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0張PPT)第一章 地球及其宇宙環境第二節 地球的形態劉伯明出艙拍攝的地球照片導 入如果是球體,地球的另一面的物體就不會掉下去了嗎?如果一直向前飛,能否回到出發的地方?1.結合相關圖文材料,了解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掌握證明地球形狀的證據。(重點、難點)2.結合地圖和相關實例,從半徑、赤道周長和表面積等方面了解地球的大小。3.運用相關圖文資料,說明地球表層主要圈層結構及生物圈的特殊性。【學習目標】【學習活動一】認識地球的形狀1.中國古代有“ ”的說法。古人憑直覺和臆想提出“ ”。2.亞里士多德根據月食的景象推測:月球被地影遮住的部分呈圓弧形,證明地球是個 。3.麥哲倫船隊首次實現了環球航行,證實了地球是個球體。4.通過人造地球衛星拍攝的 ,人類終于目睹到地球的全貌。5.地球真實的形狀并非是正球體,而是 的橢球體。【自主學習】認識地球的形狀【學習活動一】認識地球的形狀天圓地方平直覺1.根據教材P11~P12相關內容,歸納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圓【合作探究】【學習活動一】認識地球的形狀推測太陽月球月食現象地球輪廓【合作探究】【學習活動一】認識地球的形狀證實首次證實了地球是個球體西班牙麥哲倫環球航行【合作探究】【學習活動一】認識地球的形狀確證地球衛星照片【合作探究】【學習活動一】認識地球的形狀2.說說現實生活中哪些例子可以證明地球是一個球體 【合作探究】如果大地是平的……如果大地是球面的……【學習活動一】認識地球的形狀【合作探究】海邊看船:遠處駛來的船,先看到桅桿,再看到船體【學習活動一】認識地球的形狀【合作探究】在籃球表面和木板表面上移動的鉛筆,其長度和鉛筆頭 位置的變化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這樣?ABCD【學習活動一】認識地球的形狀【合作探究】注意觀察鉛筆的長度和鉛筆頭位置的變化。ABCD現象:從A到B:從C到D:觀察不到鉛筆頭、長度變短仍觀察到鉛筆頭,長度不變【學習活動一】認識地球的形狀【合作探究】AB3.人類探索地球形狀的過程對你有什么啟發 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歷了漫長的過程。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經過了直接感性認知——實踐證明——進一步確證的過程。這漫長的過程,進一步體現了科學探索的艱辛。【學習活動二】認識地球的大小1.地球的表面積是_______平方千米。2.平均半徑是_______千米。3.赤道周長約_______千米。認識地球的大小【自主學習】【學習活動二】認識地球的大小【合作探究】感知地球的大小1.寫出圖中的數字【學習活動二】認識地球的大小【合作探究】感知地球的大小2.我國復興號高鐵運營時速高達350千米/小時的速度,沿赤道環繞地球一周,需要多長時間 40 000千米÷350千米/小時=114小時【學習活動二】認識地球的大小【合作探究】感知地球的大小3.國際標準足球場長105米、寬68米。假設地球表面是平面且都可建足球場,地球上能建多少個這樣的足球場 5.1億平方千米=510萬億平方米,510萬億平方米÷(105米×68米)=714億個足球場【學習活動三】認識地球表層1.地球表層是由 構成的,地球表層的_______ 等都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條件,這里的陸地和海洋為人類生產、生活提供了空間環境。整體上, 是一個復雜系統,它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自然基礎,與人類關系最為密切。2. 是地球表層生物及其生存環境的總稱,它不單獨占有空間,而是存在于 。有人為了強調人類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單分出一個智慧圈。地球的表層【自主學習】【學習活動三】認識地球的表層生物圈=大氣圈底層水圈巖石圈上層++謝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