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江蘇省南通市啟東市中考歷史二模試卷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5小題,共30分。1.下表各歷史事件反映的主題是( )時期 事件春秋時期 諸侯在爭霸過程中與周邊戎狄逐漸融合唐朝時期 冊封回紇首領為懷仁可汗金朝時期 仿中原王朝制度,創制女真文字元朝時期 形成新的民族——回族A. 民族政權并立與對峙 B. 民族間交往、交流、交融C. 循序漸進的漢化改革 D. 因地制宜的邊疆治理模式2.從下圖一到圖二長城修筑情況的變化反映出這一時期我國歷史發展呈現的趨勢是( )A. 國家由分裂割據走向統一 B. 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C. 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發展 D. 南北地區政治交流日益密切3.關于如圖說法正確的是( )A. 反映了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已經完成B. 部分再現了北宋時期城市商業繁榮景象C. 商業稅收成為封建國家收入的主要來源D. 作為研究宋代城市發展的史料價值不高4.下列關于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的表述,正確的是( )A. 西漢時期蔡倫發明了中國古代最早的紙 B. 南宋末年,中國海船上開始使用指南針C. 活字印刷術是由元朝時匠人畢昇發明的 D. 中國火藥和煙火經阿拉伯人傳到了歐洲5.19世紀60年代,清朝官員在與洋人交涉中,見識到英法聯軍先進的槍炮器械,深感震撼。面對內憂外患,他們發出“若不自強,社稷難安”的感慨,遂發起學習西方的運動。這場運動( )A. 實現了富國強兵的目的 B. 根本上變革了封建制度C. 開啟了中國近代化進程 D. 成功抵御了列強的侵略6.“在中國長達數千年的歷史上,有過三次大革命,他們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的政治結構和社會結構。第一次發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發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材料中的第二次“革命”( )A. 提出了科學的革命綱領 B. 取得了反帝斗爭的完全勝利C. 推動了政治民主化進程 D. 使中國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7.對下列這封家書中提到的“此事”表述正確的是( )男在此為國作事,乃國家育養學生,一旦有事,學生尚不出力,更待誰人?忠孝二逢,本非相悖,盡忠即所以盡孝也。今遇此事,猶不能犧牲,豈足以談愛國?——摘自1919年清華學子聞一多的家書A. 使中國革命的而貌煥然一新 B. 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實現C. 使人民開始成為國家的主人 D. 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8.以下發表于《紅色中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機關報)的漫畫反映了中國共產黨( )A. 鞏固工農武裝割據局面 B. 為抗美援朝提供物質支持C. 學習蘇聯的新經濟政策 D. 開始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9.侵華日軍中尉尾島芳美在其作戰日記中,記載了某場戰斗的情況。這場戰斗( )“(1940年8月21日凌晨0時)傳來了左側消息:敵軍向石太線(即正太鐵路)發動了大規模襲擊……”。”(凌晨0時30分)陽泉前方的鐵路被敵人爆破,列車不能前行,只能在原地等待。”A. 打破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 B. 沉重打擊了日軍的“囚籠政策”C. 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D. 使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10.如圖是1954年的宣傳畫《光榮的生產模范》。該宣傳畫( )A. 表明“一五”計劃提前完成B. 反映艱苦創業成為國人共識C. 宣傳積極健康向上的新風尚D. 彰顯經濟恢復時期創新精神11.“……大會分析了當時國內的主要矛盾,指出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把我國盡快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材料所反映的會議( )A. 明確了開展經濟建設的任務 B. 把科學發展觀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C. 制定了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 D. 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12.據如表可知,老約翰( )1489年英國老約翰的賬本記錄(部分)項目 收支租用河畔草場20英畝 年付租金30英鎊雇12名自由民收割 支付日薪4便士利物浦的商人收購靛藍定金 收入50英鎊A. 可以憑借法庭奴役佃戶 B. 與12名自由民之間是雇傭關系C. 所生產的產品自給自足 D. 積極參與并控制村里行政事務13.“東羅馬帝國的皇帝查士丁尼為穩固帝國的社會秩序,保證皇帝的專制權力主持編成了《羅馬民法大全》”,“為鞏固法國大革命的成果,穩定政局,拿破侖主持制定了《民法典》”。據材料可知,兩部法典的相同之處是( )A. 都確立了君主立憲制 B. 都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發展C. 都改善了奴隸的地位 D. 都維護了統治階級的利益14.“1944年,盟軍發起‘霸王行動”,塞維洛所在的碉堡成為了目標。他開火射殺了無數敵方士兵……當他的彈藥完全耗盡時,他才停了下來。碉堡前的海灘上幾乎覆蓋著一層死傷者……”。與材料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A. 凡爾登戰役 B.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C. 日本偷襲珍珠港 D. 諾曼底登陸戰15.二戰后,英國擴大了以社會保險和福利補助為主要內容的福利制度:法國為有子女的工人和雇員提供補助,還制定了廣泛的社會保險立法,使半數以上的人口生活有了保障。英法實行這些措施旨在( )A. 修補資本主義 B. 保障工人政治權利 C. 擺脫美國控制 D. 減輕政府經濟負擔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20分。16.開放交流在推動人類共同進步與繁榮方面起了重要作用。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漢代通過絲綢之路,把絲綢、瓷器、茶葉等,向西運輸到中亞、伊朗、阿拉伯和羅馬帝國的消費者手里。羅馬帝國生產的玻璃器皿、首飾、橄欖油等也在絲綢之路上大量流動……物質交流的同時,中國文化、印度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等也相互交集共生。 1959-1969年,在“絲綢之路”的我國境內發現了“漢司禾府印”,說明在當地曾設立了專為供應漢使者和行旅所需食糧的管理屯田事務的機構。材料二 1978年,鄧小平提出“對外開放”戰略,1980年設立深圳等經濟特區。1992年南方談話強調“大膽吸收和借鑒人奧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深度融入全球經濟體系。2023年“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中國與沿線國家.貿易額累計超過20萬億美元,中歐班列通達歐洲25國。(1) 根據材料一,概括漢朝時中外交流的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漢代絲綢之路開辟后保持暢通的原因。(2) 中國的對外開放先后經歷了“世界走進中國”“中國走向世界”“中國改變世界”三個階段。結合所學知識回答,鄧小平提出“對外開放“戰略的標志性事件。根據材料二,分別找出與上述三個階段相對應的史實。(3) 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開放交流,文明互鑒”的認識。1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它強調人的尊嚴與現世價值,推動人們從宗教桎梏中解放。新興資產階級通過資助藝術家和文化活動加速資本原始積累,從而促進了尼德蘭等地的資本主義萌芽。隨著運動的發展,人們對自然界的認識產生了革命性變化。哥白尼提出日心說,伽利略通過望遠鏡驗證天體理論,開普勒發現行星運動規律,這些突破顛覆了中世紀宇宙觀,為近代科學革命鋪路。材料二社會發展進步的因素 科技進步政治革命改革創新思想解放……(1) 根據材料一,概括文藝復興運動的影響。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文藝夏興運動起源于意大利的根本原因。(2) 根據材料二,任選兩個角度圍繞“社會的發展進步是在不同因素作用下實現的”這一觀點進行簡要論述。(要求:結合19世紀中期至“一戰”前的所學世界史知識進行論述)1.【答案】B2.【答案】A3.【答案】B4.【答案】D5.【答案】C6.【答案】C7.【答案】D8.【答案】A9.【答案】B10.【答案】C11.【答案】A12.【答案】B13.【答案】D14.【答案】D15.【答案】A16.【答案】【小題1】特點:交流具有雙向性;交流內容的豐富性。原因:設置機構,提供保障(設置管理屯田事務的機構;設置西域都護府);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東漢明帝派兵出擊匈奴;班超出使并經營西域(任答2點)【小題2】事件: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史實:“世界走進中國”——1980年設立經濟特區;“中國走向世界”——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國改變世界”——“一帶一路”【小題3】認識:要加強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只有開放包容,才能實現共同發展和進步17.【答案】【小題1】影響: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推動歐洲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為近代科學革命奠定了基礎。原因: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小題2】觀點:社會的發展進步是在不同因素作用下實現的。論述:第一次工業革命,蒸汽機的廣泛應用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水平,人類進入“蒸汽時代”。第二次工業革命,電的廣泛應用使人類社會進入了“電氣時代”)美國經過1861-1865年內戰,維護了國家統一,廢除了奴隸制,清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最大障礙,為以后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俄國通過1861年農奴制改革,廢除了農奴制度,促使社會的各個方面出現了新的氣象,推動俄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1868年,日本進行明治維新。通過明治維新,日本迅速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實現了富國強兵,開始躋身于資本主義強國之列。1848年,《共產黨宣言》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從此無產階級的斗爭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興起并蓬勃發展第1頁,共1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