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小學科學教科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下冊)分層作業設計單元 第一單元 物體的運動 課題 8、測試過山車學習目標 科學觀念目標:明白物體的運動能夠通過位置、路線以及快慢等方面來進行描述;理解過山車運行過程中速度、高度的變化情況,以及重力、慣性、摩擦力等對過山車運動產生的作用。 科學思維目標:通過觀察、分析過山車的運動狀態,提升邏輯思維能力,學會運用歸納、總結等方法得出科學結論。 探究實踐目標:借助自制的“過山車”模型,學會利用方位盤和軟尺準確描述小球的位置,觀察并描述小球的運動路線;使用秒表和軟尺等工具,正確比較小球在“過山車”上運動的快慢 。 態度責任目標:對科學探究活動充滿熱情,積極主動參與到“測試過山車”的各項活動中;在小組合作過程中,愿意與同伴友好合作、共同探究,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和建議;養成認真操作、仔細觀察、及時準確記錄數據、樂于交流分享的科學態度 。理解掌握 練一練 ☆☆☆ 預估時間1.讓小球從高處滾過,小球的運動形式有 、 、 。2.描述我們的“過山車”的運動方向時我們以 為中心,用 個方位來描述方向。3.測試“過山車”時,描述小球的位置需要用方向盤判斷 ,用軟尺測量 。4.在實驗中為了使數據更精確,實驗時至少測量 次。5.過山車常利用重力和慣性使小列車沿蜿蜒的執道行進有 、 、 等過程。 3分鐘實驗探究 做一做 ☆☆☆☆ 預估時間6. 如圖所示,以起點為中心,描述小球的位置。5分鐘實踐應用 固一固 ☆☆☆☆ 預估時間根據材料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班級作品展 (1)“蒲公英”小隊要制作一座“過山車”參加展覽會,正確步驟應該是( )。 ①準備制作材料。②根據設計圖制作“過山車”。③設計“過山車”軌道。④測試、改進“過山車”。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 (2)小隊員們將細繩一端固定在起點,沿軌道鋪設至終點,再用軟尺量出細繩的長度,是為了( )。 A.測量“過山車”軌道總長度 B.記錄小球的運動路線 C.描述小球的位置 (3)請畫出小球在“過山車”上的運動路線。 5分鐘遷移創新 試一試 ☆☆☆☆☆ 預估時間8.根據材料回答問題 “向日葵”小隊設計制作了“過山車”模型(如圖所示),軌道長度為205厘米。通過測試,小球運動到 B 點時沖出了軌道,但“過山車”仍然穩固。 (1)根據“過山車”模型及測試結果,請在下表中對他們的“過山車”進行評價(達到要求的畫“ ”,未達到要求的畫“×”)。 評價指標軌道總長應在 2米以上有直線軌道 和曲線軌道軌道的坡度有變化小球能通過全部軌道整座“過山車”穩固評價結果 (2)關于搭建“過山車”的方式,下列做法中錯誤的是( )。 A.搭建時,從最低處開始 B.軌道轉彎設計得越多越好 C.搭建完成后,測試一下“過山車”的穩定性 (3)針對小球的脫軌問題,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 A.增大A B.的坡度 B.減小 AB 的坡度 C.增大 BC 的坡度 (4)測得軌道A 點到B 點的長度是40厘米,B點到C 點的長度是50厘米。根據方向盤,小球脫軌的 B 點位置可以描述為在A 點的 方向 厘米處。 8分鐘項目類、實踐類 (合作完成)☆☆☆☆☆ 預估時間9.科學小組的同學搭建了“1號過山車”和“2號過山車"。為了比較兩個軌道的差異,他們測量了小球在兩個“過山車”行駛全程的時間,如下表所示。 (1)表格中“”處應該選擇的數據是( )。 A.8 B.9 C.10 (2)從表格中可以發現,他們采用的測量方法是( ) A.比較相同距高內運動的時間 B.比較相同時間內運動的距離 C.以上都不對 (3)比較表格中的數據,可以發現小球在( )運動得比較快。 A.1號“過山車” B.2號“過山車” C.無法比較 (4)實驗中,小球在同一個“過山車”要測量三次的主要目的是 。 (5)小明想自制一個“過山車”模型,以下做法正確的是( )。 A.不需要設計圖,直接制作 B.可以單獨使用三角板測量軌道的長度 C.先設計軌道,再制作,最后測試調整 (6)在設計“過山車”軌道時,我們要( )。 A.使整個軌道路線保持封閉和連續 B.把過山車的起點放在最低處 C.上下層路線重疊時,位于上層的路線使用虛線,并配上文字說明。 (7)為了更加準確地比較“過山車”上小球運動的快慢,需要借助的必要工具有() A.細繩、軟尺和秒表 B.指南針和直尺 C.刻度尺和細繩 (8)要比較小球在不同“過山車”軌道上運動的快慢時,( ) A.我們只需要測量運動距離 B.我們只需嬰測量運動時間 C.我們需要測量運動距離和運動時向 10分鐘參考答案:1.【答案】平動;轉動;滾動2.【答案】起點;83.【答案】方向;距離4.【答案】35.【答案】爬升;滑落;旋轉6.【答案】小球在起點的東南方32厘米處。7.【答案】(1)B(2)A(3)。8.【答案】(1)依次為√ √ √ × √(2)B(3)B(4)西南;409.【答案】(1)B(2)A(3)B(4)讓實驗結果更準確,避免偶然性。(5)C(6)C(7)A(8)C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