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吉林省四平市雙遼市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地理試題一、單項選擇題(每題1分,共20分)1.(2024七上·雙遼期末) 列天氣有利于農民秋收的是( ?。?br/>A. B. C. D.【答案】B【知識點】天氣預報和天氣符號【解析】【分析】A為雷陣雨天氣,B為晴天,C為冰雹天氣,D為大雨天氣,晴天有利于秋收,B正確,ACD錯誤;故答案為:B。【點評】在天氣預報圖上,我們可以看到一些符號,這些符號都是用來表示天氣狀況的,他們都有特定的含義。我們只有認識各種天氣符號,才能看懂天氣預報,才能為我們的生活和生產服務。2.(2024七上·雙遼期末)雙遼市某日天氣預報:晴,氣溫10℃~15℃,其中15℃大概出現在一天中的( )A.日出前后 B.上午10時 C.午后2時 D.日落時分【答案】C【知識點】氣溫的日變化和年變化【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可知,一般情況下,一天中氣溫最高值出現在午后2時左右,氣溫最低值出現在日出前后。根據題意可知,15℃為該日氣溫最高值,因此應大概出現在午后2時。故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一天當中,陸地最高氣溫一般出現在下午2時(約14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后 ;一年當中,世界陸地上大多數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氣溫北半球出現在7月,南半球出現在1月。(2024七上·雙遼期末)華為注重研發和創新,在全球范圍內擁有大量的研發中心,讀圖完成下面小題。3.下列四個城市位于南半球的是( ?。?br/>A.惠靈頓 B.舊金山 C.巴黎 D.香港4.下列緯度最高的城市是( ?。?br/>A.約翰內斯堡 B.迪拜 C.溫哥華 D.赫爾辛基5.圖中位于西半球的城市有( ?。﹤€A.1 B.2 C.3 D.46.巴黎被稱為“藝術之都”,其所在的國家法國西側瀕臨的大洋是( ?。?br/>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7.惠靈頓所在的大洲是( ?。?br/>A.非洲 B.南美洲 C.亞洲 D.大洋洲【答案】3.A4.D5.C6.B7.D【知識點】東西半球的劃分;四大洋【解析】【點評】南北半球分界線是赤道,赤道以南為南半球;以20°W和160°E兩條經線為東、西半球的分界線。從20°W往東至160°E之間為東半球,從20°W往西至160°E之間為西半球。世界共有七大洲,按照面積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其中緯度最高、跨經度最廣的是南極洲;跨緯度最廣的是亞洲。七大洲平均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南極洲、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歐洲。世界四大洋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其中面積最大、島嶼最多的大洋是太平洋,輪廓像“S”形的大洋是大西洋,緯度最高的大洋是北冰洋,完全位于東半球的大洋是印度洋。3.讀圖分析可知,四城市中,惠靈頓位于赤道以南,位于南半球;舊金山、巴黎、香港都位于赤道以北,位于北半球。故A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4.讀圖分析可知,四城市中,距離赤道最遠、緯度最高的是赫爾辛基;距離赤道最近、緯度最低的是迪拜。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5.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可知,東西半球分界線是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讀圖分析可知,位于西半球的城市有溫哥華、舊金山、惠靈頓,共3個。故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6.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可知,巴黎是法國首都,位于歐洲西部,西臨大西洋。故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7.讀圖分析可知,惠靈頓是新西蘭首都,位于大洋洲。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2024七上·雙遼期末)讀世界某區域7月份等溫線分布圖(單位:℃)完成下面小題。8.若b處(27℃)海拔為800米,則a處海拔約是( ?。?br/>A.1300米 B.300米 C.1800米 D.500米9.對該區域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確的是( ?。?br/>A.位于南半球低緯度地區 B.位于南半球溫帶地區C.位于北半球熱帶地區 D.位于北半球低緯度地區【答案】8.A9.D【知識點】世界年平均氣溫的分布規律;影響氣溫的因素【解析】【點評】世界氣溫分布的規律:世界氣溫從低緯度向極地逐漸降低;同緯度夏季氣溫陸地高海洋低,冬季反之;同緯度地區,海拔越高,氣溫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降低0.6℃。7月左右氣溫最高是北半球,1月左右氣溫最高是南半球;23.5°N—23.5°S之間為熱帶,23.5°N—66..5°N之間為北溫帶,23.5°S—66..5°S之間為南溫帶,66.5°N—90°N之間為北寒帶,66.5°S—90°S之間為南寒帶。人們規定,高緯度是60°—90°之間的地區;中緯度是30°—60°之間的地區;低緯度是0°—30°之間的地區。8.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可知,同緯度地區,隨著地勢的增高,氣溫逐漸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讀圖分析可知,a處氣溫為24℃,b處氣溫為27℃,a比b處低27﹣24=3℃,因此兩地相對高度為500米。已知b處海拔為800米,因此a處海拔約是800+500=1300米。故A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9.讀圖,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可知,圖中為某區域7月份等溫線分布圖,氣溫在20℃以上,氣溫高,為夏季,因此位于北半球;圖中緯度為29°30',因此緯度為29°30'N,屬于北溫帶。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10.(2024七上·雙遼期末)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是( ?。?br/>A.漢語 B.英語 C.阿拉伯語 D.西班牙語【答案】A【知識點】世界的主要語言及其分布【解析】【分析】漢語是我國漢族使用的語言,同時也為國內的一些少數民族和海外華人華僑所使用。由于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使得在當今世界上,使用漢語的人數最多,總人數超過13億。故答案為:A。【點評】漢語主要分布的國家和地區包括中國、新加坡共和國、蒙古、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越南、緬甸、老撾、朝鮮、韓國、日本、美國西部州和夏威夷州等國家和地區。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會說漢語的人大約有16億,居世界人口數量使用語言第一,使用廣泛度居世界第二,漢語是聯合國承認的官方六大的工作語言之一。11.(2024七上·雙遼期末)被稱為世界“雨極”的是( ?。?br/>A.臺灣火燒寮 B.托克遜C.阿塔卡馬沙漠 D.乞拉朋齊【答案】D【知識點】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規律【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可知,印度東北部的乞拉朋齊,位于喜馬拉雅山迎風坡,平均年降雨量11500毫米,是世界的“雨極”。臺灣火燒寮是我國降水最多的地方;新疆托克遜是我國降水最少的地方;阿塔卡馬沙漠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少的地方,是世界干極。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乞拉朋齊位于印度東北部梅加拉亞邦,坐落在布拉馬普特拉河南側東西走向的卡西山地南坡的一袋形山坳中,海拔1,313米。緯度為北緯25.3 度, 經度為東經91.7 度。乞拉朋齊人口約6000多。居民多為卡西族,屬母系社會。12.(2024七上·雙遼期末)“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反映的是( )A.氣溫日較差大 B.氣溫年較差大C.氣溫年際變化大 D.氣溫月較差大【答案】A【知識點】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分布及其特點;氣溫的日變化和年變化【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可知,“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反映的是新疆溫帶大陸性氣候的特點,說明氣溫日較差大。故A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氣溫日較差是一天中氣溫最高值與最低值之差。氣溫年較差指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氣溫與最低月平均氣溫之差。氣溫年際變化是指年平均氣溫在不同年份之間的變化差異 。氣溫月較差是指一個月中,氣溫最高一天和氣溫最低一天的溫度差。(2024七上·雙遼期末)讀“某地某年月平均氣溫統計表”,完成下面小題。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氣溫(℃) -3 -1 7 13 19 24 27 25 22 18 12 513.該地的氣溫年較差是( )A.-3℃ B.30℃ C.27℃ D.24℃14.根據氣溫年變化的一般規律判斷,該地位于( ?。?br/>A.北半球陸地 B.南半球陸地 C.北半球海洋 D.南半球海洋15.四位同學根據表中數據分別繪制了該地的氣候年變化曲線圖,其中正確的是( ?。?br/>A.A B.B C.C D.D16.對該地氣溫數值進行分析,正確的是( ?。?br/>A.該地在北溫帶 B.該地在南溫帶C.該地夏季溫和 D.該地冬季溫和【答案】13.B14.A15.C16.A【知識點】世界年平均氣溫的分布規律;氣溫的日變化和年變化;氣溫變化曲線圖;影響氣溫的因素【解析】【點評】氣溫日較差是一天中氣溫最高值與最低值之差。氣溫年較差是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氣溫與最低月平均氣溫之差。一天當中,陸地最高氣溫一般出現在下午2時(約14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后 ;一年當中,世界陸地上大多數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氣溫北半球出現在7月,南半球出現在1月。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為熱帶,一年之中有陽光直射現象,地面獲得的太陽光熱最多,氣候終年炎熱;在北極圈以北為北寒帶,南極圈以南為南寒帶,寒帶有極夜和極晝現象,氣候終年嚴寒;在北回歸線和北極圈之間為北溫帶,南回歸線和南極圈之間為南溫帶,溫帶一年中沒有極夜和極晝現象,也沒有陽光直射現象,地面得到的太陽光熱比熱帶少,比南寒帶多,氣候上的四季變化明顯。13.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可知,氣溫年較差指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氣溫與最低月平均氣溫之差。根據表中的數據分析,該地的最熱月氣溫是27℃,最冷月氣溫是-3℃。因此該地的氣溫年較差是27-(-3)=27+3=30℃。故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14.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可知,一年中,北半球大陸月平均氣溫最高值出現在7月,海洋上是8月;南半球大陸月平均氣溫最高值出現在1月,海洋上是2月。根據表格中數值分析可知,該地最高氣溫出現在7月,因此為北半球陸地。故A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15.根據表格中數據分析可知,該地最低氣溫在0℃以下。讀圖分析可知,只有C圖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其他都在0℃以上。故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16.根據表中的數據分析可知,7月平均氣溫最高,1月平均氣溫最低,因此位于北半球;7月平均氣溫達到27℃,即夏季高溫;最冷月均溫小于0℃,即冬季寒冷,四季分明,因此位于溫帶。綜合分析可知,該地位于北溫帶。故A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2024七上·雙遼期末)可可是制作巧克力的原材料,炎熱而又多雨的環境最適合可可的生長。圖為可可主要生產國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世界的氣候類型主題】17.適宜可可生長的氣候類型主要分布在( )A.沿海地區 B.回歸線附近 C.赤道附近 D.大陸內部18.與可可生長地區的氣候特點相符的是( ?。?br/>A. B.C. D.19.甲區域不適宜種植可可的原因是( )A.全年高溫多雨 B.全年炎熱干燥C.夏季炎熱干燥 D.冬季溫和多雨【答案】17.C18.A19.B【知識點】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分布及其特點【解析】【點評】熱帶雨林氣候;特點:終年高溫多雨,降水分布均勻熱帶草原氣候;特點:終年高溫,分明顯的旱雨季熱帶季風氣候;特點:終年高溫,有明顯的干濕季熱帶沙漠氣候;特點:終年高溫干旱亞熱帶季風氣候;特點: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地中海氣候;特點: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溫帶季風氣候;特點: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溫帶大陸性氣候;特點:全年溫差大,降水稀少溫帶海洋性氣候;特點:溫和濕潤,降水均勻高原山地氣候;特點:地形高,氣溫冷寒帶氣候;特點:全年嚴寒,降水稀少17.由圖可知,適合可可生長的氣候類型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的熱帶地區。故答案為:C。18.適合可可生長的氣候類型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的熱帶雨林氣候區。A為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B為熱帶草原氣候,C為熱帶季風氣候,D為熱帶沙漠氣候。故答案為:A。19.甲區域位于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屬于熱帶沙漠氣候,全年炎熱干燥,降水稀少,不符合可可生長對降水的要求。故答案為:B。20.(2024七上·雙遼期末)歐洲人大多數是( )人種。A.黃色 B.白色 C.黑色 D.藍色【答案】B【知識點】人種及其分布【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可知, 歐洲人大多數是白種人。故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黃種人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美洲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紐特人也屬于黃色人種;白色人種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北部、亞洲西部和南部;黑色人種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二、綜合題(30分)21.(2024七上·雙遼期末)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等溫線大致與 平行,南、北回歸線之間,年平均氣溫大約在 ℃以上,在地球“五帶”的劃分中,這一緯度范圍屬于 ,南極洲的等溫線較其它大洲的等溫線 ?。?br/>(2)C地的年平均氣溫比A地 ,體現了世界年平均氣溫“從低緯向高緯逐漸 ”的緯度分布規律;B地的年平均氣溫比A地 ,可知同緯度的海洋和陸地氣溫 。(相同/不同)【答案】(1)緯線;20;熱帶;密集(2)低;降低;高;不同【知識點】世界年平均氣溫的分布規律;影響氣溫的因素【解析】【分析】(1)讀圖分析可知,圖中等溫線大致與緯線平行,呈東西走向,氣溫從赤道向兩極逐漸降低;其中南、北回歸線之間,年平均氣溫大約在20℃以上,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這屬于地球“五帶”中的熱帶。南極洲的等溫線較其它大洲的等溫線密集,說明該地氣溫差異大。(2)讀圖分析可知,圖中C地的年平均氣溫比A地低,是因為C地的緯度比A地高,這體現了世界年平均氣溫“從低緯向高緯逐漸降低”的緯度分布規律;同緯度的B地氣溫高于A地,是因為B地位于陸地,A地位于海洋,由此可判斷同緯度的海洋和陸地氣溫不同。故答案為:(1)緯線;20;熱帶;密集;(2)低;降低;高;不同。【點評】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有:緯度因素、海陸因素、洋流因素、地形因素、地球的運動、人類活動等。受緯度位置影響,氣溫由低緯向高緯逐漸降低;受海陸位置影響,陸地冬冷夏熱,海洋冬暖夏涼;沿海地區降水多,內陸地區降水少;受地形影響,同緯度地區,海拔高處氣溫低;受洋流影響,暖流經過的地區氣溫高,降水多;寒流經過的地區氣溫低,降水少。世界氣溫分布的規律:世界氣溫從低緯度向極地逐漸降低;同緯度夏季氣溫陸地高海洋低,冬季反之;同緯度地區,海拔越高,氣溫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降低0.6℃。23.5°N—23.5°S之間為熱帶,23.5°N—66..5°N之間為北溫帶,23.5°S—66..5°S之間為南溫帶,66.5°N—90°N之間為北寒帶,66.5°S—90°S之間為南寒帶。(1)由圖可知,圖中等溫線大致東西走向與緯線平行;南、北回歸線之間,年平均氣溫大約在20℃以上,在地球“五帶”的劃分中,這一緯度范圍屬于熱帶。南極洲的等溫線較其它大洲的等溫線密集,該地氣溫差異最大。(2)C地的年平均氣溫比A地低,是因為兩地緯度位置不同,受緯度位置的影響,世界氣溫從低緯向高緯逐漸降低;B地位于陸地,A地位于海洋,由于海陸熱力性質不同,導致同緯度的B地氣溫高于A地,可判斷同緯度的海洋和陸地氣溫不同。22.(2024七上·雙遼期末)讀圖完成下列各題(1)從圖中可知,世界人口的分布很 ?。ň鶆?不均勻),人口的疏密程度常用 表示,由圖1可知,世界約56.5%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平均海拔200米以下的 地區,(填地形類型)。由圖2可知,世界人口大部分位于北半球的降水較多、氣候溫和的中緯度和 緯度地區,圖3可知世界上人口稠密地區有A 、B亞洲南部、C 、D北美洲東部;(2)①區域西部瀕臨大西洋、東部瀕臨紅海,卻人口稀疏,主要自然原因是 。(3)④區域平原面積廣大,卻人口稀疏,主要自然原因是 。【答案】(1)不均勻;人口密度;平原;低;亞洲東部;歐洲西部(2)氣候極端干旱(3)氣候過于濕熱【知識點】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點及原因)【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可知,人口的疏密程度常用人口密度表示:人口密度越大,人口越稠密;人口密度越小,人口越稀疏。讀圖分析可知,世界人口的分布很不均勻,有的地方人口稠密,有的地方人口稀疏。由圖1分析可知,世界約56.5%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平均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區。由圖2分析可知,世界人口大部分位于北半球的降水較多、氣候溫和的中緯度和低緯度地區;讀圖3分析可知,世界上人口稠密地區有A亞洲的東部、B亞洲的南部、C歐洲西部、D北美洲東部等,這些地方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資源充足、交通便利,自然條件優越,適合人類居住。(2)讀圖3分析可知,①區域位于非洲北部,雖西臨大西洋, 東部瀕臨紅海,但是因為屬于熱帶沙漠氣候廣布,氣候極端干旱,因此人口稀疏。(3)讀圖3分析可知,④區域位于亞馬孫平原,是世界最大的平原,但因為屬于為熱帶雨林氣候,氣候過于濕熱,不適合人類居住,因此人口稀疏。故答案為:(1)不均勻;人口密度;平原;低;亞洲東部;歐洲西部;(2)氣候極端干旱;(3) 氣候過于濕熱。【點評】人口密度就是平均每平方千米內居民的數目,計算公式是:人口密度=總人口/總面積。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西部和南北美洲東部的人口最為稠密,人口稠密的地區主要位于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帶。而寒冷的極地、未開發的熱帶雨林地區,干旱的沙漠地區和空氣稀薄的高原山地人口稀少。(1)由圖可知,世界人口的分布受到地形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氣候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有的地方人口稠密,有的地方人口稀疏,世界人口的分布很不均勻;人口的疏密程度常用人口密度表示,由圖1可知,世界約56.5%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平均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區。由圖2可知,世界人口大部分位于北半球的降水較多、氣候溫和的中緯度和低緯度地區,圖3可知世界上人口稠密地區有A亞洲的東部、B亞洲的南部、C歐洲西部、D北美洲東部等,這些地方大多耕地廣闊、地形平坦、水資源充足、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從海陸位置看,世界人口的分布規律是大多分布在沿海地區,內陸地區人口較少。(2)由圖可知,圖3中,①區域是非洲北部,雖西臨大西洋,但是因為盛行下沉氣流,熱帶沙漠氣候廣布,氣候極端干旱,所以人口稀疏。(3)圖3中,④區域為亞馬孫平原,是世界最大的平原,為熱帶雨林氣候,由于氣候過于濕熱,不適合人類居住,人口稀疏。23.(2024七上·雙遼期末)2021年是渝新歐國際鐵路開通的第10年,該鐵路從中國重慶到德國杜伊斯堡,是往來于中國與沿線各國的集裝箱國際鐵路聯運班列,貨運時間約是海運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讀圖完成下列各題。(1)中歐班列是往來于中國和 ?。ㄌ畲笾廾Q)及沿線各國間的鐵路貨運列車,“渝新歐”班列是中歐班列的主要運輸線路之一。該班列從中國 出發,終點是德國的 ,全長11000多千米。(2)圖中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是 ,中國和德國之間的經濟互助合作稱為 (南北對話/南南合作)(3)渝新歐國際鐵路開通的主要意義是( ?。?br/>A.改善沿線各國氣候條件 B.改善沿線各國水文狀況C.滿足沿線各國旅客出行需要 D.滿足沿線各國貿易增長需要【答案】(1)歐;重慶;杜伊斯堡(2)蘇伊士運河;南北對話(3)D【知識點】七大洲;大洲分界線;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差異【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可知,中歐班列是往來于中國和歐洲及沿線各國間的鐵路貨運列車,其中“渝新歐”班列是中歐班列的主要運輸線路之一。讀圖分析可知,“渝新歐” 班列從中國重慶出發,終點是德國的杜伊斯堡,橫跨亞歐大陸,全長11000多千米。(2)讀圖分析可知,圖中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溝通了紅海和地中海。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可知,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德國是發達國家,因此兩國之間的經濟互助合作稱為南北對話。(3)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可知, 渝新歐國際鐵路開通主要是位滿足沿線各國貿易增長需要。鐵路運輸不能改善沿線各國氣候條件和水文狀況;渝新歐班列主要是集裝箱國際鐵路聯運班列,是貨運列車,不能滿足沿線各國旅客出行需要。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1)歐;重慶;杜伊斯堡;(2)蘇伊士運河;南北對話;(3) D。【點評】亞歐兩洲分界線是烏拉爾山、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峽;亞非兩洲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紅海;亞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是白令海峽;歐洲和非洲的分界線是: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南北美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關于經濟、政治等方面問題的商談,叫做“南北對話”;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互助合作,稱為“南南合作”?!坝逍職W”的名稱來源于沿線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白俄羅斯、波蘭、德國六個國家鐵路、海關部門共同商定。“渝”指重慶,“新”指新疆阿拉山口,“歐”指歐洲,合稱“渝新歐”。 [5]重慶出發的貨物,通過渝新歐鐵路線運輸,沿途通關監管互認,信息共享,運輸全程只需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1)讀圖可知,中歐班列是往來于中國和歐洲及沿線各國間的鐵路貨運列車?!坝逍職W” 班列從中國重慶出發,終點是德國的杜伊斯堡,橫跨亞歐大陸,全長11000多千米。(2)圖中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德國是發達國家,中國和德國之間的經濟互助合作稱為南北對話。(3)鐵路運輸主要是貨物運輸,對改善沿線各國氣候條件基本沒有作用,A錯誤;鐵路運輸和改善沿線各國水文狀況沒有直接關聯,B錯誤;渝新歐班列主要是集裝箱國際鐵路聯運班列,是貨運列車,不是用于旅客出行,C錯誤;渝新歐國際鐵路開通可以加強中國與沿線各國以及歐洲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滿足沿線各國貿易增長需要,D正確。故選D。24.(2024七上·雙遼期末)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猛增引發的“溫室效應”對全球氣候及生命安全構成威脅。我國提出“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碳達峰”是國家承諾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加,達到峰值之后再慢慢減下去;而到2060年,要采取植樹、節能減排等各種方式全部抵消掉,這就是“碳中和”。讀圖完成下列各題。(1)有科學家預測“溫室效應”會導致沿海低地被淹。請你將下列相關內容根據因果順序加以排序,并將字母填入對應空格內。A.全球氣溫升高 B.海平面上升 C.二氧化碳增加D.燃燒煤、石油 E.沿海低地被淹 F.兩極冰川融化 、 、 、 (2)調整好一次能源結構對減少“碳排放”至關重要。從圖1可以看出,其中 占比最大,但整體上處于不斷下降趨勢,非化石能源的消費比重呈現明顯的 (上升/下降)態勢,從圖2可知,大氣中二氧化碳的來源有呼吸作用和 ,為了實現2060年“碳中和”目標,人們應該從哪幾個方面入手? (答出一點即可)。【答案】(1)D;A;F;B(2)煤炭;上升;化石工業的排放;節能減排、植樹造林,以及發展和推廣清潔能源等。【知識點】空氣質量和污染指數;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氣候與人類的生產生活【解析】【分析】(1)讀圖,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可知,由于人類大量燃燒煤、石油(D),會導致二氧化碳增加(C),使全球氣溫升高(A);而氣溫升高導致兩極冰川融化(F),會使海平面上升(B),最終導致沿海低地被淹(E)。排序為:D → C → A → F → B → E。(2)讀圖1分析可知,自1985年以來,我國能源消費中煤炭所占比重最大, 但整體上處于不斷下降趨勢 ;而非化石能源,如風能、太陽能等的比例在持續上升。讀圖2分析可知,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來源有呼吸作用和 化石工業的排放 。因此,要實現“碳中和”,需從多方面采取措施,如節能減排、植樹造林,以及發展和推廣清潔能源等。故答案為:(1)D;A;F;B;(2)煤炭;上升;化石工業的排放;節能減排、植樹造林,以及發展和推廣清潔能源等。【點評】全球氣候變暖的危害有很多,比如將導致冰川融化,使海平面上升,有一些臨海城市或將消失;氣溫升高所帶來的熱能,會提供給空氣和海洋巨大的動能,從而形成大型,甚至超大型臺風、颶風、海嘯等災難,等等。碳中和是指中立的(即零)總碳量釋放,透過排放多少碳就作多少抵銷措施,來達到平衡,是指企業、團體或個人測算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1)按照因果順序:燃燒煤、石油(D)會導致二氧化碳增加(C),二氧化碳增加導致全球氣溫升高(A),氣溫升高導致兩極冰川融化(F),冰川融化會使海平面上升(B),最終導致沿海低地被淹(E)。排序為:D → C → A → F → B → E。(2)圖1顯示,自1985年以來,煤炭一直是我國主要的一次能源,其消費比重較大,但隨著政策調整與技術進步,非化石能源如風能、太陽能等的比例在持續上升。而圖2顯示,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來自呼吸作用和化石燃料燃燒。因此,要實現“碳中和”,需從多方面采取措施,包括節能減排、植樹造林,以及發展和推廣清潔能源等。1 / 1吉林省四平市雙遼市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地理試題一、單項選擇題(每題1分,共20分)1.(2024七上·雙遼期末) 列天氣有利于農民秋收的是( )A. B. C. D.2.(2024七上·雙遼期末)雙遼市某日天氣預報:晴,氣溫10℃~15℃,其中15℃大概出現在一天中的( ?。?br/>A.日出前后 B.上午10時 C.午后2時 D.日落時分(2024七上·雙遼期末)華為注重研發和創新,在全球范圍內擁有大量的研發中心,讀圖完成下面小題。3.下列四個城市位于南半球的是( )A.惠靈頓 B.舊金山 C.巴黎 D.香港4.下列緯度最高的城市是( ?。?br/>A.約翰內斯堡 B.迪拜 C.溫哥華 D.赫爾辛基5.圖中位于西半球的城市有( )個A.1 B.2 C.3 D.46.巴黎被稱為“藝術之都”,其所在的國家法國西側瀕臨的大洋是( ?。?br/>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7.惠靈頓所在的大洲是( )A.非洲 B.南美洲 C.亞洲 D.大洋洲(2024七上·雙遼期末)讀世界某區域7月份等溫線分布圖(單位:℃)完成下面小題。8.若b處(27℃)海拔為800米,則a處海拔約是( ?。?br/>A.1300米 B.300米 C.1800米 D.500米9.對該區域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確的是( ?。?br/>A.位于南半球低緯度地區 B.位于南半球溫帶地區C.位于北半球熱帶地區 D.位于北半球低緯度地區10.(2024七上·雙遼期末)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是( ?。?br/>A.漢語 B.英語 C.阿拉伯語 D.西班牙語11.(2024七上·雙遼期末)被稱為世界“雨極”的是( )A.臺灣火燒寮 B.托克遜C.阿塔卡馬沙漠 D.乞拉朋齊12.(2024七上·雙遼期末)“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反映的是( ?。?br/>A.氣溫日較差大 B.氣溫年較差大C.氣溫年際變化大 D.氣溫月較差大(2024七上·雙遼期末)讀“某地某年月平均氣溫統計表”,完成下面小題。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氣溫(℃) -3 -1 7 13 19 24 27 25 22 18 12 513.該地的氣溫年較差是( )A.-3℃ B.30℃ C.27℃ D.24℃14.根據氣溫年變化的一般規律判斷,該地位于( ?。?br/>A.北半球陸地 B.南半球陸地 C.北半球海洋 D.南半球海洋15.四位同學根據表中數據分別繪制了該地的氣候年變化曲線圖,其中正確的是( ?。?br/>A.A B.B C.C D.D16.對該地氣溫數值進行分析,正確的是( ?。?br/>A.該地在北溫帶 B.該地在南溫帶C.該地夏季溫和 D.該地冬季溫和(2024七上·雙遼期末)可可是制作巧克力的原材料,炎熱而又多雨的環境最適合可可的生長。圖為可可主要生產國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世界的氣候類型主題】17.適宜可可生長的氣候類型主要分布在( ?。?br/>A.沿海地區 B.回歸線附近 C.赤道附近 D.大陸內部18.與可可生長地區的氣候特點相符的是( )A. B.C. D.19.甲區域不適宜種植可可的原因是( ?。?br/>A.全年高溫多雨 B.全年炎熱干燥C.夏季炎熱干燥 D.冬季溫和多雨20.(2024七上·雙遼期末)歐洲人大多數是( ?。┤朔N。A.黃色 B.白色 C.黑色 D.藍色二、綜合題(30分)21.(2024七上·雙遼期末)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等溫線大致與 平行,南、北回歸線之間,年平均氣溫大約在 ℃以上,在地球“五帶”的劃分中,這一緯度范圍屬于 ,南極洲的等溫線較其它大洲的等溫線 ;(2)C地的年平均氣溫比A地 ,體現了世界年平均氣溫“從低緯向高緯逐漸 ”的緯度分布規律;B地的年平均氣溫比A地 ,可知同緯度的海洋和陸地氣溫 。(相同/不同)22.(2024七上·雙遼期末)讀圖完成下列各題(1)從圖中可知,世界人口的分布很 (均勻/不均勻),人口的疏密程度常用 表示,由圖1可知,世界約56.5%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平均海拔200米以下的 地區,(填地形類型)。由圖2可知,世界人口大部分位于北半球的降水較多、氣候溫和的中緯度和 緯度地區,圖3可知世界上人口稠密地區有A 、B亞洲南部、C 、D北美洲東部;(2)①區域西部瀕臨大西洋、東部瀕臨紅海,卻人口稀疏,主要自然原因是 。(3)④區域平原面積廣大,卻人口稀疏,主要自然原因是 。23.(2024七上·雙遼期末)2021年是渝新歐國際鐵路開通的第10年,該鐵路從中國重慶到德國杜伊斯堡,是往來于中國與沿線各國的集裝箱國際鐵路聯運班列,貨運時間約是海運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讀圖完成下列各題。(1)中歐班列是往來于中國和 (填大洲名稱)及沿線各國間的鐵路貨運列車,“渝新歐”班列是中歐班列的主要運輸線路之一。該班列從中國 出發,終點是德國的 ,全長11000多千米。(2)圖中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是 ,中國和德國之間的經濟互助合作稱為 (南北對話/南南合作)(3)渝新歐國際鐵路開通的主要意義是( ?。?br/>A.改善沿線各國氣候條件 B.改善沿線各國水文狀況C.滿足沿線各國旅客出行需要 D.滿足沿線各國貿易增長需要24.(2024七上·雙遼期末)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猛增引發的“溫室效應”對全球氣候及生命安全構成威脅。我國提出“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疤歼_峰”是國家承諾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加,達到峰值之后再慢慢減下去;而到2060年,要采取植樹、節能減排等各種方式全部抵消掉,這就是“碳中和”。讀圖完成下列各題。(1)有科學家預測“溫室效應”會導致沿海低地被淹。請你將下列相關內容根據因果順序加以排序,并將字母填入對應空格內。A.全球氣溫升高 B.海平面上升 C.二氧化碳增加D.燃燒煤、石油 E.沿海低地被淹 F.兩極冰川融化 、 、 、 (2)調整好一次能源結構對減少“碳排放”至關重要。從圖1可以看出,其中 占比最大,但整體上處于不斷下降趨勢,非化石能源的消費比重呈現明顯的 (上升/下降)態勢,從圖2可知,大氣中二氧化碳的來源有呼吸作用和 ,為了實現2060年“碳中和”目標,人們應該從哪幾個方面入手? ?。ù鸪鲆稽c即可)。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天氣預報和天氣符號【解析】【分析】A為雷陣雨天氣,B為晴天,C為冰雹天氣,D為大雨天氣,晴天有利于秋收,B正確,ACD錯誤;故答案為:B。【點評】在天氣預報圖上,我們可以看到一些符號,這些符號都是用來表示天氣狀況的,他們都有特定的含義。我們只有認識各種天氣符號,才能看懂天氣預報,才能為我們的生活和生產服務。2.【答案】C【知識點】氣溫的日變化和年變化【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可知,一般情況下,一天中氣溫最高值出現在午后2時左右,氣溫最低值出現在日出前后。根據題意可知,15℃為該日氣溫最高值,因此應大概出現在午后2時。故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一天當中,陸地最高氣溫一般出現在下午2時(約14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后 ;一年當中,世界陸地上大多數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氣溫北半球出現在7月,南半球出現在1月。【答案】3.A4.D5.C6.B7.D【知識點】東西半球的劃分;四大洋【解析】【點評】南北半球分界線是赤道,赤道以南為南半球;以20°W和160°E兩條經線為東、西半球的分界線。從20°W往東至160°E之間為東半球,從20°W往西至160°E之間為西半球。世界共有七大洲,按照面積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其中緯度最高、跨經度最廣的是南極洲;跨緯度最廣的是亞洲。七大洲平均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南極洲、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歐洲。世界四大洋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其中面積最大、島嶼最多的大洋是太平洋,輪廓像“S”形的大洋是大西洋,緯度最高的大洋是北冰洋,完全位于東半球的大洋是印度洋。3.讀圖分析可知,四城市中,惠靈頓位于赤道以南,位于南半球;舊金山、巴黎、香港都位于赤道以北,位于北半球。故A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4.讀圖分析可知,四城市中,距離赤道最遠、緯度最高的是赫爾辛基;距離赤道最近、緯度最低的是迪拜。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5.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可知,東西半球分界線是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讀圖分析可知,位于西半球的城市有溫哥華、舊金山、惠靈頓,共3個。故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6.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可知,巴黎是法國首都,位于歐洲西部,西臨大西洋。故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7.讀圖分析可知,惠靈頓是新西蘭首都,位于大洋洲。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答案】8.A9.D【知識點】世界年平均氣溫的分布規律;影響氣溫的因素【解析】【點評】世界氣溫分布的規律:世界氣溫從低緯度向極地逐漸降低;同緯度夏季氣溫陸地高海洋低,冬季反之;同緯度地區,海拔越高,氣溫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降低0.6℃。7月左右氣溫最高是北半球,1月左右氣溫最高是南半球;23.5°N—23.5°S之間為熱帶,23.5°N—66..5°N之間為北溫帶,23.5°S—66..5°S之間為南溫帶,66.5°N—90°N之間為北寒帶,66.5°S—90°S之間為南寒帶。人們規定,高緯度是60°—90°之間的地區;中緯度是30°—60°之間的地區;低緯度是0°—30°之間的地區。8.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可知,同緯度地區,隨著地勢的增高,氣溫逐漸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讀圖分析可知,a處氣溫為24℃,b處氣溫為27℃,a比b處低27﹣24=3℃,因此兩地相對高度為500米。已知b處海拔為800米,因此a處海拔約是800+500=1300米。故A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9.讀圖,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可知,圖中為某區域7月份等溫線分布圖,氣溫在20℃以上,氣溫高,為夏季,因此位于北半球;圖中緯度為29°30',因此緯度為29°30'N,屬于北溫帶。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10.【答案】A【知識點】世界的主要語言及其分布【解析】【分析】漢語是我國漢族使用的語言,同時也為國內的一些少數民族和海外華人華僑所使用。由于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使得在當今世界上,使用漢語的人數最多,總人數超過13億。故答案為:A。【點評】漢語主要分布的國家和地區包括中國、新加坡共和國、蒙古、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越南、緬甸、老撾、朝鮮、韓國、日本、美國西部州和夏威夷州等國家和地區。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會說漢語的人大約有16億,居世界人口數量使用語言第一,使用廣泛度居世界第二,漢語是聯合國承認的官方六大的工作語言之一。11.【答案】D【知識點】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規律【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可知,印度東北部的乞拉朋齊,位于喜馬拉雅山迎風坡,平均年降雨量11500毫米,是世界的“雨極”。臺灣火燒寮是我國降水最多的地方;新疆托克遜是我國降水最少的地方;阿塔卡馬沙漠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少的地方,是世界干極。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乞拉朋齊位于印度東北部梅加拉亞邦,坐落在布拉馬普特拉河南側東西走向的卡西山地南坡的一袋形山坳中,海拔1,313米。緯度為北緯25.3 度, 經度為東經91.7 度。乞拉朋齊人口約6000多。居民多為卡西族,屬母系社會。12.【答案】A【知識點】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分布及其特點;氣溫的日變化和年變化【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可知,“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反映的是新疆溫帶大陸性氣候的特點,說明氣溫日較差大。故A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氣溫日較差是一天中氣溫最高值與最低值之差。氣溫年較差指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氣溫與最低月平均氣溫之差。氣溫年際變化是指年平均氣溫在不同年份之間的變化差異 。氣溫月較差是指一個月中,氣溫最高一天和氣溫最低一天的溫度差。【答案】13.B14.A15.C16.A【知識點】世界年平均氣溫的分布規律;氣溫的日變化和年變化;氣溫變化曲線圖;影響氣溫的因素【解析】【點評】氣溫日較差是一天中氣溫最高值與最低值之差。氣溫年較差是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氣溫與最低月平均氣溫之差。一天當中,陸地最高氣溫一般出現在下午2時(約14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后 ;一年當中,世界陸地上大多數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氣溫北半球出現在7月,南半球出現在1月。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為熱帶,一年之中有陽光直射現象,地面獲得的太陽光熱最多,氣候終年炎熱;在北極圈以北為北寒帶,南極圈以南為南寒帶,寒帶有極夜和極晝現象,氣候終年嚴寒;在北回歸線和北極圈之間為北溫帶,南回歸線和南極圈之間為南溫帶,溫帶一年中沒有極夜和極晝現象,也沒有陽光直射現象,地面得到的太陽光熱比熱帶少,比南寒帶多,氣候上的四季變化明顯。13.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可知,氣溫年較差指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氣溫與最低月平均氣溫之差。根據表中的數據分析,該地的最熱月氣溫是27℃,最冷月氣溫是-3℃。因此該地的氣溫年較差是27-(-3)=27+3=30℃。故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14.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可知,一年中,北半球大陸月平均氣溫最高值出現在7月,海洋上是8月;南半球大陸月平均氣溫最高值出現在1月,海洋上是2月。根據表格中數值分析可知,該地最高氣溫出現在7月,因此為北半球陸地。故A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15.根據表格中數據分析可知,該地最低氣溫在0℃以下。讀圖分析可知,只有C圖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其他都在0℃以上。故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16.根據表中的數據分析可知,7月平均氣溫最高,1月平均氣溫最低,因此位于北半球;7月平均氣溫達到27℃,即夏季高溫;最冷月均溫小于0℃,即冬季寒冷,四季分明,因此位于溫帶。綜合分析可知,該地位于北溫帶。故A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答案】17.C18.A19.B【知識點】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分布及其特點【解析】【點評】熱帶雨林氣候;特點:終年高溫多雨,降水分布均勻熱帶草原氣候;特點:終年高溫,分明顯的旱雨季熱帶季風氣候;特點:終年高溫,有明顯的干濕季熱帶沙漠氣候;特點:終年高溫干旱亞熱帶季風氣候;特點: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地中海氣候;特點: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溫帶季風氣候;特點: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溫帶大陸性氣候;特點:全年溫差大,降水稀少溫帶海洋性氣候;特點:溫和濕潤,降水均勻高原山地氣候;特點:地形高,氣溫冷寒帶氣候;特點:全年嚴寒,降水稀少17.由圖可知,適合可可生長的氣候類型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的熱帶地區。故答案為:C。18.適合可可生長的氣候類型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的熱帶雨林氣候區。A為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B為熱帶草原氣候,C為熱帶季風氣候,D為熱帶沙漠氣候。故答案為:A。19.甲區域位于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屬于熱帶沙漠氣候,全年炎熱干燥,降水稀少,不符合可可生長對降水的要求。故答案為:B。20.【答案】B【知識點】人種及其分布【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可知, 歐洲人大多數是白種人。故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黃種人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美洲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紐特人也屬于黃色人種;白色人種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北部、亞洲西部和南部;黑色人種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21.【答案】(1)緯線;20;熱帶;密集(2)低;降低;高;不同【知識點】世界年平均氣溫的分布規律;影響氣溫的因素【解析】【分析】(1)讀圖分析可知,圖中等溫線大致與緯線平行,呈東西走向,氣溫從赤道向兩極逐漸降低;其中南、北回歸線之間,年平均氣溫大約在20℃以上,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這屬于地球“五帶”中的熱帶。南極洲的等溫線較其它大洲的等溫線密集,說明該地氣溫差異大。(2)讀圖分析可知,圖中C地的年平均氣溫比A地低,是因為C地的緯度比A地高,這體現了世界年平均氣溫“從低緯向高緯逐漸降低”的緯度分布規律;同緯度的B地氣溫高于A地,是因為B地位于陸地,A地位于海洋,由此可判斷同緯度的海洋和陸地氣溫不同。故答案為:(1)緯線;20;熱帶;密集;(2)低;降低;高;不同。【點評】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有:緯度因素、海陸因素、洋流因素、地形因素、地球的運動、人類活動等。受緯度位置影響,氣溫由低緯向高緯逐漸降低;受海陸位置影響,陸地冬冷夏熱,海洋冬暖夏涼;沿海地區降水多,內陸地區降水少;受地形影響,同緯度地區,海拔高處氣溫低;受洋流影響,暖流經過的地區氣溫高,降水多;寒流經過的地區氣溫低,降水少。世界氣溫分布的規律:世界氣溫從低緯度向極地逐漸降低;同緯度夏季氣溫陸地高海洋低,冬季反之;同緯度地區,海拔越高,氣溫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降低0.6℃。23.5°N—23.5°S之間為熱帶,23.5°N—66..5°N之間為北溫帶,23.5°S—66..5°S之間為南溫帶,66.5°N—90°N之間為北寒帶,66.5°S—90°S之間為南寒帶。(1)由圖可知,圖中等溫線大致東西走向與緯線平行;南、北回歸線之間,年平均氣溫大約在20℃以上,在地球“五帶”的劃分中,這一緯度范圍屬于熱帶。南極洲的等溫線較其它大洲的等溫線密集,該地氣溫差異最大。(2)C地的年平均氣溫比A地低,是因為兩地緯度位置不同,受緯度位置的影響,世界氣溫從低緯向高緯逐漸降低;B地位于陸地,A地位于海洋,由于海陸熱力性質不同,導致同緯度的B地氣溫高于A地,可判斷同緯度的海洋和陸地氣溫不同。22.【答案】(1)不均勻;人口密度;平原;低;亞洲東部;歐洲西部(2)氣候極端干旱(3)氣候過于濕熱【知識點】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點及原因)【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可知,人口的疏密程度常用人口密度表示:人口密度越大,人口越稠密;人口密度越小,人口越稀疏。讀圖分析可知,世界人口的分布很不均勻,有的地方人口稠密,有的地方人口稀疏。由圖1分析可知,世界約56.5%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平均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區。由圖2分析可知,世界人口大部分位于北半球的降水較多、氣候溫和的中緯度和低緯度地區;讀圖3分析可知,世界上人口稠密地區有A亞洲的東部、B亞洲的南部、C歐洲西部、D北美洲東部等,這些地方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資源充足、交通便利,自然條件優越,適合人類居住。(2)讀圖3分析可知,①區域位于非洲北部,雖西臨大西洋, 東部瀕臨紅海,但是因為屬于熱帶沙漠氣候廣布,氣候極端干旱,因此人口稀疏。(3)讀圖3分析可知,④區域位于亞馬孫平原,是世界最大的平原,但因為屬于為熱帶雨林氣候,氣候過于濕熱,不適合人類居住,因此人口稀疏。故答案為:(1)不均勻;人口密度;平原;低;亞洲東部;歐洲西部;(2)氣候極端干旱;(3) 氣候過于濕熱。【點評】人口密度就是平均每平方千米內居民的數目,計算公式是:人口密度=總人口/總面積。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西部和南北美洲東部的人口最為稠密,人口稠密的地區主要位于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帶。而寒冷的極地、未開發的熱帶雨林地區,干旱的沙漠地區和空氣稀薄的高原山地人口稀少。(1)由圖可知,世界人口的分布受到地形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氣候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有的地方人口稠密,有的地方人口稀疏,世界人口的分布很不均勻;人口的疏密程度常用人口密度表示,由圖1可知,世界約56.5%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平均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區。由圖2可知,世界人口大部分位于北半球的降水較多、氣候溫和的中緯度和低緯度地區,圖3可知世界上人口稠密地區有A亞洲的東部、B亞洲的南部、C歐洲西部、D北美洲東部等,這些地方大多耕地廣闊、地形平坦、水資源充足、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從海陸位置看,世界人口的分布規律是大多分布在沿海地區,內陸地區人口較少。(2)由圖可知,圖3中,①區域是非洲北部,雖西臨大西洋,但是因為盛行下沉氣流,熱帶沙漠氣候廣布,氣候極端干旱,所以人口稀疏。(3)圖3中,④區域為亞馬孫平原,是世界最大的平原,為熱帶雨林氣候,由于氣候過于濕熱,不適合人類居住,人口稀疏。23.【答案】(1)歐;重慶;杜伊斯堡(2)蘇伊士運河;南北對話(3)D【知識點】七大洲;大洲分界線;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差異【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可知,中歐班列是往來于中國和歐洲及沿線各國間的鐵路貨運列車,其中“渝新歐”班列是中歐班列的主要運輸線路之一。讀圖分析可知,“渝新歐” 班列從中國重慶出發,終點是德國的杜伊斯堡,橫跨亞歐大陸,全長11000多千米。(2)讀圖分析可知,圖中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溝通了紅海和地中海。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可知,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德國是發達國家,因此兩國之間的經濟互助合作稱為南北對話。(3)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可知, 渝新歐國際鐵路開通主要是位滿足沿線各國貿易增長需要。鐵路運輸不能改善沿線各國氣候條件和水文狀況;渝新歐班列主要是集裝箱國際鐵路聯運班列,是貨運列車,不能滿足沿線各國旅客出行需要。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1)歐;重慶;杜伊斯堡;(2)蘇伊士運河;南北對話;(3) D。【點評】亞歐兩洲分界線是烏拉爾山、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峽;亞非兩洲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紅海;亞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是白令海峽;歐洲和非洲的分界線是: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南北美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關于經濟、政治等方面問題的商談,叫做“南北對話”;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互助合作,稱為“南南合作”?!坝逍職W”的名稱來源于沿線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白俄羅斯、波蘭、德國六個國家鐵路、海關部門共同商定?!坝濉敝钢貞c,“新”指新疆阿拉山口,“歐”指歐洲,合稱“渝新歐”。 [5]重慶出發的貨物,通過渝新歐鐵路線運輸,沿途通關監管互認,信息共享,運輸全程只需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1)讀圖可知,中歐班列是往來于中國和歐洲及沿線各國間的鐵路貨運列車?!坝逍職W” 班列從中國重慶出發,終點是德國的杜伊斯堡,橫跨亞歐大陸,全長11000多千米。(2)圖中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德國是發達國家,中國和德國之間的經濟互助合作稱為南北對話。(3)鐵路運輸主要是貨物運輸,對改善沿線各國氣候條件基本沒有作用,A錯誤;鐵路運輸和改善沿線各國水文狀況沒有直接關聯,B錯誤;渝新歐班列主要是集裝箱國際鐵路聯運班列,是貨運列車,不是用于旅客出行,C錯誤;渝新歐國際鐵路開通可以加強中國與沿線各國以及歐洲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滿足沿線各國貿易增長需要,D正確。故選D。24.【答案】(1)D;A;F;B(2)煤炭;上升;化石工業的排放;節能減排、植樹造林,以及發展和推廣清潔能源等。【知識點】空氣質量和污染指數;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氣候與人類的生產生活【解析】【分析】(1)讀圖,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可知,由于人類大量燃燒煤、石油(D),會導致二氧化碳增加(C),使全球氣溫升高(A);而氣溫升高導致兩極冰川融化(F),會使海平面上升(B),最終導致沿海低地被淹(E)。排序為:D → C → A → F → B → E。(2)讀圖1分析可知,自1985年以來,我國能源消費中煤炭所占比重最大, 但整體上處于不斷下降趨勢 ;而非化石能源,如風能、太陽能等的比例在持續上升。讀圖2分析可知,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來源有呼吸作用和 化石工業的排放 。因此,要實現“碳中和”,需從多方面采取措施,如節能減排、植樹造林,以及發展和推廣清潔能源等。故答案為:(1)D;A;F;B;(2)煤炭;上升;化石工業的排放;節能減排、植樹造林,以及發展和推廣清潔能源等。【點評】全球氣候變暖的危害有很多,比如將導致冰川融化,使海平面上升,有一些臨海城市或將消失;氣溫升高所帶來的熱能,會提供給空氣和海洋巨大的動能,從而形成大型,甚至超大型臺風、颶風、海嘯等災難,等等。碳中和是指中立的(即零)總碳量釋放,透過排放多少碳就作多少抵銷措施,來達到平衡,是指企業、團體或個人測算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1)按照因果順序:燃燒煤、石油(D)會導致二氧化碳增加(C),二氧化碳增加導致全球氣溫升高(A),氣溫升高導致兩極冰川融化(F),冰川融化會使海平面上升(B),最終導致沿海低地被淹(E)。排序為:D → C → A → F → B → E。(2)圖1顯示,自1985年以來,煤炭一直是我國主要的一次能源,其消費比重較大,但隨著政策調整與技術進步,非化石能源如風能、太陽能等的比例在持續上升。而圖2顯示,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來自呼吸作用和化石燃料燃燒。因此,要實現“碳中和”,需從多方面采取措施,包括節能減排、植樹造林,以及發展和推廣清潔能源等。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吉林省四平市雙遼市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地理試題(學生版).docx 吉林省四平市雙遼市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地理試題(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