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襄陽五中2025屆高三下學期5月適應性考試(五)歷史試題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尚書·兩貢》記載,大禹治水后,以高山大川、江河湖海為標識,以河川貢道為聯結,劃分了“九州”,又描繪了一套以王為中心、由近及遠、漸次而成的“五服”體系。舉行涂山會盟,“執玉帛者萬國”。這說明大再治水()A,結束了邦國林立的時代B.打破了部落聯盟的布局C.推動了早期國家的形成D.促使禪讓制變為世襲制2.下表為漢代對西南邊強治理的相關史實。據此可推知,漢代(治理描拖考古依據推行郡縣制云黃高原、川西高原等地發現漢代城址或官署是筑遺址。出土“滇王之印”“漢史邑長”印:滇文化幕地顯示滇人血緣群你“羈糜之治”及聚族而葬制度長期存在,上層人物仍占據很高社會地位和擁有大量財富。云貴高原等地發現大量漢式罩,其形制、鉆構、葬俗和隨葬品與本移民實邊地原有文化明顯不同。A.形成了因俗而治的邊疆治理理念B.實現了邊疆與內地的同步治理C,奠定了后世邊疆治理的基本模式D,促進了西南經濟與文化的發展3.曹魏的城鄉市場多以谷物、布帛為交易媒介,至北魏初期仍存在“谷帛為市”現象。同一時期南方多以甘蔗、橘柚、高級奢侈品等換取北方的駱駝等特產。這一現象折射出當時(A.租庸調制廣泛推行B.時局變動影響商品經濟C.北方人口大量南遷D.南北經濟水平差距拉大4.從中唐到北宋,經學開始由漢學向宋學轉變,經學解釋方法由章句訓詁轉為義理詮釋。崇尚內圣之學的道學學派將自己的人格理想、精神境界、修身養性的追求,與《四書》的經典體系與義理詮釋結合起來。這種轉變反映出()A.道學學派拋棄傳統儒學B.學術遠離現實政治C.儒學社會影響不及佛道D.道德心性漸成核心5.清朝前期,禮部對所轄各屬國的貢期、貢道等規定如表1所示。據此可知(表1禮部所轄各屬國的貢期、貢道情況一覽表國別貢期頁道水陸朝鮮一年一貢鴨綠江一風凰城一盛京一京師陸路琥球兩年一貢福建閑安鎮海路安南六年兩廣西太平府陸路還羅三年一貢廣東虎門海路蘇祿五年一頁稀建廈門海路南掌十年一貢云南普洱府陸路西洋無定期廣東澳門海路緬句無定劃云南水昌府陸路A,海陸絲綢之路得到有效管理B,清朝對外交往范圍日漸擴大C.閉關鎖國政策逐漸走向松弛D.禮部規范管理屬國封貢事務第1頁,共5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