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5課南亞、東亞與美洲的文化 同步課時作業(含答案)2024-2025學年統編版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3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5課南亞、東亞與美洲的文化 同步課時作業(含答案)2024-2025學年統編版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3

資源簡介

第5課 南亞、 東亞與美洲的文化 同步課件作業
一、單選題
1.和舊大陸相比,1500年的美洲缺少大型駝畜,也沒有可以遠渡重洋的大型船只。盡管中美洲的商業非常發達,安第斯的印加人建立起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但僅靠人力,交通和貿易的效率終究受限。這導致( )
A.古代美洲文明內部缺乏交流
B.古代美洲文明全面落后亞非
C.印加文明因交通落后而衰落
D.古代美洲文明發展相對獨立
2.日本學者津田左右吉認為“神道”大致存在兩個大的層次:其一是脫胎自咒術性信仰的原始宗教的層次;其二是出于某種目的添加了外來的思想并且相對體系化的宗教的層次。大約從6世紀開始,神道處于從第一個層次向第二個層次轉變的階段。據此可推知,神道向“第二層次”轉變的目的為( )
A.適應武士階層的崛起 B.凸顯日本文化的特色
C.構建中央集權的體制 D.擺脫中華文化的影響
3.布羅代爾在《文明史綱》中提到:“在拉丁美洲,每一個國家都有其獨特的民間創作,有他自己的音樂、故事,他們源自印第安傳統、西班牙傳統或者黑人傳統。”該學者意在強調拉美文化的( )
A.多元融合 B.一脈相承 C.趨同發展 D.底蘊深厚
4.日本奈良皇家寺院東大寺保存著來自唐朝的大量珍貴文物,包括圣武天皇(701~756年)抄錄的中國古詩文《雜集》,以及光明皇后臨摹王羲之的《樂毅論》(如圖所示),光明皇后本姓“藤原”,為模仿唐人的單姓,在卷末落款處署“藤三娘”之名。這反映出( )

A.唐文化繁榮與輻射 B.日本借助唐制強化集權
C.唐朝社會開放包容 D.中日開始直接文化交流
5.12世紀以后,隨著武士階層的崛起,日本逐漸形成了武士道這一獨特的文化。結合所學知識解題思路這一文化的兩大源頭是( )
A.神道和佛教 B.文學和繪畫 C.神靈和天皇 D.東方和西方
6.據下表可知,7-8世紀的日本( )
高向玄理 608年,作為遣隋使留學,精通隋唐典章、文物制度。640年歸國,大化改新時任國博士,借鑒唐制參與制定日本《近江令》
粟田真人 703年入唐,好談經史,學習唐制和典籍。704年歸國,任正三位中納言等官職
吉備真備 717年赴唐,留唐17年。歸國參考唐制,教授中國傳統史籍,革新軍事裝備,修改律令
A.改革成效顯著 B.社會轉型加速
C.君主權力強化 D.推崇中華文化
7.據大寶元年(701年)頒布的《大寶律令》載,日本在京城設置大學寮(大學)作為國家一級的學校和管理教育機關。大學寮以《論語》和《孝經》為必修科目,教科書必須使用規定的鄭玄和王弼注釋的《周易》,《周禮》《儀記》等用鄭玄注本,《春秋左氏傳》用杜預注本。這反映了( )
A.日本積極學習并吸收中華文化
B.區域文明呈現多元面貌
C.儒學在交流互鑒中得到了發展
D.中華文明圈已基本形成
8.“白晝逝去了,伊斯蘭教的醫學和科學卻反射出古希臘文化太陽的光芒,它像一輪明月,照亮了歐洲中世紀漆黑的夜晚。”材料意在強調阿拉伯文化( )
A.在多個領域取得了成就 B.是歐洲文明的源頭
C.為文藝復興創造了條件 D.東西方文化的橋梁
9.日本紫式部的《源氏物語》中,隨處可見白居易的《長恨歌》的影子,這也成為源氏三代人愛情發展的基調。書中僅引用的白居易的詩歌就多達90處,甚至可以說,沒有白居易和《長恨歌》,就沒有《源氏物語》的誕生。這可用于說明( )
A.白居易改變了日本的文學風格
B.白居易與紫式部之間交流頻繁
C.日本文化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
D.唐代詩歌在日本傳播比較廣泛
10.印加帝國建立在山脊上的古城通常被石頭梯地高高低低、成片成片地框出了許多功能區(如宮殿區、富人區、公園、居住區等)。用花崗巖做成的階梯,將城市的不同功能區連成一片。城市的水池、溝渠和下水道,相互連接,并通往山下農田的灌溉系統。這表明印加古城( )
A.建材獨具風格 B.規劃較為周密
C.注重防洪功能 D.公共空間遼闊
11.印加人在山區大量修筑梯田,于梯田邊緣筑起土埂,同時建造由石板鋪就、四通八達的水渠,用以引溪水入田灌溉。水源自安第斯山脈高處,不含鹽分,不會對土質造成破壞。據此可知,印加人( )
A.具備一定生態意識 B.動員組織能力強大
C.農業生產發展迅速 D.生產方式較為原始
12.印加帝國的國都定在庫斯科城,城中有一個中心廣場,廣場四周建有神廟、宮殿等建筑,以供王公貴族、祭司等居住。國都的外圍被辟為街區,有街道相隔,劃分給不同身份和職業的人居住。由此可見,印加帝國( )
A.社會等級制度森嚴 B.建筑風格獨具特色
C.神學信仰占據主導 D.城市規劃科學合理
13.《源氏物語》以日本平安王朝(794-1185年)全盛時期為背景。據統計全書僅引用白居易一人的詩句就達108處之多,另外還涉及《莊子》《史記》《詩經》《昭明文選》等。這些現象折射出( )
A.中華文化強大的輻射力 B.大化改新的成效顯著
C.日本民族認同意識增強 D.幕府開放的對外政策
14.因大洋阻隔而與歐亞大陸缺乏交流的美洲獨立發展起印第安文化。“知道‘零’的概念”“建造了金字塔廟宇”“制定并使用太陽歷”,這些印第安文化創造于圖中的( )

A.①處 B.②處 C.③處 D.④處
15.《吉爾伽美什與阿伽》是古代兩河流域史詩中最短的一部。該史詩中沒有神靈,只有人類活動,記載的事件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千紀前期。史詩還透露了當時國王決策需要咨詢長老議會和人民大會,并且不能隨意推翻后兩者的意見等信息。據此可知,古代兩河流域( )
A.沒有受到神學影響 B.深受印歐人遷徙影響
C.專制王權尚未形成 D.最早確立了民主政治
16.古代蘇美爾人發明了60進制,用于土地測量和人工計算;埃及人制定了太陽歷,將一年分為泛濫季、播種季和收獲季;印度人創造了從1到9的數字,實現了數字簡易記錄,方便日常商貿。這可以用于佐證,古代科技( )
A.具有多元性特點 B.以數學為基礎
C.具有實用性特點 D.主要服務商業
二、材料題
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人類學家博厄斯認為:“人類的歷史證明,一個社會群體,其文化的進步往往取決于它是否有機會吸取鄰近社會群體的經驗。一個社會群體所獲得的種種發現可以傳給其他社會群體;彼此之間的交流愈多樣化,相互學習的機會也就愈多。大體上,文化最原始的部落也就是那些長期與世隔絕的部落,因而,它們不能從鄰近部落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中獲得好處。”
——[美]斯塔夫里阿諾斯著,吳象嬰等譯《全球通史:從史前史到21世紀》
閱讀以上材料,聯系美洲印第安文化的特點,談談你對文化交流重要性的認識。
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婆羅門有效地利用了他們精通的《吠陀經》即贊美詩。這些贊美詩在舉行宗教儀式和獻祭時被大聲朗誦。它們通過世代口口相傳而留存下來,由于它們在人們心目中是非常神圣的,所以被逐詞逐音地熟記。作為這一寶貴遺產的保管人和傳送者,婆羅門能夠以高于世俗首長剎帝利的印度社會領導人的身份,堅持并實施自己的主張。
(1)根據材料,概括古代印度文化產生的社會基礎。
(2)根據材料,歸納古代印度文化的主要特征。
1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因為大洋阻隔,美洲處在與其他地區基本隔絕的狀態,文明發展的孤立性特別突出,地域性特征相當明顯。印第安人利用大自然賦予的財富,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創造了燦爛的文明成就。從農業文明發展角度來說,他們創造了獨特的美洲文明。
材料二 關于秘魯和中美洲之間的相互關系,人們已承認,從形成期(約公元前1000年)到西班牙人入侵這段漫長的時期內,所有證明這些地區之間存在著相互影響或接觸的實物或記錄,都是不可想象的……流感不像鋼刀那樣寒光閃閃,但印第安人都躲不開它……天花比所有的槍炮更能消滅更多的印第安人。四下流行的鼠疫也使這些地區荒蕪。
——摘編自孫興杰《巴西:翩翩起舞的桑巴》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為什么說印第安人是古代美洲文明的締造者。他們的杰出成就有哪些?
(2)仔細閱讀材料一、二,簡述美洲印第安文明走向衰亡的原因。
20.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在瑪雅文化最興盛的時期,瑪雅人在這個地區(主要以熱帶雨林為主)發展了許多座城市,蒂卡爾是其中最大的一個,學者估計在最高峰時,此城能夠容納的人口約10萬至20萬。他們發展成許多個農業密集、城市集中的城邦。其中最為顯著的遺跡是建于宗教中心的金字塔和伴隨它們的皇宮。其他重要的考古學遺跡還有雕刻石板,這些用象形文字寫成的石板主要描述宗譜、戰爭勝利和其他的成就。帕倫克是古典時期最美麗的瑪雅城市,以至人們甚至將它譽為“美洲的雅典”。
材料二
羽蛇神金字塔
位于尤卡坦半島的瑪雅古城奇琴·伊察的羽蛇神金字塔,建于9世紀,高約30米,共9層,上有神廟。羽蛇神金字塔每面有91級臺階,加上神廟的1級臺階,整座金字塔共有365級臺階。
(1)根據材料一,指出瑪雅文明在哪些方面取得了成就。
(2)材料二中,瑪雅人創造的“羽蛇神金字塔”驗證了瑪雅文明的輝煌年代,結合所學知識,簡析瑪雅人建造金字塔的作用。
參考答案
1.答案: D
解析: 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500年的美洲。根據材料可知,題干指出1500年的美洲因缺乏大型駝畜和遠洋船只,盡管中美洲商業發達、印加修建了交通網絡,但人力運輸效率低下,結合史實可知,美洲三大文明(阿茲特克、瑪雅、印加)因地理隔絕和交通技術限制,長期處于相對孤立狀態,未形成舊大陸規模的跨區域交流,故美洲文明發展呈現獨立性,D項正確;古代美洲內部存在區域性交流,如中美洲貿易網和印加道路系統,題干明確提到其存在,不能斷言“缺乏交流”,排除A項;“全面落后亞非”不符合史實,美洲文明在農業、建筑等領域有獨特成就,且材料未對比其他大洲發展水平,排除B項;印加衰落主因是西班牙殖民入侵而非交通落后,且題干強調印加交通網絡“四通八達”,排除C項。故選D項。
2.答案: C
解析:
3.答案: A
解析: 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根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以來的拉丁美洲。根據材料“在拉丁美洲,每一個國家都有其獨特的民間創作,有他自己的音樂、故事,他們源自印第安傳統、西班牙傳統或者黑人傳統”可知,拉丁美洲文化融合了印第安、西班牙以及黑人等不同傳統,體現了多元融合的特點,A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多種不同傳統的融合,并非一脈相承,材料中多種傳統來源說明不是單一傳承關系,排除B項;材料體現的是不同傳統融合形成獨特文化,并非趨同發展,不同傳統融合并非走向一致,排除C項;材料重點突出文化來源的多元融合,沒有強調底蘊深厚,沒有對拉美文化底蘊方面展開描述,排除D項。故選A項。
4.答案: A
解析: 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古代(日本)。據題干及結合所學可知,根據材料中日本東大寺的珍藏文物可知,唐代前期,日本統治集團推崇唐朝文化,這反映出唐文化的繁榮及對周邊地區的輻射,A項正確;材料主要圍繞的是唐朝文化在日本的傳播和影響,并非政治制度,排除B項;日本大量吸收唐朝文明成果,這反映出日本社會具有開放性,無法反映出唐朝社會的開放性,排除C項;唐朝之前,中日之間已有文化交流,排除D項。故選A項。
5.答案: A
解析: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12世紀以后,隨著武士階層的崛起,神道融合了佛教等外來文化,逐漸形成了武士道這一獨特的文化,A項正確;文學和繪畫不是武士道產生的源頭,排除B項;神靈和天皇是神道發展的原因,排除C項;武士道產生的源頭與西方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
6.答案: D
解析: 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日本。根據表格信息可知,7—8世紀的日本大量借鑒中國的典章制度制定和修改本國的制度律令,體現了對中華文化的推崇,D項正確;表格信息反映的是對中華文化的推崇和借鑒,和改革成效顯著以及社會轉型無關,排除AB項;借鑒中華文化并不能說明日本的君主權力是否得到強化,排除C項。故選D項。
7.答案: A
解析: 根據材料“日本在京城設置大學寮(大學)作為國家一級的學校和管理教育機關。大學寮以《論語》和《孝經》為必修科目,教科書必須使用規定的鄭玄和王弼注釋的《周易》,《周禮》《儀記》等用鄭玄注本”結合所學可知,從日本設置大學寮并以中國經典為必修科目、使用規定注釋等行為,可以看出日本積極學習并吸收中華文化,A項正確;題干僅提及日本學習中國文化設置相關科目和使用注釋等,未體現日本文化呈現多元面貌,排除B項;題干主要圍繞日本對中國文化的學習,并非重點強調儒學在交流互鑒中的發展,排除C項;題干是關于日本學習中華文化,與中華文明圈是否基本形成并無直接關聯,排除D項。故選A。
8.答案: C
解析: 本題考查阿拉伯文化的歷史意義。選擇C:材料“伊斯蘭教的醫學和科學卻反射出古希臘文化太陽的光芒……照亮了歐洲中世紀漆黑的夜晚”反映了阿拉伯文化對歐洲的影響,根據所學知識,阿拉伯帝國繁榮時期,哈里發重視知識,設立智慧宮,招攬人才,翻譯書籍,大量的希臘、波斯、羅馬的典籍被翻譯成阿拉伯文,為西方保存了大量的文化遺存,為文藝復興的開展提供了條件。排除A:材料體現的是阿拉伯文化對歐洲的影響,而非阿拉伯文化在多個領域的成就。排除B:根據所學知識,古希臘羅馬是歐洲文明的源頭。排除D:材料只是反映阿拉伯文化對歐洲的影響,并未體現出阿拉伯文化是東西方文化橋梁的作用。
9.答案: C
解析: 根據材料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題是本質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日本。根據材料概括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日本紫式部的《源氏物語》中大量引用白居易的詩歌,說明日本的文化發展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C項正確;材料中僅涉及引用白居易詩歌的信息,無法得出其改變了日本的文學風格,排除A項;《源氏物語》雖引用了白居易的詩歌,但不能說明兩位作者之間交流是否頻繁,詩歌的引用途徑是較多的,排除B項;僅從一部《源氏物語》無法判斷唐代詩歌在日本是否傳播廣泛,排除D項。故選C項。
10.答案: B
解析: 題干描述了印加古城通過石頭梯地劃分功能區(宮殿區、富人區、公園等),并用花崗巖階梯連接不同區域,同時配備水池、溝渠、下水道等水利設施,最終與山下農田灌溉系統相連。這些內容表明:1.功能分區明確:通過梯地劃分不同用途的區域,體現系統性布局;2.基礎設施完善:階梯、溝渠等設施連接城市與農田,說明規劃時考慮了功能性需求;3.水利工程科學:灌溉系統的設計反映對農業生產的重視,而非單純防洪(排除C)。選項A(建材風格)雖提及花崗巖,但題干重點在于“規劃”而非材料;選項D(五彩斑斕)無依據。
11.答案: A
解析: 印加人在山區修筑梯田,通過在梯田邊緣筑土埂防止水土流失,利用不含鹽分的高山溪水灌溉,避免破壞土質,這些做法體現了印加人在農業生產過程中考慮到了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生態意識,故選A項;材料主要強調的是印加人的灌溉系統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作用,沒有體現動員組織能力,故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農業生產發展的相關信息,故排除C項;印加人能夠建造復雜的梯田灌溉系統,說明其生產方式并不原始,故排除D項。
12.答案: A
解析: 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題是推斷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印加帝國。根據材料概括可知:材料反映印加都城在布局上凸顯政治等級,統治者居住于中心地區并與被統治者相隔離,以凸顯統治者的地位和特權,且按照不同身份和職業劃分居住區,說明此時社會等級制度森嚴,A項正確;材料未凸顯庫斯卡城在建筑風格上的描述,無法得出建筑風格獨具特色,排除B項;材料雖涉及有神廟建設,但未涉及其在國家統治中的地位,無法得出神學信仰占據主導,排除C項;材料未對印加帝國的城市布局進行評價,也未涉及城市功能的論述,無法得出城市規劃科學合理,排除D項。故選A項。
13.答案: A
解析: 據材料可知,日本古代文學作品深受中國古代文化的影響,反映出中華文化強大的輻射能力,故選A項。大化改新發生于646年,B項錯誤。材料強調日本古代文學作品受到中國古代文化的影響,與日本民族認同意識無關,C項錯誤。幕府建立于12世紀末,D項錯誤。
14.答案: B
解析: 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美洲時期。依據題圖并結合所學可知,圖中②處是美洲印第安人中瑪雅人的生活地,瑪雅人在這里曾創造了非常繁榮的文化,題中所述的知識“零”的概念、建造了金字塔廟宇、制定并使用太陽歷都屬于瑪雅文化的突出成就,B項正確;圖中①處是阿茲特克文化所在地,③處是印加文化所在地,④處不是瑪雅文化所在地,排除A、C、D項。故選B項。
15.答案: C
解析: 《吉爾伽美什與阿伽》。《吉爾伽美什與阿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兩河流域的社會情況,國王決策需要咨詢長老議會和人民大會,且不能隨意推翻后兩者的意見,說明古代兩河流域長老議會和人民大會在政治運行中起到重要作用,專制王權尚未形成,故選C項;雖然《吉爾伽美什與阿伽》中沒有神靈,但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古代兩河流域受到了神學影響,如《漢謨拉比法典》中宣揚君權神授,排除A項;公元前3500年左右,兩河流域產生了最初的文明,印歐人遷徙發生在兩河流域文明產生之后,排除B項;材料沒有其他地區民主政治的情況,得不出最早確立了民主政治的結論,排除D項。
16.答案: C
解析: 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亞非)。據本題材料信息可知,古代蘇美爾人發明的60進制用于土地測量和人工計算;埃及人制定的太陽歷,服務于農業;印度人創造了從1到9的數字方便日常商貿,這可以用于佐證,古代科技具有實用性特點,C項正確;材料說的是相同點,不是多元性,排除A項;埃及人制定的太陽歷與數學沒有太大關系,排除B項;蘇美爾人和埃及人的發明主要服務農業,排除D項。故選C項。
17.答案: 本題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學生可以找一個切入點,例如:中國與朝鮮、日本的文化交流;佛教傳入中國;西亞、北非字母文字的傳播;冶鐵技術的傳播等。談談自己的認識,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本題屬于開放性題,沒有固定的答案。依據材料“一個社會群體,其文化的進步往往取決于它是否有機會吸取鄰近社會群體的經驗。一個社會群體所獲得的種種發現可以傳給其他社會群體;彼此之間的交流愈多樣化,相互學習的機會也就愈多。大體上,文化最原始的部落也就是那些長期與世隔絕的部落,因而,它們不能從鄰近部落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中獲得好處”可以得出認識是文化交流中相互學習借鑒,有利于世界文明發展、進步。然后結合所學可例舉中國與朝鮮、日本的文化交流;佛教傳入中國;西亞、北非字母文字的傳播;冶鐵技術的傳播等史實及其影響進行解題思路說明。言之有理即可。
18.答案: (1)種姓制度。
(2)宗教色彩濃厚,文化靠口頭傳播,創造了精美的史詩。
解析: (1)結合材料中“婆羅門”“高于世俗首)長剎帝利的印度社會領導人的身份”并結合所學可知,印度文化產生的社會基礎是種姓制度。
(2)根據材料中“這些贊美詩在舉行宗教儀式和獻祭時被大聲朗誦。它們通過世代口頭相傳而留存下來”并結合所學即可得出答案。
19.答案: (1)原因:創造了美洲的瑪雅文化、印加文化、阿茲特克文化;瑪雅文化的許多農作物傳播到世界各地廣泛栽種。
成就:擅長建筑;瑪雅金字塔等許多建筑遺產。
(2)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帶來血腥、暴力、疾病、瘟疫;文明自身發展存在孤立性、落后性和區域性;內部矛盾突出,缺乏團結性。
解析: (1)原因: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創造了美洲的瑪雅文化、印加文化、阿茲特克文化;瑪雅文化的許多農作物傳播到世界各地廣泛栽種。成就: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擅長建筑;瑪雅金字塔等許多建筑遺產。
(2)原因:根據材料“流感不像鋼刀那樣寒光閃閃,但印第安人都躲不開它……天花比所有的槍炮更能消滅更多的印第安人。四下流行的鼠疫也使這些地區荒蕪。”可知,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帶來血腥、暴力、疾病、瘟疫;根據材料“因為大洋阻隔,美洲處在與其他地區基本隔絕的狀態,文明發展的孤立性特別突出”可知,文明自身發展存在孤立性、落后性和區域性;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內部矛盾突出,缺乏團結性。
20.答案: (1)成就:農業、城市建設、建筑、文字等。
(2)作用:用于觀測天文,傳播文化;是日常生活中的精神支柱;用于安葬國王或首領;傳播宗教等。
解析: (1)根據材料一“他們發展成許多個農業密集、城市集中的城邦。其中最為顯著的遺跡是建于宗教中心的金字塔和伴隨它們的皇宮。其他重要的考古學遺跡還有雕刻石板,這些用象形文字寫成的石板主要描述宗譜、戰爭勝利和其他的成就。”得出瑪雅文明在農業、城市建設、建筑、文字等方面成就突出。
(2)根據材料“羽蛇神金字塔”和所學知識可知,瑪雅人建造金字塔用于觀測天文,傳播文化;是日常生活中的精神支柱;用于安葬國王或首領;傳播宗教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屯留县| 龙南县| 志丹县| 汝阳县| 西宁市| 涿鹿县| 乌拉特前旗| 南京市| 九台市| 吉木萨尔县| 拜泉县| 惠安县| 佛学| 个旧市| 晋江市| 潼关县| 明光市| 临澧县| 永昌县| 东乌珠穆沁旗| 准格尔旗| 永和县| 武邑县| 海阳市| 东平县| 辽阳市| 房山区| 拉萨市| 聊城市| 徐水县| 墨脱县| 曲沃县| 邻水| 泗洪县| 大渡口区| 平顺县| 多伦县| 麦盖提县| 关岭| 长子县| 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