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科學試題1.(2024八下·余杭期末)我國將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碳中和”指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總量等于吸收總量,達到“零排放”。下列做法不符合“碳中和”理念的是( )A.推廣太陽能發電 B.踐行光盤行動C.焚燒所有垃圾 D.開展植樹造林2.(2024八下·余杭期末)“珍愛生命,安全用電”是公民必備的安全意識。下列做法符合“安全用電”的是( )A.甲圖中當人觸電時,應及時切斷電源B.乙圖中在高壓線旁放風箏C.丙圖中插座超負荷工作D.丁圖中用濕手觸摸開關3.(2024八下·余杭期末)模型可以幫助人們認識和理解一些不易觀察或復雜的事物,下列四幅圖中屬于模型的是( )A.氫元素 B.甲烷分子結構C.電流表 D.有禮標志4.(2024八下·余杭期末)下列化學用語中的數字“2”表示分子個數的是( )A. B.2Na C. D.5.(2024八下·余杭期末)2020年,嫦娥五號首次實現了月球采樣返回,成功地從月球風暴洋北部帶回了新的月壤樣品。2024年,嫦娥六號順利完成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的采樣,近期將返回地球,這將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月背土壤。我們不僅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保護好地球上的土壤。下列各項農業生產措施中,有利于保護土壤的是( )A.將廢棄農用地膜埋入土中 B.用工業廢水直接灌溉農田C.大量使用化肥 D.實行稻草還田6.(2024八下·余杭期末)2020年,嫦娥五號首次實現了月球采樣返回,成功地從月球風暴洋北部帶回了新的月壤樣品。2024年,嫦娥六號順利完成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的采樣,近期將返回地球,這將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月背土壤。我國人民非常關心月球上是否能夠種菜,央視新聞特別回應了月壤中不含任何有機養分,無法種菜。下圖四個實驗中,可用于簡單判斷土壤中是否含有有機物的是( )A. B.C. D.7.(2024八下·余杭期末)2020年,嫦娥五號首次實現了月球采樣返回,成功地從月球風暴洋北部帶回了新的月壤樣品。2024年,嫦娥六號順利完成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的采樣,近期將返回地球,這將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月背土壤。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團隊在月壤樣本中發現了共生的二氧化硅的高壓相——賽石英,其主要化學組成為二氧化硅,硅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硅和硅的質子數相等B.硅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8.09克C.硅是一種金屬元素D.硅元素的符號為S8.(2024八下·余杭期末)如圖是盧瑟福將帶正電的α粒子流轟擊金箔后的運動軌跡示意圖,其中能說明原子質量幾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內的軌跡是( )A.a B.b C.c D.d9.(2024八下·余杭期末)小科不小心將有磁性的磁塊和顏色形狀大小與之形同的鋼塊混合到一起,于是他把甲、乙、丙三塊物體懸掛起來,讓它們彼此靠近時的情況如圖所示,則一定是磁體的是( )A.只有甲 B.只有乙 C.甲和乙 D.乙和丙10.(2024八下·余杭期末)下列各圖中“ ”和“●”分別表示氧原子和氫原子模型,則表示單質的模型是( )A. B.C. D.11.(2024八下·余杭期末)某興趣小組在老師的指導下,設計了如圖實驗驗證可燃物燃燒的條件,其中能燃燒的是( )A.甲紅磷 B.甲白磷 C.乙紅磷 D.乙白磷12.(2024八下·余杭期末)如圖甲是小科想探究“葉片哪一面氣孔數目多”所進行的實驗:圖乙、丙為某陸生植物葉表皮中的不同狀態下的保衛細胞。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圖甲是根據葉片兩面出現氣泡數量的多少來判定的B.圖甲實驗中所用的熱水必須90℃以上C.圖乙表示晴天正午溫度較高時的形態D.圖丙表示保衛細胞吸水較多時的形態13.(2024八下·余杭期末)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實驗中,高錳酸鉀完全反應。下列能正確表示反應物和生成物質量隨時間變化大致曲線的圖是( )A. B.C. D.14.(2024八下·余杭期末)今年小科家造了新房,電工師傅安裝完成后,小科閉合開關后,發現燈泡正常發光,不發光。電工師傅用測電筆檢測如圖中的a、b、c、d四處,a、b、d處氖管發光,c處不發光。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電路中進戶線零線斷路 B.電路中c、d之間某處斷路C.電路中的燈泡短路 D.電路中的燈泡斷路15.(2024八下·余杭期末)如圖甲拉瓦錫曾將少量汞放在密閉容器里,加熱十二天后,部分液態汞變成了紅色氧化汞粉末,容器里空氣體積減少了約1/5。小科利用圖乙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用壓強傳感器測定的壓強隨時間的變化情況如圖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拉瓦錫實驗證明了空氣中氮氣約占總體積的,氧氣占B.紅色粉末是汞與氧氣發生分解反應生成的氧化汞C.若裝置氣密性不好,圖丙中c點將上移D.圖丙中b點對應的操作是打開彈簧夾16.(2024八下·余杭期末)谷雨時節,萬物復蘇,我市某校新建的“耕讀園”勞動實踐基地正式揭牌,師生們共同種下了第一茬蔬菜和水果,包括玉米、辣椒、梨樹等。玉米適宜在較干燥的旱地上生長,如果種植在水分比例過大的土壤中,會使植物的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爛,從而導致“霉根”。(1)在下列三種類型的土壤中種植玉米,最有可能導致“霉根”的是 。(2)為使玉米莖稈健壯,不易倒伏,應多施加含有 元素的肥料。17.(2024八下·余杭期末)谷雨時節,萬物復蘇,我市某校新建的“耕讀園”勞動實踐基地正式揭牌,師生們共同種下了第一茬蔬菜和水果,包括玉米、辣椒、梨樹等。同學們發現前一天剛施過肥的辣椒苗出現“燒苗”現象。(1)如圖為根尖結構模式圖,辣椒苗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為 (填序號)。(2)辣椒苗出現“燒苗”的原因是施肥過多使土壤中溶質質量分數 (填寫“大于”、“小于”或“等于”)辣椒苗根尖細胞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導致辣椒苗細胞內水分含量下降而發生萎蔫。因此,需要適時補水。18.(2024八下·余杭期末)谷雨時節,萬物復蘇,我市某校新建的“耕讀園”勞動實踐基地正式揭牌,師生們共同種下了第一茬蔬菜和水果,包括玉米、辣椒、梨樹等。梨因其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且口味清甜而受到人們的喜愛。(1)維生素C的化學式為,則維生素C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為 。(2)如圖示為果樹上的果實A及部分枝葉,若想果實A長的又大又甜,可在 (填序號)處剝去部分樹皮。19.(2024八下·余杭期末)對于家庭中所使用的電器,無論是電器本身還是電路,都有著安全使用的要求。某電熱水壺的結構如圖所示,當電熱水壺接入家庭電路時,c端應與 線相連,這樣連接的目的是避免在電熱水壺金屬外殼與 接觸時,會造成使用者發生觸電事故。20.(2024八下·余杭期末)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如圖為制取氣體的實驗裝置,請回答下列問題:(1)請寫出實驗室用石灰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 ,應選用的發生裝置為 (選填“甲”、“乙”或“丙”)。(2)若用丙裝置收集二氧化碳,則判斷二氧化碳是否集滿的方法是: 。21.(2024八下·余杭期末)圖甲表示R原子轉變為離子的過程,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由圖甲可知,該轉變過程的本質為 。(2)圖乙表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請分析R元素對應的位置是 (填序號)。(3)若R元素的化合價為價,請寫出R元素的氧化物的化學式 。22.(2024八下·余杭期末)根從土壤中吸收的水和無機鹽是通過莖來運輸的,小科同學設計了實驗來探究莖運輸水和無機鹽的部位。步驟一:他選取如圖甲所示的粗細相似、葉片數量相同的同種木本植物枝條3根,將每根枝條的下端用刀片削成形狀相似、面積相近的斜面。步驟二:將枝條按要求處理好后,再將它們插入一瓶盛有一定量紅墨水的燒杯中固定(如圖乙),置于 ?_____________環境中,一段時間后取出枝條,用刀片橫切枝條中上部,用放大鏡觀察橫切面的染色部位,并將實驗現象記錄在表格中。枝條組別 實驗現象A.自然狀態的帶葉枝條(不作處理)B.剝去下半部分樹皮的帶葉枝條C.除去下半部分木質部和髓的帶葉枝條,只留下樹皮(1)將每根枝條的下端用刀片削成斜面,其目的是 。(2)為了縮短實驗時間,步驟二中“?”處可填 。(3)得出結論后,小科認為切剝法處理枝條過程中容易受傷,可采用石蠟密封切面法處理枝條,應如何處理B、C組的枝條? 。23.(2024八下·余杭期末)小科猜想電磁鐵磁性的強弱與電流大小、線圈匝數有關,于是他利用學生電源、電流表、開關、滑動變阻器、導線、電子測力計、軟鐵塊P、電磁鐵(用漆包線制作的電磁鐵,每20匝抽出一個接線端a、b、c、d,內阻不計)等器材設計了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探究(電子測力計掛上鐵塊P后再調零),實驗數據如表所示。電源正極所接接線柱 a b c d電流表示數/A 0.40 0.40 0.40 0.40電子測力計示數/N 0.10 0.08 0.06 0.04(1)實驗中小科是通過 來判定電磁鐵磁性強弱的。(2)由表中數據可以得出的實驗結論是 。(3)若要探究電磁鐵磁性強弱與電流大小的關系,請將實驗步驟補充完整:①斷開開關,按圖組裝實驗電路,電源正極接a接線柱,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置于最右端,掛上軟鐵塊P,對電子測力計進行調零; 。24.(2024八下·余杭期末)小科在探究“環境因素對菠菜葉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時,設計了如下實驗。【實驗器材】打孔器、菠菜葉、注射器、燒杯、LED燈、秒表、刻度尺、量筒、蒸餾水、2%的溶液【實驗步驟】步驟1:取生長旺盛的菠菜綠葉,用打孔器打出直徑為6mm的葉圓片40片,并用注射器抽去葉圓片內的氣體(抽氣處理使葉圓片內幾乎沒有氣體,在溶液中會下沉)。步驟2:取4只相同規格的燒杯編號甲乙丙丁,配制濃度為0.50%的溶液(可使溶液中的濃度保持恒定),向4只燒杯中各加入20mL;再向各燒杯中放入10片抽氣后的葉圓片(均沉底)。步驟3:取4盞相同規格的冷光源(不會引起溫度變化),將盛葉圓片的4只燒杯置于距光源不同遠近的位置,如圖所示。步驟4:10分鐘后統計4只燒杯中葉圓片浮起的數目。重復多次實驗,計算各組葉圓片浮起數目的平均值。組別 燒杯與LED燈的距離/cm 葉圓片浮起數目的平均值/片甲 5 7.5乙 10 5.0丙 15 4.2丁 20 0.4(1)該實驗探究的問題是 。(2)每組燒杯中放入10片葉圓片而不是1片目的是 。(3)實驗前菠菜是否需要進行暗處理?理由是 。(4)小科根據表格得出光照強度越強,光合作用越強的結論。小明并不贊同,他認為葉圓片浮起可能是因為植物進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有機物且產生CO2導致的。請設計實驗進行驗證 。25.(2024八下·余杭期末)學習小組同學在做完鐵絲燃燒實驗后對此產生濃厚興趣,他們利用如圖甲所示裝置探究鐵絲燃燒時間的影響因素。集氣瓶中裝有過氧化氫溶液,加入二氧化錳后,利用檢測器檢測反應前集氣瓶內的氧氣濃度,待檢測器數值穩定后,將綁有燃著小木條的不同螺旋直徑的鐵絲伸入瓶中。觀察到鐵絲燃燒分為劇烈燃燒和緩慢燃燒兩個階段,其中緩慢燃燒階段現象為:鐵絲先變紅,后變暗,瓶底出現黑色固體。多次實驗獲取數據后取平均值記錄如下表。鐵絲螺旋直徑大小 小螺旋 中螺旋 大螺旋組號 1 2 3 4 5 6 7 8 9氧氣濃度 74% 80% 87% 74% 80% 87% 74% 80% 87%劇烈燃燒時間/s 11"15 9"18 7"08 11"14 9"18 7"08 11"13 9"19 7〞07緩慢燃燒時間/s 2"14 2"07 1"04 2"14 2"07 1〞05 2"14 2"06 1〞04(1)鐵絲劇烈燃燒階段的現象為 ;(2)實驗時,要將長度、粗細均相同細鐵絲,制成直徑大小不同的螺旋形狀(如圖乙),制作的方法是 ;(3)小科分析實驗還得出“鐵絲燃燒時間與鐵絲螺旋直徑大小無關”的結論,其證據是 。26.(2024八下·余杭期末)實驗是科學探究的重要途徑,多角度的探索、對實驗過程及結果的反思與改進都能讓我們對實驗背后的科學原理與方法有更深刻的理解。以下是教材中的部分實驗,請回答相關問題:(1)奧斯特實驗:在靜止的小磁針上方拉一根與小磁針垂直的直導線,當直導線通電時,發現小磁針并沒有發生偏轉,如圖甲所示。請分析原因 。(2)磁場對通電導線的作用實驗:如圖乙所示的裝置,小科把導線ab放在磁場中,閉合開關后,看到ab導體運動。于是小科得出通電導體在磁場中會受到力的作用,小明認為只有這個實驗不能說明一定是磁場給的力,還要補充一個去掉磁體的實驗,當觀察到導體不運動時才能說明小科的結論是正確的。除小明的思路外,請你再提供一個證明思路(說明方法與現象): 。(3)探究“感應電流產生的條件”實驗:實驗過程中發現電流表的指針偏轉很小,下列方法中可以使指針偏轉角度增大的是 。①換用磁性更強的磁體 ②換用導線繞成線圈進行運動③換用更細的導線 ④使導體運動速度加快27.(2024八下·余杭期末)閱讀下列科技短文并回答問題。北京時間2024年4月25日20時58分,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在太空中,如何補充航天員所需的氧氣和處理呼出的二氧化碳呢?方式一:在空間站中,利用太陽能電池板提供的電能,通過電解水制備氧氣,化學方程式為:,再利用分子吸附技術,吸收航天員呼出的二氧化碳,同時利用艙內外壓強差實現二氧化碳的脫附,將其排入太空。方式二:通過專用風機將座艙空氣引入凈化罐,利用過氧化鈉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鈉和氧氣,將空氣凈化后再重新流回艙內供航天員使用。(1)一個航天員一天需要消耗約800克氧氣,請計算至少需要電解多少克水來提供 。(2)兩種不同的方式各有優點,請你說出它們各自的一條優點。 28.(2024八下·余杭期末)電動車若充電時間過長,電池發熱容易引發火災,應及時斷電,以防過熱著火。【問題分析】現實生活中人們無法隨時注意電池溫度而及時斷電,于是某科學興趣小組設計了充電保護開關。【電路簡介】工作原理如圖甲所示。控制電路由電壓為的電源、電磁繼電器(線圈電阻不計)、熱敏電阻和定值電阻組成,阻值隨電池溫度改變而發生的變化如圖乙所示,充電電路由電壓為的電源和電池組成。當電池溫度達45℃時,銜鐵剛好被吸合,和充電電路會自動斷電,當電池溫度降到35℃時,銜鐵剛好被釋放,和充電電路又會自動通電。這樣既能防止溫度過高,又能保證電池能充滿電。當圖甲中開關S閉合時,電磁鐵的上端為 極(填“N”或“S”)。【電路設計】請根據上述要求,請在答題卷相應圖中將充電電路連接完整 。【元件選擇】若,該充電保護開關要滿足上述設計要求,則定值電阻阻值為多少 ?【評價與反思】小組成員小科同學認為當夏季氣溫超過35℃后,電動車將無法進行充電,于是同學們接著開始新的設計……29.(2024八下·余杭期末)“海姆立克急救法”是搶救異物誤入氣管患者的標準方法,被稱為“生命的擁抱”。“海姆立克急救法”具體操作:急救者以前腿弓、后腿登的姿勢站穩,讓患者坐在自己弓起的大腿上,并讓其身體略前傾,急救者將雙臂分別從患者兩腋下前伸并環抱患者。一手握拳,另一只手從前方握住握拳的手腕,使握拳虎口貼在患者肚臍上方的上腹部中央,然后突然用力收緊雙臂,用握拳虎口向患者上腹部內上方猛烈施壓(手法要點如右圖),迫使其上腹部下陷,腹腔內容物上移,擠壓橫膈膜。這樣每次沖擊可以為氣道提供一定的氣量,施壓完畢后立即放松手臂,然后再重復操作,直到異物被排出(如圖甲、乙所示,注意:幼兒、孕婦、肥胖等患者等不能用此法)。手法要點——剪刀、石頭、布 剪刀:兩個手指并攏,像一個閉合的剪刀。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按壓點在肚臍上方兩拇指以上的位置,首先要找到患者肚臍的位置,然后將兩根并攏的手指橫放在肚臍以上,即可找到按壓點。 石頭:指的是拳頭。一手握拳,拇指側的拳眼放在按壓點上。 布:指的是用另一只手抱拳。然后用向上、向內的力量,沖擊患者的上腹部。(1)【異物誤入氣管危害】若有較大的異物誤入氣管,會影響氣體進入人體,人體內的各組織細胞因缺氧無法進行 ,從而導致能量的供應不足,嚴重時會造成昏迷、甚至死亡。(2)【“海姆立克急救法”原理】為了讓更多的人掌握這個黃金急救法,某校志愿者團隊同學想利用周末時間進社區進行示范宣講,但現有的模型(圖丙)只能用于模擬操作,不能顯示內部原理。為了幫助社區居民理解這個方法的原理,該團隊同學自制了呼吸運動模型(圖丁)來模擬該過程,他們制作的模型評價量表(部分)如下。評價指標 評價等級優秀 合格 待改進指標一 兩個“肺”能同時擴張,且擴張明顯 一個“肺”能擴張,且該“肺”擴張明顯 兩個“肺”都不能擴張,且擴張不明顯指標二 “橫膈膜”有彈性,且變化明顯 “橫膈膜”略有彈性,變化不明顯 “橫膈膜”無彈性、無變化①制作過程中,某同學將A部位向下拉時,發現只有一只氣球鼓起,請寫出造成該現象可能的原因 。②模型制作初步完成后,甲組同學在測試模型時發現,其“指標二”為合格,為了使指標二變為優秀,該組同學可用 材料替代原本的保鮮膜制作。③乙組同學在甲組同學基礎之上,增加了一個裝置(如圖戊所示),寫出這樣改進的一條優點 。④請結合所學知識及材料內容,解釋海姆立克急救法能使氣管中異物排出的原理: 。(3)【自救和預防】該急救方法還可用于自救,自救時,患者稍稍彎下腰,上腹部靠在一個固定的物體(如椅子靠背)上,以物體邊緣(如椅背上沿)壓迫在腹部,快速向上沖擊,使異物被氣流沖出。生活中,為了防止異物誤入堵塞氣管,請提出一條合理的建議: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全球性大氣環境問題(酸雨、溫室效應、臭氧空洞)【解析】【分析】 碳中和節能減排術語。一般是指國家、企業、產品、活動或個人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二氧化碳或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或溫室氣體排放量,實現正負抵消,達到相對“零排放”。【解答】下列做法不符合“碳中和”理念的是焚燒所有垃圾,會產生更多的二氧化碳氣體,加劇溫室效應;故答案為:C2.【答案】A【知識點】安全用電原則【解析】【分析】根據家庭電路安全用電的常識判斷。【解答】A.發現有人觸電時,應先切斷電源,然后進行搶救,故A正確;B.在高壓線下放風箏,一旦碰觸高壓線容易發生高壓電弧觸電,故B錯誤;C.一個多孔插線板若同時使用多個大功率用電器,會造成總電流過大,導線過熱,易引發火災,故C錯誤;D.用濕手觸摸開關時,可能會因水導電而發生觸電事故,故錯誤。故選A。3.【答案】B【知識點】模型與符號【解析】【分析】 符號是代表事物的標記;模型是依照實物的形狀和結構按比例制成的物品,是用來顯示復雜事物或過程的表現手段。【解答】氫元素的元素符號,電流表的標志和是有禮標志,都是一種符號,不是模型,故A、C、D不符合題意;甲烷分子結構模型,為模型,故B符合題意。故選B。4.【答案】C【知識點】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字的意義【解析】【分析】根據化學元素符號周圍數字的含義判斷。【解答】A.中的數字“2”表示一個氫分子有2個氫原子構成,故A不合題意;B.2Na中的數字“2”表示2個鈉原子,故B不合題意;C.中的數字“2”表示2個臭氧分子,故C不合題意;D.中的數字“2”表示一個碳酸根離子帶2個單位的負電荷,故D不合題意。故選C。5.【答案】D【知識點】人口增長及其對資源與環境的影響【解析】【分析】根據人類活動對土壤的影響分析判斷。【解答】A.廢棄農用地膜埋入土中,會造成白色污染,還會影響作物根的生長,故A錯誤;B.用工業廢水灌溉農田,大量有害物質囤積土壤,會導致土壤廢棄,故B錯誤;C.大量使用化肥會造成土壤酸化、板結,不利于保護土壤,故C錯誤;D.實行稻草還田,稻草腐爛后能產生大量的腐殖質,能改良土壤結構,利于保護土壤,故D正確。故選D。6.【答案】B【知識點】土壤的結構和類型【解析】【分析】分析各個選項中的實驗操作,確定可以驗證的物質即可。【解答】A.根據題意可知,用土壤浸出液在蒸發皿中加熱,蒸發皿中剩余的物質是無機鹽,不能探究土壤中是否有有機物,故A錯誤;B.把充分干燥的若干克土壤放在細密的鐵絲網上加熱燃燒,一會聞到燒焦味,并冒白煙,可以驗證土壤中具有有機物,故B正確;C.往相同規格的土塊和鐵塊中加水,看果有氣泡從土塊中冒出,則說明這氣泡是干土進水里吸收水分,把空氣擠出來了,不能驗證是否含有有機物,故C錯誤;D.將少量土壤放入試管中,在酒精燈上加熱,試管口附近的試管壁上會出現小水珠,這是土壤中的水蒸氣凝結的,說明土壤中含有水分,故D錯誤。故選B。7.【答案】A【知識點】元素周期表【解析】【分析】A.元素的本質區別為質子數不同;BCD.中間的漢字為元素名稱,左上角的數字為原子序數,右上角的字母為元素符號,正下方的數字為相對原子質量。【解答】A.硅 28和硅 30都屬于硅元素,則它們的質子數相同, 故A正確;B.硅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8.09,相對原子質量的單位是“1”,通常省略不寫,故B錯誤;C.硅的名稱中帶有“石”字旁,屬于非金屬元素,故C錯誤;D.右上角的字母為Si,則硅元素的符號為Si,故D錯誤。故選A。8.【答案】C【知識點】原子的構成【解析】【分析】α粒子帶正電荷,會受到原子核的排斥力,且受到的排斥力越大,則α粒子的運動軌跡改變的幅度越大,據此分析判斷。【解答】根據題意可知,帶正電的α粒子撞擊原子中心,被反彈回來,說明原子核的運動狀態不能輕易改變,即原子核質量很大,故C符合題意,而A、B、D不合題意。故選C。9.【答案】D【知識點】磁極間的相互作用【解析】【分析】磁體能吸引鐵、鋼等物質;磁極間的相互作用規律是: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異名磁極相互吸引,據此分析判斷。【解答】由圖可知,乙、丙是相互排斥的,根據“同名磁極相互排斥”可知,故乙、丙一定是磁體;甲、乙相互吸引,甲可能是磁體,也可能不是磁體。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10.【答案】B【知識點】常見物質的分類【解析】【分析】只含有一種元素的純凈物叫單質,含有多種元素的純凈物叫化合物。【解答】A.氧元素的單質為氧氣,由氧分子構成,而氧分子由兩個氧原子狗從,圖中只含有氫原子,不屬于單質,故A不符合題意;B.圖中是只含有氫分子的純凈物,分子中只有一種原子,屬于單質,故B符合題意;C.圖中含有不同分子,即含有不同物質,那么表示混合物,故C不符合題意;D.圖中分子是由不同種原子構成的,屬于化合物,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11.【答案】D【知識點】燃燒與滅火【解析】【分析】燃燒的條件:有可燃物、與氧氣接觸和溫度達到著火點,缺一不可。【解答】A.甲中的紅磷溫度沒有達到其著火點,不能燃燒,故A不符合題意;B.甲中的白磷在浸沒在水中,沒有與氧氣接觸,不能燃燒,故B不符合題意;C.乙中的紅磷沒有與氧氣接觸,不能燃燒,故C不符合題意;D.乙中的白磷與氧氣接觸,溫度也達到其著火點,乙中的白磷能燃燒,故D符合題意。故選D。12.【答案】A【知識點】葉的形態結構【解析】【分析】ACD.氣孔是由一對保衛細胞圍成的空腔,保衛細胞控制氣孔的張開和閉合。保衛細胞吸水,氣孔張開,保衛細胞失水,氣孔閉合。一般陸生植物的葉背面(下表皮)氣孔比葉正面(上表皮)氣孔多;B.根據溫度對葉片的影響判斷。【解答】A.甲圖中,將剛摘下的葉片放入70℃的熱水中,發現葉片表面下表皮的氣泡比上表皮的氣泡多,說明葉片下面比上面的氣孔數目多,故A正確;B.圖甲實驗中溫度過低實驗現象不明顯,溫度過高,會將葉表皮燙壞,因此所用的熱水在70℃左右,故B錯誤;C.圖乙表示氣孔張開,晴天正午溫度較高,氣孔會保護性關閉或縮小,故C錯誤;D.圖丙表示氣孔關閉,保衛細胞失水時,氣孔閉合,可表示保衛細胞失水較多時的形態,故D錯誤。故選A。13.【答案】A【知識點】制取氧氣的原理【解析】【分析】高錳酸鉀受熱分解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據此對各個選項分析判斷即可。【解答】A.隨著高錳酸鉀的不斷分解,它的質量逐漸減小,最終高錳酸鉀完全分解后質量為0,故A正確;B.隨著反應時間的變化,生成錳酸鉀的質量由0開始逐漸增大,直至高錳酸鉀完全反應時保持不變,故B錯誤;C.隨著反應時間的變化,生成二氧化錳的質量由0開始逐漸增大,直至高錳酸鉀完全反應時保持不變,故C錯誤;D.隨著反應時間的變化,生成氧氣的質量由0開始逐漸增大,直至高錳酸鉀完全反應時保持不變,錯故D誤。故選A。14.【答案】B【知識點】家庭電路的故障分析;測電筆的使用【解析】【分析】火線帶電,能使氖管發光,零線不帶電,不能使氖管發光,若零線上的點也能使氖管發光,說明零線斷路。【解答】AC、閉合S1、S2,燈L1正常發光,說明L1支路為通路,則從保險絲→a→ S1 →L1 →c → c點左側的零線都沒有斷路;若電路中的燈泡短路,兩個燈泡都不能發光,故AC錯誤;BD、閉合S1、S2,燈L2不發光,說明電路中c、d之間某處斷路或電路中的燈泡L2斷路;用測電筆檢測如圖中的a、b、c、d四處,a、b、d處氖管發光,c處不發光,說明d點會通過燈泡L2與火線間接相連,則L2是完好的;L2不亮,說明燈泡L2與零線不能構成通路,所以是c、d兩點間斷路,故B正確、D錯誤。故答案為:B。15.【答案】C【知識點】空氣的成分及探究【解析】【分析】A.汞與氧氣反應,則減小的是氧氣,而不是氮氣;B.分解反應的反應物只有一種,化合反應的生成物只有一種;C.根據裝置內氣壓的變化判斷;D.根據b點前后的氣壓變化判斷。【解答】A. 拉瓦錫實驗中,汞放在密閉容器中加熱,是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這時在密閉容器中減少的氣體是氧氣,說明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不能說明氮氣占 ,故A錯誤;B.汞與氧氣反應生成氧化汞,由于生成物只有一種,則屬于化合反應,故B錯誤;C.若裝置氣密性不好,反應結束后集氣瓶內的氣壓偏大,圖丙中c點將上移,故C正確;D.圖2中c點對應的操作是打開彈簧夾,水進入集氣瓶,氣壓恢復至常壓,故D錯誤。故選C。16.【答案】(1)C(2)鉀【知識點】植物生長需要無機鹽;土壤的結構和類型【解析】【分析】(1)含水量越大的土地,越容易霉根;(2)鉀肥的作用是促使作物生長健壯,莖稈粗硬,增強病蟲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解答】(1)圖示所示的三種土壤中,C的含水量最多,含空氣最少、透氣性最差,用這種土壤種植玉米最有可能導致“霉根”。故選C。(2)為使玉米莖稈健壯,不易倒伏,應多施含有鉀元素的肥料。(1)含水量多、透氣性差的土壤最有可能導致“霉根”;圖示所示的三種土壤中,C的含水量最多,含空氣最少、透氣性最差,用這種土壤種植玉米最有可能導致“霉根”。故選C。(2)植物的生長需要多種無機鹽,無機鹽必須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無機鹽是含氮、含磷、含鉀的無機鹽。其中鉀肥的作用是促使作物生長健壯,莖稈粗硬,增強病蟲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促進糖分和淀粉的生成。因此,為使玉米莖稈健壯,不易倒伏,應多施含有鉀元素的肥料。17.【答案】(1)①(2)大于【知識點】植物的根系及其結構與功能【解析】【分析】圖中,①是成熟區、②是伸長區、③是分生區、④是根冠。(1)成熟區,也稱根毛區,表皮細胞的細胞壁向外突起形成根毛,大大增加了吸水的表面積,是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2)植物細胞既可以失水,也可以吸水,這主要取決于細胞周圍水溶液的濃度和細胞液濃度的大小,當周圍水溶液的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就失水;當細胞液濃度大于細胞周圍水溶液的濃度時,細胞就吸水。【解答】(1) 如圖為根尖結構模式圖,辣椒苗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為①成熟區;(2)施肥過多導致辣椒苗出現“燒苗”的現象,是因為施肥過多使土壤中溶質質量分數大于辣椒苗根尖細胞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導致辣椒苗細胞失水而發生萎蔫。(1)①成熟區,也稱根毛區,表皮細胞的細胞壁向外突起形成根毛,大大增加了吸水的表面積,是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2)植物細胞既可以失水,也可以吸水,這主要取決于細胞周圍水溶液的濃度和細胞液濃度的大小,當周圍水溶液的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就失水;當細胞液濃度大于細胞周圍水溶液的濃度時,細胞就吸水。施肥過多導致辣椒苗出現“燒苗”的現象,是因為施肥過多使土壤中溶質質量分數大于辣椒苗根尖細胞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導致辣椒苗細胞失水而發生萎蔫,因此,需要適時補水。18.【答案】3:4;②【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解析】【分析】(1)元素的質量之比等于相對原子質量與個數的乘積之比;(2)植物的莖中有導管和篩管,導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運輸水和無機鹽;篩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運輸有機物質,據此分析解答。【解答】(1)根據化學式 可知,維生素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2 ×6): (16 × 6) = 72:96 = 3:4;(2)如果想讓果實長的又大又甜,需要讓果實得到更多的有機物,則需要在果實上方的枝葉處剝去部分樹皮,以阻止有機物向下運輸,從而使果實得到更多的營養物質;觀察圖示可知,果實上方的枝葉為②,因此可在②處剝去部分樹皮。19.【答案】地線;火線【知識點】家庭電路的組成與連接【解析】【分析】在家庭電路中,大功率用電器或有金屬外殼的用電器,它們的外殼都要接地,避免發生漏電事故。【解答】根據圖片可知,c端是電熱水壺的金屬外殼,應與地線相連,這樣連接的目的是避免在電熱水壺金屬外殼與火線接觸時,金屬外殼帶電,造成使用者發生觸電事故。20.【答案】CaCO3+2HCl═CaCl2+H2O+CO2↑;B;將燃著的木條放在b導管口,若木條熄滅,則說明已收集滿【知識點】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二氧化碳的檢驗和驗滿【解析】【分析】(1)①根據反應物、反應條件和生成物,確定反應的方程式;②根據反應物的狀態和反應條件選擇合適的氣體發生裝置;(2)根據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分析。【解答】(1)①在實驗室中,石灰石中的碳酸鈣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②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物是固體和液體,反應條件是常溫,所以應選用的發生裝置是B,(2)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會沉積在集氣瓶底部,則二氧化碳驗滿的方法為:將燃著的木條放在b導管口,若木條熄滅,則說明已收集滿。21.【答案】R原子失去一個電子形成R+離子;①;R2O【知識點】元素周期表;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解析】【分析】(1)注意比較原子和離子的電子數是否相同即可;(2)原子序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據此確定R的原子序數即可;(3)根據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推算化學式即可。【解答】(1)由圖甲可知,原子有3個電子,而離子只有2個電子,則該轉變過程的本質為:R原子失去一個電子形成R+離子;(2)根據圖片可知,該原子有3個電子,則原子序數為3,那么R元素對應的位置是①。(3)若R元素的化合價為+1價,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可知R,元素的氧化物的化學式為R2O。22.【答案】(1)增大吸收水和無機鹽的面積(2)光照(3)B組枝條:用石蠟封堵樹皮(韌皮部)部位;C組枝條:用石蠟封堵木質部和髓【知識點】植物的根系及其結構與功能【解析】【分析】(1)接觸面積越大,則植物吸收水和無機鹽的速度越大;(2) 影響蒸騰作用的因素有光照、溫度、濕度、空氣流動狀況等;(3)去掉枝條的哪個部分,就用石蠟封堵哪個位置。【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斜面比水平面表面積大,則將每根枝條的下端用刀片削成斜面可以增加吸收水和無機鹽的表面積。(2)要縮短實驗時間,就要加快植物的蒸騰作用,因此可以將實驗對象放置在有光、通風、干燥和高溫環境中。(3)B枝條剝去了下半部分樹皮,目的是去掉韌皮部,可用石蠟封堵樹皮(韌皮部)部位代替;C枝條除去下半部分木質部和髓,只保留韌皮部,可用石蠟封堵木質部和髓。(1)將每根枝條的下端用刀片削成斜面,斜面比水平面表面積大,這樣可以增加吸收水和無機鹽的表面積,使實驗現象更明顯。(2)影響蒸騰作用的因素有光照、溫度、濕度、空氣流動狀況等;要縮短實驗時間,就要加快植物的蒸騰作用,因此可以將實驗對象放置在有光、通風、干燥和高溫環境中。(3)B枝條剝去了下半部分樹皮,目的是去掉韌皮部,可用石蠟封堵樹皮(韌皮部)部位代替;C枝條除去下半部分木質部和髓,只保留韌皮部,可用石蠟封堵木質部和髓。23.【答案】電子測力計實數的大小;通過線圈的電流相同時,電磁鐵線圈匝數越多,電磁鐵的磁性越強;閉合開關,向左移動滑片,觀察電子測力計的示數變化,得出電磁鐵磁性強弱與電流的關系。【知識點】探究影響通電螺線管磁性強弱的因素的實驗【解析】【分析】(1)實驗中線圈接入電路的匝數越多,電磁鐵對軟鐵塊P的吸引力越大,表明電磁鐵的磁性越強;(2)根據表格數據分析哪個因素相同,哪個因素不同,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描述結論;(3)若要探究電磁鐵磁性強弱與電流大小的關系,應保持線圈的匝數不變,改變電流的大小,據此設計實驗步驟。【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電磁鐵磁性強弱的是通過電子測力計實數的大小來判定的。(2)根據表格數據可知,線圈的匝數越少,且電子測力計的示數越小,那么得到結論:通過線圈的電流相同時,電磁鐵線圈匝數越多,電磁鐵的磁性越強。(3)若要探究電磁鐵磁性強弱與電流大小的關系,應保持線圈的匝數不變,改變電流的大小;步驟如下:閉合開關,向左移動滑片,觀察電子測力計的示數變化,得出電磁鐵磁性強弱與電流的關系。24.【答案】(1)光照強度對光合作用的影響(2)避免偶然性(3)不需要;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會隨時排出(4)增加一組經過步驟1、2處理的實驗戊,置于相同溫度的黑暗環境中。【知識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關系【解析】【分析】(1)根據實驗操作確定其中的哪個因素發生改變即可;(2)實驗的樣本數量要合理,需做重復實驗的要進行重復實驗,實驗數據要進行求平均值等,這些要求都是為避免實驗的偶然性,減少實驗誤差,讓實驗結論有說服力。(3)注意分析生成的氧氣是否在植物體內累積即可;(4)對照實驗是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這個不同的條件,就是唯一變量。【解答】(1)從實驗設置來看,本實驗是通過改變燒杯與光源的距離來改變光照強度,因此該實驗探究的問題是光照強度對光合作用的影響。(2) 每組燒杯中放入10片葉圓片而不是1片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增加實驗結果的可信度。(3)根據題意可知,本實驗檢測的氧氣,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隨時排出,不在植物體內積存,故不需進行暗處理。(4)根據小明提出的質疑,可增加一組實驗戊,經過步驟1和步驟2的處理后,置于相同溫度的黑暗環境中,10分鐘后觀察葉圓片浮起的數目,重復多次實驗,計算平均值。(1)在一定范圍內,光照強度越強,光合作用越強。從實驗設置來看,本實驗是通過改變燒杯與光源的距離來改變光照強度,因此,該實驗探究的問題是光照強度對光合作用的影響。(2) 實驗的樣本數量要合理,需做重復實驗的要進行重復實驗,實驗數據要進行求平均值等,這些要求都是為避免實驗的偶然性,減少實驗誤差,讓實驗結論有說服力。 每組燒杯中放入10片葉圓片而不是1片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增加實驗結果的可信度。(3)在做“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中,為了排除葉片內原有淀粉對實驗現象的影響,實驗前要將實驗裝置放在暗處一晝夜,目的是將葉片內原有的淀粉運走耗盡,以排除原有的淀粉對實驗的干擾,保證實驗結果所檢測到的淀粉是實驗過程中形成的。而本實驗檢測的氧氣,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隨時排出,不在植物體內積存,故不需進行暗處理。(4)根據小明提出的質疑,可增加一組實驗戊,經過步驟1和步驟2的處理后,置于相同溫度的黑暗環境中,10分鐘后觀察葉圓片浮起的數目,重復多次實驗,計算平均值。25.【答案】鐵絲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熱、有黑色固體生成;將粗細均勻的鐵絲繞在不同粗細的鐵棒上,纏繞時每匝之間的距離相同,繞好后從鐵棒上取下,重新調整每匝的間距相等;對比組號②⑤⑧實驗,當氧氣濃度相同時,鐵絲螺旋形狀不同,燃燒時間相同,說明鐵絲燃燒時間與鐵絲螺旋形狀無關【知識點】氧氣與碳、磷、硫、鐵等物質的反應現象【解析】【分析】(1)根據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解答;(2)將鐵絲纏繞在粗細均勻的柱體長就可以得到合適的螺旋形狀;(3)根據表格數據②⑤⑧分析即可。【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鐵絲劇烈燃燒的現象為:鐵絲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熱、有黑色固體生成。(2)實驗時,將相同細鐵絲制成直徑大小不同的螺旋形狀的方法是:將粗細均勻的鐵絲繞在不同粗細的鐵棒上,纏繞時每匝之間的距離相同,繞好后從鐵棒上取下,重新調整每匝的間距相等。(3)小科分析實驗還得出“鐵絲燃燒時間與鐵絲螺旋直徑大小無關”的結論,其證據是:對比組號②⑤⑧實驗,當氧氣濃度相同時,鐵絲螺旋形狀不同,燃燒時間相同,說明鐵絲燃燒時間與鐵絲螺旋形狀無關。26.【答案】電流的磁場與小磁針的磁場方向相同;斷開電源后,閉合開關,觀察導體是否運動。;①②④【知識點】通電直導線周圍的磁場;產生電磁感應現象的條件和規律【解析】【分析】(1)當小磁針的指向與磁場方向一致時,它不受磁力作用;(2)導體周圍沒有磁場,不會和磁體的磁場發生相互作用,導體不運動;(3)感應電流大小與磁場強弱和導體運動的速度有關,據此分析判斷。【解答】(1) 在靜止的小磁針上方拉一根與小磁針垂直的直導線,當直導線通電時,發現小磁針并沒有發生偏轉,其原因為: 當直導線通電時,通電導線周圍會產生磁場,由于電流的磁場與小磁針的磁場方向相同,小磁針并沒有發生偏轉。(2)提供另一個證明思路:斷開電源后,閉合開關,導體中沒有電流通過,導體周圍沒有磁場,觀察導體不運動;(3)①換用磁性更強的磁體,可以增大感應電流,故①符合題意;②換用導線繞成線圈進行運動,相當于多個導體棒切割磁感線,可以增大感應電流,故②符合題意;③換用更細的導線,電阻變大,感應電流會變小,故③不符合題意;④使導體運動速度加快,可以增大感應電流,故④符合題意。故選①②④。27.【答案】900g;電解水的原料是水,來源廣泛,且產物是氧氣和氫氣,不會產生有害物質,對環境友好;過氧化鈉吸收二氧化碳后會生成氧氣,實現了氧氣的再生,減少了氧氣的供應需求(合理即可)【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分析】(1)寫出水電解的方程式,根據生成氧氣的質量計算參加反應的水的質量即可;(2)可從原料來源、是否污染環境、是否循環利用的角度分析解答。【解答】(1)設至少需要電解水質量為x,;;解得:x=900g。答:至少需要電解水質量為900g。(2)根據題意可知,電解水的優點為:原料是水,來源廣泛,且產物是氧氣和氫氣,不會產生有害物質,對環境友好;過氧化鈉的優點為:吸收二氧化碳后會生成氧氣,實現了氧氣的再生,減少了氧氣的供應需求。28.【答案】N;;15Ω【知識點】歐姆定律及其應用;電磁鐵的其他應用【解析】【分析】 (1)根據安培定則判斷磁極;(2)根據溫度升高達45℃時,銜鐵剛好被吸合,充電電路會自動斷電,確定電路的連接;(3)根據吸合和釋放電流結合圖像中的電阻大小,根據歐姆定律解方程計算。【解答】(1)根據甲圖可知,開關S閉合時,線圈上電流方向向右。右手握住螺線管,彎曲的四指指尖向右,此時大拇指指向上端,則電磁鐵的上端為N極。(2) 溫度升高達45℃時,銜鐵剛好被吸合,充電電路會自動斷電,則電池接在動觸點上,電源接上方的觸點, 如下圖所示:(3) 當電池溫度達45℃時R1=15Ω,銜鐵剛好被吸合,R2和充電電路會自動斷電,設電路中的電流為I;根據歐姆定律知U=I(R1+R2),即6V=I(15Ω+R2)——①當電池溫度降到35℃時R1=30Ω,銜鐵剛好被釋放,斷開前是R2被短路的,根據歐姆定律知U=I(R1+R2),即6V=I×30Ω——②;聯立①②解得:R2=15Ω。29.【答案】(1)呼吸作用(2)氣球漏氣;橡皮膜;實驗現象更明顯;肺內氣壓大于外界氣壓,將異物沖出(3)吃飯時不要大聲說笑【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解析】【分析】(1)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做呼吸作用。(2)①根據圖片可知,當氣球損壞而漏氣時,無論瓶內氣壓怎樣變化,氣球的體積都幾乎不變;②橡皮膜的彈性比保鮮膜要大得多;③注意從壓強變化的可視程度大小的角度分析;④根據胸腔內氣壓大小的變化規律解答。(3)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分析解答。【解答】(1) 若有較大的異物誤入氣管,會影響氣體進入人體,人體內的各組織細胞因缺氧無法進行呼吸作用, 從而導致能量的供應不足,嚴重時會造成昏迷、甚至死亡。(2)①制作呼吸模型時,將A部位向下拉時,發現只有一只氣球鼓起,可能原因是氣球漏氣或損壞。②根據評價量表指標二為優秀,需要使橫隔的彈性增強,應選用彈性更好的材料橡皮膜代替。③ 乙組同學在甲組同學基礎之上,增加了一個裝置(如圖戊所示), 優點是:增加U形管,通過觀察水位的變化,使實驗現象更加明顯、更加直觀,也容易量化。④ 姆立克急救法能使氣管中異物排出的原理: 當施救者用力時,被救者膈頂部上升,胸腔容積縮小,肺回縮,肺內氣壓高于外界氣壓,肺內氣體呼出將異物沖出。(3)由于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故為了避免異物進入氣管,盡量不要一邊飲食一邊大聲說話。(1)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做呼吸作用。 若有較大的異物誤入氣管,會影響氣體進入人體,人體內的各組織細胞因缺氧無法進行呼吸作用。(2)①制作呼吸模型時,將A部位向下拉時,發現只有一只氣球鼓起,可能原因是氣球漏氣或損壞。②根據評價量表指標二為優秀,需要使橫隔的彈性增強,應選用彈性更好的材料;保鮮膜彈性小,故應用彈性更好的橡皮膜代替。③拉動橡皮膜改變瓶內氣壓,可能現象不明顯;增加U形管,通過觀察水位的變化,使實驗現象更加明顯、更加直觀,也容易量化。④用海姆立克急救法進行急救,是施救者用力壓迫被救者腹部,迫使被救者迅速呼氣,用呼氣形成的氣流將呼吸道堵塞物沖擊而出。因此,當施救者用力時,被救者膈頂部上升,胸腔容積縮小,肺回縮,肺內氣壓高于外界氣壓,肺內氣體呼出將異物沖出。(3)由于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故為了避免異物進入氣管,盡量不要一邊飲食一邊大聲說話。1 / 1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科學試題1.(2024八下·余杭期末)我國將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碳中和”指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總量等于吸收總量,達到“零排放”。下列做法不符合“碳中和”理念的是( )A.推廣太陽能發電 B.踐行光盤行動C.焚燒所有垃圾 D.開展植樹造林【答案】C【知識點】全球性大氣環境問題(酸雨、溫室效應、臭氧空洞)【解析】【分析】 碳中和節能減排術語。一般是指國家、企業、產品、活動或個人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二氧化碳或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或溫室氣體排放量,實現正負抵消,達到相對“零排放”。【解答】下列做法不符合“碳中和”理念的是焚燒所有垃圾,會產生更多的二氧化碳氣體,加劇溫室效應;故答案為:C2.(2024八下·余杭期末)“珍愛生命,安全用電”是公民必備的安全意識。下列做法符合“安全用電”的是( )A.甲圖中當人觸電時,應及時切斷電源B.乙圖中在高壓線旁放風箏C.丙圖中插座超負荷工作D.丁圖中用濕手觸摸開關【答案】A【知識點】安全用電原則【解析】【分析】根據家庭電路安全用電的常識判斷。【解答】A.發現有人觸電時,應先切斷電源,然后進行搶救,故A正確;B.在高壓線下放風箏,一旦碰觸高壓線容易發生高壓電弧觸電,故B錯誤;C.一個多孔插線板若同時使用多個大功率用電器,會造成總電流過大,導線過熱,易引發火災,故C錯誤;D.用濕手觸摸開關時,可能會因水導電而發生觸電事故,故錯誤。故選A。3.(2024八下·余杭期末)模型可以幫助人們認識和理解一些不易觀察或復雜的事物,下列四幅圖中屬于模型的是( )A.氫元素 B.甲烷分子結構C.電流表 D.有禮標志【答案】B【知識點】模型與符號【解析】【分析】 符號是代表事物的標記;模型是依照實物的形狀和結構按比例制成的物品,是用來顯示復雜事物或過程的表現手段。【解答】氫元素的元素符號,電流表的標志和是有禮標志,都是一種符號,不是模型,故A、C、D不符合題意;甲烷分子結構模型,為模型,故B符合題意。故選B。4.(2024八下·余杭期末)下列化學用語中的數字“2”表示分子個數的是( )A. B.2Na C. D.【答案】C【知識點】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字的意義【解析】【分析】根據化學元素符號周圍數字的含義判斷。【解答】A.中的數字“2”表示一個氫分子有2個氫原子構成,故A不合題意;B.2Na中的數字“2”表示2個鈉原子,故B不合題意;C.中的數字“2”表示2個臭氧分子,故C不合題意;D.中的數字“2”表示一個碳酸根離子帶2個單位的負電荷,故D不合題意。故選C。5.(2024八下·余杭期末)2020年,嫦娥五號首次實現了月球采樣返回,成功地從月球風暴洋北部帶回了新的月壤樣品。2024年,嫦娥六號順利完成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的采樣,近期將返回地球,這將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月背土壤。我們不僅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保護好地球上的土壤。下列各項農業生產措施中,有利于保護土壤的是( )A.將廢棄農用地膜埋入土中 B.用工業廢水直接灌溉農田C.大量使用化肥 D.實行稻草還田【答案】D【知識點】人口增長及其對資源與環境的影響【解析】【分析】根據人類活動對土壤的影響分析判斷。【解答】A.廢棄農用地膜埋入土中,會造成白色污染,還會影響作物根的生長,故A錯誤;B.用工業廢水灌溉農田,大量有害物質囤積土壤,會導致土壤廢棄,故B錯誤;C.大量使用化肥會造成土壤酸化、板結,不利于保護土壤,故C錯誤;D.實行稻草還田,稻草腐爛后能產生大量的腐殖質,能改良土壤結構,利于保護土壤,故D正確。故選D。6.(2024八下·余杭期末)2020年,嫦娥五號首次實現了月球采樣返回,成功地從月球風暴洋北部帶回了新的月壤樣品。2024年,嫦娥六號順利完成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的采樣,近期將返回地球,這將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月背土壤。我國人民非常關心月球上是否能夠種菜,央視新聞特別回應了月壤中不含任何有機養分,無法種菜。下圖四個實驗中,可用于簡單判斷土壤中是否含有有機物的是( )A. B.C. D.【答案】B【知識點】土壤的結構和類型【解析】【分析】分析各個選項中的實驗操作,確定可以驗證的物質即可。【解答】A.根據題意可知,用土壤浸出液在蒸發皿中加熱,蒸發皿中剩余的物質是無機鹽,不能探究土壤中是否有有機物,故A錯誤;B.把充分干燥的若干克土壤放在細密的鐵絲網上加熱燃燒,一會聞到燒焦味,并冒白煙,可以驗證土壤中具有有機物,故B正確;C.往相同規格的土塊和鐵塊中加水,看果有氣泡從土塊中冒出,則說明這氣泡是干土進水里吸收水分,把空氣擠出來了,不能驗證是否含有有機物,故C錯誤;D.將少量土壤放入試管中,在酒精燈上加熱,試管口附近的試管壁上會出現小水珠,這是土壤中的水蒸氣凝結的,說明土壤中含有水分,故D錯誤。故選B。7.(2024八下·余杭期末)2020年,嫦娥五號首次實現了月球采樣返回,成功地從月球風暴洋北部帶回了新的月壤樣品。2024年,嫦娥六號順利完成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的采樣,近期將返回地球,這將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月背土壤。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團隊在月壤樣本中發現了共生的二氧化硅的高壓相——賽石英,其主要化學組成為二氧化硅,硅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硅和硅的質子數相等B.硅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8.09克C.硅是一種金屬元素D.硅元素的符號為S【答案】A【知識點】元素周期表【解析】【分析】A.元素的本質區別為質子數不同;BCD.中間的漢字為元素名稱,左上角的數字為原子序數,右上角的字母為元素符號,正下方的數字為相對原子質量。【解答】A.硅 28和硅 30都屬于硅元素,則它們的質子數相同, 故A正確;B.硅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8.09,相對原子質量的單位是“1”,通常省略不寫,故B錯誤;C.硅的名稱中帶有“石”字旁,屬于非金屬元素,故C錯誤;D.右上角的字母為Si,則硅元素的符號為Si,故D錯誤。故選A。8.(2024八下·余杭期末)如圖是盧瑟福將帶正電的α粒子流轟擊金箔后的運動軌跡示意圖,其中能說明原子質量幾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內的軌跡是( )A.a B.b C.c D.d【答案】C【知識點】原子的構成【解析】【分析】α粒子帶正電荷,會受到原子核的排斥力,且受到的排斥力越大,則α粒子的運動軌跡改變的幅度越大,據此分析判斷。【解答】根據題意可知,帶正電的α粒子撞擊原子中心,被反彈回來,說明原子核的運動狀態不能輕易改變,即原子核質量很大,故C符合題意,而A、B、D不合題意。故選C。9.(2024八下·余杭期末)小科不小心將有磁性的磁塊和顏色形狀大小與之形同的鋼塊混合到一起,于是他把甲、乙、丙三塊物體懸掛起來,讓它們彼此靠近時的情況如圖所示,則一定是磁體的是( )A.只有甲 B.只有乙 C.甲和乙 D.乙和丙【答案】D【知識點】磁極間的相互作用【解析】【分析】磁體能吸引鐵、鋼等物質;磁極間的相互作用規律是: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異名磁極相互吸引,據此分析判斷。【解答】由圖可知,乙、丙是相互排斥的,根據“同名磁極相互排斥”可知,故乙、丙一定是磁體;甲、乙相互吸引,甲可能是磁體,也可能不是磁體。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10.(2024八下·余杭期末)下列各圖中“ ”和“●”分別表示氧原子和氫原子模型,則表示單質的模型是( )A. B.C. D.【答案】B【知識點】常見物質的分類【解析】【分析】只含有一種元素的純凈物叫單質,含有多種元素的純凈物叫化合物。【解答】A.氧元素的單質為氧氣,由氧分子構成,而氧分子由兩個氧原子狗從,圖中只含有氫原子,不屬于單質,故A不符合題意;B.圖中是只含有氫分子的純凈物,分子中只有一種原子,屬于單質,故B符合題意;C.圖中含有不同分子,即含有不同物質,那么表示混合物,故C不符合題意;D.圖中分子是由不同種原子構成的,屬于化合物,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11.(2024八下·余杭期末)某興趣小組在老師的指導下,設計了如圖實驗驗證可燃物燃燒的條件,其中能燃燒的是( )A.甲紅磷 B.甲白磷 C.乙紅磷 D.乙白磷【答案】D【知識點】燃燒與滅火【解析】【分析】燃燒的條件:有可燃物、與氧氣接觸和溫度達到著火點,缺一不可。【解答】A.甲中的紅磷溫度沒有達到其著火點,不能燃燒,故A不符合題意;B.甲中的白磷在浸沒在水中,沒有與氧氣接觸,不能燃燒,故B不符合題意;C.乙中的紅磷沒有與氧氣接觸,不能燃燒,故C不符合題意;D.乙中的白磷與氧氣接觸,溫度也達到其著火點,乙中的白磷能燃燒,故D符合題意。故選D。12.(2024八下·余杭期末)如圖甲是小科想探究“葉片哪一面氣孔數目多”所進行的實驗:圖乙、丙為某陸生植物葉表皮中的不同狀態下的保衛細胞。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圖甲是根據葉片兩面出現氣泡數量的多少來判定的B.圖甲實驗中所用的熱水必須90℃以上C.圖乙表示晴天正午溫度較高時的形態D.圖丙表示保衛細胞吸水較多時的形態【答案】A【知識點】葉的形態結構【解析】【分析】ACD.氣孔是由一對保衛細胞圍成的空腔,保衛細胞控制氣孔的張開和閉合。保衛細胞吸水,氣孔張開,保衛細胞失水,氣孔閉合。一般陸生植物的葉背面(下表皮)氣孔比葉正面(上表皮)氣孔多;B.根據溫度對葉片的影響判斷。【解答】A.甲圖中,將剛摘下的葉片放入70℃的熱水中,發現葉片表面下表皮的氣泡比上表皮的氣泡多,說明葉片下面比上面的氣孔數目多,故A正確;B.圖甲實驗中溫度過低實驗現象不明顯,溫度過高,會將葉表皮燙壞,因此所用的熱水在70℃左右,故B錯誤;C.圖乙表示氣孔張開,晴天正午溫度較高,氣孔會保護性關閉或縮小,故C錯誤;D.圖丙表示氣孔關閉,保衛細胞失水時,氣孔閉合,可表示保衛細胞失水較多時的形態,故D錯誤。故選A。13.(2024八下·余杭期末)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實驗中,高錳酸鉀完全反應。下列能正確表示反應物和生成物質量隨時間變化大致曲線的圖是( )A. B.C. D.【答案】A【知識點】制取氧氣的原理【解析】【分析】高錳酸鉀受熱分解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據此對各個選項分析判斷即可。【解答】A.隨著高錳酸鉀的不斷分解,它的質量逐漸減小,最終高錳酸鉀完全分解后質量為0,故A正確;B.隨著反應時間的變化,生成錳酸鉀的質量由0開始逐漸增大,直至高錳酸鉀完全反應時保持不變,故B錯誤;C.隨著反應時間的變化,生成二氧化錳的質量由0開始逐漸增大,直至高錳酸鉀完全反應時保持不變,故C錯誤;D.隨著反應時間的變化,生成氧氣的質量由0開始逐漸增大,直至高錳酸鉀完全反應時保持不變,錯故D誤。故選A。14.(2024八下·余杭期末)今年小科家造了新房,電工師傅安裝完成后,小科閉合開關后,發現燈泡正常發光,不發光。電工師傅用測電筆檢測如圖中的a、b、c、d四處,a、b、d處氖管發光,c處不發光。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電路中進戶線零線斷路 B.電路中c、d之間某處斷路C.電路中的燈泡短路 D.電路中的燈泡斷路【答案】B【知識點】家庭電路的故障分析;測電筆的使用【解析】【分析】火線帶電,能使氖管發光,零線不帶電,不能使氖管發光,若零線上的點也能使氖管發光,說明零線斷路。【解答】AC、閉合S1、S2,燈L1正常發光,說明L1支路為通路,則從保險絲→a→ S1 →L1 →c → c點左側的零線都沒有斷路;若電路中的燈泡短路,兩個燈泡都不能發光,故AC錯誤;BD、閉合S1、S2,燈L2不發光,說明電路中c、d之間某處斷路或電路中的燈泡L2斷路;用測電筆檢測如圖中的a、b、c、d四處,a、b、d處氖管發光,c處不發光,說明d點會通過燈泡L2與火線間接相連,則L2是完好的;L2不亮,說明燈泡L2與零線不能構成通路,所以是c、d兩點間斷路,故B正確、D錯誤。故答案為:B。15.(2024八下·余杭期末)如圖甲拉瓦錫曾將少量汞放在密閉容器里,加熱十二天后,部分液態汞變成了紅色氧化汞粉末,容器里空氣體積減少了約1/5。小科利用圖乙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用壓強傳感器測定的壓強隨時間的變化情況如圖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拉瓦錫實驗證明了空氣中氮氣約占總體積的,氧氣占B.紅色粉末是汞與氧氣發生分解反應生成的氧化汞C.若裝置氣密性不好,圖丙中c點將上移D.圖丙中b點對應的操作是打開彈簧夾【答案】C【知識點】空氣的成分及探究【解析】【分析】A.汞與氧氣反應,則減小的是氧氣,而不是氮氣;B.分解反應的反應物只有一種,化合反應的生成物只有一種;C.根據裝置內氣壓的變化判斷;D.根據b點前后的氣壓變化判斷。【解答】A. 拉瓦錫實驗中,汞放在密閉容器中加熱,是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這時在密閉容器中減少的氣體是氧氣,說明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不能說明氮氣占 ,故A錯誤;B.汞與氧氣反應生成氧化汞,由于生成物只有一種,則屬于化合反應,故B錯誤;C.若裝置氣密性不好,反應結束后集氣瓶內的氣壓偏大,圖丙中c點將上移,故C正確;D.圖2中c點對應的操作是打開彈簧夾,水進入集氣瓶,氣壓恢復至常壓,故D錯誤。故選C。16.(2024八下·余杭期末)谷雨時節,萬物復蘇,我市某校新建的“耕讀園”勞動實踐基地正式揭牌,師生們共同種下了第一茬蔬菜和水果,包括玉米、辣椒、梨樹等。玉米適宜在較干燥的旱地上生長,如果種植在水分比例過大的土壤中,會使植物的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爛,從而導致“霉根”。(1)在下列三種類型的土壤中種植玉米,最有可能導致“霉根”的是 。(2)為使玉米莖稈健壯,不易倒伏,應多施加含有 元素的肥料。【答案】(1)C(2)鉀【知識點】植物生長需要無機鹽;土壤的結構和類型【解析】【分析】(1)含水量越大的土地,越容易霉根;(2)鉀肥的作用是促使作物生長健壯,莖稈粗硬,增強病蟲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解答】(1)圖示所示的三種土壤中,C的含水量最多,含空氣最少、透氣性最差,用這種土壤種植玉米最有可能導致“霉根”。故選C。(2)為使玉米莖稈健壯,不易倒伏,應多施含有鉀元素的肥料。(1)含水量多、透氣性差的土壤最有可能導致“霉根”;圖示所示的三種土壤中,C的含水量最多,含空氣最少、透氣性最差,用這種土壤種植玉米最有可能導致“霉根”。故選C。(2)植物的生長需要多種無機鹽,無機鹽必須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無機鹽是含氮、含磷、含鉀的無機鹽。其中鉀肥的作用是促使作物生長健壯,莖稈粗硬,增強病蟲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促進糖分和淀粉的生成。因此,為使玉米莖稈健壯,不易倒伏,應多施含有鉀元素的肥料。17.(2024八下·余杭期末)谷雨時節,萬物復蘇,我市某校新建的“耕讀園”勞動實踐基地正式揭牌,師生們共同種下了第一茬蔬菜和水果,包括玉米、辣椒、梨樹等。同學們發現前一天剛施過肥的辣椒苗出現“燒苗”現象。(1)如圖為根尖結構模式圖,辣椒苗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為 (填序號)。(2)辣椒苗出現“燒苗”的原因是施肥過多使土壤中溶質質量分數 (填寫“大于”、“小于”或“等于”)辣椒苗根尖細胞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導致辣椒苗細胞內水分含量下降而發生萎蔫。因此,需要適時補水。【答案】(1)①(2)大于【知識點】植物的根系及其結構與功能【解析】【分析】圖中,①是成熟區、②是伸長區、③是分生區、④是根冠。(1)成熟區,也稱根毛區,表皮細胞的細胞壁向外突起形成根毛,大大增加了吸水的表面積,是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2)植物細胞既可以失水,也可以吸水,這主要取決于細胞周圍水溶液的濃度和細胞液濃度的大小,當周圍水溶液的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就失水;當細胞液濃度大于細胞周圍水溶液的濃度時,細胞就吸水。【解答】(1) 如圖為根尖結構模式圖,辣椒苗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為①成熟區;(2)施肥過多導致辣椒苗出現“燒苗”的現象,是因為施肥過多使土壤中溶質質量分數大于辣椒苗根尖細胞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導致辣椒苗細胞失水而發生萎蔫。(1)①成熟區,也稱根毛區,表皮細胞的細胞壁向外突起形成根毛,大大增加了吸水的表面積,是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2)植物細胞既可以失水,也可以吸水,這主要取決于細胞周圍水溶液的濃度和細胞液濃度的大小,當周圍水溶液的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就失水;當細胞液濃度大于細胞周圍水溶液的濃度時,細胞就吸水。施肥過多導致辣椒苗出現“燒苗”的現象,是因為施肥過多使土壤中溶質質量分數大于辣椒苗根尖細胞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導致辣椒苗細胞失水而發生萎蔫,因此,需要適時補水。18.(2024八下·余杭期末)谷雨時節,萬物復蘇,我市某校新建的“耕讀園”勞動實踐基地正式揭牌,師生們共同種下了第一茬蔬菜和水果,包括玉米、辣椒、梨樹等。梨因其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且口味清甜而受到人們的喜愛。(1)維生素C的化學式為,則維生素C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為 。(2)如圖示為果樹上的果實A及部分枝葉,若想果實A長的又大又甜,可在 (填序號)處剝去部分樹皮。【答案】3:4;②【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解析】【分析】(1)元素的質量之比等于相對原子質量與個數的乘積之比;(2)植物的莖中有導管和篩管,導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運輸水和無機鹽;篩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運輸有機物質,據此分析解答。【解答】(1)根據化學式 可知,維生素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2 ×6): (16 × 6) = 72:96 = 3:4;(2)如果想讓果實長的又大又甜,需要讓果實得到更多的有機物,則需要在果實上方的枝葉處剝去部分樹皮,以阻止有機物向下運輸,從而使果實得到更多的營養物質;觀察圖示可知,果實上方的枝葉為②,因此可在②處剝去部分樹皮。19.(2024八下·余杭期末)對于家庭中所使用的電器,無論是電器本身還是電路,都有著安全使用的要求。某電熱水壺的結構如圖所示,當電熱水壺接入家庭電路時,c端應與 線相連,這樣連接的目的是避免在電熱水壺金屬外殼與 接觸時,會造成使用者發生觸電事故。【答案】地線;火線【知識點】家庭電路的組成與連接【解析】【分析】在家庭電路中,大功率用電器或有金屬外殼的用電器,它們的外殼都要接地,避免發生漏電事故。【解答】根據圖片可知,c端是電熱水壺的金屬外殼,應與地線相連,這樣連接的目的是避免在電熱水壺金屬外殼與火線接觸時,金屬外殼帶電,造成使用者發生觸電事故。20.(2024八下·余杭期末)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如圖為制取氣體的實驗裝置,請回答下列問題:(1)請寫出實驗室用石灰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 ,應選用的發生裝置為 (選填“甲”、“乙”或“丙”)。(2)若用丙裝置收集二氧化碳,則判斷二氧化碳是否集滿的方法是: 。【答案】CaCO3+2HCl═CaCl2+H2O+CO2↑;B;將燃著的木條放在b導管口,若木條熄滅,則說明已收集滿【知識點】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二氧化碳的檢驗和驗滿【解析】【分析】(1)①根據反應物、反應條件和生成物,確定反應的方程式;②根據反應物的狀態和反應條件選擇合適的氣體發生裝置;(2)根據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分析。【解答】(1)①在實驗室中,石灰石中的碳酸鈣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②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物是固體和液體,反應條件是常溫,所以應選用的發生裝置是B,(2)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會沉積在集氣瓶底部,則二氧化碳驗滿的方法為:將燃著的木條放在b導管口,若木條熄滅,則說明已收集滿。21.(2024八下·余杭期末)圖甲表示R原子轉變為離子的過程,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由圖甲可知,該轉變過程的本質為 。(2)圖乙表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請分析R元素對應的位置是 (填序號)。(3)若R元素的化合價為價,請寫出R元素的氧化物的化學式 。【答案】R原子失去一個電子形成R+離子;①;R2O【知識點】元素周期表;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解析】【分析】(1)注意比較原子和離子的電子數是否相同即可;(2)原子序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據此確定R的原子序數即可;(3)根據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推算化學式即可。【解答】(1)由圖甲可知,原子有3個電子,而離子只有2個電子,則該轉變過程的本質為:R原子失去一個電子形成R+離子;(2)根據圖片可知,該原子有3個電子,則原子序數為3,那么R元素對應的位置是①。(3)若R元素的化合價為+1價,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可知R,元素的氧化物的化學式為R2O。22.(2024八下·余杭期末)根從土壤中吸收的水和無機鹽是通過莖來運輸的,小科同學設計了實驗來探究莖運輸水和無機鹽的部位。步驟一:他選取如圖甲所示的粗細相似、葉片數量相同的同種木本植物枝條3根,將每根枝條的下端用刀片削成形狀相似、面積相近的斜面。步驟二:將枝條按要求處理好后,再將它們插入一瓶盛有一定量紅墨水的燒杯中固定(如圖乙),置于 ?_____________環境中,一段時間后取出枝條,用刀片橫切枝條中上部,用放大鏡觀察橫切面的染色部位,并將實驗現象記錄在表格中。枝條組別 實驗現象A.自然狀態的帶葉枝條(不作處理)B.剝去下半部分樹皮的帶葉枝條C.除去下半部分木質部和髓的帶葉枝條,只留下樹皮(1)將每根枝條的下端用刀片削成斜面,其目的是 。(2)為了縮短實驗時間,步驟二中“?”處可填 。(3)得出結論后,小科認為切剝法處理枝條過程中容易受傷,可采用石蠟密封切面法處理枝條,應如何處理B、C組的枝條? 。【答案】(1)增大吸收水和無機鹽的面積(2)光照(3)B組枝條:用石蠟封堵樹皮(韌皮部)部位;C組枝條:用石蠟封堵木質部和髓【知識點】植物的根系及其結構與功能【解析】【分析】(1)接觸面積越大,則植物吸收水和無機鹽的速度越大;(2) 影響蒸騰作用的因素有光照、溫度、濕度、空氣流動狀況等;(3)去掉枝條的哪個部分,就用石蠟封堵哪個位置。【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斜面比水平面表面積大,則將每根枝條的下端用刀片削成斜面可以增加吸收水和無機鹽的表面積。(2)要縮短實驗時間,就要加快植物的蒸騰作用,因此可以將實驗對象放置在有光、通風、干燥和高溫環境中。(3)B枝條剝去了下半部分樹皮,目的是去掉韌皮部,可用石蠟封堵樹皮(韌皮部)部位代替;C枝條除去下半部分木質部和髓,只保留韌皮部,可用石蠟封堵木質部和髓。(1)將每根枝條的下端用刀片削成斜面,斜面比水平面表面積大,這樣可以增加吸收水和無機鹽的表面積,使實驗現象更明顯。(2)影響蒸騰作用的因素有光照、溫度、濕度、空氣流動狀況等;要縮短實驗時間,就要加快植物的蒸騰作用,因此可以將實驗對象放置在有光、通風、干燥和高溫環境中。(3)B枝條剝去了下半部分樹皮,目的是去掉韌皮部,可用石蠟封堵樹皮(韌皮部)部位代替;C枝條除去下半部分木質部和髓,只保留韌皮部,可用石蠟封堵木質部和髓。23.(2024八下·余杭期末)小科猜想電磁鐵磁性的強弱與電流大小、線圈匝數有關,于是他利用學生電源、電流表、開關、滑動變阻器、導線、電子測力計、軟鐵塊P、電磁鐵(用漆包線制作的電磁鐵,每20匝抽出一個接線端a、b、c、d,內阻不計)等器材設計了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探究(電子測力計掛上鐵塊P后再調零),實驗數據如表所示。電源正極所接接線柱 a b c d電流表示數/A 0.40 0.40 0.40 0.40電子測力計示數/N 0.10 0.08 0.06 0.04(1)實驗中小科是通過 來判定電磁鐵磁性強弱的。(2)由表中數據可以得出的實驗結論是 。(3)若要探究電磁鐵磁性強弱與電流大小的關系,請將實驗步驟補充完整:①斷開開關,按圖組裝實驗電路,電源正極接a接線柱,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置于最右端,掛上軟鐵塊P,對電子測力計進行調零; 。【答案】電子測力計實數的大小;通過線圈的電流相同時,電磁鐵線圈匝數越多,電磁鐵的磁性越強;閉合開關,向左移動滑片,觀察電子測力計的示數變化,得出電磁鐵磁性強弱與電流的關系。【知識點】探究影響通電螺線管磁性強弱的因素的實驗【解析】【分析】(1)實驗中線圈接入電路的匝數越多,電磁鐵對軟鐵塊P的吸引力越大,表明電磁鐵的磁性越強;(2)根據表格數據分析哪個因素相同,哪個因素不同,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描述結論;(3)若要探究電磁鐵磁性強弱與電流大小的關系,應保持線圈的匝數不變,改變電流的大小,據此設計實驗步驟。【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電磁鐵磁性強弱的是通過電子測力計實數的大小來判定的。(2)根據表格數據可知,線圈的匝數越少,且電子測力計的示數越小,那么得到結論:通過線圈的電流相同時,電磁鐵線圈匝數越多,電磁鐵的磁性越強。(3)若要探究電磁鐵磁性強弱與電流大小的關系,應保持線圈的匝數不變,改變電流的大小;步驟如下:閉合開關,向左移動滑片,觀察電子測力計的示數變化,得出電磁鐵磁性強弱與電流的關系。24.(2024八下·余杭期末)小科在探究“環境因素對菠菜葉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時,設計了如下實驗。【實驗器材】打孔器、菠菜葉、注射器、燒杯、LED燈、秒表、刻度尺、量筒、蒸餾水、2%的溶液【實驗步驟】步驟1:取生長旺盛的菠菜綠葉,用打孔器打出直徑為6mm的葉圓片40片,并用注射器抽去葉圓片內的氣體(抽氣處理使葉圓片內幾乎沒有氣體,在溶液中會下沉)。步驟2:取4只相同規格的燒杯編號甲乙丙丁,配制濃度為0.50%的溶液(可使溶液中的濃度保持恒定),向4只燒杯中各加入20mL;再向各燒杯中放入10片抽氣后的葉圓片(均沉底)。步驟3:取4盞相同規格的冷光源(不會引起溫度變化),將盛葉圓片的4只燒杯置于距光源不同遠近的位置,如圖所示。步驟4:10分鐘后統計4只燒杯中葉圓片浮起的數目。重復多次實驗,計算各組葉圓片浮起數目的平均值。組別 燒杯與LED燈的距離/cm 葉圓片浮起數目的平均值/片甲 5 7.5乙 10 5.0丙 15 4.2丁 20 0.4(1)該實驗探究的問題是 。(2)每組燒杯中放入10片葉圓片而不是1片目的是 。(3)實驗前菠菜是否需要進行暗處理?理由是 。(4)小科根據表格得出光照強度越強,光合作用越強的結論。小明并不贊同,他認為葉圓片浮起可能是因為植物進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有機物且產生CO2導致的。請設計實驗進行驗證 。【答案】(1)光照強度對光合作用的影響(2)避免偶然性(3)不需要;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會隨時排出(4)增加一組經過步驟1、2處理的實驗戊,置于相同溫度的黑暗環境中。【知識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關系【解析】【分析】(1)根據實驗操作確定其中的哪個因素發生改變即可;(2)實驗的樣本數量要合理,需做重復實驗的要進行重復實驗,實驗數據要進行求平均值等,這些要求都是為避免實驗的偶然性,減少實驗誤差,讓實驗結論有說服力。(3)注意分析生成的氧氣是否在植物體內累積即可;(4)對照實驗是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這個不同的條件,就是唯一變量。【解答】(1)從實驗設置來看,本實驗是通過改變燒杯與光源的距離來改變光照強度,因此該實驗探究的問題是光照強度對光合作用的影響。(2) 每組燒杯中放入10片葉圓片而不是1片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增加實驗結果的可信度。(3)根據題意可知,本實驗檢測的氧氣,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隨時排出,不在植物體內積存,故不需進行暗處理。(4)根據小明提出的質疑,可增加一組實驗戊,經過步驟1和步驟2的處理后,置于相同溫度的黑暗環境中,10分鐘后觀察葉圓片浮起的數目,重復多次實驗,計算平均值。(1)在一定范圍內,光照強度越強,光合作用越強。從實驗設置來看,本實驗是通過改變燒杯與光源的距離來改變光照強度,因此,該實驗探究的問題是光照強度對光合作用的影響。(2) 實驗的樣本數量要合理,需做重復實驗的要進行重復實驗,實驗數據要進行求平均值等,這些要求都是為避免實驗的偶然性,減少實驗誤差,讓實驗結論有說服力。 每組燒杯中放入10片葉圓片而不是1片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增加實驗結果的可信度。(3)在做“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中,為了排除葉片內原有淀粉對實驗現象的影響,實驗前要將實驗裝置放在暗處一晝夜,目的是將葉片內原有的淀粉運走耗盡,以排除原有的淀粉對實驗的干擾,保證實驗結果所檢測到的淀粉是實驗過程中形成的。而本實驗檢測的氧氣,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隨時排出,不在植物體內積存,故不需進行暗處理。(4)根據小明提出的質疑,可增加一組實驗戊,經過步驟1和步驟2的處理后,置于相同溫度的黑暗環境中,10分鐘后觀察葉圓片浮起的數目,重復多次實驗,計算平均值。25.(2024八下·余杭期末)學習小組同學在做完鐵絲燃燒實驗后對此產生濃厚興趣,他們利用如圖甲所示裝置探究鐵絲燃燒時間的影響因素。集氣瓶中裝有過氧化氫溶液,加入二氧化錳后,利用檢測器檢測反應前集氣瓶內的氧氣濃度,待檢測器數值穩定后,將綁有燃著小木條的不同螺旋直徑的鐵絲伸入瓶中。觀察到鐵絲燃燒分為劇烈燃燒和緩慢燃燒兩個階段,其中緩慢燃燒階段現象為:鐵絲先變紅,后變暗,瓶底出現黑色固體。多次實驗獲取數據后取平均值記錄如下表。鐵絲螺旋直徑大小 小螺旋 中螺旋 大螺旋組號 1 2 3 4 5 6 7 8 9氧氣濃度 74% 80% 87% 74% 80% 87% 74% 80% 87%劇烈燃燒時間/s 11"15 9"18 7"08 11"14 9"18 7"08 11"13 9"19 7〞07緩慢燃燒時間/s 2"14 2"07 1"04 2"14 2"07 1〞05 2"14 2"06 1〞04(1)鐵絲劇烈燃燒階段的現象為 ;(2)實驗時,要將長度、粗細均相同細鐵絲,制成直徑大小不同的螺旋形狀(如圖乙),制作的方法是 ;(3)小科分析實驗還得出“鐵絲燃燒時間與鐵絲螺旋直徑大小無關”的結論,其證據是 。【答案】鐵絲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熱、有黑色固體生成;將粗細均勻的鐵絲繞在不同粗細的鐵棒上,纏繞時每匝之間的距離相同,繞好后從鐵棒上取下,重新調整每匝的間距相等;對比組號②⑤⑧實驗,當氧氣濃度相同時,鐵絲螺旋形狀不同,燃燒時間相同,說明鐵絲燃燒時間與鐵絲螺旋形狀無關【知識點】氧氣與碳、磷、硫、鐵等物質的反應現象【解析】【分析】(1)根據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解答;(2)將鐵絲纏繞在粗細均勻的柱體長就可以得到合適的螺旋形狀;(3)根據表格數據②⑤⑧分析即可。【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鐵絲劇烈燃燒的現象為:鐵絲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熱、有黑色固體生成。(2)實驗時,將相同細鐵絲制成直徑大小不同的螺旋形狀的方法是:將粗細均勻的鐵絲繞在不同粗細的鐵棒上,纏繞時每匝之間的距離相同,繞好后從鐵棒上取下,重新調整每匝的間距相等。(3)小科分析實驗還得出“鐵絲燃燒時間與鐵絲螺旋直徑大小無關”的結論,其證據是:對比組號②⑤⑧實驗,當氧氣濃度相同時,鐵絲螺旋形狀不同,燃燒時間相同,說明鐵絲燃燒時間與鐵絲螺旋形狀無關。26.(2024八下·余杭期末)實驗是科學探究的重要途徑,多角度的探索、對實驗過程及結果的反思與改進都能讓我們對實驗背后的科學原理與方法有更深刻的理解。以下是教材中的部分實驗,請回答相關問題:(1)奧斯特實驗:在靜止的小磁針上方拉一根與小磁針垂直的直導線,當直導線通電時,發現小磁針并沒有發生偏轉,如圖甲所示。請分析原因 。(2)磁場對通電導線的作用實驗:如圖乙所示的裝置,小科把導線ab放在磁場中,閉合開關后,看到ab導體運動。于是小科得出通電導體在磁場中會受到力的作用,小明認為只有這個實驗不能說明一定是磁場給的力,還要補充一個去掉磁體的實驗,當觀察到導體不運動時才能說明小科的結論是正確的。除小明的思路外,請你再提供一個證明思路(說明方法與現象): 。(3)探究“感應電流產生的條件”實驗:實驗過程中發現電流表的指針偏轉很小,下列方法中可以使指針偏轉角度增大的是 。①換用磁性更強的磁體 ②換用導線繞成線圈進行運動③換用更細的導線 ④使導體運動速度加快【答案】電流的磁場與小磁針的磁場方向相同;斷開電源后,閉合開關,觀察導體是否運動。;①②④【知識點】通電直導線周圍的磁場;產生電磁感應現象的條件和規律【解析】【分析】(1)當小磁針的指向與磁場方向一致時,它不受磁力作用;(2)導體周圍沒有磁場,不會和磁體的磁場發生相互作用,導體不運動;(3)感應電流大小與磁場強弱和導體運動的速度有關,據此分析判斷。【解答】(1) 在靜止的小磁針上方拉一根與小磁針垂直的直導線,當直導線通電時,發現小磁針并沒有發生偏轉,其原因為: 當直導線通電時,通電導線周圍會產生磁場,由于電流的磁場與小磁針的磁場方向相同,小磁針并沒有發生偏轉。(2)提供另一個證明思路:斷開電源后,閉合開關,導體中沒有電流通過,導體周圍沒有磁場,觀察導體不運動;(3)①換用磁性更強的磁體,可以增大感應電流,故①符合題意;②換用導線繞成線圈進行運動,相當于多個導體棒切割磁感線,可以增大感應電流,故②符合題意;③換用更細的導線,電阻變大,感應電流會變小,故③不符合題意;④使導體運動速度加快,可以增大感應電流,故④符合題意。故選①②④。27.(2024八下·余杭期末)閱讀下列科技短文并回答問題。北京時間2024年4月25日20時58分,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在太空中,如何補充航天員所需的氧氣和處理呼出的二氧化碳呢?方式一:在空間站中,利用太陽能電池板提供的電能,通過電解水制備氧氣,化學方程式為:,再利用分子吸附技術,吸收航天員呼出的二氧化碳,同時利用艙內外壓強差實現二氧化碳的脫附,將其排入太空。方式二:通過專用風機將座艙空氣引入凈化罐,利用過氧化鈉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鈉和氧氣,將空氣凈化后再重新流回艙內供航天員使用。(1)一個航天員一天需要消耗約800克氧氣,請計算至少需要電解多少克水來提供 。(2)兩種不同的方式各有優點,請你說出它們各自的一條優點。 【答案】900g;電解水的原料是水,來源廣泛,且產物是氧氣和氫氣,不會產生有害物質,對環境友好;過氧化鈉吸收二氧化碳后會生成氧氣,實現了氧氣的再生,減少了氧氣的供應需求(合理即可)【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分析】(1)寫出水電解的方程式,根據生成氧氣的質量計算參加反應的水的質量即可;(2)可從原料來源、是否污染環境、是否循環利用的角度分析解答。【解答】(1)設至少需要電解水質量為x,;;解得:x=900g。答:至少需要電解水質量為900g。(2)根據題意可知,電解水的優點為:原料是水,來源廣泛,且產物是氧氣和氫氣,不會產生有害物質,對環境友好;過氧化鈉的優點為:吸收二氧化碳后會生成氧氣,實現了氧氣的再生,減少了氧氣的供應需求。28.(2024八下·余杭期末)電動車若充電時間過長,電池發熱容易引發火災,應及時斷電,以防過熱著火。【問題分析】現實生活中人們無法隨時注意電池溫度而及時斷電,于是某科學興趣小組設計了充電保護開關。【電路簡介】工作原理如圖甲所示。控制電路由電壓為的電源、電磁繼電器(線圈電阻不計)、熱敏電阻和定值電阻組成,阻值隨電池溫度改變而發生的變化如圖乙所示,充電電路由電壓為的電源和電池組成。當電池溫度達45℃時,銜鐵剛好被吸合,和充電電路會自動斷電,當電池溫度降到35℃時,銜鐵剛好被釋放,和充電電路又會自動通電。這樣既能防止溫度過高,又能保證電池能充滿電。當圖甲中開關S閉合時,電磁鐵的上端為 極(填“N”或“S”)。【電路設計】請根據上述要求,請在答題卷相應圖中將充電電路連接完整 。【元件選擇】若,該充電保護開關要滿足上述設計要求,則定值電阻阻值為多少 ?【評價與反思】小組成員小科同學認為當夏季氣溫超過35℃后,電動車將無法進行充電,于是同學們接著開始新的設計……【答案】N;;15Ω【知識點】歐姆定律及其應用;電磁鐵的其他應用【解析】【分析】 (1)根據安培定則判斷磁極;(2)根據溫度升高達45℃時,銜鐵剛好被吸合,充電電路會自動斷電,確定電路的連接;(3)根據吸合和釋放電流結合圖像中的電阻大小,根據歐姆定律解方程計算。【解答】(1)根據甲圖可知,開關S閉合時,線圈上電流方向向右。右手握住螺線管,彎曲的四指指尖向右,此時大拇指指向上端,則電磁鐵的上端為N極。(2) 溫度升高達45℃時,銜鐵剛好被吸合,充電電路會自動斷電,則電池接在動觸點上,電源接上方的觸點, 如下圖所示:(3) 當電池溫度達45℃時R1=15Ω,銜鐵剛好被吸合,R2和充電電路會自動斷電,設電路中的電流為I;根據歐姆定律知U=I(R1+R2),即6V=I(15Ω+R2)——①當電池溫度降到35℃時R1=30Ω,銜鐵剛好被釋放,斷開前是R2被短路的,根據歐姆定律知U=I(R1+R2),即6V=I×30Ω——②;聯立①②解得:R2=15Ω。29.(2024八下·余杭期末)“海姆立克急救法”是搶救異物誤入氣管患者的標準方法,被稱為“生命的擁抱”。“海姆立克急救法”具體操作:急救者以前腿弓、后腿登的姿勢站穩,讓患者坐在自己弓起的大腿上,并讓其身體略前傾,急救者將雙臂分別從患者兩腋下前伸并環抱患者。一手握拳,另一只手從前方握住握拳的手腕,使握拳虎口貼在患者肚臍上方的上腹部中央,然后突然用力收緊雙臂,用握拳虎口向患者上腹部內上方猛烈施壓(手法要點如右圖),迫使其上腹部下陷,腹腔內容物上移,擠壓橫膈膜。這樣每次沖擊可以為氣道提供一定的氣量,施壓完畢后立即放松手臂,然后再重復操作,直到異物被排出(如圖甲、乙所示,注意:幼兒、孕婦、肥胖等患者等不能用此法)。手法要點——剪刀、石頭、布 剪刀:兩個手指并攏,像一個閉合的剪刀。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按壓點在肚臍上方兩拇指以上的位置,首先要找到患者肚臍的位置,然后將兩根并攏的手指橫放在肚臍以上,即可找到按壓點。 石頭:指的是拳頭。一手握拳,拇指側的拳眼放在按壓點上。 布:指的是用另一只手抱拳。然后用向上、向內的力量,沖擊患者的上腹部。(1)【異物誤入氣管危害】若有較大的異物誤入氣管,會影響氣體進入人體,人體內的各組織細胞因缺氧無法進行 ,從而導致能量的供應不足,嚴重時會造成昏迷、甚至死亡。(2)【“海姆立克急救法”原理】為了讓更多的人掌握這個黃金急救法,某校志愿者團隊同學想利用周末時間進社區進行示范宣講,但現有的模型(圖丙)只能用于模擬操作,不能顯示內部原理。為了幫助社區居民理解這個方法的原理,該團隊同學自制了呼吸運動模型(圖丁)來模擬該過程,他們制作的模型評價量表(部分)如下。評價指標 評價等級優秀 合格 待改進指標一 兩個“肺”能同時擴張,且擴張明顯 一個“肺”能擴張,且該“肺”擴張明顯 兩個“肺”都不能擴張,且擴張不明顯指標二 “橫膈膜”有彈性,且變化明顯 “橫膈膜”略有彈性,變化不明顯 “橫膈膜”無彈性、無變化①制作過程中,某同學將A部位向下拉時,發現只有一只氣球鼓起,請寫出造成該現象可能的原因 。②模型制作初步完成后,甲組同學在測試模型時發現,其“指標二”為合格,為了使指標二變為優秀,該組同學可用 材料替代原本的保鮮膜制作。③乙組同學在甲組同學基礎之上,增加了一個裝置(如圖戊所示),寫出這樣改進的一條優點 。④請結合所學知識及材料內容,解釋海姆立克急救法能使氣管中異物排出的原理: 。(3)【自救和預防】該急救方法還可用于自救,自救時,患者稍稍彎下腰,上腹部靠在一個固定的物體(如椅子靠背)上,以物體邊緣(如椅背上沿)壓迫在腹部,快速向上沖擊,使異物被氣流沖出。生活中,為了防止異物誤入堵塞氣管,請提出一條合理的建議: 。【答案】(1)呼吸作用(2)氣球漏氣;橡皮膜;實驗現象更明顯;肺內氣壓大于外界氣壓,將異物沖出(3)吃飯時不要大聲說笑【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解析】【分析】(1)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做呼吸作用。(2)①根據圖片可知,當氣球損壞而漏氣時,無論瓶內氣壓怎樣變化,氣球的體積都幾乎不變;②橡皮膜的彈性比保鮮膜要大得多;③注意從壓強變化的可視程度大小的角度分析;④根據胸腔內氣壓大小的變化規律解答。(3)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分析解答。【解答】(1) 若有較大的異物誤入氣管,會影響氣體進入人體,人體內的各組織細胞因缺氧無法進行呼吸作用, 從而導致能量的供應不足,嚴重時會造成昏迷、甚至死亡。(2)①制作呼吸模型時,將A部位向下拉時,發現只有一只氣球鼓起,可能原因是氣球漏氣或損壞。②根據評價量表指標二為優秀,需要使橫隔的彈性增強,應選用彈性更好的材料橡皮膜代替。③ 乙組同學在甲組同學基礎之上,增加了一個裝置(如圖戊所示), 優點是:增加U形管,通過觀察水位的變化,使實驗現象更加明顯、更加直觀,也容易量化。④ 姆立克急救法能使氣管中異物排出的原理: 當施救者用力時,被救者膈頂部上升,胸腔容積縮小,肺回縮,肺內氣壓高于外界氣壓,肺內氣體呼出將異物沖出。(3)由于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故為了避免異物進入氣管,盡量不要一邊飲食一邊大聲說話。(1)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做呼吸作用。 若有較大的異物誤入氣管,會影響氣體進入人體,人體內的各組織細胞因缺氧無法進行呼吸作用。(2)①制作呼吸模型時,將A部位向下拉時,發現只有一只氣球鼓起,可能原因是氣球漏氣或損壞。②根據評價量表指標二為優秀,需要使橫隔的彈性增強,應選用彈性更好的材料;保鮮膜彈性小,故應用彈性更好的橡皮膜代替。③拉動橡皮膜改變瓶內氣壓,可能現象不明顯;增加U形管,通過觀察水位的變化,使實驗現象更加明顯、更加直觀,也容易量化。④用海姆立克急救法進行急救,是施救者用力壓迫被救者腹部,迫使被救者迅速呼氣,用呼氣形成的氣流將呼吸道堵塞物沖擊而出。因此,當施救者用力時,被救者膈頂部上升,胸腔容積縮小,肺回縮,肺內氣壓高于外界氣壓,肺內氣體呼出將異物沖出。(3)由于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故為了避免異物進入氣管,盡量不要一邊飲食一邊大聲說話。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科學試題(學生版).docx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科學試題(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