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6張PPT)第16課中國賦稅制度的演變1.了解中國古代賦稅制度的演變。2.了解關稅、個人所得稅制度的產生及其在中國的實行。一、中國古代的賦役制度1.秦漢時期(1)田賦:秦朝田賦稅率極高;漢初,田賦稅率大大降低。(2)人頭稅:秦朝向人民征收極重的口賦,即人頭稅;漢朝人頭稅分________和算賦。口賦財產稅(3)徭役:更卒、正卒、戍卒。(4)漢朝還征收__________,如對車船征稅等。2.隋唐時期租庸調制兩稅法募役法(1)隋朝征收租調役,到唐朝變成____________。(2)780 年,唐政府改行____________。3.宋朝:承唐制,征收兩稅,但附加稅、徭役沉重。北宋中期王安石推行__________。4.元朝:基本上沿襲唐朝稅制。在稅糧外又有“科差”,按戶之上下征收絲和銀兩。鞭法攤丁入畝5.明朝:明初,主要征米麥實物;后期,張居正推行______________,實行賦役合并、一概折銀。6.清朝:雍正帝實行“___________”。一條二、關稅與個人所得稅制度的起源與演變1.關稅制度(1)古代。西周①中國的關稅最早出現在________時期。②存在國內關稅與國境關稅并立的現象。(2)近代。①鴉片戰爭后,中國開始喪失關稅自主權。②1927 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后,宣告__________,并公布國定《進口稅暫行條例》。③1928 年,國民政府發表“___________”的對外宣言,在關稅自主權上取得了進展。(3)現代。關稅自主改訂新約①新中國成立后,中國才真正收回關稅自主權。②改革開放后,中國關稅的基本制度進一步完善。2.個人所得稅制度個人所得稅(1)1914 年,北洋政府制定了所得稅條例,但沒有實施。1936年,國民政府公布了所得稅暫行條例,開始征收______________。(2)新中國成立后,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沒有征收個人所得稅。1980 年,我國的個人所得稅制度正式確立。(3)《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經數次修訂完善,愈加符合中國社會發展實際,對調節個人收入和實現社會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知識拓展】中國古代賦役制度變化的影響(1)承認土地私有,確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2)調整了生產關系,緩和了階級矛盾。(3)擴大了國家稅源,增加了政府收入。(4)勞動者有較大的人身自由,有利于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5)加重了人民負擔,成為農民起義的原因之一。【知識拓展】中國古代賦役制度演變的特點(1)征稅標準由以人丁為主逐漸向以田畝為主過渡。(2)由以征收實物地租、勞役地租為主逐漸向征收貨幣地租發展。(3)征稅時間由不定時逐漸發展為基本定時。(4)農民由必須服一定時間的徭役和兵役發展為可以納錢代役。(5)賦稅種類由多變少。(6)受重農抑商政策影響,對商品征收重稅。1.(2024 年重慶卷)北魏均田令規定,奴婢按編戶民標準授田,但要求“奴從耕,婢從織”。北齊均田令規定“奴婢限外不課田者皆不輸”。隋承齊制,大業元年(605 年)又規定“除婦人及奴婢、部曲(依附民)之課”。這意味著(A.均田制逐漸遭到破壞C.承擔賦役是授田前提)B.北齊奴婢不再授田D.隋代廢除定額租調解析:選 C。據材料可知,從北魏到隋朝,奴婢受田與承擔賦役是相關的,如果不承擔賦役,則可能不再受田,故選 C 項。年份 地區 賦役總額/兩 役銀分攤前 役銀分攤后丁銀/兩 田賦/兩 丁銀/兩 田賦/兩1572 福建漳平 9932 6747 3185 2189 77431582 浙江開化 22 456 12 648 9808 3457 18 999)2.(2024 年安徽卷)據下表可知,役銀分攤的做法(明代東南地區四縣役銀分攤表年份 地區 賦役總額/兩 役銀分攤前 役銀分攤后丁銀/兩 田賦/兩 丁銀/兩 田賦/兩1585 廣東順德 34 580 16 628 17 952 5304 29 2761621 南直隸歙縣 48 609 23 669 24 940 7657 40 952A.增加了人丁稅額C.制約了商業發展B.有利于人口的增長D.強化人身依附關系解析:選 B。據表格可知,役銀分攤前,丁銀較多,役銀分攤后,丁銀較少,這意味著人丁的負擔減輕,有利于人口增長,故選 B 項。3.(2024 年北京卷)乾隆元年(1736年)所纂《山東通志·田賦志》:“任之土者謂之賦,任之力者謂之役。今則滋生人丁已免其徭,而原額之丁又編入地畝,是無所謂役也。故以‘田賦’總之。”對上述材料理解正確的是()①地丁合并征收②丁銀數額固定③百姓賦役免除④人身束縛加強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選 A。據“原額之丁又編入地畝”可知,地丁合并征收,①正確; 據“今則滋生人丁已免其徭”可知,后來滋生人丁都免除地丁,丁銀數額是固定的,②正確。故選 A 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