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臺州市臨海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科學試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臺州市臨海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科學試題

資源簡介

浙江省臺州市臨海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科學試題
1.(2024七下·臨海期末)同學們正處于青春期,這一時期是人一生中的重要時期。下列做法和對青春期的認識不合理的是(  )
A.積極參加文娛活動和體育鍛煉
B.為了保證營養,應該多吃自己喜歡的零食
C.身體發育和智力發展處于黃金時期,應多學習知識和本領
D.對來自煙酒、不健康書刊和網絡游戲的誘惑,要保持警惕并遠離
2.(2024七下·臨海期末)在加勒比海紅樹林中,科學家發現了最大的細菌——華麗硫珠菌,它形如一根細繩,可用肉眼直接觀察,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華麗硫珠菌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能夠用肉眼直接觀察,又屬于真菌
B.形如一根細繩,是一類螺旋菌
C.細胞內有細胞核,屬于真核生物
D.細胞內沒有葉綠體,依賴有機物生存
3.(2024七下·臨海期末)今年4月24日是第八個中國航天日。“神舟”、“天宮”、“嫦娥”、“天問”、“羲和”……近年來,我國航天事業加速推進,將華夏神話變為現實,把中國式的浪漫寫入太空。4月25日,搭載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翌日,神舟十八號與天和核心艙成功對接,航天員乘組入駐空間站。5月18日,神十八號乘組出艙活動約8.5小時,創造了我國航天員出艙活動的新紀錄。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對接成功后,神舟十八號飛船相對于空間站是靜止的
B.神舟十八號飛船繞地飛行過程中,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C.航天員到達空間站后,質量減小
D.出艙活動時,航天員的慣性消失
4.(2024七下·臨海期末)今年4月24日是第八個中國航天日。“神舟”、“天宮”、“嫦娥”、“天問”、“羲和”……近年來,我國航天事業加速推進,將華夏神話變為現實,把中國式的浪漫寫入太空。今年5月進入太陽黑子活動高峰期,太陽釋放出的高能粒子和射線對地球磁層造成顯著沖擊,進而引發磁暴,導致空間站快速下降。太陽黑子發生在太陽的(  )
A.日冕層 B.色球層 C.光球層 D.日核
5.(2024七下·臨海期末)今年4月24日是第八個中國航天日。“神舟”、“天宮”、“嫦娥”、“天問”、“羲和”……近年來,我國航天事業加速推進,將華夏神話變為現實,把中國式的浪漫寫入太空。神十八號乘組將開展“太空養魚”計劃,以斑馬魚和金魚藻為研究對象,在軌建立穩定運行的空間自循環水生態系統。將金魚藻新生長出來的莖軸切開后重新種植,便可生根成苗。這種繁殖方式屬于(  )
A.組織培養 B.分裂生殖 C.有性生殖 D.無性生殖
6.(2024七下·臨海期末)如圖為大豆一生的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①②③④⑤共同組成了胚
B.⑥種子和⑦果皮組成了果實
C.種子萌發時首先突破種皮的是①胚芽
D.種子萌發初期的營養來自肥沃的土壤
7.(2024七下·臨海期末)巴黎奧運會將于2024年7月26日(農歷六月廿一)開幕,當天地球大致所處的位置(  )
A.甲 B.乙 C.丙 D.丁
8.(2024七下·臨海期末)如圖所示是共享自行車的標志,由人、自行車和道路三種元素組成,寓意綠色出行。關于人在水平路面上騎行自行車時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輪胎上的花紋是為了減小摩擦
B.坐墊一般較寬是為了減小壓強
C.坐墊對人的支持力和人對坐墊的壓力是一對平衡力
D.停止騎行后自行車還會向前運動是受到了慣性的作用
9.(2024七下·臨海期末)對科學量進行估測,是學好科學的基本技能之一。下列估測的數據與實際相符的是(  )
A.用手托起2枚雞蛋的力約為10牛
B.正常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約為4米/秒
C.一張報紙對折平鋪對桌面的壓強約為1帕
D.聲音在15℃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108米/秒
10.(2024七下·臨海期末)如圖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實驗裝置,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實驗過程中,紙板與平面鏡必須垂直
B.當光線射向平面鏡時,
C.把右半邊紙板繞ON向后折,反射光線將不存在
D.使用可繞ON轉動的紙板的目的是驗證三線共面
11.(2024七下·臨海期末)下列關于聲現象的描述和分析,錯誤的是(  )
A.甲圖:能聽到桌面傳來的敲擊聲,說明固體可以傳播聲音
B.乙圖:笛子發聲是笛子內空氣柱的振動產生的,說明聲源可以是氣體
C.丙圖:逐漸抽出玻璃罩內的空氣,最終還能聽到鈴聲,說明聲音的傳播不需要介質
D.丁圖:紙板劃得越快,發出的聲音音調越高,說明聲音音調與物體振動的快慢有關
12.(2024七下·臨海期末)為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興趣小組將兩根細繩的一端分別系在一塊長方形硬紙板的對角上,另一端繞過桌邊的滑輪系著托盤,盤中可放鉤碼,如圖所示。關于這個實驗,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本實驗的研究對象是硬紙板
B.實驗時應選擇質量較大的硬紙板
C.為了研究大小不等的兩個力能否使物體平衡,應調整兩邊的鉤碼數量
D.將硬紙板旋轉一定角度后釋放,是為了研究不在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能否使物體平衡
13.(2024七下·臨海期末)2023年4月20日發生的日食比較特殊,食帶很窄,在食帶中間的地區可見日全食、食帶兩端的地區可見日環食,這種現象被稱為“日全環食”,又稱“復合食”。下列各圖中的現象與日全環食原理相同的是(  )
A.手影表演
B.斑馬倒影
C.水中鉛筆
D.雨后彩虹
14.(2024七下·臨海期末)乘坐輕軌時,可以直接展示手機乘車碼。進站時只需將乘車碼對準攝像頭,就能快速完成檢票通行。以下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檢票”時亮著的手機屏幕是光源
B.“檢票”原理與照相機原理相同
C.檢票機攝像頭的核心部件是凸透鏡
D.乘車碼通過攝像頭所成的像是虛像
15.(2024七下·臨海期末)應用各種科學方法是學習科學的重要途徑,下列實驗中有關科學方法的描述錯誤的是(  )
A.甲圖:用“光線”來表示光的傳播路徑和方向——模型法
B.乙圖:探究種子萌發與溫度、空氣、水分是否有關——控制變量法
C.丙圖:通過乒乓球彈開較大的幅度表示音叉較小的振動——放大法
D.丁圖:平面鏡成像的實驗中,用完全相同的B蠟燭代替A蠟燭的像——轉換法
16.(2024七下·臨海期末)圖甲為人類生殖發育過程示意圖,圖乙為女性生殖系統示意圖,請回答問題:
(1)[A]   有長長的尾巴,能游動。
(2)[C]   形成的場所在圖乙中的[2]   。
(3)胚胎發育的主要場所是圖乙中的[   ]子宮。
17.(2024七下·臨海期末)如圖是耳的結構模式圖,請回答問題:
(1)接受聲波信息的聽覺感受器位于圖中②   內。
(2)聽神經將信息傳到人的   形成聽覺。
18.(2024七下·臨海期末)氣球是一種常用的實驗器材。請回答:
(1)如圖甲,左手壓氣球,兩球都變形,說明力的作用是   ;
(2)如圖乙,手指戳氣球,氣球凹陷,說明力能改變物體的   ;
(3)如圖丙,向后噴氣,氣球前進,使氣球向前運動的物體是   (填“氣球內噴出的氣體”或“氣球外的空氣”)。
19.(2024七下·臨海期末)如圖,用手電筒模擬“太陽”,撥動地球儀演示地球自轉。
(1)撥動地球儀,使其運動的方向是   。
(2)實驗演示的是   (填“太陽高度變化”、“晝夜交替”或“晝夜”)現象。
(3)A地正處于   (填“清晨”或“黃昏”)。
20.(2024七下·臨海期末)如圖所示是易拉罐制成的“小孔成像”實驗裝置。將點燃的蠟燭置于小孔前的適當位置,觀察小孔所成的像。
(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均勻物質中是沿   傳播的;
(2)易拉罐底部的小孔是三角形(小孔足夠小),在半透明紙上看到的是   ;
A.三角形光斑  B.圓形光斑  C.蠟燭的影子  D.燭焰的像
(3)為了使觀察到的像變大,應將蠟燭   (填“遠離”或“靠近”)小孔。
21.(2024七下·臨海期末)P、Q是同一直線上相距10米的兩地,甲、乙兩物體沿直線分別從P、Q同時相向而行。已知甲的速度為1米/秒,則甲通過的路程s與所用時間t的關系圖像為圖中的   線。若8秒時甲乙相遇,則乙通過的路程s與所用時間t的關系圖像在圖中的   區域。
22.(2024七下·臨海期末)如圖所示,激光筆發出的一束光從空氣中的A點斜射到水面上的O點,經反射在足夠長的刻度尺上形成光斑B。
(1)若入射光線與界面所成的夾角為37°,則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所成的夾角為   ;
(2)如果水位上升,光斑B會   (填“向上”或“向下”)移動。
23.(2024七下·臨海期末)新疆長絨棉具有纖維柔長、整齊度佳、強度高等優良性狀,被譽為“棉中極品”。興趣小組為了探究“影響棉籽萌發的因素”,進行了如下實驗:選取100顆品種相同、大小相似的飽滿棉籽,隨機均分成4組。經過處理后在不同的環境下播種,觀察棉籽的萌發量,實驗記錄如下表。
編號 是否提前曬種 土壤濕度 播種溫度 萌發量
1 是 濕潤 10℃ 13株
2 是 干燥 25℃ 9株
3 否 濕潤 25℃ 15株
4 是 濕潤 25℃ 23株
(1)分析上表數據,影響棉籽萌發的因素有   個。
(2)某同學根據實驗結果認為“棉籽萌發只需要保持濕潤即可”,該觀點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   。
24.(2024七下·臨海期末)周朝時期,周王在河南登封“壘土為圭,立木為表,測量日影”。某校(105°E,40°N)興趣小組利用相同方法測量正午太陽高度角,記錄數據如表。
日期 9月5日 9月7日 9月10日 9月19日
影長 178cm 184cm 192cm 216cm
太陽高度角 56.8° 56° 54.8° 51.6°
(1)夏至日正午,該校所立“表”的影子朝向   。
(2)請據表描述影長與太陽高度角的關系   。
25.(2024七下·臨海期末)圖甲是某同學“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把點燃的蠟燭A放在玻璃板前,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根完全相同但未點燃的蠟燭B,移動蠟燭B使其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分別測量A到玻璃板的距離、B到玻璃板的距離,多次實驗,記錄數據如表。
次數 1 2 3 平均
4.0 5.0 6.0 5.0
4.0 5.0 6.0 5.0
(1)在蠟燭A側觀察時,既能看到蠟燭A的像,又能看到后面的蠟燭B,其原理是   。
A.兩者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后者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
C.兩者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D.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后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2)將點燃的蠟燭A豎直放在水平桌面上,觀察到如圖乙所示的現象,該現象在生活中的應用有   。
(3)多次實驗后,將數據取平均值,得到和相等,并由此得出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該數據處理方法是否恰當,并說明理由   。
26.(2024七下·臨海期末)為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影響因素”,某同學按步驟進行了如下實驗。
①測量木塊(背面貼有磁條)的重力為1.4N;
②將木塊隔著白紙吸在豎直黑板上,向下緩緩抽出白紙,測力計示數為5.0N;
③在木塊凹槽內放入兩個50g的銅柱,測得總重力為2.4N;
④重復步驟②,測力計示數為6.0N。
(1)該實驗探究的是滑動摩擦力與   的關系;
(2)步驟④中,木塊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   N;
(3)本實驗是否需要勻速抽出白紙,為什么   ?
27.(2024七下·臨海期末)某同學利用壓強計(如圖)探究“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
(1)壓強計是通過比較   來反映壓強大小的;
(2)請設計實驗探究“液體內部壓強與液體密度的關系”   。
28.(2024七下·臨海期末)某項目化小組開展“自制測力計”活動。
【項目任務】自制測力計并測量物體的重力
【項目準備】提供材料如圖甲,彈簧和橡皮筋的伸長量與受到的拉力關系如圖乙。
【評價量表】小組同學制定了評價量表,表中為部分評價指標。
評價指標 評價等級
優秀 良好 待改進
調零方式 (a) 只有一種調零方式 不能調零
精確度 達到0.1牛 達到0.2牛 大于0.2牛
【項目制作】
(1)選擇材料時,小組同學認為彈簧比橡皮筋合適,理由是一定范圍內,彈簧的伸長量與受到的拉力成   關系,便于均勻標注刻度;
(2)表中(a)“調零方式”的內容為   ;
(3)小組同學用制好的測力計稱量物體的重力:
①稱量重力時測力計要豎直放置的原因是重力的方向是   ;
②請說出測力計示數等于物體重力的理由   ;
【項目評價】
(4)用圖乙中b彈簧制作測力計。實測時,掛上0.1牛的鉛粒,發現測力計示數幾乎沒有變化,為使“精確度”指標表現更優秀,應選擇   彈簧代替b彈簧。
29.(2024七下·臨海期末)近年來,電動汽車越來越受人們的歡迎。如圖是某品牌的電動汽車,部分參數如表所示。
整車質量 2000kg
純電續航里程 700km
最高車速 210km/h
每個車輪與地面的接觸面積
已知該車在水平路面勻速行駛時所受的阻力是總重力的0.2倍,駕駛員質量為60千克,從臨海出發,駕車前往神仙居。求:
(1)汽車以20米/秒的速度勻速通過一段長約150米的松山隧道,需要多少時間?
(2)遇到紅燈原地等待時,汽車對水平路面的壓強為多大?
(3)勻速行駛時,發動機的牽引力是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識點】人的發育、衰老和死亡
【解析】【分析】 青春期是指由兒童階段發展為成人階段的過渡時期,是人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一般女孩10~18歲,男孩12~20歲。青春期可分為三個階段,即青春早期、青春中期和青春晚期。在這個過程中,青少年會經歷身體上的發育和心理上的發展及轉變,包括第二性征的出現和其他性發育、體格發育、認知能力的發展、人格的發展、社會性的發展等。每個青少年進入青春期的年齡和時期都因遺傳、營養和運動等因素有所不同 ;
【解答】A. 積極參加文娛活動和體育鍛煉,是合理的;
B. 為了保證營養,應該多吃自己喜歡的零食,是不健康,不合理的認識,B錯誤;
C. 身體發育和智力發展處于黃金時期,應多學習知識和本領,是合理的;
D. 對來自煙酒、不健康書刊和網絡游戲的誘惑,要保持警惕并遠離,是合理的;
故答案為:B
2.【答案】D
【知識點】細菌的主要特點
【解析】【分析】A.能夠用肉眼看到的不一定是真菌;
B. 細菌的種類是根據細菌的形態來進行分類的,分為桿菌、球菌、螺旋菌。外形呈球狀的細菌為球菌,外形為桿狀的細菌為桿菌,外形為螺旋狀的細菌為螺旋菌。
C.細菌沒有細胞核,真菌有細胞核;
D.根據細菌的營養方式判斷。
【解答】A.華麗硫珠菌是最大的細菌,故A錯誤;
B.華麗硫珠菌形如一根細繩,應該是桿菌,故B錯誤;
C.華麗硫珠菌細胞內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屬于原核生物,故C錯誤;
D.細菌細胞內沒有葉綠體,依賴現成的有機物生存,營養方式是異養,故D正確。
故選D。
3.【答案】A
【知識點】質量及其特性;參照物及其選擇;慣性;平衡力的辨別
【解析】【分析】A.根據參照物的知識判斷;
B.平衡狀態包括: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C.質量是物質本身的一種屬性,不隨物體形狀、狀態、位置和溫度的變化而變化;
D.一切物體都有慣性。
【解答】A.根據題意可知,對接成功后,以空間站為參照物,神舟十八號飛船的位置保持不變,所以神舟十八號飛船是靜止的,故A正確;
B.神舟十八號飛船繞地飛行過程中,運動狀態不斷地在改變,所以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故B錯誤;
C.航天員到達空間站后,雖然位置發生改變,但是質量不變,故C錯誤;
D.航天員出艙活動時,航天員具有慣性,故D錯誤。
故選A。
4.【答案】C
【知識點】太陽的結構與概況
【解析】【分析】太陽從內到外大致可分為核心、輻射層、對流層、光球層、色球層和日冕層;日冕層是太陽的最外層,只有在日全食時或通過特殊的儀器才能看到;色球層位于光球層之上,在日全食時能看到它呈現出玫瑰色的光芒。
【解答】光球層是我們平時肉眼看到的太陽表面,太陽黑子就出現在這一層,故C正確,而A、B、D錯誤。
故選C。
5.【答案】D
【知識點】植物的無性生殖
【解析】【分析】①由兩性生殖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屬于有性生殖;②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這種生殖方式稱為無性生殖。
【解答】“將金魚藻新生長出來的莖軸切開后重新種植,便可生根成苗”,沒有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屬于無性生殖,故D符合題意,而A、B、C不合題意。
故選D。
6.【答案】B
【知識點】種子的結構;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
【解析】【分析】根據圖片可知,①胚軸、②胚芽、③胚根、④子葉、⑤種皮;⑥種子、⑦果皮。結合種子萌發的知識分析判斷。
【解答】A.根據圖片可知,胚軸、胚芽、胚根和子葉共同組成了胚,即①②③④ ,故A錯誤;
B.⑥種子和⑦果皮組成了果實,故B正確;
C.種子萌發時首先突破種皮的是③胚根,故C錯誤;
D.種子萌發初期的營養來自種子自身儲存在子葉或胚乳,故D錯誤。
故選B。
7.【答案】A
【知識點】地球公轉
【解析】【分析】根據圖片可知,上為春分,下為秋分,左為夏至,右為冬至,據此分析解答。
【解答】2024年7月26日在6月22日和9月12日之間,即位于夏至日和秋分日之間,也就是甲的位置,故A正確,BCD錯誤。
故選A。
8.【答案】B
【知識點】慣性;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
【解析】【分析】A.增大摩擦力的方式:增大壓力和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B.減小壓強的方法:減小壓力和增大接觸面積;
C.根據平衡力的條件判斷;
D.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
【解答】A.輪胎上的花紋是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的方式增大摩擦力,故A錯誤;
B.坐墊一般較寬,是在通過增大受力面積的方式減小壓強,故B正確;
C.坐墊對人的支持力作用在人上,人對坐墊的壓力作用在坐墊上,二者沒有作用在同一物體上,不是一對平衡力,故C錯誤;
D.慣性不是一種力,是物體本身的一種性質,故D錯誤。
故選B。
9.【答案】C
【知識點】速度與物體運動;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
【解析】【分析】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憑借生活經驗,有的需要簡單的計算,有的要進行單位的換算,最后判斷最合理的是哪一個。
【解答】 A.用2枚雞蛋的質量約為100g=0.1kg,手托起2枚雞蛋的力約為F=G=mg=0.1kg×10N/kg=1牛,故A不合實際;
B.正常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約為1.1m/s,故B不合實際;
C.Pa是一個很小的壓強單位,一張對折平鋪的報紙對桌面的壓強很小,約為1Pa,故C符合實際;
D.聲音在15℃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故D不合實際。
故選C。
10.【答案】C
【知識點】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分析】根據對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實驗的過程、現象和結論的認識判斷。
【解答】A.實驗過程中,為了確保準確的呈現光的傳播路徑,則紙板與平面鏡必須垂直放置,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 把右半邊紙板繞ON向后折, 反射光線不能呈現在紙板上,但光線仍是存在的,故C錯誤符合題意;
D.使用可繞ON轉動的紙板的目的是呈現反射光線和驗證三線共面,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C。
11.【答案】C
【知識點】聲音傳播的條件;聲音產生的條件;響度、音調與聲源振動的關系
【解析】【分析】A.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B. 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C.根據真空不能傳聲判斷;
D.音調表示聲音的高低,與發聲體的頻率大小有關。
【解答】A.能聽到桌面傳來的敲擊聲,說明固體可以傳播聲音,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笛子發聲是笛子內空氣柱的振動產生的,說明聲源可以是氣體,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逐漸抽出玻璃罩內的空氣,聽到的聲音越來越小,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故C錯誤符合題意;
D.紙板劃得越快,發出的聲音音調越高,說明聲音音調與物體振動的快慢有關,頻率越大,音調越高,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C。
12.【答案】B
【知識點】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
【解析】【分析】平衡力的條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體和同一直線上,根據探究二力平衡條件的實驗過程、現象和結論分析判斷。
【解答】A.硬紙板靜止時受力平衡,探究左右兩側拉力的關系可以確定二力平衡的條件,即本實驗的研究對象是硬紙板,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硬紙板的質量越大,則重力越大,那么對實驗探究的影響越大,故B錯誤符合題意;
C. 為了研究大小不等的兩個力能否使物體平衡,應調整兩邊的鉤碼數量, 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將硬紙板扭轉一個角度,則兩側的拉力不在同一直線上,因此可探究二力平衡時兩個力是否在同一直線上,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B。
13.【答案】A
【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
【解析】【分析】根據圖片分析各個選項中包含的物理原理,然后與日環食的形成原理對照即可。
【解答】日全環食屬于光的直線傳播現象。
手影表演,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斑馬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水中鉛筆,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雨后彩虹,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故A符合題意,而BCD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14.【答案】D
【知識點】光源;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探究實驗
【解析】【分析】A.能夠自己發光的物體是光源;
BCD.根據凸透鏡成像的特點和應用判斷。
【解答】 A.亮著的手機屏幕自身能發光,是光源,故A正確不合題意;
BCD.檢票機攝像頭的核心元件是凸透鏡,攝像頭的鏡頭相當于凸透鏡,光通過攝像頭會發生折射,其成像原理與照相機相同,乘車碼在攝像頭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故D錯誤符合題意,BC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D。
15.【答案】D
【知識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聲音產生的條件;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
【解析】【分析】分析各個選項的實驗中使用的物理研究方法,然后與結論對照即可。
【解答】A.光線實際不存在,用“光線”來表示光的傳播路徑和方向,采用的是模型法,A正確不符合題意;
B.在研究種子萌發 與溫度、空氣、水分是否有關時,運用的是控制變量法,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通過乒乓球彈開較大的幅度表示音叉較小的振動,運用 了放大法,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在研究平面鏡成像實驗中,用兩根完全相同的 蠟燭,其中一根等效替代另一根去與像重合,以確 定虛像的位置和大小,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故D錯誤符合題意。
故選D。
16.【答案】(1)精子
(2)受精卵;輸卵管
(3)3
【知識點】人的受精、胚胎發育、分娩和哺乳過程;人體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解析】【分析】 圖甲中,A是精子、B是卵巢、C是受精卵、D是分娩;1是卵巢、2是輸卵管、3是子宮、4是陰道。
(1) 睪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男性的性腺,能夠產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
(2)(3)女性的生殖系統主要包括卵巢、輸卵管、子宮、陰道等。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女性的性腺,能夠產生卵細胞和分泌雌性激素;子宮是胚胎和胎兒發育的場所;輸卵管能輸送卵細胞,是受精的場所;陰道是精子進入和胎兒產出的通道。
圖甲中,A是精子、B是卵巢、C是受精卵、D是分娩;1是卵巢、2是輸卵管、3是子宮、4是陰道。
【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睪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能夠產生精子,精子有長尾,能游動。
(2)根據圖片可知,C是受精卵,其形成的場所圖乙中的2是輸卵管。
(3) 胚胎發育的主要場所是圖乙中的3子宮。
(1)睪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男性的性腺,能夠產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A是由睪丸產生的精子,精子有長尾,能游動。
(2)C是受精卵,其形成的場所是輸卵管,圖乙中的2是輸卵管。
(3)胎兒生活在子宮內半透明的羊水中,通過胎盤、臍帶與母體進行物質交換,胎兒從母體獲得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和氧氣,胎兒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物,也是通過胎盤經母體排出體外的。故3子宮是人體胚胎發育的場所。
17.【答案】(1)耳蝸
(2)聽覺中樞
【知識點】耳的結構與聽覺的形成
【解析】【分析】圖中,①是聽小骨、②是耳蝸、③是聽神經、④是鼓膜。(1)外界聲波經過外耳道傳導至鼓膜,鼓膜的振動通過聽小骨傳到內耳,刺激了耳蝸內對聲波敏感的感覺細胞,這些細胞就將聲音信息通過聽覺神經傳給大腦的一定區域(聽覺中樞),這樣就產生了聽覺。
(2)聽覺的形成過程是:外界聲波→外耳道→鼓膜(產生振動)→聽小骨→耳蝸(聽覺感受器)→聽神經→大腦的聽覺中樞(產生聽覺)。
【解答】(1) 根據圖片可知,接受聲波信息的聽覺感受器位于圖中②耳蝸;
(2)聽神經將信息傳到人的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形成聽覺。
(1)外界聲波經過外耳道傳導至鼓膜,鼓膜的振動通過聽小骨傳到內耳,刺激了耳蝸內對聲波敏感的感覺細胞,這些細胞就將聲音信息通過聽覺神經傳給大腦的一定區域(聽覺中樞),這樣就產生了聽覺。可見,接受聲波信息的聽覺感受器在②耳蝸內。
(2)聽覺的形成過程是:外界聲波→外耳道→鼓膜(產生振動)→聽小骨→耳蝸(聽覺感受器)→聽神經→大腦的聽覺中樞(產生聽覺)。因此,聽神經將信息傳到人的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形成聽覺。
18.【答案】相互的;形狀;氣球內噴出的氣體
【知識點】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析】【分析】(1)根據力的作用的相互性解答;
(2)力的作用效果包括:改變物體的形狀和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3)對氣球進行受力分析即可。
【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左手壓氣球,右球也對左球施力,此時兩球都發生了形變,說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 如圖乙, 手指戳氣球,氣球凹陷,說明力能改變物體的形狀。
(3)使氣球向前運動的力作用在氣球上,因此施力物體是噴出的氣體。
19.【答案】(1)自西向東
(2)晝夜交替
(3)黃昏
【知識點】地球自轉;地球自轉的方向和周期;晝夜交替
【解析】【分析】(1)根據地球自轉的方向解答;
(2)地球自轉產生日夜交替;(3)根據圖片分析A地所處的位置即可。
【解答】(1)撥動地球儀時,地球儀會繞著地軸轉動,這就是地球的自轉,運動的方向是自西向東。
(2)地球朝向太陽的一側為白天,背向太陽的一側為黑夜,則這一實驗演示的是地球自轉產生的晝夜交替現象。
(3)A地正處白天和黑夜的分界線上,即處于黃昏。
(1)圖中所示的是地球的自轉,在演示過程中,撥動地球儀,使其運動的方向是自西向東。
(2)這一實驗演示的是地球自轉產生的晝夜交替現象,其周期是一天。
(3) A地正處于黃昏,由于地球自西向東自轉,該地位于昏線上。
20.【答案】直線;D;靠近
【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
【解析】【分析】(1)根據小孔成像的原理解答;
(2)小孔成像的形狀只與物體的形狀有關;
(3)小孔成像的大小取決于像距和物距的比值,即比值越大,那么像越大。
【解答】(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均勻物質中是沿直線傳播。
(2)蠟燭經小孔成倒立的實像,與小孔的形狀無關,即蠟燭在塑料薄膜上成的像是蠟燭的倒立像。
故選D。
(3)根據題意可知,為了增大蠟燭所成的像,可采取的辦法是:換用更大的蠟燭或將蠟燭靠近小孔。
21.【答案】A;Ⅰ或Ⅲ
【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1)根據公式分別甲和乙的速度大小即可;
(2)根據圖像,結合速度公式列式計算即可。
【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 A圖線的速度;
則A為甲的s-t圖像;
B圖線的速度;所以乙的s-t圖線為圖中的B圖線。
(2) 由圖可知,8s時甲通過的路程為8m;
已知P、Q是同一直線上相距10m的兩地,甲、乙兩物體沿直線分別從P、Q同時相向而行,
則8s內乙通過的路程為:s乙=s-s甲=10m-8m=2m;
由可知,乙的速度為:<0.5m/s,
故乙通過的路程s與所用時間t的關系圖像在圖中的Ⅲ區域。
22.【答案】106°;向上
【知識點】光的反射定律;作光的反射光路圖
【解析】【分析】(1)入射角與入射光線與鏡面夾角之和為90°,據此計算出入射角,再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計算即可;
(2)根據水位的高度變化確定入射點的位置改變,進而確定反射光線與刻度尺交點的位置變化即可。
【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入射光線和界面的夾角為37度,
則入射角為90°-37°=53°;
根據“反射角=入射角”可知,反射角為53°;
那么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所成的夾角53°+53°=106°。
(2)如果水位上升,那么反射點左移,因此反射光線向左平移,那么反射光線也向左移動,因而與刻度尺的交點上移。
23.【答案】(1)3
(2)不正確,因為沒有提前曬種也會影響種子的萌發;
【知識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
【解析】【分析】 種子的萌發的外界條件,除了種子本身要具有健全的發芽力以及解除休眠期以外,也需要一定的環境條件,主要是充足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足夠的氧氣。
【解答】(1) 分析上表數據,影響棉籽萌發的因素有3個,分別是是都曬種、土壤濕度和播種溫度。
(2)某同學根據實驗結果認為“棉籽萌發只需要保持濕潤即可”,不正確,因為沒有提前曬種和播種溫度也會影響種子的萌發;
故答案為:(1)3(2)不正確,因為沒有提前曬種和播種溫度也會影響種子的萌發;
24.【答案】(1)北
(2)太陽高度角越大,物體的影子就越短;太陽高度角越小,物體的影子就越長。
【知識點】地球公轉;晝夜長短變化
【解析】【分析】(1)影子是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因此影子的位置與太陽直射點的位置相反;
(2)根據表格數據分析影子長度與太陽高度角的變化規律。
【解答】(1)該校緯度位置為40°N,夏至日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回歸線,因此直射點地處其南方,故其影子朝向北方。
(2)根據表格數據可知,太陽高度角越大,物體的影子就越短;太陽高度角越小,物體的影子就越長。
(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夏至日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回歸線,該校緯度位置為40°N,直射點地處其南方,故其影子朝向北方。
(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太陽高度角是指太陽光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間的夾角。故太陽高度角越大,物體的影子就越短,太陽高度角越小,物體的影子就越長。
25.【答案】D;小汽車的前窗;不恰當。進行多次實驗的目的是得到普遍規律,不能將數據取平均值,取平均值是為了減小誤差
【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
【解析】【分析】(1)根據題目的描述分析蠟燭A的像和蠟燭B的像的成像原理即可;
(2)根據平面鏡成像的對稱性分析解答;
(3)多次測量求平均值是為了減小誤差,而不能尋找普遍規律。
【解答】(1)蠟燭A發出的光在鏡面發生反射,反射光線射入眼睛從而成像,因此蠟燭A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蠟燭B在鏡面后面,它發出的光透過玻璃發生折射,因此蠟燭B的像屬于光的折射現象。
故選D。
(2)將點燃的蠟燭A豎直放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傾斜,根據“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關于鏡面對稱”可知,像在斜上方,小汽車的前窗就是利用此現象。
(3)我認為這種數據處理方法不恰當,理由是:為得到普遍規律,進行多次實驗,不能將數據取平均值,取平均值是為了減小誤差。
26.【答案】重力;3.6;見解析
【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1)根據題目描述分析哪個因素發生改變即可;
(2)對步驟④中的凹槽進行受力分析,根據平衡力的知識計算它受到的摩擦力;
(3)根據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知識分析。
【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實驗中改變放置內部的銅柱的質量,會改變凹槽的重力,因此探究的是滑動摩擦力與重力之間的關系。
(2)根據題意可知,此時凹槽受到豎直向上的拉力和豎直向下的摩擦力、豎直向下的重力相互平衡,即F=f+G,則凹槽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f=F-G=。
(3)因為滑動摩擦力與運動速度無關,它只與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因此本實驗不需要勻速抽出白紙。
27.【答案】U形管兩側的液面高度差;把金屬盒的橡皮膜都朝下,且放置在不同液體的同一深度處,記下壓強計U形管左右液面的高度差
【知識點】探究液體壓強的特點實驗
【解析】【分析】(1)U形管兩側的液面高度差越大,則說明探頭上受到的液體壓強越大;
(2) 要實驗探究液體壓強與液體密度的關系,需控制液體深度相同,液體密度不同,據此設計實驗步驟即可。
【解答】(1)本實驗中,用U形管兩側的液面高度差來反映液體內部壓強的大小;
(2)要實驗探究液體壓強與液體密度的關系,實驗步驟為:把金屬盒的橡皮膜都朝下,且放置在不同液體的同一深度處,記下壓強計U形管左右液面的高度差可以探究液體內部壓強跟液體密度的關系。
28.【答案】正比;有兩種或兩種以上調零方式;豎直向下;根據二力平衡知識,靜止時物體所受的重力等于物體受到的拉力;a
【知識點】彈力;力的測量
【解析】【分析】(1)根據乙圖中彈簧伸長與受到壓力的變化圖像的形狀分析;
(2)根據“調零方式”中“良好”的內容分析;
(3)①根據重力方向的知識解答;
②根據平衡力的知識解答。
(4)當彈簧受到相同的拉力時,彈簧的伸長量越大,則精確度更高。
【解答】(1)根據乙圖可知,在一定范圍內,彈簧的伸長量隨拉力的變化圖像是一條通過坐標原點的直線,那么得到:在一定范圍內,彈簧受到的拉力跟彈簧的伸長量成正比關系,滿足“均勻標注刻度”要求。
(2)根據表格“調零方式”的“良好”的內容可知,“優秀”的指標內容為:兩種或以上;
(3)① 稱量重力時測力計要豎直放置的原因是重力的方向是: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
② 測力計示數等于物體重力的理由:根據二力平衡知識,物體所受的重力等于物體受到的拉力,拉力的大小可從彈簧測力計示數上直接讀出。
(4)選擇b彈簧作測力計,示數幾乎沒有變化,為“精確度”指標表現更優秀,示數明顯,則要使彈簧測力計在所受拉力相等的情況下,彈簧伸長量越長,觀察圖乙彈簧圖像,在所受拉力相等時,a彈簧的伸長量更長,故選a。
29.【答案】解:(1)根據題意可知,汽車以20米/秒的速度勻速通過一段長約150米的松山隧道,
需要的時間為。
答:汽車以20米/秒的速度勻速通過一段長約150米的松山隧道,需要的時間為7.5s。
(2)根據題意可知,車和人的總質量為;
總重力為;
汽車對水平路面的壓強為。
答:遇到紅燈原地等待時,汽車對水平路面的壓強為;
(3)根據題意可知,總阻力為;
因為汽車勻速行駛,由二力平衡得到, 發動機的牽引力。
答:勻速行駛時,發動機的牽引力是。
【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重力的大小;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
【解析】【分析】 (1)根據公式計算通過隧道的時間;
(2)該電動車靜止時,對地面的壓力大小等于車的重力和人的重力之和,根據壓強公式計算汽車對地面的壓強;
(3)根據阻力與重力的關系,求出阻力,再根據二力平衡的條件可知汽車勻速行駛時受到的牽引力等于阻力。
1 / 1浙江省臺州市臨海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科學試題
1.(2024七下·臨海期末)同學們正處于青春期,這一時期是人一生中的重要時期。下列做法和對青春期的認識不合理的是(  )
A.積極參加文娛活動和體育鍛煉
B.為了保證營養,應該多吃自己喜歡的零食
C.身體發育和智力發展處于黃金時期,應多學習知識和本領
D.對來自煙酒、不健康書刊和網絡游戲的誘惑,要保持警惕并遠離
【答案】B
【知識點】人的發育、衰老和死亡
【解析】【分析】 青春期是指由兒童階段發展為成人階段的過渡時期,是人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一般女孩10~18歲,男孩12~20歲。青春期可分為三個階段,即青春早期、青春中期和青春晚期。在這個過程中,青少年會經歷身體上的發育和心理上的發展及轉變,包括第二性征的出現和其他性發育、體格發育、認知能力的發展、人格的發展、社會性的發展等。每個青少年進入青春期的年齡和時期都因遺傳、營養和運動等因素有所不同 ;
【解答】A. 積極參加文娛活動和體育鍛煉,是合理的;
B. 為了保證營養,應該多吃自己喜歡的零食,是不健康,不合理的認識,B錯誤;
C. 身體發育和智力發展處于黃金時期,應多學習知識和本領,是合理的;
D. 對來自煙酒、不健康書刊和網絡游戲的誘惑,要保持警惕并遠離,是合理的;
故答案為:B
2.(2024七下·臨海期末)在加勒比海紅樹林中,科學家發現了最大的細菌——華麗硫珠菌,它形如一根細繩,可用肉眼直接觀察,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華麗硫珠菌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能夠用肉眼直接觀察,又屬于真菌
B.形如一根細繩,是一類螺旋菌
C.細胞內有細胞核,屬于真核生物
D.細胞內沒有葉綠體,依賴有機物生存
【答案】D
【知識點】細菌的主要特點
【解析】【分析】A.能夠用肉眼看到的不一定是真菌;
B. 細菌的種類是根據細菌的形態來進行分類的,分為桿菌、球菌、螺旋菌。外形呈球狀的細菌為球菌,外形為桿狀的細菌為桿菌,外形為螺旋狀的細菌為螺旋菌。
C.細菌沒有細胞核,真菌有細胞核;
D.根據細菌的營養方式判斷。
【解答】A.華麗硫珠菌是最大的細菌,故A錯誤;
B.華麗硫珠菌形如一根細繩,應該是桿菌,故B錯誤;
C.華麗硫珠菌細胞內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屬于原核生物,故C錯誤;
D.細菌細胞內沒有葉綠體,依賴現成的有機物生存,營養方式是異養,故D正確。
故選D。
3.(2024七下·臨海期末)今年4月24日是第八個中國航天日。“神舟”、“天宮”、“嫦娥”、“天問”、“羲和”……近年來,我國航天事業加速推進,將華夏神話變為現實,把中國式的浪漫寫入太空。4月25日,搭載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翌日,神舟十八號與天和核心艙成功對接,航天員乘組入駐空間站。5月18日,神十八號乘組出艙活動約8.5小時,創造了我國航天員出艙活動的新紀錄。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對接成功后,神舟十八號飛船相對于空間站是靜止的
B.神舟十八號飛船繞地飛行過程中,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C.航天員到達空間站后,質量減小
D.出艙活動時,航天員的慣性消失
【答案】A
【知識點】質量及其特性;參照物及其選擇;慣性;平衡力的辨別
【解析】【分析】A.根據參照物的知識判斷;
B.平衡狀態包括: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C.質量是物質本身的一種屬性,不隨物體形狀、狀態、位置和溫度的變化而變化;
D.一切物體都有慣性。
【解答】A.根據題意可知,對接成功后,以空間站為參照物,神舟十八號飛船的位置保持不變,所以神舟十八號飛船是靜止的,故A正確;
B.神舟十八號飛船繞地飛行過程中,運動狀態不斷地在改變,所以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故B錯誤;
C.航天員到達空間站后,雖然位置發生改變,但是質量不變,故C錯誤;
D.航天員出艙活動時,航天員具有慣性,故D錯誤。
故選A。
4.(2024七下·臨海期末)今年4月24日是第八個中國航天日。“神舟”、“天宮”、“嫦娥”、“天問”、“羲和”……近年來,我國航天事業加速推進,將華夏神話變為現實,把中國式的浪漫寫入太空。今年5月進入太陽黑子活動高峰期,太陽釋放出的高能粒子和射線對地球磁層造成顯著沖擊,進而引發磁暴,導致空間站快速下降。太陽黑子發生在太陽的(  )
A.日冕層 B.色球層 C.光球層 D.日核
【答案】C
【知識點】太陽的結構與概況
【解析】【分析】太陽從內到外大致可分為核心、輻射層、對流層、光球層、色球層和日冕層;日冕層是太陽的最外層,只有在日全食時或通過特殊的儀器才能看到;色球層位于光球層之上,在日全食時能看到它呈現出玫瑰色的光芒。
【解答】光球層是我們平時肉眼看到的太陽表面,太陽黑子就出現在這一層,故C正確,而A、B、D錯誤。
故選C。
5.(2024七下·臨海期末)今年4月24日是第八個中國航天日。“神舟”、“天宮”、“嫦娥”、“天問”、“羲和”……近年來,我國航天事業加速推進,將華夏神話變為現實,把中國式的浪漫寫入太空。神十八號乘組將開展“太空養魚”計劃,以斑馬魚和金魚藻為研究對象,在軌建立穩定運行的空間自循環水生態系統。將金魚藻新生長出來的莖軸切開后重新種植,便可生根成苗。這種繁殖方式屬于(  )
A.組織培養 B.分裂生殖 C.有性生殖 D.無性生殖
【答案】D
【知識點】植物的無性生殖
【解析】【分析】①由兩性生殖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屬于有性生殖;②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這種生殖方式稱為無性生殖。
【解答】“將金魚藻新生長出來的莖軸切開后重新種植,便可生根成苗”,沒有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屬于無性生殖,故D符合題意,而A、B、C不合題意。
故選D。
6.(2024七下·臨海期末)如圖為大豆一生的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①②③④⑤共同組成了胚
B.⑥種子和⑦果皮組成了果實
C.種子萌發時首先突破種皮的是①胚芽
D.種子萌發初期的營養來自肥沃的土壤
【答案】B
【知識點】種子的結構;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
【解析】【分析】根據圖片可知,①胚軸、②胚芽、③胚根、④子葉、⑤種皮;⑥種子、⑦果皮。結合種子萌發的知識分析判斷。
【解答】A.根據圖片可知,胚軸、胚芽、胚根和子葉共同組成了胚,即①②③④ ,故A錯誤;
B.⑥種子和⑦果皮組成了果實,故B正確;
C.種子萌發時首先突破種皮的是③胚根,故C錯誤;
D.種子萌發初期的營養來自種子自身儲存在子葉或胚乳,故D錯誤。
故選B。
7.(2024七下·臨海期末)巴黎奧運會將于2024年7月26日(農歷六月廿一)開幕,當天地球大致所處的位置(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A
【知識點】地球公轉
【解析】【分析】根據圖片可知,上為春分,下為秋分,左為夏至,右為冬至,據此分析解答。
【解答】2024年7月26日在6月22日和9月12日之間,即位于夏至日和秋分日之間,也就是甲的位置,故A正確,BCD錯誤。
故選A。
8.(2024七下·臨海期末)如圖所示是共享自行車的標志,由人、自行車和道路三種元素組成,寓意綠色出行。關于人在水平路面上騎行自行車時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輪胎上的花紋是為了減小摩擦
B.坐墊一般較寬是為了減小壓強
C.坐墊對人的支持力和人對坐墊的壓力是一對平衡力
D.停止騎行后自行車還會向前運動是受到了慣性的作用
【答案】B
【知識點】慣性;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
【解析】【分析】A.增大摩擦力的方式:增大壓力和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B.減小壓強的方法:減小壓力和增大接觸面積;
C.根據平衡力的條件判斷;
D.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
【解答】A.輪胎上的花紋是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的方式增大摩擦力,故A錯誤;
B.坐墊一般較寬,是在通過增大受力面積的方式減小壓強,故B正確;
C.坐墊對人的支持力作用在人上,人對坐墊的壓力作用在坐墊上,二者沒有作用在同一物體上,不是一對平衡力,故C錯誤;
D.慣性不是一種力,是物體本身的一種性質,故D錯誤。
故選B。
9.(2024七下·臨海期末)對科學量進行估測,是學好科學的基本技能之一。下列估測的數據與實際相符的是(  )
A.用手托起2枚雞蛋的力約為10牛
B.正常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約為4米/秒
C.一張報紙對折平鋪對桌面的壓強約為1帕
D.聲音在15℃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108米/秒
【答案】C
【知識點】速度與物體運動;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
【解析】【分析】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憑借生活經驗,有的需要簡單的計算,有的要進行單位的換算,最后判斷最合理的是哪一個。
【解答】 A.用2枚雞蛋的質量約為100g=0.1kg,手托起2枚雞蛋的力約為F=G=mg=0.1kg×10N/kg=1牛,故A不合實際;
B.正常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約為1.1m/s,故B不合實際;
C.Pa是一個很小的壓強單位,一張對折平鋪的報紙對桌面的壓強很小,約為1Pa,故C符合實際;
D.聲音在15℃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故D不合實際。
故選C。
10.(2024七下·臨海期末)如圖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實驗裝置,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實驗過程中,紙板與平面鏡必須垂直
B.當光線射向平面鏡時,
C.把右半邊紙板繞ON向后折,反射光線將不存在
D.使用可繞ON轉動的紙板的目的是驗證三線共面
【答案】C
【知識點】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分析】根據對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實驗的過程、現象和結論的認識判斷。
【解答】A.實驗過程中,為了確保準確的呈現光的傳播路徑,則紙板與平面鏡必須垂直放置,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 把右半邊紙板繞ON向后折, 反射光線不能呈現在紙板上,但光線仍是存在的,故C錯誤符合題意;
D.使用可繞ON轉動的紙板的目的是呈現反射光線和驗證三線共面,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C。
11.(2024七下·臨海期末)下列關于聲現象的描述和分析,錯誤的是(  )
A.甲圖:能聽到桌面傳來的敲擊聲,說明固體可以傳播聲音
B.乙圖:笛子發聲是笛子內空氣柱的振動產生的,說明聲源可以是氣體
C.丙圖:逐漸抽出玻璃罩內的空氣,最終還能聽到鈴聲,說明聲音的傳播不需要介質
D.丁圖:紙板劃得越快,發出的聲音音調越高,說明聲音音調與物體振動的快慢有關
【答案】C
【知識點】聲音傳播的條件;聲音產生的條件;響度、音調與聲源振動的關系
【解析】【分析】A.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B. 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C.根據真空不能傳聲判斷;
D.音調表示聲音的高低,與發聲體的頻率大小有關。
【解答】A.能聽到桌面傳來的敲擊聲,說明固體可以傳播聲音,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笛子發聲是笛子內空氣柱的振動產生的,說明聲源可以是氣體,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逐漸抽出玻璃罩內的空氣,聽到的聲音越來越小,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故C錯誤符合題意;
D.紙板劃得越快,發出的聲音音調越高,說明聲音音調與物體振動的快慢有關,頻率越大,音調越高,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C。
12.(2024七下·臨海期末)為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興趣小組將兩根細繩的一端分別系在一塊長方形硬紙板的對角上,另一端繞過桌邊的滑輪系著托盤,盤中可放鉤碼,如圖所示。關于這個實驗,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本實驗的研究對象是硬紙板
B.實驗時應選擇質量較大的硬紙板
C.為了研究大小不等的兩個力能否使物體平衡,應調整兩邊的鉤碼數量
D.將硬紙板旋轉一定角度后釋放,是為了研究不在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能否使物體平衡
【答案】B
【知識點】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
【解析】【分析】平衡力的條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體和同一直線上,根據探究二力平衡條件的實驗過程、現象和結論分析判斷。
【解答】A.硬紙板靜止時受力平衡,探究左右兩側拉力的關系可以確定二力平衡的條件,即本實驗的研究對象是硬紙板,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硬紙板的質量越大,則重力越大,那么對實驗探究的影響越大,故B錯誤符合題意;
C. 為了研究大小不等的兩個力能否使物體平衡,應調整兩邊的鉤碼數量, 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將硬紙板扭轉一個角度,則兩側的拉力不在同一直線上,因此可探究二力平衡時兩個力是否在同一直線上,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B。
13.(2024七下·臨海期末)2023年4月20日發生的日食比較特殊,食帶很窄,在食帶中間的地區可見日全食、食帶兩端的地區可見日環食,這種現象被稱為“日全環食”,又稱“復合食”。下列各圖中的現象與日全環食原理相同的是(  )
A.手影表演
B.斑馬倒影
C.水中鉛筆
D.雨后彩虹
【答案】A
【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
【解析】【分析】根據圖片分析各個選項中包含的物理原理,然后與日環食的形成原理對照即可。
【解答】日全環食屬于光的直線傳播現象。
手影表演,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斑馬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水中鉛筆,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雨后彩虹,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故A符合題意,而BCD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14.(2024七下·臨海期末)乘坐輕軌時,可以直接展示手機乘車碼。進站時只需將乘車碼對準攝像頭,就能快速完成檢票通行。以下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檢票”時亮著的手機屏幕是光源
B.“檢票”原理與照相機原理相同
C.檢票機攝像頭的核心部件是凸透鏡
D.乘車碼通過攝像頭所成的像是虛像
【答案】D
【知識點】光源;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探究實驗
【解析】【分析】A.能夠自己發光的物體是光源;
BCD.根據凸透鏡成像的特點和應用判斷。
【解答】 A.亮著的手機屏幕自身能發光,是光源,故A正確不合題意;
BCD.檢票機攝像頭的核心元件是凸透鏡,攝像頭的鏡頭相當于凸透鏡,光通過攝像頭會發生折射,其成像原理與照相機相同,乘車碼在攝像頭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故D錯誤符合題意,BC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D。
15.(2024七下·臨海期末)應用各種科學方法是學習科學的重要途徑,下列實驗中有關科學方法的描述錯誤的是(  )
A.甲圖:用“光線”來表示光的傳播路徑和方向——模型法
B.乙圖:探究種子萌發與溫度、空氣、水分是否有關——控制變量法
C.丙圖:通過乒乓球彈開較大的幅度表示音叉較小的振動——放大法
D.丁圖:平面鏡成像的實驗中,用完全相同的B蠟燭代替A蠟燭的像——轉換法
【答案】D
【知識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聲音產生的條件;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
【解析】【分析】分析各個選項的實驗中使用的物理研究方法,然后與結論對照即可。
【解答】A.光線實際不存在,用“光線”來表示光的傳播路徑和方向,采用的是模型法,A正確不符合題意;
B.在研究種子萌發 與溫度、空氣、水分是否有關時,運用的是控制變量法,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通過乒乓球彈開較大的幅度表示音叉較小的振動,運用 了放大法,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在研究平面鏡成像實驗中,用兩根完全相同的 蠟燭,其中一根等效替代另一根去與像重合,以確 定虛像的位置和大小,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故D錯誤符合題意。
故選D。
16.(2024七下·臨海期末)圖甲為人類生殖發育過程示意圖,圖乙為女性生殖系統示意圖,請回答問題:
(1)[A]   有長長的尾巴,能游動。
(2)[C]   形成的場所在圖乙中的[2]   。
(3)胚胎發育的主要場所是圖乙中的[   ]子宮。
【答案】(1)精子
(2)受精卵;輸卵管
(3)3
【知識點】人的受精、胚胎發育、分娩和哺乳過程;人體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解析】【分析】 圖甲中,A是精子、B是卵巢、C是受精卵、D是分娩;1是卵巢、2是輸卵管、3是子宮、4是陰道。
(1) 睪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男性的性腺,能夠產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
(2)(3)女性的生殖系統主要包括卵巢、輸卵管、子宮、陰道等。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女性的性腺,能夠產生卵細胞和分泌雌性激素;子宮是胚胎和胎兒發育的場所;輸卵管能輸送卵細胞,是受精的場所;陰道是精子進入和胎兒產出的通道。
圖甲中,A是精子、B是卵巢、C是受精卵、D是分娩;1是卵巢、2是輸卵管、3是子宮、4是陰道。
【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睪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能夠產生精子,精子有長尾,能游動。
(2)根據圖片可知,C是受精卵,其形成的場所圖乙中的2是輸卵管。
(3) 胚胎發育的主要場所是圖乙中的3子宮。
(1)睪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男性的性腺,能夠產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A是由睪丸產生的精子,精子有長尾,能游動。
(2)C是受精卵,其形成的場所是輸卵管,圖乙中的2是輸卵管。
(3)胎兒生活在子宮內半透明的羊水中,通過胎盤、臍帶與母體進行物質交換,胎兒從母體獲得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和氧氣,胎兒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物,也是通過胎盤經母體排出體外的。故3子宮是人體胚胎發育的場所。
17.(2024七下·臨海期末)如圖是耳的結構模式圖,請回答問題:
(1)接受聲波信息的聽覺感受器位于圖中②   內。
(2)聽神經將信息傳到人的   形成聽覺。
【答案】(1)耳蝸
(2)聽覺中樞
【知識點】耳的結構與聽覺的形成
【解析】【分析】圖中,①是聽小骨、②是耳蝸、③是聽神經、④是鼓膜。(1)外界聲波經過外耳道傳導至鼓膜,鼓膜的振動通過聽小骨傳到內耳,刺激了耳蝸內對聲波敏感的感覺細胞,這些細胞就將聲音信息通過聽覺神經傳給大腦的一定區域(聽覺中樞),這樣就產生了聽覺。
(2)聽覺的形成過程是:外界聲波→外耳道→鼓膜(產生振動)→聽小骨→耳蝸(聽覺感受器)→聽神經→大腦的聽覺中樞(產生聽覺)。
【解答】(1) 根據圖片可知,接受聲波信息的聽覺感受器位于圖中②耳蝸;
(2)聽神經將信息傳到人的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形成聽覺。
(1)外界聲波經過外耳道傳導至鼓膜,鼓膜的振動通過聽小骨傳到內耳,刺激了耳蝸內對聲波敏感的感覺細胞,這些細胞就將聲音信息通過聽覺神經傳給大腦的一定區域(聽覺中樞),這樣就產生了聽覺。可見,接受聲波信息的聽覺感受器在②耳蝸內。
(2)聽覺的形成過程是:外界聲波→外耳道→鼓膜(產生振動)→聽小骨→耳蝸(聽覺感受器)→聽神經→大腦的聽覺中樞(產生聽覺)。因此,聽神經將信息傳到人的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形成聽覺。
18.(2024七下·臨海期末)氣球是一種常用的實驗器材。請回答:
(1)如圖甲,左手壓氣球,兩球都變形,說明力的作用是   ;
(2)如圖乙,手指戳氣球,氣球凹陷,說明力能改變物體的   ;
(3)如圖丙,向后噴氣,氣球前進,使氣球向前運動的物體是   (填“氣球內噴出的氣體”或“氣球外的空氣”)。
【答案】相互的;形狀;氣球內噴出的氣體
【知識點】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析】【分析】(1)根據力的作用的相互性解答;
(2)力的作用效果包括:改變物體的形狀和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3)對氣球進行受力分析即可。
【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左手壓氣球,右球也對左球施力,此時兩球都發生了形變,說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 如圖乙, 手指戳氣球,氣球凹陷,說明力能改變物體的形狀。
(3)使氣球向前運動的力作用在氣球上,因此施力物體是噴出的氣體。
19.(2024七下·臨海期末)如圖,用手電筒模擬“太陽”,撥動地球儀演示地球自轉。
(1)撥動地球儀,使其運動的方向是   。
(2)實驗演示的是   (填“太陽高度變化”、“晝夜交替”或“晝夜”)現象。
(3)A地正處于   (填“清晨”或“黃昏”)。
【答案】(1)自西向東
(2)晝夜交替
(3)黃昏
【知識點】地球自轉;地球自轉的方向和周期;晝夜交替
【解析】【分析】(1)根據地球自轉的方向解答;
(2)地球自轉產生日夜交替;(3)根據圖片分析A地所處的位置即可。
【解答】(1)撥動地球儀時,地球儀會繞著地軸轉動,這就是地球的自轉,運動的方向是自西向東。
(2)地球朝向太陽的一側為白天,背向太陽的一側為黑夜,則這一實驗演示的是地球自轉產生的晝夜交替現象。
(3)A地正處白天和黑夜的分界線上,即處于黃昏。
(1)圖中所示的是地球的自轉,在演示過程中,撥動地球儀,使其運動的方向是自西向東。
(2)這一實驗演示的是地球自轉產生的晝夜交替現象,其周期是一天。
(3) A地正處于黃昏,由于地球自西向東自轉,該地位于昏線上。
20.(2024七下·臨海期末)如圖所示是易拉罐制成的“小孔成像”實驗裝置。將點燃的蠟燭置于小孔前的適當位置,觀察小孔所成的像。
(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均勻物質中是沿   傳播的;
(2)易拉罐底部的小孔是三角形(小孔足夠小),在半透明紙上看到的是   ;
A.三角形光斑  B.圓形光斑  C.蠟燭的影子  D.燭焰的像
(3)為了使觀察到的像變大,應將蠟燭   (填“遠離”或“靠近”)小孔。
【答案】直線;D;靠近
【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
【解析】【分析】(1)根據小孔成像的原理解答;
(2)小孔成像的形狀只與物體的形狀有關;
(3)小孔成像的大小取決于像距和物距的比值,即比值越大,那么像越大。
【解答】(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均勻物質中是沿直線傳播。
(2)蠟燭經小孔成倒立的實像,與小孔的形狀無關,即蠟燭在塑料薄膜上成的像是蠟燭的倒立像。
故選D。
(3)根據題意可知,為了增大蠟燭所成的像,可采取的辦法是:換用更大的蠟燭或將蠟燭靠近小孔。
21.(2024七下·臨海期末)P、Q是同一直線上相距10米的兩地,甲、乙兩物體沿直線分別從P、Q同時相向而行。已知甲的速度為1米/秒,則甲通過的路程s與所用時間t的關系圖像為圖中的   線。若8秒時甲乙相遇,則乙通過的路程s與所用時間t的關系圖像在圖中的   區域。
【答案】A;Ⅰ或Ⅲ
【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1)根據公式分別甲和乙的速度大小即可;
(2)根據圖像,結合速度公式列式計算即可。
【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 A圖線的速度;
則A為甲的s-t圖像;
B圖線的速度;所以乙的s-t圖線為圖中的B圖線。
(2) 由圖可知,8s時甲通過的路程為8m;
已知P、Q是同一直線上相距10m的兩地,甲、乙兩物體沿直線分別從P、Q同時相向而行,
則8s內乙通過的路程為:s乙=s-s甲=10m-8m=2m;
由可知,乙的速度為:<0.5m/s,
故乙通過的路程s與所用時間t的關系圖像在圖中的Ⅲ區域。
22.(2024七下·臨海期末)如圖所示,激光筆發出的一束光從空氣中的A點斜射到水面上的O點,經反射在足夠長的刻度尺上形成光斑B。
(1)若入射光線與界面所成的夾角為37°,則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所成的夾角為   ;
(2)如果水位上升,光斑B會   (填“向上”或“向下”)移動。
【答案】106°;向上
【知識點】光的反射定律;作光的反射光路圖
【解析】【分析】(1)入射角與入射光線與鏡面夾角之和為90°,據此計算出入射角,再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計算即可;
(2)根據水位的高度變化確定入射點的位置改變,進而確定反射光線與刻度尺交點的位置變化即可。
【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入射光線和界面的夾角為37度,
則入射角為90°-37°=53°;
根據“反射角=入射角”可知,反射角為53°;
那么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所成的夾角53°+53°=106°。
(2)如果水位上升,那么反射點左移,因此反射光線向左平移,那么反射光線也向左移動,因而與刻度尺的交點上移。
23.(2024七下·臨海期末)新疆長絨棉具有纖維柔長、整齊度佳、強度高等優良性狀,被譽為“棉中極品”。興趣小組為了探究“影響棉籽萌發的因素”,進行了如下實驗:選取100顆品種相同、大小相似的飽滿棉籽,隨機均分成4組。經過處理后在不同的環境下播種,觀察棉籽的萌發量,實驗記錄如下表。
編號 是否提前曬種 土壤濕度 播種溫度 萌發量
1 是 濕潤 10℃ 13株
2 是 干燥 25℃ 9株
3 否 濕潤 25℃ 15株
4 是 濕潤 25℃ 23株
(1)分析上表數據,影響棉籽萌發的因素有   個。
(2)某同學根據實驗結果認為“棉籽萌發只需要保持濕潤即可”,該觀點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   。
【答案】(1)3
(2)不正確,因為沒有提前曬種也會影響種子的萌發;
【知識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
【解析】【分析】 種子的萌發的外界條件,除了種子本身要具有健全的發芽力以及解除休眠期以外,也需要一定的環境條件,主要是充足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足夠的氧氣。
【解答】(1) 分析上表數據,影響棉籽萌發的因素有3個,分別是是都曬種、土壤濕度和播種溫度。
(2)某同學根據實驗結果認為“棉籽萌發只需要保持濕潤即可”,不正確,因為沒有提前曬種和播種溫度也會影響種子的萌發;
故答案為:(1)3(2)不正確,因為沒有提前曬種和播種溫度也會影響種子的萌發;
24.(2024七下·臨海期末)周朝時期,周王在河南登封“壘土為圭,立木為表,測量日影”。某校(105°E,40°N)興趣小組利用相同方法測量正午太陽高度角,記錄數據如表。
日期 9月5日 9月7日 9月10日 9月19日
影長 178cm 184cm 192cm 216cm
太陽高度角 56.8° 56° 54.8° 51.6°
(1)夏至日正午,該校所立“表”的影子朝向   。
(2)請據表描述影長與太陽高度角的關系   。
【答案】(1)北
(2)太陽高度角越大,物體的影子就越短;太陽高度角越小,物體的影子就越長。
【知識點】地球公轉;晝夜長短變化
【解析】【分析】(1)影子是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因此影子的位置與太陽直射點的位置相反;
(2)根據表格數據分析影子長度與太陽高度角的變化規律。
【解答】(1)該校緯度位置為40°N,夏至日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回歸線,因此直射點地處其南方,故其影子朝向北方。
(2)根據表格數據可知,太陽高度角越大,物體的影子就越短;太陽高度角越小,物體的影子就越長。
(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夏至日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回歸線,該校緯度位置為40°N,直射點地處其南方,故其影子朝向北方。
(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太陽高度角是指太陽光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間的夾角。故太陽高度角越大,物體的影子就越短,太陽高度角越小,物體的影子就越長。
25.(2024七下·臨海期末)圖甲是某同學“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把點燃的蠟燭A放在玻璃板前,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根完全相同但未點燃的蠟燭B,移動蠟燭B使其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分別測量A到玻璃板的距離、B到玻璃板的距離,多次實驗,記錄數據如表。
次數 1 2 3 平均
4.0 5.0 6.0 5.0
4.0 5.0 6.0 5.0
(1)在蠟燭A側觀察時,既能看到蠟燭A的像,又能看到后面的蠟燭B,其原理是   。
A.兩者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后者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
C.兩者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D.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后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2)將點燃的蠟燭A豎直放在水平桌面上,觀察到如圖乙所示的現象,該現象在生活中的應用有   。
(3)多次實驗后,將數據取平均值,得到和相等,并由此得出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該數據處理方法是否恰當,并說明理由   。
【答案】D;小汽車的前窗;不恰當。進行多次實驗的目的是得到普遍規律,不能將數據取平均值,取平均值是為了減小誤差
【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
【解析】【分析】(1)根據題目的描述分析蠟燭A的像和蠟燭B的像的成像原理即可;
(2)根據平面鏡成像的對稱性分析解答;
(3)多次測量求平均值是為了減小誤差,而不能尋找普遍規律。
【解答】(1)蠟燭A發出的光在鏡面發生反射,反射光線射入眼睛從而成像,因此蠟燭A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蠟燭B在鏡面后面,它發出的光透過玻璃發生折射,因此蠟燭B的像屬于光的折射現象。
故選D。
(2)將點燃的蠟燭A豎直放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傾斜,根據“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關于鏡面對稱”可知,像在斜上方,小汽車的前窗就是利用此現象。
(3)我認為這種數據處理方法不恰當,理由是:為得到普遍規律,進行多次實驗,不能將數據取平均值,取平均值是為了減小誤差。
26.(2024七下·臨海期末)為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影響因素”,某同學按步驟進行了如下實驗。
①測量木塊(背面貼有磁條)的重力為1.4N;
②將木塊隔著白紙吸在豎直黑板上,向下緩緩抽出白紙,測力計示數為5.0N;
③在木塊凹槽內放入兩個50g的銅柱,測得總重力為2.4N;
④重復步驟②,測力計示數為6.0N。
(1)該實驗探究的是滑動摩擦力與   的關系;
(2)步驟④中,木塊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   N;
(3)本實驗是否需要勻速抽出白紙,為什么   ?
【答案】重力;3.6;見解析
【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1)根據題目描述分析哪個因素發生改變即可;
(2)對步驟④中的凹槽進行受力分析,根據平衡力的知識計算它受到的摩擦力;
(3)根據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知識分析。
【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實驗中改變放置內部的銅柱的質量,會改變凹槽的重力,因此探究的是滑動摩擦力與重力之間的關系。
(2)根據題意可知,此時凹槽受到豎直向上的拉力和豎直向下的摩擦力、豎直向下的重力相互平衡,即F=f+G,則凹槽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f=F-G=。
(3)因為滑動摩擦力與運動速度無關,它只與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因此本實驗不需要勻速抽出白紙。
27.(2024七下·臨海期末)某同學利用壓強計(如圖)探究“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
(1)壓強計是通過比較   來反映壓強大小的;
(2)請設計實驗探究“液體內部壓強與液體密度的關系”   。
【答案】U形管兩側的液面高度差;把金屬盒的橡皮膜都朝下,且放置在不同液體的同一深度處,記下壓強計U形管左右液面的高度差
【知識點】探究液體壓強的特點實驗
【解析】【分析】(1)U形管兩側的液面高度差越大,則說明探頭上受到的液體壓強越大;
(2) 要實驗探究液體壓強與液體密度的關系,需控制液體深度相同,液體密度不同,據此設計實驗步驟即可。
【解答】(1)本實驗中,用U形管兩側的液面高度差來反映液體內部壓強的大小;
(2)要實驗探究液體壓強與液體密度的關系,實驗步驟為:把金屬盒的橡皮膜都朝下,且放置在不同液體的同一深度處,記下壓強計U形管左右液面的高度差可以探究液體內部壓強跟液體密度的關系。
28.(2024七下·臨海期末)某項目化小組開展“自制測力計”活動。
【項目任務】自制測力計并測量物體的重力
【項目準備】提供材料如圖甲,彈簧和橡皮筋的伸長量與受到的拉力關系如圖乙。
【評價量表】小組同學制定了評價量表,表中為部分評價指標。
評價指標 評價等級
優秀 良好 待改進
調零方式 (a) 只有一種調零方式 不能調零
精確度 達到0.1牛 達到0.2牛 大于0.2牛
【項目制作】
(1)選擇材料時,小組同學認為彈簧比橡皮筋合適,理由是一定范圍內,彈簧的伸長量與受到的拉力成   關系,便于均勻標注刻度;
(2)表中(a)“調零方式”的內容為   ;
(3)小組同學用制好的測力計稱量物體的重力:
①稱量重力時測力計要豎直放置的原因是重力的方向是   ;
②請說出測力計示數等于物體重力的理由   ;
【項目評價】
(4)用圖乙中b彈簧制作測力計。實測時,掛上0.1牛的鉛粒,發現測力計示數幾乎沒有變化,為使“精確度”指標表現更優秀,應選擇   彈簧代替b彈簧。
【答案】正比;有兩種或兩種以上調零方式;豎直向下;根據二力平衡知識,靜止時物體所受的重力等于物體受到的拉力;a
【知識點】彈力;力的測量
【解析】【分析】(1)根據乙圖中彈簧伸長與受到壓力的變化圖像的形狀分析;
(2)根據“調零方式”中“良好”的內容分析;
(3)①根據重力方向的知識解答;
②根據平衡力的知識解答。
(4)當彈簧受到相同的拉力時,彈簧的伸長量越大,則精確度更高。
【解答】(1)根據乙圖可知,在一定范圍內,彈簧的伸長量隨拉力的變化圖像是一條通過坐標原點的直線,那么得到:在一定范圍內,彈簧受到的拉力跟彈簧的伸長量成正比關系,滿足“均勻標注刻度”要求。
(2)根據表格“調零方式”的“良好”的內容可知,“優秀”的指標內容為:兩種或以上;
(3)① 稱量重力時測力計要豎直放置的原因是重力的方向是: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
② 測力計示數等于物體重力的理由:根據二力平衡知識,物體所受的重力等于物體受到的拉力,拉力的大小可從彈簧測力計示數上直接讀出。
(4)選擇b彈簧作測力計,示數幾乎沒有變化,為“精確度”指標表現更優秀,示數明顯,則要使彈簧測力計在所受拉力相等的情況下,彈簧伸長量越長,觀察圖乙彈簧圖像,在所受拉力相等時,a彈簧的伸長量更長,故選a。
29.(2024七下·臨海期末)近年來,電動汽車越來越受人們的歡迎。如圖是某品牌的電動汽車,部分參數如表所示。
整車質量 2000kg
純電續航里程 700km
最高車速 210km/h
每個車輪與地面的接觸面積
已知該車在水平路面勻速行駛時所受的阻力是總重力的0.2倍,駕駛員質量為60千克,從臨海出發,駕車前往神仙居。求:
(1)汽車以20米/秒的速度勻速通過一段長約150米的松山隧道,需要多少時間?
(2)遇到紅燈原地等待時,汽車對水平路面的壓強為多大?
(3)勻速行駛時,發動機的牽引力是多少?
【答案】解:(1)根據題意可知,汽車以20米/秒的速度勻速通過一段長約150米的松山隧道,
需要的時間為。
答:汽車以20米/秒的速度勻速通過一段長約150米的松山隧道,需要的時間為7.5s。
(2)根據題意可知,車和人的總質量為;
總重力為;
汽車對水平路面的壓強為。
答:遇到紅燈原地等待時,汽車對水平路面的壓強為;
(3)根據題意可知,總阻力為;
因為汽車勻速行駛,由二力平衡得到, 發動機的牽引力。
答:勻速行駛時,發動機的牽引力是。
【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重力的大小;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
【解析】【分析】 (1)根據公式計算通過隧道的時間;
(2)該電動車靜止時,對地面的壓力大小等于車的重力和人的重力之和,根據壓強公式計算汽車對地面的壓強;
(3)根據阻力與重力的關系,求出阻力,再根據二力平衡的條件可知汽車勻速行駛時受到的牽引力等于阻力。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绥滨县| 景泰县| 莆田市| 都江堰市| 天等县| 中超| 静安区| 大城县| 德兴市| 云梦县| 安远县| 井冈山市| 江山市| 舒兰市| 元朗区| 巫山县| 晋江市| 北京市| 溆浦县| 阿合奇县| 额敏县| 五原县| 安仁县| 太白县| 通榆县| 枝江市| 徐州市| 明溪县| 潢川县| 浦北县| 益阳市| 封开县| 濮阳县| 平江县| 瑞安市| 东至县| 山丹县| 金坛市| 柘城县| 吉首市| 元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