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理清人物的思維過程【方法點撥】一、聯(lián)系生活了解人物的思維過程的方法1.讀懂故事,明白道理。讀懂故事,明白道理是理解文章的標志,一個故事總會傳達一定的思想或道理。如《自相矛盾》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說話、做事要實事求是,不能前后不一致,互相矛盾,否則會被人嘲笑。2.圍繞問題,找到原因。只要圍繞問題找到原因就能了解人物的思維過程,如《自相矛盾》一文中。“其人弗能應(yīng)也”的原因是什么?從楚人說的話中就可以知道,他沒有說實話,他的話前后矛盾,不能自圓其說,所以才會被人問得啞口無言。3.類似事件,加深理解。聯(lián)系生活中類似的說話、做事自相矛盾的事,想一想矛盾在哪兒,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如《自相矛盾》中告訴我們的道理,如果聯(lián)系生活中類似的事件,從抽象到具體,就能很容易地理解文中有的人質(zhì)疑的思維過程了。二、借助圖示了解人物的思維過程的方法故事中常常用到的圖示類型有以下兩種:1.故事主要情節(jié)的圖示。如《田忌賽馬》一文中,如果將齊威王和田忌第二次賽馬的對陣圖畫出來,孫臏讓田忌轉(zhuǎn)敗為勝的思維過程就能直觀地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了。2.文章重點部分的配圖。如看到《自相矛盾》一文的配圖,我們很容易想到如果拿一只手中的矛去截另一只手中的盾會怎樣,這樣不管是矛更銳利、還是盾更堅固,這個人的話都是自相矛盾的,結(jié)合圖示,就能更直觀地理解人物的思維過程。三、理清前因后果把握人物的思維過程的方法1.梳理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jié)果。如《跳水》一文中,當時孩子追著猴子走上了高高的橫木,一不小心捧到甲板上就會有生命危險;如果跳進海里,在水手們的及時救助下,孩子反而相對安全一些,船長在瞬間就做出了最佳選擇,這才使孩子最終獲救。2.理清前因后果后逆向思考。如《跳水)一文中理清前因后果后,設(shè)想船長沒有出現(xiàn),孩子會有哪些危險?從而明白如果船長沒有出現(xiàn),孩子萬一失足摔到甲板上就沒命了,而跳入大海中反而相對安全一些,因為有那么多水手在,完全可以很快地把孩子救上來,所以跳水是當時最好的選擇。逆向思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船長的思維過程。【例題精講】陳太丘與友期行劉義慶陳太丘與友期①行,期日中②。過中不至,太丘舍去③,去后乃④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⑤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⑥ ,”元方曰:“君與家君⑦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⑧ , 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注釋】①期:約定。②日中:正午時分。③舍去:丟下(他)而離開。④乃:才。⑤尊君:對別人父親的尊稱。⑥相委而去:丟下我走了。⑦家君:對人謙稱自己的父親。⑧慚:慚愧。【品讀解析】友人發(fā)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的思維過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方反駁友人的思維過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個故事使我們明白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田忌賽馬(節(jié)選)田忌和齊威王的對陣就要開始了。比賽雙方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觀眾們也興致勃勃地猜測著比賽結(jié)果。就在這時,孫臏把田忌請到一邊,悄悄地把辦法告訴了他。第一場,田忌先用下等馬對齊威王的上等馬,齊威王的馬遙遙領(lǐng)先。田忌輸了,但他不動聲色,一點兒都不著急。接著,第二場比賽開始了。田忌用上等馬對齊威王的中等馬,勝了第二場。田忌微微一笑。第三場,田忌用中等馬對齊威王的下等馬,又勝了一場。田忌滿意地笑了。比賽結(jié)束了。田忌勝兩場輸一場,贏了齊威王。【品讀解析】借助圖示了解思維過程。第二次賽馬齊威王 田忌上等馬 上等馬中等馬 中等馬下等馬 下等馬借助圖示,可以直觀地看出孫臏的思維過程,了解田忌能轉(zhuǎn)敗為勝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課堂練習(xí)】選文一約不可失魏文侯 ①與虞人 ②期獵。是日,飲酒樂,天雨。文侯將出,左右 ③曰:“今日飲酒樂,天又雨, 公將焉之?”文侯曰:“吾與虞人期獵雖樂,豈可不一會期哉 ”乃往,身自罷之。【注釋】①魏文侯:戰(zhàn)國時期魏國國君,在諸侯中有美譽。②虞人:古代掌管山澤苑囿、田獵的官。③左右:身邊侍奉的人,近臣。1.下列加線詞語的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A.①今日飲酒樂 ②飲馬長江B.①天又雨 ②狂風(fēng)暴雨C.①吾與虞人期獵 ②后會有期D.①身自罷之 ②欲罷不能2.讀懂故事內(nèi)容,選擇正確的答案,將字母填入括號內(nèi)。(1)文中約定一起打獵的雙方是( )A.魏文侯與近臣 B.魏文侯與虞人C.近臣與虞人 D.魏文侯與朋友(2)近臣認為魏文侯可以不赴約的理由有哪些?( )(多選)A.飲酒樂 B.身體患病C.天又雨 D.路途遙遠(3)文中主要運用了什么描寫來刻畫魏文侯這一人物形象 ( )A.外貌描寫 B.動作描寫C.環(huán)境描寫 D.語言描寫3.讀句子,理解人物的思維過程,完成下列練習(xí)。文侯曰:“吾與虞人期獵,雖樂,豈可不一會期哉 ”(1)用自己的話說說句子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魏文侯所言的思路是( )①自己已經(jīng)與虞人約定好了,即使現(xiàn)在飲酒很快樂,也不能失信于人。②自己已經(jīng)與虞人約定好了,現(xiàn)在飲酒很快樂,可以不必去赴約。本文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選文二探險船絕處逢生一年夏天,一位外國船長帶領(lǐng)著 16 名船員,乘坐重 2500 噸的“高斯號”探險船,開始了南極探險的征途。探險船剛到南極,便遇上了暴風(fēng)雪,溫度直線下降,船員們一覺醒來,發(fā)現(xiàn)他們的探險船已被封在一望無際的冰面上了。船員們想盡一切辦法破冰,先用炸藥,后用鎬子,但冰始終紋絲不動。時間一天天地過去了,淡水、糧食越來越少,大家焦急萬分。船長已經(jīng)有好幾天睡不著覺了。一天,他躺在床上,隨手從床頭的書架上抽出一本書來打發(fā)時間,這本書的書名是《富蘭克林自傳》。書中寫的是富蘭克林的幼年生活,內(nèi)容很有趣。看了一會兒,他突然看到一段描述富蘭克林做科學(xué)小實驗的故事:一天,下著大雪,待天放晴后,富蘭克林找了幾塊黑白碎布放在雪地里,幾個小時后,黑布深深地陷入積雪中,而白布仍“躺”在積雪上絲毫未動。這就證明了一個物理學(xué)原理:黑色物體吸收陽光的能力最強,是黑布吸收的陽光中的熱能使雪融化了。船長恍然大悟,他連忙沖出船艙,把大家叫醒,告訴他們這一原理。天剛破曉,所有的船員就一起動手,把船上所有的黑色東西——煤屑、黑布、鍋爐煙道中的黑灰,全都傾倒在船前方的冰面上。苦戰(zhàn)了兩天,一條長約 2000 米,寬 10 余米的“黑色大道”鋪成了。暴風(fēng)雪過后,陽光燦爛,“黑色大道”下的堅冰吸收了黑色物體中的熱能,逐漸融化了。船員們歡呼雀躍,激動萬分,“高斯號”探險船終于絕處逢生,可以開始新的航程了。(有刪改)1.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將下列詞語與意思連起來。一望無際 突然間一切都明白了。紋絲不動 陷入絕境的時候又有了生路。恍然大悟 一點兒也不動。絕處逢生 一眼看不到邊, 形容遼闊。2.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選擇正確的答案。(1)“高斯號”探險船為什么會陷入絕境?( )(多選)A.嚴重超載 B.遇上了暴風(fēng)雪 C.溫度下降 D.被封在冰面上了(2)“高斯號”探險船被封在冰面上后,人們面臨著哪些困難?( )(多選)A.無法破冰 B.沒有淡水 C.淡水與食物越來越少 D.沒有食物(3)“高斯號”探險船能夠順利脫險,你認為誰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A.富蘭克林 B.船長 C.船員們 D.太陽3.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對的打“√”,錯的打“×”。(1)文章贊頌了船長的聰明,批判了船員們的愚笨。 ( )(2)文章告訴我們遇到困難時要像船長一樣善于思考,學(xué)以致用。 ( )(3)在生活中只要遇到了難題,就應(yīng)該像船長一樣從書中尋找答案。 ( )(4)面對生活中的難題,換一種思維方式,問題可能就會迎刃而解。( )4.船長想到的辦法使得“高斯號”探險船成功脫險。請你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將下面圖示中的內(nèi)容補充完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yù)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