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廣東省江門市農林小學2023-2024學年二年級下冊期末考試科學試卷1.(2024二下·江門期末)觀察蝸牛時,我們可以用棉簽大力地戳蝸牛的觸角。( )2.(2024二下·江門期末)蝸牛喜歡吃的食物有白菜、黃瓜、蘋果等。( )3.(2024二下·江門期末)觀察小動物后,可以不洗手就去吃東西。( )4.(2024二下·江門期末)螞蟻喜歡吃甜食,如白糖、面包屑、菜葉、蘋果、餅干等。( )5.(2024二下·江門期末)螞蟻的身體分為頭、胸、腹,胸部長有六條腿,頭上有一對觸角。( )6.(2024二下·江門期末)鯉魚沒有胡須。( )7.(2024二下·江門期末)魚只需要喝水,不需要食物。( )8.(2024二下·江門期末)兔能通過多種感覺器官感知周圍的事物。( )9.(2024二下·江門期末)兔子有兩只耳朵,四條腿;喜歡吃胡蘿卜、白菜。( )10.(2024二下·江門期末)兔子生活在土壤里,花壇邊、墻角處都能找到它們的身影。11.(2024二下·江門期末)蝸牛用( )來爬行。A.腹足 B.觸角 C.手12.(2024二下·江門期末)蝸牛爬行過的地方會( )。A.沒有痕跡 B.留下痕跡 C.不知道,待考證13.(2024二下·江門期末)蝸牛身體分為頭、( )、殼三部分。A.手 B.尾 C.腹14.(2024二下·江門期末)( )頭部有眼睛、觸角和嘴巴。A.蝸牛 B.鯉魚 C.兔子15.(2024二下·江門期末)蝸牛有兩對觸角,前面一對較( )。A.短 B.長 C.硬16.(2024二下·江門期末)螞蟻的身體分為頭、( )、腹。A.頸 B.胸 C.尾17.(2024二下·江門期末)螞蟻胸部長有( )條腿,頭上有一對觸角。A.六 B.四 C.兩18.(2024二下·江門期末)在校園里觀察螞蟻時我們要( )。A.愛護小動物,不傷害它們B.破壞小動物的生活環境C.不用注意安全,可以在危險的地方活動19.(2024二下·江門期末)鯉魚生活在水里,靠( )游動,用( )呼吸。A.鰭、鰓 B.鰓、鰭 C.鰭、嘴20.(2024二下·江門期末)魚的身體表面摸起來( )。A.很光滑 B.堅硬刺手 C.沒感覺21.(2024二下·江門期末)魚缸底部那些一條條的黑色東西是( )。A.魚的排泄物 B.魚的玩具 C.海草22.(2024二下·江門期末)螞蟻一般生活在( )。A.地下的洞穴里 B.樹上葉子里 C.太陽底下的窩里23.(2024二下·江門期末)關于螞蟻吃什么的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螞蟻幾乎不挑食,什么都吃B.只吃水果和蔬菜C.只吃肉食和昆蟲24.(2024二下·江門期末)關于螞蟻的說法正確的是( )。A.螞蟻個子長得很大 B.螞蟻很團結、勤奮 C.螞蟻的力氣很小25.(2024二下·江門期末)“沒腿沒胳膊,從來不離水;走路不用腳,搖頭又擺尾。”說的動物是( )。A.B.C.26.(2024二下·江門期末)魚的身上有( )。A.毛 B.羽毛 C.鱗片27.(2024二下·江門期末)魚生活在( )。A.草叢中 B.水中 C.天空中28.(2024二下·江門期末)小兔子的尾巴( )。A.很長 B.很短 C.很大29.(2024二下·江門期末)小兔子的毛( )。A.都是黑色的 B.都是白色的 C.有黑的、白的30.(2024二下·江門期末)家里的兔子耳朵動來動去,是為了( )。A.感知周圍的聲音 B.好玩 C.與同伴玩31.(2024二下·江門期末)把胡蘿卜和胡蘿卜模型放在兔的面前,它靠什么感官找出胡蘿卜,在方框內打√。32.(2024二下·江門期末)請把正確的選項填入內。A.背鰭 B.腹鰭 C.尾鰭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錯誤【知識點】蝸牛的形態特征【解析】【分析】觀察蝸牛時,用棉簽大力戳其觸角是不當行為。蝸牛的觸角是敏感的感覺器官,密布神經,大力觸碰會使其受到驚嚇,甚至可能造成物理損傷,影響其感知環境(如探測食物、躲避障礙)的能力。正確的觀察方式應保持輕柔,避免對蝸牛的生理和行為造成干擾,這既是對生物的保護,也能讓觀察更科學、合理。2.【答案】正確【知識點】蝸牛的生活習性【解析】【分析】蝸牛是雜食性動物,偏愛新鮮嫩綠的植物性食物。白菜、黃瓜的葉片和果肉富含水分與纖維素,蘋果等水果的甜味果肉也符合其食性,這些食物能為蝸牛提供必要的營養。不過需注意避免喂食含鹽、油或刺激性的食物,且喂食時應洗凈食材,確保觀察對象的健康。3.【答案】錯誤【知識點】觀察動物的方法與注意事項【解析】【分析】觀察小動物后不洗手就吃東西存在健康風險。小動物的體表、分泌物或活動環境中可能附著細菌、病毒、寄生蟲卵等病原體,接觸后手部會沾染這些微生物。若直接進食,病原體可能通過口腔進入人體,導致腹瀉、腸胃感染等疾病。因此,觀察后務必用肥皂洗手,這是防止病從口入的基本衛生習慣。4.【答案】正確【知識點】螞蟻【解析】【分析】螞蟻是典型的雜食性昆蟲,對甜食有明顯偏好。白糖、蘋果等富含糖分的食物能快速吸引螞蟻,為其提供能量;面包屑、餅干中的碳水化合物和油脂也是它們的食物來源。雖然菜葉等植物性食物營養密度較低,但部分螞蟻種類也會取食。不過需注意,不同螞蟻種類食性略有差異,但甜食普遍在其食譜中占重要地位。5.【答案】正確【知識點】螞蟻【解析】【分析】螞蟻屬于昆蟲,其身體結構嚴格遵循昆蟲綱的特征:頭部具有一對觸角,是感知氣味、傳遞信息的重要器官;胸部著生三對足(共六條腿),負責爬行、搬運等運動功能;腹部則容納內臟和生殖系統。這種頭、胸、腹的分部方式,以及附肢的數量和位置,是昆蟲的典型特征,該描述準確概括了螞蟻的身體構造。6.【答案】錯誤【知識點】魚的特點【解析】【分析】鯉魚是有胡須的。其口角兩側各長有一對柔軟的胡須,稱為 “口須”。這些胡須上分布著味蕾和觸覺感受器,能幫助鯉魚在渾濁水域中感知食物和周圍環境,尤其適合它們在水底淤泥中覓食的習性。不同品種的鯉魚口須形態可能略有差異,但 “沒有胡須” 的說法與實際特征不符。7.【答案】錯誤【知識點】魚的特點【解析】【分析】魚和其他生物一樣需要通過食物獲取能量與營養,僅喝水無法滿足生存需求。水中雖含少量溶解的有機物,但遠不足以支撐其生長、繁殖等生命活動。不同種類的魚會攝取藻類、浮游生物、小魚蝦等食物,部分淡水魚還會吃水草、螺類。喝水主要是為了維持體內滲透壓平衡,而非提供能量,“不需要食物” 的說法違背魚類的基本生理需求。8.【答案】正確【知識點】兔子【解析】【分析】兔具備發達的多種感覺器官以感知環境:耳朵可靈活轉動,聽覺敏銳,能捕捉遠處聲響;眼睛位于頭部兩側,視野開闊,利于發現天敵;嗅覺通過鼻腔內的嗅細胞,可分辨食物和危險氣味;胡須觸覺靈敏,能感知障礙物距離;舌和皮膚也能通過味覺和觸覺輔助判斷外界。這些器官協同作用,使兔能全面感知周圍事物,適應生存需求。9.【答案】正確【知識點】兔子【解析】【分析】兔子典型特征為兩只豎立的耳朵,利于收集聲波;四條腿強健,前肢短后肢長,適合跳躍;食性上屬于草食動物,天然喜食植物莖葉,胡蘿卜、白菜等蔬菜符合其食性偏好。這些描述均符合兔子的生物學特征和常見習性,是對其外形和食性的準確概括。10.【答案】錯誤【知識點】兔子【解析】【分析】兔子通常不生活在土壤里,野生兔多棲息于草原、灌木叢或洞穴中,家養兔也需窩籠等人工環境。花壇邊、墻角處可能因食物或隱蔽環境出現兔子,但 “生活在土壤里” 的表述錯誤。其棲息地更依賴植被覆蓋或人工搭建場所,而非土壤內部。11.【答案】A【知識點】蝸牛的形態特征【解析】【分析】蝸牛通過腹足爬行。其腹足是腹部特化的肌肉質扁平構造,表面有腺體可分泌黏液,減少爬行時的摩擦。爬行時,腹足肌肉做波浪式收縮,推動身體前進,黏液還能在地面留下痕跡。觸角主要用于感知環境,無運動功能;蝸牛沒有 “手” 的結構。因此,利用腹足爬行是蝸牛的典型運動方式。12.【答案】B【知識點】蝸牛的形態特征【解析】【分析】蝸牛爬行時,腹足會分泌黏液,這些黏液干燥后會形成銀白色的痕跡。黏液不僅能減少爬行時的摩擦,還能讓蝸牛在垂直表面或粗糙地形上穩定移動。無論在何種材質表面(如葉片、墻壁、玻璃等),黏液殘留的痕跡都是蝸牛活動的明顯標志,這也是其獨特的生理特征之一。因此,蝸牛爬行過的地方會留下痕跡。13.【答案】C【知識點】蝸牛的形態特征【解析】【分析】蝸牛的身體結構分為頭、腹和殼三部分。頭部有觸角和眼等器官,用于感知外界;腹部形成肉質腹足,是主要運動器官;外殼則起到保護身體的作用。蝸牛沒有 “手” 的結構,“尾” 也并非其身體的獨立分區。這種身體構造使其能適應爬行生活,腹足的肌肉收縮配合黏液分泌,實現移動功能,而殼則在遇到危險時提供庇護。14.【答案】A【知識點】蝸牛的形態特征【解析】【分析】角基部下方是嘴巴,內有齒舌可刮取食物。鯉魚頭部雖有眼睛和嘴巴,但無觸角;兔子頭部有眼睛、嘴巴和耳朵,也無觸角結構。因此,從選項來看,僅有蝸牛的頭部同時具有眼睛、觸角和嘴巴這三種器官。15.【答案】B【知識點】蝸牛的形態特征【解析】【分析】蝸牛有兩對觸角,其中前面一對(前觸角)較短,后面一對(后觸角)較長。前觸角主要用于感知周圍環境的觸覺和嗅覺,而后觸角頂端生有眼睛,兼具視覺功能。這種長短分工的結構,使蝸牛能更精準地探測環境 —— 短觸角負責近距離感知,長觸角則可延伸探測范圍,二者配合提升了其對周遭事物的感知能力。16.【答案】B【知識點】螞蟻【解析】【分析】螞蟻的身體結構符合昆蟲的典型特征,分為頭、胸、腹三部分。胸部是運動中心,生有三對足和兩對翅(部分無翅種類翅退化),負責支撐身體和完成行走、爬行等動作。“頸” 并非螞蟻身體的獨立分區,其頭部與胸部通過膜質結構連接;“尾” 也不屬于螞蟻的身體分段。這種頭、胸、腹的分段結構,是昆蟲綱的重要特征,使螞蟻的運動和生理功能得以高效分工。17.【答案】A【知識點】螞蟻【解析】【分析】螞蟻作為昆蟲,胸部生有三對足,即共六條腿,這是昆蟲綱的典型特征。三對足分別著生于胸部的前胸、中胸和后胸節,用于支撐身體和完成爬行、搬運等動作。選項中 “四” 和 “兩” 均不符合昆蟲的足數特征 —— 昆蟲綱生物均具三對足,而蛛形綱(如蜘蛛)才具四對足。螞蟻頭部的一對觸角則用于感知環境和交流信息,與胸部的六足共同構成其典型形態。18.【答案】A【知識點】螞蟻【解析】【分析】在校園觀察螞蟻時,應秉持愛護小動物的原則,不傷害它們及其棲息環境。選項 B “破壞生活環境” 會干擾螞蟻生存,違背科學觀察的倫理;選項 C “在危險處活動” 存在安全隱患,不符合觀察活動的基本要求。正確的做法是保持安靜,不隨意踩踏蟻巢,避免使用工具戳弄螞蟻,既保護生物又確保自身安全,這樣才能實現對螞蟻自然行為的有效觀察。19.【答案】A【知識點】魚的特點【解析】【分析】鯉魚生活在水中,依靠鰭完成游動 —— 背鰭和臀鰭維持身體平衡,尾鰭提供前進動力,胸鰭和腹鰭輔助轉向與制動。其呼吸器官是鰓,通過鰓絲與水流進行氣體交換,從水中攝取氧氣并排出二氧化碳。選項 B 將 “鰓” 與 “鰭” 的功能顛倒,選項 C 中 “嘴” 并非呼吸器官(嘴主要用于攝食)。這種鰭與鰓的結構特化,使鯉魚能完全適應水生環境的運動與代謝需求。20.【答案】A【知識點】魚的特點【解析】【分析】魚的身體表面通常覆蓋鱗片,且鱗片外有一層由黏液腺分泌的黏液,這使得魚的體表摸起來很光滑。黏液不僅能減少魚在水中游動時的阻力,還能起到保護作用,防止細菌和寄生蟲侵入。A正確。21.【答案】A【知識點】魚的特點【解析】【分析】魚缸底部一條條的黑色物質通常是魚的排泄物。魚類通過消化系統排出食物殘渣,形態多為細長條狀,顏色因食物種類而異(如攝食魚糧后多呈深黑色)。22.【答案】A【知識點】螞蟻【解析】【分析】螞蟻通常在地下筑巢,其洞穴由多條通道和巢室組成,具備良好的保濕性和安全性,適合蟻群產卵、育幼及儲存食物。23.【答案】A【知識點】螞蟻【解析】【分析】螞蟻屬于雜食性動物,食譜廣泛,幾乎不挑食。它們既能攝取植物性食物(如果實、花蜜、種子),也會食用動物性食物(如昆蟲尸體、蚜蟲分泌的蜜露),甚至對人類丟棄的米飯、糖果等也感興趣。24.【答案】B【知識點】螞蟻【解析】【分析】螞蟻群體內部分工明確,工蟻負責覓食、筑巢,蟻后負責產卵,遇危險時會集體協作,體現出高度的團結性與勤奮性。25.【答案】A【知識點】魚的特點【解析】【分析】謎面 “沒腿沒胳膊,從來不離水;走路不用腳,搖頭又擺尾” 描述的是魚的典型特征。魚類沒有四肢,終生生活在水中,依靠尾部和軀干部的擺動以及鰭的協調作用游動,與 “搖頭擺尾” 的動作高度吻合。26.【答案】C【知識點】魚的特點【解析】【分析】魚的身體表面覆蓋著鱗片,這是魚類適應水生環境的典型特征。鱗片由鈣質構成,質地堅韌,能保護魚體免受寄生蟲侵害和水流摩擦,部分鱗片還具有反光作用,幫助魚在水中隱蔽自身。27.【答案】B【知識點】魚的特點【解析】【分析】魚作為典型的水生脊椎動物,其呼吸系統(鰓)和身體結構(鰭、鱗片等)均適應水下環境 —— 鰓能從水中提取氧氣,鰭幫助在水中游動,鱗片減少水流阻力。選項 A “草叢中” 多為陸棲生物或部分兩棲動物的棲息地,魚類離開水會因鰓絲粘連無法呼吸而死亡;選項 C “天空中” 屬于鳥類、昆蟲等生物的活動范圍,與魚類的生存習性完全不符。“生活在水中” 是魚類最根本的生態特征。28.【答案】B【知識點】兔子【解析】【分析】小兔子的尾巴通常呈現短而毛茸茸的特征,這是長期進化的結果。短尾巴能減少奔跑時的阻力,幫助兔子在躲避天敵時更靈活;同時,短小的外形也便于隱藏在草叢中,降低被發現的風險。B正確。29.【答案】C【知識點】兔子【解析】【分析】小兔子的毛發顏色并非單一,而是存在多種變異類型。自然狀態下,兔子毛色受基因控制,常見顏色包括黑色、白色、灰色、棕色等,甚至有花色混雜的個體。C正確。30.【答案】A【知識點】兔子【解析】【分析】兔子耳朵頻繁動來動去,主要是為了收集和定位聲音。其耳朵結構靈活,可 360 度轉動,能敏銳捕捉遠處的細微聲響(如天敵靠近的動靜),這是長期進化形成的生存機制。A正確。31.【答案】【知識點】兔子【解析】【分析】兔子主要通過嗅覺和視覺分辨真實胡蘿卜與模型:嗅覺:胡蘿卜含特殊揮發性物質,兔子鼻腔內的嗅覺受體能識別真實植物的氣味,而模型通常無自然香氣或有塑料味。32.【答案】【知識點】魚的特點【解析】【分析】魚的身體可以分為頭、軀干和尾三部分,頭部有眼、嘴等器官、軀干上有魚鰭、尾部包含尾干和尾鰭。鰭是魚類特有的外部器官,通常分布在軀干部和尾部,是魚體運動和維持身體平衡的主要器官。按它所在部位,可分為胸鰭、腹鰭、背鰭、臀鰭、尾鰭。1 / 1廣東省江門市農林小學2023-2024學年二年級下冊期末考試科學試卷1.(2024二下·江門期末)觀察蝸牛時,我們可以用棉簽大力地戳蝸牛的觸角。( )【答案】錯誤【知識點】蝸牛的形態特征【解析】【分析】觀察蝸牛時,用棉簽大力戳其觸角是不當行為。蝸牛的觸角是敏感的感覺器官,密布神經,大力觸碰會使其受到驚嚇,甚至可能造成物理損傷,影響其感知環境(如探測食物、躲避障礙)的能力。正確的觀察方式應保持輕柔,避免對蝸牛的生理和行為造成干擾,這既是對生物的保護,也能讓觀察更科學、合理。2.(2024二下·江門期末)蝸牛喜歡吃的食物有白菜、黃瓜、蘋果等。( )【答案】正確【知識點】蝸牛的生活習性【解析】【分析】蝸牛是雜食性動物,偏愛新鮮嫩綠的植物性食物。白菜、黃瓜的葉片和果肉富含水分與纖維素,蘋果等水果的甜味果肉也符合其食性,這些食物能為蝸牛提供必要的營養。不過需注意避免喂食含鹽、油或刺激性的食物,且喂食時應洗凈食材,確保觀察對象的健康。3.(2024二下·江門期末)觀察小動物后,可以不洗手就去吃東西。( )【答案】錯誤【知識點】觀察動物的方法與注意事項【解析】【分析】觀察小動物后不洗手就吃東西存在健康風險。小動物的體表、分泌物或活動環境中可能附著細菌、病毒、寄生蟲卵等病原體,接觸后手部會沾染這些微生物。若直接進食,病原體可能通過口腔進入人體,導致腹瀉、腸胃感染等疾病。因此,觀察后務必用肥皂洗手,這是防止病從口入的基本衛生習慣。4.(2024二下·江門期末)螞蟻喜歡吃甜食,如白糖、面包屑、菜葉、蘋果、餅干等。( )【答案】正確【知識點】螞蟻【解析】【分析】螞蟻是典型的雜食性昆蟲,對甜食有明顯偏好。白糖、蘋果等富含糖分的食物能快速吸引螞蟻,為其提供能量;面包屑、餅干中的碳水化合物和油脂也是它們的食物來源。雖然菜葉等植物性食物營養密度較低,但部分螞蟻種類也會取食。不過需注意,不同螞蟻種類食性略有差異,但甜食普遍在其食譜中占重要地位。5.(2024二下·江門期末)螞蟻的身體分為頭、胸、腹,胸部長有六條腿,頭上有一對觸角。( )【答案】正確【知識點】螞蟻【解析】【分析】螞蟻屬于昆蟲,其身體結構嚴格遵循昆蟲綱的特征:頭部具有一對觸角,是感知氣味、傳遞信息的重要器官;胸部著生三對足(共六條腿),負責爬行、搬運等運動功能;腹部則容納內臟和生殖系統。這種頭、胸、腹的分部方式,以及附肢的數量和位置,是昆蟲的典型特征,該描述準確概括了螞蟻的身體構造。6.(2024二下·江門期末)鯉魚沒有胡須。( )【答案】錯誤【知識點】魚的特點【解析】【分析】鯉魚是有胡須的。其口角兩側各長有一對柔軟的胡須,稱為 “口須”。這些胡須上分布著味蕾和觸覺感受器,能幫助鯉魚在渾濁水域中感知食物和周圍環境,尤其適合它們在水底淤泥中覓食的習性。不同品種的鯉魚口須形態可能略有差異,但 “沒有胡須” 的說法與實際特征不符。7.(2024二下·江門期末)魚只需要喝水,不需要食物。( )【答案】錯誤【知識點】魚的特點【解析】【分析】魚和其他生物一樣需要通過食物獲取能量與營養,僅喝水無法滿足生存需求。水中雖含少量溶解的有機物,但遠不足以支撐其生長、繁殖等生命活動。不同種類的魚會攝取藻類、浮游生物、小魚蝦等食物,部分淡水魚還會吃水草、螺類。喝水主要是為了維持體內滲透壓平衡,而非提供能量,“不需要食物” 的說法違背魚類的基本生理需求。8.(2024二下·江門期末)兔能通過多種感覺器官感知周圍的事物。( )【答案】正確【知識點】兔子【解析】【分析】兔具備發達的多種感覺器官以感知環境:耳朵可靈活轉動,聽覺敏銳,能捕捉遠處聲響;眼睛位于頭部兩側,視野開闊,利于發現天敵;嗅覺通過鼻腔內的嗅細胞,可分辨食物和危險氣味;胡須觸覺靈敏,能感知障礙物距離;舌和皮膚也能通過味覺和觸覺輔助判斷外界。這些器官協同作用,使兔能全面感知周圍事物,適應生存需求。9.(2024二下·江門期末)兔子有兩只耳朵,四條腿;喜歡吃胡蘿卜、白菜。( )【答案】正確【知識點】兔子【解析】【分析】兔子典型特征為兩只豎立的耳朵,利于收集聲波;四條腿強健,前肢短后肢長,適合跳躍;食性上屬于草食動物,天然喜食植物莖葉,胡蘿卜、白菜等蔬菜符合其食性偏好。這些描述均符合兔子的生物學特征和常見習性,是對其外形和食性的準確概括。10.(2024二下·江門期末)兔子生活在土壤里,花壇邊、墻角處都能找到它們的身影。【答案】錯誤【知識點】兔子【解析】【分析】兔子通常不生活在土壤里,野生兔多棲息于草原、灌木叢或洞穴中,家養兔也需窩籠等人工環境。花壇邊、墻角處可能因食物或隱蔽環境出現兔子,但 “生活在土壤里” 的表述錯誤。其棲息地更依賴植被覆蓋或人工搭建場所,而非土壤內部。11.(2024二下·江門期末)蝸牛用( )來爬行。A.腹足 B.觸角 C.手【答案】A【知識點】蝸牛的形態特征【解析】【分析】蝸牛通過腹足爬行。其腹足是腹部特化的肌肉質扁平構造,表面有腺體可分泌黏液,減少爬行時的摩擦。爬行時,腹足肌肉做波浪式收縮,推動身體前進,黏液還能在地面留下痕跡。觸角主要用于感知環境,無運動功能;蝸牛沒有 “手” 的結構。因此,利用腹足爬行是蝸牛的典型運動方式。12.(2024二下·江門期末)蝸牛爬行過的地方會( )。A.沒有痕跡 B.留下痕跡 C.不知道,待考證【答案】B【知識點】蝸牛的形態特征【解析】【分析】蝸牛爬行時,腹足會分泌黏液,這些黏液干燥后會形成銀白色的痕跡。黏液不僅能減少爬行時的摩擦,還能讓蝸牛在垂直表面或粗糙地形上穩定移動。無論在何種材質表面(如葉片、墻壁、玻璃等),黏液殘留的痕跡都是蝸牛活動的明顯標志,這也是其獨特的生理特征之一。因此,蝸牛爬行過的地方會留下痕跡。13.(2024二下·江門期末)蝸牛身體分為頭、( )、殼三部分。A.手 B.尾 C.腹【答案】C【知識點】蝸牛的形態特征【解析】【分析】蝸牛的身體結構分為頭、腹和殼三部分。頭部有觸角和眼等器官,用于感知外界;腹部形成肉質腹足,是主要運動器官;外殼則起到保護身體的作用。蝸牛沒有 “手” 的結構,“尾” 也并非其身體的獨立分區。這種身體構造使其能適應爬行生活,腹足的肌肉收縮配合黏液分泌,實現移動功能,而殼則在遇到危險時提供庇護。14.(2024二下·江門期末)( )頭部有眼睛、觸角和嘴巴。A.蝸牛 B.鯉魚 C.兔子【答案】A【知識點】蝸牛的形態特征【解析】【分析】角基部下方是嘴巴,內有齒舌可刮取食物。鯉魚頭部雖有眼睛和嘴巴,但無觸角;兔子頭部有眼睛、嘴巴和耳朵,也無觸角結構。因此,從選項來看,僅有蝸牛的頭部同時具有眼睛、觸角和嘴巴這三種器官。15.(2024二下·江門期末)蝸牛有兩對觸角,前面一對較( )。A.短 B.長 C.硬【答案】B【知識點】蝸牛的形態特征【解析】【分析】蝸牛有兩對觸角,其中前面一對(前觸角)較短,后面一對(后觸角)較長。前觸角主要用于感知周圍環境的觸覺和嗅覺,而后觸角頂端生有眼睛,兼具視覺功能。這種長短分工的結構,使蝸牛能更精準地探測環境 —— 短觸角負責近距離感知,長觸角則可延伸探測范圍,二者配合提升了其對周遭事物的感知能力。16.(2024二下·江門期末)螞蟻的身體分為頭、( )、腹。A.頸 B.胸 C.尾【答案】B【知識點】螞蟻【解析】【分析】螞蟻的身體結構符合昆蟲的典型特征,分為頭、胸、腹三部分。胸部是運動中心,生有三對足和兩對翅(部分無翅種類翅退化),負責支撐身體和完成行走、爬行等動作。“頸” 并非螞蟻身體的獨立分區,其頭部與胸部通過膜質結構連接;“尾” 也不屬于螞蟻的身體分段。這種頭、胸、腹的分段結構,是昆蟲綱的重要特征,使螞蟻的運動和生理功能得以高效分工。17.(2024二下·江門期末)螞蟻胸部長有( )條腿,頭上有一對觸角。A.六 B.四 C.兩【答案】A【知識點】螞蟻【解析】【分析】螞蟻作為昆蟲,胸部生有三對足,即共六條腿,這是昆蟲綱的典型特征。三對足分別著生于胸部的前胸、中胸和后胸節,用于支撐身體和完成爬行、搬運等動作。選項中 “四” 和 “兩” 均不符合昆蟲的足數特征 —— 昆蟲綱生物均具三對足,而蛛形綱(如蜘蛛)才具四對足。螞蟻頭部的一對觸角則用于感知環境和交流信息,與胸部的六足共同構成其典型形態。18.(2024二下·江門期末)在校園里觀察螞蟻時我們要( )。A.愛護小動物,不傷害它們B.破壞小動物的生活環境C.不用注意安全,可以在危險的地方活動【答案】A【知識點】螞蟻【解析】【分析】在校園觀察螞蟻時,應秉持愛護小動物的原則,不傷害它們及其棲息環境。選項 B “破壞生活環境” 會干擾螞蟻生存,違背科學觀察的倫理;選項 C “在危險處活動” 存在安全隱患,不符合觀察活動的基本要求。正確的做法是保持安靜,不隨意踩踏蟻巢,避免使用工具戳弄螞蟻,既保護生物又確保自身安全,這樣才能實現對螞蟻自然行為的有效觀察。19.(2024二下·江門期末)鯉魚生活在水里,靠( )游動,用( )呼吸。A.鰭、鰓 B.鰓、鰭 C.鰭、嘴【答案】A【知識點】魚的特點【解析】【分析】鯉魚生活在水中,依靠鰭完成游動 —— 背鰭和臀鰭維持身體平衡,尾鰭提供前進動力,胸鰭和腹鰭輔助轉向與制動。其呼吸器官是鰓,通過鰓絲與水流進行氣體交換,從水中攝取氧氣并排出二氧化碳。選項 B 將 “鰓” 與 “鰭” 的功能顛倒,選項 C 中 “嘴” 并非呼吸器官(嘴主要用于攝食)。這種鰭與鰓的結構特化,使鯉魚能完全適應水生環境的運動與代謝需求。20.(2024二下·江門期末)魚的身體表面摸起來( )。A.很光滑 B.堅硬刺手 C.沒感覺【答案】A【知識點】魚的特點【解析】【分析】魚的身體表面通常覆蓋鱗片,且鱗片外有一層由黏液腺分泌的黏液,這使得魚的體表摸起來很光滑。黏液不僅能減少魚在水中游動時的阻力,還能起到保護作用,防止細菌和寄生蟲侵入。A正確。21.(2024二下·江門期末)魚缸底部那些一條條的黑色東西是( )。A.魚的排泄物 B.魚的玩具 C.海草【答案】A【知識點】魚的特點【解析】【分析】魚缸底部一條條的黑色物質通常是魚的排泄物。魚類通過消化系統排出食物殘渣,形態多為細長條狀,顏色因食物種類而異(如攝食魚糧后多呈深黑色)。22.(2024二下·江門期末)螞蟻一般生活在( )。A.地下的洞穴里 B.樹上葉子里 C.太陽底下的窩里【答案】A【知識點】螞蟻【解析】【分析】螞蟻通常在地下筑巢,其洞穴由多條通道和巢室組成,具備良好的保濕性和安全性,適合蟻群產卵、育幼及儲存食物。23.(2024二下·江門期末)關于螞蟻吃什么的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螞蟻幾乎不挑食,什么都吃B.只吃水果和蔬菜C.只吃肉食和昆蟲【答案】A【知識點】螞蟻【解析】【分析】螞蟻屬于雜食性動物,食譜廣泛,幾乎不挑食。它們既能攝取植物性食物(如果實、花蜜、種子),也會食用動物性食物(如昆蟲尸體、蚜蟲分泌的蜜露),甚至對人類丟棄的米飯、糖果等也感興趣。24.(2024二下·江門期末)關于螞蟻的說法正確的是( )。A.螞蟻個子長得很大 B.螞蟻很團結、勤奮 C.螞蟻的力氣很小【答案】B【知識點】螞蟻【解析】【分析】螞蟻群體內部分工明確,工蟻負責覓食、筑巢,蟻后負責產卵,遇危險時會集體協作,體現出高度的團結性與勤奮性。25.(2024二下·江門期末)“沒腿沒胳膊,從來不離水;走路不用腳,搖頭又擺尾。”說的動物是( )。A.B.C.【答案】A【知識點】魚的特點【解析】【分析】謎面 “沒腿沒胳膊,從來不離水;走路不用腳,搖頭又擺尾” 描述的是魚的典型特征。魚類沒有四肢,終生生活在水中,依靠尾部和軀干部的擺動以及鰭的協調作用游動,與 “搖頭擺尾” 的動作高度吻合。26.(2024二下·江門期末)魚的身上有( )。A.毛 B.羽毛 C.鱗片【答案】C【知識點】魚的特點【解析】【分析】魚的身體表面覆蓋著鱗片,這是魚類適應水生環境的典型特征。鱗片由鈣質構成,質地堅韌,能保護魚體免受寄生蟲侵害和水流摩擦,部分鱗片還具有反光作用,幫助魚在水中隱蔽自身。27.(2024二下·江門期末)魚生活在( )。A.草叢中 B.水中 C.天空中【答案】B【知識點】魚的特點【解析】【分析】魚作為典型的水生脊椎動物,其呼吸系統(鰓)和身體結構(鰭、鱗片等)均適應水下環境 —— 鰓能從水中提取氧氣,鰭幫助在水中游動,鱗片減少水流阻力。選項 A “草叢中” 多為陸棲生物或部分兩棲動物的棲息地,魚類離開水會因鰓絲粘連無法呼吸而死亡;選項 C “天空中” 屬于鳥類、昆蟲等生物的活動范圍,與魚類的生存習性完全不符。“生活在水中” 是魚類最根本的生態特征。28.(2024二下·江門期末)小兔子的尾巴( )。A.很長 B.很短 C.很大【答案】B【知識點】兔子【解析】【分析】小兔子的尾巴通常呈現短而毛茸茸的特征,這是長期進化的結果。短尾巴能減少奔跑時的阻力,幫助兔子在躲避天敵時更靈活;同時,短小的外形也便于隱藏在草叢中,降低被發現的風險。B正確。29.(2024二下·江門期末)小兔子的毛( )。A.都是黑色的 B.都是白色的 C.有黑的、白的【答案】C【知識點】兔子【解析】【分析】小兔子的毛發顏色并非單一,而是存在多種變異類型。自然狀態下,兔子毛色受基因控制,常見顏色包括黑色、白色、灰色、棕色等,甚至有花色混雜的個體。C正確。30.(2024二下·江門期末)家里的兔子耳朵動來動去,是為了( )。A.感知周圍的聲音 B.好玩 C.與同伴玩【答案】A【知識點】兔子【解析】【分析】兔子耳朵頻繁動來動去,主要是為了收集和定位聲音。其耳朵結構靈活,可 360 度轉動,能敏銳捕捉遠處的細微聲響(如天敵靠近的動靜),這是長期進化形成的生存機制。A正確。31.(2024二下·江門期末)把胡蘿卜和胡蘿卜模型放在兔的面前,它靠什么感官找出胡蘿卜,在方框內打√。【答案】【知識點】兔子【解析】【分析】兔子主要通過嗅覺和視覺分辨真實胡蘿卜與模型:嗅覺:胡蘿卜含特殊揮發性物質,兔子鼻腔內的嗅覺受體能識別真實植物的氣味,而模型通常無自然香氣或有塑料味。32.(2024二下·江門期末)請把正確的選項填入內。A.背鰭 B.腹鰭 C.尾鰭【答案】【知識點】魚的特點【解析】【分析】魚的身體可以分為頭、軀干和尾三部分,頭部有眼、嘴等器官、軀干上有魚鰭、尾部包含尾干和尾鰭。鰭是魚類特有的外部器官,通常分布在軀干部和尾部,是魚體運動和維持身體平衡的主要器官。按它所在部位,可分為胸鰭、腹鰭、背鰭、臀鰭、尾鰭。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廣東省江門市農林小學2023-2024學年二年級下冊期末考試科學試卷(學生版).docx 廣東省江門市農林小學2023-2024學年二年級下冊期末考試科學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