 有晶體析出 CuSO4的溶解度隨溫度降低而減小
A.A B.B C.C D.D
10.(2024·鎮海區模擬)近年來,中國空間站多次實現航天員進駐。航天員的工作生活都離不開氧氣,而中國空間站的氧氣是100%可再生的,其制取過程可以用下圖表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反應屬于分解反應
B.參與該反應的三種分子的個數比為1:1:1
C.圖中共有1種氧化物
D.構成反應物分子中碳原子和氧原子質量比為1:2
11.(2025·濱江模擬)我國科學家實現了在溫和條件下,利用CO2和H2一步合成乙醇(C2H5OH)。如圖是該反應的微觀過程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兩種反應物的分子數之比是1:4
B.該化學反應為化合反應
C.該反應中涉及兩種氧化物
D.乙醇由碳原子、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
二、填空題
12.(2025·江北模擬)“鐵鍋炒菜補鐵”的原理是利用有機酸與不可直接吸收的單質鐵反應,使鐵元素以離子形式進入食物。已知食醋(HAc)和鐵反應:
(1)鐵元素的相關信息如圖所示,則鐵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   個。
(2)炒菜時蓋上鍋蓋,鍋蓋內表面會出現水珠,此過程中變化的是____。
A.元素種類 B.原子種類
C.分子大小 D.分子間的間隔大小
13.(2025·浙江模擬)《天工開物》記載了水銀(汞)和硫反應制取銀朱(硫化汞)的方法,并厘清了轉化過程中物質間的質量關系。其表現出的“質量守恒”思想,比其他國家早一百多年。
(1)制取硫化汞的反應方程式為Hg+S==HgS,該反應屬于基本反應類型中的    。
(2)“錢”“兩”是我國古代常用的質量單位。書中記載:十六兩汞能制取十七兩五錢的硫化汞,增重的“一兩五錢”實際上是參加反應的   的質量。
14.(2025·浙江模擬)科學觀念的建立需要經歷曲折的探索。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曾認為水是組成世間萬物的一種元素。
(1)1781年,卡文迪許用純氧與氫氣反應生成水,推測水應該由   種元素組成,從“合成”的角度,證明了水不是一種單一的元素。
(2)1800年,卡萊爾和尼科爾森通過電解的方式將水分解為氫氣和氧氣,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從“分解”的角度,證明了水不是一種“單一的元素”。
15.(2025·浙江模擬)銅是人類較早冶煉和使用的金屬,以下是銅礦冶煉的兩種方法。
(1)火法煉銅:《秋浦歌》中“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描寫了火法煉銅的場景。黃銅礦(主要成分為CuFeS2)是煉銅主要礦物。該方法涉及的化學反應之一為 x的化學式是   。
(2)濕法煉銅:《夢溪筆談》中記載“熬膽礬鐵釜,久之亦化為銅”,敘述的是硫酸銅溶液與鐵生成銅的反應,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該反應屬于   (填基本反應類型)。
16.(2025·普陀模擬)老師在課上演示了三個趣味實驗。
(1) “火焰分割”:先將加熱至紅熱的鐵絲網a平伸到火焰上部,如圖1所示;再將常溫的鐵絲網b平伸到火焰下部,兩張鐵絲網中間的火焰熄滅,如圖2所示。由此說明燃燒條件之一是   。
(2) “鐵花飛濺”:將納米鐵粉抖撒到酒精燈火焰上方,鐵粉劇烈燃燒,火星四射,宛如美麗的“鐵花”。鐵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 該反應的基本類型屬于   。
(3) “‘心心’蹺蹺板”。實驗前杠桿兩端分別掛著質量和體積均相同的鋅球,且杠桿平衡。如圖3所示,將兩鋅球浸入足量溶液中充分反應后,同時移走兩個燒杯,杠桿將   (填“左端下降”、 “右端下降”或“仍然平衡”)。
17.(2025·文成模擬)氯氣是一種重要的化學物質,小文對氯氣的發現史很感興趣,查閱資料,整理后如下圖所示:
(1) 閱讀材料一,寫出一條有關氯氣的物理性質:   。
(2) 經測定氯氣化學式為Cl2,根據質量守恒定律推測材料二氧氣中氧元素最終來源于   。(填化學式)
(3) 結合上述材料,下列有關氯氣發現史認識正確的是____。(可多選)
A.舍勒是第一個發現氯氣的科學家,并正確認識了氯氣的組成。
B.蓋呂薩克和泰納爾受“所有酸含氧”這一觀點的影響,推斷出氯氣是一種單質。
C.戴維通過實驗證明了氯氣是一種單質,并將組成這種物質的新元素命名。
D.氯氣的發現促進了人們對元素概念的理解,推動了化學學科的發展。
三、實驗探究題
18.(2025·浙江)為了研究質量守恒定律,某興趣小組的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裝置。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①用天平測出裝有氧化汞的試管總質量為m1。
②裝配如圖所示的裝置。
③加熱試管一段時間后停止加熱,讀出量筒內氣體體積為V。
④等裝置冷卻用天平測出試管及藥品總質量為m2。
⑤查出標準大氣壓下氧氣密度為ρ。
(1)為成功驗證質量守恒定律,測量出的m1、m2、V、ρ之間要滿足的關系是   。
(2)測量氧氣體積時需要鐵架臺固定裝置,使量筒內外液面相平。其目的是   。
(3)如果改用其他藥品,使用同樣的裝置也可以達到相同的實驗目的,可以選用____。(填字母)
A.高錳酸鉀 B.碳酸鈣
C.炭與氧化銅 D.氯酸鉀與二氧化錳
19.(2025·浙江)如圖所示為“鐵粉和硫黃反應”的改進實驗,將鐵粉和硫黃的混合物置于兩塊石英玻璃片之間并固定,在酒精燈上加熱,發現產生紅色火星,固體由棕灰色變為黑色
(1)鐵粉和硫黃夾在兩塊玻璃片之間,反應時幾乎接觸不到氧氣,減少了   (填化學式)氣體的生成,更加環保。
(2)向反應后的黑色固體滴入稀硫酸,產生有臭雞蛋氣味的硫化氫氣體,說明鐵粉和硫黃發生反應。H2S中硫元素的化合價為   。
(3)將反應后的黑色固體加入CuSO4溶液中,生成紅色物質,說明黑色固體中有剩余的   。
四、綜合題
20.(2025·江北模擬) H2的制取、儲存、釋放和利用是氫能源領域的研究熱點。
(1) H2的制取
我國科研人員致力于研究在催化劑和光照條件下分解水制H2。
H2的儲存和釋放
①利用不同材料將H2轉化為氫化鎂 (MgH2)是一種新的儲氫方法。對比如圖兩種不同材料的儲氫率曲線,如果你是科研人員,你會選擇哪種材料,并說明理由   。
②MgH2釋氫原理之一為:
計算:要獲得2gH2理論上所需MgH2的質量。 (寫出計算過程)
(2)氫能的利用
近年來,氫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已取得很大進展,氫能源也被認為是理想的清潔能源,但目前仍未能廣泛使用的原因是   (寫一條即可)。儲氫率/%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識點】分子之間存在空隙;汽化及汽化吸熱的特點;氧氣的性質和利用
【解析】【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概念的辨析能力;根據物質的變化分析微粒的變化;液氧和氧氣是同種物質的不同狀態。
【解答】
A、液氧與氧氣都是由氧分子構成的,液氧與氧氣屬于同種物質都是純凈物,所以A不符合題意,故A錯誤。
B、液氧轉化為氧氣,分子本身沒變,分子之間的間距變大,所以B符合題意,故B正確。
C、液氧轉化為氧氣,分子本身沒變,沒有新物質生成,所以顯然化學性質不變,所以C不符合題意,故C錯誤。
D、液氧轉化為氧氣,分子本身沒變,分子的總數不會增加,只是分子之間的間距變大,所以D不符合題意,故D錯誤。
故選:B。
2.【答案】B
【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鹽的性質及用途;有機物與無機物的區別;純凈物和混合物的區別
【解析】【分析】有機物:含碳化合物,除了碳的氧化物、碳酸鹽和碳酸。
【解答】A、淀粉屬于含碳化合物,屬于有機物,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稻草燃燒消耗氧氣,有新物質產生,屬于化學變化,故B錯誤,符合題意;
C、傳統方法制得的“灰汁”中含有多種物質,屬于混合物,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純堿是碳酸鈉,小蘇打時碳酸氫鈉。兩種物質的水溶液都呈堿性,可知現代方法制得的“灰汁”能使酚酞試液變紅色,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3.【答案】A
【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
【解析】【分析】A.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區別:是否有新物質生成;
B.根據燃燒的定義判斷;
C.生成物只有一種的為化合反應;
D.注意鐵在氧氣中燃燒判斷。
【解答】A.燃燒是物質與氧氣發生的反應,因為有新物質生成,所以肯定是化學變化,故A正確;
B.燈泡發光發熱,但是沒有生成新物質,不是燃燒,故B錯誤;
C.蠟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為復分解反應,故C錯誤;
D.鐵絲在氧氣中燃燒,在空氣中不能燃燒,故D錯誤。
故選A。
4.【答案】D
【知識點】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化學方程式的概念、讀法和含義;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解析】【分析】計算質量比時要先根據質量守恒定律配平方程式,再根據方程式計算質量比。
【解答】A、甲烷中碳氫元素的質量比,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由甲烷的化學式可知,一個甲烷分子由一個碳原子和四個氫原子構成,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由圖像可知,路徑1的條件為高溫高壓,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路徑2的方程式為,可知二氧化碳與氫氣的質量比為,故D錯誤,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5.【答案】C
【知識點】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反應方程式為:。
【解答】A、任何化學反應都符合質量守恒定律,故A錯誤;
B、丁物質由分子構成,故B錯誤;
C、該微觀模型中有甲、乙、丙、丁四種物質,故C正確;
D、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丙和丁的個數比為2:1,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6.【答案】C
【知識點】分子的熱運動;汽化及汽化吸熱的特點;安全用電原則;力是否做功的判斷
【解析】【分析】做功的條件: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距離。
【解答】A、清理一體機時,雖然外殼已接地,但為了安全,仍需關閉電源,故A錯誤;
B、將凳子放到桌面上,人對凳子施加了力,凳子在該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可知人對凳子做了功,故B錯誤;
C、水由液體轉化為氣態,屬于汽化現象,故C正確;
D、空氣中的灰塵可見,不屬于微觀粒子,不能說明分子在不斷地做無規則運動,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7.【答案】C
【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的作用;氧化物
【解析】【分析】根據化合物的化合價之和為零計算錳元素的化合價。
【解答】A、由方程式可知,放電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A錯誤;
B、由方程式可知,二氧化錳是反應物,催化劑寫在等號上方或下方,故B錯誤;
C、二氧化錳中錳元素的化合價為+4價,在LiMnO2中錳元素的化合價為+3價,可知錳元素的化合價發生改變,故C正確;
D、氧化物只含有兩種元素,而LiMnO 中含有三種元素,可知不屬于氧化物,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8.【答案】C
【知識點】燃燒與滅火
【解析】【分析】可燃物燃燒需要同時滿足三個條件:可燃物、與氧氣(或空氣)接觸、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例如,木材是可燃物,在空氣中達到一定溫度就能燃燒。
【解答】A、①處白磷能自燃,是因為白磷是可燃物,與氧氣接觸,且溫度達到了白磷的著火點40℃(熱水溫度為80℃),滿足可燃物燃燒的條件,A錯誤。
B、②處紅磷用高能激光筆照射引燃,不是激光對紅磷做功,而是激光使紅磷的溫度達到了其著火點240℃,B錯誤。
C、②處紅磷與氧氣接觸,用激光筆照射能燃燒;③處紅磷在水中,沒有與氧氣充分接觸,不燃燒。②、③對比說明可燃物燃燒需要充足的氧氣,C 正確。
D、白磷燃燒時,放出大量的熱,使裝置內氣體膨脹,氣球先膨脹;燃燒消耗氧氣,生成固體五氧化二磷,冷卻至室溫后,裝置內氣體減少,壓強減小,氣球又變小,D錯誤。
故答案為:C。
9.【答案】D
【知識點】分子之間存在空隙;溶解度的影響因素;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A、根據二氧化碳的性質進行解答;
B、根據分子之間有間隙進行解答;
C、根據酸與堿的反應進行解答;
D、根據影響固體溶解度的因素進行解答。
【解答】A、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具有酸的性質,并不是二氧化碳具有酸的性質,故A錯誤;
B、黃豆與芝麻是宏觀上的物體,而分子是微觀上的粒子,宏觀上的混合不能說明微觀上的混合,故B錯誤;
C、稀硫酸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反應的過程中沒有明顯的現象,并不能說它們之間沒有反應,故C錯誤;
D、冷卻熱飽和溶液,有晶體析出,說明硫酸銅的溶解隨隨溫度的降低而減小,故D正確;
故選D。
10.【答案】A
【知識點】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常見物質的分類
【解析】【分析】分解反應為一種物質生成多種物質,化合反應為多種物質生成一種物質。
【解答】A.反應為一種物質生成多種物質,屬于分解反應。A正確;
B. 如果參與該反應的三種分子的個數比為1:1:1 ,則反應前后原子個數不相等,與質量守恒定律不符,B錯誤;
C. 圖中共有2種氧化物,分別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C錯誤;
D. 構成反應物分子中碳原子和氧原子質量比為2x12:16=3:2,D錯誤;
故答案為:A。
11.【答案】C
【知識點】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化學反應的實質
【解析】【分析】 由微觀反應示意圖可知,該反應是由二氧化碳與氫氣在240℃、3MPa和催化劑的作用下反應生成乙醇和水,化學方程式為。
【解答】A、由化學方程式可知,兩種反應物的分子數之比是1:3或3:1,故A說法錯誤;
B、該反應的生成物有兩種,因此該反應不屬于化合反應,故B說法錯誤;
C、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且其中有一種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該反應中涉及到二氧化碳和水兩種氧化物,故C說法正確;
D、乙醇是由乙醇分子構成的,乙醇分子是由碳原子、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故D說法錯誤。
故答案為:C。
12.【答案】(1)26
(2)D
【知識點】分子之間存在空隙;原子的構成
【解析】【分析】(1)根據原子序數=質子數=電子數=核電荷數進行分析判斷。
(2)發生物理變化時,分子本身不會發生改變,改變的只有分子間的空隙。
【解答】(1)原子中電子數等于質子數等于原子序數,可知鐵原子中的電子數為26。
(2)鍋蓋上出現水珠,是因為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水的狀態發生改變,變化的是水分子之前的間隙。
故答案為:D。
13.【答案】(1)化合反應
(2)硫
【知識點】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 (1)根據化學反應的特點來分析;
(2)根據質量守恒定律來分析。
【解答】 (1)由化學方程式Hg+S=HgS可知,該反應是由兩種物質反應生成另一種新物質,符合“多變一”的特點,屬于化合反應;
(2)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參加反應的汞與參加反應的硫的質量之和等于生成的硫化汞的質量,因此增重的“一兩五錢”實際上是參加反應的硫的質量。
14.【答案】(1)兩
(2)
【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
【解析】【分析】 (1)根據物質的組成以及質量守恒定律來分析;
(2)根據化學反應的原理來分析。
【解答】 (1)1781年,卡文迪許用純氧與氫氣反應,生成水。氫氣是由氫元素組成的,氧氣是由氧元素組成的,由此可推測水應該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從“合成”的角度,證明了“水不是單一元素”;
(2)1800年,卡萊爾和尼科爾森通過電解的方式將水分解為氫氣和氧氣,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15.【答案】(1)Cu2S
(2)置換反應
【知識點】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置換反應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1)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數目不變分析;根據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
(2)根據置換反應的定義及鐵和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分析;
【解答】(1)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數目不變,反應前有銅、鐵、硫、氧原子個數分別為2、2、4、2,反應后已有鐵、硫、氧原子個數分別為2、3、2,則X中含有2個銅原子和1個硫原子,化學式為Cu2S;
(2)該反應是由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與另一種化合物,屬于置換反應。
故答案為:(1)Cu2S;(2)置換反應。
16.【答案】(1)溫度必須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2)化合反應
(3)左端下降
【知識點】杠桿的平衡條件;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燃燒與滅火;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1)燃燒的條件:有可燃物、溫度達到著火點、有足夠的助燃劑。
(2)化合反應:多種物質生成一種物質。
(3)根據兩次的方程式判斷反應后小球的重力變化,再由杠桿平衡條件進行分析,重力大的小球將下沉。
【解答】(1)下方的鐵絲溫度較低,發生熱傳遞,吸收熱量,導致鐵絲網之間的溫度降低,火焰熄滅,說明燃燒需要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2)由方程式可知,兩種物質發生反應生成一種物質,屬于化合反應。
(3)左側發生的反應為,每消耗65克鋅,將析出216克銀,可知左端小球變重;右側發生的反應為,每消耗65克鋅,將析出64克銅,可知右側小球將變輕,由杠桿平衡條件可知,左側將下沉。
17.【答案】(1)黃綠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2)H2O
(3)C;D
【知識點】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1)物理性質是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
(2)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客舟,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和種數保持不變;
(3)對材料進行閱讀,從中提取信息,然后對各個選項分析判斷即可。
【解答】(1)根據材料一可知,氯氣的物理性質有:黃綠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2)在材料二中,溶液中只有鹽酸和水,鹽酸中含有氯元素和氫元素,水中含有氫元素和氧元素。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其中的氧氣最終來源于水;
(3) A.根據材料一可知,舍勒是第一個發現氯氣的科學家,但是沒有弄清氯氣的組成,故A錯誤;
B.蓋呂薩克和泰納爾受“所有酸含氧”這一觀點的影響,推斷出酸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故B錯誤;
C.戴維通過實驗證明了氯氣是一種單質,并將組成這種物質的新元素命名,故C正確;
D.氯氣的發現促進了人們對元素概念的理解,推動了化學學科的發展,故D正確。
故選CD。
18.【答案】(1)
(2)使量筒內外氣壓相同
(3)A;D
【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制取氧氣的原理;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步驟、收集與注意事項
【解析】【分析】(1)質量守恒,即損失的固體的質量等于氧氣的質量。
(2)兩側壓強相等,測得的氣體的體積為標準大氣壓下的體積。
(3)使用排水法收集氣體,要求氣體不能溶于水,不能與水反應。
【解答】(1)表示的是試管內減少的物質的質量,若質量守恒,可知為氧氣的質量,則等于。
(2)量筒內外液面相平,可以確保量筒內外氣壓相同,從而準確測量氧氣的體積。
(3)A、高錳酸鉀分解產生氧氣,可以使用同樣的裝置也可以達到相同的實驗目的,故A正確;
B、碳酸鈣分解產生的氣體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故B錯誤;
C、碳與氧化銅反應產生的氣體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故C錯誤;
D、氯酸鉀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下分解成氯化鉀和氧氣,故D正確。
故答案為:AD。
19.【答案】(1)SO2
(2)-2
(3)鐵粉
【知識點】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全球性大氣環境問題(酸雨、溫室效應、臭氧空洞);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常見元素與原子團的化合價
【解析】【分析】(1)硫與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硫,會導致硫酸型酸雨是,屬于空氣污染物。
(2)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之和為零計算硫元素的化合價。
(3)銅單質呈紫紅色,活潑金屬能將比它不活潑的金屬從其可溶性鹽中置換出來。
【解答】(1)鐵粉和硫黃夾在兩塊玻璃片之間,反應時幾乎接觸不到氧氣,防止硫與氧氣接觸產生有毒氣體二氧化硫。
(2)氫元素的化合價為+1價,可知硫元素的化合價為,解得x=-2,可知硫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
(3)鐵比銅活潑,將與硫酸銅反應產生銅單質,可知黑色固體中含有鐵。
20.【答案】(1)選擇材料1。因為相同條件下,材料1的儲氫率更大。
(2)制取成本高
【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解析】【分析】(1)根據圖像進行分析,儲氫材料越理想。
(2)根據氫能源的獲取和儲存進行分析。
【解答】(1)由圖像可知,在溫度和壓強相同時,材料1的儲氫率更高,可知應選擇材料1作為儲氫材料。
(2)通過水電解產生氫氣的成本較高且儲氫困難,所以氫能源還未普及。
1 / 1物質性質及化學變化-2025年中考科學考前20天沖刺專題
一、選擇題
1.液氧轉化為氧氣的過程中,發生的變化是( )
A.混合物變為純凈物 B.分子間的空隙增大
C.化學性質發生變化 D.分子總數增加
【答案】B
【知識點】分子之間存在空隙;汽化及汽化吸熱的特點;氧氣的性質和利用
【解析】【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概念的辨析能力;根據物質的變化分析微粒的變化;液氧和氧氣是同種物質的不同狀態。
【解答】
A、液氧與氧氣都是由氧分子構成的,液氧與氧氣屬于同種物質都是純凈物,所以A不符合題意,故A錯誤。
B、液氧轉化為氧氣,分子本身沒變,分子之間的間距變大,所以B符合題意,故B正確。
C、液氧轉化為氧氣,分子本身沒變,沒有新物質生成,所以顯然化學性質不變,所以C不符合題意,故C錯誤。
D、液氧轉化為氧氣,分子本身沒變,分子的總數不會增加,只是分子之間的間距變大,所以D不符合題意,故D錯誤。
故選:B。
2.(2025·浙江)“灰汁團”是寧波市傳統小吃,制作過程中要用到大米和“灰汁”。“灰汁”的制取方法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大米中含有的淀粉屬于有機物
B.稻草燃燒屬于物理變化
C.傳統方法制得的“灰汁”是混合物
D.現代方法制得的“灰汁”能使酚酞試液變紅色
【答案】B
【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鹽的性質及用途;有機物與無機物的區別;純凈物和混合物的區別
【解析】【分析】有機物:含碳化合物,除了碳的氧化物、碳酸鹽和碳酸。
【解答】A、淀粉屬于含碳化合物,屬于有機物,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稻草燃燒消耗氧氣,有新物質產生,屬于化學變化,故B錯誤,符合題意;
C、傳統方法制得的“灰汁”中含有多種物質,屬于混合物,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純堿是碳酸鈉,小蘇打時碳酸氫鈉。兩種物質的水溶液都呈堿性,可知現代方法制得的“灰汁”能使酚酞試液變紅色,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3.(2025·仙居二模)下列關于燃燒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燃燒一定是化學變化
B.有發光、發熱現象的變化一定是燃燒
C.燃燒一定是化合反應
D.在純氧中能燃燒的物質在空氣中也一定能燃燒
【答案】A
【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
【解析】【分析】A.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區別:是否有新物質生成;
B.根據燃燒的定義判斷;
C.生成物只有一種的為化合反應;
D.注意鐵在氧氣中燃燒判斷。
【解答】A.燃燒是物質與氧氣發生的反應,因為有新物質生成,所以肯定是化學變化,故A正確;
B.燈泡發光發熱,但是沒有生成新物質,不是燃燒,故B錯誤;
C.蠟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為復分解反應,故C錯誤;
D.鐵絲在氧氣中燃燒,在空氣中不能燃燒,故D錯誤。
故選A。
4.(2025·上虞二模)實現“雙碳”目標是我國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甲烷 甲醇(CH4O)等燃料是當下研究“減碳”的一個熱點方向。下面微觀示意圖展示了目前二氧化碳分別轉化為甲烷、甲醇的兩條路徑。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甲烷中碳、氫元素的質量比為3:1
B.每個甲醇分子中有4個氫原子
C.轉化路徑1的反應條件為高溫高壓
D.轉化路徑2的反應中,參加反應的二氧化碳和氫氣的質量比為22:1
【答案】D
【知識點】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化學方程式的概念、讀法和含義;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解析】【分析】計算質量比時要先根據質量守恒定律配平方程式,再根據方程式計算質量比。
【解答】A、甲烷中碳氫元素的質量比,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由甲烷的化學式可知,一個甲烷分子由一個碳原子和四個氫原子構成,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由圖像可知,路徑1的條件為高溫高壓,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路徑2的方程式為,可知二氧化碳與氫氣的質量比為,故D錯誤,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5.(2025·義烏模擬)如圖所示是某個化學反應的微觀模型,關于此反應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A.該反應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
B.丁物質由C原子直接構成
C.該微觀模型中有四種物質
D.生成的丙、丁分子個數比為1:1
【答案】C
【知識點】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反應方程式為:。
【解答】A、任何化學反應都符合質量守恒定律,故A錯誤;
B、丁物質由分子構成,故B錯誤;
C、該微觀模型中有甲、乙、丙、丁四種物質,故C正確;
D、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丙和丁的個數比為2:1,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6.(2025·義烏模擬)班級進行了大掃除,對此相關的描述合理的一項是
A.清理一體機時,由于外殼已接地,無需關閉電源
B.將凳子放到桌面上,人對凳子施加了力但沒有做功
C.用濕抹布擦拭后的黑板過段時間就干了,這是水的汽化現象
D.陽光下,看到空氣中灰塵飛舞,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
【答案】C
【知識點】分子的熱運動;汽化及汽化吸熱的特點;安全用電原則;力是否做功的判斷
【解析】【分析】做功的條件: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距離。
【解答】A、清理一體機時,雖然外殼已接地,但為了安全,仍需關閉電源,故A錯誤;
B、將凳子放到桌面上,人對凳子施加了力,凳子在該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可知人對凳子做了功,故B錯誤;
C、水由液體轉化為氣態,屬于汽化現象,故C正確;
D、空氣中的灰塵可見,不屬于微觀粒子,不能說明分子在不斷地做無規則運動,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7.(2025·金華模擬)鋰電池質量輕、電容量大,頗受手機、手提電腦制造商的青睞。某種鋰電池放電的總反應可以表示為: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鋰電池放電過程屬于物理變化
B.該反應中 MnO2是作為催化劑
C.該反應中 Mn的化合價發生了變化
D.在物質分類上,LiMnO2屬于氧化物
【答案】C
【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的作用;氧化物
【解析】【分析】根據化合物的化合價之和為零計算錳元素的化合價。
【解答】A、由方程式可知,放電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A錯誤;
B、由方程式可知,二氧化錳是反應物,催化劑寫在等號上方或下方,故B錯誤;
C、二氧化錳中錳元素的化合價為+4價,在LiMnO2中錳元素的化合價為+3價,可知錳元素的化合價發生改變,故C正確;
D、氧化物只含有兩種元素,而LiMnO 中含有三種元素,可知不屬于氧化物,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8.(2025九下·蕭山模擬)小金設計如圖所示裝置,來驗證可燃物燃燒的條件。在此裝置中①處白磷能自燃,②處紅磷用高能激光筆照射引燃,③處紅磷不燃燒。已知白磷的著火點為40℃,紅磷的著火點為240℃。根據以上信息,下列分析、推理正確的是(  )
A.①處白磷自燃不需要滿足可燃物燃燒條件
B.②處紅磷內能增加的原因是激光對紅磷做功
C.②、③對比說明可燃物燃燒需要充足的氧氣
D.實驗中可觀察到氣球先膨脹后持續保持不變
【答案】C
【知識點】燃燒與滅火
【解析】【分析】可燃物燃燒需要同時滿足三個條件:可燃物、與氧氣(或空氣)接觸、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例如,木材是可燃物,在空氣中達到一定溫度就能燃燒。
【解答】A、①處白磷能自燃,是因為白磷是可燃物,與氧氣接觸,且溫度達到了白磷的著火點40℃(熱水溫度為80℃),滿足可燃物燃燒的條件,A錯誤。
B、②處紅磷用高能激光筆照射引燃,不是激光對紅磷做功,而是激光使紅磷的溫度達到了其著火點240℃,B錯誤。
C、②處紅磷與氧氣接觸,用激光筆照射能燃燒;③處紅磷在水中,沒有與氧氣充分接觸,不燃燒。②、③對比說明可燃物燃燒需要充足的氧氣,C 正確。
D、白磷燃燒時,放出大量的熱,使裝置內氣體膨脹,氣球先膨脹;燃燒消耗氧氣,生成固體五氧化二磷,冷卻至室溫后,裝置內氣體減少,壓強減小,氣球又變小,D錯誤。
故答案為:C。
9.(浙教版科學九年級上學期科學期中測試試卷)下列實驗中,根據現象得出的結論,正確的是(  )
選項 實驗 現象 結論
A CO2通入紫色石蕊試液 石蕊試液變紅 CO2具有酸的性質
B 黃豆和芝麻混合后振蕩 總體積變小 分子之間有空隙
C 稀H2SO4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 無明顯現象 H2SO4和NaOH沒有發生化學反應
D 冷卻CuSO4熱飽和溶液 有晶體析出 CuSO4的溶解度隨溫度降低而減小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識點】分子之間存在空隙;溶解度的影響因素;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A、根據二氧化碳的性質進行解答;
B、根據分子之間有間隙進行解答;
C、根據酸與堿的反應進行解答;
D、根據影響固體溶解度的因素進行解答。
【解答】A、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具有酸的性質,并不是二氧化碳具有酸的性質,故A錯誤;
B、黃豆與芝麻是宏觀上的物體,而分子是微觀上的粒子,宏觀上的混合不能說明微觀上的混合,故B錯誤;
C、稀硫酸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反應的過程中沒有明顯的現象,并不能說它們之間沒有反應,故C錯誤;
D、冷卻熱飽和溶液,有晶體析出,說明硫酸銅的溶解隨隨溫度的降低而減小,故D正確;
故選D。
10.(2024·鎮海區模擬)近年來,中國空間站多次實現航天員進駐。航天員的工作生活都離不開氧氣,而中國空間站的氧氣是100%可再生的,其制取過程可以用下圖表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反應屬于分解反應
B.參與該反應的三種分子的個數比為1:1:1
C.圖中共有1種氧化物
D.構成反應物分子中碳原子和氧原子質量比為1:2
【答案】A
【知識點】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常見物質的分類
【解析】【分析】分解反應為一種物質生成多種物質,化合反應為多種物質生成一種物質。
【解答】A.反應為一種物質生成多種物質,屬于分解反應。A正確;
B. 如果參與該反應的三種分子的個數比為1:1:1 ,則反應前后原子個數不相等,與質量守恒定律不符,B錯誤;
C. 圖中共有2種氧化物,分別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C錯誤;
D. 構成反應物分子中碳原子和氧原子質量比為2x12:16=3:2,D錯誤;
故答案為:A。
11.(2025·濱江模擬)我國科學家實現了在溫和條件下,利用CO2和H2一步合成乙醇(C2H5OH)。如圖是該反應的微觀過程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兩種反應物的分子數之比是1:4
B.該化學反應為化合反應
C.該反應中涉及兩種氧化物
D.乙醇由碳原子、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
【答案】C
【知識點】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化學反應的實質
【解析】【分析】 由微觀反應示意圖可知,該反應是由二氧化碳與氫氣在240℃、3MPa和催化劑的作用下反應生成乙醇和水,化學方程式為。
【解答】A、由化學方程式可知,兩種反應物的分子數之比是1:3或3:1,故A說法錯誤;
B、該反應的生成物有兩種,因此該反應不屬于化合反應,故B說法錯誤;
C、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且其中有一種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該反應中涉及到二氧化碳和水兩種氧化物,故C說法正確;
D、乙醇是由乙醇分子構成的,乙醇分子是由碳原子、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故D說法錯誤。
故答案為:C。
二、填空題
12.(2025·江北模擬)“鐵鍋炒菜補鐵”的原理是利用有機酸與不可直接吸收的單質鐵反應,使鐵元素以離子形式進入食物。已知食醋(HAc)和鐵反應:
(1)鐵元素的相關信息如圖所示,則鐵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   個。
(2)炒菜時蓋上鍋蓋,鍋蓋內表面會出現水珠,此過程中變化的是____。
A.元素種類 B.原子種類
C.分子大小 D.分子間的間隔大小
【答案】(1)26
(2)D
【知識點】分子之間存在空隙;原子的構成
【解析】【分析】(1)根據原子序數=質子數=電子數=核電荷數進行分析判斷。
(2)發生物理變化時,分子本身不會發生改變,改變的只有分子間的空隙。
【解答】(1)原子中電子數等于質子數等于原子序數,可知鐵原子中的電子數為26。
(2)鍋蓋上出現水珠,是因為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水的狀態發生改變,變化的是水分子之前的間隙。
故答案為:D。
13.(2025·浙江模擬)《天工開物》記載了水銀(汞)和硫反應制取銀朱(硫化汞)的方法,并厘清了轉化過程中物質間的質量關系。其表現出的“質量守恒”思想,比其他國家早一百多年。
(1)制取硫化汞的反應方程式為Hg+S==HgS,該反應屬于基本反應類型中的    。
(2)“錢”“兩”是我國古代常用的質量單位。書中記載:十六兩汞能制取十七兩五錢的硫化汞,增重的“一兩五錢”實際上是參加反應的   的質量。
【答案】(1)化合反應
(2)硫
【知識點】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 (1)根據化學反應的特點來分析;
(2)根據質量守恒定律來分析。
【解答】 (1)由化學方程式Hg+S=HgS可知,該反應是由兩種物質反應生成另一種新物質,符合“多變一”的特點,屬于化合反應;
(2)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參加反應的汞與參加反應的硫的質量之和等于生成的硫化汞的質量,因此增重的“一兩五錢”實際上是參加反應的硫的質量。
14.(2025·浙江模擬)科學觀念的建立需要經歷曲折的探索。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曾認為水是組成世間萬物的一種元素。
(1)1781年,卡文迪許用純氧與氫氣反應生成水,推測水應該由   種元素組成,從“合成”的角度,證明了水不是一種單一的元素。
(2)1800年,卡萊爾和尼科爾森通過電解的方式將水分解為氫氣和氧氣,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從“分解”的角度,證明了水不是一種“單一的元素”。
【答案】(1)兩
(2)
【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
【解析】【分析】 (1)根據物質的組成以及質量守恒定律來分析;
(2)根據化學反應的原理來分析。
【解答】 (1)1781年,卡文迪許用純氧與氫氣反應,生成水。氫氣是由氫元素組成的,氧氣是由氧元素組成的,由此可推測水應該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從“合成”的角度,證明了“水不是單一元素”;
(2)1800年,卡萊爾和尼科爾森通過電解的方式將水分解為氫氣和氧氣,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15.(2025·浙江模擬)銅是人類較早冶煉和使用的金屬,以下是銅礦冶煉的兩種方法。
(1)火法煉銅:《秋浦歌》中“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描寫了火法煉銅的場景。黃銅礦(主要成分為CuFeS2)是煉銅主要礦物。該方法涉及的化學反應之一為 x的化學式是   。
(2)濕法煉銅:《夢溪筆談》中記載“熬膽礬鐵釜,久之亦化為銅”,敘述的是硫酸銅溶液與鐵生成銅的反應,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該反應屬于   (填基本反應類型)。
【答案】(1)Cu2S
(2)置換反應
【知識點】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置換反應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1)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數目不變分析;根據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
(2)根據置換反應的定義及鐵和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分析;
【解答】(1)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數目不變,反應前有銅、鐵、硫、氧原子個數分別為2、2、4、2,反應后已有鐵、硫、氧原子個數分別為2、3、2,則X中含有2個銅原子和1個硫原子,化學式為Cu2S;
(2)該反應是由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與另一種化合物,屬于置換反應。
故答案為:(1)Cu2S;(2)置換反應。
16.(2025·普陀模擬)老師在課上演示了三個趣味實驗。
(1) “火焰分割”:先將加熱至紅熱的鐵絲網a平伸到火焰上部,如圖1所示;再將常溫的鐵絲網b平伸到火焰下部,兩張鐵絲網中間的火焰熄滅,如圖2所示。由此說明燃燒條件之一是   。
(2) “鐵花飛濺”:將納米鐵粉抖撒到酒精燈火焰上方,鐵粉劇烈燃燒,火星四射,宛如美麗的“鐵花”。鐵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 該反應的基本類型屬于   。
(3) “‘心心’蹺蹺板”。實驗前杠桿兩端分別掛著質量和體積均相同的鋅球,且杠桿平衡。如圖3所示,將兩鋅球浸入足量溶液中充分反應后,同時移走兩個燒杯,杠桿將   (填“左端下降”、 “右端下降”或“仍然平衡”)。
【答案】(1)溫度必須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2)化合反應
(3)左端下降
【知識點】杠桿的平衡條件;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燃燒與滅火;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1)燃燒的條件:有可燃物、溫度達到著火點、有足夠的助燃劑。
(2)化合反應:多種物質生成一種物質。
(3)根據兩次的方程式判斷反應后小球的重力變化,再由杠桿平衡條件進行分析,重力大的小球將下沉。
【解答】(1)下方的鐵絲溫度較低,發生熱傳遞,吸收熱量,導致鐵絲網之間的溫度降低,火焰熄滅,說明燃燒需要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2)由方程式可知,兩種物質發生反應生成一種物質,屬于化合反應。
(3)左側發生的反應為,每消耗65克鋅,將析出216克銀,可知左端小球變重;右側發生的反應為,每消耗65克鋅,將析出64克銅,可知右側小球將變輕,由杠桿平衡條件可知,左側將下沉。
17.(2025·文成模擬)氯氣是一種重要的化學物質,小文對氯氣的發現史很感興趣,查閱資料,整理后如下圖所示:
(1) 閱讀材料一,寫出一條有關氯氣的物理性質:   。
(2) 經測定氯氣化學式為Cl2,根據質量守恒定律推測材料二氧氣中氧元素最終來源于   。(填化學式)
(3) 結合上述材料,下列有關氯氣發現史認識正確的是____。(可多選)
A.舍勒是第一個發現氯氣的科學家,并正確認識了氯氣的組成。
B.蓋呂薩克和泰納爾受“所有酸含氧”這一觀點的影響,推斷出氯氣是一種單質。
C.戴維通過實驗證明了氯氣是一種單質,并將組成這種物質的新元素命名。
D.氯氣的發現促進了人們對元素概念的理解,推動了化學學科的發展。
【答案】(1)黃綠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2)H2O
(3)C;D
【知識點】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1)物理性質是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
(2)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客舟,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和種數保持不變;
(3)對材料進行閱讀,從中提取信息,然后對各個選項分析判斷即可。
【解答】(1)根據材料一可知,氯氣的物理性質有:黃綠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2)在材料二中,溶液中只有鹽酸和水,鹽酸中含有氯元素和氫元素,水中含有氫元素和氧元素。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其中的氧氣最終來源于水;
(3) A.根據材料一可知,舍勒是第一個發現氯氣的科學家,但是沒有弄清氯氣的組成,故A錯誤;
B.蓋呂薩克和泰納爾受“所有酸含氧”這一觀點的影響,推斷出酸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故B錯誤;
C.戴維通過實驗證明了氯氣是一種單質,并將組成這種物質的新元素命名,故C正確;
D.氯氣的發現促進了人們對元素概念的理解,推動了化學學科的發展,故D正確。
故選CD。
三、實驗探究題
18.(2025·浙江)為了研究質量守恒定律,某興趣小組的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裝置。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①用天平測出裝有氧化汞的試管總質量為m1。
②裝配如圖所示的裝置。
③加熱試管一段時間后停止加熱,讀出量筒內氣體體積為V。
④等裝置冷卻用天平測出試管及藥品總質量為m2。
⑤查出標準大氣壓下氧氣密度為ρ。
(1)為成功驗證質量守恒定律,測量出的m1、m2、V、ρ之間要滿足的關系是   。
(2)測量氧氣體積時需要鐵架臺固定裝置,使量筒內外液面相平。其目的是   。
(3)如果改用其他藥品,使用同樣的裝置也可以達到相同的實驗目的,可以選用____。(填字母)
A.高錳酸鉀 B.碳酸鈣
C.炭與氧化銅 D.氯酸鉀與二氧化錳
【答案】(1)
(2)使量筒內外氣壓相同
(3)A;D
【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制取氧氣的原理;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步驟、收集與注意事項
【解析】【分析】(1)質量守恒,即損失的固體的質量等于氧氣的質量。
(2)兩側壓強相等,測得的氣體的體積為標準大氣壓下的體積。
(3)使用排水法收集氣體,要求氣體不能溶于水,不能與水反應。
【解答】(1)表示的是試管內減少的物質的質量,若質量守恒,可知為氧氣的質量,則等于。
(2)量筒內外液面相平,可以確保量筒內外氣壓相同,從而準確測量氧氣的體積。
(3)A、高錳酸鉀分解產生氧氣,可以使用同樣的裝置也可以達到相同的實驗目的,故A正確;
B、碳酸鈣分解產生的氣體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故B錯誤;
C、碳與氧化銅反應產生的氣體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故C錯誤;
D、氯酸鉀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下分解成氯化鉀和氧氣,故D正確。
故答案為:AD。
19.(2025·浙江)如圖所示為“鐵粉和硫黃反應”的改進實驗,將鐵粉和硫黃的混合物置于兩塊石英玻璃片之間并固定,在酒精燈上加熱,發現產生紅色火星,固體由棕灰色變為黑色
(1)鐵粉和硫黃夾在兩塊玻璃片之間,反應時幾乎接觸不到氧氣,減少了   (填化學式)氣體的生成,更加環保。
(2)向反應后的黑色固體滴入稀硫酸,產生有臭雞蛋氣味的硫化氫氣體,說明鐵粉和硫黃發生反應。H2S中硫元素的化合價為   。
(3)將反應后的黑色固體加入CuSO4溶液中,生成紅色物質,說明黑色固體中有剩余的   。
【答案】(1)SO2
(2)-2
(3)鐵粉
【知識點】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全球性大氣環境問題(酸雨、溫室效應、臭氧空洞);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常見元素與原子團的化合價
【解析】【分析】(1)硫與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硫,會導致硫酸型酸雨是,屬于空氣污染物。
(2)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之和為零計算硫元素的化合價。
(3)銅單質呈紫紅色,活潑金屬能將比它不活潑的金屬從其可溶性鹽中置換出來。
【解答】(1)鐵粉和硫黃夾在兩塊玻璃片之間,反應時幾乎接觸不到氧氣,防止硫與氧氣接觸產生有毒氣體二氧化硫。
(2)氫元素的化合價為+1價,可知硫元素的化合價為,解得x=-2,可知硫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
(3)鐵比銅活潑,將與硫酸銅反應產生銅單質,可知黑色固體中含有鐵。
四、綜合題
20.(2025·江北模擬) H2的制取、儲存、釋放和利用是氫能源領域的研究熱點。
(1) H2的制取
我國科研人員致力于研究在催化劑和光照條件下分解水制H2。
H2的儲存和釋放
①利用不同材料將H2轉化為氫化鎂 (MgH2)是一種新的儲氫方法。對比如圖兩種不同材料的儲氫率曲線,如果你是科研人員,你會選擇哪種材料,并說明理由   。
②MgH2釋氫原理之一為:
計算:要獲得2gH2理論上所需MgH2的質量。 (寫出計算過程)
(2)氫能的利用
近年來,氫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已取得很大進展,氫能源也被認為是理想的清潔能源,但目前仍未能廣泛使用的原因是   (寫一條即可)。儲氫率/%
【答案】(1)選擇材料1。因為相同條件下,材料1的儲氫率更大。
(2)制取成本高
【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解析】【分析】(1)根據圖像進行分析,儲氫材料越理想。
(2)根據氫能源的獲取和儲存進行分析。
【解答】(1)由圖像可知,在溫度和壓強相同時,材料1的儲氫率更高,可知應選擇材料1作為儲氫材料。
(2)通過水電解產生氫氣的成本較高且儲氫困難,所以氫能源還未普及。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昌县| 吴忠市| 鄂伦春自治旗| 南安市| 信宜市| 彭山县| 讷河市| 清水县| 靖江市| 乡宁县| 南陵县| 会宁县| 武强县| 海伦市| 台安县| 苏尼特右旗| 德江县| 封开县| 溧水县| 噶尔县| 东港市| 元阳县| 柳河县| 大姚县| 惠来县| 克什克腾旗| 疏附县| 温泉县| 石门县| 邛崃市| 三河市| 姜堰市| 彰化市| 仙桃市| 金寨县| 温泉县| 巴彦县| 清新县| 达孜县| 台南市| 新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