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3節 聲音的特性與應用考點一、聲音的特性(一) 響度、音調、音色的決定因素和表現決定因素 聽感表現響度 由聲源的振幅決定。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響度大:震耳欲聾響度小:輕聲耳語音調 由聲源的振動頻率決定。頻率大,音調高;頻率小,音調低 音調高:聲音清脆、尖細音調低:聲音粗獷、低沉音色 發聲體的材料、結構和發聲方式不同,發出的音色就不同 可以用來分辨不同發聲體發出的聲音【注意】音調和響度是聲音兩個根本不同的特性,音調是指聲音的高低,它是由發聲體振動的頻率決定的,音調高聲音聽起來尖細,音調低聲音聽起來沉悶;響度是指聲音的大小、聲音的強弱,它與發聲體的振幅有關,還與距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所以音調高的聲音響度不一定大,響度大的聲音音調也不一定高。典例1:(2023七下·武義期末)如圖所示,二胡是弓弦類最具中國民樂氣質的樂器。下列關于二胡的說法,正確的是( )A.二胡發出的優美的聲音一定是樂音B.二胡發出的聲音是由琴弦振動產生的C.拉弓弦時,用力越大發出聲音的音調越高D.拉二胡時,手按壓琴弦不同位置是為了改變響度變式1:許多成語對聲現象有著生動的描述。下列成語中描述聲音響度的是( )A.聲如洪鐘 B.曲高和寡 C.悅耳動聽 D.余音繞梁變式2:在科學中對聲音的特征的描述有“響度、音調、音色”這些詞,下列判斷中錯誤的是( )A.“我這破鑼似的喉嚨,怕唱不好”,形容發出的聲音音色太差B.“這個蚊子飛來飛去,吵死了”,形容發出的聲音響度大C.“他音起得太高,我唱不上去”,這里的“音”是指聲音的音調太高D.“震耳欲聾”指的是聲音響度大變式3:(2023七下·蕭山期中)小金報班在學習吉他演奏,在學習過程中他發現琴弦發出的聲音音調高低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他決定對此進行研究,經過和同學們討論提出了以下幾種猜想:①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弦的橫截面積有關②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弦的長短有關③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弦的材料有關為了驗證上述猜想是否正確,他們找到了下表所列的4種規格的琴弦,進行實驗。編號 材料 規格長度/(cm) 橫截面積/(mm )A 尼龍 55 1B 尼龍 55 0.5C 尼龍 80 1D 鎳合金 ① 0.5(1)在驗證猜想三時,小金發現粗心的同學沒有把表中的數據填全,表中①的位置所缺的數據是 。(2)表格中的數據填寫完成后,若選擇編號為A、D的兩根琴弦進行研究,能否驗證猜想一?為什么?請說出原因: 。(3)隨著實驗的進行,小金又覺得琴弦音調的高低,可能與琴弦的松緊程度有關,為了驗證這一猜想,必須進行的操作是 。考點二、聲的利用(一)超聲波頻率高于20000Hz的聲波叫做超聲波。超聲波超過了人類聽覺的上限,不能被人聽到,但能被一些動物聽到。蝙蝠在飛行時會發出超聲波,并通過接收碰到獵物后返回的超聲波來辨別獵物的方位及距離,B超是利用超聲波工作的。(二)次聲波頻率低于20Hz聲波叫做次聲波,因為它低于人類聽覺的下限,不能被人聽到,但能被一些動物聽到。典例1:利用B超可以幫助醫生確定人體內臟的情況,這是因為( )A.B型超聲波的頻率很高B.B型超聲波的振幅很大C.B型超聲波進入人體,可在臟器上發生反射,反射波帶有信息D.B型超聲波進入人體,可穿透內部臟器治病變式1:根據圖中所給信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人的聽覺頻率范圍比人發聲頻率范圍大 B.蝙蝠可以發出頻率為 1000Hz的聲音C.人能聽到蝙蝠發出的所有頻率的聲音 D.5Hz的聲音只要響度足夠大,人耳是能聽到的變式2:我國“海警3901”號所攜帶的非殺傷性定向聲波武器引起媒體高度關注,定向聲波武器是一種遠距離聲波設備,它可以發出高達150分貝的高能聲波。使用時將該設備對準目標,集中施放高分貝警告音,令目標感到極度不適、頭痛甚至休克,從而失去對抗能力。對此描述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定向聲波武器施放的是超聲波 B.分貝是聲音頻率的單位C.該例子說明聲波具有能量 D.距離遠近不影響武器效果考點三、噪聲及其控制減弱噪聲的途徑:①在聲源處減弱。如改造噪聲大的機器或換用噪聲小的設備或加一些消聲裝置。②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在馬路和住宅間設立屏障或植樹造林,建造隔音墻等,使傳來的噪聲被反射或部分被吸收而減弱。③在人耳處減弱。在工作時佩戴個人防護用具。典例1:(2023七下·東陽期末)如圖所示,為了使城市道路交通更加通暢,在主干道架設了高架道路,高架道路的路面鋪設“海綿”瀝青,部分路段兩側設有高3m左右的透明板墻,鋪設“海綿”瀝青和安裝這些板墻的主要目的是( )A.保護車輛行駛安全 B.減小車輛噪聲污染C.增加高架道路美觀 D.阻止車輛廢氣外泄變式1:如圖所示,用硬紙片把收音機的一個喇叭糊起來,做成一個“舞臺”,當你打開收音機時,臺上的“小人”在音樂聲中翩翩起舞。關于這個現象,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收音機中傳出的優美的樂曲有時也會成為噪聲B.“小人”跳舞說明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C.音樂聲越大,“小人”舞動越劇烈,說明物體的音調越高,聲音的響度越大D.關掉收音機是從聲源處減弱噪聲的變式2:(2023七下·金華期中)仲夏時節,常聽見“蛙聲一片”“聲聲蟬鳴”,有時覺得悅耳,有時又打擾我們的休息,為了減輕蛙聲和蟬鳴的影響,我們常常緊閉門窗或者戴上耳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緊閉門窗是通過防止噪聲的產生來控制噪聲B.戴上耳塞是通過阻斷噪聲的傳播來控制噪聲C.我們能分辨蛙聲和蟬鳴,是因為它們的音調不同D.蛙聲和蟬鳴都是由動物身體的某部分振動產生的變式3:小華學習了有關聲音的知識后,對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興趣,于是他設計了如下實驗進行探究,請閱讀并回答下列問題。實驗步驟:①先搜集各種材料,如衣服、報紙、平裝書、塑料袋、襪子。②把鬧鐘放到一個鞋盒里,將衣服蓋在鞋盒上方,然后逐漸遠離鞋盒直到聽不見滴答聲,記下此時人離鞋盒的距離。③分別將各種材料蓋在鞋盒上方,重復以上實驗,得到下表的數據:材料 衣服 報紙 平裝書 塑料袋 襪子聽不見滴答聲的實際距離/m 2.1 2.8 3.7 5.2 1.2回答問題:(1)小華設計的實驗利用了離聲源越遠,聽到聲音的響度越 (填“ 大”或“小”)的原理。(2)根據小華所得數據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的材料隔音性能 (填“好”或“ 差”),其原因是粗糙的材料吸收聲音的性能要比平滑的材料強。(3)在噪聲污染嚴重的環境里,“隔音”就是為了改變聲音的 ,是有效的降噪方法之一。在控制噪聲的方法分類中,“隔音”是在 減弱噪聲。(4)“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描繪出詩人對林泉美景的喜愛。“蟬”和“鳥”的叫聲是根據聲音的 區分的,茂密的樹林有吸聲和消聲的作用,能在 控制噪聲。1.(2022七下·婺城期末)下列有關“鳥語花香”這一成語的理解中正確的是( )A.聽到“鳥語”說明聲音能在空氣中傳播B.接收到“鳥語”的感受器位于耳廓C.聞到“花香”的感覺是在鼻腔中產生的D.不同人對“花香”的敏感程度相同2.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聲音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比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大B.“禁止鳴笛”是在聲音的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的C.“聞其聲知其人”的判斷依據是人發出聲音的響度D.演奏弦樂器時,演奏者不斷變換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這是在改變聲音的音調3.小紅同學喜歡利用復讀機進行英語聽力訓練,在音量不變的情況下,如果讓復讀機先正常播放一段錄音,然后再快速播放同一段錄音,則發出的聲音 ( )A.響度增大,音調不變 B.響度減小,音調不變C.響度不變,音調升高 D.響度不變,音調降低4.(2023七下·東陽期末)如圖所示,在“探究真空是否可以傳聲”的實驗中,進行如下操作:①將正在發聲的音樂卡芯(發聲裝置)固定在拔罐器內;②用抽氣槍逐步抽出罐內空氣,感受到音樂聲越來越小。關于該實驗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音樂卡芯發出的聲音不是由振動產生的B.該實驗可推理出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C.步驟①中音樂聲尖銳刺耳是因為聲音響度大D.步驟②中聽到的聲音越來越小是由于音調變低5.(2023七下·嘉興期末)生活中實驗往往可以揭示聲現象的本質。下面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A.圖甲:撥動伸出桌面的鋼尺,鋼尺振動得越快,聲音越尖,說明響度與頻率有關B.圖乙:將播放音樂的揚聲器對準燭焰,燭焰會跳動,說明聲音是以直線形式傳播C.圖丙:抽盡玻璃罩內空氣,鬧鐘的聲音幾乎聽不到,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D.圖丁:為改善工作環境,工廠車間內的工人戴耳罩,說明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6.(2023七下·杭州月考)下列有關聲現象說法正確的是( )A.圖甲:該實驗中乒乓球的作用是用相同大小的力敲擊音叉,從而使音叉振動發聲B.圖乙:不同用力擊鼓,聽聲并觀察紙屑被彈起的高度。探究聲音的響度與頻率有關C.圖丙: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伸出越長,用相同力撥動時所聽到的音調更低D.圖丁:逐漸抽出裝置內的空氣,聽到鈴聲漸小;說明真空狀態下的鈴鐺不能發聲7.(2022七下·仙居期末)如圖是去年元宵晚會王亞平在空間站彈奏《茉莉花》的情景,琴聲是由琴弦的 產生的;人們只聽琴聲就能根據 (選填“音色”、“音調” 或“響度”)分辨出這是用我國傳統樂器古箏彈奏的。8.(2022七下·婺城期末)跑操是各校大課間活動的主項目,同學們跑操訓練時,步伐整齊、氣勢宏博。請回答:(1)班級跑操訓練時,同學們聽到指揮員的指令,聽覺是在 中形成的。(2)跑到指定位置后,同學們利用了在同一均勻介質中 的原理,迅速排成整齊的隊伍。9.(2022七下·杭州月考)小科用兩把傘,選擇了一個安靜的室內環境做了一個“聚音傘”的實驗。如圖所示,在右邊傘柄的A點掛一塊機械鐘表,當他的耳朵位于B點時聽不到鐘表“嘀嗒”聲。把另一把傘放在左邊圖示位置后,在B點聽到了鐘表的“嘀嗒”聲。(1)“嘀嗒”聲是由鐘表內機械裝置 產生的;這個實驗表明聲音也像光一樣可以發生 現象。(2)“聚音傘”增大了人聽到的聲音的 ,鐘表聲在兩傘之間傳播依靠的介質是 。10.(1)現代城市主要街道上都會設置噪聲監測設備。如圖是一款電子噪聲監測器,某時刻該裝置的顯示屏顯示如圖,這個數字表示的是當時環境聲音的 (選填“音調”、“響度”或“音色”)。目前,隔壁小區進行施工,白天總能聽到一些聲音,這對上課的大家來說屬于噪聲,老師會讓同學關上門窗,是在 減弱噪聲(選填“聲源處”“傳播過程中”或“人耳處”)。(2)調查表明,當前中學生聽力下降十分嚴重。為了保護耳和聽覺,養成良好的衛生和生活習慣,遇到巨大聲響時,正確的做法是 。(3)如圖所示四個聲現象中,哪兩個可以用相同的聲學知識解釋( )A.甲和丁 B.甲和丙 C.丙和丁 D.乙和丙(4)圖甲是某手工藝品,由竹筒(A、B 兩端開口,C 處開一小口)和“活 塞”組成。將“活塞”從 B 處塞入,在 A 處吹氣并來回拉動“活塞"能 發出悅耳的哨音,如圖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哨音在真空中也能傳播B.哨音是由筒內空氣振動產生的C.換用更大的力吹氣改變了哨音的音調D.吹氣時來回拉動“活塞”改變了哨音的響度11.(2021七下·濱江期中)小聞同學按如圖所示將四個相同的玻璃瓶里裝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貼著瓶口吹氣,如果能分辨出“do(1)、re(2)、mi(3)、fa(4)”四個音階,就能探究出“音調與空氣柱長短的關系”。請回答下列問題:(1)小聞同學對瓶吹氣時會引起 振動。(2)小聞同學分辨出A、B、C、D四個瓶子中發出的聲音分別對應do(1)、re(2)、mi(3)、fa(4)四個音階,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3)如果改用筷子敲打瓶子,那么音調的排序和貼著瓶口吹氣時的音調排序剛好相反,請說明理由。 。(4)小聞同學利用同一個聲音傳感器將實驗過程中三次敲打瓶子產生的波形圖拍了下來,如下圖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三次實驗小聞是用不同大小的力度敲擊了同一個瓶子B.三次實驗小聞是用相同的力度敲擊了不同的瓶子C.甲、乙兩圖對應的實驗中,小聞敲擊瓶子的快慢相同D.丙圖對應實驗中,小聞的敲擊的瓶子發出的聲音尖銳12.(2023七下·洞頭期中)科學課上同學開展了“制作簡易樂器”的項目化學習活動,活動包括體驗聲音、探究聲音、制作樂器三個環節。(1)體驗:老師用尺子以不同的速度劃過梳子,讓同學們體驗聲音區別,并描述聲音的區別。小可表示在這個過程中他感覺聲音的傳播速度變快了,你是否贊同小可的觀點,你能結合聲音傳播速度的相關知識說明理由嗎? (2)探究:老師要求設計實驗探究音調與振動快慢的實驗,提供了鋼尺、塑料尺。甲組利用鋼尺設計了下表的實驗,請將表中空缺的實驗操作和實驗方案設計要求補充完整。步驟 實驗操作 實驗方案設計要求步驟一 將鋼尺伸出桌面一截,按住鋼尺位置 (看圖填寫字母),撥動鋼尺位置D。 獲取事實和證據步驟二 改變鋼尺 設置改變的量步驟三 按住與步驟一同樣的位置,用相同大小的力撥動步驟一同樣的位置。 劃線部分的目的是 步驟四 重復步驟二、步驟三 多次實驗,獲取證據步驟五 比較幾次聲音音調的變化,分析得出結論 獲取事實和證據,得出實驗結論(3)制作:某小組想用塑料吸管制作排簫,經查閱資料了解:排簫是由一系列管子構成的管樂器,管子都是按由長到短或由短到長的順序排列,吹奏時,氣流進入管中,可以產生高低不同的音調。除此之外管的粗細也會影響吹出的音調。右圖是某小組制作的排簫,你能參考下面的評價量表進行判斷是否需要改進,如有,請在相應指標后面寫上改進理由和改進方法。(可任選一個評價指標)評價指標 合格 待改進 判斷(改進理由和改進方法)音的高低 能實現音的高低變化 不能實現音的高低變化 音的區分度 每個音區分度明顯 不能很好區分每個音 材料 環保且成本低 不環保或成本高 典例分析舉一反三典例分析舉一反三典例分析舉一反三課后鞏固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3節 聲音的特性與應用考點一、聲音的特性(一) 響度、音調、音色的決定因素和表現決定因素 聽感表現響度 由聲源的振幅決定。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響度大:震耳欲聾響度小:輕聲耳語音調 由聲源的振動頻率決定。頻率大,音調高;頻率小,音調低 音調高:聲音清脆、尖細音調低:聲音粗獷、低沉音色 發聲體的材料、結構和發聲方式不同,發出的音色就不同 可以用來分辨不同發聲體發出的聲音【注意】音調和響度是聲音兩個根本不同的特性,音調是指聲音的高低,它是由發聲體振動的頻率決定的,音調高聲音聽起來尖細,音調低聲音聽起來沉悶;響度是指聲音的大小、聲音的強弱,它與發聲體的振幅有關,還與距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所以音調高的聲音響度不一定大,響度大的聲音音調也不一定高。典例1:(2023七下·武義期末)如圖所示,二胡是弓弦類最具中國民樂氣質的樂器。下列關于二胡的說法,正確的是( )A.二胡發出的優美的聲音一定是樂音B.二胡發出的聲音是由琴弦振動產生的C.拉弓弦時,用力越大發出聲音的音調越高D.拉二胡時,手按壓琴弦不同位置是為了改變響度【答案】B【解析】A.樂音指令人身心愉悅的聲音;B.聲音是由于物體振動而產生的;C.音調高低與振動頻率有關;D.響度與振動幅度有關。【解答】】A. 二胡發出的優美的聲音對某些時刻來說不一定是樂音。B.聲音是由于琴弦的振動而產生的;C.用力越大響度越大;D. 手按壓琴弦不同位置是為了改變音調。變式1:許多成語對聲現象有著生動的描述。下列成語中描述聲音響度的是( )A.聲如洪鐘 B.曲高和寡 C.悅耳動聽 D.余音繞梁【答案】A【解析】聲音的大小叫響度,聲音的高低叫音調,聲音的特點叫音色。【解答】A.聲如洪鐘,描述的是聲音的響度大,故A符合題意;B.曲高和寡,其中的“高”和“寡”描述聲音的高低,即聲音的音調,故B不合題意;C.悅耳動聽,描述的是聲音的特點,即聲音的音色,故C不合題意;D.余音繞梁,描述的是聲音的特點,即聲音的音色,故D不合題意。變式2:在科學中對聲音的特征的描述有“響度、音調、音色”這些詞,下列判斷中錯誤的是( )A.“我這破鑼似的喉嚨,怕唱不好”,形容發出的聲音音色太差B.“這個蚊子飛來飛去,吵死了”,形容發出的聲音響度大C.“他音起得太高,我唱不上去”,這里的“音”是指聲音的音調太高D.“震耳欲聾”指的是聲音響度大【答案】B【解析】聲音的大小叫響度,聲音的高低叫音調,聲音的特點叫音色,據此分析判斷。【解答】A.“我這破鑼似的喉嚨,怕唱不好”,形容發出的聲音音色太差,故A正確不合題意;B.“這個蚊子飛來飛去,吵死了”,形容發出的聲音音調高,故B錯誤符合題意;C.“他音起得太高,我唱不上去”,這里的“音”是指聲音的音調太高,故C正確不合題意;D.“震耳欲聾”指的是聲音響度大,故D正確不合題意。變式3:(2023七下·蕭山期中)小金報班在學習吉他演奏,在學習過程中他發現琴弦發出的聲音音調高低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他決定對此進行研究,經過和同學們討論提出了以下幾種猜想:①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弦的橫截面積有關②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弦的長短有關③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弦的材料有關為了驗證上述猜想是否正確,他們找到了下表所列的4種規格的琴弦,進行實驗。編號 材料 規格長度/(cm) 橫截面積/(mm )A 尼龍 55 1B 尼龍 55 0.5C 尼龍 80 1D 鎳合金 ① 0.5(1)在驗證猜想三時,小金發現粗心的同學沒有把表中的數據填全,表中①的位置所缺的數據是 。(2)表格中的數據填寫完成后,若選擇編號為A、D的兩根琴弦進行研究,能否驗證猜想一?為什么?請說出原因: 。(3)隨著實驗的進行,小金又覺得琴弦音調的高低,可能與琴弦的松緊程度有關,為了驗證這一猜想,必須進行的操作是 。【答案】(1)55 (2)不能,沒有控制變量,材料、橫截面積都不同(3)取任意編號的一種琴弦,調整其松緊程度,用相同的力撥動琴弦,比較音調的高低【解析】(1)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分析;(2)驗證猜想一,即探究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與琴弦的橫截面積的關系時,必須控制材料、長度相同,只改變琴弦的材料。而AD中,兩根琴弦橫截面積和材料都不同,據此分析解答;(3)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可知,探究琴弦的音調高低與琴弦的松緊的關系時,必須控制琴弦的材料、長度和橫截面積相等,只改變琴弦的松緊,據此設計實驗步驟即可。【解答】(1)驗證猜想三,即探究琴弦音調的高低與材料的關系時,必須控制琴弦的長度和橫截面積相等,只改變材料,故選實驗B和D,則①處的長度與B相等,應該為55。(2)表格中的數據填寫完成后,若選擇編號為A、D的兩根琴弦進行研究,不能驗證猜想一,原因為:沒有控制變量,材料、橫截面積都不同。(3)隨著實驗的進行,小金又覺得琴弦音調的高低,可能與琴弦的松緊程度有關,為了驗證這一猜想,必須進行的操作是:取任意編號的一種琴弦,調整其松緊程度,用相同的力撥動琴弦,比較音調的高低。考點二、聲的利用(一)超聲波頻率高于20000Hz的聲波叫做超聲波。超聲波超過了人類聽覺的上限,不能被人聽到,但能被一些動物聽到。蝙蝠在飛行時會發出超聲波,并通過接收碰到獵物后返回的超聲波來辨別獵物的方位及距離,B超是利用超聲波工作的。(二)次聲波頻率低于20Hz聲波叫做次聲波,因為它低于人類聽覺的下限,不能被人聽到,但能被一些動物聽到。典例1:利用B超可以幫助醫生確定人體內臟的情況,這是因為( )A.B型超聲波的頻率很高B.B型超聲波的振幅很大C.B型超聲波進入人體,可在臟器上發生反射,反射波帶有信息D.B型超聲波進入人體,可穿透內部臟器治病【答案】C【解析】利用B超可以幫助醫生確定人體內臟的情況,這是因為B型超聲波進入人體,可在臟器上發生反射,反射波帶有信息,故C正確,而A、B、D錯誤。變式1:根據圖中所給信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人的聽覺頻率范圍比人發聲頻率范圍大 B.蝙蝠可以發出頻率為 1000Hz的聲音C.人能聽到蝙蝠發出的所有頻率的聲音 D.5Hz的聲音只要響度足夠大,人耳是能聽到的【答案】A【解析】觀察圖片,分別確定人和蝙蝠的發聲頻率范圍與聽覺范圍,然后進行比較判斷。A.人的聽覺范圍為:20Hz~20000Hz,人的發聲頻率范圍:85Hz~1100Hz,因此人的聽覺頻率范圍比人發聲頻率范圍大,故A正確;B.蝙蝠可以發出頻率為 10000Hz~120000Hz,不能發出頻率為1000Hz的聲音,故B錯誤;C.人只能聽到蝙蝠發出的聲音頻率范圍:10000Hz~20000Hz,故C錯誤;D.5Hz低于人的聽覺下限20Hz,聲音再大,也不能引起人的聽覺,故D錯誤。變式2:我國“海警3901”號所攜帶的非殺傷性定向聲波武器引起媒體高度關注,定向聲波武器是一種遠距離聲波設備,它可以發出高達150分貝的高能聲波。使用時將該設備對準目標,集中施放高分貝警告音,令目標感到極度不適、頭痛甚至休克,從而失去對抗能力。對此描述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定向聲波武器施放的是超聲波 B.分貝是聲音頻率的單位C.該例子說明聲波具有能量 D.距離遠近不影響武器效果【答案】C【解析】(1)超聲波的頻率高于20000Hz,次聲波的頻率低于20Hz;(2)分貝是聲音強度的單位;(3)聲波不但能夠傳遞信息,還能夠傳播能量;(4)聲音的強度與發聲體的振幅和到發聲體的距離有關。A.定向聲波武器施放的聲音人類能夠聽到,肯定不是超聲波,故A錯誤;B.分貝是聲音響度的單位,故B錯誤;C.該例子說明聲波具有能量,故C正確;D.距離越遠,聲音越分散,這種武器的效果越差,故D錯誤。考點三、噪聲及其控制減弱噪聲的途徑:①在聲源處減弱。如改造噪聲大的機器或換用噪聲小的設備或加一些消聲裝置。②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在馬路和住宅間設立屏障或植樹造林,建造隔音墻等,使傳來的噪聲被反射或部分被吸收而減弱。③在人耳處減弱。在工作時佩戴個人防護用具。典例1:(2023七下·東陽期末)如圖所示,為了使城市道路交通更加通暢,在主干道架設了高架道路,高架道路的路面鋪設“海綿”瀝青,部分路段兩側設有高3m左右的透明板墻,鋪設“海綿”瀝青和安裝這些板墻的主要目的是( )A.保護車輛行駛安全 B.減小車輛噪聲污染C.增加高架道路美觀 D.阻止車輛廢氣外泄【答案】B【解析】交通噪聲污染嚴重影響居民正常生活,“海綿”瀝青易吸收聲音,兩側板墻可以隔聲。【解答】A.“海綿”瀝青含有很多個孔,可以吸收聲音,兩側擋板可以隔絕掉一部分聲音,所以不是為了保護車輛行駛安全。故A錯誤;B.“海綿”瀝青含有很多個孔,可以吸收聲音,兩側擋板可以隔絕掉一部分聲音,故B正確;C.鋪設“海綿”瀝青和安裝這些板墻不是為了增加高架道路美觀,故C錯誤;D.氣體會擴散,所以鋪設“海綿”瀝青和安裝這些板墻不是為了阻止車輛廢氣外泄變式1:如圖所示,用硬紙片把收音機的一個喇叭糊起來,做成一個“舞臺”,當你打開收音機時,臺上的“小人”在音樂聲中翩翩起舞。關于這個現象,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收音機中傳出的優美的樂曲有時也會成為噪聲B.“小人”跳舞說明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C.音樂聲越大,“小人”舞動越劇烈,說明物體的音調越高,聲音的響度越大D.關掉收音機是從聲源處減弱噪聲的【答案】C【解析】(1)凡是影響人們正常學習、工作和休息的聲音,都稱為噪聲;(2)根據聲音產生的知識判斷;(3)音調與振動頻率有關,而響度與振動幅度有關;(4)根據減弱噪聲的途徑和方法判斷。【解答】A.音樂雖然優美,但是在晚上人們休息時響起,也會影響大家,此時為噪聲,故A正確不合題意;B.‘小人’跳舞說明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故B正確不合題意;C.音樂聲越大,“小人”舞動越劇烈,說明物體振幅越高,聲音的響度越大,故C錯誤符合題意;D.關掉收音機是從聲源處減弱噪聲的,故D正確不合題意。變式2:(2023七下·金華期中)仲夏時節,常聽見“蛙聲一片”“聲聲蟬鳴”,有時覺得悅耳,有時又打擾我們的休息,為了減輕蛙聲和蟬鳴的影響,我們常常緊閉門窗或者戴上耳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緊閉門窗是通過防止噪聲的產生來控制噪聲B.戴上耳塞是通過阻斷噪聲的傳播來控制噪聲C.我們能分辨蛙聲和蟬鳴,是因為它們的音調不同D.蛙聲和蟬鳴都是由動物身體的某部分振動產生的【答案】D【解析】AB根據減弱噪聲的途徑和方法分析判斷;C.聲音的大小叫響度,聲音的高低叫音調,聲音的特點叫音色;D.根據聲音產生的知識判斷。【解答】A.緊閉門窗是通過阻斷噪聲傳播的知識來控制噪聲,故A錯誤;B.戴上耳塞是防止噪聲入耳的方式來控制噪聲,故B錯誤;C.我們能分辨蛙聲和蟬鳴,是因為它們的音色不同,故C錯誤;D.蛙聲和蟬鳴都是由動物身體的某部分振動產生的,故D正確。變式3:小華學習了有關聲音的知識后,對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興趣,于是他設計了如下實驗進行探究,請閱讀并回答下列問題。實驗步驟:①先搜集各種材料,如衣服、報紙、平裝書、塑料袋、襪子。②把鬧鐘放到一個鞋盒里,將衣服蓋在鞋盒上方,然后逐漸遠離鞋盒直到聽不見滴答聲,記下此時人離鞋盒的距離。③分別將各種材料蓋在鞋盒上方,重復以上實驗,得到下表的數據:材料 衣服 報紙 平裝書 塑料袋 襪子聽不見滴答聲的實際距離/m 2.1 2.8 3.7 5.2 1.2回答問題:(1)小華設計的實驗利用了離聲源越遠,聽到聲音的響度越 (填“ 大”或“小”)的原理。(2)根據小華所得數據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的材料隔音性能 (填“好”或“ 差”),其原因是粗糙的材料吸收聲音的性能要比平滑的材料強。(3)在噪聲污染嚴重的環境里,“隔音”就是為了改變聲音的 ,是有效的降噪方法之一。在控制噪聲的方法分類中,“隔音”是在 減弱噪聲。(4)“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描繪出詩人對林泉美景的喜愛。“蟬”和“鳥”的叫聲是根據聲音的 區分的,茂密的樹林有吸聲和消聲的作用,能在 控制噪聲。【答案】(1)小(2)好(3)響度;傳播過程中(4)音色;傳播過程中【解析】(1)離聲源越遠,則聲音越分散,那么聽到聲音的響度就越小;(2)吸音能力越好,則傳出聲音的響度越小,即隔音性能越好;(3)聲音的大小叫響度,聲音的響度越小,對人的影響越小。減弱噪聲的方法:①在聲源處減弱;②在傳播過程中減弱;③在人耳處減弱。(4)聲音的大小叫響度,聲音的高低叫音調,聲音的特點叫音色。根據減弱噪聲的途徑分析解答。【解答】(1)小華設計的實驗利用了離聲源越遠,聽到聲音的響度越小的原理。(2)根據小華所得數據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的材料隔音性能好,其原因是粗糙的材料吸收聲音的性能要比平滑的材料強。(3)在噪聲污染嚴重的環境里,“隔音”就是為了改變聲音的響度,是有效的降噪方法之一。在控制噪聲的方法分類中,“隔音”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3)“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描繪出詩人對林泉美景的喜愛。“蟬”和“鳥”的叫聲是根據聲音的音色區分的,茂密的樹林有吸聲和消聲的作用,能在傳播過程中控制噪聲。1.(2022七下·婺城期末)下列有關“鳥語花香”這一成語的理解中正確的是( )A.聽到“鳥語”說明聲音能在空氣中傳播B.接收到“鳥語”的感受器位于耳廓C.聞到“花香”的感覺是在鼻腔中產生的D.不同人對“花香”的敏感程度相同【答案】A【解析】①聲音的傳播是需要介質的,它既可以在氣體中傳播,也可以在固體和液體中傳播.我們通常聽到的聲音是通過空氣傳播的.②分子運動是看不見的,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變化,分子運動屬于擴散現象.【解答】A:聽到“鳥語”說明聲音能在空氣中傳播,A正確。B:接收到“鳥語”的感受器位于耳蝸,B錯誤。C:聞到“花香”的感覺是形成于大腦的感覺中樞,C錯誤。D:不同人對“花香”的敏感程度不同,D錯誤。2.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聲音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比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大B.“禁止鳴笛”是在聲音的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的C.“聞其聲知其人”的判斷依據是人發出聲音的響度D.演奏弦樂器時,演奏者不斷變換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這是在改變聲音的音調【答案】D【解析】(1)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2)減弱噪聲的方法:在聲源處,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在人耳處減小;(3)聲音的大小叫響度,聲音的高低叫音調,聲音的特點叫音色;(4)音調與振動頻率有關,響度與振幅有關,音色與發聲體的特點有關。【解答】A.聲音在真空中無法傳播,故A錯誤;B.“禁止鳴笛”是在聲音的聲源處減弱噪聲的,故B錯誤;C.“聞其聲知其人”的判斷依據是人發出聲音的音色,故C錯誤;D.演奏弦樂器時,演奏者不斷變換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這是在改變振動部分的長度,即改變琴弦的振動頻率,從而改變聲音的音調,故D正確。3.小紅同學喜歡利用復讀機進行英語聽力訓練,在音量不變的情況下,如果讓復讀機先正常播放一段錄音,然后再快速播放同一段錄音,則發出的聲音 ( )A.響度增大,音調不變 B.響度減小,音調不變C.響度不變,音調升高 D.響度不變,音調降低【答案】C【解析】聲音的大小叫響度,與振幅有關;聲音的高低叫音調,與振動頻率有關,據此分析判斷。【解答】根據題意可知,音量不變,即發出聲音的響度不變。當快速播放時,聲音的振動頻率增大,即發出聲音的音調升高,故C正確,而A、B、D錯誤。4.(2023七下·東陽期末)如圖所示,在“探究真空是否可以傳聲”的實驗中,進行如下操作:①將正在發聲的音樂卡芯(發聲裝置)固定在拔罐器內;②用抽氣槍逐步抽出罐內空氣,感受到音樂聲越來越小。關于該實驗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音樂卡芯發出的聲音不是由振動產生的B.該實驗可推理出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C.步驟①中音樂聲尖銳刺耳是因為聲音響度大D.步驟②中聽到的聲音越來越小是由于音調變低【答案】B【解析】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聲音有三個特征:音調、響度和音色。音調指聲音的高低;響度指聲音的大小;音色指聲音的音質好壞。在探究真空是否能傳聲的實驗中,采取了實驗推理法,即通過不斷抽氣來減少介質(空氣),再根據聲音的大小變化來分析得出結論。【解答】A.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故A錯誤;B. 抽氣槍逐步抽出罐內空氣,感受到音樂聲越來越小 ,由此可推測如果抽成真空,聲音將不再傳出來,故B正確。C. 音樂聲尖銳刺耳是因為音調高,故C錯誤;D. 聽到的聲音越來越小是由于響度變小,故D錯誤。5.(2023七下·嘉興期末)生活中實驗往往可以揭示聲現象的本質。下面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A.圖甲:撥動伸出桌面的鋼尺,鋼尺振動得越快,聲音越尖,說明響度與頻率有關B.圖乙:將播放音樂的揚聲器對準燭焰,燭焰會跳動,說明聲音是以直線形式傳播C.圖丙:抽盡玻璃罩內空氣,鬧鐘的聲音幾乎聽不到,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D.圖丁:為改善工作環境,工廠車間內的工人戴耳罩,說明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答案】C【解析】(1)根據音調與頻率的關系判斷;(2)根據聲音的傳播形式判斷;(3)根據聲音傳播的條件判斷;(4)根據減弱噪聲的途徑判斷。【解答】A.圖甲:撥動伸出桌面的鋼尺,鋼尺振動得越快,聲音越尖,說明音調與頻率有關,故A錯誤;B.圖乙:將播放音樂的揚聲器對準燭焰,燭焰會跳動,說明聲音是以波的形式傳播,故B錯誤;C.圖丙:抽盡玻璃罩內空氣,鬧鐘的聲音幾乎聽不到,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故C正確;D.圖丁:為改善工作環境,工廠車間內的工人戴耳罩,說明可在人耳處減弱噪聲,故D錯誤。6.(2023七下·杭州月考)下列有關聲現象說法正確的是( )A.圖甲:該實驗中乒乓球的作用是用相同大小的力敲擊音叉,從而使音叉振動發聲B.圖乙:不同用力擊鼓,聽聲并觀察紙屑被彈起的高度。探究聲音的響度與頻率有關C.圖丙: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伸出越長,用相同力撥動時所聽到的音調更低D.圖丁:逐漸抽出裝置內的空氣,聽到鈴聲漸小;說明真空狀態下的鈴鐺不能發聲【答案】C【解析】聲音三要素一、定義:音調:聲音的高低響度:聲音的強弱音色:聲音的品質;二、影響因素:音調:取決于發聲體的頻率。頻率高則音調高。響度:1.取決于發聲體的振幅。振幅越大,響度越大。2.還與人距離發聲體的距離有關。距離越近,響度越大。音色:與發聲體的材料核結構等自身因素有關。【解答】A. 圖甲:該實驗中乒乓球的作用是將聲音產生的振動放大觀察,A錯誤;B. 圖乙:不同用力擊鼓,聽聲并觀察紙屑被彈起高度。探究聲音的響度與振動幅度的有關,B錯誤;C. 圖丙: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伸出越長,用相同力撥動時振動的頻率越慢,所以所聽到的音調更低,C正確;D. 圖丁:逐漸抽出裝置內的空氣,聽到鈴聲漸小;說明真空狀態下的鈴鐺能發生,但是沒有傳播聲音的介質,所以人耳聽不到聲音,D錯誤;7.(2022七下·仙居期末)如圖是去年元宵晚會王亞平在空間站彈奏《茉莉花》的情景,琴聲是由琴弦的 產生的;人們只聽琴聲就能根據 (選填“音色”、“音調” 或“響度”)分辨出這是用我國傳統樂器古箏彈奏的。【答案】振動;音色【解析】(1)根據聲音產生的知識解答;(2)聲音的大小叫響度,高低叫音調,特點叫音色。【解答】(1)琴聲是由琴弦的振動產生的;(2)人們只聽琴聲,就能根據音色分辨出這是用我國傳統樂器古箏彈奏的。8.(2022七下·婺城期末)跑操是各校大課間活動的主項目,同學們跑操訓練時,步伐整齊、氣勢宏博。請回答:(1)班級跑操訓練時,同學們聽到指揮員的指令,聽覺是在 中形成的。(2)跑到指定位置后,同學們利用了在同一均勻介質中 的原理,迅速排成整齊的隊伍。【答案】(1)大腦皮層(2)沿直線傳播【解析】(1)聽覺、視覺、味覺等感覺是在大腦皮層形成的。(2)光在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解答】(1)指揮員指令的聲音經過外耳道傳到鼓膜,鼓膜的振動聽過聽小骨傳到內耳,刺激耳蝸內對聲波敏感的感覺細胞,這些細胞就將聲音信息通過聽覺神經傳到大腦的一定區域,人就產生了聽覺,因此聽覺是在大腦皮層形成的。(2)同學們利用了光在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的原理,迅速排成整齊的隊伍。9.(2022七下·杭州月考)小科用兩把傘,選擇了一個安靜的室內環境做了一個“聚音傘”的實驗。如圖所示,在右邊傘柄的A點掛一塊機械鐘表,當他的耳朵位于B點時聽不到鐘表“嘀嗒”聲。把另一把傘放在左邊圖示位置后,在B點聽到了鐘表的“嘀嗒”聲。(1)“嘀嗒”聲是由鐘表內機械裝置 產生的;這個實驗表明聲音也像光一樣可以發生 現象。(2)“聚音傘”增大了人聽到的聲音的 ,鐘表聲在兩傘之間傳播依靠的介質是 。【答案】(1)振動;反射(2)響度;空氣【解析】物體振動發聲。聲音傳播需要介質,具有反射現象。聲音的三個特性:音色(與發聲體的性質有關),響度(與聲源的振幅,離聲源的距離有關),音調(與物體振動的頻率有關)【解答】(1)物體振動發出聲音,所以“嘀嗒”聲是由鐘表內機械裝置振動產生的;結合圖可知聲音發出后碰到傘面被反射了回來,所以說聲音也像光一樣可以發生反射現象。(2)原本聽不到聲音,經過聚音傘的反射,有更多的聲音進入了人耳,所以說增加的是響度。聲音傳播依靠的介質是空氣。10.(1)現代城市主要街道上都會設置噪聲監測設備。如圖是一款電子噪聲監測器,某時刻該裝置的顯示屏顯示如圖,這個數字表示的是當時環境聲音的 (選填“音調”、“響度”或“音色”)。目前,隔壁小區進行施工,白天總能聽到一些聲音,這對上課的大家來說屬于噪聲,老師會讓同學關上門窗,是在 減弱噪聲(選填“聲源處”“傳播過程中”或“人耳處”)。(2)調查表明,當前中學生聽力下降十分嚴重。為了保護耳和聽覺,養成良好的衛生和生活習慣,遇到巨大聲響時,正確的做法是 。(3)如圖所示四個聲現象中,哪兩個可以用相同的聲學知識解釋( )A.甲和丁 B.甲和丙 C.丙和丁 D.乙和丙(4)圖甲是某手工藝品,由竹筒(A、B 兩端開口,C 處開一小口)和“活 塞”組成。將“活塞”從 B 處塞入,在 A 處吹氣并來回拉動“活塞"能 發出悅耳的哨音,如圖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哨音在真空中也能傳播B.哨音是由筒內空氣振動產生的C.換用更大的力吹氣改變了哨音的音調D.吹氣時來回拉動“活塞”改變了哨音的響度【答案】(1)響度;傳播過程中(2)捂耳朵閉嘴(或者張嘴)(3)D(4)B【解析】(1)聲音的大小叫響度,高低叫音調,特點叫音色。根據減弱噪聲的方法分析解答。(2)突然遇到巨大聲響時,如果鼓膜內外的氣壓不相同,那么鼓膜就會振破,因此此時最關鍵的是保持鼓膜內外氣壓相等;(3)分析各個選項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4)①根據聲音的傳播知識判斷;②根據聲音的產生知識判斷;③音調的高低與振動頻率有關;④響度的大小與振幅有關。【解答】(1)噪聲監測設備顯示的是周圍環境的聲音的大小,即響度。老師會讓同學關上門窗,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2)為了保護耳和聽覺,養成良好的衛生和生活習慣,遇到巨大聲響時,正確的做法是:捂耳朵閉嘴(或者張嘴)。(3)甲:雄娃通過鳴囊振動發聲,說明聲音由物體振動產生;乙:聽不到真空罩中的電鈴聲,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丙:太空中宇航員用無線電交談,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丁:蝙蝠用超聲波探測飛行,說明聲音傳遞信息。因此乙和丙用了相同的聲學知識。故選D。(4)A.哨音在真空中不能傳播,故A錯誤;B.哨音是由筒內空氣振動產生的,故B正確;C.換用更大的力吹氣改變了哨音的響度,故C錯誤;D.吹氣時來回拉動“活塞”改變了哨音的音調,故D錯誤。故選B。11.(2021七下·濱江期中)小聞同學按如圖所示將四個相同的玻璃瓶里裝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貼著瓶口吹氣,如果能分辨出“do(1)、re(2)、mi(3)、fa(4)”四個音階,就能探究出“音調與空氣柱長短的關系”。請回答下列問題:(1)小聞同學對瓶吹氣時會引起 振動。(2)小聞同學分辨出A、B、C、D四個瓶子中發出的聲音分別對應do(1)、re(2)、mi(3)、fa(4)四個音階,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3)如果改用筷子敲打瓶子,那么音調的排序和貼著瓶口吹氣時的音調排序剛好相反,請說明理由。 。(4)小聞同學利用同一個聲音傳感器將實驗過程中三次敲打瓶子產生的波形圖拍了下來,如下圖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三次實驗小聞是用不同大小的力度敲擊了同一個瓶子B.三次實驗小聞是用相同的力度敲擊了不同的瓶子C.甲、乙兩圖對應的實驗中,小聞敲擊瓶子的快慢相同D.丙圖對應實驗中,小聞的敲擊的瓶子發出的聲音尖銳【答案】(1)空氣柱 (2)空氣柱越短,振動越快,音調越高(3)敲打瓶子,水量越多,瓶子振動越慢,音調越低 (4)B【解析】(1)對瓶口吹氣時,引起瓶內空氣不斷擾動,從而使里面的空氣柱振動發出聲音;(2)do(1)、re(2)、mi(3)、fa(4)四個音階的音調越來越高,根據圖片分析空氣中的長度與振動快慢的關系,進而得到對應的音調變化;(3)敲打瓶子時,振動的物體就不是空氣,而是里面的水和瓶子,據此分析水量多少與音調高低的關系;(4)聲音的大小叫響度,由振幅決定;聲音的高低叫音調,由振動頻率決定;聲音的特點叫音色,與發聲體的特點有關,據此分析判斷。【解答】(1)小聞同學對瓶吹氣時會引起空氣柱振動。(2)根據圖片可知,從A到D,四個瓶子內的空氣柱逐漸變短,而四個音階的音調逐漸升高,那么得到結論:空氣柱越短,振動越快,音調越高。(3)根據圖片可知,從A到B,空氣柱逐漸變短,而里面水量逐漸增大,那么得到結論:敲打瓶子,水量越多,瓶子振動越慢,音調越低。(4)三次實驗中振幅相同,那么敲打的力度相同;波形不同,說明音色不同,即發聲體不同,因此不是一個瓶子,故A錯誤,B正確;甲和乙中,波峰的個數相同,說明瓶子振動的頻率相同,但不是敲擊瓶子的快慢相同,故C錯誤;丙的波形比乙的波形圓潤一些,因此乙圖中的瓶子發生的聲音更尖銳,故D錯誤。12.(2023七下·洞頭期中)科學課上同學開展了“制作簡易樂器”的項目化學習活動,活動包括體驗聲音、探究聲音、制作樂器三個環節。(1)體驗:老師用尺子以不同的速度劃過梳子,讓同學們體驗聲音區別,并描述聲音的區別。小可表示在這個過程中他感覺聲音的傳播速度變快了,你是否贊同小可的觀點,你能結合聲音傳播速度的相關知識說明理由嗎? (2)探究:老師要求設計實驗探究音調與振動快慢的實驗,提供了鋼尺、塑料尺。甲組利用鋼尺設計了下表的實驗,請將表中空缺的實驗操作和實驗方案設計要求補充完整。步驟 實驗操作 實驗方案設計要求步驟一 將鋼尺伸出桌面一截,按住鋼尺位置 (看圖填寫字母),撥動鋼尺位置D。 獲取事實和證據步驟二 改變鋼尺 設置改變的量步驟三 按住與步驟一同樣的位置,用相同大小的力撥動步驟一同樣的位置。 劃線部分的目的是 步驟四 重復步驟二、步驟三 多次實驗,獲取證據步驟五 比較幾次聲音音調的變化,分析得出結論 獲取事實和證據,得出實驗結論(3)制作:某小組想用塑料吸管制作排簫,經查閱資料了解:排簫是由一系列管子構成的管樂器,管子都是按由長到短或由短到長的順序排列,吹奏時,氣流進入管中,可以產生高低不同的音調。除此之外管的粗細也會影響吹出的音調。右圖是某小組制作的排簫,你能參考下面的評價量表進行判斷是否需要改進,如有,請在相應指標后面寫上改進理由和改進方法。(可任選一個評價指標)評價指標 合格 待改進 判斷(改進理由和改進方法)音的高低 能實現音的高低變化 不能實現音的高低變化 音的區分度 每個音區分度明顯 不能很好區分每個音 材料 環保且成本低 不環保或成本高 【答案】(1)不贊同,聲音的傳播速度與物體振動的快慢無關,與傳播的介質、溫度有關。(2)C;伸出桌面的長度;保證無關變量相同(3)評價指標 合格 待改進 判斷(改進理由和改進方法)音的高低 能實現音的高低變化 不能實現音的高低變化 有兩根吸管長短粗細差不多,沒有音調高低變化,可以將兩根吸管長短做的不同點,體現由長到短的變化。(其他合理答案均可)音的區分度 每個音區分明顯 不能很好區分每個音 ①部分吸管長短變化不夠明顯導致音的區分不夠明顯,可以將長短變化體現更明顯點。②吸管太細挨得太近,吹某根吸管時候可能會使附近吸管發聲使聲音不能很好區分。吸管做粗點或者吸管之間有一定得距離。(其他合理答案均可)材料 環保成本低 不環保 塑料管不可降解,可用紙吸管(其他合理材料均可)【解析】①聲音在不同的介質和溫度下,傳播的快慢是不同的。聲音在氣體中傳播最慢,在固體中傳播最快。在15℃的空氣中,聲音每秒傳播340 米,氣溫每升高1℃ , 每秒傳播的距離約增加0.6 米。②物體每秒內振動的次數叫做頻率,物體振動得越快,頻率就越大,音調就越高。【解答】(1)聲音在不同的介質和溫度下,傳播的快慢是不同的。而聲音的傳播速度與物體振動的頻率無關。(2)撥動鋼尺后,鋼尺振動的主要部位是伸出桌面那部分。鋼尺伸出桌面越長,振動越慢,伸出桌面越短,振動越快。典例分析舉一反三典例分析舉一反三典例分析舉一反三課后鞏固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八上第一章 第3節 聲音的特性與應用 舉一反三(原卷版).doc 八上第一章 第3節 聲音的特性與應用 舉一反三(解析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