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教版七年級下冊科學期末綜合訓練(二)一、選擇題1.趙明管理班上的生物角,班上很多同學都想看看蠶豆是怎么長出來的,于是趙明找來了幾顆蠶豆種在花盆里,他怕蠶豆不發芽,一有空就提著水壺向花盆里澆水,結果兩個星期過去了,也沒有看到蠶豆芽冒出來,你估計可能得原因是( )A.蠶豆種子處于休眠期 B.教室里溫度太低了C.土壤里缺少空氣 D.都有可能2.如圖為植物繁殖的幾種方式,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①是組織培養,可以培育植物新品種 B.②是嫁接,屬于營養繁殖C.③是壓條,具有繁殖速度快的特點 D.①②③都是無性生殖3.下圖為大豆生長發育過程的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①②③組成的是大豆種子的胚B.只要外界條件適宜種子就能萌發C.種子萌發初期的營養來自肥沃的土壤D.種子萌發時,胚根先突破種皮發育成根4.如圖陰影部分(公共部分)表示甲、乙兩種動物生殖和發育的共同特征。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若甲是蝴蝶,乙是蝗蟲,則可表示為蛹期B.若甲是揚子鱷,乙是家兔,則可表示為胎生C.若甲是青蛙,乙是家鴿,則可表示為卵生D.若甲是家蠶,乙是青蛙,則可表示為體內受精5.如圖是新生命誕生的圖解。據圖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嬰兒的誕生是新生命的開始 B.胚胎在②子房發育,并生活在羊水中C.乙是卵細胞,是由③卵巢產生的 D.甲是精子,與卵細胞相遇的位置是④陰道6.關于生物體的結構層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獼猴桃果實富含有多重營養物質,屬于營養器官B.桃樹、水杉的生殖器官是花、果實、種子C.人體內運輸物質的組織屬于輸導組織D.番茄表皮的保護組織和小腸的上皮組織的功能不同7.剝開胡柚皮時,周圍人聞到一股清新宜人的柚子香味,這個現象主要表明( )A.分子之間有空隙 B.分子之間有相互作用力C.分子是很微小的 D.分子在永不停息地運動8.容器里裝有水,將燒杯底朝上壓入水中,如圖所示,在標準大氣壓下對容器底加熱。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A.燒杯內、外的水都不能沸騰 B.燒杯內、外的水都能沸騰C.燒杯內、外的水溫度相等 D.燒杯內的水溫高于燒杯外的水溫9.眼鏡洗液的主要成分是過氧化氫。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是由2個氫元素和2個氧元素構成的B.該物質是由多個原子構成的C.是由氫分子和氧分子構成的D.該物質的1個分子含質子數1810.某元素原子A的質子數為a,已知B+和A2-有相同的核外電子數,則B元素的質子數( )A.a-2+1 B.a-2-1 C.a+2+1 D.a+2-111.某同學制作的實驗室試劑標簽如下,其中化學式書寫正確的是( )硝酸銅 氯化鎂 氫氧化鈉 氧化鈣A B C DA.A B.B C.C D.D12.圖甲是菜豆種子的萌發過程示意圖,圖乙是菜豆種子萌發過程中的質量變化示意圖,其中X為鮮重變化曲線,Y為有機物質量變化曲線。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圖甲中,種子吸水萌發,其中H是由子葉發育而來的B.圖乙中,X曲線的ab段,質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種子萌發大量吸水C.圖甲中,種子萌發時,胚乳中的營養物質逐漸轉運給胚根、胚芽、胚軸D.圖乙中,Y曲線的ae段,質量減少的主要原因是水分大量散失13.下列有關分子和原子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B.分子可直接構成物質,而原子要先構成分子后才能構成物質C.分子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原子不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D.分子在化學變化中可分解產生原子,這些原子又重新組合構成別的分子14.厚樸為《本草綱目》中記載的中藥,其樹皮、花和種子皆可入藥。下列關于厚樸的說法正確的是( )A.厚樸屬于裸子植物,因為有種子 B.厚樸的花屬于營養器官C.厚樸樹皮中的導管能運輸有機物 D.厚樸在生態系統中屬于生產者15.化學上用符號“2X”表示原子的組成,其中X代表元素符號,Z表示原子核內的質子數,A表示原子核內質子數與中子數之和。已知abX n+和cdYm-的核外電子數目相同,則下列關系正確的是( )A.b-a=d-c B.a+n=c-m C.a-n=c+m D.b-n=d+m16.二手煙對人們的危害非常嚴重,能導致多種疾病乃至癌癥的產生,因此學校明文規定“學校內禁止吸煙”,這樣就可以避免同學們吸二手煙。該規定的科學依據是 ( )A.一切物體都是由分子組成的 B.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C.分子之間存在相互作用力 D.有的分子之間只有引力,有的分子之間只有斥力17.科學家曾讓8瓶番茄試管苗在太空中茁壯成長,其中5株開花結果,一個果實已經轉紅。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這些番茄苗都具有細胞結構和遺傳物質B.它們的結構層次依次為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C.這些番茄苗都是由受精卵分裂、分化、生長而來的D.番茄苗都由上皮組織,分生組織、輸導組織、營養組織等組成18.昆蟲兩種發育方式的全過程可以分別用如圖所示的部分內容表示。已知為受精卵時期。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蜻蜓的發育過程可以表示為B.為了提高蠶絲產量,應設法延長時期C.若用此圖表示蝗蟲的發育過程,則對農作物的危害最大D.若用此圖表示蜜蜂的發育過程,則為蛹期,為幼蟲期19.圖甲表示一粒浸軟的菜豆種子,某同學用刀片在圖中虛線處將種子切斷,并畫出如圖乙所示的橫斷面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①是由受精卵發育來的 B.②的基本組成單位是細胞C.③表示子葉 D.組成①②③的細胞中染色體數目不同20.一棵桃樹要結出桃子,要經歷開花→傳粉→受精→果實成熟一系列復雜的過程。如圖是桃花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桃花屬于營養器官 B.經傳粉受精后⑥可能會發育成種子C.①④⑦是桃花的雄蕊,②③是雌蕊 D.②中的花粉落到①上的過程是受精二、填空題21.在科學概念中,速度用來表示物體的 ;一塊實心鋼板的密度為,表示的物理意義是 , 舉世聞名的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的船閘實現了上、下游通航,船閘的工作利用了 的原理。22.一個空心銅球,體積為30,質量為89g,把它的空心部分裝滿油后,總質量為105g,已知銅的密度為,所裝油的密度為 。23.據山西最新報道,煤層氣(主要成分為甲烷)合成金剛石實現批量化試生產。煤層氣合成金剛石屬于 (填“物理”或“化學”)變化,金剛石由 構成(填微粒名稱)。24.小林在浴室洗澡時,看到浴室內有兩根水管,一根水管上有很多水滴,而另外一根水管上卻沒有水滴,他猜一根是熱水管,一根是冷水管,但他又怕燙著而不敢摸,請你幫他判斷出有水滴的那根管是 (選填“冷”或“熱”)水管。嚴寒冬天的清晨,小林來到教室時發現窗戶玻璃的 (選填“內”或“外”)側有一層薄薄的水霧,這是水蒸氣 (填物態變化名稱)而成的。25.摩擦焊接技術在航空航天中應用廣泛。焊接時,兩根金屬棒高速旋轉,劇烈摩擦,使焊接面溫度升高變為液態,冷卻后焊接在一起。 整個焊接過程中,金屬發生的物態變化有 。26.酒精具有下列性質:①是一種無色透明、具有特殊氣味的液體;②易揮發:③能與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④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種物質;⑤易燃燒,常作燃料,是一種綠色能源。根據上述內容可歸納出:酒精的物理性質有 ,化學性質有 。(填序號)27.中國古代很早就對物態變化有所認識和應用。(1)早在公元前21世紀,我國就掌握了青銅冶鑄技術。鑄造青銅鐘就是讓經過冶煉的液態銅在泥模內發生 (填物態變化)制成的。(2)東漢王充所著《論衡》中有“云霧,雨之征也,夏則為露,冬則為霜,溫則為雨,寒則為雪”。其中“霜”是地表附近的水蒸氣在夜間遇到低溫的地表物體形成的,這個過程要 熱量(選填“吸收”或“放出”)。28.在用天平測量礦石的質量時,發現指針左右擺動幅度如圖所示,此時應將左側平衡螺母向 (選填“左”或“右”)調節,使天平平衡。把礦石放到天平左盤,當右盤中所加砝碼和游碼的位置如圖所示時,天平再次平衡。則礦石的質量是 g。29.2024年3月,市民廣場的櫻花盛開,游人絡繹不絕。(1)如圖為櫻花的結構示意圖,其中發育成果實的結構為 (填序號)。(2)櫻花有著淡淡的芬芳、甜美的花蜜、花粉粒有粘性,它屬于 (選填“蟲媒花”或“風媒花”)。(3)櫻花可采取嫁接的方式繁殖,其優點是 (寫出一點即可)。30.有一架天平,砝碼盒中最小的砝碼為500mg,當物體放入左盤中,右盤中放入26g砝碼時,指針里中央向左偏0.5格,在右盤中再加入500mg砝碼后,指針又離中央線向右偏移2格,這個物體的質量是 g。31.豌豆花還沒有開花前,就給它套上紙袋,結果發現仍舊能夠結出豆莢,這是因為豌豆花是 花(選填“兩性”或“單性”),進行 傳粉(選填“自花”或“異花”)。32.如圖表示人的受精及胚胎發育過程,請按圖回答:A是 ;D過程在 中進行。三、探究題33.小樂被太子灣公園里的月季所吸引,于是網購了月季的種子打算在家里的陽臺上種植。但是月季種子存在休眠現象,自然萌發率很低。為探究打破種子休眠的條件,小樂進行了如下實驗:(1)根據第1、2兩組實驗的結果,可得出的結論是 。(2)為進一步探究僅有濕沙條件是否可以打破種子休眠,需要增設第4組實驗。第4組實驗的預處理是 。(3)若第4組實驗種子幾乎不萌發,綜合上述信息,得出的結論是( )(填字母)。A.低溫條件和濕度條件均可以打破種子休眠,且濕度條件更為重要B.低溫可以打破種子休眠,濕度可以促進該效果,但僅有濕度不能打破種子休眠C.在低溫條件和濕度條件同時存在的情況下,才能打破種子休眠34.人類對原子結構的認識永無止境。請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道爾頓最早提出原子的概念并認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實心球體”,湯姆生認為原子是“嵌著葡萄干的面包”,如今發現這些觀點均是 (填“正確”或“錯誤”)的。(2)盧瑟福進行α粒子散射實驗后,認為原子是“行星模型”。如圖甲是盧瑟福用α粒子轟擊原子而產生散射的實驗,在分析實驗結果的基礎上,他提出了圖乙所示的原子核式結構,盧瑟福的這一研究過程是一個___________。A.建立模型的過程 B.得出結論的過程C.提出問題的過程 D.驗證證據的過程(3)從原子結構模型建立的過程中,我們發現_____(選填序號)A.科學模型的建立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B.人類借助模型的建立,對原子的認識逐漸接近本質C.波爾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們對原子結構的認識達到了完美的境界D.模型在科學研究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35.在課堂上老師用如圖所示的小紙鍋演示實驗,已知紙在空氣中溫度到達183℃就可以燃燒,酒精燈火焰外焰溫度約,為什么水能燒開而紙鍋不會燃燒呢?帶著這個問題,同學們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1)由圖丙可知,當地氣壓 標準大氣壓;(選填“大于”“小于”“等于”)(2)如圖乙所示,水沸騰時會產生大量氣泡,氣泡內主要是 (選填“空氣”或“水蒸氣”);(3)交流評估環節中,同學們提出各自的觀點,其中正確的有___________(填字母)。A.組裝器材時若溫度計玻璃泡碰到燒杯底部,圖甲中應將處向下調整,B.用初溫較高的水做實驗,可以縮短沸騰前的加熱時間C.紙鍋不會燃燒是因為水的沸點低于183℃,水沸騰時要不斷吸熱36.用什么方法能把山峰表示在地圖上呢 某同學利用土豆、橡皮、記號筆、小刀等進行操作。(1)為盡可能減小誤差,畫線過程中需注意 ;A.每塊橡皮的高度相同 B.記號筆水平放置在橡皮上 C.繞土豆模型畫出螺旋式上升的線(2)某山地地形如步驟④中的俯視模型,從 地(選填“甲”或“乙”)上山頂的路比較陡峭;(3)為了把等高線繪在白紙上,接下來的操作是用小刀將土豆自下而上 。(忽略材料不理想帶來的干擾)37.如圖所示,一只燒杯盛滿水時,稱得其總質量為400g。放入一金屬球溢出一部分水后,稱得其總質量為900g。取出金屬球后,稱得燒杯和剩余水的總質量為200g。求:(1)溢出水的質量?(2)這個金屬球的質量?(3)金屬球的密度?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10頁,共11頁第11頁,共11頁《浙教版七年級下冊科學期末綜合訓練(二)》參考答案1.D2.A3.D4.C5.C6.D7.D8.C9.D10.C11.C12.B13.D14.D15.C16.B17.D18.C19.D20.B21. 運動快慢 1m3的鐵板的質量為 連通器22.0.8g/cm323. 化學 原子24. 冷 內 液化25.熔化、凝固26. ①②③④ ⑤27. 凝固 放出28. 右 73.429. ② 蟲媒花 可以保持親本的優良性狀,繁殖速度快30.26.131. 兩性 自花32. 精子 輸卵管33.(1)4℃的溫度可能打破種子的休眠(2)與濕沙混合,常溫保存60天(3)B34.(1)錯誤(2)A(3)ABD35.(1)小于(2)水蒸氣(3)BC36. AB 甲37.(1)200g;(2)700g;(3)3.5g/cm3答案第2頁,共2頁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