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6張PPT)第7課近代以來中國的官員選拔與管理了解近代以來中國選官制度變革的歷程,掌握近現代中國公務員制度的基本內容及影響。一、晚清選官制度的變革1.科舉制度的廢除(1)1898 年,清政府加設____________,選拔經時濟變之才;廢八股,改試________。經濟特科策論科舉制度(2)1901 年,實行新政,各省書院改為大學堂,各府、州、縣學改為中小學堂,并多設蒙養學堂。(3)1906 年起,____________被廢除。2.選官制度改革(1)新政開始后,規定凡學堂考試合格畢業者,均給予貢生、舉人、進士等出身,對成績優秀者進行殿試后,“酌加擢用,優予官階”。奏定學堂章程(2)1904 年,清政府頒布《______________》,統一全國學制,建立學堂選官制度;后又確立留學畢業生選官制度。二、民國時期的官員選拔制度考試院1.南京臨時政府時期(孫中山文官考試思想)(1)內容:建立________,主管人才的選拔和任用;完善國家政治制度,建立文官的培養、任用、監察等方面的運行機制。(2)意義:奠定了近代中國文官制度的基礎。2.北洋政府時期(1)考試制度:1913 年初,頒布《文官考試法草案》等法案,標志著文官考試制度的建立。甄別現代文官制度(2)________制度:對已經在文官職位上工作的人,決定其能否留任;是舊人事制度向______________轉變的一個重要措施。3.南京國民政府時期考試法(1)1929 年,國民政府制定《公務員任用條例》,1933 年頒布《公務員任用法》。公務員的選任由考試院負責。(2)1929 年,國民政府公布了第一部《__________》,此后又頒布了一系列法規。孫中山關于文官考試的思想主張,幾乎全部以法律條文的形式在這一時期得到了確立。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干部制度和公務員制度1.干部制度(1)新中國成立后,沿用民主革命時期的干部制度。后來,又建立了分類管理的干部制度。廉政(2)改革開放后,初步建立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干部管理制度,逐步實現了干部管理的科學化、民主化、法制化、現代化。(3)中共十八大以來,干部隊伍建設更加規范化、制度化,在干部的________建設方面,取得很大成績。2.公務員制度(1)1993 年,____________開始推行。隨后,公務員考試錄用制度建立。公務員制度法制化(2)2005 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標志著公務員制度正式形成。至此,公務員考錄工作正式進入________軌道。【制表明史】多角度認識中國近代的文官制度轉型 中國近代文官制度的構建既有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的因子,又有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異質細胞。晚清封建專制與吏治腐敗的社會形勢,迫使清政府展開對科舉考試制度的改革,最終廢除科舉制度。文官的任用、考績、俸祿、懲戒、培訓等方面的改革相繼開始創立 孫中山的文官考試思想、文官管理思想、文官制度設計完成了從科舉考試到文官考試的對接,開創了我國文官制度之先河發展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文官制度進一步發展,涉及文官考試、任用、考績、獎懲、培訓及官階薪俸、服務與保障等方面,該時期的文官制度形成了正式的公文和法律【知識拓展】民國時期官員選拔制度的特點(1)選拔方式上,以考試方式選拔官員(另有甄別方式)是民國時期官員選拔的主要方式。(2)孫中山的文官考試思想對民國時期官員選拔制度影響深遠。(3)有繼承與發展,也有漸進的變革。(4)國民政府正式建立了公務員制度。1.(2023 年湖南卷)1902 年,順天鄉試借河南貢院舉行,山西鄉試則與陜西鄉試在西安合闈。這一罕見科考現象出現的原因是()A.《辛丑條約》的簽訂B.清政府財政危機嚴重C.清末新政的推行D.新式學堂的廣泛建立解析:選 A。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01 年簽訂的《辛丑條約》中規定一些地方停止科舉考試 5 年,因此在 1902 年才會出現材料中所述的罕見科考現象,故選 A 項。2.(2024 年安徽合肥五模)如圖為《奏定學堂章程》的部分內容,其頒布表明當時中國()B.近代教育事業起步D.新舊教育體制并存A.學堂選官制度設立C.完全確立近代學制答案:D學堂分為初等和高等小學堂、中學堂、高等學堂三級……高等學堂畢業生授予舉人功名,中學堂和高等小學堂畢業生授予生員功名3.1978 年以后,我國干部制度進入改革和進一步完善階段,建立和推行公務員制度是干部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1993 年,公務員制度開始推行。2005 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標志著公務員制度正式形成。這表明公務員制度的推行()A.推動了工作重心的轉移B.推動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完善C.適應了改革開放的需要D.反映了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答案: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