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下科學期末沖刺模擬卷(二)一.選擇題(共15小題,每題3分,共45分)1.臺州古法造紙是浙江非物質文化遺產,需經多道工序制作才可完成。以下工序主要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A.切割 B.石灰水浸泡 C.搗碎 D.曬紙2.如圖是中華秋沙鴨,該鴨在全球存活不過千只,被稱為鳥類中的“活化石”,是與大熊貓齊名的國寶。中華秋沙鴨的生殖方式是( )A.體內受精、卵生B.體內受精、胎生C.體外受精、卵生D.體外受精、胎生3.關于物質密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與質量和體積無關B.密度不同的兩個物體,質量也一定不同C.一塊冰熔化成水后,質量和密度都不變D.氧氣瓶中的氧氣用掉一半,剩下的氧氣質量變小,密度不變4.如圖表示四種原子的結構模型(“”、“”和“”分別表示質子、中子、電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丙的核電荷數不同B.乙、丁屬于同種元素C.甲、丙為同一種原子D.甲、丁互為同位素原子5.科學家曾讓8瓶番茄試管苗在太空中茁壯成長,其中5株開花結果,一個果實已經轉紅。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這些番茄苗都具有細胞結構和遺傳物質B.它們的結構層次依次為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C.這些番茄苗都是由受精卵分裂、分化、生長而來的D.番茄苗都由上皮組織,分生組織、輸導組織、營養組織等組成6.神舟十九號載人航天飛船在2024年10月30日發射成功。目前飛船內處理航天員呼出的二氧化碳轉變為氧氣的一種方法是:將Li2O2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Li2CO3和氧氣,則Li2CO3中鋰元素的化合價為( )A.﹣1 B.+1 C.﹣2 D.+27.如圖是教材中4個研究土壤成分的實驗,其中能說明土壤中含有水分的是( )A. B. C. D.8.2025年1月,小科在哈爾濱嘗試了“潑水成冰”游戲。“潑水成冰”的游戲需要滾燙的開水在零下30℃以下的極寒環境中才能成功。關于“潑水成冰”的原理說法正確的是( )A.開水提供水蒸氣的物態變化過程是升華,升華需要吸熱B.和“潑水成冰”形成原理相同的自然現象還有霜的形成C.圖中水蒸氣在極寒環境下遇冷放熱直接凝固成小冰晶D.用滾燙的開水而不用冷水是因為開水在短時間內更容易提供大量的小水滴9.某植物從土壤中吸收水分進入根毛細胞后,從一個皮層細胞進入另一個皮層細胞,然后進入根的木質部導管,最后上升到植物體的各結構。該植物根的橫切結構(如圖)中各細胞的細胞液溶質質量分數大小關系為( )A.外界溶液<根毛細胞<皮層細胞=內皮層細胞B.外界溶液<根毛細胞<皮層細胞<內皮層細胞C.根毛細胞>皮層細胞>內皮層細胞>外界溶液D.根毛細胞>內皮層細胞>皮層細胞>外界溶液10.如圖為臺州臨海長城上一棵隋代古樟樹,雖然古樟遭雷劈樹身只剩一小半,它卻奮力生長,如今枝繁葉茂,被譽為“樹中之冠、古城一寶”。據此推斷,這棵樹的半片樹身( )A.全部是木質部B.全部是韌皮部C.只剩下中間髓和木質部D.有部分木質部和韌皮部11.下列符號中數字2所表示的意義說法正確的是( )A.2H:表示2個氫分子B.O2:表示2個氧原子C.:表示鈣離子帶兩個單位正電荷D.2Na+:表示2個鈉離子12.如圖是桃花的結構的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①中的花粉落到③上的過程稱為傳粉B.桃樹經過開花、傳粉后就可結出果實C.雌蕊中⑥子房壁將發育成種子的種皮D.⑥中的卵細胞受精形成受精卵將發育成種子13.“人造樹葉”是一種新型材料。光照時,二氧化碳和水在“人造樹葉”的催化下反應生成氧氣和乙醇(C2H6O),其微觀圖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該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B.原子在化學反應中是不可分的C.生成乙醇的碳氫氧個數比為1:3:1D.圖中生成物既有單質也有化合物14.在測量液體密度的實驗中,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測量出液體和量杯的總質量m及液體的體積V,得到幾組數據并繪出如圖所示的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量杯的質量為40gB.該液體的密度為1.25g/cm3C.該液體可能是水D.80cm3該液體的質量為100g15.據圖關于被子植物的根以及無機鹽對植物生長影響的敘述,錯誤的是( )A.②是根尖伸長區,是根尖生長最快的部位B.①是根尖根毛區,是吸收水分和無機鹽、有機物的主要部位C.含氮的無機鹽能促進細胞的分裂和生長,使枝葉繁茂D.含鉀的無機鹽使植物莖稈健壯,促進淀粉的形成與運輸二.填空題(共7小題,每空2分,共40分)16.用適當的化學符號填空。(1)質子數最少的元素: 。(2)4個鐵原子: 。(3)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非金屬元素分別是: 和 。(4)保持水的化學性質的最小微觀粒子: 。17.塘棲枇杷是全國享有盛名的杭州特產,其果形美觀,肉柔軟多汁。(1)枇杷是植物的果實,它是由花的 發育而來的。(2)枇杷可以采用嫁接的方式進行繁殖,該繁殖方式的優點是 (寫一點)。如圖二為嫁接過程示意圖。甲插進乙的楔形切口后,要用麻繩或塑料條捆扎好,目的是使它們的 緊貼,這是成活的關鍵。18.在習總書記親自指揮和部署下,我國抗疫斗爭取得了重大戰略成果。84消毒液在整個抗疫斗爭中起到了一定作用。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鈉(NaClO),請回答:(1)次氯酸鈉由 種元素組成:(2)次氯酸鈉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 ;(3)在Cl2、Ca(ClO)2、HClO4、CaCl2、KClO3五種物質中,氯元素的化合價最高的物質是 。19.如圖是四種微生物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甲和圖乙、丙、丁所示生物在細胞結構上的主要區別是 。(2)圖乙、丁所示生物通過產生a (寫名稱)來繁殖后代。(3)在釀酒、做面包和饅頭時利用的微生物是圖 所示生物。20.長沙臭豆腐以其聞起來臭,吃起來香而全國聞名,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現測得一塊臭豆腐質量約為10g,體積約8cm3,則其密度為 g/cm3。若吃掉一半,剩余部分密度 。(選填“變大”、“變小”或者“不變)21.在學習了有關物態變化的知識以后,小明國家做了如下實驗:甲、乙兩個房間里相同的電爐上,相同的兩壺水都已燒開,水燒開后壺口留出“白氣”。請回答:(1)根據甲、乙兩圖所示情況可以判斷出房間 的氣溫較高。(2)A、B兩幅圖中,符合水沸騰前的情形的是 圖。(3)如果加大爐火猛燒,則壺內開水的溫度 (選填“升高”“不變”“降低”)。22.在維護城市路邊的行道樹時,養護工人往往給樹木掛上“點滴”——大樹營養液。大樹營養液是一種用于補充大樹所需水分、無機鹽的產品,常常在大樹移栽或根系受到損害影響大樹生長時使用。(1)大樹營養液的主要成分中含有氮元素。下列肥料中含氮量最多的是 。A.CO(NH2)2 B.NH4NO3 C.NH4HCO3(2)養護工人給樹木掛“點滴”時,必須將針頭刺入到莖中的 結構中才能生效;(3)若要使大樹莖稈生長粗壯,則在大樹營養液中,應適當增加含 無機鹽的量。三.實驗探究題(共5小題,每空2分,共40分)23.某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為研究子葉在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期中的作用,設計了如下實驗。①取5粒菜豆種子,平均分成五組(一~五),浸入水中24小時,讓其萌發。②選擇其中4組種子,在萌發的不同時間除去子葉。③兩周后,收集所有幼苗,烘干,稱量干重(主要是有機物質量),所得結果如表所示。組別 時期 處理方法 平均干重(克/株)一 全程 不除去子葉 4.3二 種子萌發期 在萌發期的第4天除去子葉 0.7三 在萌發期的第7天除去子葉 1.8四 幼苗生長期 在生長期的第10天除去子葉 4.0五 在生長期的第13天除去子葉 4.3(1)菜豆種子浸種時間不能太長,否則種子會因缺少 而死亡。(2)通過該小組記錄下來的結果,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3)圖乙表示在自然狀態下,完整的種子從萌發到長出葉子開始光合作用一段時間后干重和鮮重的變化,其中可表示有機物(營養物質)質量變化的是曲線 (填“1”或“2”)。(4)一組和五組兩周后平均干重相同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24.水在通電的條件下可以發生化學反應,請根據圖甲和圖乙回答下列問題:(1)圖甲是電解水的實驗,實驗時觀察到a、b兩支試管有氣體生成,當檢驗b中氣體時,可觀察到的現象是 。(2)在電解水的過程中,通常會在水中加入少量氫氧化鈉,目的是 。(3)關于水的組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B.水是由氫分子和氧分子組成的C.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D.水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原子組成的(4)水電解的微觀過程可用圖乙中A、B、C、D表示,各種微粒運動變化的先后順序是 。25.科學課上,為探究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某組同學設想:當吸了水的無紡布在空氣中放置一段時間后,會因水分蒸發而質量變小,所以可以通過測量無紡布在相同時間后的質量變化情況,來判斷其中水分蒸發的快慢。于是他們用相同材質、相同大小的無紡布,在等質量水中浸泡相同時間,使其含水量相同,并用下列裝置進行實驗。請據圖回答:(1)選擇裝置甲和裝置丁作對照,可以研究 因素對蒸發快慢的影響。(2)若要探究“空氣流速”對蒸發快慢的影響,應該選擇的裝置是 。(3)如表是利用裝置甲與裝置乙進行實驗后的數據記錄。實驗組別 實驗1 實驗2 實驗3裝置甲 裝置乙 裝置甲 裝置乙 裝置甲 裝置乙電子天平讀數(克) 開始時 7.5 7.5 7.6 7.6 7.4 7.45分鐘后 7.1 6.5 7.3 6.7 7.0 6.6①數據分析:在每組實驗中,5分鐘后裝置甲的質量都比裝置乙大,可以得出裝置甲的無紡布中水蒸發得 (“快”或“慢”)。②本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 。26.在使用托盤天平測量物體質量的實驗中:(1)調節天平平衡時,某同學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后,發現指針如圖甲所示,則接下來的操作應是向 (填“左”或“右”)調節平衡螺母,直到指針對準中央刻度線。(2)用托盤天平稱物體質量時,當把一只最小的砝碼加入右盤時嫌多,而取出這只最小的砝碼又嫌少,這時應通過 ,使天平平衡,從而稱出物體的質量。此時右盤中砝碼和游碼的位置如圖乙所示,則金屬塊的質量為 g。(3)圖丙中有一處明顯錯誤,請你指出: 。27.“蟻巢土”(螞蟻巢穴中的土壤)很肥沃,有利于植物的生長。小科設計下面的實驗來探究“蟻巢土”對植物的生長是否有影響。Ⅰ.實驗步驟(1)土壤采集:土壤編號 土壤來源 采集方法①號土壤 “蟻巢土” 以螞蟻窩為中心,挖取直徑為10cm、深10cm范圍的土壤②號土壤 螞蟻窩附近的土壤 在螞蟻窩附近找到土質和含水量等相同的土壤,按相同方法取土(2)土壤分裝:將20只大小相同的花盆平均分成兩組,將等量的①、②號土壤分別裝入第一組和第二組花盆中。(3)種植植物:在20只花盆中各栽種1株生長良好、大小相同的大豆幼苗,置于溫度適宜且有光照的地方進行培養,定期噴灑 。每日測量并記錄不同土壤中植株的高度(平均值),連續18天。Ⅱ.實驗結果不同土壤中大豆幼苗的生長曲線如圖,請據上述實驗回答問題。(1)土壤除了能固定植物,還能為植物的生長提供水分、空氣和 。(2)請將實驗步驟(3)補充完整 。(3)根據上述實驗結果,可以得出結論: 。(4)為使實驗結果更有說服力,該實驗還可以怎樣改進? 。四.解答題(共5小題,第29題6分,第28、30、31題8分,第32題5分,共35分)28.在一個農業科技示范園里,種植著許多特色農作物,豌豆和桑樹就是其中的兩種。工作人員對它們的繁殖和生長情況進行了細致的觀察和研究。圖1展示的是豌豆花,在授粉的時候,能看到花冠內形成了一個相對閉合的空間,然后雄蕊的花粉會自然地落到柱頭上,從而完成授粉這一過程。圖2呈現的是桑樹的雄花,圖3則是桑樹的雌花,仔細觀察會發現桑樹的花粉又多又輕。(1)豌豆的生殖方式為 (填“有性”或“無性”)生殖。(2)根據桑樹花的特點,推測桑樹花的傳粉方式為 (填“自花傳粉”或“異花傳粉”)。(3)圖4為豌豆的豆莢,整個豆莢是由圖1中的 發育而來。(4)豌豆的雌蕊類型為圖5所示,高產豌豆(圖4)豆莢內一般有8粒種子,但有些豆莢內種子數目不足8粒,原因可能是 。29.我國科學家已成功利用新型催化劑將二氧化碳和氫氣反應生成甲醇(CH3OH)和水。試計算:(1)該反應中二氧化碳和氫氣分子個數之比為 。(2)甲醇中碳、氫、氧三種元素的質量比是 。(3)128g甲醇中含有碳元素的質量。(寫出計算過程)30.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曾說我從小就一直喝牛奶,每天都會喝兩杯,長時間喝牛奶非常有幫助,營養非常全面,確實是一件好事。對于青少年的身體發育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政府推出了學生奶,如圖是學生奶包裝標簽的部分文字,仔細閱讀后回答:(1)標簽中的“鈣”是指 。(填“原子”“元素”或“離子”)(2)包裝標簽中脂肪4.0g的意思,是指100mL牛奶中含脂肪質量4.0g,那么一盒牛奶含鈣多少克?(3)若人體每天需要0.68g鈣,且這些鈣有90%來自于牛奶,則一個人至少要喝多少盒牛奶?31.石墨烯是一種新型納米材料,密度比鋼小,強度卻是鋼的200倍。將一棱長為10cm的正方體鋼制零件用石墨烯材料替換,在體積不變的情況下,質量減少了5700g。已知鋼的密度ρ=7.9×103kg/m3,求:(1)零件的體積為多少立方厘米?(2)鋼制零件的質量是多少克?(3)此石墨烯材料的密度是多少克/立方厘米?32.空調扇是一款可以讓你夏天不用開空調,也能享受涼爽舒適的神器。如圖為其內部簡化結構圖,工作步驟如下:①開啟前需要先往水箱中加入適量的水。②開啟時水泵不斷的把水抽到寬大的網狀濕簾上。③同時風機工作,加快濕簾周圍的空氣流動,送出冷風。④若往儲水箱中加入冰塊,將有更好的效果。請用學過的科學知識對上述現象加以解釋。七下科學期末沖刺模擬卷(二)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15小題)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答案 B A A B D B C B B D D題號 12 13 14 15答案 A C C B一.選擇題(共15小題)1.【分析】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叫化學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叫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質生成。判斷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依據是:是否有新物質生成。【解答】解:A、切割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項錯誤;B、石灰水浸泡生成新物質,屬于化學變化;故選項正確;C、搗碎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項錯誤;D、曬紙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項錯誤;故選:B。2.【分析】鳥類的主要特征是:有喙無齒,身體被覆羽毛,前肢特化為翼,長骨中空,心臟四腔,用肺呼吸,有氣囊輔助呼吸,體溫恒定,卵生。【解答】解:鳥類是雌雄異體,體內受精,卵生,中華秋沙鴨是鳥類,因此中華秋沙鴨的生殖方式是體內受精、卵生。故選:A。3.【分析】質量是物體的一種屬性,與物體的形狀、狀態和溫度、位置無關。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不同的物質密度一般不同。對于相同狀態的同種物質,密度一定,物體的質量與物體的體積成正比。密度與物體的質量和體積無關,但密度與物體的溫度和種類、狀態有關。【解答】解:A、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對于同種物質(狀態不變),其密度一定,與物體的質量和體積無關,故A正確;B、密度不同的兩個物體,質量也可能相同,例如1kg的水和1kg的石塊,故B錯誤;C、一塊冰熔化成水,它的狀態發生了改變,因水的密度大于冰的密度,即密度變大,但它所含水的多少沒有變化,即質量不變,故C錯誤;D、將氧氣瓶內的氧氣用掉一半,則瓶內氧氣的質量變為一半,但由于剩余的氧氣又能充滿氧氣瓶,使氧氣的體積不變,則剩下氧氣的密度減小為原來的一半,故D錯誤。故選:A。4.【分析】A.根據核電荷數等于質子數,進行分析;B.根據同種元素的質子數相同,進行分析;C.根據同一種原子的質子數和中子數相同,進行分析;D.根據同位素的定義,即質子數相同而中子數不同的原子,進行分析。【解答】解:A、甲和丙的質子數相同,對于原子而言,其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故甲、丙的核電荷數相同,故A錯誤;B、決定元素種類的是核內質子數,乙、丁兩種原子的質子數相同,故它們屬于同一種元素,故B正確;C、甲、丙的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同,故它們不是同一種原子,故C錯誤;D、甲、丁的質子數不相同,不互為同位素,故D錯誤。故選:B。5.【分析】1、細胞分裂導致細胞數目的增多,細胞的生長導致細胞體積的增大。2、綠色開花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解答】解:A.番茄苗是由細胞構成的,都是由細胞構成的,并且含有遺傳物質DNA,A正確。B.番茄屬于綠色開花植物,所以這些番茄苗的結構層次從微觀到宏觀為: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B正確。C.番茄試管苗的個體發育起始于受精卵,通過細胞的分裂、分化和生長,最終形成成熟的植株,C正確。D.植物體的主要組織有保護組織、營養組織、輸導組織、機械組織等,上皮組織是動物體的基本組織,D錯誤。故選:D。6.【分析】根據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結合物質的化學式進行解答本題。【解答】解:碳酸根顯﹣2價,設鋰元素的化合價是x,根據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的原則,可得:2x+(﹣2)=0則x=+1。故選:B。7.【分析】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層疏松的物質,由各種顆粒狀礦物質、有機物質、水分、空氣、微生物等組成,能生長植物,為植物的生活提供水分和各種無機鹽。【解答】解:檢驗土壤中是否含有水分,可以把土壤樣品放在試管底部,試管口朝下。灼燒底部的土壤,觀察是否有水滴產生并從試管口里流出。C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C。8.【分析】物質從固態到液態的過程叫做熔化,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做凝固;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叫做汽化,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叫做液化;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叫升華,物質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叫凝華;熔化、汽化、升華吸熱,凝固、液化、凝華放熱。【解答】解:A、開水提供水蒸氣的物態變化過程是汽化,而不是升華。汽化是指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需要吸熱;升華是指物質從固態直接變為氣態的過程,故A錯誤。B、“潑水成冰”是熱水先汽化成水蒸氣,水蒸氣再遇冷直接凝華成小冰晶;霜也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直接凝華形成的,二者形成原理相同,故B正確。C、水蒸氣在極寒環境下遇冷放熱直接凝華成小冰晶,而不是凝固。凝固是指物質從液態變為固態的過程,故C錯誤。D、用滾燙的開水而不用冷水是因為開水在短時間內更容易提供大量的水蒸氣,故D錯誤。故選:B。9.【分析】植物細胞吸水的原理是:當細胞液濃度大于周圍水溶液濃度時,植物細胞吸水;當植物細胞液濃度小于周圍水溶液濃度時,植物細胞失水。【解答】解:植物細胞吸水的原理是:當細胞液濃度大于周圍水溶液濃度時,植物細胞吸水;當植物細胞液濃度小于周圍水溶液濃度時,植物細胞失水,可見水分在植物體內的移動方向是:由濃度低的地方向濃度高的地方移動。所以植物根的橫切結構中各細胞的細胞液溶質質量分數大小關系為外界溶液<根毛細胞<皮層細胞<內皮層細胞。故選:B。10.【分析】木質莖的結構從外向內依次是樹皮、木質部和髓。樹皮內有韌皮部,在木質部和韌皮部中間有形成層。【解答】解:植物是通過導管自下而上運輸水和無機鹽,篩管自上而下運輸有機物。導管和篩管分別位于樹表層的木質部和韌皮部,古樟遭雷劈樹身只剩一小半,而剩余的木質部中的導管仍然可以自下而上運輸水和無機鹽,同時剩余的韌皮部中的篩管可以自上而下運輸有機物,所以仍然可以獲得養料,還能繼續活下去。故選:D。11.【分析】A.根據化學式中數字的含義,進行分析;B.根據化學式中數字的含義,進行分析;C.根據化合價的表示方法,進行分析;D.根據離子的表示方法,進行分析。【解答】解:A.2H表示2個氫原子,而不是2個氫分子,故A錯誤;B.O2表示1個氧分子由2個氧原子構成,而不是2個氧原子,故B錯誤;C.O表示在CaO中鈣元素的化合價為+2,而不是鈣離子帶兩個單位正電荷,故C錯誤;D.2Na+表示2個鈉離子,故D正確;故選:D。12.【分析】1、一朵完整的花包括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雌蕊和雄蕊等部分。圖中,①花藥、②花絲、③柱頭、④花柱、⑤子房壁、⑥胚珠、⑦雄蕊、⑧雌蕊。2、受精完成后,子房的各部分發育如圖所示:【解答】解:A.①花藥中的花粉落到③柱頭上的過程稱為傳粉,A正確。B.一朵花完成傳粉、受精后才可結出果實,B錯誤。C.子房包括子房壁和胚珠,子房發育成果實,子房壁發育成果皮,胚珠發育成種子;所以圖中⑤子房壁將來發育成植物的果皮,C錯誤。D.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的過程;結合分析可知,⑥胚珠內的卵細胞受精后形成的受精卵,將來發育成種子的胚,D錯誤。故選:A。13.【分析】根據微觀反應示意圖和質量守恒定律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然后根據化學方程式進行分析。【解答】解:由微觀反應示意圖可知,該反應是由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和人造樹葉催化劑的作用下反應生成乙醇和氧氣,化學方程式為2CO2+3H2O3O2+CH3CH2OH;A、由圖可知,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不變,所以該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故正確;B、由圖可知,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不變,即原子在化學反應中是不可分的,故正確;C、由圖可知,生成乙醇的碳、氫、氧的原子個數比為2:6:1,故錯誤;D、生成物中的氧氣屬于單質,乙醇屬于化合物,生成物既有單質也有化合物,故正確,故選:C。14.【分析】(1)設量杯的質量為m杯,液體的密度為ρ,讀圖可知,當液體體積為V1=20cm3時,液體和杯的總質量m總1;當液體體積為V2=80cm3時,液體和杯的總質量m總2,列方程組求出液體密度和量杯質量。(2)當液體的體積V3=60cm3,利用m=ρV求液體質量。【解答】解:(1)設量杯的質量為m杯,液體的密度為ρ,讀圖可知,當液體體積為V1=20cm3時,液體和杯的總質量m總1=m1+m杯=40g,則由m=ρV可得:ρ×20cm3+m杯=40g,﹣﹣﹣﹣﹣﹣﹣﹣﹣①當液體體積為V2=80cm3時,液體和杯的總質量m總2=m2+m杯=100g,同理可得:ρ×80cm3+m杯=100g,﹣﹣﹣﹣﹣﹣﹣﹣②聯立①②解得液體的密度:ρ=1g/cm3,將ρ=1g/cm3代入①解得m杯=20g,故AB錯誤、C正確;(2)當液體的體積V3=80cm3,則液體的質量:m3=ρ×V3=1g/cm3×80cm3=80g,故D錯誤。故選:C。15.【分析】(1)根尖是指從根的頂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根尖的結構從頂端向上,一般可以劃分為四個部分:④根冠、③分生區、②伸長區和①成熟區,不同的結構功能不同。(2)植物的生長需要多種無機鹽,無機鹽必須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無機鹽是含氮、含磷、含鉀的無機鹽,解答即可。【解答】解:A、②伸長區在分生區上部,細胞逐漸停止分裂,開始迅速伸長,是根伸長最快的地方,A正確;B、①成熟區也叫根毛區:在伸長區的上部,細胞停止伸長,并且開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根不能吸收有機物,B錯誤;C、含氮的無機鹽能促進細胞的分裂和生長,使枝葉繁茂,C正確;D、含鉀的無機鹽能促使作物生長健壯,莖稈粗硬,增強病蟲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促進糖分和淀粉的生成。D正確。故選:B。二.填空題(共7小題)16.【分析】(1)根據元素周期表,質子數最少的元素是氫元素。(2)根據原子的表示方法,多個原子在元素符號前加數字。(3)根據地殼中元素的含量,找出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4)根據分子的定義,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觀粒子是分子。【解答】解:(1)質子數最少的元素是氫元素,表示為H;(2)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號來表示一個原子,表示多個原子,就在其元素符號前加上相應的數字,所以4個鐵原子表示為4Fe;(3)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非金屬元素分別是鋁、氧,符號為:Al、O;(4)保持水的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表示為H2O。故答案為:(1)H;(2)4Fe;(3)Al;O;(4)H2O。17.【分析】(1)根據果實是由顯花植物的子房在開花授粉后發育而來的,主要的功能為保護種子及協助種子的傳播進行分析;(2)根據植物的扦插或嫁接的特點進行分析。【解答】解:(1)枇杷是植物的果實,它是由花的子房發育而來的;(2)嫁接屬于無性生殖,能保持母本的優良性狀,而且繁殖速度快。形成層有很強的分裂能力,能不斷產生新的細胞,如圖二為嫁接過程示意圖。甲插進乙的楔形切口后,要用麻繩或塑料條捆扎好,目的是使它們的形成層緊貼,這是成活的關鍵。故答案為:(1)子房;(2)保持母本的優良性狀(合理即可);(3)形成層。18.【分析】(1)根據化學式的意義來分析;(2)根據化合物中元素化合價的計算方法來分析;(3)根據物質中元素化合價的計算方法來分析。【解答】解:(1)由化學式可知,次氯酸鈉由鈉、氯、氧三種元素組成。(2)次氯酸鈉中,鈉為+1價,氧為﹣2價,設次氯酸鈉中氯元素的化合價是x,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則(+1)+x+(﹣2)=0,x=+1。(3)Cl2為單質,其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零,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Ca(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1價,HClO4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7價,CaCl2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1價,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5價,則五種物質中,氯元素的化合價最高的物質是HClO4。故答案為:(1)三或3;(2)+1;(3)HClO4。19.【分析】觀上圖可知:圖中的甲是細菌,乙是青霉,丙是酵母菌,丁是蘑菇。甲細菌都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屬于原核生物;丁圖中a孢子,b菌蓋,c菌褶,d菌柄,e地下菌絲,據此解答。【解答】解:(1)甲細菌都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屬于原核生物,而乙青霉、丙酵母菌、丁蘑菇都是真核生物,具有成形的細胞核。因此,甲細菌與青霉、酵母菌最大的區別是無成形的細胞核。(2)圖丁中的a是孢子,乙、丙、丁都通過產生a孢子來繁殖后代,甲細菌通過分裂繁殖。(3)在釀酒、做面包和饅頭時利用的微生物是圖丙酵母菌,酵母菌在無氧的條件下,可以將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并且釋放熱能。故答案為:(1)甲細胞沒有成形的細胞核.(2)孢子。(3)丙。20.【分析】知道臭豆腐的質量和體積,根據密度公式求出其密度;密度是物質本身的一種特性,與物質的種類和狀態有關,與物質的質量和體積無關。【解答】解:臭豆腐的密度:ρ1.25g/cm3;因為密度是物質本身的一種特性,與物質的質量和體積無關,所以若吃掉一半,剩余部分密度將不變。故答案為:1.25;不變。21.【分析】(1)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液化;液化放熱,遇冷容易發生液化;(2)水在沸騰前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體積逐漸變小,水在沸騰時,不斷有水汽化為水蒸氣進入氣泡,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體積逐漸增大,到水面破裂開來;(3)液體沸騰的特點是吸收熱量,溫度不變。【解答】解:(1)白氣是水壺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所以物態變化為液化;液化放熱,遇冷才容易發生液化,所以房間溫度越低,越容易液化,白氣越多,所以氣溫較高的是乙;(2)水沸騰時,氣泡從下向上氣泡變大,A是沸騰的圖象,B圖是沸騰前的;(3)液體沸騰的特點是吸收熱量,溫度不變,如果加大爐火猛燒,壺內開水的溫度不變。故答案為:(1)乙;(2)B;(3)不變。22.【分析】(1)根據化合物中元素質量分數的計算方法來分析;(2)根據木質部中導管的作用來分析;(3)根據無機鹽的作用來分析。【解答】解:(1)A.CO(NH2)2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為46.7%;B.NH4NO3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為35%;C.NH4HCO3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7.7%;(2)樹干從里往外由樹髓、木質部、形成層、韌皮部、保護層死細胞組成。這幾部分構造中,木質部中的導管承擔了向上傳導水分和無機鹽的功能,并且所傳導的無機鹽濃度可以很高。給植物打針輸液就是在枝干上用針由上向下刺至木質部(或導管),提供植物生長需要的水和無機鹽;(3)若要使大樹莖稈生長粗壯,則在大樹營養液中,應適當增加含鉀無機鹽的量。故答案為:(1)A;(2)導管或木質部;(3)K或鉀。三.實驗探究題(共5小題)23.【分析】種子的萌發需要適量的水,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解答】解:(1)菜豆種子浸種時間不能太長,否則種子會因缺少氧氣而死亡。因為種子長時間浸泡在水中,會使種子周圍的氧氣含量減少,種子無法進行正常的有氧呼吸,從而導致種子死亡。(2)觀察表格,可以發現子葉在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初期起著重要的作用,為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提供營養物質。從實驗結果可以看出,在種子萌發期和幼苗生長期的不同時間除去子葉,幼苗的干重明顯低于不除去子葉的對照組。隨著除去子葉時間的推遲,幼苗干重逐漸增加,說明子葉對幼苗生長的作用隨著時間推移逐漸減弱,幼苗逐漸能夠獨立進行光合作用等生理活動,從外界獲取營養。因此子葉可以為種子的萌發提供營養物質。(3)可表示有機物(營養物質)質量變化的是曲線 2。在種子萌發初期,由于種子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只能消耗自身儲存的有機物,所以有機物的質量會逐漸減少;隨著幼苗長出葉子開始進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逐漸增多,但由于呼吸作用等生命活動也在消耗有機物,所以有機物的質量是先減少后增加,但總體上在一段時間內仍低于初始水平。而曲線 1 表示的是鮮重的變化,鮮重由于吸收水分等原因會先快速增加,然后隨著光合作用和生長的進行,逐漸穩定并增加。(4)一組和五組兩周后平均干重相同的原因:一組是全程不除去子葉,子葉可以持續為幼苗提供營養物質,直到幼苗能夠完全獨立進行光合作用并積累有機物。五組是在生長期的第 13 天除去子葉,此時幼苗已經長出葉,能夠進行較強的光合作用,且子葉在之前的生長過程中已經為幼苗的生長發育提供了足夠的營養,使得幼苗在除去子葉后能夠依靠自身的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并維持與一組相似的生長狀態,所以兩組兩周后平均干重相同。故答案為:(1)氧氣。(2)子葉為種子萌發提供營養物質。(3)2.(4)五組去除子葉時已經為幼苗提供了充足的營養物質。24.【分析】(1)根據電解水實驗的原理及氣體的檢驗方法進行分析。(2)根據溶液的導電性以及電解水實驗的需求進行分析。(3)根據物質的組成概念進行分析。(4)根據化學反應的微觀實質進行分析。【解答】解:(1)在電解水實驗中,b管與電源正極相連,產生的氣體是氧氣。氧氣具有助燃性,檢驗氧氣時,可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b試管口,若木條復燃,則證明是氧氣,所以可觀察到的現象是帶火星的木條復燃。(2)在電解水的過程中,通常會在水中加入少量氫氧化鈉,目的是增強水的導電性。因為純水的導電性較差,加入氫氧化鈉后,氫氧化鈉在水中會電離出鈉離子和氫氧根離子,這些離子能夠自由移動,從而增強了溶液的導電性,使電解水的反應更容易進行。(3)A.水是一種純凈物,氫氣和氧氣是兩種不同的物質,水不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故A選項錯誤。B.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水分子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不存在氫分子和氧分子,故B選項錯誤。C.物質由元素組成,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故C選項正確。D.一個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而水是由大量水分子組成的,不能說水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組成,故D選項錯誤。故選:C。(4)水電解的微觀過程中,首先是水分子在通電條件下分解成氫原子和氧原子(C、D過程),然后氫原子兩兩結合形成氫分子、氧原子兩兩結合形成氧分子(B過程),所以各種微粒運動變化的先后順序是 A→C→D→B。故答案為:(1)帶火星的木條復燃;(2)增強水的導電性;(3)C;(4)A→C→D→B。25.【分析】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液體的溫度、液體的表面積、液體表面上空氣流動速度。液體的溫度越高、表面積越大、液體表面上空氣流速越大,液體蒸發越快。蒸發時吸收熱量。【解答】解:(1)比較甲、丁可知,丁中的無紡布折疊了,所以不同的是水的表面積,可以研究液體表面積對蒸發快慢的影響;(2)若要探究“空氣流通”對蒸發快慢的影響,需控制液體的溫度、液體表面積相同,改變液面附近空氣流速,故應該選擇的裝置是甲和丙;(3)①數據分析:在每組實驗中,5分鐘后裝置甲的質量都比裝置乙大,說明甲中水分多,可以得出裝置甲的無紡布中水蒸發得慢;②結論:在其他條件相同情況下,溫度越高,水蒸發越快。故答案為:(1)液體表面積;(2)甲、丙;(3)①慢;②在其他條件相同情況下,溫度越高,水蒸發越快。26.【分析】(1)左偏右調,右偏左調;(2)根據天平的正確使用方法進行分析;天平平衡時,物體的質量等于砝碼的質量游碼的示數;(3)在實驗過程中,要用鑷子夾取砝碼。【解答】解:(1)如圖所示,此時指針指在分度盤的左側,應該向右調節平衡螺母,直到指針對準中央刻度線;(2)用托盤天平稱物體質量時,當把一只最小的砝碼加入右盤時嫌多,而取出這只最小的砝碼又嫌少,這時應該將最小的砝碼取下,然后移動游碼,使天平平衡;天平平衡時,物體的質量等于砝碼的質量游碼的示數,由圖乙可知,此時物體的質量m=50g+10g+5g+2.4g=67.4g;(3)在實驗過程中,要用鑷子夾取砝碼,圖丙中,在拿取砝碼時直接用手,這是錯誤方法。故答案為:(1)右;(2)移動游碼;67.4;(3)在取砝碼使用手直接拿。27.【分析】對照實驗是指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其中這種不同的條件就是實驗變量,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解答】解:(1)土壤除了能固定植物,還能為植物的生長提供水分、空氣和 無機鹽。(2)為確保實驗組、對照組實驗結果的合理性,對影響實驗的其他相關因素應設置均處于相同理想狀態,所以要適當噴灑蒸餾水。(3)由于①號土壤中的植物高度高于②號土壤中的植物高度,所以初步得出結論:蟻巢土有利于植物的生長。(4)為使實驗結果更有說服力,還應該用不同的植物進行重復實驗。故答案為:(1)無機鹽(2)蒸餾水(3)蟻巢土有利于植物的生長(4)用不同的植物進行重復實驗四.解答題(共5小題)28.【分析】(1)傳粉是指雄蕊花藥中的成熟花粉粒傳送到雌蕊柱頭上的過程,有自花傳粉和異花傳粉兩種方式。(2)一朵花要經過傳粉受精過程后,雌蕊的子房繼續發育,最終發育成果實,子房中的胚珠發育成種子。(3)有性生殖是指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形成受精卵,并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解答】解:(1)豌豆利用種子繁殖,種子中的胚由受精卵發育而來,經過了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所以豌豆的生殖方式為有性生殖。(2)桑樹的花是單性花,花粉多而輕,依靠風力傳粉,屬于風媒花,其傳粉方式屬于異花傳粉。(3)豌豆的豆莢屬于果實,整個豆莢是由圖1中的子房發育而來。(4)綠色開花植物要形成果實和種子,必須經過傳粉和受精兩個生理過程。高產豌豆豆莢內一般有8粒種子,但有些豆莢內種子數目不足8粒,可能是傳粉不足造成的。故答案為:(1)有性。(2)異花傳粉。(3)子房。(4)傳粉不足。29.【分析】(1)根據利用新型催化劑將二氧化碳和氫氣反應生成甲醇(CH3OH)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進行分析解答。(2)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質量比=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比,進行分析解答。(3)【解答】解:(1)利用新型催化劑將二氧化碳和氫氣反應生成甲醇(CH3OH)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則該反應中二氧化碳和氫氣分子個數之比為1:3。故答案為:1:3。(2)甲醇中碳、氫、氧三種元素的質量比是(12×1):(1×4):(16×1)=3:1:4。故答案為:3:1:4。(3)128g甲醇中含有碳元素的質量為。答:128g甲醇中含有碳元素的質量是48g。30.【分析】(1)根據物質的組成來分析;(2)根據標簽含義來分析;(3)根據題干數據來分析。【解答】解:(1)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標簽中的“鈣”是指元素;故答案為:元素;(2)包裝標簽中脂肪4.0g的意思,是指100mL牛奶中含脂肪質量4.0g,那么一盒牛奶中含鈣元素的質量為:200mg=0.2g答:一盒牛奶含鈣0.2克;(3)人體每天至少需要來自牛奶的鈣為:0.68g×90%=0.62g,則一個人至少要喝牛奶的盒數為:0.62g÷0.2g≈3答:一個人至少要喝3盒牛奶。31.【分析】(1)利用體積公式計算鋼制零件的體積;(2)知道鋼的密度,根據m=ρV求出鋼制零件的質量;(3)由題意可知,鋼制零件用石墨烯材料零件替換時,在體積不變的情況下,質量減少了5700g,據此求出此石墨烯材料零件的質量,根據ρ可求出此石墨烯材料零件的密度。【解答】解:(1)已知鋼制零件的棱長L=10cm,則鋼制零件的體積:V=L3=(10cm)3=1000cm3;(2)已知鋼的密度ρ鋼=7.9×103kg/m3=7.9g/cm3,由ρ可得,鋼制零件的質量:m鋼=ρ鋼V=7.9g/cm3×1000cm3=7900g;(3)因鋼制零件用石墨烯材料替換時,在體積不變的情況下,質量減少了5700g,所以,此石墨烯材料零件的質量:m石=m鋼﹣Δm=7900g﹣5700g=2200g,則石墨烯材料的密度:ρ石2.2g/cm3。答:(1)零件的體積為1000cm3;(2)鋼制零件的質量為7900g;(3)此石墨烯材料的密度為2.2g/cm3。32.【分析】蒸發是汽化的一種,蒸發時要吸熱;影響蒸發的快慢因素有液體上方的空氣流速和液體表面積的大小和液體表面溫度等。熔化是指物質由固態變成液態。熔化過程要吸熱。【解答】答:(1)儲水箱中的水噴到濕簾上蒸發吸熱,使周圍空氣溫度下降,風扇送風加快了水表面的空氣流速,加快了蒸發,水被抽至超強吸水纖維中,增大了水的表面積,加快了蒸發,故空調扇可以送出低于室內的冷風。(2)加入冰塊后,冰塊熔化吸熱,所以降溫效果更好。第1頁(共1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