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6張PPT)選擇性必修3文化交流與傳播第一單元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第1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與特點1.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2.從人類文明發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點和價值。一、中華文化的發展歷程1.起源長江流域多元(1)黃河流域、__________、珠江流域、遼河流域和北方草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天山南北,都是孕育中華文明的搖籃。(2)中原華夏族率先成為核心,并向四周輻射,推動著____________中華文化的形成。一體文化認同 春秋戰國時期,內遷的戎狄蠻夷逐漸融入華夏族,初步形成了各地區、各民族共同的血緣認同、文化認同百家爭鳴 孔子對西周禮樂文明進行多方面闡述,形成了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局面出現,成為后世思想文化發展的源頭2.先秦時期——中華文化的奠基時期3.從秦朝到清朝法家(1)秦朝:建立起統一多民族的國家,秦始皇推崇______學說。(2)漢朝:漢武帝尊崇儒術,確立了儒學的正統地位。(3)魏晉南北朝至隋唐。①隨著佛教傳入和道教興起,中華傳統文化呈現出儒、佛、道交匯融通的景象。②魏晉玄學盛行,唐朝佛學繁榮,傳統儒學受到挑戰,同時也促進了儒學的創新與發展。(4)宋元時期:宋代儒、佛、道學說相互滲透,吸收佛、道思想闡釋儒學的新學派______形成。宋元時期,科技、史學、文學、藝術高度繁榮。理學黃宗羲經世致用(5)明清時期。①進步思想:明清之際,提倡個性自由的思想出現。進步思想家________、顧炎武和王夫之等批判理學,倡導____________。②思想鉗制:康雍乾時期,君主專制高度發展,文字獄愈演愈烈,思想受到鉗制,也禁錮了中華文化的發展。4.近現代(1)1840 年鴉片戰爭爆發后,向西方學習以救亡圖存逐漸成為近代中華文化的潮流。新文化運動馬克思主義(2)20 世紀初期興起的____________,抨擊封建思想,科學與民主成為中華文化追求的價值目標。(3)五四運動以后,______________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推動了中華文化的進步。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1.重視以人為本,倡導民本思想:先秦人本思想體現到政治倫理上就是__________,為歷代思想家所繼承。2.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將___________視為一個整體,認為人類利用自然應該尊重自然規律,順應自然,建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關系。民本思想天、地、人3.提倡愛國,追求家國情懷:“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儒家學說的精髓。4.崇德尚賢,推崇天下為公:對歷史上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用人制度產生了深遠影響。5.崇尚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周易》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6.主張和而不同:“和”的思想對中華文化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點和價值多樣性凝聚性特點 ①本土性:中華文化的起源與發展具有本土性②__________:各民族共同創造的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豐富多彩,領域廣闊③包容性:中華文化博采眾長,兼收并蓄,積極吸納外來文化④__________: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共同文化特質的體現⑤連續性:中華文化綿延不絕,傳承至今,體現出頑強的生命力價值 ①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發展的內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動力②中華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道德倫理,體現著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③中華文化維護著中國團結統一的政治局面,維系著統一多民族的大家庭,推動著中國社會的發展進步,為治國理政和道德建設提供了有益借鑒【思維延伸】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原因(1)政治:中央集權體制,國家統一,科舉制度的發展、完善。(2)經濟:高度發達的農耕文明,為文化的生生不息奠定了物質基礎。(3)思想文化:統一的文化政策(“車同軌,書同文”,尊崇儒術)推動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交流、儒家思想正統地位的確立。(4)教育:書院等古代教育機構的貢獻(保持了文化傳承的連續性)。(5)民族關系:民族交往交流交融。(6)對外關系:兼收并蓄的對外文化交流豐富了中華文化的內涵。(7)先進人士對中華文化的改造與弘揚。(8)相對封閉和較廣闊的地理環境特征,為中華文明獨立連續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1.(2024 年海南卷)獅子不是中國本土物種。有學者研究認為,獅子在戰國時期就已經為中國人所了解,其形象從漢代起扎根于中國藝術,代表有看門獅子、象征祥瑞的器物裝飾以及獅子舞等,舞獅作為中國民間節慶常有的節目,也成為中國文化的標志之一。)B.兼收并蓄的基本特點D.自強不息的精神境界這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A.見賢思齊的重要內涵C.崇德尚賢的思想理念答案:B2.銀雀山漢墓的下葬年代在漢武帝前期,墓中出土了《孫子兵法》《相狗》《曹氏陰陽》等書籍。在漢武帝的孫子海昏侯劉賀的墓中,出土了 5000 多枚簡牘,內容涉及儒家經傳、諸子、詩賦、)數術、醫學等。這體現了當時(A.中央集權不斷強化B.思想文化的多樣性C.儒學獨尊地位確立D.郡國并行制的延續解析:選 B。據材料“內容涉及儒家經傳、諸子、詩賦、數術、醫學等”可知,?;韬钅怪谐鐾恋暮啝┥婕叭鍖W、諸子、數學和醫學等多個方面,這反映了當時文化藝術的繁榮和思想文化的多樣性,故選 B 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