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九年級歷史第三次模擬測武卷2025.5一、選擇題(本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涂在答題卡的相應位置。錯選、多選或未選均不得分。1.以《墨子》、《孟子》、《老子》、《管子》、《莊子》…等11部戰國文獻為樣本,檢索之后,“道”出現了2300多次,“義”出現了1424次。他們的“道”、“義”是為了A.解決社會問題B.確立道德準則C.維系人際關系D.總結自然規律2.如圖西漢海昏侯墓出土的《論語》竹簡是早已失傳的《齊論語》。這一考古發現A.反映了漢代社會經濟的繁榮B.可用于研究漢代儒學的發展C.能佐證漢“推恩令”的實施D.體現了漢代學校教育的完普3.東晉南朝時期,大量北方人口流入安徽地區,截至南朝宋末時期,安徽地區可考的僑州郡縣共統領人口18萬8千,約占當時安徽地區總人口的56%。北方人口的大量流入A.有利于安徽地區的經濟開發B.促進了經濟重心南移C.改變了南北人口的分布格局D.有效促進了民族交融4.貞觀時,太宗命長孫無忌、房玄齡厘定法律,“頒新格于天下,凡律五百條”,“唐因于隋,相承不改。”由此可知唐律A.強調文人治國B.借鑒隋律成果C.注重社會和諧D.倡導法治社會5.以下是中國古代部分朝代入仕群體中寒門子弟所占比例表。入仕群體中寒門子弟占比不斷提高,這主要是由于朝代東晉隋朝唐朝北宋比例(%)4.017.224.546.1A.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B,政治清明國力強盛C.科舉制度創立與完善D.中外文化交流頻繁6.徐光啟與意大利傳教士合寫《泰西水法》,推介了西方的水利機械和灌溉方法,并在房山、淶水兩地專門找了片荒地開渠種稻,進行各種農業實驗。材料體現出徐光啟A.注重西方科學理論B.深受普通百姓的支持C.重視科學試驗分析D.注重理論與實踐總結九年級歷史第三次模擬測試卷第1頁共6頁7.以下為《統一與分裂一中國歷史的啟示》一書部分目錄。可推測①處應補充的內容是第二章分與合☆分合大勢之二大唐帝國的形成/分裂和分裂的繼續/疆域空前的元帝國/①內亂外患國土淪喪A.繁榮與開放的時代B.民族關系發展與社會變化C.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D.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8.有趣的漫畫為更好的學習歷史增添了獨特的趣味,下面四幅漫畫記述了“近代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這些漫畫反映的歷史事件按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明改遠的園海戰英①②③④A.②④①③B.④③①②C.③④①②D.①④③②9.根據表中宗旨,可知這三個團體共同訴求組織時間領導人宗旨興中會孫中山“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1894年立合眾政府”華興會1904年黃興、宋教仁“驅除韃虜,復興中華”光復會1904年陶成章、蔡元培“光復漢族,還我河山,以身許國,功成身退”A.民主革命B.反對外國侵略C.復興中華D.反對封建專制10.有研究者發現,“勞動者”一詞在1919年前后的《新青年》190多篇文章中出現使用高峰,這種現象反映了A.民主共和觀念的流行B.馬克思主義的傳播C.維新變法思想的出現D.社會風氣的開放11.1935年10月,陳云同志向共產國際的報告中寫道:此次會議“撤換了‘靠鉛筆指揮的戰略家’,推選毛澤東同志擔任領導”。此次會議A.打出了“工農革命軍”的旗幟B.標志著紅軍成功實現了戰略轉移C.在極其危機的情況下挽數了黨D.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12.在百團大戰中,王家峪兒童團幫助八路軍割草喂馬,為前線送干糧:晉察冀邊區兒童團破壞敵軍的交通干線近百次,牽制了敵人的進攻和掃蕩。此時的兒童團A.踐行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B.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革命接班人C.壯大了土地革命的群眾力量D.為解放戰爭勝利做出巨大的貢獻九年級歷史第三次模擬測試卷第2頁共6頁歷史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題共 20 小題,每小題 2 分,共 40 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涂在答題卡的相應位置。錯選、多選或未選均不得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B A B C D D C C B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C B A B B C C D B D二、綜合題(本題共 4 小題,21 題 8 分,22 題 14 分,23 題 10 分,24 題 8 分,共 40 分)21.(1)共同之處:都出土了大量青銅器及陶器、玉器;都有較高的青銅器鑄造工藝;(2 分)舉例:四羊方尊、司母戊鼎。(任答一點 2 分)(2)②景德鎮御窯廠遺址青花瓷:江西在明清時期陶瓷業繁榮發展,為研究御窯廠的產品種類與特征、工藝發展等問題提供了重要的資料,極大地推進了明清官窯瓷器的研究。③海昏侯墓中出土的孔子屏風:漢朝時期儒家文化盛行,對于研究漢代的文化發展具有重要價值,也為了解海昏侯劉賀的生平事跡提供了史料。④李渡鎮元代燒酒作坊遺址:江西元代時已有成熟的燒酒作坊,對于研究中國古代燒酒的起源、釀造工藝以及酒文化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只要寫出文物反映出什么即可得分,2 分)(3)江西古代文化發展源遠流長、成果璀璨;江西吳楚交融的青銅風華;江西景德鎮瓷器的世界影響;江西這片土地始終以創新與包容推動著中華文明的進程。(任答一點,言之有理即可)22.(1)原因:民族危機不斷加深;傳統軍事理念崩潰。(任答一點 2 分)成就:福建海軍初步建成;廣東海軍初步建成;南洋海軍初步建成;北洋艦隊初步建成;創辦安慶內軍械所;創辦江南機器制造總局;創辦福州船政局等。(任答一點 2 分)(2)特點:重視制度建設;強化黨的領導;借鑒蘇聯經驗。(任答一點 2 分)(3)戰斗英雄:黃繼光。(2 分)意義:增強了我國的國防實力;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2 分)(4)努力:鞏固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構建軍事創新體系;加強軍隊人才建設;依法治軍。(任答一點 2 分)(5)主題名稱:國防建設 鋼鐵長城;強國強軍 民族復興。(言之有理即可)(2 分)23.(1)促進了人們思想的解放,推動歐洲思想文化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任答一點 2 分)(2)相同點:都是通過國家法令的形式獲得自由;(2 分)不同點:俄國農奴需要贖買土地才能擺脫經濟依附:美國叛亂地區的奴隸是無條件獲得自由。(2 分)(3)技術:蒸汽機、電力的廣泛運用、計算機技術;因素:科技的發展。(4 分)24. (1)美國在亞太地區居于主導地位(領導地位);英法日等國在遠東地區相對削弱。(任答一點得 2分)(2)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逐漸成為周邊和國際體系的引領者。1953 年,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標志著新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國與國之間交往的基本準則;1955 年萬隆會議,“求同存異”方針的提出,推動會議圓滿成功,加強了中國與亞非國家的聯系,掀起了和中國建交的熱潮;改革開放后,中國遵循和平發展理念,全方位開展對外交往,新時代以來,習近平主席提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鞏固睦鄰友好,深化互利合作,為世界和平與發展提供中國方案。總之,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始終秉持“和而不同”的外交觀,在不同時期推動了外交理念和實踐的創新,成為周邊和國際體系的引領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_九年級歷史三模試卷_202505.pdf 三模歷史參考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