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廣西防城港市上思縣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學習成果監測(一)地理試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廣西防城港市上思縣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學習成果監測(一)地理試題

資源簡介

廣西防城港市上思縣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學習成果監測(一)地理試題
(2025七下·上思月考)2025年亞洲冬季運動會于2025年2月7日至2月14日在中國哈爾濱舉行,讀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讀圖可知,本屆亞冬會東道主中國位于亞洲分區中的(  )
A.北亞 B.東亞 C.南亞 D.中亞
2.圖中沒有穿過亞洲的緯線是(  )
A.赤道 B.北回歸線 C.南回歸線 D.北極圈
3.下列有關亞洲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臨印度洋、太平洋、北冰洋 B.東北與北美洲隔海相望
C.是跨經度最廣的大洲 D.大部分在北半球、東半球
4.下列關于亞洲所處地球五帶的描述,正確的是(  )
A.大部分位于寒帶 B.地跨北寒帶、北溫帶、熱帶
C.大部分位于熱帶 D.地跨南寒帶、南溫帶、熱帶
5.亞洲瀕臨的大洋,按順時針方向依次是(  )
A.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B.印度洋、太平洋、北冰洋
C.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 D.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答案】1.B
2.C
3.C
4.B
5.C
【知識點】亞洲概況(位置和范圍、地理分區)
【解析】【點評】亞洲面積約4400萬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洲。從半球位置來看,亞洲主要位于東半球和北半球。從緯度位置來看,亞洲北部深入北極圈內,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從海陸位置來看,亞洲東、北、南三面分別瀕臨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與歐洲相連,西南與非洲為鄰,東北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
1.現在亞洲有近50個國家,人們習慣上把亞洲分為東亞、東南亞、南亞、中亞、西亞和北亞6個地區,中國位于亞洲分區中的東亞,B正確,ACD錯誤。
故答案為:B。
2.觀察圖可知,赤道穿過亞洲南部的一些島嶼,北回歸線穿過亞洲南部,北極圈穿過亞洲北部,而南回歸線沒有穿過亞洲,C正確,ABD錯誤。
故答案為:C。
3.A、亞洲東臨太平洋,南臨印度洋,北臨北冰洋,A正確;
B、亞洲東北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B正確;
C、跨經度最廣的大洲是南極洲,亞洲是跨緯度最廣的大洲,C錯誤;
D、亞洲州大部分位于20°W以東、160°E以西,大部分在北半球、東半球,D正確。
故答案為:C。
4.北極圈穿過亞洲北部,北回歸線穿過亞洲南部,所以亞洲地跨寒帶、北溫帶、熱帶 ,大部分位于北溫帶,B正確,A、C錯誤;亞洲在北半球,不涉及南寒帶、南溫帶,D錯誤。
故答案為:B。
5.從圖中按順時針方向看,亞洲北部臨北冰洋,東部臨太平洋,南部臨印度洋 ,所以依次是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C正確,B錯誤;亞洲不瀕臨大西洋,AD錯誤。
故答案為:C。
(2025七下·上思月考)日本是一個多山的島國,山地、丘陵約占全國面積的3/4,日本是現代農業發展水平極高的發達國家之一,在推廣農業機械化生產方面擁有成功的實踐經驗。讀日本農業人口變化圖,完成下面小題。
6.1975—2020年,日本農業就業人口(  )
A.數量保持不變 B.數量持續上升
C.老齡化加深 D.老齡化減輕
7.日本推廣農業機械化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強日本重工業實力 B.緩解農業勞動力不足
C.提升農業勞動力素質 D.增加勞動力就業崗位
8.下列措施有利于應對日本人口老齡化的是(  )
①推行社區養老服務模式 ②鼓勵老年人口外遷 ③完善社會福利保障體系 ④鼓勵老年人口就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6.C
7.B
8.D
【知識點】日本概況
【解析】【點評】日本的人口老齡化程度居全球第一。人口老齡化會導致勞動力短缺、社會保障負擔加重等問題,近年來,日本通過大力實施鼓勵生育、推遲領取養老金年齡等措施,應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諸多問題。
6.從圖中農業就業人口數(菱形折線 )的變化趨勢來看,1975 - 2020 年日本農業就業人口數量呈下降趨勢,A、B 錯誤;而農業就業人口老齡化程度呈上升趨勢,說明老齡化加深,C 正確,D 錯誤。
故答案為:C。
7.由圖可知日本農業就業人口數量不斷減少,老齡化加劇,勞動力不足。推廣農業機械化可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減少對勞動力數量的依賴,緩解農業勞動力不足的問題,B正確;推廣農業機械化與增強日本重工業實力無關,A錯誤;推廣農業機械化對提升農業勞動力素質有一定影響,但這不是日本推廣農業機械化的主要目的,C錯誤;推廣農業機械化不會增加農業勞動力就業崗位,D錯誤。
故答案為:B。
8.推行社區養老服務模式 ,能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醫療護理等服務,有利于應對人口老齡化,①正確;鼓勵老年人口外遷不切實際,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問題 ,②錯誤;完善社會福利保障體系 ,能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保障其基本權益,有助于應對人口老齡化,③正確;鼓勵老年人口就業 ,可以發揮老年人經驗優勢,緩解勞動力短缺問題,④正確。
故答案為:D。
(2025七下·上思月考)讀亞洲人口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
9.亞洲的人口集中分布在(  )
A.東部、東南部和南部 B.北部、東部和南部
C.中部、東部和東南部 D.西部、南部和北部
10.下列關于亞洲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及其主要原因,對應正確的是(  )
A.西亞人口稠密—緯度低 B.中亞人口稠密—濕熱
C.北亞人口稀疏—沙漠廣布 D.青藏高原人口稀疏—地勢較高
【答案】9.A
10.D
【知識點】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點及原因)
【解析】【點評】世界上絕大數人居住在中低緯度地區,而在氣候溫和、降水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區,人口更為集中。中低緯度的臨海地帶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區。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極地,空氣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熱帶雨林,人口稀疏。
9.從圖中可以明顯看出,亞洲人口密度大(黑色區域 )的地方主要集中在東部、東南部和南部。這些地區地形較為平坦,氣候適宜,水源充足,經濟發展條件較好,所以吸引大量人口聚居 ,A符合題意;而亞洲的西部、中部、北部人口稀疏,BCD排除。
故答案為:A。
10.A、西亞氣候干旱,沙漠廣布,人口稀疏,并非人口稠密,且人口分布疏密與緯度低關系不大,A 錯誤。
B、中亞氣候干旱,并非濕熱,人口稀疏,B 錯誤。
C、北亞人口稀疏主要是因為緯度高,氣候寒冷,而不是沙漠廣布,C 錯誤。
D、青藏高原海拔高,氣溫低,空氣稀薄,自然條件惡劣,不利于人類居住,所以人口稀疏,D 正確。
故答案為:D。
(2025七下·上思月考)汽車工業是日本經濟的支柱產業,汽車產量和出口量都居全球前列。圖為日本汽車工廠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1.日本汽車工業集中分布在(  )
A.北海道島 B.本州島 C.九州島 D.四國島
12.日本汽車節油性能良好,其設計是為了適應本國(  )
A.面積狹小 B.海陸兼備 C.地勢平坦 D.資源匱乏
13.近年來,日本汽車公司加大海外投資建廠,主要目的是(  )
①靠近消費市場 ②傳播本國汽車文化③利用海外資源 ④共享汽車制造技術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11.B
12.D
13.A
【知識點】日本概況;日本的工業
【解析】【點評】日本的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交通運輸便利,日本礦產資源貧乏,市場狹小,經濟對外依賴性強,日本進口原料,出口產品,形成加工貿易為主的經濟,日本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的狹長地帶。
11.從圖中可以看到,日本汽車工廠大量集中分布在本州島 ,相比其他島嶼,本州島的汽車工廠數量更多。北海道島、九州島、四國島的汽車工廠數量較少, ACD錯誤,B正確。
故答案為:B。
12.日本地域狹小,資源匱乏,石油等能源需要大量進口。汽車節油性能良好,可以減少對石油等能源的消耗,適應本國資源匱乏的現狀,D正確;日本面積狹小并不是日本汽車節油性能良好的原因,A錯誤;日本是島國,并不是海陸兼備,B錯誤;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地勢并不平坦,C錯誤。
故答案為:D。
13.日本汽車公司加大海外投資建廠,在海外設廠可以更靠近當地消費市場,減少運輸成本等,①正確;傳播本國汽車文化不是其主要目的,②錯誤;在海外投資建廠可以利用當地的資源、勞動力等優勢,③正確;共享汽車制造技術不是主要目的,企業更多是為了自身發展和獲取利益,④錯誤。
故答案為:A。
(2025七下·上思月考)讀世界四個大洲不同海拔的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4.下列敘述符合圖示信息的是(  )
A.亞洲和歐洲的人口稠密區集中在低海拔地區
B.非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區域海拔高度為1-2km
C.北美洲0-1km海拔區人口密度為30人/km2
D.造成歐洲與非洲人口密度在海拔高度上存在差異的主要因素是海陸因素
15.下列關于亞洲人口和經濟發展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東亞、南亞和北亞是亞洲人口稠密的地區
B.亞洲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
C.亞洲各民族中,漢族人口最多
D.韓國、日本是亞洲的發達國家
【答案】14.A
15.A
【知識點】亞洲不同地區居民生活差異;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點及原因);亞洲的人口與國家
【解析】【點評】世界人口分布很不均勻,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以及北美洲東部的沿海和平原地區,人口稠密。極端干旱的沙漠地區、氣候過于濕熱的雨林地區、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或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人口稀疏。
14.A、從圖中可以看出,亞洲和歐洲在0-1km低海拔地區人口密度較大,人口稠密區集中在低海拔地區,A正確。
B、非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區域海拔高度為0-1km,B錯誤。
C、北美洲0-1km海拔區人口密度約為20人/km2,C錯誤。
D、造成歐洲與非洲人口密度在海拔高度上存在差異的主要因素是氣候、地形等,不是海陸因素,D錯誤。
故答案為:A。
15.A、東亞、南亞是亞洲人口稠密地區,但北亞地區氣候寒冷,人口稀疏,A 錯誤。
B、亞洲面積廣大,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 ,B 正確。
C、亞洲各民族中,漢族人口最多 ,C 正確。
D、韓國、日本經濟發達,是亞洲的發達國家 ,D 正確。
故答案為:A。
16.(2025七下·上思月考)亞洲地域遼闊,文化多樣。讀下圖,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亞洲分布面積最廣的氣候類型是   ,圖④⑤⑦三地為典型的季風氣候,它們的形成主要受   的影響,季風氣候對農業生產的不利影響:   。
(2)受地形影響,亞洲的大河多發源于中部   、   ,呈   流向周邊的海洋,源遠流長。
【答案】(1)溫帶大陸性氣候;海陸位置;降水不穩定,易發生旱澇災害
(2)山地;高原;放射狀
【知識點】亞洲的自然環境(地形地勢、氣候、河流)
【解析】【分析】(1)亞洲地域遼闊,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面積最廣,其特點是冬冷夏熱,降水較少且集中于夏季。圖中④⑤⑦三地分別為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 。亞洲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陸 —— 亞歐大陸,瀕臨世界最大的大洋 —— 太平洋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顯著,導致冬夏季風交替控制,從而形成典型的季風氣候,所以季風氣候形成主要受海陸位置影響。季風氣候區,夏季風強弱不穩定。夏季風強的年份,降水偏多,易引發洪澇災害;夏季風弱的年份,降水偏少,易造成旱災,這對農業生產極為不利 。
(2)由于亞洲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勢特征,使得發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大河,呈放射狀流向周邊的海洋,如長江、黃河向東注入太平洋,印度河、恒河向南注入印度洋等 。
【點評】亞洲地面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周低,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亞洲是世界上除南極洲外平均海拔高度最高的大洲。亞洲大河多發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順地勢呈放射狀向四周奔流入海。亞洲氣候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大陸性特征明顯,其中亞洲分布最廣的氣候類型是溫帶大陸性氣候,亞洲面積廣大,地跨寒溫熱三帶,且地形復雜多樣,除溫帶海洋性氣候外,世界上的各種氣候在亞洲都有分布。
(1)亞洲氣候復雜多樣,其中,分布面積最廣的氣候類型是溫帶大陸性氣候。亞洲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洲,東臨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陸熱力性質差異顯著,受其影響,亞洲東部和南部形成了面積廣大的季風氣候區,包括圖中④地的熱帶季風氣候,⑤地的溫帶季風氣候,⑦地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季風氣候雨熱同期,有利于農業生產,但是季風氣候很不穩定,容易發生旱澇災害,影響農業生產。
(2)亞洲中部以青藏高原和帕米爾高原地勢最為高峻,四周分布著較低的地形單元,如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恒河平原等,使得亞洲地勢中間高,四周低,受地形影響,亞洲的大河多發源于中部的山地、高原,呈放射狀流向周邊的海洋。
17.(2025七下·上思月考)閱讀圖文材料,據此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下圖為亞洲局部地區示意圖和甲地氣候資料圖。中亞地區深居內陸,距海遙遠,降水稀少,氣候干旱,但光照充足,溫差大。該地區灌溉農業發達,主要種植小麥、棉花等作物。然而,過度灌溉導致了一系列環境問題,如土地鹽堿化等。乙地所在國家為應對糧食需求,計劃擴大水稻種植面積。
(1)某中學的某學生在學習了“大洲和大洋和世界地形分布”后發現,圖中A是   洋,B 是   半島。
(2)氣候是自然環境中最活躍的要素,世界各地氣溫差異顯著,甲地的氣候類型是   ,其氣候特征是   。
(3)結合材料,分析乙地所在國家擴大水稻種植面積可能面臨的挑戰有   、   。
【答案】(1)北冰;阿拉伯
(2)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冷夏熱,氣溫年較差大,降水較少且集中在夏季。
(3)水資源短缺;土地鹽堿化
【知識點】亞洲的自然環境(地形地勢、氣候、河流);亞洲概況(位置和范圍、地理分區)
【解析】【分析】(1)根據圖中位置,A 位于亞洲北部,是北冰洋。B 位于亞洲西部,是世界最大的半島 —— 阿拉伯半島。
(2)據圖可知,甲地位于亞歐大陸內部,距海遙遠,海洋上的濕潤氣流難以到達,降水稀少,形成溫帶大陸性氣候,其氣候特征為:冬冷夏熱,氣溫年較差大,降水較少且集中在夏季。
(3)乙地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終年干熱,降水稀少,而水稻生長需水量大,擴大水稻種植面積會加劇水資源緊張狀況 。該地區過度灌溉已導致土地鹽堿化問題,擴大水稻種植面積需要更多灌溉用水,若不合理灌溉,會進一步加重土地鹽堿化程度,影響農業可持續發展 。
【點評】亞洲氣候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大陸性特征明顯,其中亞洲分布最廣的氣候類型是溫帶大陸性氣候,亞洲面積廣大,地跨寒溫熱三帶,且地形復雜多樣,除溫帶海洋性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外,世界上的各種氣候在亞洲都有分布。
(1)據圖可知,A是位于亞洲北部的北冰洋,B是世界最大的半島——阿拉伯半島。
(2)據圖可知,甲地位于亞歐大陸內部,距海遙遠,海洋上的濕潤氣流難以到達,降水稀少,形成溫帶大陸性氣候,其氣候特征為:冬冷夏熱,氣溫年較差大,降水較少且集中在夏季。
(3)水稻是需水量較大的農作物,乙地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終年干熱,降水稀少,水資源短缺,土地鹽堿化嚴重,不利于水稻種植。
18.(2025七下·上思月考)閱讀圖文材料,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下圖為日本進出口表格和日本產業比重圖。近年來,隨著全球對環境保護的重視,日本汽車產業面臨著向新能源汽車轉型的壓力。同時,東南亞地區經濟發展迅速,對汽車的需求不斷增加,當地政府也出臺政策吸引汽車產業投資。
進口原料 鐵礦石 棉花 石油 銅礦石 天然氣 煤炭
所占比重(%) 100 100 99.7 99.8 96.4 95.2
出口產品 摩托車 船舶 錄像機 轎車 車床 照相機
所占比重(%) 78.1 72.6 77.3 43.1 57.2 87
(1)日本工業高度發達,發展工業的不利條件是   ,大量進口原料和燃料,加工進口原材料,大量出口工業制成品,形成“   型”經濟。
(2)日本主要工業產品出口到   、歐洲和亞洲等國家和地區。
(3)日本工業發展目前面臨的問題是   ,近年來,日本依靠   等優勢,加大海外投資,不斷地把工廠遷移到國外。結合材料,分析日本汽車產業向東南亞轉移對東南亞地區的影響有   。
【答案】(1)礦產資源匱乏;進口-加工-出口
(2)北美洲
(3)勞動力短缺(國內需求少);資金(技術);利:促進當地汽車產業發展;增加就業機會;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促進經濟增長。弊:可能對當地環境造成一定壓力,如工業污染;加劇當地市場競爭,對本土汽車產業有一定沖擊。(答對一點即可)
【知識點】日本的工業
【解析】【分析】(1)日本地域狹小,本土的礦產資源短缺,像鐵礦石、石油、銅礦石等重要的工業原料大多依賴進口,這是其發展工業的不利條件。日本大量進口原料和燃料,在國內進行加工制造,然后將工業制成品大量出口到國外市場,這種經濟模式被稱為 “進口 - 加工 - 出口型” 經濟。
(2)日本工業產品主要出口市場包括北美洲、歐洲和亞洲等。
(3)日本工業發展面臨的問題勞動力短缺(國內需求少)等;日本依靠資金、技術等優勢,加大海外投資,不斷地把工廠遷移到國外;有利影響:產業轉移會帶來資金和技術,促進當地汽車產業的發展,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產業發展會增加就業機會,提高居民收入。汽車產業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會得到加強,促進當地經濟發展。不利影響:汽車產業發展可能會帶來環境污染問題,如廢氣、廢水、廢渣的排放等。可能會對當地一些傳統產業造成沖擊。
【點評】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島國,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數千個小島及附近的海域組成。日本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經濟發達,但是由于地域狹小,資源貧乏,國內市場狹小,對外依賴性較強。日本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的狹長地帶。
(1)日本是一個島國,地域狹小,資源匱乏,所以發展工業的不利條件是礦產資源匱乏;日本大量進口原料和燃料,加工進口原材料,大量出口工業制成品,形成了“進口-加工-出口型”經濟。
(2)從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日本主要工業產品出口到北美洲、歐洲和亞洲等國家和地區。
(3)日本工業發展面臨的問題勞動力短缺(國內需求少)等;日本依靠資金、技術等優勢,加大海外投資,不斷地把工廠遷移到國外;有利影響:產業轉移會帶來資金和技術,促進當地汽車產業的發展,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產業發展會增加就業機會,提高居民收入。汽車產業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會得到加強,促進當地經濟發展。不利影響:汽車產業發展可能會帶來環境污染問題,如廢氣、廢水、廢渣的排放等。可能會對當地一些傳統產業造成沖擊。
19.(2025七下·上思月考)通過本學期的學習,地理興趣小組對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進行了探究式學習,讓我們也一起參與進來吧!讀大洲大洋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
(1)亞洲與B大洲的分界線甲是   運河。
(2)亞洲西面與大洲A   洲相鄰,西南與大洲B   洲相鄰。
(3)亞洲北臨④北冰洋,東臨①   洋,南臨③   洋。
(4)亞洲是世界三大宗教的發源地,其中佛教發源于亞洲的   部。
【答案】(1)蘇伊士
(2)歐;非
(3)太平;印度
(4)南
【知識點】七大洲;四大洋;大洲分界線;世界三大宗教
【解析】【分析】(1)圖中 B 大洲是非洲,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它溝通了地中海與紅海 。
(2)從圖中可知,亞洲西面與 A 歐洲相鄰,其分界線有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等;亞洲西南與 B 非洲相鄰,以蘇伊士運河為界 。
(3)亞洲北臨北冰洋,東臨①太平洋,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洋;南臨③印度洋。
(4)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古印度位于亞洲南部,所以佛教發源于亞洲的南部 。
【點評】亞洲面積約4400萬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洲。從半球位置來看,亞洲主要位于東半球和北半球。從緯度位置來看,亞洲北部深入北極圈內,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從海陸位置來看,亞洲東、北、南三面分別瀕臨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與歐洲相連,西南與非洲為鄰,東北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
(1)據圖可知,B大洲是非洲,甲是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蘇伊士運河。
(2)據圖可知,A是位于亞洲西面的歐洲,B是位于亞洲西南部的非洲。
(3)據圖可知,亞洲東臨①太平洋,該大洋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洋;③是位于亞洲南部,非洲和大洋洲之間的印度洋。
(4)佛教發源于古印度,即亞洲的南部。
20.(2025七下·上思月考)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日本被譽為“賞櫻之國”,每年的春天都有大批游客前往日本觀賞櫻花。
(1)半球位置:日本位于東半球和   半球。
(2)日本是亞洲   部,太平洋   部的島國。日本著名旅游地:   ,同時也是活火山。
(3)由于南北氣溫差異,日本櫻花開放時間   (由南向北/由北向南)推遲,五一假期期間去日本觀賞櫻花,你建議去   島。
【答案】(1)北
(2)東;西北;富士山
(3)由南向北;北海道
【知識點】日本概況
【解析】【分析】(1)日本位于赤道以北,屬于北半球;從經度范圍看,位于20°W向東到160°E之間,屬于東半球。
(2)從海陸位置看,日本位于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部。富士山是日本的標志性景觀,是著名的旅游勝地,同時它也是一座活火山。
(3)日本南部緯度低,氣溫相對較高,櫻花開放時間早;北部緯度高,氣溫相對較低,櫻花開放時間晚,所以櫻花開放時間由南向北推遲。五一假期期間,日本南部櫻花開放時間較早,此時已過觀賞期,而北海道島緯度高,氣溫低,櫻花開放時間較晚,五一期間適合去北海道島觀賞櫻花。
【點評】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島國,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數千個小島及附近的海域組成。日本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經濟發達,但是由于地域狹小,資源貧乏,國內市場狹小,對外依賴性較強。日本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的狹長地帶。
(1)北半球與南半球的分界線是赤道,赤道以北為北半球(北緯),以南為南半球(南緯);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根據以上分析可知,從東西半球看,日本位于東半球;從南北半球看,日本位于北半球。
(2)從海陸位置看,日本位于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部。位于本州島上的富士山,是日本的最高峰,也是日本著名的旅游勝地,富士山是活火山
(3)櫻花開放的時間與氣溫密切相關,受緯度因素影響,日本自南向北氣溫逐漸降低,櫻花開放時間由南向北推遲。據圖可知,五一假期期間去日本觀賞櫻花,應去北海道島。
1 / 1廣西防城港市上思縣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學習成果監測(一)地理試題
(2025七下·上思月考)2025年亞洲冬季運動會于2025年2月7日至2月14日在中國哈爾濱舉行,讀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讀圖可知,本屆亞冬會東道主中國位于亞洲分區中的(  )
A.北亞 B.東亞 C.南亞 D.中亞
2.圖中沒有穿過亞洲的緯線是(  )
A.赤道 B.北回歸線 C.南回歸線 D.北極圈
3.下列有關亞洲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臨印度洋、太平洋、北冰洋 B.東北與北美洲隔海相望
C.是跨經度最廣的大洲 D.大部分在北半球、東半球
4.下列關于亞洲所處地球五帶的描述,正確的是(  )
A.大部分位于寒帶 B.地跨北寒帶、北溫帶、熱帶
C.大部分位于熱帶 D.地跨南寒帶、南溫帶、熱帶
5.亞洲瀕臨的大洋,按順時針方向依次是(  )
A.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B.印度洋、太平洋、北冰洋
C.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 D.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2025七下·上思月考)日本是一個多山的島國,山地、丘陵約占全國面積的3/4,日本是現代農業發展水平極高的發達國家之一,在推廣農業機械化生產方面擁有成功的實踐經驗。讀日本農業人口變化圖,完成下面小題。
6.1975—2020年,日本農業就業人口(  )
A.數量保持不變 B.數量持續上升
C.老齡化加深 D.老齡化減輕
7.日本推廣農業機械化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強日本重工業實力 B.緩解農業勞動力不足
C.提升農業勞動力素質 D.增加勞動力就業崗位
8.下列措施有利于應對日本人口老齡化的是(  )
①推行社區養老服務模式 ②鼓勵老年人口外遷 ③完善社會福利保障體系 ④鼓勵老年人口就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25七下·上思月考)讀亞洲人口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
9.亞洲的人口集中分布在(  )
A.東部、東南部和南部 B.北部、東部和南部
C.中部、東部和東南部 D.西部、南部和北部
10.下列關于亞洲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及其主要原因,對應正確的是(  )
A.西亞人口稠密—緯度低 B.中亞人口稠密—濕熱
C.北亞人口稀疏—沙漠廣布 D.青藏高原人口稀疏—地勢較高
(2025七下·上思月考)汽車工業是日本經濟的支柱產業,汽車產量和出口量都居全球前列。圖為日本汽車工廠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1.日本汽車工業集中分布在(  )
A.北海道島 B.本州島 C.九州島 D.四國島
12.日本汽車節油性能良好,其設計是為了適應本國(  )
A.面積狹小 B.海陸兼備 C.地勢平坦 D.資源匱乏
13.近年來,日本汽車公司加大海外投資建廠,主要目的是(  )
①靠近消費市場 ②傳播本國汽車文化③利用海外資源 ④共享汽車制造技術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025七下·上思月考)讀世界四個大洲不同海拔的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4.下列敘述符合圖示信息的是(  )
A.亞洲和歐洲的人口稠密區集中在低海拔地區
B.非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區域海拔高度為1-2km
C.北美洲0-1km海拔區人口密度為30人/km2
D.造成歐洲與非洲人口密度在海拔高度上存在差異的主要因素是海陸因素
15.下列關于亞洲人口和經濟發展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東亞、南亞和北亞是亞洲人口稠密的地區
B.亞洲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
C.亞洲各民族中,漢族人口最多
D.韓國、日本是亞洲的發達國家
16.(2025七下·上思月考)亞洲地域遼闊,文化多樣。讀下圖,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亞洲分布面積最廣的氣候類型是   ,圖④⑤⑦三地為典型的季風氣候,它們的形成主要受   的影響,季風氣候對農業生產的不利影響:   。
(2)受地形影響,亞洲的大河多發源于中部   、   ,呈   流向周邊的海洋,源遠流長。
17.(2025七下·上思月考)閱讀圖文材料,據此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下圖為亞洲局部地區示意圖和甲地氣候資料圖。中亞地區深居內陸,距海遙遠,降水稀少,氣候干旱,但光照充足,溫差大。該地區灌溉農業發達,主要種植小麥、棉花等作物。然而,過度灌溉導致了一系列環境問題,如土地鹽堿化等。乙地所在國家為應對糧食需求,計劃擴大水稻種植面積。
(1)某中學的某學生在學習了“大洲和大洋和世界地形分布”后發現,圖中A是   洋,B 是   半島。
(2)氣候是自然環境中最活躍的要素,世界各地氣溫差異顯著,甲地的氣候類型是   ,其氣候特征是   。
(3)結合材料,分析乙地所在國家擴大水稻種植面積可能面臨的挑戰有   、   。
18.(2025七下·上思月考)閱讀圖文材料,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下圖為日本進出口表格和日本產業比重圖。近年來,隨著全球對環境保護的重視,日本汽車產業面臨著向新能源汽車轉型的壓力。同時,東南亞地區經濟發展迅速,對汽車的需求不斷增加,當地政府也出臺政策吸引汽車產業投資。
進口原料 鐵礦石 棉花 石油 銅礦石 天然氣 煤炭
所占比重(%) 100 100 99.7 99.8 96.4 95.2
出口產品 摩托車 船舶 錄像機 轎車 車床 照相機
所占比重(%) 78.1 72.6 77.3 43.1 57.2 87
(1)日本工業高度發達,發展工業的不利條件是   ,大量進口原料和燃料,加工進口原材料,大量出口工業制成品,形成“   型”經濟。
(2)日本主要工業產品出口到   、歐洲和亞洲等國家和地區。
(3)日本工業發展目前面臨的問題是   ,近年來,日本依靠   等優勢,加大海外投資,不斷地把工廠遷移到國外。結合材料,分析日本汽車產業向東南亞轉移對東南亞地區的影響有   。
19.(2025七下·上思月考)通過本學期的學習,地理興趣小組對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進行了探究式學習,讓我們也一起參與進來吧!讀大洲大洋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
(1)亞洲與B大洲的分界線甲是   運河。
(2)亞洲西面與大洲A   洲相鄰,西南與大洲B   洲相鄰。
(3)亞洲北臨④北冰洋,東臨①   洋,南臨③   洋。
(4)亞洲是世界三大宗教的發源地,其中佛教發源于亞洲的   部。
20.(2025七下·上思月考)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日本被譽為“賞櫻之國”,每年的春天都有大批游客前往日本觀賞櫻花。
(1)半球位置:日本位于東半球和   半球。
(2)日本是亞洲   部,太平洋   部的島國。日本著名旅游地:   ,同時也是活火山。
(3)由于南北氣溫差異,日本櫻花開放時間   (由南向北/由北向南)推遲,五一假期期間去日本觀賞櫻花,你建議去   島。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C
3.C
4.B
5.C
【知識點】亞洲概況(位置和范圍、地理分區)
【解析】【點評】亞洲面積約4400萬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洲。從半球位置來看,亞洲主要位于東半球和北半球。從緯度位置來看,亞洲北部深入北極圈內,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從海陸位置來看,亞洲東、北、南三面分別瀕臨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與歐洲相連,西南與非洲為鄰,東北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
1.現在亞洲有近50個國家,人們習慣上把亞洲分為東亞、東南亞、南亞、中亞、西亞和北亞6個地區,中國位于亞洲分區中的東亞,B正確,ACD錯誤。
故答案為:B。
2.觀察圖可知,赤道穿過亞洲南部的一些島嶼,北回歸線穿過亞洲南部,北極圈穿過亞洲北部,而南回歸線沒有穿過亞洲,C正確,ABD錯誤。
故答案為:C。
3.A、亞洲東臨太平洋,南臨印度洋,北臨北冰洋,A正確;
B、亞洲東北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B正確;
C、跨經度最廣的大洲是南極洲,亞洲是跨緯度最廣的大洲,C錯誤;
D、亞洲州大部分位于20°W以東、160°E以西,大部分在北半球、東半球,D正確。
故答案為:C。
4.北極圈穿過亞洲北部,北回歸線穿過亞洲南部,所以亞洲地跨寒帶、北溫帶、熱帶 ,大部分位于北溫帶,B正確,A、C錯誤;亞洲在北半球,不涉及南寒帶、南溫帶,D錯誤。
故答案為:B。
5.從圖中按順時針方向看,亞洲北部臨北冰洋,東部臨太平洋,南部臨印度洋 ,所以依次是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C正確,B錯誤;亞洲不瀕臨大西洋,AD錯誤。
故答案為:C。
【答案】6.C
7.B
8.D
【知識點】日本概況
【解析】【點評】日本的人口老齡化程度居全球第一。人口老齡化會導致勞動力短缺、社會保障負擔加重等問題,近年來,日本通過大力實施鼓勵生育、推遲領取養老金年齡等措施,應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諸多問題。
6.從圖中農業就業人口數(菱形折線 )的變化趨勢來看,1975 - 2020 年日本農業就業人口數量呈下降趨勢,A、B 錯誤;而農業就業人口老齡化程度呈上升趨勢,說明老齡化加深,C 正確,D 錯誤。
故答案為:C。
7.由圖可知日本農業就業人口數量不斷減少,老齡化加劇,勞動力不足。推廣農業機械化可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減少對勞動力數量的依賴,緩解農業勞動力不足的問題,B正確;推廣農業機械化與增強日本重工業實力無關,A錯誤;推廣農業機械化對提升農業勞動力素質有一定影響,但這不是日本推廣農業機械化的主要目的,C錯誤;推廣農業機械化不會增加農業勞動力就業崗位,D錯誤。
故答案為:B。
8.推行社區養老服務模式 ,能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醫療護理等服務,有利于應對人口老齡化,①正確;鼓勵老年人口外遷不切實際,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問題 ,②錯誤;完善社會福利保障體系 ,能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保障其基本權益,有助于應對人口老齡化,③正確;鼓勵老年人口就業 ,可以發揮老年人經驗優勢,緩解勞動力短缺問題,④正確。
故答案為:D。
【答案】9.A
10.D
【知識點】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點及原因)
【解析】【點評】世界上絕大數人居住在中低緯度地區,而在氣候溫和、降水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區,人口更為集中。中低緯度的臨海地帶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區。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極地,空氣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熱帶雨林,人口稀疏。
9.從圖中可以明顯看出,亞洲人口密度大(黑色區域 )的地方主要集中在東部、東南部和南部。這些地區地形較為平坦,氣候適宜,水源充足,經濟發展條件較好,所以吸引大量人口聚居 ,A符合題意;而亞洲的西部、中部、北部人口稀疏,BCD排除。
故答案為:A。
10.A、西亞氣候干旱,沙漠廣布,人口稀疏,并非人口稠密,且人口分布疏密與緯度低關系不大,A 錯誤。
B、中亞氣候干旱,并非濕熱,人口稀疏,B 錯誤。
C、北亞人口稀疏主要是因為緯度高,氣候寒冷,而不是沙漠廣布,C 錯誤。
D、青藏高原海拔高,氣溫低,空氣稀薄,自然條件惡劣,不利于人類居住,所以人口稀疏,D 正確。
故答案為:D。
【答案】11.B
12.D
13.A
【知識點】日本概況;日本的工業
【解析】【點評】日本的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交通運輸便利,日本礦產資源貧乏,市場狹小,經濟對外依賴性強,日本進口原料,出口產品,形成加工貿易為主的經濟,日本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的狹長地帶。
11.從圖中可以看到,日本汽車工廠大量集中分布在本州島 ,相比其他島嶼,本州島的汽車工廠數量更多。北海道島、九州島、四國島的汽車工廠數量較少, ACD錯誤,B正確。
故答案為:B。
12.日本地域狹小,資源匱乏,石油等能源需要大量進口。汽車節油性能良好,可以減少對石油等能源的消耗,適應本國資源匱乏的現狀,D正確;日本面積狹小并不是日本汽車節油性能良好的原因,A錯誤;日本是島國,并不是海陸兼備,B錯誤;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地勢并不平坦,C錯誤。
故答案為:D。
13.日本汽車公司加大海外投資建廠,在海外設廠可以更靠近當地消費市場,減少運輸成本等,①正確;傳播本國汽車文化不是其主要目的,②錯誤;在海外投資建廠可以利用當地的資源、勞動力等優勢,③正確;共享汽車制造技術不是主要目的,企業更多是為了自身發展和獲取利益,④錯誤。
故答案為:A。
【答案】14.A
15.A
【知識點】亞洲不同地區居民生活差異;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點及原因);亞洲的人口與國家
【解析】【點評】世界人口分布很不均勻,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以及北美洲東部的沿海和平原地區,人口稠密。極端干旱的沙漠地區、氣候過于濕熱的雨林地區、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或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人口稀疏。
14.A、從圖中可以看出,亞洲和歐洲在0-1km低海拔地區人口密度較大,人口稠密區集中在低海拔地區,A正確。
B、非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區域海拔高度為0-1km,B錯誤。
C、北美洲0-1km海拔區人口密度約為20人/km2,C錯誤。
D、造成歐洲與非洲人口密度在海拔高度上存在差異的主要因素是氣候、地形等,不是海陸因素,D錯誤。
故答案為:A。
15.A、東亞、南亞是亞洲人口稠密地區,但北亞地區氣候寒冷,人口稀疏,A 錯誤。
B、亞洲面積廣大,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 ,B 正確。
C、亞洲各民族中,漢族人口最多 ,C 正確。
D、韓國、日本經濟發達,是亞洲的發達國家 ,D 正確。
故答案為:A。
16.【答案】(1)溫帶大陸性氣候;海陸位置;降水不穩定,易發生旱澇災害
(2)山地;高原;放射狀
【知識點】亞洲的自然環境(地形地勢、氣候、河流)
【解析】【分析】(1)亞洲地域遼闊,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面積最廣,其特點是冬冷夏熱,降水較少且集中于夏季。圖中④⑤⑦三地分別為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 。亞洲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陸 —— 亞歐大陸,瀕臨世界最大的大洋 —— 太平洋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顯著,導致冬夏季風交替控制,從而形成典型的季風氣候,所以季風氣候形成主要受海陸位置影響。季風氣候區,夏季風強弱不穩定。夏季風強的年份,降水偏多,易引發洪澇災害;夏季風弱的年份,降水偏少,易造成旱災,這對農業生產極為不利 。
(2)由于亞洲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勢特征,使得發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大河,呈放射狀流向周邊的海洋,如長江、黃河向東注入太平洋,印度河、恒河向南注入印度洋等 。
【點評】亞洲地面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周低,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亞洲是世界上除南極洲外平均海拔高度最高的大洲。亞洲大河多發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順地勢呈放射狀向四周奔流入海。亞洲氣候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大陸性特征明顯,其中亞洲分布最廣的氣候類型是溫帶大陸性氣候,亞洲面積廣大,地跨寒溫熱三帶,且地形復雜多樣,除溫帶海洋性氣候外,世界上的各種氣候在亞洲都有分布。
(1)亞洲氣候復雜多樣,其中,分布面積最廣的氣候類型是溫帶大陸性氣候。亞洲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洲,東臨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陸熱力性質差異顯著,受其影響,亞洲東部和南部形成了面積廣大的季風氣候區,包括圖中④地的熱帶季風氣候,⑤地的溫帶季風氣候,⑦地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季風氣候雨熱同期,有利于農業生產,但是季風氣候很不穩定,容易發生旱澇災害,影響農業生產。
(2)亞洲中部以青藏高原和帕米爾高原地勢最為高峻,四周分布著較低的地形單元,如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恒河平原等,使得亞洲地勢中間高,四周低,受地形影響,亞洲的大河多發源于中部的山地、高原,呈放射狀流向周邊的海洋。
17.【答案】(1)北冰;阿拉伯
(2)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冷夏熱,氣溫年較差大,降水較少且集中在夏季。
(3)水資源短缺;土地鹽堿化
【知識點】亞洲的自然環境(地形地勢、氣候、河流);亞洲概況(位置和范圍、地理分區)
【解析】【分析】(1)根據圖中位置,A 位于亞洲北部,是北冰洋。B 位于亞洲西部,是世界最大的半島 —— 阿拉伯半島。
(2)據圖可知,甲地位于亞歐大陸內部,距海遙遠,海洋上的濕潤氣流難以到達,降水稀少,形成溫帶大陸性氣候,其氣候特征為:冬冷夏熱,氣溫年較差大,降水較少且集中在夏季。
(3)乙地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終年干熱,降水稀少,而水稻生長需水量大,擴大水稻種植面積會加劇水資源緊張狀況 。該地區過度灌溉已導致土地鹽堿化問題,擴大水稻種植面積需要更多灌溉用水,若不合理灌溉,會進一步加重土地鹽堿化程度,影響農業可持續發展 。
【點評】亞洲氣候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大陸性特征明顯,其中亞洲分布最廣的氣候類型是溫帶大陸性氣候,亞洲面積廣大,地跨寒溫熱三帶,且地形復雜多樣,除溫帶海洋性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外,世界上的各種氣候在亞洲都有分布。
(1)據圖可知,A是位于亞洲北部的北冰洋,B是世界最大的半島——阿拉伯半島。
(2)據圖可知,甲地位于亞歐大陸內部,距海遙遠,海洋上的濕潤氣流難以到達,降水稀少,形成溫帶大陸性氣候,其氣候特征為:冬冷夏熱,氣溫年較差大,降水較少且集中在夏季。
(3)水稻是需水量較大的農作物,乙地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終年干熱,降水稀少,水資源短缺,土地鹽堿化嚴重,不利于水稻種植。
18.【答案】(1)礦產資源匱乏;進口-加工-出口
(2)北美洲
(3)勞動力短缺(國內需求少);資金(技術);利:促進當地汽車產業發展;增加就業機會;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促進經濟增長。弊:可能對當地環境造成一定壓力,如工業污染;加劇當地市場競爭,對本土汽車產業有一定沖擊。(答對一點即可)
【知識點】日本的工業
【解析】【分析】(1)日本地域狹小,本土的礦產資源短缺,像鐵礦石、石油、銅礦石等重要的工業原料大多依賴進口,這是其發展工業的不利條件。日本大量進口原料和燃料,在國內進行加工制造,然后將工業制成品大量出口到國外市場,這種經濟模式被稱為 “進口 - 加工 - 出口型” 經濟。
(2)日本工業產品主要出口市場包括北美洲、歐洲和亞洲等。
(3)日本工業發展面臨的問題勞動力短缺(國內需求少)等;日本依靠資金、技術等優勢,加大海外投資,不斷地把工廠遷移到國外;有利影響:產業轉移會帶來資金和技術,促進當地汽車產業的發展,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產業發展會增加就業機會,提高居民收入。汽車產業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會得到加強,促進當地經濟發展。不利影響:汽車產業發展可能會帶來環境污染問題,如廢氣、廢水、廢渣的排放等。可能會對當地一些傳統產業造成沖擊。
【點評】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島國,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數千個小島及附近的海域組成。日本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經濟發達,但是由于地域狹小,資源貧乏,國內市場狹小,對外依賴性較強。日本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的狹長地帶。
(1)日本是一個島國,地域狹小,資源匱乏,所以發展工業的不利條件是礦產資源匱乏;日本大量進口原料和燃料,加工進口原材料,大量出口工業制成品,形成了“進口-加工-出口型”經濟。
(2)從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日本主要工業產品出口到北美洲、歐洲和亞洲等國家和地區。
(3)日本工業發展面臨的問題勞動力短缺(國內需求少)等;日本依靠資金、技術等優勢,加大海外投資,不斷地把工廠遷移到國外;有利影響:產業轉移會帶來資金和技術,促進當地汽車產業的發展,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產業發展會增加就業機會,提高居民收入。汽車產業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會得到加強,促進當地經濟發展。不利影響:汽車產業發展可能會帶來環境污染問題,如廢氣、廢水、廢渣的排放等。可能會對當地一些傳統產業造成沖擊。
19.【答案】(1)蘇伊士
(2)歐;非
(3)太平;印度
(4)南
【知識點】七大洲;四大洋;大洲分界線;世界三大宗教
【解析】【分析】(1)圖中 B 大洲是非洲,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它溝通了地中海與紅海 。
(2)從圖中可知,亞洲西面與 A 歐洲相鄰,其分界線有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等;亞洲西南與 B 非洲相鄰,以蘇伊士運河為界 。
(3)亞洲北臨北冰洋,東臨①太平洋,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洋;南臨③印度洋。
(4)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古印度位于亞洲南部,所以佛教發源于亞洲的南部 。
【點評】亞洲面積約4400萬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洲。從半球位置來看,亞洲主要位于東半球和北半球。從緯度位置來看,亞洲北部深入北極圈內,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從海陸位置來看,亞洲東、北、南三面分別瀕臨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與歐洲相連,西南與非洲為鄰,東北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
(1)據圖可知,B大洲是非洲,甲是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蘇伊士運河。
(2)據圖可知,A是位于亞洲西面的歐洲,B是位于亞洲西南部的非洲。
(3)據圖可知,亞洲東臨①太平洋,該大洋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洋;③是位于亞洲南部,非洲和大洋洲之間的印度洋。
(4)佛教發源于古印度,即亞洲的南部。
20.【答案】(1)北
(2)東;西北;富士山
(3)由南向北;北海道
【知識點】日本概況
【解析】【分析】(1)日本位于赤道以北,屬于北半球;從經度范圍看,位于20°W向東到160°E之間,屬于東半球。
(2)從海陸位置看,日本位于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部。富士山是日本的標志性景觀,是著名的旅游勝地,同時它也是一座活火山。
(3)日本南部緯度低,氣溫相對較高,櫻花開放時間早;北部緯度高,氣溫相對較低,櫻花開放時間晚,所以櫻花開放時間由南向北推遲。五一假期期間,日本南部櫻花開放時間較早,此時已過觀賞期,而北海道島緯度高,氣溫低,櫻花開放時間較晚,五一期間適合去北海道島觀賞櫻花。
【點評】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島國,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數千個小島及附近的海域組成。日本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經濟發達,但是由于地域狹小,資源貧乏,國內市場狹小,對外依賴性較強。日本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的狹長地帶。
(1)北半球與南半球的分界線是赤道,赤道以北為北半球(北緯),以南為南半球(南緯);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根據以上分析可知,從東西半球看,日本位于東半球;從南北半球看,日本位于北半球。
(2)從海陸位置看,日本位于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部。位于本州島上的富士山,是日本的最高峰,也是日本著名的旅游勝地,富士山是活火山
(3)櫻花開放的時間與氣溫密切相關,受緯度因素影響,日本自南向北氣溫逐漸降低,櫻花開放時間由南向北推遲。據圖可知,五一假期期間去日本觀賞櫻花,應去北海道島。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雄市| 南岸区| 九龙城区| 蕉岭县| 银川市| 秦皇岛市| 来凤县| 九龙坡区| 凌海市| 淮安市| 嘉定区| 阿城市| 长子县| 樟树市| 扎囊县| 麻城市| 清苑县| 河源市| 安国市| 竹溪县| 疏附县| 临泉县| 胶州市| 泽库县| 泸西县| 花莲县| 鸡泽县| 清水河县| 友谊县| 松江区| 连江县| 龙江县| 柳林县| 富蕴县| 武定县| 敦化市| 维西| 孙吴县| 九寨沟县| 稷山县| 永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