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陜西省咸陽市禮泉縣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地理試題一、單選題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2025年1月8日宣布,我國鋰礦找礦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鋰礦儲量從全球占比6%升至16.5%,排名從世界第六躍至第二,重塑了全球鋰資源格局。下圖為2022年全球鋰礦資源儲量分布統計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從資源的類型來看,鋰礦資源屬于( )①非可再生資源②礦產資源③能源資源④農業資源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圖中全球鋰礦資源儲量分布反映了鋰礦資源( )A.儲量和數量的有限性 B.分布具有明顯的均衡性C.分布空間差異大 D.受氣候環境的影響較大3.我國鋰礦資源儲量全球占比排位上升,可能會( )A.提高我國鋰礦運輸費用 B.降低世界鋰礦總產量C.增加我國鋰礦進口量 D.降低我國工業生產成本水敏型城市是城市規劃建設遵循水循環規律,通過科學的設計和管理以實現水資源高效利用的城市發展理念。新加坡國土僅約719平方公里,人均淡水資源量211立方米。但依靠先進理念和技術,成功構建高效城市水循環系統,通過建設集水區、雨水收集系統、污水再生(新生水)以及海水淡化等工程,實現了水資源的多元化開發與循環利用。下圖示意新加坡水資源利用情況。據此完成下面小題。4.新加坡新生水占比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總量大幅增加 B.污水再生技術進步C.進口水資源價格上漲 D.用水需求急劇減少5.新加坡海水淡化規模受限,主要原因是( )A.技術不成熟 B.生態威脅大 C.能源消耗大 D.市場需求小近年來,太行山區某縣在荒山上“種電”,將太行山變成了“太陽山”:起伏連綿的荒山上,一排排整齊的光伏發電板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如圖)。目前該縣已建成全國最大的山地光伏規模化應用示范基地,培養了數百人的安裝隊伍,在全國各地從事太陽能電池板安裝工作。據此完成下面小題。6.與華北平原相比,太行山區光伏規模化應用的優勢因素是( )A.勞動力 B.技術 C.土地 D.資金7.該縣光伏規模化應用示范基地的建設對當地的益處包括( )①增加就業崗位②促進綠色低碳發展③擴大耕地面積④提升森林覆蓋面積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0世紀90年代皖南山區水稻田多采用“整齊式”(如左下圖)插秧方式。近年來,當地出現“凌亂式”(如右下圖)拋秧,即直接將秧苗拋種在水田。當地從一年收獲兩季水稻變為收獲一季。據此完成下面小題。8.近年,當地采用“凌亂式”拋秧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水稻單產 B.提升種植效率C.擴大市場范圍 D.改善生態環境9.從插秧轉變為拋秧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土地價格上漲 B.農業集約化程度提高C.勞動力流失 D.土壤肥力大幅度下降10.從保障糧食安全角度,破除“凌亂式”拋秧的有效途徑是( )A.加快土地流轉,實施機械插秧 B.調整種植結構,多種經濟作物C.實施良種補貼,提高水稻單產 D.改良土壤肥力,提升耕地質量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全長約8111千米,北起俄羅斯的恰揚金氣田和科維克金氣田,終點是我國上海。該工程分為北、中、南三段分期建設,天然氣主要供給中國東北、京津冀和長三角地區,預計2025年全線貫通。蒙古國曾呼吁中俄天然氣管道取道蒙古,這樣可以大大縮短運輸距離,降低成本,但是中俄雙方均堅決反對。下圖為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路線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1.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向東繞道的主要目的是( )①利用東北原有的天然氣管道 ②避免穿越蒙古國境內③縮短管道工程的建設周期 ④保護線路沿途生態環境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12.與通過“馬六甲航線”進口中東天然氣相比,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建成通氣對我國能源安全最重要的意義在于( )A.運輸距離較近,成本明顯降低 B.天然氣質量好,氣源充足C.利于我國資金技術設備的輸出 D.運輸連續性好,安全性高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依托海洋資源,發展海洋科技,創新海洋產業,重視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是我國第一個陸海統籌、發展海洋經濟的示范區。下圖為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3.該經濟區目前優先發展的新興海洋產業有( )①高品質濱海旅游業②深海探測裝備制造業③海洋生物醫藥制造業④近海岸捕撈業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4.下列四地中最適宜發展濱海旅游業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15.該經濟區針對生態環境保護的舉措,不正確的是( )A.加強污染源全面整治 B.嚴禁掠奪式酷漁濫捕C.控制海水養殖的強度 D.加大填海造陸的力度二、綜合題1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氦氣是一種密度小易逃逸的稀有氣體,主要伴生于天然氣中。目前,其提純和運輸主要在極低溫環境下進行。一般將天然氣中氦含量大于0.3%的氦氣資源劃為經濟提氦資源,小于0.1%的氦氣資源劃為非經濟提氦資源。美國與卡塔爾集中了全球氦氣產量的80%。氦氣是一種關系國民經濟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全球性稀缺資源。近年來,我國積極研發氦氣提純及回收設備,不僅產出了高純氦氣,還能回收使用過的氦氣,將進口氦氣從95%降至85%。如下圖示意我國氦氣資源分布(圖中數字代表氦含量)。(1)描述我國氦氣資源的特點。(2)近年來氦氣國際價格飆升,分析其原因。(3)從國家安全的角度,說明我國研發氦氣提純及回收設備的意義。1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耕地由種植糧食作物改種非糧食作物的現象,稱作種植結構“非糧化”。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建設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提高糧食綜合保障能力。下圖為2020年河南省種植結構“非糧化”水平分布圖。(1)描述2020年河南省種植結構“非糧化”水平空間分布特征。(2)推測三門峽市種植結構“非糧化”水平較高的原因。(3)請為河南省應對種植結構“非糧化”、保障糧食安全提出合理化建議。1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作為一種重要的戰略資源,石油被視為國家經濟的生命線,石油供給安全又被認為是能源安全體系中最重要的部分。截至2017年底,全國石油剩余探明技術可采儲量為35.42億噸,僅占全球1.5%。2021年中國原油產量為1.99億噸,而消費量卻高達7.12億噸。自1996年起成為原油凈進口國以來,中國原油對外依存度不斷攀升,2018年已升至73%,遠高于國際公認的50%的安全警戒線,石油安全問題不容忽視。目前,我國進口的石油主要來自俄羅斯及西亞、非洲、拉丁美洲等國家和地區。下圖為我國四大地區石油進口量統計圖。(1)說明我國華東地區與西北地區石油進口量存在差異的原因。(2)簡述我國石油資源安全存在的主要風險。(3)簡述我國降低原油對外依賴風險可采取的應對措施。19.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海洋是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要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為海洋強國建設作出貢獻。(2018年3月8日習近平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要點)材料二:2023年,我國自主研發的兆瓦級波浪能發電裝置“南鯤”號投入試運行,成功為南海多個島礁供電。“南鯤”號采用大量新結構、新工藝,日最大發電量2.4萬度。可滿足3500戶家庭一天的用電需求。隨著我國兆瓦級波浪能發電技術日臻成熟,大型波浪能發電裝置規模化應用將為海洋強國建設提供重要支撐。材料三:波浪能流密度是表征波浪能資源豐富程度的指標。下圖為我國南海某島礁附近海域月均波浪能流密度變化圖。簡要論述大型波浪能發電裝置規模化應用對我國建設海洋強國的重要作用。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C D B C C A B C A題號 11 12 13 14 15答案 B D A B D16.(1)我國氦氣資源儲量少;氦氣資源品位低;經濟提氦資源主要集中在中西部盆地地區(集中分布于盆地地區)。(2)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氦氣的市場需求量顯著增大;氦氣資源儲量少(是非可再生資源);氦氣開采難度大;氦氣供應國數量少,氮氣資源產量低。(3)提高氦氣資源的產量;提高氦氣資源利用率(減少氦氣資源的浪費);減少我國氦氣資源對外依賴。17.(1)河南省種植結構“非糧化”水平空間差異大;非糧化率整體南部高,北部低;西部高,東部低;山區高,平原低;開封市和三門峽市非糧化程度最高。(2)山地地勢起伏大,農業基礎設施落后;山區環保力度加大,生態退耕面積大;城鎮化發展快,占用耕地面積大;農業結構調整,糧食作物種植面積轉變為經濟作物種植面積較大。(3)加強政策引導和監管,嚴格控制耕地“非糧化”;加大對糧食種植的補貼力度,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提高糧食生產的穩定性;發展糧食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增加糧食種植收益。18.(1)華東地區經濟發展快,能源需求量大,且石油資源匱乏,再加上海運便利,故石油進口量大;西北地區人口、產業規模小,石油消耗較少,且石油等能源資源豐富,故石油進口量少。(2)我國石油進口以海運為主,運輸距離長,海上運輸通道易被破壞;我國石油消費量與產量不匹配,需求缺口較大;西亞及非洲等國家或地區政治不穩定,影響我國石油正常進口;石油對外依存度高,國際石油價格波動導致進口成本增加等。(3)加大國內原油的勘探,提高原油自產能力;發展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減少對原油等化石能源的依賴;發展新的原油供應國,實現原油供應多元化;提高原油安全儲備水平,增強原油儲備能力等。19.論點:大型波浪能發電裝置規模化運用能保障能源安全、生態安全、國土空間安全,助力我國建設海洋強國。論據:我國大功率波浪能發電技術逐漸成熟,能滿足臨海港口及海上基地的用電需求;帶動海洋裝備制造、海洋資源開發等相關產業發展,完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優化能源消費結構,降低對非可再生能源的依賴,減少碳排放,促進海洋產業向低碳、綠色方向轉型;積極行使我國海洋國土空間的合法權益,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