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溫州市婁橋外國語學校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科學試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溫州市婁橋外國語學校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科學試題

資源簡介

浙江省溫州市婁橋外國語學校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科學試題
1.(2024八下·溫州期末)下列基本科學觀念所對應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能量觀: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時溫度升高,說明是吸熱反應
B.守恒觀: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原子數目均保持不變
C.微粒觀:二氧化硫氣體是由一個碳原子、兩個氧原子構成的
D.分類觀:水、氫氧化鈉都屬于氧化物
【答案】B
【知識點】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氧化物
【解析】【分析】A.根據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時溫度升高分析;
B.根據質量守恒定律行分析;
C.根據二氧化硫的微觀構成分析;
D.氧化物是只含有兩種元素且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解答】A.根據題意可知,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時溫度升高,說明是放熱反應,故A錯誤;
B.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原子數目均保持不變, 故B正確;
C.二氧化硫氣體是由二氧化硫分子構成,不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故C錯誤;
D.氫氧化鈉是由鈉、氫、氧三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不屬于氧化物,故D錯誤。
故選B。
2.(2024八下·溫州期末)趨磁細菌體內可以合成納米級鏈狀排列的磁小體,可用于生產磁性定向藥物、制造生物傳感器等。為合成磁小體,趨磁細菌需要從海洋中汲取的金屬元素是(  )
A.Na B.Al C.Fe D.Cu
【答案】C
【知識點】磁體、磁極、磁化
【解析】【分析】物體能夠吸引鐵、鈷、鎳等物質的性質叫磁性。
【解答】 趨磁細菌體內可以合成納米級、鏈狀排列的磁小體,磁小體具有磁性,可以吸引鐵、鈷、鎳等物質,因此趨磁細菌需要從海洋中汲取金屬元素是Fe,故A、B、D錯誤,C正確。
故選C。
3.(2024八下·溫州期末)符號中數字“2”的化學意義,其中敘述正確的是(  )
A.2C:表示2個碳元素
B.:表示一個鐵離子帶2個單位正電荷
C.:表示一氧化碳中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
D.:表示二氧化碳物質中有2個氧原子
【答案】C
【知識點】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字的意義
【解析】【分析】根據元素符號周圍數字的含義分析判斷。
【解答】 A.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號來表示一個原子,表示多個原子,就在其元素符號前加上相應的數字,所以2C:表示2個碳原子,故A錯誤;
B. 標在元素符號右上角的數字表示1個離子所帶的電荷數,所以Fe2+:表示一個亞鐵離子帶2個單位正電荷,故B錯誤;
C. 中的數字“2”表示一氧化碳中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故C正確;
D.CO2中的數字“2”表示一個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個氧原子,故D錯誤。
故選C。
4.(2024八下·溫州期末)如圖所示,實驗裝置足以維持實驗期間小白鼠的生命活動,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氣和溫度變化對實驗結果的影響.經數小時實驗后,U形管A、B兩處的液面會出現下列哪種情況(  )
A.A處下降,B處上升 B.A、B兩處都下降
C.A處上升,B處下降 D.A、B兩處都不變
【答案】C
【知識點】氣體壓強跟體積的關系;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 根據O2被小白鼠消耗,由于氫氧化鈉能夠吸收二氧化碳,小白鼠排出的CO2被氫氧化鈉溶液吸收導致第二個集氣瓶中的氣體壓強減小,由此可以分析出A,B兩處的液面會出現哪種情況。
【解答】根據圖片可知,小白鼠吸入氧氣爾呼出的二氧化碳,其中的二氧化碳被NaOH溶液吸收,導致小白鼠所在的瓶中壓強變小,則A液面上升,B液面下降。
故C正確,而A、B、D錯誤。
故選C。
5.(2024八下·溫州期末)關于枇杷種植過程中采取的措施和原因分析,其中錯誤的是(  )
A.枇杷生長過程中需要吸收無機鹽
B.移植樹木時,為保證成活應保留全部的樹葉
C.合理密植能讓植株充分接受光照,提高總產量
D.移栽幼苗時根部帶一個土培,有利于保護根毛
【答案】B
【知識點】植物生長需要無機鹽;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A.植物的生長需要多種無機鹽,無機鹽對植物的生長發育起著重要的作用;
B.移栽植物的根系或多或少的會有一定的破壞,吸水的能力會降低;
C.合理密植是指在單位面積上,栽種作物或樹木時密度要適當,行株距要合理,利于提高總產量。
D.帶土移栽是為了保護幼根和根毛。
【解答】A.枇杷在生長的過程中,需要根從土壤中吸收水和無機鹽,從而轉化為有機物,故A正確不合題意;
B.移栽枇杷樹木時,為了提高成活率,需要去掉部分枝葉,可以降低植物的蒸騰作用,故B錯誤符合題意;
C.合理密植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利于提高總產量,故C正確不合題意;
D.帶土移栽是為了保護幼根和根毛,能防止根毛受損,提高成活率,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B。
6.(2024八下·溫州期末)如圖所示,是有關家庭用電中的幾個實例,其中,對圖中實例的描述正確的是(  )
A.甲圖中測電筆的使用方法是錯誤的
B.乙圖中電路的接法是正確的
C.丙圖中有關家庭用電中電路的連接是錯誤的
D.丁圖中用濕手接觸臺燈的做法是正確的
【答案】A
【知識點】測電筆的使用;插座的構造與工作方式;安全用電原則
【解析】【分析】A.根據測電筆的使用方法判斷;
BC.根據家庭電路連接的注意事項判斷;
D.根據家庭電路安全用電的常識判斷。
【解答】A.使用測電筆時,人體必須接觸筆尾的金屬體,但是不允許接觸筆尖金屬部分,故A正確;
B.開關應該控制火線,熔斷器接在火線上,故B錯誤;
C.插座滿足左零右火,電燈接開關的一側連接火線,故C錯誤;
D.丁圖用濕手接觸臺燈容易發生觸電,做法是錯誤的,故D錯誤。
故選A。
7.(2024八下·溫州期末)如圖為蠶豆下表皮部分結構示意圖,下面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①是保衛細胞,可以控制②的開閉
B.氧氣、二氧化碳、水蒸氣都能通過結構②進出葉片
C.夏天晴朗的正午,為了降溫,葉片氣孔全部打開
D.氣孔閉合可能會影響無機鹽的運輸
【答案】C
【知識點】葉的形態結構
【解析】【分析】A.氣孔由兩個半月形的保衛細胞組成,可以張開或關閉,控制氣孔開閉;
B.氣孔是植物蒸騰失水的“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窗口”。
C.植物體內要保持足夠的水分,才能保證植物的正常生長;
D.根據氣孔的作用判斷。葉片由表皮、葉肉和葉脈組成,在表皮上分布有氣孔,氣孔由兩個半月形的保衛細胞組成,可以張開或關閉,是植物蒸騰失水的“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窗口”。圖中,①保衛細胞、②氣孔。
【解答】A.圖中①保衛細胞,控制②氣孔的開閉,故A正確不合題意;
B.氧氣、二氧化碳、水蒸氣都能通過結構②氣孔進出葉片,故B正確不合題意;
C.夏天晴朗的正午,光照強度過強,蒸騰作用旺盛,為了保持體內水分,部分氣孔關閉,故C錯誤;
D.氣孔閉合,植物體蒸騰作用減弱,從而會影響體內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C。
8.(2024八下·溫州期末)如圖所示是動圈式話筒的部分結構,聲波使振膜左右振動,連接在振膜上的線圈也隨之一起振動,切割永磁體的磁感線產生電流,此過程中(  )
A.利用了電磁感應現象
B.利用了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運動的原理
C.利用了電流的磁效應
D.利用了同名磁極相互排斥
【答案】A
【知識點】電磁感應
【解析】【分析】根據圖片分析動圈式話筒的工作過程分析判斷即可。
【解答】 動圈式話筒的基本原理:聲波使振膜左右振動,連接在振膜上的線圈也隨之一起振動,切割永磁體的磁感線產生電流,此過程中利用電磁感應現象,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9.(2024八下·溫州期末)某興趣小組利用如圖裝置對二氧化碳的性質進行探究,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B 處現象說明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變紅
B.C 處溶液變渾濁,是因為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碳酸鈣
C.D 處的實驗現象是下層蠟燭先熄滅,上層蠟燭后熄滅
D.D 處現象說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密度比空氣大
【答案】A
【知識點】二氧化碳的檢驗和驗滿;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A.根據酸堿指示劑的性質判斷;
B.根據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的反應產物判斷;
CD.根據二氧化碳的密度大判斷。
【解答】A.B處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說明溶液呈酸性,即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所致,但是不能說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變紅色,故A錯誤符合題意;B.C出溶液變渾濁,是因為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反應會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故B正確不合題意;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則先沉積在燒杯底部,再漸漸上升,所以D處的實驗現象是下層蠟燭先熄滅,上層蠟燭后熄滅,故C正確不合題意;
D.通過分析可知,D處現象說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密度比空氣大,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A。
10.(2024八下·溫州期末)利用圖1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用壓強傳感器測定的壓強隨時間的變化情況如圖2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
A.實驗前圖1瓶中裝水的主要作用是吸熱并吸收五氧化二磷
B.圖1中表明氧氣含量的現象是瓶中水面上升至1左右
C.圖2中a點到b點是由于反應產熱使瓶內壓強增大
D.圖2中b點對應的操作是打開彈簧夾
【答案】D
【知識點】空氣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 在裝有空氣的密閉容器中,欲用燃燒法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所選除氧劑要具備以下特征:本身能夠在空氣中燃燒(只能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本身的狀態為非氣體;生成物為非氣態。該實驗一般要注意以下幾點:①裝置的氣密性好;②所用試劑必須是足量;③讀數時一定要冷卻到室溫,據此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A.圖1瓶中水可以吸收燃燒釋放的熱量,同時能吸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氣,故A正確不合題意;
B.圖1中,氧氣約占總體積的五分之一,即燃燒結束后空氣的體積減小五分之一,那么表明氧氣含量的現象是瓶中水面上升至1處,故B正確不合題意;
C.圖2中a點到b點是紅磷燃燒放出了大量的熱,使瓶內壓強增大,故C正確不合題意;
D.圖2中b點時反應結束,此時不再有熱量產生,那么溫度開始降低,氣壓開始下降,故D錯誤符合題意。
故選D。
11.(2024八下·溫州期末)下表所示是某同學根據元素周期表,收集到的一些粒子的資料,請根據表格中的數據回答下列問題。
粒子名稱 質子數 中子數 電子數
甲 6 6 6
乙 8 8 8
丙 11 12 10
丁 6 8 6
(1)互為同位素原子的是   。
(2)請寫出丙粒子的符號   。
(3)寫出一種由甲、乙粒子構成的物質   。(寫化學式)
【答案】甲和丁;;或CO2
【知識點】同位素;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離子的書寫與意義
【解析】【分析】(1)同位素是指質子數相同而中子數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的統稱;
(2)根據質子數確定元素名稱,比較質子數和電子數得到所帶電荷的種類和數量,進而寫出粒子名稱即可;
(3)根據質子數確定甲和乙的元素名稱,進而確定二者組成化合物的名稱。
【解答】(1)根據表格數據,甲和丁的質子數相同,都是6,而中子數不同,分別是6和8,所以甲和丁互為同位素原子;
(2)根據表格數據可知,丙粒子的質子數為11,屬于鈉元素。電子數為10,根據11-10=1可知,丙是帶1個正電荷的鈉離子,則丙粒子的符號為Na+;
(3)根據表格數據可知,甲粒子的質子數為6,則甲粒子是碳原子;乙粒子的質子數為8,說明乙粒子是氧原子。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構成的物質可以是一氧化碳(CO)或二氧化碳(CO2)。
12.(2024八下·溫州期末)我國首艘國產航母“福建艦”上使用了電磁彈射裝置,原理如圖所示,給線圈提供電流時產生磁場,炮彈(鐵質)被磁化,受到強大的作用力而加速運動,達到線圈中間時,迅速斷電,炮彈飛出炮口。當線圈通電時,炮彈頭是   (選填“S”或“N”)極;電磁彈射裝置將電能轉化為   ,工作原理與   (選填“電動機”或“發電機”)相同。
【答案】S;機械能;電動機
【知識點】通電直導線周圍的磁場;磁場對通電導線的作用
【解析】【分析】(1)根據安培定則判斷電磁鐵的磁極方向;
(2)根據描述分析電磁彈射裝置的能量轉化過程即可。
【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螺線管上導線中電流的方向向上。右手握住螺線管,彎曲的四指指尖向上,此時大拇指指向左端,則線圈的左端是N極,右端是S極。根據題意炮彈(鐵質)被磁化,受到強大的作用力而加速運動,則炮彈頭是S極。
(2)根據題意可知, 電磁彈射裝置原理是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而運動,與電動機的原理相同,電磁彈射裝置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
13.(2024八下·溫州期末)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如圖是實驗室制取、收集氣體的常用裝置。
(1)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發生裝置可以選擇   。(選填字母)
(2)檢查裝置B氣密性的方法是:先關閉止水夾,然后   。
(3)小金認為用D裝置收集二氧化碳氣體比C更好,理由是   。(寫出一點即可)
(4)若如圖A所示的裝置制備氧氣,該同學制備氧氣時應選用的藥品是   (選填字母)。
A.過氧化氫溶液 B.高錳酸鉀 C.二氧化錳 D.氯酸鉀
(5)若用C裝置收集制備的氧氣,判斷氧氣集滿的方法是   。
【答案】B;向長頸漏斗中加適量水,若液面形成高度差,且一段時間后高度差不變,說明不漏氣;收集的二氧化碳氣體既干燥又純凈;CD;用帶火星木條放在瓶口,若復燃,則集滿
【知識點】制取氧氣的裝置、步驟、收集與注意事項;氧氣的檢驗和驗滿
【解析】【分析】(1)根據反應物的狀態和反應條件選擇合適的氣體發生裝置;
(2)根據裝置氣密性的檢查方法解答;
(3)排水法收集的氣體更純凈;
(4)根據裝置A確定反應物的特點和反應條件,進而確定反應物的名稱;
(5)根據氧氣的驗滿方法解答。
【解答】(1)實驗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與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反應物是固體和液體,不需加熱,那么反應裝置選擇“固液常溫型”,那么發生裝置可用裝置 B。
(2)根據圖片可知,檢驗裝置B氣密性的方法是:先關閉止水夾,形成密封體系,向長頸漏斗中加水,若長頸漏斗中液面與錐形瓶液面形成高度差,則說明不漏氣;
(3)用D裝置收集二氧化碳氣體比C更好,理由是:收集的二氧化碳氣體既干燥又純凈;
(4)根據圖片可知,A裝置是固體加熱型的發生裝置,由于試管口沒有棉花,制氧氣所用藥品是氯酸鉀和二氧化錳,故填CD;
(5)若用C裝置收集制備的氧氣,判斷氧氣集滿的方法是用帶火星木條放在瓶口,若復燃,則集滿。
14.(2024八下·溫州期末)某學校以“植物中的水”為主題開展相關的大單元學習。某小組同學利用頭腦風暴繪制了如圖甲所示的“植物中的水”思維導圖,然后分成若干子主題開展學習活動。
(1)小洲同學針對圖甲的內容畫出葉片上的物質流動圖(圖乙),其中代表水分路徑的是   (填序號)。
(2)植物的水是通過圖丁中的   (填序號)吸收,再由木質部的   運輸到其他部位。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植物的根尖能從土壤中吸收水分,要求根毛區細胞液濃度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土壤溶液濃度。
(3)圖丙是某項目小組利用橡皮泥制作的氣孔生理活動模型。請結合表的評價指標給出作品的等級,并提出改進辦法。   
等級 優秀 良好 待改進
指標 形態相似,且能模擬氣孔連續地進行關閉與張開 態相似,只能分別模擬氣孔的關閉與張開 形態相似,僅表示了氣孔的關閉或張開
【答案】③①;④;導管;蒸騰作用;大于;待改進,可以用透明的塑料薄膜裝水代替保衛細胞
【知識點】莖的運輸作用;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途徑
【解析】【分析】(1)圖乙中的①水蒸氣通過氣孔散失、②氧氣或二氧化碳由氣孔進入葉片、③導管運輸水和無機鹽、④篩管運輸有機物。
(2)圖丁中的①根冠、②分生區、③伸長區、④成熟區;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這主要取決于細胞周圍水溶液的濃度和植物細胞細胞液的濃度的大小,當周圍水溶液的濃度小于細胞液的濃度時,細胞就吸水;當周圍水溶液的濃度大于細胞液的濃度時,細胞就失水。
(3)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以水蒸氣狀態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叫做蒸騰作用。
【解答】(1)根據乙圖可知,水分由根吸收,通過導管向上運輸到葉,由葉的氣孔以水蒸氣的形式排放到大所中,因此其中代表水分路徑的是③①。
(2)植物的水是通過圖丁中的④(成熟區)吸收,再由木質部的導管運輸到其他部位。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騰作用。植物的根尖能從土壤中吸收水分,要求根毛區細胞液濃度大于土壤溶液濃度。
(3)氣孔生理活動模型,形態相似,僅表示了氣孔的關閉或張開,無法模擬氣孔連續地進行關閉與張開,因此評定為待改進,可以用透明的塑料薄膜裝水代替保衛細胞。
15.(2024八下·溫州期末)下列圖示中,圖一為小金胸腔底部膈肌所處的①、②兩種狀態示意圖;圖二是他的肺與外界、肺泡與血液氣體交換示意圖,圖中甲、乙、丙表示不同的血管,a、b、c、d表示氣體進出的過程;圖三是他進行一次平靜呼吸中,肺內氣壓與外界氣壓差值的變化曲線,圖中A、B、C、D、E是曲線上的五個點。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圖一中膈肌由②狀態向①狀態轉變時,對應圖二中氣體進出的過程是   (選填“a”或“b”),此時對應圖三中肺內氣壓與外界大氣壓差值曲線的   段(選填“ABC”、“BCD”或“CDE”)。
【答案】b;CDE
【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
【解析】【分析】(1)呼吸運動的結果實現了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即肺的通氣)。呼吸運動包括吸氣和呼氣兩個過程。當膈肌與肋間肌收縮,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徑均增大,膈肌頂部下降,胸廓的容積擴大,肺隨之擴張,造成肺內氣壓減小,小于外界大氣壓,外界氣體進入肺內,完成吸氣。呼氣時,膈肌與肋間肌舒張,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徑均縮小,膈肌頂部上升,胸廓的容積縮小,肺隨之縮小,造成肺內氣壓增大,大于外界大氣壓,肺內氣體呼出肺,完成呼氣。(2)圖中a吸氣、b呼氣、c二氧化碳、d氧氣。
【解答】 圖一中膈肌由②狀態向①狀態轉變時,胸廓的上下徑變小,肺回縮,肺內氣壓大于外界氣壓,氣體呼出肺,表示呼氣,表示對應圖二中氣體進出的過程是b呼氣,此時對應圖三中肺內氣壓與外界大氣壓差值曲線的CDE段。
16.(2024八下·溫州期末)小周利用天竺葵做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關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在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條件和產物”實驗中,主要實驗步驟如下圖所示,正確順序是   (用字母表示),其中步驟D的目的是   。
(2)在探究“溫度對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影響”的實驗中,小金將五組長勢相同的天竺葵分別放置于溫度不同的密閉裝置中,控制水分、光照等其它條件相同且適宜。一段時間后,通過傳感器測裝置中的CO2濃度,并計算容器中CO2減少與增加的速率,記錄數據如下表所示。(已知:在特定條件下,光照下容器中CO2減少速率越大,則單位時間內天竺葵積累的有機物越多)。
組別 A B C D E
溫度(℃)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容器中CO2減少速率(mg/h) 2.50 3.25 3.75 3.50 3.00
黑暗下容器中CO 2增加速率(mg/h) 1.00 1.50 2.25 3 3.50
根據表中數據可知,在光照條件下,溫度為   ℃時,單位時間內天竺葵積累的有機物最多。根據實驗結果,請提出一條能增加溫室大棚內農作物產量的措施:   。
【答案】(1)DABEC;消耗葉片中原有的有機物
(2)25;適當降低夜間溫度
【知識點】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1)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條件和產物”的實驗步驟:暗處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葉片→酒精脫色→漂洗加碘→觀察顏色,據此分析解答;
(2)①在光照下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越大,則產生的有機物越多;
②根據表格數據分析二氧化碳的增加速率與溫度的變化規律即可。
【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圖示中D暗處理、A光照、B褪色、E滴碘液、C顯色。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條件和產物”的實驗步驟:暗處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葉片→酒精脫色→漂洗加碘→觀察顏色,因此實驗步驟正確排序為:D→A→B→E→C。其中步驟D暗處理的目的是消耗葉片中原有的有機物,排除葉片中原有淀粉對實驗的干擾。
(2)①根據表格數據可知,25℃時,在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最大,則單位時間內天竺葵積累的有機物最多。
②根據表格數據可知,溫度越低,黑暗下容器中CO 2增加速率越低,即通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越少,那么為增加溫室大棚內農作物的產量,可采取的措施有:夜間適當降低溫度。
(1)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條件和產物”的實驗步驟:暗處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葉片→酒精脫色→漂洗加碘→觀察顏色。圖示中D暗處理、A光照、B褪色、E滴碘液、C顯色,因此實驗步驟正確排序為:D→A→B→E→C。其中步驟D暗處理的目的是將葉片中原有的淀粉運走耗,排除葉片中原有淀粉對實驗的干擾。
(2)分析表格數據可知:25℃時,在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最大,為3.75mg/h,單位時間內天竺葵積累的有機物最多。
根據表格數據可知,溫度越低,黑暗下容器中CO 2增加速率越低,即通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越少;因此,根據實驗結果,為增加溫室大棚內農作物的產量,可采取的措施有:夜間適當降低溫度。
17.(2024八下·溫州期末)研究背景:溫室效應加劇引起的氣候異常變化是人類面臨的全球性問題。我國由此提出“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體現了中國的大國責任與擔當。
(1)“碳達峰”與“碳中和”中“碳”指的是二氧化碳,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是   。
(2)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徑有光合作用和海水吸收。海水吸收二氧化碳時反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
(3)實現“碳中和”可以從幾方面進行:
①使用氫能源能有效實現“碳減排”。我國科學家研究的一種儲氫、釋氫材料為,中鋁和氫元素的質量比是   。其中釋放氫能原理是利用與發生反應生成氫氣和物質A,則物質A一定含有   元素。
②“碳捕獲”
設計思路:同學們設計了一個簡易二氧化碳捕捉器,流程如圖。
(4)此方法中采用“噴霧”的優點是   。
(5)若用此方法捕獲了11kg二氧化碳,則至少需要氫氧化鈣多少千克?   
(6)將捕捉到的二氧化碳和氦氣壓入自動滅火陶瓷磚,用這種磚砌成的房屋發生火災時,在高溫烘燒下,磚會裂開并噴出氦氣和二氧化碳,從而滅火。自動滅火陶瓷磚的滅火原理是   。
【答案】;;9:1;氧元素和鋁元素;增大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快更充分;設:需要氫氧化鈣質量為x。x=18.5g.答:需要氫氧化鈣質量為18.5g。;隔絕氧氣
【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解析】【分析】(1)(2)根據反應物、反應條件和生成物,確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①元素的質量之比等于相對原子質量與個數的乘積之比;
② 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
(4)噴霧時噴出的液滴非常微小,可以增大接觸面積;
(5)寫出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反應的方程式,根據二氧化碳的質量計算出參加反應的氫氧化鈣的質量即可;
(6)根據“ 磚會裂開并噴出氦氣和二氧化碳,從而滅火 ”分析。
【解答】(1)在實驗室中,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即碳酸鈣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2)海水吸收二氧化碳,即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反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CO2+H2O=H2CO3;
(3)①在AlH3中,鋁和氫元素的質量比= 27:(1 × 3)= 27:3 = 9:1;
②在AlH3與H2O的反應中,反應物中含有鋁、氫、氧三種元素,生成的氫氣中只含有氫元素,所以物質 A中一定含有鋁和氧元素;
(4)根據題意可知,采用“噴霧”的優點是增大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快更充分;
(6)自動滅火陶瓷磚的滅火原理是氦氣和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也不燃燒,隔絕氧氣。
18.(2024八下·溫州期末)有一種電加熱恒溫箱,工作原理如圖甲所示。控制電路由電壓為12V的電源、電磁繼電器(線圈電阻不計)、滑動變阻器和熱敏電阻組成,圖乙是熱敏電阻阻值隨溫度變化的圖像;工作電路由電壓為220V的電源和電阻為的電熱絲組成。通過實驗測得當電磁繼電器線圈的電流達到60mA時,電磁繼電器的銜鐵被吸下來。
(1)請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圖甲中的工作電路連接完整;
(2)當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中的電阻為100Ω時,恒溫箱內的溫度可保持在多少℃?
(3)若要提高恒溫箱內的設定溫度,該如何進行操作?
【答案】解:(1)根據題意可知,當恒溫箱內的溫度升高到一定溫度時,熱敏電阻的阻值減小,此時通過電磁繼電器線圈的電流達到60mA,銜鐵被吸下來時,工作電路斷開,那么R0左端的觸點與動觸點相連,如下圖所示:
(2)當電磁鐵吸合時,電路中電流為,
時電路中的總電阻為
此時熱敏電阻的阻值;
根據乙圖可知,恒溫箱內的對應的溫度為50℃。
(3)根據題意可知,電磁鐵吸合時電流大小不變,那么電路的總電阻不變。隨著恒溫箱溫度的升高,熱敏電阻的阻值減小,根據R總=R1+R2可知,此時可以將滑動變阻器的R2的阻值調大一些。
【知識點】歐姆定律及其應用;電磁繼電器的組成、原理和特點
【解析】【分析】 (1)由圖像可知,熱敏電阻的阻值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減小,控制電路中的電流增大。電磁鐵的磁性增強,銜鐵被吸下來,此時的加熱電阻不再工作,結合動觸點的移動,由此可以確定工作電路的連接情況;
(2)根據電源電壓,R2接入電路中的電阻和控制電路中的臨界電流,求得熱敏電阻的阻值,然后利用該阻值結合圖像可以得到此時的恒溫箱的溫度值;
(3)隨著恒溫箱溫度的升高,熱敏電阻的阻值減小,電路中的電流會增大,電磁鐵會將銜鐵吸下來,使工作電路停止工作,逐項分析找出可以防止銜鐵被吸下來的方案。
1 / 1浙江省溫州市婁橋外國語學校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科學試題
1.(2024八下·溫州期末)下列基本科學觀念所對應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能量觀: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時溫度升高,說明是吸熱反應
B.守恒觀: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原子數目均保持不變
C.微粒觀:二氧化硫氣體是由一個碳原子、兩個氧原子構成的
D.分類觀:水、氫氧化鈉都屬于氧化物
2.(2024八下·溫州期末)趨磁細菌體內可以合成納米級鏈狀排列的磁小體,可用于生產磁性定向藥物、制造生物傳感器等。為合成磁小體,趨磁細菌需要從海洋中汲取的金屬元素是(  )
A.Na B.Al C.Fe D.Cu
3.(2024八下·溫州期末)符號中數字“2”的化學意義,其中敘述正確的是(  )
A.2C:表示2個碳元素
B.:表示一個鐵離子帶2個單位正電荷
C.:表示一氧化碳中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
D.:表示二氧化碳物質中有2個氧原子
4.(2024八下·溫州期末)如圖所示,實驗裝置足以維持實驗期間小白鼠的生命活動,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氣和溫度變化對實驗結果的影響.經數小時實驗后,U形管A、B兩處的液面會出現下列哪種情況(  )
A.A處下降,B處上升 B.A、B兩處都下降
C.A處上升,B處下降 D.A、B兩處都不變
5.(2024八下·溫州期末)關于枇杷種植過程中采取的措施和原因分析,其中錯誤的是(  )
A.枇杷生長過程中需要吸收無機鹽
B.移植樹木時,為保證成活應保留全部的樹葉
C.合理密植能讓植株充分接受光照,提高總產量
D.移栽幼苗時根部帶一個土培,有利于保護根毛
6.(2024八下·溫州期末)如圖所示,是有關家庭用電中的幾個實例,其中,對圖中實例的描述正確的是(  )
A.甲圖中測電筆的使用方法是錯誤的
B.乙圖中電路的接法是正確的
C.丙圖中有關家庭用電中電路的連接是錯誤的
D.丁圖中用濕手接觸臺燈的做法是正確的
7.(2024八下·溫州期末)如圖為蠶豆下表皮部分結構示意圖,下面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①是保衛細胞,可以控制②的開閉
B.氧氣、二氧化碳、水蒸氣都能通過結構②進出葉片
C.夏天晴朗的正午,為了降溫,葉片氣孔全部打開
D.氣孔閉合可能會影響無機鹽的運輸
8.(2024八下·溫州期末)如圖所示是動圈式話筒的部分結構,聲波使振膜左右振動,連接在振膜上的線圈也隨之一起振動,切割永磁體的磁感線產生電流,此過程中(  )
A.利用了電磁感應現象
B.利用了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運動的原理
C.利用了電流的磁效應
D.利用了同名磁極相互排斥
9.(2024八下·溫州期末)某興趣小組利用如圖裝置對二氧化碳的性質進行探究,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B 處現象說明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變紅
B.C 處溶液變渾濁,是因為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碳酸鈣
C.D 處的實驗現象是下層蠟燭先熄滅,上層蠟燭后熄滅
D.D 處現象說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密度比空氣大
10.(2024八下·溫州期末)利用圖1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用壓強傳感器測定的壓強隨時間的變化情況如圖2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
A.實驗前圖1瓶中裝水的主要作用是吸熱并吸收五氧化二磷
B.圖1中表明氧氣含量的現象是瓶中水面上升至1左右
C.圖2中a點到b點是由于反應產熱使瓶內壓強增大
D.圖2中b點對應的操作是打開彈簧夾
11.(2024八下·溫州期末)下表所示是某同學根據元素周期表,收集到的一些粒子的資料,請根據表格中的數據回答下列問題。
粒子名稱 質子數 中子數 電子數
甲 6 6 6
乙 8 8 8
丙 11 12 10
丁 6 8 6
(1)互為同位素原子的是   。
(2)請寫出丙粒子的符號   。
(3)寫出一種由甲、乙粒子構成的物質   。(寫化學式)
12.(2024八下·溫州期末)我國首艘國產航母“福建艦”上使用了電磁彈射裝置,原理如圖所示,給線圈提供電流時產生磁場,炮彈(鐵質)被磁化,受到強大的作用力而加速運動,達到線圈中間時,迅速斷電,炮彈飛出炮口。當線圈通電時,炮彈頭是   (選填“S”或“N”)極;電磁彈射裝置將電能轉化為   ,工作原理與   (選填“電動機”或“發電機”)相同。
13.(2024八下·溫州期末)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如圖是實驗室制取、收集氣體的常用裝置。
(1)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發生裝置可以選擇   。(選填字母)
(2)檢查裝置B氣密性的方法是:先關閉止水夾,然后   。
(3)小金認為用D裝置收集二氧化碳氣體比C更好,理由是   。(寫出一點即可)
(4)若如圖A所示的裝置制備氧氣,該同學制備氧氣時應選用的藥品是   (選填字母)。
A.過氧化氫溶液 B.高錳酸鉀 C.二氧化錳 D.氯酸鉀
(5)若用C裝置收集制備的氧氣,判斷氧氣集滿的方法是   。
14.(2024八下·溫州期末)某學校以“植物中的水”為主題開展相關的大單元學習。某小組同學利用頭腦風暴繪制了如圖甲所示的“植物中的水”思維導圖,然后分成若干子主題開展學習活動。
(1)小洲同學針對圖甲的內容畫出葉片上的物質流動圖(圖乙),其中代表水分路徑的是   (填序號)。
(2)植物的水是通過圖丁中的   (填序號)吸收,再由木質部的   運輸到其他部位。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植物的根尖能從土壤中吸收水分,要求根毛區細胞液濃度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土壤溶液濃度。
(3)圖丙是某項目小組利用橡皮泥制作的氣孔生理活動模型。請結合表的評價指標給出作品的等級,并提出改進辦法。   
等級 優秀 良好 待改進
指標 形態相似,且能模擬氣孔連續地進行關閉與張開 態相似,只能分別模擬氣孔的關閉與張開 形態相似,僅表示了氣孔的關閉或張開
15.(2024八下·溫州期末)下列圖示中,圖一為小金胸腔底部膈肌所處的①、②兩種狀態示意圖;圖二是他的肺與外界、肺泡與血液氣體交換示意圖,圖中甲、乙、丙表示不同的血管,a、b、c、d表示氣體進出的過程;圖三是他進行一次平靜呼吸中,肺內氣壓與外界氣壓差值的變化曲線,圖中A、B、C、D、E是曲線上的五個點。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圖一中膈肌由②狀態向①狀態轉變時,對應圖二中氣體進出的過程是   (選填“a”或“b”),此時對應圖三中肺內氣壓與外界大氣壓差值曲線的   段(選填“ABC”、“BCD”或“CDE”)。
16.(2024八下·溫州期末)小周利用天竺葵做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關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在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條件和產物”實驗中,主要實驗步驟如下圖所示,正確順序是   (用字母表示),其中步驟D的目的是   。
(2)在探究“溫度對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影響”的實驗中,小金將五組長勢相同的天竺葵分別放置于溫度不同的密閉裝置中,控制水分、光照等其它條件相同且適宜。一段時間后,通過傳感器測裝置中的CO2濃度,并計算容器中CO2減少與增加的速率,記錄數據如下表所示。(已知:在特定條件下,光照下容器中CO2減少速率越大,則單位時間內天竺葵積累的有機物越多)。
組別 A B C D E
溫度(℃)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容器中CO2減少速率(mg/h) 2.50 3.25 3.75 3.50 3.00
黑暗下容器中CO 2增加速率(mg/h) 1.00 1.50 2.25 3 3.50
根據表中數據可知,在光照條件下,溫度為   ℃時,單位時間內天竺葵積累的有機物最多。根據實驗結果,請提出一條能增加溫室大棚內農作物產量的措施:   。
17.(2024八下·溫州期末)研究背景:溫室效應加劇引起的氣候異常變化是人類面臨的全球性問題。我國由此提出“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體現了中國的大國責任與擔當。
(1)“碳達峰”與“碳中和”中“碳”指的是二氧化碳,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是   。
(2)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徑有光合作用和海水吸收。海水吸收二氧化碳時反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
(3)實現“碳中和”可以從幾方面進行:
①使用氫能源能有效實現“碳減排”。我國科學家研究的一種儲氫、釋氫材料為,中鋁和氫元素的質量比是   。其中釋放氫能原理是利用與發生反應生成氫氣和物質A,則物質A一定含有   元素。
②“碳捕獲”
設計思路:同學們設計了一個簡易二氧化碳捕捉器,流程如圖。
(4)此方法中采用“噴霧”的優點是   。
(5)若用此方法捕獲了11kg二氧化碳,則至少需要氫氧化鈣多少千克?   
(6)將捕捉到的二氧化碳和氦氣壓入自動滅火陶瓷磚,用這種磚砌成的房屋發生火災時,在高溫烘燒下,磚會裂開并噴出氦氣和二氧化碳,從而滅火。自動滅火陶瓷磚的滅火原理是   。
18.(2024八下·溫州期末)有一種電加熱恒溫箱,工作原理如圖甲所示。控制電路由電壓為12V的電源、電磁繼電器(線圈電阻不計)、滑動變阻器和熱敏電阻組成,圖乙是熱敏電阻阻值隨溫度變化的圖像;工作電路由電壓為220V的電源和電阻為的電熱絲組成。通過實驗測得當電磁繼電器線圈的電流達到60mA時,電磁繼電器的銜鐵被吸下來。
(1)請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圖甲中的工作電路連接完整;
(2)當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中的電阻為100Ω時,恒溫箱內的溫度可保持在多少℃?
(3)若要提高恒溫箱內的設定溫度,該如何進行操作?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識點】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氧化物
【解析】【分析】A.根據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時溫度升高分析;
B.根據質量守恒定律行分析;
C.根據二氧化硫的微觀構成分析;
D.氧化物是只含有兩種元素且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解答】A.根據題意可知,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時溫度升高,說明是放熱反應,故A錯誤;
B.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原子數目均保持不變, 故B正確;
C.二氧化硫氣體是由二氧化硫分子構成,不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故C錯誤;
D.氫氧化鈉是由鈉、氫、氧三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不屬于氧化物,故D錯誤。
故選B。
2.【答案】C
【知識點】磁體、磁極、磁化
【解析】【分析】物體能夠吸引鐵、鈷、鎳等物質的性質叫磁性。
【解答】 趨磁細菌體內可以合成納米級、鏈狀排列的磁小體,磁小體具有磁性,可以吸引鐵、鈷、鎳等物質,因此趨磁細菌需要從海洋中汲取金屬元素是Fe,故A、B、D錯誤,C正確。
故選C。
3.【答案】C
【知識點】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字的意義
【解析】【分析】根據元素符號周圍數字的含義分析判斷。
【解答】 A.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號來表示一個原子,表示多個原子,就在其元素符號前加上相應的數字,所以2C:表示2個碳原子,故A錯誤;
B. 標在元素符號右上角的數字表示1個離子所帶的電荷數,所以Fe2+:表示一個亞鐵離子帶2個單位正電荷,故B錯誤;
C. 中的數字“2”表示一氧化碳中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故C正確;
D.CO2中的數字“2”表示一個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個氧原子,故D錯誤。
故選C。
4.【答案】C
【知識點】氣體壓強跟體積的關系;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 根據O2被小白鼠消耗,由于氫氧化鈉能夠吸收二氧化碳,小白鼠排出的CO2被氫氧化鈉溶液吸收導致第二個集氣瓶中的氣體壓強減小,由此可以分析出A,B兩處的液面會出現哪種情況。
【解答】根據圖片可知,小白鼠吸入氧氣爾呼出的二氧化碳,其中的二氧化碳被NaOH溶液吸收,導致小白鼠所在的瓶中壓強變小,則A液面上升,B液面下降。
故C正確,而A、B、D錯誤。
故選C。
5.【答案】B
【知識點】植物生長需要無機鹽;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A.植物的生長需要多種無機鹽,無機鹽對植物的生長發育起著重要的作用;
B.移栽植物的根系或多或少的會有一定的破壞,吸水的能力會降低;
C.合理密植是指在單位面積上,栽種作物或樹木時密度要適當,行株距要合理,利于提高總產量。
D.帶土移栽是為了保護幼根和根毛。
【解答】A.枇杷在生長的過程中,需要根從土壤中吸收水和無機鹽,從而轉化為有機物,故A正確不合題意;
B.移栽枇杷樹木時,為了提高成活率,需要去掉部分枝葉,可以降低植物的蒸騰作用,故B錯誤符合題意;
C.合理密植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利于提高總產量,故C正確不合題意;
D.帶土移栽是為了保護幼根和根毛,能防止根毛受損,提高成活率,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B。
6.【答案】A
【知識點】測電筆的使用;插座的構造與工作方式;安全用電原則
【解析】【分析】A.根據測電筆的使用方法判斷;
BC.根據家庭電路連接的注意事項判斷;
D.根據家庭電路安全用電的常識判斷。
【解答】A.使用測電筆時,人體必須接觸筆尾的金屬體,但是不允許接觸筆尖金屬部分,故A正確;
B.開關應該控制火線,熔斷器接在火線上,故B錯誤;
C.插座滿足左零右火,電燈接開關的一側連接火線,故C錯誤;
D.丁圖用濕手接觸臺燈容易發生觸電,做法是錯誤的,故D錯誤。
故選A。
7.【答案】C
【知識點】葉的形態結構
【解析】【分析】A.氣孔由兩個半月形的保衛細胞組成,可以張開或關閉,控制氣孔開閉;
B.氣孔是植物蒸騰失水的“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窗口”。
C.植物體內要保持足夠的水分,才能保證植物的正常生長;
D.根據氣孔的作用判斷。葉片由表皮、葉肉和葉脈組成,在表皮上分布有氣孔,氣孔由兩個半月形的保衛細胞組成,可以張開或關閉,是植物蒸騰失水的“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窗口”。圖中,①保衛細胞、②氣孔。
【解答】A.圖中①保衛細胞,控制②氣孔的開閉,故A正確不合題意;
B.氧氣、二氧化碳、水蒸氣都能通過結構②氣孔進出葉片,故B正確不合題意;
C.夏天晴朗的正午,光照強度過強,蒸騰作用旺盛,為了保持體內水分,部分氣孔關閉,故C錯誤;
D.氣孔閉合,植物體蒸騰作用減弱,從而會影響體內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C。
8.【答案】A
【知識點】電磁感應
【解析】【分析】根據圖片分析動圈式話筒的工作過程分析判斷即可。
【解答】 動圈式話筒的基本原理:聲波使振膜左右振動,連接在振膜上的線圈也隨之一起振動,切割永磁體的磁感線產生電流,此過程中利用電磁感應現象,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9.【答案】A
【知識點】二氧化碳的檢驗和驗滿;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A.根據酸堿指示劑的性質判斷;
B.根據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的反應產物判斷;
CD.根據二氧化碳的密度大判斷。
【解答】A.B處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說明溶液呈酸性,即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所致,但是不能說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變紅色,故A錯誤符合題意;B.C出溶液變渾濁,是因為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反應會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故B正確不合題意;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則先沉積在燒杯底部,再漸漸上升,所以D處的實驗現象是下層蠟燭先熄滅,上層蠟燭后熄滅,故C正確不合題意;
D.通過分析可知,D處現象說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密度比空氣大,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A。
10.【答案】D
【知識點】空氣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 在裝有空氣的密閉容器中,欲用燃燒法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所選除氧劑要具備以下特征:本身能夠在空氣中燃燒(只能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本身的狀態為非氣體;生成物為非氣態。該實驗一般要注意以下幾點:①裝置的氣密性好;②所用試劑必須是足量;③讀數時一定要冷卻到室溫,據此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A.圖1瓶中水可以吸收燃燒釋放的熱量,同時能吸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氣,故A正確不合題意;
B.圖1中,氧氣約占總體積的五分之一,即燃燒結束后空氣的體積減小五分之一,那么表明氧氣含量的現象是瓶中水面上升至1處,故B正確不合題意;
C.圖2中a點到b點是紅磷燃燒放出了大量的熱,使瓶內壓強增大,故C正確不合題意;
D.圖2中b點時反應結束,此時不再有熱量產生,那么溫度開始降低,氣壓開始下降,故D錯誤符合題意。
故選D。
11.【答案】甲和丁;;或CO2
【知識點】同位素;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離子的書寫與意義
【解析】【分析】(1)同位素是指質子數相同而中子數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的統稱;
(2)根據質子數確定元素名稱,比較質子數和電子數得到所帶電荷的種類和數量,進而寫出粒子名稱即可;
(3)根據質子數確定甲和乙的元素名稱,進而確定二者組成化合物的名稱。
【解答】(1)根據表格數據,甲和丁的質子數相同,都是6,而中子數不同,分別是6和8,所以甲和丁互為同位素原子;
(2)根據表格數據可知,丙粒子的質子數為11,屬于鈉元素。電子數為10,根據11-10=1可知,丙是帶1個正電荷的鈉離子,則丙粒子的符號為Na+;
(3)根據表格數據可知,甲粒子的質子數為6,則甲粒子是碳原子;乙粒子的質子數為8,說明乙粒子是氧原子。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構成的物質可以是一氧化碳(CO)或二氧化碳(CO2)。
12.【答案】S;機械能;電動機
【知識點】通電直導線周圍的磁場;磁場對通電導線的作用
【解析】【分析】(1)根據安培定則判斷電磁鐵的磁極方向;
(2)根據描述分析電磁彈射裝置的能量轉化過程即可。
【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螺線管上導線中電流的方向向上。右手握住螺線管,彎曲的四指指尖向上,此時大拇指指向左端,則線圈的左端是N極,右端是S極。根據題意炮彈(鐵質)被磁化,受到強大的作用力而加速運動,則炮彈頭是S極。
(2)根據題意可知, 電磁彈射裝置原理是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而運動,與電動機的原理相同,電磁彈射裝置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
13.【答案】B;向長頸漏斗中加適量水,若液面形成高度差,且一段時間后高度差不變,說明不漏氣;收集的二氧化碳氣體既干燥又純凈;CD;用帶火星木條放在瓶口,若復燃,則集滿
【知識點】制取氧氣的裝置、步驟、收集與注意事項;氧氣的檢驗和驗滿
【解析】【分析】(1)根據反應物的狀態和反應條件選擇合適的氣體發生裝置;
(2)根據裝置氣密性的檢查方法解答;
(3)排水法收集的氣體更純凈;
(4)根據裝置A確定反應物的特點和反應條件,進而確定反應物的名稱;
(5)根據氧氣的驗滿方法解答。
【解答】(1)實驗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與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反應物是固體和液體,不需加熱,那么反應裝置選擇“固液常溫型”,那么發生裝置可用裝置 B。
(2)根據圖片可知,檢驗裝置B氣密性的方法是:先關閉止水夾,形成密封體系,向長頸漏斗中加水,若長頸漏斗中液面與錐形瓶液面形成高度差,則說明不漏氣;
(3)用D裝置收集二氧化碳氣體比C更好,理由是:收集的二氧化碳氣體既干燥又純凈;
(4)根據圖片可知,A裝置是固體加熱型的發生裝置,由于試管口沒有棉花,制氧氣所用藥品是氯酸鉀和二氧化錳,故填CD;
(5)若用C裝置收集制備的氧氣,判斷氧氣集滿的方法是用帶火星木條放在瓶口,若復燃,則集滿。
14.【答案】③①;④;導管;蒸騰作用;大于;待改進,可以用透明的塑料薄膜裝水代替保衛細胞
【知識點】莖的運輸作用;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途徑
【解析】【分析】(1)圖乙中的①水蒸氣通過氣孔散失、②氧氣或二氧化碳由氣孔進入葉片、③導管運輸水和無機鹽、④篩管運輸有機物。
(2)圖丁中的①根冠、②分生區、③伸長區、④成熟區;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這主要取決于細胞周圍水溶液的濃度和植物細胞細胞液的濃度的大小,當周圍水溶液的濃度小于細胞液的濃度時,細胞就吸水;當周圍水溶液的濃度大于細胞液的濃度時,細胞就失水。
(3)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以水蒸氣狀態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叫做蒸騰作用。
【解答】(1)根據乙圖可知,水分由根吸收,通過導管向上運輸到葉,由葉的氣孔以水蒸氣的形式排放到大所中,因此其中代表水分路徑的是③①。
(2)植物的水是通過圖丁中的④(成熟區)吸收,再由木質部的導管運輸到其他部位。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騰作用。植物的根尖能從土壤中吸收水分,要求根毛區細胞液濃度大于土壤溶液濃度。
(3)氣孔生理活動模型,形態相似,僅表示了氣孔的關閉或張開,無法模擬氣孔連續地進行關閉與張開,因此評定為待改進,可以用透明的塑料薄膜裝水代替保衛細胞。
15.【答案】b;CDE
【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
【解析】【分析】(1)呼吸運動的結果實現了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即肺的通氣)。呼吸運動包括吸氣和呼氣兩個過程。當膈肌與肋間肌收縮,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徑均增大,膈肌頂部下降,胸廓的容積擴大,肺隨之擴張,造成肺內氣壓減小,小于外界大氣壓,外界氣體進入肺內,完成吸氣。呼氣時,膈肌與肋間肌舒張,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徑均縮小,膈肌頂部上升,胸廓的容積縮小,肺隨之縮小,造成肺內氣壓增大,大于外界大氣壓,肺內氣體呼出肺,完成呼氣。(2)圖中a吸氣、b呼氣、c二氧化碳、d氧氣。
【解答】 圖一中膈肌由②狀態向①狀態轉變時,胸廓的上下徑變小,肺回縮,肺內氣壓大于外界氣壓,氣體呼出肺,表示呼氣,表示對應圖二中氣體進出的過程是b呼氣,此時對應圖三中肺內氣壓與外界大氣壓差值曲線的CDE段。
16.【答案】(1)DABEC;消耗葉片中原有的有機物
(2)25;適當降低夜間溫度
【知識點】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1)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條件和產物”的實驗步驟:暗處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葉片→酒精脫色→漂洗加碘→觀察顏色,據此分析解答;
(2)①在光照下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越大,則產生的有機物越多;
②根據表格數據分析二氧化碳的增加速率與溫度的變化規律即可。
【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圖示中D暗處理、A光照、B褪色、E滴碘液、C顯色。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條件和產物”的實驗步驟:暗處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葉片→酒精脫色→漂洗加碘→觀察顏色,因此實驗步驟正確排序為:D→A→B→E→C。其中步驟D暗處理的目的是消耗葉片中原有的有機物,排除葉片中原有淀粉對實驗的干擾。
(2)①根據表格數據可知,25℃時,在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最大,則單位時間內天竺葵積累的有機物最多。
②根據表格數據可知,溫度越低,黑暗下容器中CO 2增加速率越低,即通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越少,那么為增加溫室大棚內農作物的產量,可采取的措施有:夜間適當降低溫度。
(1)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條件和產物”的實驗步驟:暗處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葉片→酒精脫色→漂洗加碘→觀察顏色。圖示中D暗處理、A光照、B褪色、E滴碘液、C顯色,因此實驗步驟正確排序為:D→A→B→E→C。其中步驟D暗處理的目的是將葉片中原有的淀粉運走耗,排除葉片中原有淀粉對實驗的干擾。
(2)分析表格數據可知:25℃時,在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最大,為3.75mg/h,單位時間內天竺葵積累的有機物最多。
根據表格數據可知,溫度越低,黑暗下容器中CO 2增加速率越低,即通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越少;因此,根據實驗結果,為增加溫室大棚內農作物的產量,可采取的措施有:夜間適當降低溫度。
17.【答案】;;9:1;氧元素和鋁元素;增大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快更充分;設:需要氫氧化鈣質量為x。x=18.5g.答:需要氫氧化鈣質量為18.5g。;隔絕氧氣
【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解析】【分析】(1)(2)根據反應物、反應條件和生成物,確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①元素的質量之比等于相對原子質量與個數的乘積之比;
② 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
(4)噴霧時噴出的液滴非常微小,可以增大接觸面積;
(5)寫出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反應的方程式,根據二氧化碳的質量計算出參加反應的氫氧化鈣的質量即可;
(6)根據“ 磚會裂開并噴出氦氣和二氧化碳,從而滅火 ”分析。
【解答】(1)在實驗室中,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即碳酸鈣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2)海水吸收二氧化碳,即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反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CO2+H2O=H2CO3;
(3)①在AlH3中,鋁和氫元素的質量比= 27:(1 × 3)= 27:3 = 9:1;
②在AlH3與H2O的反應中,反應物中含有鋁、氫、氧三種元素,生成的氫氣中只含有氫元素,所以物質 A中一定含有鋁和氧元素;
(4)根據題意可知,采用“噴霧”的優點是增大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快更充分;
(6)自動滅火陶瓷磚的滅火原理是氦氣和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也不燃燒,隔絕氧氣。
18.【答案】解:(1)根據題意可知,當恒溫箱內的溫度升高到一定溫度時,熱敏電阻的阻值減小,此時通過電磁繼電器線圈的電流達到60mA,銜鐵被吸下來時,工作電路斷開,那么R0左端的觸點與動觸點相連,如下圖所示:
(2)當電磁鐵吸合時,電路中電流為,
時電路中的總電阻為
此時熱敏電阻的阻值;
根據乙圖可知,恒溫箱內的對應的溫度為50℃。
(3)根據題意可知,電磁鐵吸合時電流大小不變,那么電路的總電阻不變。隨著恒溫箱溫度的升高,熱敏電阻的阻值減小,根據R總=R1+R2可知,此時可以將滑動變阻器的R2的阻值調大一些。
【知識點】歐姆定律及其應用;電磁繼電器的組成、原理和特點
【解析】【分析】 (1)由圖像可知,熱敏電阻的阻值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減小,控制電路中的電流增大。電磁鐵的磁性增強,銜鐵被吸下來,此時的加熱電阻不再工作,結合動觸點的移動,由此可以確定工作電路的連接情況;
(2)根據電源電壓,R2接入電路中的電阻和控制電路中的臨界電流,求得熱敏電阻的阻值,然后利用該阻值結合圖像可以得到此時的恒溫箱的溫度值;
(3)隨著恒溫箱溫度的升高,熱敏電阻的阻值減小,電路中的電流會增大,電磁鐵會將銜鐵吸下來,使工作電路停止工作,逐項分析找出可以防止銜鐵被吸下來的方案。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海县| 庆城县| 长沙县| 浦东新区| 巢湖市| 安义县| 屏边| 昌图县| 平凉市| 邮箱| 色达县| 长顺县| 岱山县| 呼伦贝尔市| 英山县| 虹口区| 尼玛县| 曲阜市| 达尔| 宿州市| 汉寿县| 确山县| 玉树县| 杭锦旗| 洛宁县| 鄱阳县| 罗甸县| 台南县| 山东| 喀喇| 若羌县| 札达县| 永福县| 泗水县| 宝清县| 宁远县| 阿勒泰市| 高青县| 阳东县| 宜君县| 中卫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