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教版七年級下冊科學期末專題訓練:探究題/(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教版七年級下冊科學期末專題訓練:探究題/(含答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浙教版七年級下冊科學期末專題訓練:探究題
1.泡菜的制作工藝是我國悠久的食文化遺產之一、制作泡菜過程中,應控制亞硝酸鹽在一定濃度范圍內,以免對人體產生危害。小科研究不同濃度食醋對泡白菜中亞硝酸鹽含量的影響,具體做法是:稱取等量白菜4份,每份均加入等量7%鹽水、鮮姜和辣椒,再加入食醋濃度分別為0、0.3%、0.6%、0.9%的食醋調節料液。從泡菜制作第1天開始,每天測定其亞硝酸鹽含量,測定10天,結果如下。
(1)制作泡菜的主要原理是通過乳酸菌發酵產生乳酸。酵母菌也能進行發酵作用,乳酸菌與酵母菌結構上最大的區別在于 。
(2)在制作泡菜前要洗凈泡菜壇的目的是 。
(3)分析比較四條曲線亞硝酸鹽含量的最大值,不同濃度食醋對泡白菜中亞硝酸鹽含量的影響是 。
2.為了探究“肉湯變質的原因”,小伍同學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將甲、乙、丙三套裝置連接好,分別用酒精燈加熱至肉湯沸騰15分鐘,然后將甲、乙裝置放在室溫為25℃的環境中,丙裝置放入冰箱中。三天后,甲裝置中的肉湯變質了,乙 丙裝置中的肉湯未變質。請據此分析:
(1)甲、丙兩組對照實驗中的變量是 。
(2)乙裝置中的肉湯未變質的原因是 (填序號)。
A.室溫保持在25℃ B.彎管阻擋了細菌進入肉湯中
C.選用的肉比甲的好 D.沒有空氣進入乙裝置內
(3)這個實驗說明了肉湯變質的原因是 。
3.小科為了研究“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進行了如下實驗:
①空盒子里裝入土。
②在甲、乙區域的土壤上灑上水,使其濕潤。
③在甲、乙、丙、丁四個區域均勻的各撤上20粒干燥、同品種的玉米種子。
④用黑紙板把乙、丁蓋上,放在20℃左右的環境中。一周后拿掉黑紙板,觀察種子的萌發情況,見表。
(1)小科設計甲和乙兩個實驗區域,基于的假設是 。
(2)對比甲和丙的玉米種子的萌發數量,可以得出: 。
(3)根據實驗結果可知:要使儲藏的種子不發芽,最簡單有效的辦法是 。
區域 甲 乙 丙 丁
種子發芽數(粒) 19 18 1 1
4.針對“手機屏幕的細菌比馬桶按鈕的多”的傳言,某興趣小組分別用無菌棉棒從手機屏幕和馬桶按鈕的相同面積上取樣后分別制成兩份10mL菌懸液,各取0.1mL菌懸液均勻涂抹在相同的培養基上,放入同一恒溫培養箱中,一段時間后進行觀察和統計,過程及結果如圖所示:
(1)實驗前將培養基高溫滅菌,目的是 。
(2)他們另取0.1mL無菌水均勻涂抹在丙組培養基上,增加丙組的目的是 。
(3)通過三組實驗結果對比,發現甲組菌落數比乙組要多,由此得出結論: 。
5.生物興趣小組為研究子葉在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期中的作用,設計了如下實驗:
①取菜豆種子50粒,平均分成五組,浸入水中24小時,讓其萌發。
②選擇其中4組種子,在萌發的不同時間除去子葉。
③兩周后,收集所有幼苗,烘干,稱量干重(主要是有機物),所得結果如表所示。
組別 時期 處理方法 平均干重(克/株)
一 全程 不除去子葉 4.3
二 種子萌發期 第4天除去子葉 0.7
三 第7天除去子葉 1.8
四 幼苗生長期 第10天除去子葉 4.0
五 第13天除去子葉 4.3
(1)菜豆種子浸種時間不能太長,否則種子會因缺少 而死亡。
(2)由表格可知,在第 天時除去子葉,對幼苗的生長幾乎不會造成影響。
(3)每組選用10粒種子而非1粒種子進行實驗,目的是 。
(4)通過該小組記錄下來的結果可以得出:除去子葉的時間越晚,對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的影響越 (選填“大”或“小”)。
6.某興趣小組用菊花扦插來探究“影響菊花扦插成活因素”。環境條件是:15℃-25℃,散射光照,扦插數100根/組,培養時間3周。請你分析回答有關問題:
分組 扦插土壤 插條切口 相對濕度 (%) 插條選擇 成活率 (%)
第一組 不消毒 涂硫磺粉 50 - 85 嫩枝 47
第二組 消毒 不處理 50-85 嫩枝 42
第三組 消毒 涂硫磺粉 20-30 嫩枝 23
第四組 消毒 涂硫磺粉 50-85 嫩枝 92
(1)扦插的枝條一般下端要削成斜面,是為了 ,以促進枝條成活。選擇嫩枝是因為嫩枝帶有 ,可以促進枝條生根。
(2)如果要探究環境相對濕度對扦插成活率的影響,可選擇 進行對照。
(3)第四組和第一組可以探究 對扦插成活率的影響。
(4)從表中數據分析可知 對扦插成活率的影響最明顯。
7.19世紀以前,人們一直認為原子是不可分的。一百多年來,科學家通過實驗與推理不斷糾正錯誤認識,逐步揭開原子結構的奧秘。
史料一:1887年,英國物理學家湯姆生通過實驗發現了帶負電的電子,并推測原子中還有帶正電的粒子。
史料二:1910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α粒子(由2個質子和2個中子構成)散射實驗,從而建立了原子核式結構模型。
史料三:1919年,盧瑟福用高速高能α粒子轟擊氮原子(內含7個質子),實驗中發現兩種新粒子一氧原子(內含8個質子)和另一種新粒子。請回答下列問題:
(1)史料一中湯姆生推測原子中還有帶正電的粒子,請問他推測的依據是 。
(2)從現代原子觀點看,史料三中發現的新粒子是 。
(3)結合以上關于原子結構發現的歷程,我們認識到___________。
A.科學模型的建立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
B.盧瑟福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們對原子結構的認識達到了完美的境界
C.科學猜想和假設是可以憑空想象的
D.人類借助模型的建立,對原子的認識逐漸接近本質
E.模型總是放大研究對象
8.原子是質量、體積都很小的微粒。人們為了揭示原子結構的奧秘,經歷了漫長的探索過程。原子結構模型是在實驗和探索中不斷地修正和完善的,1911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
[收集證據]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金箔后仍沿原來的方向前進,只有少數α粒子發生了較大的偏轉,并且有極少數α粒子的偏轉超過90°,有的甚至幾乎達到180°,像是被金箔彈了回來。
[猜想與假設]a粒子遇到電子后,就像飛行的子彈碰到灰塵一樣運動方向不會發生明顯的改變,而結果卻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質量集中到了一個很小的結構上,否則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釋與結論]
(1)盧瑟福所說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質量集中到了一個很小的結構上”中的“很小的結構”指的是 ;
(2)如圖中能正確反映實驗結果的是 ;(選填“甲”、“乙”或“丙”)
(3)能說明原子內部絕大部分是空的證據是 (用收集的證據回答);
(4)盧瑟福在α粒子散射實驗的基礎上提出了原子核式結構模型,盧瑟福的這一研究過程是一個(  )(填字母)。
A.建立模型的過程 B.得出結論的過程
C.提出問題的過程 D.驗證證據的過程
9.19世紀以前,人們一直以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湯姆生發現了帶負電的電子后,才引起人們對原子結構模型的探索。
【提出問題】電子帶負電,原子不帶電,說明原子內存在著帶正電荷的部分,它們是均勻還是集中分布呢?
【設計實驗】盧瑟福進行粒子轟擊金箔實驗。
①放射源-放射性物質放出粒子(帶正電荷),質量是電子質量的7000倍;
②金箔-作為靶子,厚度1um,重疊了3000層左右的原子;
③熒光屏-粒子打在上面發出閃光;
④通過顯微鏡觀察閃光,且通過360度轉動可觀察不同角度粒子的到達情況。
【收集證據】絕大多數粒子穿過金箔后仍沿原來的方向前進,有少數粒子卻發生了較大的偏轉,極少數粒子的偏轉超過90°,有的甚至幾乎達到180°,像是被金箔彈了回來。
【猜想與假設】粒子遇到電子后,運動方向不會發生明顯的改變,而結果卻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質量集中到了一個很小的結構上,否則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釋與結論】
(1)若原子質量、正電荷在原子內均勻分布,則極少數粒子就 (填“會”或“不會”)發生大角度散射。盧瑟福所說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質量集中到了一個很小的結構上”中的“很小的結構”指的是 ;
(2)1um金箔包含了3000層金原子,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后方向不變,說明 ;
(3)科學家對原子結構的探究經歷了三個過程,通過α粒子散射實驗,你認為原子結構是如圖的(  )
A. B.. C.
10.為破解原子內部結構的奧秘,一代又一代科學家進行了不懈地探索。
史料一:1897年,英國科學家湯姆生通過實驗發現了帶負電的電子,并推測原子中還有帶正電的粒子,從而建立了西瓜模型。
史料二:1911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發現如下現象:
①絕大多數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②有小部分α粒子改變了原來的運動方向;③有極少部分α粒子被彈了回來。從而建立了原子核式結構模型。
史料三:1913年,丹麥科學家玻爾改進了盧瑟福的原子核式結構模型,認為電子只能在原子內的一些特定的穩定軌道上運動。
(1)史料一中湯姆生推測原子中還有帶正電的粒子,他的推測依據是 ;
(2)根據盧瑟福α粒子散射實驗數據,統計不同偏轉角度的α粒子數量,并繪制圖像圖甲。能說明原子內部絕大部分是空的數據是 (選填:“AB”、“BCD”或“DE”)段曲線;
(3)通過α粒子散射實驗,你認為原子結構為圖乙中的 。
11.茶圣陸羽在《茶經》中形容沸騰的水“勢若奔濤”。小明利用如圖1所示的裝置,探究水在沸騰前后溫度變化的特點,獲得了下表所示的實驗數據。
時間/min 0 1 2 3 4 5 6 7
溫度/℃ 90 92 94 96 98 100 100 100
(1)第6min時,水中氣泡的情形應為圖2中的 (選填“A”或“B”);
(2)通過分析表格中的數據,可知水沸騰時持續吸熱,溫度 ;
(3)小明接著進行以下實驗,探究沸點與氣壓的關系。
①如圖3甲所示,小明用酒精燈加熱燒瓶中的水至沸騰,當移去酒精燈后,發現水仍然沸騰一段時間,這是由于 ;
②待水溫降低一些后,將大注射器接到燒瓶口上,向外拉注射器活塞,如圖3乙所示,小明看到水會重新沸騰了。這個實驗表明:氣壓減小,沸點 (選填“升高”“降低”或“不變”);
③某制藥廠在制藥時,為了從藥液中提取抗菌素粉劑,采用加熱的方法使水沸騰除去水分,但要求藥液的溫度一定不能超過90℃,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選填序號);
A.用微火加熱使其沸騰
B.縮短加熱時間
C.降低容器內的氣壓,使藥液的沸點低于90℃
D.增大容器內的氣壓,使藥液的沸點高于90℃
12.小科在學校期間,使用一種醫用免洗洗手液對手部進行消毒時,聞到了濃濃的酒精味,并發現該液體的流動性較差但“干”得快。查看瓶身上的說明后,確定這種洗手液的主要成分為75%的酒精。于是,小科對這種洗手液展開了相關的探究:測量這種液體的密度。
(1)為了測量結果更準確,下列實驗步驟的合理順序是(  )(用字母表示);
A.計算洗手液的密度
B.用天平測出燒杯和剩余洗手液的質量
C.調節天平平衡
D.將燒杯中的洗手液部分倒入量筒中,讀出洗手液的體積
E.燒杯中盛適量的洗手液,用天平測出洗手液和燒杯的總質量
(2)用調節好的天平測量燒杯和洗手液的總質量時,發現加入一定量的砝碼后,指針指在中央刻度線左側,再加入一個最小的砝碼,又發現指針又偏向中央刻度線右側,則他接下來應進行的操作是 ;
(3)在(1)中步驟B測得質量為45.4克,步驟D量筒內的液面如圖丙所示,步驟E右盤所加砝碼及游碼位置如圖乙所示,則燒杯和洗手液的總質量為 克,洗手液的密度為 克/厘米3;
(4)小科經過思考后認為不用量筒,只需添加一個完全相同的燒杯和適量的水,也可以完成該實驗。實驗步驟如下:
①用已調好的天平測出空燒杯的質量,記為m0;
②向一個燒杯倒入適量洗手液,在液面處做標記,用天平測出洗手液和燒杯的總質量,記為m1;
③倒出洗手液后,用水沖洗并充分擦干,向燒杯中加水至標記處,用天平測出水和燒杯的總質量,記為m2;
④洗手液的密度洗手液= (水的密度用水表示);
若步驟③中倒出洗手液后未用水沖洗,直接加水至標記處,則會導致測得的洗手液密度 (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13.如圖所示
(1)小科同學在4塊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質量相同的水,進行如下圖所示的液體蒸發實驗探究活動。通過A、D兩圖的實驗對照,可以探究水蒸發的快慢與 有關;
(2)實驗中小科同學發現,C圖中的水要比B圖中的水先蒸發完,于是他得出了在液體蒸發快慢的影響因素中,溫度高低的影響要大于液體表面積大小的影響,小科同學得出的結論是否正確? 。
除圖中已探究的影響因素外,液體蒸發快慢還與 有關。
14.在使用托盤天平測量物體質量的實驗中:
(1)調節天平平衡時,某同學將天平放在水平工作面上后,發現指針如圖甲所示,則接下來的操作應是向 。
(2)用調節好的天平測量金屬塊的質量,當天平平衡時,右盤中砝碼和游碼的位置如圖乙所示,則金屬塊的質量為 g。
(3)圖丙中有一處明顯錯誤,請你指出: 。
(4)若砝碼生銹了,則測量結果將 (選填“增大”、“偏小”“不變”)。
15.如圖是小明在測量某液體質量時的操作,仔細觀察并回答下列問題。
(1)請寫出圖中托盤天平主要結構的名稱:② 、④ ;
(2)小明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將游碼撥到零刻度處后,指針靜止時出現圖甲的情形,此時應向 調平衡螺母,使天平橫梁平衡。由圖乙、丙可知燒杯的質量為 g。燒杯中液體的質量是 g;
(3)托盤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時,下列情況中測量值小于物體真實值的是( )。
A.測量前調節天平橫梁平衡時,指針偏向分度盤右側時就停止調節,開始測量物體質量
B.與天平配套的砝碼被磨損了
C.測量時不小心使左盤沾上了水
D.沒有把游碼移動到最左端,便調節天平平衡開始測量
16.冬日北方經常下起鵝毛大雪,給整個世界都裹上一層銀色,美不勝收。然而,雪后的街道又給大家的出行帶來了不便,環衛工人寒風中晝夜除雪。小明和學習小組的同學對“除雪”感興趣,他們對“除雪”展開項目探究。
【項目分解】A認識雪的形成;B了解除雪劑清除積雪的原理
【項目實施】
(1)小明同學說“下雪的時候不覺得怎么冷,而化雪時好像更冷一些。”小組同學的感覺也是這樣的,請你說說化雪更冷的科學依據是: ;
(2)小組同學還發現大雪過后路面結冰,環衛工人會在公路上撒除雪劑,經了解除雪劑就是工業鹽(不能食用),使路面的冰及時熔化、確保了行入和車輛的出行安全。為了弄清其中緣由,小明和學習小組的同學做了一組關于冰熔化的實驗。
①組裝乙實驗裝置,實驗中某時刻溫度計的示數如圖丙所示,加熱一段時間,小明根據記錄的實驗數據在丁圖中繪制了圖象;
②完成上述實驗后,小明又取了適量淡鹽水制成的碎冰,用相同的熱源再次加熱,得到丁圖中圖象,再取適量濃度更大一些的鹽水制成的碎冰,用相同的熱源加熱,得到丁圖中圖象。由以上實驗可知,加入鹽后冰的熔點將會 (選填“升高”“降低”“不變”)。
【項目拓展】
(3)若將裝有冰水混合物的試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該物質中(如圖戊),則試管內的冰將 (選填“變多”、“變少”或“不變”);
(4)小組受實驗啟發想制作一個醫用冷藏盒,你認為給盒中藥品降溫最好選用_________。
A.常用冰塊 B.鹽水結成的冰 C.的水
17.小金在做了觀察人體口腔上皮細胞實驗后想到:人體細胞生活在生理鹽水中,濃度過高或過低都會使細胞形態發生改變,那么植物細胞是否也會發生這樣的改變呢?
(1)小金先在顯微鏡下觀察正常狀態下洋蔥表皮細胞結構如圖1,圖中A是 (填結構名稱)。
溶液 25%的蔗糖溶液 25%的蘇打溶液 25%的食鹽溶液
操作 在蓋玻片的一側滴一滴溶液,用吸水紙在另一側吸引,這樣重復三次
“分離”時間 60秒 58秒 25秒
操作 在載玻片的一側滴一滴清水用吸水紙在另一側吸引,重復多次
能否“復原” 能 能 不能
(2)接著,小金將洋蔥表皮細胞放在25%的蔗糖溶液中浸泡后通過顯微鏡觀察,看到的細胞形狀如圖2,此時圖中箭頭①所示的結構名稱為: ,老師告訴小金,這是質壁分離現象,細胞的外形沒有發生變化,原因是細胞壁具有: 作用。小金把此洋蔥表皮細胞重新放在清水中浸泡后,放到顯微鏡下觀察發現細胞又復原了,如圖3。
(3)小金用不同的溶液進行了實驗,并記錄如下現象。
①該實驗目的是研究植物細胞的這種“分離”和“復原”與 的關系。
②以上實驗結果或現象支持下列哪些觀點? (填字母)。
A.三種溶液引起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分離”速度不同
B.三種溶液都能引起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發生“分離”
C.清水都能使已發生“分離”的植物細胞“復原”
18.為了測定某菜地土壤中空氣的體積分數,小蘭和小浦分別取了長、寬、厚都是4cm的土塊,各自展開以下實驗:
小蘭:另取一塊相同規格的鐵塊,將土塊和鐵塊分別放入2只相同的燒杯中,用量筒量取一定體積的水,先沿燒杯壁緩慢地向燒杯內注水,如圖甲所示。快要浸沒土塊或鐵塊時,?,直到水把土塊和鐵塊剛好浸沒。記錄加入水的體積分別為V1、V2。
小浦:將該土塊搗碎裝入量筒內,使土壤表面保持平整,再取一量筒量取一定體積的水,加水至土壤剛好浸沒(操作方法與小蘭相同),如圖乙所示。記錄加入水的體積為V3。
(1)根據實驗目的,小蘭實驗步驟中操作“?”處應該是 。
(2)根據小蘭的實驗,該土塊中空氣的體積分數為 。小蘭在向放有土塊的燒杯中注水時,不慎有少量水濺出,會導致測得的土塊中空氣的體積分數 。(填“偏大”“不變”或“偏小”)。
(3)小浦認為自己的實驗方案更加簡便,請你結合實驗目的評價小浦的方案是否合理,并說明理由。
19.小科整理了有關地球公轉的知識,繪制了一張地球公轉示意圖(如圖)。
(1)請在答題卡中用箭頭畫出地球公轉的方向( )
(2)在太陽系大家族中,地球屬于( )。【選填“衛星”“行星”或“恒星”】
(3)如圖所示,地球從C點位置運動到A點位置,大約需要( )個月。
(4)六月底,地球所處位置最接近上圖中的( )位置。【選填“A”“B”“C”或“D”】
(5)以下地球模型中,最適合用作探究地球公轉的是( )。【選填“A”“B”或“C”】
A.自轉模型B.海陸分布模型C. 內部結構模型
在探究“植物體內水分散失的途徑”時,小棉同學設計了如下實驗:取A、B、C三個相同的量筒,放在室內陰涼處。A中不插植物,B、C中各插一支生長狀態相同的天竺葵枝條,B去掉所有葉片,C保留所有葉片,每天上午8時,向量筒加水至100mL。晚上8時記錄液面的刻度,連續5天。
測得數據如下表所示。請分析數據并回答問題:
組別 液面刻度(mL)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A 99.5 99.5 99 99.7 99.3
B 94 96 90 97 92
C 60 62 50 64 60
20.在探究天竺葵的莖散失水分時,應選取哪兩個組進行對照 。
21.量筒C第三天通過葉片散失的水分是 mL。
22.對表格中的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后,可得出的結論是 。
23.植物的生長需要水分,也需要無機鹽,找實驗材料時,小棉發現有株天竺葵長得特別矮小,葉色發黃,你認為主要應該施加含 的無機鹽。
24.有一天,小華看見媽媽在腌制蘿卜條,其過程是:將洗凈的蘿卜切成條,放在盛有少量涼開水的玻璃罐里,撒上一些食鹽,一段時間后,就制成了清脆可口的腌蘿卜條。小華發現玻璃罐里的蘿卜條變小了,水卻變多了。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小華作出假設并進行實驗求證。
(1)假設:
(2)主要實驗步驟:在兩片載玻片。上分別滴加0.9%和2%的氯化鈉溶液,刮取口腔上皮細胞并涂抹在溶液中,蓋上蓋玻片,用顯微鏡觀察,隔一段時間后再次觀察。
(3)實驗現象如圖1和圖2所示:
通過查閱資料獲知,植物細胞和微生物細胞置于較高濃度的溶液中,也會出現類似圖2的現象。上述事實支持了小華所作出的假設。
(4)思考:
①小華在低倍鏡的視野中觀察到某上皮細胞位于視野的右上方,若要在高倍鏡下繼續觀察該細胞,必須在載物臺上將臨時裝片向 移動。
②根據圖1的實驗現象,小華明白了平時做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為什么要用0.9%的氯化鈉溶液,并將它稱之為生理鹽水的原因,這是因為0.9%的氯化鈉溶液能使口腔上皮細胞 。
③根據上述探究,你認為在給植物施肥時,應注意什么?
植物的生長需要多種礦質元素,其中必需元素就多達14種,需要量比較大的有氮、磷、鉀、鈣、鎂、硫、鐵等。為了探究植物根系是否等比例吸收礦質元素和水分,興趣小組的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裝置,選用兩株各方面均相同的水稻,通過改變光照來調節蒸騰作用,然后測定水稻根系所處溶液中礦質元素含量的變化。
【提出假設】植物根系等比例吸收礦質元素和水分。
【實驗設計】根據上述研究目的,設計相應的實驗方案及記錄如下:
實驗條件 檢測項目
水分蒸騰量 礦物質含量變化
N 元素 X Y
甲 較強的光照 m1 n1
乙 較弱的光照 m2 n2
25.為了確保上述假設的普遍適用性,表中的 X、Y 等應為
【數據處理】要初步證實假設成立與否,實驗后對表中的數據應按下列 方式處理。
A. 比較m1: m2和n1: n2兩個比值 B. 比較m1+n1和 m +n 的大小 C. 比較m1-m2和n1-n2的大小
【實驗結論】植物根系不是以等比例的方式吸收礦質元素和水分。
26.【實驗反思】①本實驗采用改變光照來調節水分蒸騰量,但在實驗設計中,我們也可以在相同的光照條件下,通過改變水稻植株上的 來進行實驗;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16頁,共16頁
第15頁,共16頁
《浙教版七年級下冊科學期末專題訓練:探究題》參考答案
1.(1)有無成形的細胞核
(2)減少或避免雜菌的污染
(3)三組食醋濃度中,0.6%抑制作用最強,食醋濃度過高或過低抑制作用均下降
2.(1)溫度
(2)B
(3)空氣中的細菌進入肉湯并大量繁殖
3.(1)種子萌發需要(不需要)光照
(2)種子萌發需要一定的水分
(3)將種子曬干
4.(1)將培養基中原有的雜菌殺死
(2)形成對照
(3)手機屏幕的細菌比馬桶按鈕的多
5.(1)空氣/氧氣
(2)10
(3)避免實驗結果的偶然性,減小誤差
(4)小
6.(1) 增加吸水表面積 芽
(2)四;三
(3)土壤消毒與否
(4)相對濕度
7.(1)原子不顯電性
(2)質子
(3)AD
8.(1)原子核
(2)乙
(3)見解析
(4)A
9.(1) 不會 原子核
(2)原子內部絕大部分空間是空的
(3)C
10.(1)見解析
(2)BCD
(3)C
11.(1)A
(2)保持不變
(3) 水還可以從石棉網上吸收熱量 降低 C
12.(1)CEDBA
(2)將最小的砝碼取下,向右調節游碼至天平平衡
(3) 72.4 0.9
(4) 偏小
13.(1)液體上方空氣流動的速度是否
(2) 錯誤 液體質量
14.(1)將平衡螺母向右調,直至天平平衡
(2)67.4
(3)用手拿砝碼
(4)偏小
15.(1) 游碼 平衡螺母
(2) 左 32.4 50
(3)A
16.(1)熔化吸熱
(2)降低
(3)變多
(4)B
17.(1)液泡
(2) 細胞膜 支持
(3) 溶液種類 AB
18.(1)改用滴管滴加水
(2) 100% 偏大
(3)不合理,這樣會改變土塊中的空氣體積分數
19. 行星 6 C A
20.A、B/A和B 21.40 22.莖和葉都能夠散失水分,但葉是散失水分的主要器官/植物體內水分主要通過葉片散失 23.氮/N
24. 蘿卜條在較高濃度的外界溶液中會失水變小 右上方 使細胞維持正常的形態 不能一次施肥過多
25. 除N元素外的其他植物需要的元素 A 26.葉片的數量
答案第2頁,共3頁
答案第3頁,共3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慈利县| 青田县| 平遥县| 宜良县| 余干县| 内乡县| 宝坻区| 青岛市| 青神县| 宽城| 连城县| 乐陵市| 贵溪市| 莱芜市| 象山县| 家居| 渝中区| 郓城县| 康保县| 云梦县| 宁强县| 江山市| 渝北区| 鹤峰县| 晋州市| 东阳市| 沈丘县| 丹寨县| 泾川县| 嘉定区| 黄石市| 永福县| 措美县| 五家渠市| 页游| 名山县| 平陆县| 田阳县| 新平| 阳春市| 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