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湖南省常德市漢壽縣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5月月考 化學試題(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湖南省常德市漢壽縣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5月月考 化學試題(含解析)

資源簡介

湖南省常德市漢壽縣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
高一下學期5月月考化學試卷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N-14 O-16 Na-23 V-51 Fe-56 Cu-64
一、單選題(每題 3 分,共 42 分)
1.2024年9月20日,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一箭六星”。下列不能作為火箭的推進劑的是
A.液氧和甲烷 B.液氧和液氫 C.液氧和臭氧 D.液氧和煤油
2.下列表示正確的是
A.氖分子的電子式: B.乙醇的結構式:
C.硫離子的結構示意圖: D.CH4分子的球棍模型:
3.關于化合物二苯基甲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是苯的同系物 B.可以發生取代、加成、加聚反成
C.分子中所有原于可能共平面 D.一氯代物有4種
4.下列指定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
A.向Ag(NH3)2NO3溶液中加入鹽酸:Ag(NH3)2++2H+=Ag++2NH
B.向Na2O2中加入足量的水:2Na2O2+2H2O=4Na++4OH-+O2↑
C.向硫酸鋁溶液中加入過量氨水:Al3++3OH-=Al(OH)3↓
D.向Ca(HCO3)2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Ca2++2HCO+2OH—=CaCO3↓+CO+2H2O
5.用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25℃時,的溶液中含有的數目為
B.與反應完全轉化為,轉移的電子數目為
C.粗銅精煉過程中,陽極質量每減少,導線上通過的電子數目為
D.一定條件下,與足量充分反應后,所得物質中碳原子數目為
6.在給定條件下,下列選項所示的物質間轉化均能實現的是
A.MnO2MnCl2(aq) MnCl2(s)
B.濃H2SO4SO2Na2SO3
C.稀HNO3NO2NO
D.NaNa2ONaOH
7.將4molA氣體和2molB氣體充入2L的容器中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如下反應2A(g)+B(g) 2C(g),若經2s后測得C的濃度為0.8mol/L,現有下列幾種說法,其中正確的是
A.2s時物質B的濃度為0.4mol/L
B.溫度對該反應的平衡轉化率沒有影響
C.0~2s,用物質B表示的平均反應速率為0.4mol.L-1.s-1
D.2s時物質A的轉化率為40%
8.下列關于有機化學的認識中,正確的是
A.CH3CH=CHCH3分子中的四個碳原子可能在同一直線上
B.淀粉和纖維素屬于多糖, 均可在人體內水解轉化為葡萄糖,為人類提供能量
C.分子式為 C4H8O且能和金屬鈉反應的有機物共有三種(不考慮立體異構)
D.分枝酸結構簡式如圖,可與乙醇、乙酸反應,也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9.將紅熱的銅絲插入濃硫酸中,下列表達正確的是
A.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B.基態銅原子的價電子排布式為:
C.和SO2的VSEPR模型都是四面體形
D.HCl分子中σ鍵的電子云輪廓圖:
10.下列“實驗操作和現象”與“結論”對應不正確的是
選項 實驗操作和現象 結論
A 向溶液中加入鹽酸溶液,有氣泡產生 非金屬性:Cl>C
B 向溶液中插入打磨過的鋁條,鋁表面析出紅色固體 還原性:Al>Cu
C 向盛有淀粉溶液的試管中滴加幾滴溴水,振蕩,溶液顏色變藍 氧化性:
D 將投入漂白粉溶液中,會產生沉淀 酸性:
A.A B.B C.C D.D
11.硝酸工業生產中常用純堿溶液吸收排出的氮氧化物廢氣,廢氣中只含有NO、NO2兩種氣體。將一定量廢氣通入到足量的Na2CO3溶液中被完全吸收,溶液中生成的NO、NO兩種離子的物質的量與廢氣中NO2的物質的量分數變化關系可用如圖所示。已知溶液中可發生以下兩個反應:
①NO+NO2 +Na2CO3 =2NaNO2+CO2;
②2NO2+Na 2CO3 =NaNO2 +NaNO3+CO2。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圖中線段b表示NO離子
B.x=0.6時,反應中可收集到標準狀況下44.8L CO2
C.隨x值增大,溶液中n( NO)+n(NO)不變
D.若測得所得溶液中n(NO)為0.5mol,則x值為0.75
12.在稀硫酸中幾種離子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推測可發生
B.氧化性:
C.反應1中氧化劑為
D.反應2的氧化劑為,還原產物為
13.已知氧化性:,在溶有、和混合溶液中加入鐵粉,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若鐵粉有剩余,則不溶物中有鐵和銅單質
B.若有固體剩余,則反應中一定有大量氣泡冒出
C.若鐵粉無剩余且溶液中無,則溶液中一定沒有
D.若鐵粉無剩余且溶液中有,則溶液中可能沒有
14.下列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A.澄清石灰水與少量小蘇打溶液混合:Ca2++2OH-+2=CaCO3↓+ +2H2O
B.向100mL0.1mol·L-1的FeBr2溶液中通入0.012molCl2: 10Fe2++14Br-+12Cl2=10Fe3++7Br2+24Cl-
C.漂白粉溶液中通入少量SO2氣體:Ca2++2ClO-+ +H2O=CaSO3↓+2HClO
D.加熱條件下,向NH4HSO4稀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稀溶液至剛好沉淀完全: Ba2++2OH-+ +H++=BaSO4↓+NH3·H2O+H2O
二、非選擇題(共 4 個大題,除標注外每空 2 分,共 58 分)
15.按要求完成下列填空:(填序號或字母)
(1)現有下列物質:①Cl2 ②Na2O2 ③NaOH ④HCl ⑤H2O2 ⑥MgF2 ⑦NH4Cl
A.只由離子鍵構成的物質是 ;
B.只由共價鍵構成的物質是 ;
C.只由非金屬元素組成的離子化合物是 ;
D.由離子鍵和共價鍵構成的物質是 ;
E.屬于離子化合物的物質是 ;
F.屬于共價化合物的物質是 。
(2)將符合的物質進行分類:
A.石墨和C60
B.、和
C.和
D.H2和D2
E. 和CH3CH2CH2CH3
F.CH4與CH3CH2CH3
G.與
互為同位素 ,互為同素異形體 ,互為同分異構體 ,互為同系物的是 。
(3)在標準狀態下,某氣態烴的密度是1.34g/L,將0.1mol該氣體充分燃燒生成能得到8.8gCO2和5.4gH2O,試確定該氣體的分子式 。
三、解答題
16.碳中和是目前社會備受關注的重要議題,碳中和是指的排放總量和減少總量相當,對于改善環境、實現綠色發展至關重要。
(1)以為催化劑的光熱化學循環分解反應為碳中和提供了一條新途徑,該反應的機理及各分子化學鍵完全斷裂時的能量變化如圖所示(自然條件下,氧原子不能單獨存在)。
①上述過程,能量變化形式主要由太陽能轉化為 。
②寫出光熱化學循環分解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根據上述信息可知,催化分解1mol 時需要吸收 kJ能量。
(2)為發展低碳經濟,科學家提出可以用氧化鋯鋅作催化劑,將轉化為重要有機原料,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在容積為2L的恒溫密閉容器中,充入1mol 和3mol ,和的物質的量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分析圖中數據,回答下列問題。
①反應在0~2min內, 。
②2min時,正反應速率 逆反應速率(填“>”“<”或“=”);6min時,將容器的容積變為3L,此時逆反應速率如何變化,并說明原因: 。
③對于上述反應,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填標號)。
a.當各氣體的物質的量不再改變時,該反應已達平衡狀態
b.當該反應達到平衡后,。
c.由圖可知,2min時的生成速率大于6min時的消耗速率
d.提高反應的溫度,可以實現的完全轉化
④在催化生成甲醇的反應過程中,還會發生副反應:。一段時間后,測得體系中。產率= (已知:產率=,結果用含a、b、c的代數式表示)。
17.氧釩堿式碳酸銨難溶于水化學式為,它是制備熱敏材料的原料。價釩在弱酸性條件下具有還原性。一種制備氧釩堿式碳酸銨方案如下:
請回答下列問題:
(1)裝置盛裝的試劑是 填名稱。A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相對分液漏斗,恒壓漏斗優點是 。
(2)實驗時,先關閉,打開,當 填實驗現象時,后 填實驗操作。
(3)實驗完畢后,從C裝置中分離產品的操作方法是 填操作名稱。
(4)測定粗產品中釩的含量。實驗步驟如下:
已知:滴定反應為
該粗產品中釩的質量分數的表達式為 。
若滴定前仰視讀數,終點時俯視讀數,則測得結果 填“偏高”、“偏低”或“無影響”。
18.合成氨是目前人工固氮最重要的途徑,研究合成氨的反應和氨氣的用途具有重要意義。工業上合成氨的反應為:。請回答下列問題:
(1)①合成氨反應過程片段的作用機理,可以用如下模擬示意圖表示。
寫出符合在催化劑表面合成氨反應過程的正確排序 (用字母標號表示)。
②已知:鍵能是指氣態分子中1mol化學鍵解離成氣態原子所吸收的能量或氣態原子形成1mol化學鍵所放出的能量。結合下表中化學鍵的鍵能數值,計算合成氨反應中生成2molNH3(g)時 (填“吸收”或“放出”)的熱量是 kJ。
化學鍵 H-H N-H N≡N
鍵能/(kJ·mol-1) 436 391 946
(2)某同學在實驗室模擬工業合成氨的反應:恒溫下,在2L定容密閉容器中通入1molN2(g)和3molH2(g),催化劑存在下發生反應。
①容器中壓強(P)隨時間(t)的變化圖象如圖所示,測得p2=0.8p1,反應開始至5min,用NH3的濃度變化表示反應的平均速率為 mol/(L·min),平衡時氫氣的轉化率為 。
②下列情況能說明該反應一定達到化學平衡狀態的是 (填標號)。
A.每消耗nmolN2的同時生成2nmolNH3  B.3v正(H2)=2v逆(NH3)
C.H2的含量保持不變   D.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不變
(3)潛艇中使用的液氨—液氧燃料電池工作原理如圖所示。
①電極b為電池的 (填“正極”或“負極”)。
②溶液中OH-向電極移動 (填“a”或“b”)。
③電極a的電極反應式為 。
參考答案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D B D B D D D A
題號 11 12 13 14
答案 B A B B
1.C
【詳解】A.液氧和甲烷中,液氧是氧化劑,甲烷是燃料,物質燃燒產生大量熱量,因此可以作為火箭的推進劑,A不符合題意;
B.液氧和液氫中,液氧是氧化劑,液氫是燃料,物質燃燒產生大量熱量,因此可以作為火箭的推進劑,B不符合題意;
C.液氧和臭氧中,兩種物質都是氧化劑,沒有燃料,因此不能作為火箭的推進劑,C符合題意;
D.液氧和煤油中,液氧是氧化劑,煤油是燃料,物質燃燒產生大量熱量,因此可以作為火箭的推進劑,D不符合題意;
故合理選項是C。
2.A
【詳解】A.氖是單原子分子,氖分子的電子式:,故A正確;
B.結構式中要將所有化學鍵表示出來,乙醇的結構式:,故B錯誤;
C.硫離子的結構示意圖:,故C錯誤;
D.CH4分子的中心原子C與4個氫形成四個共價鍵,球棍模型:,故D錯誤;
故選A。
3.D
【詳解】A.根據二苯基甲烷的結構可知,其分子式為C13H12,與苯(C6H12)分子組成上沒有相差若干個CH2,故該有機物不是苯的同系物,A選項錯誤;
B.分子中含有苯環,可發生取代、加成反應,但不存在碳碳雙鍵,不能夠發生加聚反應,B選項錯誤;
C.分子中兩個苯環之間存在著一個飽和碳原子,具有甲烷的結構特征,則所有的原子一定不在同一個平面,C選項錯誤;
D.根據其結構分析可知,二苯基甲烷分子中苯環有3種等效H,烴基有1種等效H,則該分子的一氯代物共有4種,D選項正確;
答案選D。
4.B
【詳解】試題分析:A、漏掉銀離子和氯離子的反應,向Ag(NH3)2NO3溶液中加入鹽酸,離子方程式應為:Ag(NH3)2++2H++Cl-=AgCl↓+2NH,錯誤;B、向Na2O2中加入足量的水:2Na2O2+2H2O=4Na++4OH-+O2↑,正確;C、氫氧化鋁與弱堿氨水不反應,向硫酸鋁溶液中加入過量氨水離子方程式為:Al3+ + 3NH3·H2O==Al(OH)3↓+ 3NH4+,錯誤;D、向Ca(HCO3)2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離子方程式應為:Ca2++HCO+OH—=CaCO3↓+H2O,錯誤。
考點:考查離子反應、離子方程式正誤判斷。
5.D
【詳解】A.未注明體積,A項錯誤;
B.與反應完全轉化為,轉移的電子數目為,B項錯誤;
C.粗銅精煉過程中,陽極質量減少的不只有Cu,C項錯誤;
D.根據碳元素守恒可知與足量充分反應后,所得物質中碳原子數目不變,為,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6.B
【詳解】A. 由于Mn2+水解,HCl易揮發,所以加熱蒸干MnCl2溶液得到的是Mn(OH)2,故A錯誤;
B.濃硫酸與銅在加熱條件下生成硫酸銅,二氧化硫和水,SO2是酸性氧化物,可與過量溶液反應生成亞硫酸鈉,故B正確;
C.銅與稀硝酸反應生成硝酸銅、水和一氧化氮,銅與濃硝酸反應生成硝酸銅、水和二氧化氮,故C錯誤;
D.受熱時鈉與氧氣反應生成過氧化鈉,故D錯誤;
答案選B。
7.D
【詳解】將4molA氣體和2molB氣體充入2L的容器中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如下反應2A(g)+B(g) 2C(g),若經2s后測得C的濃度為0.8mol/L,則C物質的量。
A. 2s時物質B的濃度為,故A錯誤;
B.改變溫度平衡移動,對反應的平衡轉化率有影響,故B錯誤;
C.0~2s用物質B表示的平均反應速率為 ,故C錯誤;
D. 2s時物質A的轉化率 ,故D正確。
故答案選:D。
8.D
【詳解】A.碳碳雙鍵是平面結構,CH3CH=CHCH3分子中的四個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可不在同一直線上,故A錯誤;B.人體不含纖維素酶,纖維素在人體內不能消化,故B錯誤;C.分子式為C4H8O且能與金屬鈉反應的有機物中含有羥基,其中-C4H7有4種結構(不包括羥基與碳碳雙鍵直接相連,不考慮立體異構),因此C4H8O的烯醇有4種,故C錯誤;D.有機物含有羥基、羧基,可發生酯化反應,可分別與乙酸、乙醇反應,含有碳碳雙鍵,可發生加成、氧化反應,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故D正確;故選D。
點睛:本題考查了有機化合物的結構和性質,掌握官能團的結構和性質是解題的關鍵。本題的易錯點為C,要知道能和金屬鈉反應的官能團有羥基和羧基,另外羥基與碳碳雙鍵直接相連的結構不穩定。
9.D
【詳解】A.銅與濃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二氧化硫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故A項錯誤;
B.銅是29號元素,基態銅原子的價電子排布式為:3d104s1,故B項錯誤;
C.中S原子價層電子對數=4+×(6+2-4×2) =4,SO2中S原子價層電子對數=2+×(6-2×2) =3,根據價層電子對互斥理論判斷其空間構型,所以的VSEPR模型是四面體形,SO2的VSEPR模型是平面三角形,故C項錯誤;
D.HCl分子中σ鍵的電子云輪廓圖為:,故D項正確;
故本題選D。
10.A
【詳解】A.向碳酸鈉中加入鹽酸溶液,可發生強酸制取弱酸的反應,但鹽酸為無氧酸,則不能比較Cl、C的非金屬性,故A錯誤;
B.向溶液中插入打磨過的鋁條,鋁表面析出紅色固體,說明Al置換Cu,非金屬性Al>Cu,還原性:Al>Cu,故B正確;
C.向盛有淀粉溶液的試管中滴加幾滴溴水,振蕩,溶液顏色變藍,說明有生成,說明氧化性:,故C正確;
A.將投入漂白粉溶液中,生成碳酸鈣和HClO,為強酸制取弱酸的反應,可知酸性:,故D正確;
故答案選A。
11.B
【分析】由方程式和圖象可知,NO單獨不能被吸收:
①當NO和NO2混合氣體被NaOH溶液恰好完全吸收,滿足n(NO2):n(NO)=1,即x=0.5,此時只生成,n()=0,n()=2mol,所以a曲線表示離子、b曲線表示離子;
②當氣體只有NO2時,即x=1,發生反應2NO2+Na2CO3=NaNO2+NaNO3+CO2,此時生成n()=n()=1mol;
③由x=0.5和x=1可知,一定量廢氣中n(NO2)≥n(NO),并且n(NO2)+n(NO)=2mol,生成n()+n()=2mol;
④反應NO+NO2+Na2CO3=2NaNO2+CO2和2NO2+Na2CO3=NaNO2+NaNO3+CO2均有n(N)=2n(C),即n(NO2)+n(NO)=2n(CO2)=2mol,所以n(CO2)=1mol;
綜上可知:2mol廢氣通入到足量的Na2CO3溶液中被完全吸收,即n(NO2)≥n(NO),生成n()+n()=2mol;n(CO2)=lmol;a曲線表示離子、b曲線表示離子。
【詳解】A.由上述分析可知,線段b表示離子,故A正確;
B.由于廢氣中n(NO2)≥n(NO),并且n(NO2)+n(NO)=2n(CO2)=2mol,根據反應①②可知n(NO2)+n(NO)=2n(CO2)=2mol,即n(CO2)=1mol,標準狀況下體積為22.4L,故B錯誤;
C.當x=0.5時,只生成,n()=2mol;當x=1只發生反應2NO2+Na2CO3=NaNO2+NaNO3+CO2,此時生成n()=n()=1mol;根據N原子守恒可知混合氣體的總的物質的量為2mol,即溶液中n()+n()不變,始終等于2mol,故C正確;
D.設n(NO2)=a,n(NO)=b,則a+b=2mol,發生反應①余下NO2的物質的量為(a-b)mol,發生反應②生成n()=0.5(a-b)=0.5mol,即a-b=1mol,聯立方程組解得a=1.5mol,b=0.5mol,廢氣中NO2的物質的量分數x==0.75,故D正確;
答案選B。
12.A
【分析】由題干歷程圖可知,反應1為,反應2為,反應3為,根據同一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劑的氧化性大于氧化產物的氧化性可知,氧化性:,以此解題。
【詳解】A.由分析可知,氧化性:,推測可發生反應:,A正確;
B.由分析可知氧化性:,B錯誤;
C.由題干歷程圖可知,反應1為:,故氧化劑為Ce4+,C錯誤;
D.由題干歷程圖可知,反應2為:,故反應2的氧化劑為Mn3+,還原產物為Mn2+,D錯誤;
故選A。
13.B
【分析】已知氧化性:,在溶有、和混合溶液中加入鐵粉,鐵先與硫酸鐵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再與硫酸銅反應生成銅單質和硫酸亞鐵,最后與氫離子反應生成氫氣和硫酸亞鐵。
【詳解】A.若鐵粉有剩余,則不溶物中有鐵和銅單質,A正確;
B.若有固體剩余,該固體可能是銅單質,鐵不足,未參與和氫離子的反應,故反應中不一定有大量氣泡冒出,B錯誤;
C.因氧化性:,若鐵粉無剩余一定先還原三價鐵離子,若溶液中無,則溶液中一定沒有,C正確;
D.若鐵粉無剩余且溶液中有,則溶液中一定發生鐵與三價鐵離子的反應,但鐵單質與銅離子反應生成銅單質的反應可能發生也可能未發生,故溶液中若有,則溶液中可能沒有,D正確;
故選B。
14.B
【詳解】A. 澄清石灰水與少量小蘇打溶液混合的離子反應為:Ca2+ + OH- + =CaCO3+ H2O,故A項錯誤;
B. Fe2+的還原性強于Br-,因此Cl2先將Fe2+氧化,根據電子守恒,完全氧化0.01mol Fe2+應消耗0.005mol Cl2;剩余0.007mol Cl2氧化0.014mol Br-。因此該反應中參與反應的Fe2+和Br-物質的量之比為0.01mol:0.014mol=10:14,離子方程式為:12Cl2 +10Fe2+ + 14Br- = 7Br2 + 10Fe3+ + 24Cl-,故B項正確;
C. 漂白粉中通入少量SO2的離子方程式為:Ca2+ + ClO- + SO2 +H2O= CaSO4+ 2H+ +Cl-,故C項錯誤;
D. 加熱條件下,與OH-作用產生NH3,而非一水合氨,故D項錯誤;
故答案選B。
15.(1) ⑥ ①④⑤ ⑦ ②③⑦ ②③⑥⑦ ①④⑤
(2) B A E F
(3)C2H6
【詳解】(1)①Cl2中氯原子之間的非極性共價鍵,屬于單質,②Na2O2中氧氧原子之間的非極性共價鍵,過氧根和鈉離子之間構成離子鍵,屬于離子化合物,③NaOH含有氫氧原子之間的極性共價鍵,氫氧根和鈉離子之間構成離子鍵,屬于離子化合物,④HCl中氫氯原子之間構成極性共價鍵,屬于共價化合物,⑤H2O2中氧原子之間為非極性共價鍵,氫氧原子之間為極性共價鍵,屬于共價化合物,⑥MgF2中氟離子和鎂離子之間構成離子鍵,屬于離子化合物⑦NH4Cl中氮氫原子之間的極性共價鍵,銨離子和氯離子之間構成離子鍵,屬于離子化合物;
A.只由離子鍵構成的物質是⑥,B.只由共價鍵構成的物質是①④⑤,C.只由非金屬元素組成的離子化合物是⑦,D.由離子鍵和共價鍵構成的物質是②③⑦,E.屬于離子化合物的物質是②③⑥⑦,F.屬于共價化合物的物質是④⑤;
(2)同位素即質子數相同而中子數不同的一類原子,B符合;同素異形體即同一種元素構成的不同單質,A符合;同分異構體即分子式相同而結構不同的物質,E符合;同系物即結構相似,相差一個或若干個-CH2,F符合;
(3)根據標況下氣體的密度,利用,完全燃燒0.1mol該氣態烴產生二氧化碳和水的物質的量分別為8.8g÷44g/mol=0.2mol、5.4g÷18g/mol=0.3mol,設烴的分子式為CxHy,根據原子守恒,得到對應關系式得到x=2,y=6,所以分子式為C2H6。
16.(1) 化學能 278
(2) 0.125 > 減小,因為反應到達平衡后增大容器體積,則生成物的濃度減小,逆反應速率減小 ac
【詳解】(1)①由圖可知,上述過程中利用太陽能將二氧化碳轉化為一氧化碳和氧氣,故能量的變化形式主要是由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
②由圖可知,化學方程式為;結合圖中信息可知,2mol CO斷鍵吸收的能量為3196kJ,形成2mol CO和1mol ,則要放出的能量為2640kJ,催化分解2mol (g)生成2mol CO(g)和1mol (g)時需要吸收556kJ能量,則催化分解1mol 需要吸收278kJ能量;
(2)①由圖可知,在0~2min內的物質的量變化量為,則;
②2min、的物質的量仍在變化,反應仍在正向進行,故正反應速率大于遞反應速率;反應到達平衡,將容器的容積變為3L,即容積增大,則生成物的濃度減少,逆反應速率減小;
③a.當各氣體的濃度不再改變時,平衡不再移動,該反應已達平衡狀態,故a正確;
b.是否存在與是否達到平衡無關,故b錯誤;
c.由表可知,2min之后繼續生成甲醇,則反應正向進行,故2min時,的生成速率大于6min時的分解速率,故c正確;
d.此反應是可逆反應,不可能將完全轉化,故d錯誤;
④根據主反應:,副反應:,體系中,設體系中,根據碳元素守恒,起始的,產率=。
17. 飽和溶液 便于液體順利滴下 中溶液變渾濁 關閉,打開 過濾 偏低
【分析】裝置是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二氧化碳中混有的雜質氣體主要是HCl,該實驗的產品為堿式碳酸鹽,能與HCl反應,所以要用飽和溶液除去氣體中混有的少量HCl,恒壓漏斗優點是平衡上下壓強,使漏斗內液體能順利滴下;
由題干可知價釩在弱酸性條件下具有還原性,易被氧化,則向C中通入的目的是除去空氣,防止氧化產品,D裝置的澄清石灰水可以用于檢驗,當D中溶液變渾濁時,表明C中空氣已排盡。此時關閉,打開,將溶液加入到溶液中發生反應;
由題干可知氧釩堿式碳酸銨難溶于水,則實驗完畢后,從C裝置中分離產品的操作方法是過濾;
(4) ①加入溶液將氧釩堿式碳酸銨氧化為,用除去過量的;用尿素除去過量的。最后加入溶液與發生反應:;由滴定反應式知, mol,則該粗產品中釩的質量分數,開始仰視讀數,偏大,終點俯視讀數,偏小,則偏小,測得結果偏低。
【詳解】裝置是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A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二氧化碳中混有的雜質氣體主要是HCl,該實驗的產品為堿式碳酸鹽,能與HCl反應,所以要用飽和溶液除去氣體中混有的少量HCl;相對分液漏斗,恒壓漏斗優點是平衡上下壓強,使漏斗內液體能順利滴下;
由題干可知價釩在弱酸性條件下具有還原性,易被氧化,則向C中通入的目的是除去空氣,防止氧化產品,D裝置的澄清石灰水可以用于檢驗,當D中溶液變渾濁時,表明C中空氣已排盡。此時關閉,打開,將溶液加入到溶液中發生反應;
由題干可知氧釩堿式碳酸銨難溶于水,則實驗完畢后,從C裝置中分離產品的操作方法是過濾;
加入溶液將氧釩堿式碳酸銨氧化為,用除去過量的;用尿素除去過量的。最后加入溶液與發生反應:;由滴定反應式知, mol,則該粗產品中釩的質量分數;
開始仰視讀數,偏大,終點俯視讀數,偏小,則偏小,測得結果偏低。
18.(1) cbead 放出 92
(2) 0.08 40% CD
(3) 正極 a
【詳解】(1)①催化劑表面合成氨反應過程是接觸、吸附、斷鍵、形成化學鍵、脫離幾個步驟,a是形成氨分子,b吸附過程,c是接觸過程,d是脫離過程,e是斷鍵,因此順序是cbead;故答案為cbead;
②斷鍵吸收能量為(946+3×436)kJ=2254kJ,形成鍵的釋放能量為2×3×391kJ=2346kJ>2254kJ,生成2mol氨氣時放出的熱量為(2346-2254)kJ=92kJ;故答案為放出;92;
(2)①根據圖象,5min后氣體壓強不再改變,說明反應達到平衡,令達到平衡時消耗氮氣的物質的量為xmol,則消耗氫氣物質的量為3xmol,生成氨氣物質的量為2xmol,達到平衡時氮氣物質的量為(1-x)mol,氫氣的物質的量為(3-3x)mol,利用相同條件下,壓強之比等于氣體物質的量之比,因此有,解得x=0.4,根據化學反應速率的數學表達式,v(NH3)==0.08mol/(L·min);氫氣的轉化率為=40%;故答案為0.08;40%;
②A.消耗氮氣,生成NH3,反應方向均是向正反應方向進行,因此每消耗nmolN2的同時生成2nmolNH3,不能說明反應達到平衡,故A不符合題意;
B.用不同物質的反應速率表示達到平衡,要求反應方向一正一逆,且反應速率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之比,當2v正(H2)=3v逆(NH3),說明反應達到平衡,3v正(H2)=2v逆(NH3),不能說明反應達到平衡,故B不符合題意;
C.根據化學平衡狀態的定義,當組分濃度不再改變,說明達到平衡,即當氫氣的含量保持不變,說明反應達到平衡,故C符合題意;
D.組分均為氣體,即混合氣體總質量不變,該反應是氣體物質的量減少的反應,根據,當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不變,說明反應達到平衡,故D符合題意;
答案為CD;
(3)①根據裝置圖,電極a上NH3→N2和H2O,N的化合價由-3價升高為0價,根據原電池工作原理,電極a為負極,則電極b為正極;故答案為正極;
②根據原電池工作原理,陰離子向負極移動,即OH-向電極a移動;故答案為a;
③電極a為負極,電極反應式為2NH3+6OH--6e-=N2+6H2O;故答案為2NH3+6OH--6e-=N2+6H2O。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赞皇县| 常德市| 广宁县| 宜兴市| 尖扎县| 昌图县| 曲阜市| 柯坪县| 五寨县| 法库县| 瑞安市| 屏边| 唐山市| 建水县| 南昌县| 定日县| 阜南县| 西充县| 邢台县| 连云港市| 库尔勒市| 安远县| 盐津县| 碌曲县| 南丰县| 尤溪县| 光山县| 浮梁县| 浦城县| 武川县| 贡山| 黑水县| 邵东县| 商都县| 湟源县| 调兵山市| 镇坪县| 丹东市| 苍山县| 阿拉尔市| 福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