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5張PPT)第12課近代西方民族國家與國際法的發展了解近代西方民族國家的形成情況,以及國際法的發展。一、近代西方民族國家的產生宗教改革世俗權力1.國家和民族認同觀念顯現:15 世紀前后,西歐國家中央集權得到加強。__________運動沉重打擊了教會勢力,強化了各國的________,國家和民族認同觀念日益顯現。2.民族語言地位上升:13 世紀,英語開始成為英國人廣泛使用的語言。16 世紀,法語成為法國的官方語言。3.民族意識的覺醒法國大革命民族國家(1)背景:____________及拿破侖戰爭,傳播了自由平等思想。(2)表現:個人忠誠于國家;各國鼓勵和組織對愛國人士的崇拜;出現了國旗、國歌和各種國家節日;等等。(3) 影響:歐洲各專制王權國家逐漸變為具有獨立主權的____________。二、國際法的形成與外交制度的建立1.國際法的形成(1)原因:隨著國家主權意識的加強,人們希望通過法律制度來處理國家之間的關系。(2)過程。戰爭與和平法《①1625 年, ________________》一書中提出君主應該制定條約并接受約束,確定了國際法的主體是主權國家,奠定了國際法的基礎。《②1648 年, ____________________》簽訂,形成了威斯特伐利亞體系。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維也納體系③1815 年,歐洲各國建立起_____________。④各國之間簽訂了許多國際公約,制定了一系列戰爭法規。2.外交制度的建立(1)原因:17 世紀,歐洲國家的君主們不再滿足派遣臨時使者與他國保持聯系。(2)結果:在派遣常駐外交使節和外交使團的基礎上,近代外交制度逐漸建立起來。3.影響:外交制度的建立和國際法的形成為國際關系確立了一些規則,為用和平方式解決國與國之間的爭端、減少戰爭行為開辟了新的途徑。三、20 世紀國際法的發展反人類罪全體一致1.一戰期間:國際法遭到嚴重破壞。十月革命后,蘇俄提出了不兼并不賠償的原則,宣布侵略戰爭為____________。2.一戰后:奉行“________”原則的國際聯盟成立;1928 年 8月《___________》簽訂,但未真正得到實行。非戰公約3.二戰期間:1945 年 6 月簽署的《聯合國憲章》確定了“__________”原則,集體安全體制進一步完善。大國一致4.二戰后:國際法的領域大大擴展,但其實施仍有很多局限性。【構圖解史】專制王權與民族國家的關系【知識拓展】影響國際法的主要因素(1)國際關系與國際社會的結構性變化。(2)國際組織的變化。(3)國際政治、經濟發展的需要。(4)國際社會的共同利益。(5)科學技術的進步。1.(2023 年湖南卷)17 世紀后期,歐洲各國紛紛通過談判解決領土爭端,并勘定地界、樹立界碑、出版地圖,向公眾傳達有關)國土疆域的信息。這一現象反映了(A.近代地形勘測技術的進步B.近代國家主權意識的加強C.談判是解決爭端的主要手段D.地圖是解決爭端的主要依據答案:B2.(2024 年江西卷)普法戰爭后,法國體操協會數量由 1873 年的 9 個增加到了 1899 年的 809 個,地方體操協會的名稱有哨兵、尚武、傳令兵、先鋒等,在體操運動中開始編排集體演唱來推動)活動進展。這表明法國的體操運動(A.采取了軍事管理方式B.體現了愛國主義色彩C.普及了公平競爭意識D.推動了國防力量提升解析:選 B。據“地方體操協會的名稱有哨兵、尚武、傳令兵、先鋒等,在體操運動中開始編排集體演唱來推動活動進展”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普法戰爭后,法國戰敗,民族危機嚴重,激起了法國民眾的愛國熱情,開展體操運動能夠增強體質,提升民族的拼搏精神,因此體現了愛國主義色彩,故選 B 項。3.(2024 年廣西卷)維也納會議后,歐洲列強之間有四十年未開啟戰端。基辛格評論道:“各國不僅在有形勢力上,在道德上亦處于均衡狀態,權力與正義取得相當的協調。權力均衡降低訴諸武力的機會。”該觀點認為()A.歐洲均勢維護國際關系穩定B.歐洲協調降低戰爭爆發概率C.歐洲列強建立集體安全體制D.歐洲協調符合大國一致原則解析:選 A。材料主要講述基辛格認為歐洲局勢相對穩定是由于各國在勢力和道德上處于均衡狀態,這種均衡狀態降低了戰爭的可能性,維護了國際關系的穩定,故選 A 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