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六單元 世界殖民體系與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 單元測試(含答案)--2024-2025學年高中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六單元 世界殖民體系與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 單元測試(含答案)--2024-2025學年高中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

資源簡介

第六單元 世界殖民體系與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 綜合測試
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
一、單選題
1.下圖漫畫發表于1896年的德國報紙上。這幅漫畫主要諷刺德國( )

A.對非洲進行殖民活動 B.在海外擴充勢力范圍
C.違背了有效占領原則 D.破壞亞非的自然環境
2.1904年,美國作家歐亨利在小說《白菜與國王》中,將美國聯合果品公司控制下的中美洲國家稱為“香蕉共和國”。智利詩人聶魯達在《危地馬拉》中寫到“從美國來的縱火犯,丟下了金元和炸彈;聯合果品公司撒開繩索,樹立起它的商標——死亡。”這反映出當時( )
A.拉美各國成為西方列強的殖民地
B.美國推行門羅主義控制了拉美經濟
C.拉美國家政治獨立進程出現倒退
D.拉美面臨繼續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務
3.據統計,1870年,英國在拉美的投資為8500萬英鎊,1909年增至42570萬英鎊,1913年達76000萬英鎊(1英鎊約等于4.8美元);1914年美國對拉美的投資為12億美元,德國為9億多美元。這一現象( )
A.反映了列強實力對比的變化
B.造成了拉美單一經濟體系的形成
C.加速了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
D.阻礙了拉美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4.如圖是漫畫《巨人羅得斯》。畫面中,羅得斯被描繪成一個巨人的形象屹立在非洲大陸的版圖之上,雙腳立足點分別是埃及的開羅和南非的開普敦。這反映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 )

A.全球聯系的初步建立
B.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
C.英國殖民者侵略非洲的野心
D.列強已經完成對非洲的瓜分
5.1884年的柏林會議為瓜分非洲開放了綠燈,“標志著歐洲在非洲的擴張從此有了國際法”。這主要是因為這次會議( )
A.締結了瓜分非洲聯盟 B.平衡了各國政治利益
C.得到了非洲國家認可 D.確立了有效占領原則
6.16世紀末,巴西的糖廠不少于120家,總資本接近200萬英鎊,但是,擁有最好土地的糖廠主卻不種植糧食作物,他們從海外進口所需糧食——和奴隸、食鹽一樣。這反映出( )
A.工業化促進國際產業分工
B.巴西依賴于國際資本市場
C.全球化改善巴西民眾生活
D.當地的經濟呈現畸形發展
7.從15世紀開始,歐洲殖民者就入侵非洲。19世紀中葉以前,他們在非洲的殖民活動大多局限在沿海地區,侵占了10%左右的非洲土地;19世紀末20世紀初,他們侵占了幾乎整個非洲。造成上述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侵略擴張的方式改變 B.世界市場的最終形成
C.殖民體系的最終形成 D.工業革命的持續深化
8.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英國在拉美的投資十億英鎊,基本上控制了許多拉美國家的經濟命脈。到20世紀40年代,美國對拉美投資總額逐漸增加到六十多億美元,貿易總額占該地區外貿總額的50%以上。由此可見,拉美地區的民族國家( )
A.徹底擺脫了西班牙的殖民統治
B.仍然面臨民族民主革命任務
C.反帝斗爭形成多元化領導局面
D.在經濟上仍受制于歐洲列強
9.1950年,印度宣布獨立時把英語和印地語共同作為官方語言。后來印度國內曾有過廢除英語官方地位的意見,但因為印地語在印度國內的接受程度始終不高,如果把英語廢除,印度會面臨國內真正沒有通用語的局面。這一現象反映出印度( )
A.二戰后民族意識不斷高漲
B.族群結構被英殖民者改變
C.深受英國殖民統治的影響
D.構建了西方化的價值體系
10.下面是某同學在研究某主題時做的思維導圖。由此可推知,他研究的主題是( )

A.文明的征服與被征服 B.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
C.歐洲社會經濟的發展 D.東西文化的交流碰撞
11.有學者表示:“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才過了30年,英國對印度的統治便宣告結束。一個原因——有關民族自決的種種口號的影響和海外服役對成千上萬名帶著新思想和新觀念返回家園的士兵所起的擾亂性影響。”這一觀點表明( )
A.一戰進一步激發了印度民族民主意識
B.印度一戰參戰士兵成為獨立運動主力
C.民族自決原則得到國際社會普遍認可
D.一戰削弱了英國海外殖民的統治力量
12.19世紀中葉,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運動還屬于舊式的反抗斗爭,只是把外國侵略勢力當作主要打擊對象。19世紀末,這種情況出現了新的變化,一批富有遠見的政治家、思想家提出了具有民主、民族性質的奮斗目標,和改造現行制度的設想與方案。促成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殖民地民族政黨組織的形成
B.斗爭救國方案的變化
C.當地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
D.西方啟蒙思想的傳播
13.1916年,英占北尼日利亞頒布土著政權法,宣布尊重傳統統治者,在各自族群中的神圣地位,保留原有繼承程序和儀式,維持既有官員和政權機構,同時規定政權性質為英國治下殖民地的地方政權,由此可見英國( )
A.授予北尼日利亞的治權
B.利用土著政權進行間接統治
C.承認殖民地民族自決權
D.維持當地社會傳統權力結構
14.觀察下圖,兩圖的主題應該是( )

A.非洲人口大量遷移到美洲
B.列強殖民擴張模式的轉變
C.歐洲資本原始積累的需要
D.非洲民族獨立運動的發展
15.1918年,印度國大黨主席馬拉維亞在談及印度民族自決觀念時指出,“殖民地人民應該有權決定他們是否生活在一個國家或另一個國家的宗主權之下……印度應被授權管理所有國內事務,按照自治領的方式,建立獨立、完全負責任的政府”這說明當時印度( )
A.謀求獨立成為社會主流意識
B.積極自治的觀念廣泛傳播
C.反殖方式轉向非暴力不合作
D.民族平等的觀念初步形成
16.18世紀晚期起,拉美知識精英致力于傳播盧梭等人的思想,呼吁將真正的民主制過程中的公共意志付諸實踐;同時又將自己視為人民主權的化身,主張建立貴族共和國,認為民主制應是社會上層階級強制推行的。這些主張( )
A.強化了拉美人民的民族認同
B.表現出拉美民主革命的局限
C.否定了啟蒙運動的理性精神
D.印證列強在拉美的斗爭激烈
17.《1905—1909年波斯革命》中寫道:東方正從酣睡中覺醒。在中國,表現為偏向“中國是中國人的中國”的理想;在波斯,……覺醒似乎表現為偏向民主改革的形式……非常引人注目的是,這些不滿的跡象同時出現,不能純粹歸于偶然。其意在說明( )
A.亞非拉民主革命具有多元性
B.亞洲覺醒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C.亞洲民族民主意識不斷增強
D.亞洲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
18.19世紀的歐美盛行“社會達爾 主義”理論,這種理論以達爾 “物競天擇”“優勝劣汰”的觀點來描述和理解 類社會。后來,這一理論被基本否定。該理論在當時盛行,是因為它可以 來( )
A.闡述平等 由思想 B.粉飾資本主義掠奪
C.肯定資產階級 命 D.捍衛天賦 權原則
19.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洲列強在非洲地區所修建的鐵路均是從沿海向內地輻射,往帶有特殊的用途,如被稱為“椰子線”、“可線”、“棉花線”、“鐵礦線”、“棕櫚線”等。據此可知( )
A.非洲殖民地化的加深 B.世界殖民體系最終確立
C.列強瓜分非洲矛盾加劇 D.非洲近代化開始起步
20.《牙買加來信》是玻利瓦爾于1815年9月6日在牙買加(英屬)避難時寫的一封長信,他寫道:“渴望和平、公正、科學、藝術和貿易的美洲人更喜歡的是共和國,而不是國王。”由此反映出拉美獨立運動( )
A.是歐美思想解放的回聲
B.追求建立民主共和國國家
C.反對殖民者的專制統治
D.深受英國光榮革命影響
二、材料題
2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也許沒有比現在更好的時機來坦率而明確地通知俄國政府:世界將來的和平以及俄國本身的利益不能借在美洲大陸的任何部分建立俄國殖民地而得到改善。除去在美國以北不列顛的領地之外,南北美洲其余的地方今后必須歸美洲人管理。
在美洲建立廣大殖民地可能不是俄國的目的。新興的美洲諸共和國和美國一樣不容許有一個俄國鄰邦。俄國企圖擴張領地至北緯五十一度的要求也是和不列顛的擴張領土的要求一樣,不能存在的。
——美國國務卿約翰·昆西·亞當斯致美國駐俄公使亨利·密得爾頓的信(1822年)
材料二:門羅宣言是美國獨立后提出的第一個外交戰略原則,是美國單方面發表的在美洲建立勢力范圍的外交政策宣言,其目的是建立一個獨立于歐洲、由美國完全主導的西半球體系,該體系是美國作為一個大國在獨立之初就有的一個戰略構想。可以說,門羅宣言確立了美國在西半球構建壟斷性區戰霸權的目標,而且將這個目標貫穿于美國對拉外交的始終。
——摘編自賀雙榮等《“門羅主義”的演進與美國對拉美戰略》
(1)根據材料一,概括美國的美洲政策。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所謂“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不如說“美洲是美國人的美洲”。
(3)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明門羅主義的影響。
2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現代民族主義起源于18世紀末的歐洲,是一個以法國大革命為契機的近代現象。它表現出一個簡單的政治原則,即“堅持政治的和民族的單位必須一致”。在18世紀末到19世紀中期,民族主義和民主主義結合起來,在資產階級革命的背景下,通過反對封建專制主義,爭取民主自由和民主權利,開始構建服務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近代民族國家。這一階段的核心思想就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從19世紀中后期至20世紀初,民族主義以其殖民主義特征大肆向外擴張。隨著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建立,帝國主義借用民族主義思想武器,煽動民眾的民族主義情緒,狂熱宣揚本民族優越論,肆意踐踏其他民族利益,對亞非拉等落后國家進行殖民擴張,進而瓜分整個世界,建立起了帝國主義殖民體系。
——摘編自羅富明《中國近代國家建構思想與西方民族主義》
材料二 英國自1814年起,脅迫伊朗簽署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不久歐洲列強蜂擁而至,伊朗變為半殖民地國家。而伊朗卡扎爾王朝到處出賣租讓權:將煙草專賣權給英國,將海關籌備權和郵政權給比利時,將森林砍伐權給希臘等。19世紀末,伊朗資產階級民主思想和民族意識覺醒,資產階級知識分子要求限制王權,實行君主立憲,保障私有財產。1905年革命爆發后,國王被迫宣布召開立憲會議。1906年底,伊朗通過第一部憲法——《根本法》。伊朗革命對同時期的土耳其、印度和中國的影響很大,鼓舞了中國革命黨人的斗志。
——摘編自張齊政《伊朗革命與辛亥革命之比較》
(1)根據材料一,概括近代西方民族主義的內容,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其產生的影響。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1905年伊朗革命爆發的背景及其意義。
2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紀初,美國已經把拉丁美洲看作自己的勢力范圍。拉丁美洲在地緣上靠近美國,對美國國土安全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1823年,門羅總統向全世界宣稱:歐洲國家不得在美洲大陸現有殖民地之外的地區從事殖民活動:美國不干涉歐洲的事務,歐洲也不介入美洲的事務;美國反對歐洲列強把它們的政治制度擴展到西半球。從此,美國對外政策深深打上了“門羅主義”烙印。當時拉美國家對門羅主義普遍持歡迎的態度。但“門羅主義在制定的過程中就已暗含著要在整個西半球建立美國的領導權的思想”,故到1898年之前,美國對拉美國家進行的較大的侵略活動就達20多起。
——摘編自陳海琪《從門羅主義到睦鄰政策:美國對拉美外交政策的演變》
材料二 1929年,美國對拉美的出口共901170萬美元,1932年降至109440萬美元。而這一時期,英國等則進一步滲透拉美市場。此時美國繼續推行“大棒”外交政策,引起拉美人民的強烈不滿。其中最為突出的尼加拉瓜人民反美愛國斗爭,得到了拉美各國以及全世界人民的同情和支持。20世紀30年代,法西斯國家把魔爪也伸向了拉美地區。在此背景下,羅斯福承諾放棄舊式的公開的武裝干涉干預拉美事務的做法。同時,在經濟上加大對拉美各國的“經濟援助”力度。此舉使美國完全替代了德日,成為拉美各國經濟命脈的掌握者。睦鄰政策也使羅斯福贏得了拉美人民的普遍尊重。
——摘編自鄔海軍《試論美國對拉丁美洲的睦鄰政策》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概括門羅主義對拉丁美洲和美國的影響。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20世紀三四十年代美國對拉美實行睦鄰政策的意義。
參考答案
1.答案: A
解析: 從漫畫可以看出非洲原本植被茂盛,動物自由自在地活著;但德國人到達非洲后砍掉森林,人和動物都被嚴格管理起來。這實際上諷刺了德國在非洲的殖民活動,改變了非洲的面貌,故選A。漫畫無法體現德國在海外勢力范圍的擴張,排除B。漫畫沒有體現出有效占領原則(1884年的柏林會議達成協議,其中規定,任何國家在非洲占領新的領土時,必須通知其他國家,占領方為有效),排除C。材料強調的是德國對非洲的奴役,D與漫畫主旨不符,排除。
2.答案: D
解析: 聯合果品公司、香蕉共和國、金元、炸彈、死亡等因素反映了美國資本輸出等形式對拉美國家進行經濟侵略,扶持傀儡政權,控制拉美國家。故D正確,拉美面臨繼續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務。A、C與歷史史實不相符合,19世紀初拉美各國已經獲得政治獨立。門羅主義是美國反對歐洲列強介入拉美事務,企圖獨霸拉美的政策,和材料現象無直接關系。
3.答案: D
解析: 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外國資本的大量涌入,沖擊了拉美各國的民族工業,加劇了列強對拉美各國的掠奪與剝削,進一步惡化了拉美各國經濟發展的內部環境,從而嚴重阻礙了拉美各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D項正確。材料中1913年英國在拉美的投資明顯多于美德,但這與其實力對比明顯不符,故列強在拉美的投資額無法直接反映其實力大小,排除A項;造成拉美單一經濟體系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殖民地時代西、葡實行的舊式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生產結構單一的大莊園),排除B項;1913年世界殖民體系業已形成,排除C項。
4.答案: C
解析: 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非洲。根據漫畫《巨人羅得斯》畫面中信息,“屹立在非洲大陸的版圖之上雙腳立足點分別是埃及的開羅和南非的開普敦”可知,英國妄圖把整個非洲變成自己的殖民地,C項正確;全球聯系的初步建立的標志是15世紀末16世紀初的新航路開辟,排除A項;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是17、18世紀,排除B項;漫畫反映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殖民者侵略非洲的野心,列強當時尚未完成對非洲的瓜分,排除D項。故選C項。
5.答案: D
解析: 第一步,時空定位。1884年,柏林會議。第二步,聯所學。1884年,德國宰相俾斯麥主持召開了柏林會議,目的是協調歐洲列強在非洲的殖民活動,避免沖突。第三步,分析選項。柏林會議通過確立有效占領原則,為歐洲列強在非洲的殖民擴張提供了法律依據,使其擴張有了國際法上的支持,D項正確。柏林會議通過制定規則來避免沖突,并沒有締結瓜分非洲的聯盟,A項錯誤。B項說法錯誤。非洲國家并沒有參加這一會議,也沒有發言權,該會議不可能得到非洲國家的認可,C項錯誤。
6.答案: D
解析: 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6世紀末(巴西)。根據材料“擁有最好土地的糖廠主卻不種植糧食作物,他們從海外進口所需糧食——和奴隸、食鹽一樣”,可知巴西的糖廠主擁有大量土地,卻從海外進口糧食,說明巴西的經濟結構不合理,呈現出畸形發展的態勢,D項正確;16世紀末,工業革命還未爆發,沒有出現工業化,排除A項;巴西依賴國際市場的糧食,但不能說明其依賴于國際資本市場,排除B項;全球化不一定改善所有地區民眾的生活,材料也沒有直接表明全球化對巴西民眾生活的影響,排除C項。故選D項。
7.答案: D
解析: 本題為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設問可知,這是原因題。時空范圍為19世紀末20世紀初非洲。由題干材料可知,歐洲殖民者很早就開始入侵非洲,但是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以前殖民侵略進程有限,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以后,殖民侵略進程加快,第二次工業革命后,掀起瓜分非洲的狂潮,侵占了幾乎整個非洲,D項正確;殖民擴張方式的改變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項;世界市場形成是結果而非原因,排除B項;殖民體系的最終形成是結果而非原因,排除C項。故選D項。
8.答案: B
解析: 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拉美地區)。根據材料“英國在拉美的投資十億英鎊,基本上控制了許多拉美國家的經濟命脈”“美國對拉美投資總額逐漸增加到六十多億美元,貿易總額占該地區外貿總額的50%以上”和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了19世紀至20世紀40年代拉美地區的民族國家,在經濟上仍然受制于英美殖民主義勢力,仍然面臨民族民主革命任務,B項正確;材料與西班牙無關,且“徹底擺脫了”說法絕對化,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材料反映了拉美地區的民族國家在經濟上仍然受制于英美殖民主義勢力,并未體現多元化的領導局面,C項說法錯誤,排除C項;材料“20世紀40年代,美國對拉美投資總額逐漸增加到六十多億美元”表明拉美地區的民族國家在經濟上也受制于美國,D項表述錯誤,排除D項。故選B項。
9.答案: C
解析: 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50年(印度)。根據材料“因為印地語在印度國內的接受程度始終不高,如果把英語廢除,印度會面臨國內真正沒有通用語的局面”可知,英語作為印度的官方語言,具有無可替代的地位,體現的是印度深受英國殖民統治的影響,C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印度自身的文化認同感問題,非民族意識高漲,排除A項;英國對印度進行殖民統治時并沒有改變印度的族群結構,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如果取消英語則沒有通用語,而不是西方的價值體系,排除D項。故選C項。
10.答案: B
解析: 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6世紀至20世紀世界。根據材料可知,該思維導圖描繪了新航路開辟后西方進行早期殖民擴張和兩次工業革命以來資本主義對世界的瓜分和殖民方式的更新,這反映了西方列強主導的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形成的歷史過程,B項正確;材料以歐洲文明發展與對外征服為主,不涉及其被征服的內容情況,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歐洲經濟發展與殖民體系建立的相互作用,排除C項;材料與東西方文化交流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
11.答案: A
解析: 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一戰后(世界)。材料中提到“有關民族自決的種種口號的影響和海外服役對成千上萬名帶著新思想和新觀念返回家園的士兵所起的擾亂性影響”,這表明一戰使得印度士兵接觸到新思想觀念,進一步激發了印度的民族民主意識,A項正確;材料只是說這些士兵受到影響,不能就此得出他們成為獨立運動主力,排除B項;材料重點強調的是一戰對印度的影響,而非民族自決原則是否得到普遍認可,排除C項;材料強調了民族自決口號和海外服役士兵的影響,選項與題目內容關聯不大,排除D項。故選A項。
12.答案: C
解析: 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世紀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地區。據材料中“一批富有遠見的政治家、思想家提出了具有民主、民族性質的奮斗目標,和改造現行制度的設想與方案”可知,這一變化是指主張學習西方的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結合所學可知,19世紀末民族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當地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促進了民族解放運動和民主革命運動的發展,C項正確;19世紀中葉的反抗運動屬于舊式的反抗斗爭,此時基本沒有政黨,到了19世紀末各殖民地和半殖民政黨才逐漸產生,但此時影響力也相對有限,不是主要原因,加之材料中還有涉及半殖民地地區,排除A項;斗爭救國方案的變化是材料中描述的現象,不屬于原因范疇,排除B項;西方啟蒙思想對民族民主運動有推動作用,但不屬于主要原因,排除D項。故選C項。
13.答案: B
解析: 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16年(中國)。根據材料“英占北尼日利亞頒布土著政權法,保留原有繼承程序和儀式,維持既有官員和政權機構,同時規定政權性質為英國治下殖民地的地方政權”可以看出,英國維持既有官員和政權機構是為了利用土著政權進行間接統治,B項正確;根據材料“政權性質為英國治下殖民地的地方政權”北尼日利亞屬于英國殖民地的地方政權,并不擁有治權,排除A項;承認殖民地民族自決權,不符合史實,排除C項;材料強調的是“維持既有官員和政權機構”幫助英國當局進行殖民統治,不是強調維持當地社會傳統權力結構,排除D項。故選B項。
14.答案: B
解析: 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世界。根據圖示內容可以看出,從17—18世紀到20世紀初,歐洲列強在非洲的殖民地從非洲沿海地區深入到內地,說明歐洲列強對非洲的侵略越來越深入,這是由于第二次工業革命完成,資本主義殖民擴張模式發生改變,B項正確;非洲大部分淪為殖民地不能說明非洲人口大量遷移到美洲,排除A項;在17—18世紀之前,歐洲就已經基本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排除C項;非洲大部分都淪為殖民地,因此不能體現非洲民族獨立運動的發展,排除D項。故選B項。
15.答案: B
解析:
16.答案: B
解析:
17.答案: C
解析: 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世界)。這段材料的主題是“東方覺醒”,列舉了中國人的理想和伊朗的民主改革,這些都是資產階級民族民主意識增強的反映,C項正確;材料中表述的是亞洲覺醒,并不是亞非拉的革命,而且20世紀初的亞非拉革命運動主要是資產階級性質的,只有多樣性,不存在多元性,排除A項;材料文意強調的是這些民族民主意識的出現是必然的歷史現象,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是這一時期民族資產階級的民族民主運動,無論是當時的中國還是伊朗,無產階級都還沒有登上歷史舞臺,排除D項。故選C項。
18.答案: B
解析: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資本主義的發展歷史可知,這 理論可為資產階級的侵略作辯護,故選B項;材料主旨是社會達爾 主義的 存競爭,與平等 由 關,排除A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資產階級 命否定封建等級秩序,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社會達爾 主義否定其他 種、 族的 存權,是否定天賦 權的,排除D項。
19.答案: A
解析: 考查西方列強侵略非洲。材料出自高德步、王鈺《世界經濟史》。工業革命后,西方列強逐漸放棄了罪惡的黑奴貿易,轉而進行全面的殖民侵略,包括對非洲地區的原料掠奪和資本輸出。在歐洲列強的大力扶持下,到20世紀初,非洲各地已形成以生產、出口單一經濟作物為特征的畸形的殖民地經濟結構的雛形,為滿足掠奪非洲經濟作物產品和礦產品原料,以及征服非洲、維護殖民統治的需要,為此,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洲列強紛紛投資修路,從而使非洲牢牢地成為世界資本主義經濟附庸,這也表明非洲地區的殖民地化進一步加深,A項正確;世界殖民體系的最終確立是從全球范圍而言的,材料僅僅提供了歐洲列強對非洲的侵略,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出列強爭奪非洲的矛盾,排除C項;D項說法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
20.答案: A
解析: 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世紀(拉丁美洲)。據材料“渴望和平、公正、科學、藝術和貿易的美洲人更喜歡的是共和國,而不是國王”可知拉丁美洲民族解放運動受到啟蒙思想的影響,是歐美思想解放的回升,A項正確;材料“美洲人更喜歡”共和國,并非追求共和國,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是美洲人更喜歡“共和國”,涉及的是資本主義政體,沒有體現對專制統治的反對,排除C項;光榮革命使英國建立君主立憲制,不符合“美洲人更喜歡的是共和國”,排除D項。故選A項。
21.答案: (1)政策:反對外部干預美洲事務;倡導美洲自主;強化美國在美洲的影響力和主導地位。
(2)政治:拉美獨立之后,美國加緊干涉拉美地區內政,利用獨立后拉美各國政治局勢的混亂,扶植各國“考迪羅”上臺執政,讓其淪為美國的傀儡。經濟:推行金元外交,控制拉美各國經濟命脈,迫使拉美經濟成為美國壟斷資本的附庸。軍事:加緊軍事干涉,多次侵略拉美國家。文化:宣揚所謂自由民主思想與美國文化,培養親美知識分子,讓拉美統治階級對美國產生親近感,并尋求美國的支持。
(3)影響:對美國而言,為其在美洲的擴張提供了所謂“理論依據”,為美國日后對美洲的霸權政策奠定了基礎;對拉美地區而言,美國的控制和威脅加劇,拉美人民面臨著繼續民族民主革命的艱巨任務;對國際關系而言,加劇了國際緊張局勢,使得美洲地區的國際關系更加復雜。
解析: (1)第一步,審設問,明方向。
根據材料一(答案來源),概括美國(設問主體)的美洲政策(求答項)。
第二步,提取關鍵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 第三步,將關鍵信息轉化為學科術語
“南北美洲其余的地方今后必須歸美洲人管理” 倡導美洲自主
“新興的美洲諸共和國和美國一樣不容許有一個俄國鄰邦” 承認拉美地區各國的獨立;反對外部干涉美洲事務
結合所學知識 強化美國在美洲的影響力和主導地位
(2)根據材料“門羅宣言是美國獨立后提出的第一個外交戰略原則……一個戰略構想”可知門羅主義提出的目的是建立和維護美國在美洲的霸權,結合所學可從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進行分析。
(3)材料二中的“美國單方面發表的在美洲建立勢力范圍的外交政策宣言……一個戰略構想”→為美國日后在美洲的擴張奠定了基礎;結合所學→拉美人民面臨著繼續民族民主革命的艱巨任務,美國對美洲的滲透加劇了國際緊張局勢,使得美洲地區的國際關系更加復雜。
22.答案: (1)內容:反對封建主義,追求自由民主和平等;建立近代民族國家,追求國家統一;強化民族意識,強調本民族利益。(任答兩點即可)影響:推動了民族國家的建立及發展;有利于增強國家凝聚力,推動近代國家統一;成為資產階級反封建斗爭的武器;為殖民擴張提供了理論依據,為西方國家殖民擴張提供思想基礎。(任答兩點即可)
(2)背景:英國的殖民統治給伊朗帶去嚴重的災難;伊朗統治階級無能和軟弱激起了人民的不滿;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和資產階級知識分子要求限制王權;伊朗民主思想的傳播和民族意識的覺醒。(任答一點即可)
意義:制定了伊朗歷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性質的憲法;打擊了封建主義和外國侵略勢力;成為亞洲覺醒的重要組成部分;傳播了民族民主革命思想,鼓舞了亞洲國家的革命斗爭。(任答兩點即可)
解析:
23.答案: (1)初期對拉美新獨立的國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某種保護作用(或對剛剛獲得獨立和正在為爭取獨立而斗爭的拉美人民來說是一種鼓舞和支持);后來使拉丁美洲逐漸成為美國的勢力范圍(或成為美國的侵略對象)。(從正反兩個角度進行分析)
對美國來說,維護了美國國家利益(或維護美國國土安全);為美國在拉美的擴張提供指導思想;推動美國對拉美的勢力滲透等。(任答2點)
(2)意義:避免拉丁美洲國家走上法西斯道路;促進了美國和拉美關系的改善;提高了美國的國際地位政治威望;使羅斯福贏得了拉美人民的尊重等。(任答3點)
解析: (1)對拉美之影響可根據“當時拉美國家對門羅主義普遍持歡迎的態度”“美國對拉美國家進行的較大的侵略活動就達20 多起”及所學,從積極和消極兩個角度進行分析即可。對美國的影響從美國國家利益、對外擴張的思想等角度分析。
(2)根據“使美國完全替代了德日”及所學可得出避免拉丁美洲國家走上法西斯道路;根據“睦鄰政策也使羅斯福贏得了拉美人民的普遍尊重”及所學可得出促進了美國和拉美關系的改善;提高了美國的國際地位政治威望;使羅斯福贏得了拉美人民的尊重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温宿县| 贵南县| 运城市| 铁力市| 无锡市| 汶上县| 略阳县| 庆城县| 兴山县| 临汾市| 田林县| 唐河县| 迁安市| 田东县| 清原| 抚松县| 吉安县| 隆化县| 井冈山市| 元朗区| 岳阳县| 松桃| 华阴市| 攀枝花市| 疏附县| 桐城市| 孝昌县| 上高县| 拉萨市| 陕西省| 彭泽县| 台南县| 涪陵区| 翁源县| 洛阳市| 正宁县| 健康| 郸城县| 灵山县| 岳池县| 理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