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四川省南充市第一中學3校區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3月檢測地理試題一、單選題我國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近5億人為“人戶分離”。人戶分離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公民的經常居住地和常住戶口登記地二者不一致。這也為人口普查帶來困難,全國700多萬名普查員將在同一天走入千家萬戶,逐人逐項開展普查登記,并全面采用電子化方式開展,直接實時上報數據。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影響我國廣大務工人員“人戶分離”的主要因素有( )①經濟水平②婚姻③戶籍管理④教育水平A.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③2.“人戶分離”現象包括兩種形式,是指“有戶(籍)無人”和“有人無戶(籍)”,下列地區中,“有人無戶(籍)”現象相對普遍的是( )A.南充市 B.廣州市 C.甘肅省 D.吉林省長江三角洲是中國城鎮化基礎最好的地區之一,在中國國家現代化建設大局和開放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下圖示意從1985年至2015年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城市發展。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由圖可知,從1985年到2015年長江三角洲城鎮化發展的表現為( )①城鎮人口增加②城鎮數量增多③城鎮增加人口主要從事第三產業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4.2015年長江三角洲城市的空間分布特征主要為( )A.分布均勻 B.沿江、湖、海分布C.西多東少 D.南多北少人口專家依據1990年的人口現狀、自然增長率、人口遷移、經濟發展水平,預測了2050年我國四省區老年人口比重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值,下圖為1990年和2050年我國四省區老年人口比重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值情況。讀圖完成下面小題。5.人口專家對預測依據進行分析,認為導致1990—2050年廣東省老年人口比重變化最可能的原因是( )A.老年人口基數大 B.自然增長率為負C.省際人口遷入多 D.經濟發展速度放緩6.1990-2050年貴州省老年人口變化會產生( )A.土地流轉 B.出生率變低C.就業壓力增大 D.生態惡化白查村是海南島西南部東方市江邊鄉的一個黎族古村落,至今保存著81間傳統船型屋,長而闊、低矮,墻面和地面都是用黃泥混著稻草來進行修建的,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下圖為黎族傳統船型屋景觀照片。據此完成下面小題。7.船型屋兩側屋檐建得很低的原因是( )A.避免雨水浸濕墻面 B.便于茅草蓋上屋頂C.擴大屋內場地面積 D.晾曬生活物品方便8.該船型屋,室內( )A.悶熱干燥 B.陰暗冷濕 C.通風涼爽 D.四季清涼青藏高原位于一種特殊的高原氣候區,但利用大棚技術使得拉薩的瓜果蔬菜供應充足。據此完成下面小題。9.拉薩利用大棚技術種植瓜果蔬菜,主要是改善當地的( )A.光照條件 B.熱量條件 C.水分條件 D.土壤條件10.拉薩原來不產西瓜,引種后發現,直接“鋪”在地上生長的西瓜生長不好,只有將西瓜藤架空,西瓜“掛”后才能結果。西瓜“掛”著的原因是( )A.可以減少葉子對西瓜的遮掩,增強光照,促進光合作用B.可以充分利用立體空間,節省土地、節省大棚面積,減少農業投入C.土壤的濕度不夠、干燥,直接“鋪”在地上,容易使西瓜的水分蒸發D.大棚內的地面溫度比空氣溫度低,不利于西瓜的發育下圖為我國華北地區某個組團式城市布局圖,各城區分散布局。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1.該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 )A.縮短居民出行距離 B.加強各區之間聯系C.改善城市生態環境 D.節省基礎設施投資12.關于材料信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②處附近的城區主要是商業區 B.該城市吹西北風的頻率最高C.該城市的自然林地樹種主要是落葉林 D.地勢西高東低13.該城市規劃建設物流園區和化工園區,應分別安排在( )A.①處和③處 B.①處和④處 C.②處和③處 D.②處和④處京津冀協同發展,核心是京津冀三地作為一個整體協同發展,以疏解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解決北京“大城市病”為基本出發點,調整優化布局和空間結構,構建現代化交通網絡系統、推進產業升級轉移,打造現代化新型首都圈,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標同向、措施一體、優勢互補、互利互贏的協同發展新格局。下圖示意京津冀三地間轉移方向及三大產業比例。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4.京津冀三地協同發展將使( )A.北京城市職能減少,工業全部遷至河北 B.京津冀三地的經濟差距加大C.天津以海空兩港為核心,擴大服務范圍 D.河北農業人口大幅度增加15.京津冀協同發展,給河北省帶來的主要影響是( )A.污染加重,環境質量下降 B.保定等京津周邊城市等級大幅提升C.優化產業結構,加快產業升級 D.促進河北人口大量向京津地區遷移消費水平是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影響因素之一。據此完成以下各題。16.圖中能反映人口合理容量與消費水平關系的曲線是( )A.a B.b C.c D.d17.日本消費水平高,人口合理容量相對較大的主要原因是( )A.水資源豐富,氣候條件優越 B.對外開放程度高,科技水平高C.礦產等資源豐富,勞動力素質高 D.海陸位置優越,耕地面積廣下表為云南省某市水資源、能源、土地、建設用地承載力能夠承載的人口數量表。資源承載力 承載人口數量(萬人)水資源承載力 300能源承載力 900土地承載力 420建設用地承載力 28918.該市環境人口容量最終取決于( )A.水資源 B.能源 C.土地 D.建設用地19.提高該地環境人口容量的正確途徑是( )A.加強對水資源與能源的開發 B.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資源利用效率C.開墾荒地,擴大耕地面積 D.增加就業機會,提高人均消費水平下圖為“某城市工業、商業、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隨距離變化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0.圖中橫坐標上數字所在的“距離段”,表示商業區可能性最大的是( )A.①③ B.②④ C.②⑤ D.④⑥21.下列關于工業用地的主要分布及其原因,說法正確的是( )A.②處工業活動的付租能力最高 B.⑥處土地租金低C.③處交通便捷 D.⑤處對城區環境污染最小生活圈是由滿足日常生活需求的各類服務活動所構成的空間范圍,根據居民到服務設施出行時間的長短可劃分不同等級。近年來,我國開展生活圈規劃建設以提升居民生活品質。下圖為三個等級生活圈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2.生活圈等級越高( )A.服務設施的規模越小 B.居民出行距離越短C.服務設施分布越均勻 D.居民出行頻率越低23.不同等級生活圈建設,可以( )①促進城市功能分區②提高15分鐘生活圈服務設施等級③緩解城市交通擁堵④減輕60分鐘生活圈服務設施壓力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土掌房為彝族先民的傳統民居,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以石為墻基,用土坯砌墻或用土筑墻,墻上架梁,梁上鋪木板、木條或竹子,上面再鋪一層土,經灑水捶實,形成平臺房頂,全村房屋墻連墻,下一家的屋頂即為上一家的場院,層層而上,直達山頂。土掌房主要分布在滇中及滇東南一帶。下圖示意土掌房地形剖面。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4.土掌房可反映出當地( )A.炎熱多雨 B.地勢起伏較小 C.干旱少雨 D.風沙天氣較多25.土掌房聚落選址在半山腰或海拔較高的山坡上,主要原因是( )①光照充足②氣候相對涼爽③減少洪災影響④減少占用耕地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26.下列關于土掌房平頂的原因,說法正確的是( )①提供晾曬、活動空間②視野開闊,環境優美③利于排水,防潮保暖④平頂相連,便于聯系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人口集中指數(C)通常用來描述區域內人口分布的集中程度。C值越大,說明區域人口分布越集中。圖示意上海、南京、武漢、南昌等城市2015年和2019年人口集中指數狀況。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7.與2015年相比,2019年人口集中指數下降幅度最大的城市是( )A.上海 B.南京 C.武漢 D.南昌28.上海人口集中指數最低,主要是因為( )①軌道交通覆蓋率高 ②中心城區虹吸能力強③郊區人口增速較快 ④逆城市化現象較顯著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下圖表示我國部分省級行政區域2005~2010年間遷移人口比重。遷移人口以青壯年為主,遷移方向以農村遷往城市為主。讀圖并結合相關知識,完成下面小題。29.造成2005~2010年江蘇與安徽人口遷移特點差異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理位置 B.政府決策 C.經濟差異 D.自然環境30.2005~2010年,省級行政區域間的人口遷移( )A.延緩了安徽、江西、貴州的老齡化進程 B.提高了上海、北京、天津的人口容量C.提高了安徽、江西、貴州的城鎮化水平 D.緩解了上海、北京、天津的環境壓力二、綜合題31.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埃塞俄比亞的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該國大部分地區位于埃塞俄比亞高原,該國中西部是高原主體。下圖中圖1為埃塞俄比亞位置,圖2為埃塞俄比亞人口密度示意圖。(1)描述埃塞俄比亞的人口分布特點。(2)推測埃塞俄比亞人口分布特點形成的主要氣候原因。32.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陜西洛川位于黃土高原,屬于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氣溫較低,年降水量約為600毫米。蘋果生長期主要在4-9月,目前洛川紅富士蘋果大量外銷,以果面潔凈、個大均勻、色澤艷麗、含糖量高而馳名中外,并注冊為“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洛川當地農民在果樹栽培中大量使用果實套袋技術。果袋一般采用雙層,內袋為透明膜袋,外袋為紙袋。套袋前先進行“疏花疏果”(疏除多余花果)并噴一遍殺菌劑。五月中旬至六月上旬完成套袋,九月中旬摘除果袋。下圖為洛川縣地理位置和蘋果套袋景觀圖。(1)根據材料,簡析洛川有利于蘋果種植的氣候條件。(2)簡述蘋果套袋栽培技術較不套袋栽培技術的優點。(3)為促進洛川蘋果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請從蘋果銷售的角度為其提出合理建議。33.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1978年至2020年,中國的城市化率從17.9%提高到65.2%,城鎮化的發展會促進地區經濟的發展,但也會帶來一些問題。下圖為1950—2050年中國、英國城鎮化進程圖(含預計)。(1)比較20世紀70年代以來中國和英國城鎮化進程的差異。(2)根據所學知識,分析2000年以后英國城鎮化水平下降的原因。參考答案1.D 2.B3.A 4.B5.C 6.A7.A 8.D9.B 10.D11.C 12.C 13.A14.C 15.C16.A 17.B18.D 19.B20.A 21.B22.D 23.B24.C 25.A 26.D27.D 28.A29.C 30.C31.(1)分布不均;中西部地區人口較多(集中于中部高原區);東部人口少。(2)埃塞俄比亞地處熱帶地區,氣候炎熱;海拔較高的高原地區,氣溫相對較低,氣候涼爽,人口分布較多。32.(1)黃土高原海拔高,距海較遠,降水少,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積累;冬季氣溫低,病蟲害少。(2)套袋促使果實大小均一;套袋后隔離外界病菌和害蟲;套袋后果實不直接接觸農藥;套袋避免灰塵,使果面光潔美觀,保持果實的新鮮度。(3)加強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完善交通運輸網,提高運輸效率;錯峰上市,提高市場競爭力;加強品牌建設,提高知名度;拓寬銷售渠道,開拓市場。33.(1)中國:城鎮化速度快、城鎮化水平低;英國:城鎮化速度慢、城鎮化水平高。(2)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城市環境污染嚴重,人們對環境質量要求的提升;鄉村地區和小城鎮基礎設施的完善,環境優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